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我閱讀過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我閱讀過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1 03:46:57

Ⅰ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歷史故事有:

1、司馬光砸缸:

一天,趙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時,讓人牽來一隻鹿獻給秦二世,說:「這是一匹千里馬,我特意敬獻給陛下。」

秦二世左看右看,這明明是一隻鹿,趙高怎麼說是馬呢?便笑著說:「丞相弄錯了吧?這是一隻鹿,怎麼說是馬呢?」趙高沒有理會胡亥的話,一本正經地厲聲問左右的大臣們:「你們說說,這到底是鹿還是馬?」

大臣們有的懼怕趙高的權勢,不敢做聲;有的為了討好趙高,就阿奉承地說;「丞相說得對,這肯定是馬,前些年我還養過這樣的馬呢!」也有的大臣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諱地說:「是鹿,不是馬!」

Ⅱ 我讀過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1 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隻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隻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麼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麼?」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塗了,明明是鹿,怎麼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佔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朝滅亡。
2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齒寒
"唇亡齒寒"是一則成語故事,出自.本篇故事講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虞王貪戀晉王送給的玉石,保馬,答應借路給晉國.虞國大臣宮之齊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虞王,但他不聽,讓晉國經過虞國去滅了虢國.結果,晉國在滅掉虢國回來時順勢消滅了虞國."唇亡齒寒"意思是說有許多事物之間就像嘴唇與牙齒一樣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同樣,虢國被晉國消滅了,虞國就會失去支持和依託,也很難逃脫滅亡的命運.
4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盪盪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告捷,一舉攻佔壽陽。苻堅自信必勝,於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裡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秦軍雖誇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後軍銳氣就可弱 。」於是謝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安,自言自語道:「晉兵真不少啊。」
後來秦軍士氣極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5 望梅止渴,
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帶兵打仗,將士們走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圍一點水都沒有,怎麼辦呢?曹操心眼多,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他站在一個很高的地方對將士們大聲說:「這條路我走過,前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們趕快去那裡去吃梅子吧。」其實根本沒這檔子事,可大家聽曹操這么一說,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裡都不覺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覺得渴了,於是都很積極地往前走,盼望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後大夥終於走出了這片大荒原,趕到了目的地。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用來比喻某種願望無法實現,只能用幻想或大話來自我安慰。類似的成語還有畫餅充飢。

Ⅲ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大全

兒童 故事 使孩子求真、向善、尚美,使孩子具有自由的 想像力 、敏銳的感受力、豐富的情感力,使孩子內心柔軟細膩而豐富。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經典兒童 歷史故事 ,歡迎閱讀參考!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篇一:八哥學舌
有一隻八哥鳥,經過主人的訓練,學會了模仿人說話。它每天顛來倒去就會說那麼幾句話,但是卻自以為了不起,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有一天,知了在樹梢上一個勁兒地叫,叫得八哥心煩意躁。

它就對知了嚷嚷:“喂,喂,歇會兒行不行?就會發單調的噪音,還叫起來沒個完了呢。我會說人話,也不像你那樣炫耀。”

知了沒有生氣,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會模仿人說話,這當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學說的話,依我看其實等於沒說。我不會模仿人說話,也沒有一副動聽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我想表達的意思,而你呢?”

八哥聽了這席話,滿臉通紅,張口結舌,把腦袋深深地埋進翅膀里。從此以後,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學舌了。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篇二:瞎子摸象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國王,他心地善良,很樂意幫助別人,對臣民們也是如此。

有一次,幾個瞎子相攜來到王宮求見國王。國王問他們說:“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們的嗎?”

瞎子們答道:“感謝國王陛下的仁慈。我們天生就什麼也看不見,聽人家說,大象是一種個頭巨大的動物,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很是好奇,求陛下讓我們親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國王欣然應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說:“你去牽一頭大象來讓這幾個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結了他們的心願。”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會兒,大臣便牽著大象回來了,“象來了,象來了,你們快過來摸吧!”

於是,幾個盲人高高興興地各自向大象走了過去。大象實在太大了,他們幾個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齒,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觸到了大象的腿,還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細細地摸索和思量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們都摸得差不多了。國王問道:“現在你們明白大象是什麼樣子的了嗎?”瞎子們齊聲回答:“明白了!”國王說:“那你們都 說說 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說:“大象又粗又長,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說:“不對不對,大象又寬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駁斥說:“哪裡,大象像一根大蘿卜!”

