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鄂爾多斯有多少年的歷史

鄂爾多斯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2-12 06:20:50

A. 鄂爾多斯的變化

鄂爾多斯是中國房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城市之一與松原、呼和浩特、包頭一起被稱為「中國北方經濟增長四小龍。鄂爾多斯經濟發展迅猛,「十五」以來,鄂爾多斯市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率先踐行科學發展觀,有效實施資源轉化戰略,經濟社會始終保持了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財政收入207億元,是前51年總和的2.6倍。2004年,鄂爾多斯跨入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行列,2006年又成功躋身全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並成為自治區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中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速達32.2%,在全國333個地級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GDP達6600美元,在全國地級城市中列第8位, 年均增速達29.1%,居全國第4位。財政收入達到145.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2.3億元,年均增速達41.9%,居全國第4位。人均財政收入達5434元,在全國地級城市中列第7位,年均增速達39.9%,居全國第4位。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002元,年均增速達15.4%,居全國第8位。全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308元,年均增速達13.7%,居全國第11位。三次產業比重為5.3:55:39.7。 根據中國經濟網和網易財經報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內蒙古大學的校長連輯12月5日在第八屆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中表示,內蒙古已經連續七年在中國經濟體里全國第一,人均水平已經進入全國前八位,中國增速最快的是內蒙,內蒙增速最快的是鄂爾多斯。他還表示2009年鄂爾多斯的人均GDP將超香港並鼓勵企業家到內蒙古去投資、創業、發財。[2]2007年底,中國社科院發表年度《中國城市競爭發展力藍皮書》。藍皮書描述鄂爾多斯:「增長競爭力名列全國第一;人均GDP達到1.0451萬美元,超過北京、上海;效益競爭力名列第三,超過香港。」[鄂爾多斯交通便捷城市功能完善是投資者的熱土。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採取多種模式規劃建設了一批鐵路和高等級公路,自己投資建設的高等級公路和地方鐵路里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高速公路692公里、鐵路792公里。形成了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大准、准東、東烏鐵路橫穿東西,包西、包神鐵路縱貫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並與周邊110、107國道相連成網的交通格局,2007年7月,鄂爾多斯飛機場通航,鄂爾多斯市到北京、鄭州、上海、西安、深圳的航線正式開通,鄂爾多斯市到呼和浩特市、三亞、成都的航線也即將開通。目前,全市公路、鐵路、航空相結合的立體化交通體系已經形成。 在城市建設中鄂爾多斯加快具有濃郁地域特點、民族特色、現代特徵的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優化整體服務環境,使城市品位顯著提高,城市產業支撐、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市城鎮人口由2000年的39.4萬人增加到86.9萬人,城市化率由43%提高到57.5%,城鎮建成區面積由69.2平方公里擴大到142平方公里,鄂爾多斯市躋身於全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行列。 鄂爾多斯文化藝術璀璨旅遊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區位,孕育了鄂爾多斯韻味獨特、古樸典雅的民族文化。悠揚的長調、清新的短調和濃郁的蒙漢調,以其特有魅力為我國民族文化增添了絢麗的色彩;《筷子舞》、《盅碗舞》等展示著鄂爾多斯風土人情的舞蹈成為我國民族藝術的瑰寶;歌舞劇《鄂爾多斯婚禮》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祭祀成吉思汗形成的蒙古祭祀文化,具有蒙古族帝王祭祀的顯明特徵,這使鄂爾多斯先天地成為世界蒙古民族禮儀保留最完整的地區,被人們稱為蒙古族的「皇城根兒」。 同樣與成吉思汗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鄂爾多斯歌舞藝術,揚古代遺風,融民族神韻,成為鄂爾多斯文化藝術的精華而名揚海內外。《森吉德瑪》、《銀碗》、《鄂爾多斯情愫》等民族舞劇、舞蹈詩先後獲國家「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成為鄂爾多斯藝術寶庫中的璀璨瑰寶。17世紀誕生在鄂爾多斯的《蒙古源流》和《蒙古黃金史》,詳盡記述了13世紀到17世紀以成吉思汗家族為主的蒙古族歷史,它們與《蒙古秘史》一起,共同被稱為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詩巨著。 「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在總結發展經驗,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推進三個轉變,走集中發展道路的戰略,即推進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向構建社會資源優勢轉變,推進城鄉二元分割向統籌城鄉發展轉變,推進依靠優惠政策拉動向依靠自主增長轉變,建設更具實力、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諧的現代化鄂爾多斯。鄂爾多斯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B. 鄂爾多斯的由來

