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元皇澤寺有何講意
位於廣元市城西嘉陵江西岸烏龍山麓的皇澤寺,舊名烏奴 寺,又名西佛寺。唐朝貞觀年間,武則天的父親武士鸌任利州都 督時,武則天就出生在這里。後武則天被選進宮里,唐高宗即位後被封為皇後,因唐高宗軟弱無能,朝中大權實際上控制在武則 天手裡。
高宗死後,她臨朝稱帝改國號為周,世稱武周政權,武 則天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後,原烏奴寺尼姑奏請女皇施以恩澤,並願意代 替她侍佛,終身為尼。武則天乃將自己的一部分脂粉錢賞賜給該 寺進行擴建維修,並特許「刻其尊容」供奉。
據宋代《九域志》記,武則天稱帝後「賜寺刻其尊容」,該寺遂取「皇恩浩盪,澤 及故里」之義,改寺名為「皇澤寺」。明朝陳鴻恩的《皇澤寺書 事碑》記:「皇澤寺相傳為武後創」。 故此,皇澤寺成為中國歷 史上一座獨具特色的寺廟,即它既是一座佛教寺廟,又是一座祭 祀武則天的祠宇。
寺內的「則天殿」歷史上曾有「武後真容 殿」、「則天聖後殿」等名稱。殿內供奉的一尊金身武後石刻圓 雕像,頭戴寶冠,胸飾瓔珞,著比丘尼裝束。
❷ 皇澤寺這個景點有什麼樣的歷史價值啊
皇澤寺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皇澤寺不僅是國內唯一的武則天祀廟,寺內還保存著開鑿於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皇澤寺摩崖造像及其歷代碑刻,不僅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而且有極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更被專家們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皇澤寺內現保留有大門、則天殿、二聖殿、大佛樓、小南海、呂祖閣、五佛亭、武氏家廟、鍾鼓樓等建築,新建有女皇山莊,宋代墓室浮雕牆。
❸ 廣元的名勝古跡都有哪些
蒼溪梨博園 白龍湖景區 川陝蜀道遺址 翠雲廊 鳳凰樓 鼓城山自然保護區 海燈武館 鶴鳴山 皇澤寺 劍門關 劍門蜀道 覺苑寺 明月峽景區 牛頭山 七里峽景區 千佛崖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天台山 陰平古道 昭化古城 昭化古鎮
廣元白龍湖景區
白龍湖位於青川縣和廣元市中區境內,距廣元市區60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白龍湖是一個即將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寶珠寺電站大壩建成蓄水後,將形成水域面積達62平方公里的湖泊,庫容量為26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545米。
白龍湖周山巒疊翠,湖區以陽平半島為中心,分為各具特色的5個景區,其中湖心區面積14平方公里,水面開闊,湖水碧澄,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翠,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壯觀綺麗。此外,還有峽谷和溶洞景觀,黃毛峽兩岸奇峰突兀,赤壁摩天,飛瀑流泉,蔚為壯觀,峽長2000多米。景區內有干龍洞等大小溶洞30餘處,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景觀豐富。白龍湖區是古代交通要沖,是秦漢時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穀道和陰平道交匯於此,為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許多古關、古道和文物古跡以及紅軍長征遺址等。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廣元川陝蜀道遺址
棧道一又稱閣道,棧閣。在廣元市區北45公里朝天鎮南北明月峽和清風峽中,瀕嘉陵江東岸峭壁上。是古代川陝之間著名蜀道遺跡。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曾有不少描寫,以唐李白的《蜀道難》最膾炙人口。棧道開鑿始於先秦,《史記》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記載。歷代續有修葺。今閣道已廢,岩壁上洞孔猶存。洞分上中下三層排列,中層孔洞用作插木樁,上鋪木板以作行道,下層作支撐孔眼,上層用以搭篷蔽雨。每個洞孔約30厘米見方,深50厘米左右。遠觀棧道,宛若凌空廊閣,故又有雲閣之稱。
廣元劍閣古蜀道(翠雲廊)
古蜀道翠雲廊,又稱「皇柏」、「張飛柏」,是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位於四川省廣元劍閣縣境內,分布在300餘里的古驛道上。雖經經千古滄桑,仍然生機盎然。是世界罕見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被譽為世界奇觀,蜀道靈魂。
翠雲廊以劍閣縣城為中心,東至閬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她像綠色巨龍,沿著起伏的山巒,跨越深澗溝壑,蜿蜒曲折,蟠環在劍閣古驛道上。她那雄偉的氣勢,翠綠的姿態,宏大的體魄,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描繪謳歌,令古往今來的遊人傾倒。清代詩人喬缽贊美道:「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中。兩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萬樹。翠雲廊,蒼煙護,苔花陰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休稱蜀道難,莫錯劍門路。」從此,「翠雲廊」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便成了「劍門路柏」的雅名。
廣元鳳凰樓
鳳凰樓,坐落在廣元城中的鳳凰山上,高42米,樓閣14層,與鳳凰山連成一個整體,遠看形似一隻鳳凰回首。到夜間,樓閣上彩燈通明,又恰似一隻閃閃發光的金鳳凰。
鳳凰樓始建於1988年,1989年建成,主體鋼筋水泥澆注,頭頂蓋金黃色琉璃瓦,每層都有供游覽觀賞的撩望台四周裝有鋁合金茶色玻璃窗。她既有古人建築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建築富麗華貴的風格。南面正門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川北名園此第一」;下聯雲:「天府傑樓卻無雙」。北面門上的對聯是原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所題,上聯是:「川北門開」;下聯是:「鳳凰歸來」。樓內每一層都有當今名人的書畫作品。登樓觀賞,廣元全城歷歷在目,新城老城融為一體。滔滔嘉陵江,潺潺南河水像兩條玉帶從城中穿過,鱗次櫛比的高樓玲瓏別致,五彩繽紛,遠處的群山,重巒疊嶂,似龍騰虎躍。古老的皇澤寺、千佛崖,撒播著古代文明,賓士的列車與現代高科技企業又把現代文明廣播人間,登臨鳳凰樓,無不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鳳凰樓不愧為當今造型獨特,宏偉壯觀的天下名樓。
「鳳凰樓」與唐代女皇武則天密切有關。據說,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武則天出生時,一隻鳳凰繞房一周,然後向東山飛去。武則天的父親(時為利州都督)當即便將東山更名為鳳凰山。武則天14歲被唐太宗選入宮為才人,因此鳳凰樓只修了14層,而且鳳頭回望南方,象徵武則天想念家鄉。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武則天執掌朝政42年,故鳳凰樓高42米。
鳳凰樓雖建於當今,但它已成為廣元的獨特標記,很快就聞名遐邇,凡到廣元的遊客,無不以登樓觀光為快事。鳳凰山,現名「鳳凰山公園」,因是武則天的出生之地,歷代名人都到此游覽。因此,自宋代以來就有許多官宦名仕在這里闢建園林,明清時,這時就有「柏軒」、「相軒」、「會景亭」、「寶峰夜月」等景觀,是一歷史悠久的名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上更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蔥蘢翠柏之中,隱藏著許多樓台亭閣,還有供人們遊玩的歌舞場、游樂場。到鳳凰山公園,登樓觀景,游園取樂,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
廣元鼓城山自然保護區