摸到象身的人也說:“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牆一樣嘛。”

摸到象腿的人也發表意見道:“我認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最後,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條斯理地說:“你們都錯了!依我看,大象又細又長,活像一條繩子。”

瞎子們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一定沒錯,就這樣吵個沒完。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篇三:秀才的忌諱
有一個叫柳冕的秀才,由於幾次應試都沒中,因此他最怕聽到“落”、“落第”一類的字眼,連這類的同音字也不讓說。誰要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大發脾氣,出言不遜跟別人爭。要是他的僕人誤犯了忌諱,他還會鞭棍相加,搞得僕人跟他說話時總是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可是越害怕就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這一年,柳冕去省城應試。他騎著馬,僕人挑著行李書籍隨他一同趕路,忽然,一陣風吹來,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僕人慌忙跑著去拾帽子,並大聲說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這柳冕心頭一驚,因“落地”正好與“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氣,用馬鞭怒指僕人說:“狗奴才,胡說八道!不準說‘落地’,這叫‘及地’(諧音“及第”)!記住了嗎?再瞎說看我不揍你!”僕人唯唯諾諾,誠惶誠恐;一邊將帽子給主人戴上,一邊說:“主人,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會及地了!”

這秀才一聽更生氣了,一鞭子便打到僕人身上,僕人被打得糊里糊塗,不知又是犯了什麼諱,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霉。

秀才來到省城參加應試,過了一段時間,考試發榜了,他急忙打發他的僕人前去看榜。僕人來到發榜的地方,將榜上姓名從頭到尾看了三個來回,就是不見“柳冕”兩個字,僕人知道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麼對主人說呢?因為主人是最恨那個“落”字。

僕人想去想來,忽然想起秀才平日里繞開“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辦法,比如說,秀才常把“安樂”(“樂”音同“落”)說成“安康”,用“康”代替“樂”,於是僕人終於找到了一個較合適的字來。

僕人回到住處,一進門,秀才立即滿面春風迎上去問:“喂,我考中了嗎?”僕人低著頭,小聲應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僕人再說出那“落”字,便趕緊打發僕人出去。

Ⅳ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1、聞雞起舞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准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

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Ⅳ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負荊請罪、黃袍加身;神話故事有女媧造人、神農嘗百草、誇父逐日。

1、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2、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負荊請罪的圖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3、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原為周世宗手下的都點檢,周世宗死後,周恭帝即位,趙匡胤掌握兵權。960年,北漢和契丹侵略中原,趙匡胤率軍還擊,駐軍陳橋時,將士將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建立宋朝。

4、女媧造人

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5、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6、誇父逐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誇父)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Ⅵ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故事

歷史是故事的一部分,歷史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徵,把歷史故事運用到課堂中來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實用性。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著名的歷史故事篇一:楚漢相爭

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蕭何為丞相,整頓後方,訓練人馬。公元前206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漢軍攻打關中。關中的百姓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有好感,漢軍一到,大多不願抵抗。不到三個月工夫,漢王消滅了原來秦國降將章邯等的兵力,關中地區就成了漢王的地盤。

這一來,可把西楚霸王項羽氣壞了。項羽打算發兵往西打劉邦,可是東邊也出了事,齊國的田榮轟走了項羽所封的齊王,自立為王,情況比西邊更嚴重。項羽只好先去對付齊國。

漢王劉邦趁項羽和齊國相持不下的時候,一直向東打過來,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項羽又不得不扔了齊國那一頭,趕回來在睢水上跟漢軍打了一仗。

漢軍大敗,掉在水裡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漢王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後也被楚軍俘虜了。

漢王退到榮陽、成皋(都在今河南滎陽縣)一帶,收集散兵。這時候,蕭何從關中調來一支人馬,韓信也帶著軍隊來見漢王,漢軍才又振作起來。

漢王採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一面守住滎陽,用少數兵力拖住項羽的軍隊;一面派韓信帶領兵馬,向北邊收服魏國、燕國和趙國。

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把滎陽迅速攻下來。漢王十分著急。他的謀士陳平原來是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獻了一條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

項羽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間計,真的對范增懷疑起來。范增十分氣憤,對項羽說:“天下的大事已經定了,大王自己好好乾吧。我年老體衰,該回老家了。”

范增離開滎陽,一路上又氣又傷心,就害了病,沒有回到彭城,脊樑上長了毒瘡死去。

范增一死,楚營里再沒人替霸王出主意。漢軍受的壓力也減輕了。漢王用少數兵力在滎陽、成皋一帶牽制項羽的兵力,讓韓信繼續攻取北邊東邊,又叫將軍彭越在楚軍後方截斷楚軍的運糧道兒,使項羽的軍隊不得不來回作戰。