1、先秦時期。大禹建立國家後,把國家分為九州,此時的鄂爾多斯為雍州所轄,而鄂爾多斯的西南部則屬渠搜國所管。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年),趙國打敗林胡、樓煩,在鄂爾多斯東北部一帶設置雲中郡、九原郡。戰國後期,鄂爾多斯東部地區一直為秦國所有。

2、秦漢時期。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今鄂爾多斯一帶設立郡、縣。東漢建寧元年(168年),東漢靈帝劉宏登基之初,由於農民起義的沖擊,東漢王朝已無法維持對全國的統治,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南匈奴擺脫東漢管轄,鄂爾多斯被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開為游牧區。

3、北朝時期。漢趙光初二年(319年),後趙在今杭錦旗北部建立朔州。北魏正光六年(525年),裁朔州,將朔州在今鄂爾多斯的地盤歸入並州。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夏州。

4、隋唐時期。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一帶設榆林郡、下轄榆林縣、富昌縣、全河縣。唐王朝建立後,唐高宗於唐朝咸亨三年(672年)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關內道領屬,在杭錦旗北部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

5、宋元時期。遼神冊元年(916年),遼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部、東勝區一帶置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

6、明清時期。元朝滅亡之前,鄂爾多斯地區被元朝太傅、中書左丞相、河南王擴廓帖木兒所佔有。至明朝初期,擴廓帖木兒被趕出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部被開墾的地區設東勝廳。

7、民國時期。民國初年,孫中山宣布:「清廷對待蒙古頭行的種種政策繼續生效。」故當時鄂爾多斯仍設7旗1廳。民國三十八年,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主持組建烏審旗黨委、鄂托克旗黨委、達拉特旗黨委、准格爾旗黨委、東郡工委、杭錦旗黨委、桃力民工委、通格朗直屬區工委。

8、解放後。1949年12月28日,伊盟人民自治政務委員會改稱綏遠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霍洛成立達爾扈特區人民政府。1950年,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普遍組建了行政政權,各旗縣下轄區、鄉、行政村(牧區稱達爾古)、自然村(牧區稱小達爾古)。

9、2001年4月30日,伊克昭盟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將改名為鄂爾多斯市。

(2)鄂爾多斯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鄂爾多斯特點:

1、鄂爾多斯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地級市。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南臨古長城,毗鄰晉陝寧三省區。鄂爾多斯市轄2區7旗,「鄂爾多斯」為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

2、鄂爾多斯市自然地理環境的顯著特點是,起伏不平,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東北西三面被黃河環繞,南與黃土高原相連。地貌類型多樣,既有芳草如茵的美麗草原,又有開闊坦盪的波狀高原.

3、煤炭資源極為豐富,地下埋藏有古生代石炭二疊紀煤田(距今21000萬年至26000萬年)和中生代侏羅紀煤田(距今15500年萬年)。含煤面積約佔全盟總面積的80%。煤炭資源分布呈東西一線。

4、鄂爾多斯堅持以建設品質城市為目標,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建設美麗鄂爾多斯。在這座現代化之都,生態、健康、智慧、宜居、宜業、宜游彰顯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全國文明城市等殊榮、全國馳名品牌和獨具魅力的旅遊景點成為鄂爾多斯亮麗的品牌形象和城市名片。

5、全市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47個,著名景點有成吉思汗陵園,鄂爾多斯草原,響沙灣,恩格貝,昭君墳,庫布齊沙漠等。