鼓城山-七里峽景區位於廣元市旺蒼縣北部鼓城鄉境內,距縣城63公里,由鼓城山、七里峽、白龍宮三大景區組成,面積100平方公里。這里屬米倉山系西段,為構造侵蝕、溶蝕中的地貌,最高點東鼓城海拔2073米,最低點關口埡河谷海拔880米。 鼓城景區以山景為主體,森林景觀、野生動物、地下景觀相輔相成;雲景氣景四時不同,絢麗多彩。鼓城山因山體似鼓而名,四周峭壁如垣,高達150-200以上,山頂寬廣平緩,方圓2-3萬平方米。主要景觀有「雲海天鼓」、大紅岩「岩壁城堡」、中山包「天然風蝕園林」、塔壩河「花徑通幽」、爛壩子野生動物出沒地和卡門、大紅岩「地下暗河迷宮」等。 七里峽景區以水景為主,峽谷、森林、流水渾然一體,形成了絢麗多姿、清雅奇幽的獨特風韻。這里河谷狹窄,谷中多梯坎斷崖,河水天然純凈,清澈晶瑩,石頭五顏六色,與流水相輝映,幻化出五彩斑斕的水景。主要景點有萬卷峽、疊翠峽珠簾瀑布、珍珠灘、 「別一天」等。白龍宮景區河水翠藍清澈,平靜如鏡;山勢挺拔高聳,如劍如屏。有白龍宮、黑龍潭、鐵佛寺等景點。 鼓城山-七里峽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廣元鶴鳴山
鶴鳴山位於劍閣古城之東,山勢陡峻,風景秀麗,從山麓起有石級數千,拾級而上直達山巔。清代建築的文峰塔矗立其頂,山脊蒼松掩映,山間翠柏蔥蘢。以初唐重建的「重陽亭」為中心,把眾多的文物古跡連成一線,歷來為「登高覽勝」之地。
鶴鳴山又名塔子山,位於川陝公路劍閣縣城郊。相傳古代常有飛鶴棲鳴於此,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跨鶴仙去而得名。近年來有學者認為這里是張陵開創五斗米教的發祥地,是道教勝地中的魁首,被稱為「道國仙都」。現山上開辟了鶴鳴山公園,復建了古代建築風格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亭、台、樓、閣,成為川北一大名勝。
鶴鳴山山頂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 米,六層八面。第一層外圍塔柱上雕有蟠龍圖案,塔心中央有一塊青石,石上雕有太極八卦圖案,是川北唯一與道教有關的磚石混建塔。山頂處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石刻數10處,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劍州重陽亭銘並序》碑和《大唐中興頌》石刻,被公認為鶴鳴山石刻「三絕」。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
現山上開辟了鶴鳴山公園,復建了古代建築風格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亭、台、樓、閣,1962年在鶴鳴山墾荒造林出土的宋代道教祭祀用品有銅壺、銅瓶、銅醮斗等;還有宋代龍泉窟產的精品「蓮瓣紋豆青瓷碗」,經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在鶴鳴山已成為川北一大名勝。
廣元皇澤寺
位於廣元市城西一公里的嘉陵江邊烏龍山腳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祀廟,寺廟診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於北魏晚期。
初唐貞觀年間,利州(今廣元)都督武士彟曾在寺內開窟造像,其夫人揚氏在寺南之江潭乘舟遊玩時感龍孕而生下武則天。則天稱帝後,下詔賜寺並刻其真容,寺名「皇澤」,其真容為一石刻金妝像,表現的是武則天晚年時期的形象,至今還保持在寺內,全國唯一。
寺內的摩崖造像是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52個窟龕,1200餘尊造像,其中以中心柱窟、大佛窟等規模較大,造像精美,是國內同時期佛教雕刻藝術的代表作品。
廣元千佛崖
位於廣元城北五公里處的嘉陵江東岸的川陝公路上,千佛崖臨江而建,頗為壯觀,川陝路從其下方通過,形成了江、路、山、佛的有機統一。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 多米的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 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 現僅存龕窟400 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餘軀。全崖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 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龍大佛、如 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 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 王龕、力士龕、盧舍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 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 尊,左右兩壁雕有148 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 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
廣元劍門關
劍門關在廣元市南45公里處。此處山脈東西橫亘百餘公里,72峰綿延起伏,高入雲霄,陡壁斷處兩山相峙如門,形勢險要,是以得名。這里易守難攻 。三國時,蜀將姜維據守此關,魏國大將領十萬精銳之師被阻擋在劍門關外,一籌莫展。關口岩壁間仍有"第一關"、"天下雄關"的碑。人們到此仍可遠眺劍閣72峰的雄偉氣勢,想像當年關隘的險峻。新建的劍門關樓,雄踞關口,氣勢恢宏。附近山巒綿亘,植被蔥籠,景色秀麗。
劍門關主峰大劍山,海拔1200米,山頂有建於宋代的古廟——梁山寺,沿途可飽覽石門關、石筍峰、穿洞梁、仙女橋、捨生崖等景觀。
廣元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廣元境內,南起梓潼石牛鋪,北至廣元七盤關,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數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成了川陝交通的一大屏障。如今,更以山高谷深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吸引遊客。
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
廣元覺苑寺
覺苑寺,位於四川省劍閣縣西武連鎮,距縣城43公里,前臨西河,川陝公路從寺東北約里許的武侯坡半山腰上通過。
覺苑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名弘濟寺,宋元豐年間賜名覺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毀,明代天順初年(1457年),僧凈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繪制《佛經》於大雄寶殿四壁,更名普濟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經維修後,復名覺苑寺。
廣元明月峽棧道
明月峽棧道開鑿年代為戰國至宋代,最早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國內專家稱其為「與長城、運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傑出建築」。李白《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鵠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就是對這一險要地勢的真實寫照。
古棧道遺址所在的明月峽,集嘉陵江水道、先秦棧道、寶成鐵道、纖夫道、108國道、金牛驛道等古今六道於一峽,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中國道路交通的「活化石」。正是在這條先秦古棧道上,蕭何整修棧道,諸葛亮六齣祈山,唐明皇幸蜀,李白壯寫《蜀道難》等眾多重大歷史事件先後上演,給古棧道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棧道遺址距朝天城區3公里,位於明月峽(又名朝天峽)東岸絕壁上,下臨嘉陵江,是古金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棧道孔眼400多個,是遺存孔眼數量最多、分布最科學、保存最完好,最能代表古棧道風貌的古棧道遺址。
廣元牛頭山
在今四川廣元市城北九十里的籌筆鄉,為古蜀道重要驛站,因諸葛亮北上伐魏時曾駐此地運籌謀劃而得名。
