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歷史上有什麼國家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在湖北京山縣的屈家嶺文化遺址,出土了蛋殼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據文獻記載,商代在湖北境內,有楚(今南漳荊山)、盧(今襄樊)、彭(今房縣)、庸(今竹山)等封國。
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地區屬於楚國,西部為楚文化的發源,東部大部分被沼澤覆蓋,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楚國是當時南方的大國,楚莊王曾經問鼎中原,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並稱春秋五霸。到戰國時,楚國力更強,同齊、燕、韓、趙、魏、秦並稱為戰國七雄。楚國的京城長期位於今荊州——紀南故城。
秦代統一中國後,要經湖北南下,因此成為交通要道,人口開始增加,沼澤經過排水逐漸成為良田。秦在今湖北地區設立郡縣。為避秦始皇父親的名諱,將楚改稱荊山(今南漳)之"荊"。因此後來湖北就多稱荊州,有時合稱荊楚。
漢代在湖北設置江夏郡和南郡,均屬於天下13州中的荊州。
三國時代,湖北地區是蜀漢和吳國必爭之地。今天仍有眾多的古三國遺跡,如赤壁古戰場、襄陽隆中。
晉代在湖北設置荊州;
湖北在唐代分屬4個道:山南東道、淮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山南東道轄襄州、荊州、隨州、郢州、復州、峽州、歸州、房州、均州,治所在襄州;淮南道轄沔州(漢陽)、安州(安陸)、黃州、蘄州,治所在今江蘇揚州;江南西道轄鄂州(武昌),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黔中道轄施州(恩施),治所在黔州(今重慶彭水)。
很詳細地為您解答了,希望被採納或設為滿意答案,謝謝!!
㈡ 春秋戰國時湖北屬於哪個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地區屬於楚國,西部為楚文化的發源,東部大部分被沼澤覆蓋,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楚國是當時南方的大國,楚莊王曾經問鼎中原,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並稱春秋五霸。到戰國時,楚國力更強,同齊、燕、韓、趙、魏、秦並稱為戰國七雄。
㈢ 春秋戰國時湖北屬於哪個國家
楚國。西周時期,湖北境內已出現諸多小國,春秋戰國時期,南方諸國逐漸統一於楚。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
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
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但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以失敗告終。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滅越國,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
(3)湖北是歷史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楚國的歷史大事:
1、邲之戰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前627年崤之戰後,秦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斗克釋放,與楚結盟,共同抗晉。 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楚國雖未參加崤之戰,但卻是崤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展開爭奪,在作戰中,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又顧忌秦軍從背後偷襲。
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斗爭中暫時佔了上風。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2、吳起變法
楚國地廣人眾,能夠調集百萬大軍,在戰國七雄中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國力一直萎靡不振。
楚悼王繼位後,連年遭到魏、趙、韓等國的進攻,不斷喪失失地。在極其窘迫的形勢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禮賄賂秦國,在秦國的幫助下才和魏、趙、韓講和。
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勢,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為,但苦於缺乏變法圖強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吳起來到楚國,為楚悼王分析楚國的弊端說,並指出要扭轉這種局面,只有「明法審令」,盡快變法革新。
對吳起分析的種種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觸,於是先任命吳起為宛守,防禦韓、魏。一年以後,晉升為今尹,主持變法。
吳起變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楚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 經過變法運動,楚國經濟、軍事等方面得到一定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尤其是在軍事上,主要表現為:向北伐魏救趙,收復了被三晉佔領的陳國、蔡國故地,將勢力擴展到黃河岸邊。
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佔有洞庭、蒼梧之地。當時諸侯各國皆畏服楚國,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楚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湖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起改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邲之戰
㈣ 湖北在古代屬於哪個國家
楚國。
㈤ 春秋戰國時湖北屬於哪個國家
楚國。西周時期,湖北境內已出現諸多小國,春秋戰國時期,南方諸國逐漸統一於楚。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
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
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但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以失敗告終。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滅越國,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
(5)湖北是歷史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楚國的歷史大事:
1、邲之戰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前627年崤之戰後,秦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斗克釋放,與楚結盟,共同抗晉。 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楚國雖未參加崤之戰,但卻是崤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展開爭奪,在作戰中,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又顧忌秦軍從背後偷襲。
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斗爭中暫時佔了上風。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2、吳起變法
楚國地廣人眾,能夠調集百萬大軍,在戰國七雄中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國力一直萎靡不振。
楚悼王繼位後,連年遭到魏、趙、韓等國的進攻,不斷喪失失地。在極其窘迫的形勢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禮賄賂秦國,在秦國的幫助下才和魏、趙、韓講和。
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勢,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為,但苦於缺乏變法圖強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吳起來到楚國,為楚悼王分析楚國的弊端說,並指出要扭轉這種局面,只有「明法審令」,盡快變法革新。
對吳起分析的種種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觸,於是先任命吳起為宛守,防禦韓、魏。一年以後,晉升為今尹,主持變法。
吳起變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楚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 經過變法運動,楚國經濟、軍事等方面得到一定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尤其是在軍事上,主要表現為:向北伐魏救趙,收復了被三晉佔領的陳國、蔡國故地,將勢力擴展到黃河岸邊。
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佔有洞庭、蒼梧之地。當時諸侯各國皆畏服楚國,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楚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湖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起改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邲之戰
㈥ 湖北歷史上有什麼國家
湖北歷史上有很多國家,舉例如下:
1、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湖北省境內出現諸多小國。
2、秦代(前221年-前207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前221年)後,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湖北省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黔中和九江郡,並置若干縣。
3、西漢(前206年—25年):湖北省大部屬荊州刺史部。
4、東漢(25年—220年):沿置南郡、南陽郡、江夏郡以及漢中郡、廬江郡等。
5、三國(220年—280年):魏、蜀、吳爭奪荊州,後魏、吳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長沙郡、襄陽郡、南陽郡、南鄉郡、義陽郡、魏興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6、兩晉(265年—420年):湖北省大部分仍屬荊州之江夏、襄陽、南郡、建平、宜都、義陽、南鄉、南陽、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長沙、天門、武陵、魏興等郡,開始僑置州、郡、縣。
7、南北朝(420年—589年):湖北省主要屬南朝范圍,仍設州、郡、縣,僑置州、郡、縣增多,變更頻繁,建制紊亂。
8、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後,先撤銷僑置州、郡、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又行恢復。今湖北省除西北部分和東部一隅外,絕大部分屬荊州,統領南郡、夷陵、競陵、沔陽、清江、襄陽、舂陵、漢江、安陸、永安、江夏等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稱鄂州,治江夏,後來鄂州又成為治所。今湖北省簡稱鄂即源於此。
㈦ 湖北省在三國時期屬於哪國
湖北省在三國時期基本上是曹魏和孫吳拉鋸、分割之地:雙方都設置了「荊州」,曹魏控制以襄陽為中心的北部;孫吳控制荊州為中心的南部。
襄陽市屬舊襄陽郡地界,隸屬曹魏;武漢隨州黃岡屬江夏郡,荊州荊門屬江陵郡,都隸屬吳國;
陸遜火燒夷陵就在宜昌,包括恩施基本屬於蜀國地界;西北部的十堰屬上庸郡地界,先屬蜀國,後孟達降魏,屬魏國 。
魏、蜀、吳爭奪荊州,後魏、吳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長沙郡、襄陽郡、南陽郡、南鄉郡、義陽郡、魏興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湖北省大部分仍屬荊州之江夏、襄陽、南郡、建平、宜都、義陽、南鄉、南陽、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長沙、天門、武陵、魏興等郡,開始僑置州、郡、縣。
(7)湖北是歷史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湖北界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湖北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湖北省地勢大致呈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由山地、丘陵、平原湖區構成,屬長江水系。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全省除高山地區屬高山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㈧ 春秋戰國時湖北屬於哪個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地區屬於楚國,西部為楚文化的發源,東部大部分被沼澤覆蓋,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楚國是當時南方的大國,楚莊王曾經問鼎中原,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並稱春秋五霸。到戰國時,楚國力更強,同齊、燕、韓、趙、魏、秦並稱為戰國七雄。楚國的京城長期位於今荊州--紀南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