C. 鄂爾多斯的歷史沿革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距今14萬到7萬年前,「河套人」就在伊克昭盟烏審旗境內的薩拉烏蘇河(又名無定河、紅柳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古代「鄂爾多斯」文化,史稱「河套人文化」。
大禹建立國家後,把國家分為九州,此時的鄂爾多斯為雍州所轄,而鄂爾多斯的西南部則屬渠搜國所管。
成湯滅夏後,夏因君主的兒子獯鬻帶著眷屬逃到渠搜避難,從此之後,鄂爾多斯的西南部被獯鬻所統。商朝建立後,鄂爾多斯西南部被劃為鬼方。
商朝滅亡之後玁狁民族的軍事力量日漸強大,威脅著西周的安全,周宣王於公元前827年和822年,分別派大將南仲、尹吉甫兩次進攻玁狁,並命令南仲在薩拉烏素河、榆溪河沿線要地築城設防,歷史上被稱為朔方城,在今鄂爾多斯東北部置榆中。
公元前5世紀末,今鄂爾多斯東部的准格爾旗一帶為魏國行政轄區,名上郡。
公元前328年,魏被秦戰敗,魏把上郡割讓於秦。此後,秦國殺掉義渠王,在鄂爾多斯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其相鄰地區設置了北地郡,其餘地域為樓煩等游牧部落的聚居區。
公元前306年,趙國打敗林胡、樓煩,在鄂爾多斯東北部一帶設置雲中郡、九原郡。戰國後期,鄂爾多斯東部地區一直為秦國所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今鄂爾多斯一帶設立郡、縣: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帶屬北地郡,准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東部一帶屬雲中郡,達拉特旗、准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烏審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帶屬北地郡,四郡下轄34個縣。此時的鄂爾多斯地區有兩個歷史稱謂,即「新秦中」、「河南地」。
公元前127年,西漢在今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北部地區設五原郡,郡下設河陰、曼柏、高興三縣;杭錦旗一帶設朔方郡,郡下設臨戎、沃野、臨河、廣牧、朔方、呼遒、渠搜等縣;准格爾旗北部地區設雲中郡,郡下設沙南縣;在今准格爾旗東部及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相關地區設西河郡,郡下設谷羅、富昌、美稷、增山、虎猛、大成6個縣;在今烏審旗一帶設上郡,郡下設奢延、白土、高望3縣。
公元121年,西漢為了管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在鄂爾多斯地區設立五個屬國,即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雲中郡。
公元10年,王莽篡權後,為控制今鄂爾多斯地區,將朔方郡改為渠搜郡,五原郡改為獲降郡,雲中郡改為受降郡,西河郡改為歸新郡。
鑒於國家財政困難,漢光武帝劉秀決定減少一些地方行政機構,於公元35年(建武11年)和公元44年(建武20年)先後撤銷朔方郡、五原郡,將今鄂爾多斯地區歸並州(今太原市)領有。
公元47年,匈奴萸踺日逐王比歸附東漢,比自立為呼和邪單於,據有今准格爾旗納林一帶。
公元50年,東漢又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分隸於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河西郡、上郡。朔方郡轄有今鄂爾多斯杭錦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一帶,下轄朔方縣、廣牧縣、大成縣;五原郡轄有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北部一帶,下轄河陰縣、曼柏縣;雲中郡轄有今准格爾旗東北部地區;下轄沙南縣;河西郡轄有今東勝市、伊金霍洛旗和准格爾旗西南部一帶,下轄美稷縣、平定縣;上郡轄有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和烏審旗一帶,下轄榆林縣、奢延縣。
東漢靈帝劉宏登基之初(公元168年),由於農民起義的沖擊,東漢王朝已無法維持對全國的統治,公元188年,南匈奴擺脫東漢管轄,鄂爾多斯被北方匈奴、烏桓、鮮卑、羌等少數民族開為游牧區。 公元319年,後趙在今杭錦旗北部建立朔州。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在今烏審旗南部薩拉烏素河畔建立大夏國,歷史上稱為統萬城,其遺址至今可見。
公元425年,北魏在今伊盟北部沿邊一帶設置沃野、懷朔、撫冥、柔玄、懷荒、武川六鎮,統萬城改為統萬鎮。在今准格爾旗黃河沿岸一帶建立朔州,在今鄂托克前旗一帶建立西安郡。以統萬鎮為中心設夏州,夏州下轄化政郡,該郡下轄革融縣、岩綠縣;熙部下轄山鹿縣、新囶縣;金明郡下轄永豐縣、啟寧縣、廣洛縣;代名郡下轄呼酋縣、渠搜縣;靈州轄今鄂托克前旗一帶,鹽州大興郡轄今鄂托克前旗南部一帶,五原郡轄今鄂托克前旗城川一帶,東夏州上郡沃野鎮、悅跋城轄今鄂托克前旗西部一帶。
公元525年,裁朔州,將朔州在今鄂爾多斯的地盤歸入並州。