廣元陰平古道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穀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後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
陰平古道起於陰平都,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鄉),全長265公里。與《三國志》所記的七百里陰平道完全一致,因當時是以360步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華里約等於三國時的1.33里,正好相符。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將領付友德曾帶兵走過此道,紅軍長征時,李先念曾副食紅軍走過此路,後來人民解放軍青川時曾走過此道。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里裹氈而下,度守摩天嶺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如今嶺南已開辟了曲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
廣元七里峽景區
位於廣元市旺蒼縣北部鼓城鄉境內,距縣城63公里,由鼓城山、七里峽、白龍宮三大景區組成,面積100平方公里。這里屬米倉山系西段,為構造侵蝕、溶蝕中的地貌,最高點東鼓城海拔2073米,最低點關口埡河谷海拔880米。
七里峽景區以水景為主,峽谷、森林、流水渾然一體,形成了絢麗多姿、清雅奇幽的獨特風韻。這里河谷狹窄,谷中多梯坎斷崖,河水天然純凈,清澈晶瑩,石頭五顏六色,與流水相輝映,幻化出五彩斑斕的水景。主要景點有萬卷峽、疊翠峽珠簾瀑布、珍珠灘等。白龍宮景區河水翠藍清澈,平靜如鏡;山勢挺拔高聳,如劍如屏。有白龍宮、黑龍潭、鐵佛寺等景點。
廣元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緣岷山東北麓青川縣境內,地處橫斷山脈北端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在第四紀冰川活動期間沒有形成大面積的冰蓋,所以很多古老物種得以保存下來。龍門山北段的高山峽谷區,最高峰海拔3837米,相對高差2400多米,地形復雜,峰巒重迭,切割劇烈,北緣的摩天嶺海拔達3000米,至西北角大草坪一帶,海拔達3837米,谷地一般海拔1500以下,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及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4000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17000公頃。
保護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較多。區內森林資源豐富,自然景觀保存完好,植被垂直帶譜較為顯著。據調查,區內有高等植物3100多種,珍貴樹種有珙桐、水青樹、連香樹、鵝掌楸、金錢槭、杜仲等十幾種。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分布。在海拔2200-3200米的針闊混交林帶和亞高山暗針葉林帶,林深竹茂,是大熊貓適宜的棲息和繁殖地。
廣元天台山
廣元天台山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14公里處,地處龍門山與米倉山的交接地帶,屬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台山因群峰之中兀立出一巨大平台而得名,「天上的玉宇瓊台」故曰「天台」,乃龍門山與米倉山交匯地之南麓,縱橫26平方公里,一條南北如龍脊的山樑將之一分為二。東為前山,主峰天台,海拔1100米;西叫後山,主峰艮台,海拔1602米。
天台山山峰奇秀,流水優美。幽谷藏曲徑,奇石生異花。重巒疊翠,萬木崢嶸,天台之上更是生滿古柏、蒼松。因天台上曾現佛光金蓮,故爾山中多佛寺、仙觀。千百年來香火不斷、遊人如織。松濤夾林浪,柯聲伴梵音。釋道儒匯聚於一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紅花白根青蓮葉,三教原本是一家」,這在奇、幽、異、險、翠的天台山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廣元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的歷史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先後叫過葭萌縣、漢壽縣、晉壽縣、益昌縣和昭化縣。昭化縣這一名字從北宋太祖開寶五年,即公元972一直叫到新中國建國之初,後來這里成為昭化區和鎮也一直叫昭化。三國演義或三國志里稱作葭萌的年代也有五百多年。
它是古驛道上的重要關隘,水陸交通方便,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千百年來許多重要的戰爭發生在這里,許多重要人物也曾留連於此。昭化古城還是川北戰略要道,著名古城場,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昭化古城旁還有「三國重鎮」、「古葭萌關」的石碑在那裡佇守。昭化在古代時還是一個重要驛站,專門為過往官員、公差提供車馬、食宿等。三國時期,昭化古城更是名聲大震,三國演義中曾多次提到昭化古城,多場戰爭也在此發生。張飛夜戰馬超,老 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蜀國大將軍病死昭化並葬於昭化等等都發生在這里。張飛夜戰馬超的戰神壩、姜維固守的牛頭山寨和姜維井至今還保存著歷史的風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昭化品讀「興於葭萌,滅於劍門」三國蜀漢興亡史總讓人唏噓慨嘆……
❹ 廣元皇澤寺石刻的廣政碑
廣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澤寺門口修寶成鐵路(現鐵路己遷)時出土的。碑刻所鐫刻時間是「廣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後蜀孟昶廣政年間,為公元959年所刻。
碑首額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澤寺唐則天皇後武氏新廟記」,昭武軍節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29字,駢體文,文中凡遇「後」、「天後」,必提行頂格,遇敬語則空三格,對武後備至尊崇。此碑是研究皇澤寺歷史較早的實物資料,也是考證武則天出生於廣元的重要證據。要點有二,一是因為此碑上己明確寫著皇澤寺,這個名稱,比北宋《元豐九域志》記載要早120餘年;二是碑文說天後武氏其人也,事具實錄……此句,表明武則天是在其父親任利州(廣元)都督期間,生於廣元。碑文還記載了唐五代時期,武則天已被當地人當作神明膜拜,一遇災事�軍民祈禱於天後之廟,無不響應。以及當時建寺規模、廟產等情況。後來,祈求武後賜福這樣一種民間的自發祭祖活動,演變為在武則天生日那天的正月二十三,婦女遊河灣的廣元民俗,也是廣元現在每年9月1目的女兒節的由來。
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隱詩「利州江潭作」、「廣政碑」和「武後真容石刻像」等為主要依據,考證出武則天毫無疑問出生於廣元。
❺ 去女皇武則天的家鄉廣元,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景點
去女皇武則天的家鄉廣元,值得打卡的景點其實還有很多的,廣元位於四川省,是一個人傑地靈、風景優美的地方,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旅行遊玩的,它在古時是入蜀要塞,也因此是兵家的必爭之地的,不過它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它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出生地,如果你有去過廣元,你就會發現廣元真的會讓你覺得嘆為觀止。
五佛崖也是一定要去的地方,這里有很多的石刻,並且造型都非常的精美、生動,來到五佛崖你一定能夠感受到我們古代先人們的智慧,總體來說廣元真的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非常值得一去,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一定要來親自看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家鄉。
❻ 廣元皇澤寺的詳細資料!