楚漢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兩年多。

公元前203年,項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將軍曹咎留下來守住成皋,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跟漢軍交戰。

漢王見項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戰。一開始,曹咎說什麼也不出來交戰。漢王就叫兵士成天隔著汜水(流經滎陽西,汜音sì)朝著楚營辱罵。

一連罵了幾天,曹咎實在沉不住氣了,就決定渡過汜水,和漢軍拼一死戰。

楚軍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漢軍趁楚兵剛渡過一半的時候,把楚軍的前軍打敗,後軍亂了陣,自相踐踏。曹咎覺得沒有臉再見項羽,在汜水邊自殺了。

項羽在東邊正打了勝仗,一聽成皋失守,又趕到了西邊對付漢王。在廣武(今河南滎陽縣東北)地方,楚漢兩軍又對峙起來。

日子一久,楚軍的糧食接應不上。項羽沒法子,就把漢王的父親綁了起來,放在宰豬的案上擱著,派人大聲吆喝:

“劉邦還不快投降,就把你父親宰了。”

漢王知道項羽嚇唬他,也大聲回答說:“我跟你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把父親殺了煮成肉羹,請分給我一碗嘗嘗。”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真的想把太公殺了,又是項伯勸住了他。

項羽派使者跟漢王說:“現在天下鬧得亂紛紛的,無非是你我兩個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來跟我比個上下高低。”漢王要使者回話說:“我可以跟你鬥智,不跟你比力氣。”

項羽又叫漢王出來,在陣前對話。漢王當面數落項羽的十大罪狀,說他不講信義,殺害義帝,屠殺百姓等等。項羽聽得發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後面的弓箭手一齊放起箭來。漢王趕快回馬,胸口已經中了一箭,受了重傷。

他忍住疼,故意弓著腰摸摸腳,罵著說:“賊人射中了我的腳趾。”

左右把漢王扶進了營帳。漢軍聽說漢王受傷,都著了慌。張良恐怕軍心動搖,勸漢王勉強起來,到各軍營巡視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來。

項羽聽說漢王沒有死,大失所望。接著,韓信在齊地大敗楚軍,楚軍的運糧道又被彭越截斷,糧草越來越少。

漢王趁項羽正在為難的時候,派人跟項羽講和,要求把太公、呂後放回來,並且建議楚漢雙方以鴻溝(在滎陽東南)為界,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

項羽認為這樣劃定“楚河漢界”還不錯,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呂後,接著把自己的人馬帶回彭城。

其實,漢王這次講和,只是一個緩兵之計。漢王用了張良、陳平的計策,不出兩個月,組織了韓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馬一齊會合,由韓信統領,追擊項羽。楚、漢雙方一場最後決戰就開始了。

著名的歷史故事篇二:蘇武牧羊

匈奴自從給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於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於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於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於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於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拚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律向單於報告。單於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於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於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癒了,單於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於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

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於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

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於報告。單於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於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於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於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於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於,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於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發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著名的歷史故事篇三: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於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於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斗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於,把郅支單於殺了。

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征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於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

Ⅶ 歷史故事都有哪些

一、《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

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二、《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五、《刮骨療毒》

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治療。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

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華佗切開肉皮,用刀刮骨。在場的人嚇得用手捂著眼。再看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

過了一會,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關羽笑著站起來對眾將說:"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華佗先生,你真是神醫呀!"華佗說:"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乃神人也。"

Ⅷ 課外歷史故事有哪些

課外歷史故事有桃園三結義、烽火戲諸侯、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嘗膽、負荊請罪、完璧歸趙、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顧茅廬、梅妻鶴子。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

三日當刮目相看

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現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Ⅸ 歷史故事有哪些故事

歷史故事有:負荊請罪、完璧歸趙、三顧茅廬、三箭定天山、封狼居胥、棄筆從戎、精忠報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Ⅹ 有哪些經典歷史故事

1、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2、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負荊請罪的圖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3、黃袍加身 出自《宋史·太祖本紀》

宋太祖趙匡胤原為周世宗手下的都點檢,周世宗死後,周恭帝即位,趙匡胤掌握兵權。960年,北漢和契丹侵略中原,趙匡胤率軍還擊,駐軍陳橋時,將士將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建立宋朝。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傳·庄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

春秋時,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魯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備沖擊,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曹判對魯庄公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幾乎沒有勇氣了。當敵人已沒有勇氣時,而我軍勇氣正高漲,這才是取勝的最好時機。在曹判的幫助下,魯庄公打勝了這一仗。

5、圍魏救趙 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准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

閱讀全文

與我閱讀過的歷史故事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