公元534年,北魏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夏州。 公元589年,隋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一帶設榆林郡、下轄榆林縣、富昌縣、全河縣;在今鳥審旗和鄂托克旗相鄰地區設朔方郡,下設岩綠縣、寧朔縣、德靜縣、長澤縣;在今達拉特旗和杭錦旗的部邊沿設五原郡(公元585年曾在這里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安化縣、大同城;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沿黃河地區設靈武郡,下轄杯遠縣、靈武縣、回樂縣、弘靜縣、豐安縣;在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一帶設鹽川郡,下轄五原縣。
唐王朝建立後,唐太宗於公元672年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關內道領屬,在今准格爾旗、東勝區東部設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公元629年曾在此設雲州,630年又改為威州);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及烏審旗一帶設夏州(公元724年改為朔方郡,756年又改為漫州),下轄岩綠縣(此前公元628年曾將岩綠縣改為朔方縣)、德靜縣(公元633年該縣歸北開州管轄,公元634年將北開州改為化洲,公元639年廢化州,改名為德靜縣)、寧朔縣(公元619年在此設南夏州,公元654年又設寧朔縣)、長澤縣(公元633年改為長洲,公元639年廢州,又設長澤縣,隸夏州);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設宥州(公元680年在此設「六胡州」;魯州、麗州、舍州、塞州、依州、契州;公元704年將六胡州合並成匡州、長州;公元707年設立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為縣;公元721年改設魯州、麗州、契州、塞州;公元738年在此設宥州),下轄延恩縣(公元738年在此設匡州)歸仁縣(原為蘭池州長泉縣)、懷德縣(唐初為塞門縣,公元732年改為懷德縣)、長澤縣(原屬夏州,公元820年將夏州改隸宥州);在鄂托克前旗的南部設鹽州(公元618年將鹽川郡改為鹽州,公元627年將鹽州廢棄,改為靈州的一個縣,梁師都敗北後又設鹽州,先隸夏州都督府,後隸靈州都督府,公元742年更名為五原郡;公元758年改為鹽州),下轄五原縣(為隋代五原縣,梁師都有後,將五原縣治所遷至靈州,公元628年又設白池縣,公元663年將白池縣更名為興寧縣);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西部地區設靈州(為隋代靈武郡,公元618年改為靈州,公元742年將靈州改為靈明郡,公元758年又改為靈州),下轄懷遠縣(為隋代懷遠縣舊址,從公元637年始,還轄有豐州所屬之九原縣、就豐縣、保靜縣、回樂縣、溫池縣);在杭錦旗北部設豐州(為隋朝時的五原郡地;公元618年改為豐州,公元630年設豐州都督府,公元637年廢棄豐州,劃歸靈州,公元684年又設豐州),下轄九原縣(公元653年設九原縣)、永豐縣(隋朝置永縣,公元623年廢棄,650年又設永豐縣)。
唐朝為安置歸順的突厥汗國的部落,於公元649年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與烏審旗一帶設羈禁州府定襄都督府,下轄阿德州、執失州、拔延州、蘇農州;公元630年在烏審旗一帶設雲中都督府;公元643年設舍利州、阿史那州、綽州、思壁州;白登州;於公元663年在今烏審旗與鄂托克前旗一帶設桑乾都督府,下轄郁射州、藝失州、卑失州、吒略州;於公元649年設呼延都督府,下轄賀魯州、葛羅州、趼跌州3在今烏審旗南部設達渾都督府,下轄安化州、寧朔州人、仆固州;在今烏審旗中部設靜邊州都督府,下轄北夏州;在今鄂托克前旗南部設樂容州都督府,下轄東夏州。 公元916年,遼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
公元929年,在今達拉特旗、准格爾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討司(治天德軍),下轄富民縣、振武縣;在今達拉持旗西南部、東勝區東部置河清軍;在今准格爾旗南部及東勝市東部一帶設全肅州;在今達拉特旗、准格爾旗東部設東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在今達拉特旗、准格爾旗北部設雲內州,下轄柔服縣、寧人縣。五代十國時期,鄂爾多斯分別被黨項羌人、靈武節度使(亦稱朔方節度使或靈鹽節度使)、振武節度使佔領,並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公元960年,北宋在今鄂爾多斯東部地區設麟州新秦郡,下轄新秦縣;在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設夏州、宥州,在西南部設鹽州。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西夏占據大部分地區。