位於廣元市西郊嘉陵江畔,背依烏龍山,舊稱烏奴寺,又名川主廟,是為了紀念李冰父子而建的。後因武則天生於廣元,又當了皇帝,川主廟被改名為皇澤寺,現在的皇澤寺是清代修復的一座依山取勢,古樸典雅,氣勢巍然的古建築寺院。寺內保存著從北魏時期至清代的豐富摩崖石刻造像、這些珍貴文物現僅存6個窟群,50個龕窟,大小佛像1203軀,大部分為盛唐時期的作品,分布在寺中「則天殿石龕」、「迎輝樓石龕」、「大佛樓石窟」、「中心柱石窟」、「五佛亭石龕」內。
皇澤寺除摩崖造像外,還有眾多碑刻。其中有著名的《蠶桑十二事圖》。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廣元縣令曾逢吉下令在全縣境內的驛道兩旁栽桑,曾逢吉將離任時,把栽桑、養蠶、繅絲的生產過程,繪制十二事圖,刻成14塊碑立於此。這既是我國蠶桑生產的珍貴歷史文物,又是格調高雅的藝術珍品。
❼ 皇澤寺導游詞初中作文
刻造像,廣政碑,近代的紅軍碑林等。特定的歷史原因,賦予了皇澤寺的多重歷史文化積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斷努力,皇澤寺更加以其豐富多彩的內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讓遊客領略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現代歷史的偉大和壯烈。
女皇真容地——則天殿
則天殿,位於皇澤寺內的中心建築大佛樓下層,其殿始建於唐,歷史上曾稱"武後真容殿"、"則天聖後殿"。現殿內端坐著金身的武後石刻圓雕像,頭戴飾有坐佛
的寶冠,胸飾纓絡,半臂披帛,雙手交於腹前作禪定印,結跏趺座,下著裙,披覆於方形石座上,冠服、坐式,一如比丘尼,面相寬額廣頤,和史籍記載吻合。武則
天,名望,公元624年生於廣元,公元705年死於洛陽上陽官。宋人《九域志》載:武則天當皇帝後"賜寺刻其真容"。這尊真容石刻造像,就其形象,有兩個
特點:
一是石像神態表現出登基以後的持重安祥。
武則天一生執政49年,在位21年,當了28年的皇後,6年的皇太後,67歲正式改唐為周,登上了帝位,成為大周的聖神皇帝。
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裝扮。
這也是武則天重佛,利用佛教為其政治服務的例證。當時李家皇族信奉的國教是與皇族同宗同姓的李耳為教祖的道教,統治思想仍是傳統的孔孟之道,母儀天下的太
宗皇帝的長孫皇後,就是賢德的典範,常居深宮不出,還精心編寫出《女則十篇》教化全國女性。唐王朝主張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地紮根在統治階層。而佛
教卻有轉輪女王的說法,於是,藉助《大雲經疏》的出台,武則天把她轉換為女身彌勒佛降世,更能為自己政治上的亮相而得到堂皇正統的銓釋。皇澤寺又是北魏時
期開創至唐時越發興盛的佛教寺廟,把自己裝扮成佛身,因而更加合適。
關於武則天的評價,人們總是爭論不休,褒美和貶詈並存,中國古代歷史研究中,沒有第二個人物能使史學家們有如此相悖的評價。她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獨一無二
的,孔孟之道流傳千年的文明古國脫穎而出的唯一女皇帝,單憑這一點,就使得武則天註定成為一個"蓋棺"也不能"定論"的充滿魅力的人物。
但是,有幾點是歷史所公認的。(一)積極推行富民路線,重視農業發展。在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穩步上升,人口由太宗時期380萬戶增長到女皇晚期615萬
戶。(二)國力強盛。國家版圖東西南北四域達到了整個唐代的極至。軍事上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貞觀時期。(三)任人納賢。數次下詔求賢,對有才乾的人破格重
用,從而選拔培養出一大批人才。(四)善於納諫。當時連農夫樵人都可求見皇上申述意見。還著力改善婦女地位,使唐代婦女生活,出現了封建時代豐富多采、生
動活潑的局面。
武則天的政治生涯是一個復雜的組合,她的局限性也很突出。有過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擾亂刑罰、濫殺無辜之失,給國家造成了一些災難和損害。
關於武則天寵信男寵薛懷義,二張等人的行為,歷來是人們紛紛指責的焦點之一。但古代皇帝哪一個又不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呢?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嘗
不可?封建正統史家對此貶斥為"母雞司晨""淫亂宮闈",會"天下大亂"。然而,在武則天執政數十年時間里,卻沒有發生過一場成規模的農民起義。
女人稱帝,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與智慧、膽量與氣魄!當時不管歷經沙場的武將,還是學富五車的文臣,都統統跪拜在一個女人的腳下,正如魯迅先生說:"武則天當皇帝,誰敢說男尊女卑"。
所以,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女士曾專門題寫了"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的評語。郭沫若先生也專門題寫了這副對聯"政
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就是說武則天執政,繼承和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啟發了唐玄宗創建的開元盛世,她的功德在巍巍劍門關一帶流傳頌
揚,光輝業績使家鄉廣元也感到榮光。
"真容石刻造像"的右側,陳列了這樣一塊碑——廣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澤寺門口修寶成鐵路(現鐵路己遷)時出土的。碑刻所鐫刻時間是"廣政二十二
年",即五代後蜀孟昶廣政年間,為公元959年所刻。碑首額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澤寺唐則天皇後武氏新廟記",昭武軍節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
29字,駢體文,文中凡遇"後"、"天後",必提行頂格,遇敬語則空三格,對武後備至尊崇。此碑是研究"皇澤寺"歷史較早的實物資料,也是考證武則天出生
於廣元的重要證據。要點有二,一是因為此碑上己明確寫著"皇澤寺",這個名稱,比北宋《元豐九域志》記載要早120餘年;二是碑文說"天後武氏其人也,事
具實錄……"此句,表明武則天是在其父親任利州(廣元)都督期間,生於廣元。碑文還記載了唐五代時期,武則天已被當地人當作神明膜拜,一遇災事�"軍民祈
禱於天後之廟,無不響應"。以及當時建寺規模、廟產等情況。後來,祈求武後賜福這樣一種民間的自發祭祖活動,演變為在武則天生日那天的
"正月二十三,婦女遊河灣"的廣元民俗,也是廣元現在每年9 月1目的"女兒節"的由來。
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隱詩"利州江潭作"、皇澤?quot;廣政碑"和"武後真容石刻像"等為主要依據,考證出武則天"毫無疑問出生於廣元"。
石刻藝術瑰寶——皇譯寺摩崖造像
皇澤寺摩崖造像,是國務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像分布在寺內西山東壁腳下崖面上,寺內造像大小窟龕54個,造像1203軀。石
窟始鑿於北魏晚期,歷經北周、隋盛於初、盛唐時期,唐以後基本逐漸成為武後專祭祖廟,不再繼續開龕造像。 "
中心柱窟"亦稱支提式窟,位於大佛樓中層南側,編號45
號,開鑿於北魏晚期,初唐略有改雕,是皇澤寺現存最早的一窟。此窟前鑿方形窟門,平頂略弧,深2.76米,寬2.6米,窟中央鑿中心方柱直通窟頂,窟室三
壁開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龕頂雕七佛八飛天,大拿側下各開一小金,龕中鑿一佛二弟子像。三壁上部平面處浮雕千佛,中心桂由塔基、身、頂三部分組成。第
一、二層四面各鑿一龕,拿中雕一佛二菩薩三尊像。
中心柱主龕所表現的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在),指佛教因果輪回遷流不斷的個體一生中存在的時間。以其在時間上相連續的關系,故俗稱"豎三世"。正中是
為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左側為過去佛,即燃燈佛,燃燈佛是梵文意譯,也譯為"
綻光",佛經說他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因此得名。右側為未來佛,即彌勒佛。從衣缽相傳的觀念解釋,這三位是太老師、老師、學生三代同堂。
中心柱,是由佛塔轉化到石窟中而來的。皇澤寺的中心柱窟,是受北方的中原石窟傳播影響,石柱上及窟室內三壁開龕,鑿出佛像,供僧人誦經時禮拜佛像,以獲取《菩薩本行經》所說:"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處,得福之量也"的功德。
此窟雕刻精細,結構巧妙,手法古樸,是不可多得的早期石窟。
"五佛窟"位於皇澤寺五佛亭上層。編號51號的叫"五佛窟",開鑿於隋代末年,該窟為敞口外方內圓大窟,內鑿圓拱龕,龕頂略弧,後部設低谷,鑿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五尊主像,像後浮雕雙樹及人形化的天龍八部護法像。
此
窟所表現的主要人物是: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左右兩側為弟子迦葉、阿難;外側為脅侍菩薩像。其造像清秀修身,有北魏遺風。弟子、菩薩站像膝部略曲,表現出一
種輕松隨意和婀娜多姿的神態。雕像採用疏密相間的手法,刻出薄薄的衣紋,輕輕貼在修長的軀體上,隱約透出肢體的舒展健美,彷彿才剛從清清的江水中走出,表
現出強烈的中國古代藝術中所謂"曹衣出水"的重要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大佛窟)位於大佛樓上層,這一龕編號28號,叫"大佛窟",開鑿於初唐。此窟呈平面馬蹄形窟,彎隆頂,窟高6.68
米,深3.6米。主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後壁高浮雕人形化天龍八部護法像,右弟子與右菩薩之間的下部雕一雙手合十、單膝而跪的供養人一尊,高
0.67米。
此窟所表現的主要人物是:正中為阿彌陀佛,高4.9米,是佛教里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左右兩側為二弟子迦葉、阿難;外側頭冠飾寶珠的為大勢至菩薩,頭冠飾化佛的是觀音。阿彌陀佛、大勢至、觀音三位又稱為"西方三聖"。
大佛窟是皇澤寺石窟中開鑿規模最大、造像最為精美的一窟。它的形制、布局接近五佛窟,而像容漸趨豐滿,組合中多了二身力士,雕飾精美,刻畫入微,雕刻技法熟練,介於階梯式和圓刀間的過渡形式,確為我國唐代早期石刻的代表性作品。
從大佛樓下來,我們去參觀珍貴的桑蠶石刻連環畫——蠶桑二十事圖。
大家知道,我國的蠶桑生產歷史非常悠久,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和古代文獻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也就是距今五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把桑樹中的野蠶拿到家
里飼養,已經出現了養蠶、繅絲和織帛技術。在我國現存最早的甲骨文中有"蠶"、
"桑"、"絲"、"帛"等象形字,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見到西漢初年的絲織品,工藝水平達到非常精美的程度。中國的蠶桑生產和絲綢工藝,
堪稱世界一絕。"古絲綢之路"
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物和蠶桑生產經驗。但由於時代久遠政事興衰,保留完整的東西確實不多了,然而在皇澤寺內卻保持了這樣一組珍品——"蠶桑十二事圖"。
蠶桑十二事圖,鑲嵌於皇澤寺五佛亭北側廊內石壁上,由十四塊石碑組成,高1.3米,總長5.8米,作者在深灰色的梨園石上,采
用陰刻平圖手法作畫,線條柔美,人物姿態各異,構圖精美,鐫刻細巧,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淳美的川北鄉土風情,是甚為難得的石刻藝術珍品。
這組連環畫以"蠶神"馬頭娘倚馬思蠶作首圖,把人們帶入了桑茂蠶肥、繭大絲長的豐收境地。然後以《選桑椹》、《種桑》、《樹桑》、《採桑》四圖,展現我國
清代培養桑樹的經驗;以《窩種》、《體蠶》、《喂蠶》、《起眠》、《上簇》、《分繭》、《腌種》、《繅絲》八圖再現清代養蠶方法,使人一目瞭然地知道從采
種育桑到養蠶繅絲的全部過程,可謂匠心獨運。
這套石刻連環畫的作者是清道光時廣元縣令曾逢吉。清嘉慶十七年,湖北京山舉人曾逢吉以軍功出任
昭化縣令,見當地百姓生活貧困,使令各處利用廣袤田野栽桑養蠶,親自著書立說,總結推廣種桑養蠶技術,並作出一系列規定。此法很快見效,到了清道光七年
(公元1827年)時,廣、昭兩縣千里驛道皆桑樹成蔭,勝過河陽桃花、江南柳色。到了這年冬季,曾逢吉奉旨調任松州同知時,趕給出這套《蠶桑十二事圖》流
傳後世,圖中,他傾注心血,把廣元奇山異水融入畫中,透過美麗的圖畫,能看見廣元美麗的田園風光,勤勞的蠶婦和繁忙的村莊,令人似身臨其境。這幅連環畫不
僅是一幅精美的藝術品,也是研究古代廣元一帶地區栽桑、養蠶經驗不可多得的實物。位於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在此拓片作為珍貴資料收藏,相關的農業大
學還將此作為教學材料引用,可見它的價值。
近代文物——紅軍石刻標語碑林
這里是紅軍石刻標語碑林,1980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元帥題寫了"紅軍石刻標語碑林"匾額。碑
林建築外觀為一座古建築,座西朝東。佔地面積為三畝多,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廳內排列有序地陳列著58條石刻標語碑板原件43面及一口刻有標語的水缸,
三壁牆上巨大的通體玻璃內陳列著1933年一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和建立川陝蘇區的重要拓片、標語45條計46幅。
整個大廳襯著青石石板鋪成的地面,顯得肅穆而庄嚴。該碑林無論內容的豐富,還是規模的宏大、保護程度的完好,都稱得上四川之冠。石刻標語宣傳是川陝革命根
據地的顯著特點,是具有特色的宣傳形式,這些石刻標語同川陝根據地的其它文獻一樣,具有重大的史料價值,而且也是今天人們學習中國現代史,進行革命傳統教
育的生動課堂。
❽ 國內唯一的武則天寺廟,到底是在哪裡
在我國的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坐落著一座古香古色的寺廟,這座寺廟的名稱是皇澤寺,是我國唯一供奉武則天的祀廟。還是我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皇澤寺建於唐代開元年間,是為了紀念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所建。武則天就是出生於四川省廣元城的。
大佛樓是第三重大殿,裡面有六座摩崖造像石窟。保存的非常完好,沒有損壞過。這些摩崖造像石窟里是有佛和菩薩的石像的。供奉著最著名的西方三聖,這些石像都非常古老,很有研究價值,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瑰寶。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其智慧和政治功績都是非常出眾的。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里。武則天當上女皇真是一個奇跡。武則天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供奉武則天的皇澤寺也值得人們去瞻仰。
❾ 廣元有什麼名勝古跡
蒼溪梨博園 白龍湖景區 川陝蜀道遺址 翠雲廊 鳳凰樓 鼓城山自然保護區 海燈武館 鶴鳴山 皇澤寺 劍門關 劍門蜀道 覺苑寺 明月峽景區 牛頭山 七里峽景區 千佛崖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天台山 陰平古道 昭化古城 昭化古鎮
廣元白龍湖景區