公元1271年,元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部、東勝區一帶置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將烏審旗、鄂托克前旗南部劃歸陝西行省;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西部劃歸甘肅行省;在烏審旗、鄂托克旗西部、杭錦旗南部、伊金霍洛旗南部、東勝市一帶設察汗腦(皇室封地)。 元朝滅亡之前,鄂爾多斯地區被元朝太傅、中書左丞相、河南王擴廓帖木兒所佔有。至明朝初期,擴廓帖木兒被趕出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但不久,故元勢力和蒙古各部相繼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在一個多世紀里,明王朝多次派軍進攻,但始終未能如願。後明朝在鄂爾多斯南部修築長城,加設邊關,將鄂爾多斯讓給了蒙古軍,並將阿勒坦汗(俺答)加封為順義王,兩家關系才得以緩合。
公元1371年,明朝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察罕腦兒衛,在東勝北部設東勝衛。後鄂爾多斯部入主河套,明朝勢力退回長城以南。
公元1649年(清順治六年),清朝將蒙古族鄂爾多斯部落分為6個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現准格爾旗),鄂爾多斯左翼後旗(現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現鄂托克旗),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現烏審旗),鄂爾多斯右翼後旗(現杭錦旗);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
公元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朝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部被開墾的地區設東勝廳。 民國初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布:「清廷對待蒙古頭行的種種政策繼續生效。」故當時鄂爾多斯仍設7旗1廳。
公元1912年,將東勝廳(在今罕台廟鄉)遷至今羊場壕鄉,改置東勝縣。
公元1921年,在今鄂托克旗北部設東勝縣「飛地」木肯淖。
公元1923年,在今伊金霍洛旗境內設陝西省神木縣「飛地」通格朗。
公元1936年2月,在烏審旗西部思家窪成立烏審旗蘇維埃政府;3月,撤銷烏審旗蘇維埃政府,後設中共烏審旗工委;10月,在鄂托克旗南部設中共三段地工作委員會,後又成立中共伊盟工委。
公元1937年9月設鄂托克旗工作委員會。
公元1938年4月,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在木肯淖、桃力民一帶設抗日動員委員會,6月成立中共桃力民工作委員會,8月在達拉特旗北部成立中共包固工委。
公元1939年3月,解散桃力民抗日動委會,成立伊克昭盟桃力民蒙漢聯合抗敵委員會;5月,在准格爾旗北部成立中共薩托工委,國民黨在達拉特旗耳字壕設組訓處;9月成立中共准格爾旗工委。
公元1940年,在准格爾旗南部長灘鎮設國民黨山西省河曲縣政府;冬季,中共伊盟工委在達拉特旗青達門區成立區委。
公元1941年3月,伊盟工委撤離桃力民;6月,烏審旗工委撤離烏拉爾林;9月,達拉特旗設91個保、312個甲;東勝縣設30個保、289個甲;桃力民設28個保、148個甲;11月,鄂托克旗城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公元1942年,在三段地成立鄂托克旗工委、在城川成立特別區委。
公元1946年3月,成立烏審旗蒙漢自治聯合會、三段地蒙漢自治聯合會、城川蒙漢自治聯合會。
公元1947年2月,伊盟工委分為伊東工委和伊西工委;10月,成立准達工委。
公元1948年2月5日;在准格爾旗南部成立黑界地蒙漢聯合會;7月24日,成立東郡工委,撤銷准達工委,成立准格爾旗工作委員會。
公元1949年3月11日,達拉特旗工委成立;5月1日,伊東、伊西兩個工委合並,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5月22日,成立伊盟自治政務委員會;7月22日,成立乾薩克旗土委;7月25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主持組建烏審旗黨委、鄂托克旗黨委、達拉特旗黨委、准格爾旗黨委、東郡工委、杭錦旗黨委、桃力民工委、通格朗直屬區工委;12月28日,伊盟人民自治政務委員會改稱綏遠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霍洛成立達爾扈特區人民政府。 1950年,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普遍組建了行政政權,各旗縣下轄區、鄉、行政村(牧區稱達爾古)、自然村(牧區稱小達爾古)。
1953年7月,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將基層政權的行政村人民政府改為鄉人民政府。
1956年,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69個區撤銷37個,新建26個蘇木。
1958年10月,將當時的50個鄉、23個蘇木、5個鄉級鎮改為人民公社,其時伊盟(即今鄂爾多斯)共下轄7旗、1縣、78個人民公社、444個生產大隊(其中有100個牧業大隊)、2173個生產隊(其中有468個牧業生產隊)。
1984年,伊盟(今鄂爾多斯)將人民公社改為鄉、蘇木,大隊改為村、嘎查。
2001年4月30日,伊克昭盟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將改名為鄂爾多斯市。