白龍湖位於青川縣和廣元市中區境內,距廣元市區60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白龍湖是一個即將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寶珠寺電站大壩建成蓄水後,將形成水域面積達62平方公里的湖泊,庫容量為26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545米。
白龍湖周山巒疊翠,湖區以陽平半島為中心,分為各具特色的5個景區,其中湖心區面積14平方公里,水面開闊,湖水碧澄,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翠,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壯觀綺麗。此外,還有峽谷和溶洞景觀,黃毛峽兩岸奇峰突兀,赤壁摩天,飛瀑流泉,蔚為壯觀,峽長2000多米。景區內有干龍洞等大小溶洞30餘處,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景觀豐富。白龍湖區是古代交通要沖,是秦漢時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穀道和陰平道交匯於此,為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許多古關、古道和文物古跡以及紅軍長征遺址等。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廣元川陝蜀道遺址
棧道一又稱閣道,棧閣。在廣元市區北45公里朝天鎮南北明月峽和清風峽中,瀕嘉陵江東岸峭壁上。是古代川陝之間著名蜀道遺跡。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曾有不少描寫,以唐李白的《蜀道難》最膾炙人口。棧道開鑿始於先秦,《史記》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記載。歷代續有修葺。今閣道已廢,岩壁上洞孔猶存。洞分上中下三層排列,中層孔洞用作插木樁,上鋪木板以作行道,下層作支撐孔眼,上層用以搭篷蔽雨。每個洞孔約30厘米見方,深50厘米左右。遠觀棧道,宛若凌空廊閣,故又有雲閣之稱。
廣元劍閣古蜀道(翠雲廊)
古蜀道翠雲廊,又稱「皇柏」、「張飛柏」,是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位於四川省廣元劍閣縣境內,分布在300餘里的古驛道上。雖經經千古滄桑,仍然生機盎然。是世界罕見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被譽為世界奇觀,蜀道靈魂。
翠雲廊以劍閣縣城為中心,東至閬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她像綠色巨龍,沿著起伏的山巒,跨越深澗溝壑,蜿蜒曲折,蟠環在劍閣古驛道上。她那雄偉的氣勢,翠綠的姿態,宏大的體魄,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描繪謳歌,令古往今來的遊人傾倒。清代詩人喬缽贊美道:「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中。兩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萬樹。翠雲廊,蒼煙護,苔花陰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休稱蜀道難,莫錯劍門路。」從此,「翠雲廊」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便成了「劍門路柏」的雅名。
廣元鳳凰樓
鳳凰樓,坐落在廣元城中的鳳凰山上,高42米,樓閣14層,與鳳凰山連成一個整體,遠看形似一隻鳳凰回首。到夜間,樓閣上彩燈通明,又恰似一隻閃閃發光的金鳳凰。
鳳凰樓始建於1988年,1989年建成,主體鋼筋水泥澆注,頭頂蓋金黃色琉璃瓦,每層都有供游覽觀賞的撩望台四周裝有鋁合金茶色玻璃窗。她既有古人建築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建築富麗華貴的風格。南面正門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川北名園此第一」;下聯雲:「天府傑樓卻無雙」。北面門上的對聯是原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所題,上聯是:「川北門開」;下聯是:「鳳凰歸來」。樓內每一層都有當今名人的書畫作品。登樓觀賞,廣元全城歷歷在目,新城老城融為一體。滔滔嘉陵江,潺潺南河水像兩條玉帶從城中穿過,鱗次櫛比的高樓玲瓏別致,五彩繽紛,遠處的群山,重巒疊嶂,似龍騰虎躍。古老的皇澤寺、千佛崖,撒播著古代文明,賓士的列車與現代高科技企業又把現代文明廣播人間,登臨鳳凰樓,無不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鳳凰樓不愧為當今造型獨特,宏偉壯觀的天下名樓。
「鳳凰樓」與唐代女皇武則天密切有關。據說,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武則天出生時,一隻鳳凰繞房一周,然後向東山飛去。武則天的父親(時為利州都督)當即便將東山更名為鳳凰山。武則天14歲被唐太宗選入宮為才人,因此鳳凰樓只修了14層,而且鳳頭回望南方,象徵武則天想念家鄉。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武則天執掌朝政42年,故鳳凰樓高42米。
鳳凰樓雖建於當今,但它已成為廣元的獨特標記,很快就聞名遐邇,凡到廣元的遊客,無不以登樓觀光為快事。鳳凰山,現名「鳳凰山公園」,因是武則天的出生之地,歷代名人都到此游覽。因此,自宋代以來就有許多官宦名仕在這里闢建園林,明清時,這時就有「柏軒」、「相軒」、「會景亭」、「寶峰夜月」等景觀,是一歷史悠久的名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上更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蔥蘢翠柏之中,隱藏著許多樓台亭閣,還有供人們遊玩的歌舞場、游樂場。到鳳凰山公園,登樓觀景,游園取樂,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
廣元鼓城山自然保護區
鼓城山-七里峽景區位於廣元市旺蒼縣北部鼓城鄉境內,距縣城63公里,由鼓城山、七里峽、白龍宮三大景區組成,面積100平方公里。這里屬米倉山系西段,為構造侵蝕、溶蝕中的地貌,最高點東鼓城海拔2073米,最低點關口埡河谷海拔880米。 鼓城景區以山景為主體,森林景觀、野生動物、地下景觀相輔相成;雲景氣景四時不同,絢麗多彩。鼓城山因山體似鼓而名,四周峭壁如垣,高達150-200以上,山頂寬廣平緩,方圓2-3萬平方米。主要景觀有「雲海天鼓」、大紅岩「岩壁城堡」、中山包「天然風蝕園林」、塔壩河「花徑通幽」、爛壩子野生動物出沒地和卡門、大紅岩「地下暗河迷宮」等。 七里峽景區以水景為主,峽谷、森林、流水渾然一體,形成了絢麗多姿、清雅奇幽的獨特風韻。這里河谷狹窄,谷中多梯坎斷崖,河水天然純凈,清澈晶瑩,石頭五顏六色,與流水相輝映,幻化出五彩斑斕的水景。主要景點有萬卷峽、疊翠峽珠簾瀑布、珍珠灘、 「別一天」等。白龍宮景區河水翠藍清澈,平靜如鏡;山勢挺拔高聳,如劍如屏。有白龍宮、黑龍潭、鐵佛寺等景點。 鼓城山-七里峽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廣元鶴鳴山
鶴鳴山位於劍閣古城之東,山勢陡峻,風景秀麗,從山麓起有石級數千,拾級而上直達山巔。清代建築的文峰塔矗立其頂,山脊蒼松掩映,山間翠柏蔥蘢。以初唐重建的「重陽亭」為中心,把眾多的文物古跡連成一線,歷來為「登高覽勝」之地。
鶴鳴山又名塔子山,位於川陝公路劍閣縣城郊。相傳古代常有飛鶴棲鳴於此,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跨鶴仙去而得名。近年來有學者認為這里是張陵開創五斗米教的發祥地,是道教勝地中的魁首,被稱為「道國仙都」。現山上開辟了鶴鳴山公園,復建了古代建築風格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亭、台、樓、閣,成為川北一大名勝。