D. 內蒙古的鄂爾多斯有哪些歷史上的名人

巴音朝魯,藏人

E. 鄂爾多斯文化的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是蒙古古部名。鄂爾多斯地區是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地理概念。它指的是黃河中斷、陰山之南,被大河從西----北----東三面環繞的屬於黃土高原北端的延續地帶,這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相對獨立的地理單位。這一地區,秦漢時稱「河南地」、「新秦中」,明代以後稱為「河套」。《明史》上說:「大河三面環之,所謂河套也」。清人楊江《河套圖考》說:「河以套名,主形勝也」,「譬河以繩,所套之地是也」。15世紀中葉,蒙古鄂爾多斯部開始駐牧於此,故又稱之為鄂爾多斯地區、鄂爾多斯高原。鄂爾多斯地區除包括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全部以外,還包括與之相鄰的巴彥淖爾盟的後套和寧夏、陝北的一部分地區。

F. 誰能告訴我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歷史啊

大禹建立國家後,把國家分為九洲,此時的鄂爾多斯為雍州所轄,而鄂爾多斯的西南部則屬渠搜國所管。 成湯滅夏後,夏因君主的兒子獯鬻帶著眷屬逃到渠搜避難,從此之後,鄂爾多斯的西南部被獯鬻所統。商朝建立後,鄂爾多斯西南部被劃為鬼分。 商朝滅亡之後,狺狁民族的軍事力量日漸強大,威脅著西周的安全,周宣王於公元前827年和822年,分別派大將南仲、尹吉甫兩次進攻狺狁,並命令南仲在薩拉烏素河、榆溪河沿線要地築城設防,歷史上被稱為朔方城,在今鄂爾多斯東北部置榆中。公元前5世紀末,今鄂爾多斯東部的准格爾旗一帶為魏國行政轄區,名上郡。公元前328年,魏被秦戰敗,魏把上郡割讓於秦。此後,秦國殺掉義渠王,在鄂爾多斯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其相鄰地區設置了北地郡,其餘地域為樓煩等游牧部落的聚居區。公元前306年,趙國打敗林胡、樓煩,在鄂爾多斯東北部一帶設置雲中郡、九原郡。戰國後期,鄂爾多斯東部地區一直為秦國所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鄂爾多斯設立郡、縣。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帶屬北地 郡,准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東部一帶屬雲中郡,達拉特旗、准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烏審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帶屬北地郡,四郡下轄34個縣。此時的鄂爾多斯地區有兩個歷史稱謂,即「新秦中」、「河南地」。 公元前127年,西漢在今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北部地區設五原郡,郡下設河陰、曼柏、高興三縣;杭錦旗一帶設朔方郡,郡下設臨戎、沃野、臨河、廣牧、朔方、呼遒、渠搜等縣;准格爾旗北部地區設雲中郡,郡下設沙南縣;在今准格爾旗東部及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相關地區設西河郡,郡下設谷羅、富昌、美稷、增山、虎猛、大成6個縣;在今烏審旗一帶設上郡,郡下設奢延、白土、高望3縣。公元12l年西漢為了管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在鄂爾多斯地區設立五個屬國,即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雲中郡。公元10年王莽篡權後,為控制今鄂爾多斯地區,將朔方郡改為渠搜郡,五原郡改為獲降郡, 雲中郡改為受降郡,西河郡改為歸新郡。鑒於國家財政困難,光武帝劉秀決定減少一些地方行政機構,於建武11年(公元35年)和建武20年(公元44年)先後撤銷朔方郡、五原郡,將今鄂爾多斯地區歸並州(今太原市)領有。公元47年,匈奴萸踺日逐王比歸附東漢, 比自立為呼和邪單於,據有今准格爾旗納林一帶。公元50年,東漢又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分隸於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河西郡、上郡。朔方郡轄有今鄂爾多斯杭錦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一帶,下轄朔方縣、廣牧縣、大成縣;五原郡轄有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北部一帶,下轄河陰縣、曼柏縣;雲中郡轄有今准格爾旗東北部地區;下轄沙南縣;河西郡轄有今東勝市、伊金霍洛旗和准格爾旗西南部一帶,下轄美稷縣、平定縣;上郡轄有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和烏審旗一帶,下轄榆林縣、奢延縣。 公元916年,遼在今准格爾旗、達拉持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 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公元929年,在今達拉特旗、准格爾 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討司(治天德軍),下轄富民縣、振武縣;在今達 拉持旗西南部、東勝區東部置河清軍;在今准格爾旗南部及東勝市 東部一帶設全肅州;在今達拉待旗、准格爾旗東部設東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在今達拉待旗、准格爾旗北部設雲內州,下轄柔服縣、寧人縣。 五代十國時期,鄂爾多斯分別被黨項羌人、靈武節度使(亦稱朔方節度使或靈鹽節度使)、振武節度使佔領,並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公元960年月北宋在今鄂爾多斯東部地區設麟州新秦郡,下轄新秦縣;在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設夏州、宥州,在西南部設鹽州。 元朝滅亡之前,鄂爾多斯地區被元朝太傅、中書左丞相、河南王擴部帖木爾所佔有。至明朝初期,擴部帖木爾被趕出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但不久,故元勢力和蒙古各部相繼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在一個多世紀里,明王朝多次派軍進攻。但始終未能如願。後明朝在鄂爾多斯南部修築長城,加設邊關,將鄂爾多斯讓給了蒙古軍,並將阿拉坦汗加封為順義王,兩家關系才得以緩合,公元1371年,明朝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察罕腦兒衛,在東勝北部設東勝衛。 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將蒙古族鄂爾多斯部落分為6個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方位在河套內正中近東,扎薩克駐敖西喜峰;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現准格爾旗),方位在河套內東南,扎薩克駐扎拉谷;鄂爾多斯左翼後旗(現達拉特旗),方位在河套內東北,扎薩克駐巴爾哈遜湖;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現鄂托克旗),方位在河套內正西近南,扎薩克駐錫拉布里多諾爾;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現烏審旗),方位在河套內西南,扎薩克駐巴哈諾爾;鄂爾多斯右翼後旗(現杭錦旗),方位在河套內西北,扎薩克駐鄂爾吉虎諾爾河;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方位在河套內中西部,扎薩克駐忽雞圖希里。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朝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部被開墾的地區設東勝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鄂爾多斯於1950年普遍組建了行政政權,各旗縣下轄區、鄉、行政村(牧區稱達爾古)、自然村(牧區稱小達爾古)。1953年7月,鄂爾多斯將基層政權的行政村人民政府改為鄉人民政府。1956年,全市69個區撤銷37個,新建26個蘇木。1958年10月,將當時的50個鄉、23個蘇木、5個鄉級鎮改為人民公社,其時伊盟(今鄂爾多斯)共下轄7旗、1縣、78個人民公社、444個生產大隊(其中有100個牧業大隊)、2173個生產隊(其中有468個牧業生產隊)。1984年,伊盟(今鄂爾多斯)將人民公社改為鄉、蘇木,大隊改為村、嘎查。