鶴鳴山山頂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 米,六層八面。第一層外圍塔柱上雕有蟠龍圖案,塔心中央有一塊青石,石上雕有太極八卦圖案,是川北唯一與道教有關的磚石混建塔。山頂處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石刻數10處,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劍州重陽亭銘並序》碑和《大唐中興頌》石刻,被公認為鶴鳴山石刻「三絕」。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
現山上開辟了鶴鳴山公園,復建了古代建築風格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亭、台、樓、閣,1962年在鶴鳴山墾荒造林出土的宋代道教祭祀用品有銅壺、銅瓶、銅醮斗等;還有宋代龍泉窟產的精品「蓮瓣紋豆青瓷碗」,經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在鶴鳴山已成為川北一大名勝。
廣元皇澤寺
位於廣元市城西一公里的嘉陵江邊烏龍山腳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祀廟,寺廟診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於北魏晚期。
初唐貞觀年間,利州(今廣元)都督武士彟曾在寺內開窟造像,其夫人揚氏在寺南之江潭乘舟遊玩時感龍孕而生下武則天。則天稱帝後,下詔賜寺並刻其真容,寺名「皇澤」,其真容為一石刻金妝像,表現的是武則天晚年時期的形象,至今還保持在寺內,全國唯一。
寺內的摩崖造像是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52個窟龕,1200餘尊造像,其中以中心柱窟、大佛窟等規模較大,造像精美,是國內同時期佛教雕刻藝術的代表作品。
廣元千佛崖
位於廣元城北五公里處的嘉陵江東岸的川陝公路上,千佛崖臨江而建,頗為壯觀,川陝路從其下方通過,形成了江、路、山、佛的有機統一。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 多米的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 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 現僅存龕窟400 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餘軀。全崖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 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龍大佛、如 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 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 王龕、力士龕、盧舍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 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 尊,左右兩壁雕有148 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 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
廣元劍門關
劍門關在廣元市南45公里處。此處山脈東西橫亘百餘公里,72峰綿延起伏,高入雲霄,陡壁斷處兩山相峙如門,形勢險要,是以得名。這里易守難攻 。三國時,蜀將姜維據守此關,魏國大將領十萬精銳之師被阻擋在劍門關外,一籌莫展。關口岩壁間仍有"第一關"、"天下雄關"的碑。人們到此仍可遠眺劍閣72峰的雄偉氣勢,想像當年關隘的險峻。新建的劍門關樓,雄踞關口,氣勢恢宏。附近山巒綿亘,植被蔥籠,景色秀麗。
劍門關主峰大劍山,海拔1200米,山頂有建於宋代的古廟——梁山寺,沿途可飽覽石門關、石筍峰、穿洞梁、仙女橋、捨生崖等景觀。
廣元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廣元境內,南起梓潼石牛鋪,北至廣元七盤關,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數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成了川陝交通的一大屏障。如今,更以山高谷深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吸引遊客。
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
廣元覺苑寺
覺苑寺,位於四川省劍閣縣西武連鎮,距縣城43公里,前臨西河,川陝公路從寺東北約里許的武侯坡半山腰上通過。
覺苑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名弘濟寺,宋元豐年間賜名覺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毀,明代天順初年(1457年),僧凈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繪制《佛經》於大雄寶殿四壁,更名普濟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經維修後,復名覺苑寺。
廣元明月峽棧道
明月峽棧道開鑿年代為戰國至宋代,最早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國內專家稱其為「與長城、運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傑出建築」。李白《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鵠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就是對這一險要地勢的真實寫照。
古棧道遺址所在的明月峽,集嘉陵江水道、先秦棧道、寶成鐵道、纖夫道、108國道、金牛驛道等古今六道於一峽,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中國道路交通的「活化石」。正是在這條先秦古棧道上,蕭何整修棧道,諸葛亮六齣祈山,唐明皇幸蜀,李白壯寫《蜀道難》等眾多重大歷史事件先後上演,給古棧道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棧道遺址距朝天城區3公里,位於明月峽(又名朝天峽)東岸絕壁上,下臨嘉陵江,是古金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棧道孔眼400多個,是遺存孔眼數量最多、分布最科學、保存最完好,最能代表古棧道風貌的古棧道遺址。
廣元牛頭山
在今四川廣元市城北九十里的籌筆鄉,為古蜀道重要驛站,因諸葛亮北上伐魏時曾駐此地運籌謀劃而得名。
廣元陰平古道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穀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後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
陰平古道起於陰平都,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鄉),全長265公里。與《三國志》所記的七百里陰平道完全一致,因當時是以360步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華里約等於三國時的1.33里,正好相符。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將領付友德曾帶兵走過此道,紅軍長征時,李先念曾副食紅軍走過此路,後來人民解放軍青川時曾走過此道。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里裹氈而下,度守摩天嶺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如今嶺南已開辟了曲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