G. 鄂爾多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急劇增加。鄂爾多斯市,這個地下儲煤量佔全中國1/6的地級市,因此搭上了這列經濟快車而華麗變身,由內蒙古自治區的貧困地區變為中國內地「最富的城市」,並通過福利的改善惠及百姓、老有所養中國幅員遼闊,在很多國土面積的下面都儲藏著豐富的煤炭。不過,由於交通運輸限制,過去很多年,國內用煤,多是從東北、山東、河南、安徽等地開采,經過多年的挖掘,這些地方的煤礦資源越來越少,因此21世紀以來,山西、鄂爾多斯的煤礦業迎來了春天。

H. 鄂爾多斯簡介

鄂爾多斯(漢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南臨古長城,毗鄰晉陝寧三省區。鄂爾多斯市轄七旗一區,即杭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准格爾旗、達拉特旗和東勝區,另外現在新開發的康巴什新區正在迅速發展,市政府及各企事業單位已陸續落遷於新區,這里目前有一所二本院校,一所市重點高中,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兩所。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940653人,其中蒙古族17.7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薩拉烏蘇文化、青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7萬年前,「河套人」就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1457年—1464年(明朝天順)年間,蒙古鄂爾多斯部駐牧河套,始稱鄂爾多斯;1648年(清朝順治六年),鄂爾多斯各旗會盟王愛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設地級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自然資源富集,擁有各類礦藏50多種,其中煤炭已探明儲量1676億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多億立方米,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品牌服飾從這里走向世界,羊絨製品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經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鄂爾多斯文化藝術璀璨,是世界蒙古族傳統禮儀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其中「鄂爾多斯婚禮」和「成吉思汗祭祀」以其獨特的魅力載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被中央確定為全國改革開放30年十八個典型地區之一和全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七個典型城市」之一。2010年鄂爾多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43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898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5205元和8756元。[1]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競爭力提升最快的城市。[2]
【轉自網路搜索】

I. 鄂爾多斯40年的歷史和發展調查經過怎麼寫

鄂爾多斯公交40年變遷史,滿滿的都是回憶!

J. 鄂爾多斯歷史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薩拉烏蘇文化、青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7萬年前,「河套人」就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1457年—1464年(明朝天順)年間,蒙古鄂爾多斯部駐牧河套,始稱鄂爾多斯;1648年(清朝順治六年),鄂爾多斯各旗會盟王愛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設地級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自然資源富集,擁有各類礦藏50多種,其中煤炭已探明儲量1676億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多億立方米,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品牌服飾從這里走向世界,羊絨製品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經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鄂爾多斯文化藝術璀璨,是世界蒙古族傳統禮儀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其中「鄂爾多斯婚禮」和「成吉思汗祭祀」以其獨特的魅力載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閱讀全文

與鄂爾多斯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