廣元七里峽景區
位於廣元市旺蒼縣北部鼓城鄉境內,距縣城63公里,由鼓城山、七里峽、白龍宮三大景區組成,面積100平方公里。這里屬米倉山系西段,為構造侵蝕、溶蝕中的地貌,最高點東鼓城海拔2073米,最低點關口埡河谷海拔880米。
七里峽景區以水景為主,峽谷、森林、流水渾然一體,形成了絢麗多姿、清雅奇幽的獨特風韻。這里河谷狹窄,谷中多梯坎斷崖,河水天然純凈,清澈晶瑩,石頭五顏六色,與流水相輝映,幻化出五彩斑斕的水景。主要景點有萬卷峽、疊翠峽珠簾瀑布、珍珠灘等。白龍宮景區河水翠藍清澈,平靜如鏡;山勢挺拔高聳,如劍如屏。有白龍宮、黑龍潭、鐵佛寺等景點。
廣元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緣岷山東北麓青川縣境內,地處橫斷山脈北端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在第四紀冰川活動期間沒有形成大面積的冰蓋,所以很多古老物種得以保存下來。龍門山北段的高山峽谷區,最高峰海拔3837米,相對高差2400多米,地形復雜,峰巒重迭,切割劇烈,北緣的摩天嶺海拔達3000米,至西北角大草坪一帶,海拔達3837米,谷地一般海拔1500以下,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及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4000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17000公頃。
保護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較多。區內森林資源豐富,自然景觀保存完好,植被垂直帶譜較為顯著。據調查,區內有高等植物3100多種,珍貴樹種有珙桐、水青樹、連香樹、鵝掌楸、金錢槭、杜仲等十幾種。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分布。在海拔2200-3200米的針闊混交林帶和亞高山暗針葉林帶,林深竹茂,是大熊貓適宜的棲息和繁殖地。
廣元天台山
廣元天台山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14公里處,地處龍門山與米倉山的交接地帶,屬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台山因群峰之中兀立出一巨大平台而得名,「天上的玉宇瓊台」故曰「天台」,乃龍門山與米倉山交匯地之南麓,縱橫26平方公里,一條南北如龍脊的山樑將之一分為二。東為前山,主峰天台,海拔1100米;西叫後山,主峰艮台,海拔1602米。
天台山山峰奇秀,流水優美。幽谷藏曲徑,奇石生異花。重巒疊翠,萬木崢嶸,天台之上更是生滿古柏、蒼松。因天台上曾現佛光金蓮,故爾山中多佛寺、仙觀。千百年來香火不斷、遊人如織。松濤夾林浪,柯聲伴梵音。釋道儒匯聚於一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紅花白根青蓮葉,三教原本是一家」,這在奇、幽、異、險、翠的天台山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廣元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的歷史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先後叫過葭萌縣、漢壽縣、晉壽縣、益昌縣和昭化縣。昭化縣這一名字從北宋太祖開寶五年,即公元972一直叫到新中國建國之初,後來這里成為昭化區和鎮也一直叫昭化。三國演義或三國志里稱作葭萌的年代也有五百多年。
它是古驛道上的重要關隘,水陸交通方便,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千百年來許多重要的戰爭發生在這里,許多重要人物也曾留連於此。昭化古城還是川北戰略要道,著名古城場,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昭化古城旁還有「三國重鎮」、「古葭萌關」的石碑在那裡佇守。昭化在古代時還是一個重要驛站,專門為過往官員、公差提供車馬、食宿等。三國時期,昭化古城更是名聲大震,三國演義中曾多次提到昭化古城,多場戰爭也在此發生。張飛夜戰馬超,老 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蜀國大將軍病死昭化並葬於昭化等等都發生在這里。張飛夜戰馬超的戰神壩、姜維固守的牛頭山寨和姜維井至今還保存著歷史的風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昭化品讀「興於葭萌,滅於劍門」三國蜀漢興亡史總讓人唏噓慨嘆……
❿ 關於廣元的歷史故事
廣元市自古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國故地,入蜀要塞,三國重鎮,廣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璀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廣元是先秦古棧道文化和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三國歷史文化核心走廊、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也是原川陝蘇區核心區域,是紅四方面軍後期首府地、西部戰爭主戰場和長征出發地
公園624年,利州城江邊的烏篷船上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隨著這聲啼哭,烏篷船內飛出一隻烏龍和一隻金鳳盤旋於上,少時,烏龍和金鳳一個向西落下幻化成西山烏龍包,一隻東落於城東山都形成鳳凰山。這是廣元流傳已久的關於武則天降生的傳說,名曰「江潭感孕」。
女皇文化以紀念周唐女皇帝武則天為核心,延續近千年的「正月二十三、婦女遊河灣」,即女兒節習俗,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女性特色文化景觀。皇澤寺三重大殿、武氏家廟、樓台水榭已經恢復。
以主編《資治通鑒》聞名古今的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北宋丞相司馬光,少年時隨父居住廣元,於皇澤寺後西山上置台讀書,並留下大量題詠詩文。
(10)廣元皇澤寺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文化藝術:
廣元編寫了《三國與廣元》、《紅色廣元》《三國與昭化》、《葭萌春秋》、《皇澤寺》、《千佛崖》、《廣元明月峽》、《廣元石窟》、《半山石志》等旅遊叢書和《女皇武則天》、《少年武則天》等小說。藝術方面,組織排演了大型音樂舞蹈劇《女皇傳奇》拍攝了反映紅軍革命斗爭歷史的電視劇《強渡嘉陵江》等。
石窟藝術:
廣元有四川開鑿歷史最早、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對研究四川石窟造像傳播線路、探索四川地區石窟藝術源流演變的石窟群,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旅遊價值的有:開鑿時間起至北魏,全國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皇澤寺摩崖造像。
開鑿時間起至北魏,沿續至清,造像萬余尊,現存7000餘尊,被稱為歷代石窟藝術博物館的全國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崖摩崖造像。
造像鑿於唐天寶年間,現存40多窟,400餘尊,包括唐玄宗孫女、肅宗女兒永和公主所鑿,反映「安史之亂」唐明皇蜀中避亂和唐僖宗皇帝逃難四川以及黃巢起義等史實造像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