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信為什麼會當上大將原因有哪些告訴我,謝謝!
韓信(?—前196年),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他起初並未受到劉邦賞識,只當個小糧官,丞相蕭何卻很器重他。在漢軍赴南鄭的途中,未受重用的韓信與漢軍中思鄉將士一道出走,蕭何聞訊,來不及報告劉邦,連忙星夜把韓信追了回來,並報告劉邦說,韓信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傑出人才,要想在天下爭雄,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了。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被任命為大將。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韓信在下鄉南昌亭長家吃閑飯,幾個月後,引起亭長妻子的不滿,前一大早就燒好飯,在床上就把飯吃了。等到吃飯時間韓信去了,就不為他准備飯食。韓信看出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長絕交而去。
韓信在城下釣魚時,有許多老婦在沖洗絲絮,其中一人見韓信餓得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都是這樣,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報母。」(《史記·淮陰侯列傳》)。老婦很生氣,斥責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憐你才給你吃食,難道是希圖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漢書·韓信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漢書·韓信傳》)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廠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諸將聽說後,都很高興,人人覺得有機會被選拜大將了。等到拜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皆感驚訝。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王。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事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礙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現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現在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現在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准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襲占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余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205年),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辟北方戰場。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余,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余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余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松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薊,今北京)、伐齊之事。廣武君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余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現在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現在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麼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游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漢三年六月,漢王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卧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趙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龍且率二十萬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四年(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游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乘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由韓信指揮此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退兵。
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而死。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鍾離昧因素來與韓信關系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鍾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游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鍾離昧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結果鍾離昧自殺而亡。韓信持鍾離昧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史記·淮陰侯列傳》)高祖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穎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高祖劉邦高興時常同韓信閑談將領們才能的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問:「於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著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里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韓信部將陳豨被封為巨鹿郡郡守,前來向韓信辭行。韓信辭去左右,拉著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表示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若有人說你謀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就會產生懷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征討。我為你在京城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平素就了解韓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計謀,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征,暗地裡派人到陳豨處聯絡,要陳豨只管起兵,自己定從京城策應。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裡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陳豨方面的消息。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並准備殺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後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恐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範,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假裝有人從皇上那裡來,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道:「雖然您有病,還是要勉強朝賀一下。」韓信入朝進賀,呂後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鍾室里斬殺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漢書·韓信傳》)【韓信被誅滅三族,也包括韓信自己。對於在長樂宮中的鍾室里斬殺了他,這只是後人對韓信懷念所造的,不是真的】(百家講壇《漢代風雲人物之韓信被殺之謎》)
點評: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有關韓信的詩:
韓信廟
url]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鍾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卻過淮陰吊韓信廟
李紳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
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㈡ 原本混吃等死的韓信最後能成為大將軍,是因為做了什麼事
劉邦能夠以劣勢戰勝項羽、並先後消滅多個諸侯國,離不開他的大將軍韓信。韓信是一代用兵奇才,後世甚至尊稱他為"兵仙"。拋開韓信在政治上的愚蠢和幼稚不談,在行軍打仗這方面,整個中國歷史能夠與韓信比肩的也沒有幾個,至少屈指可數。
更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自己的身邊潛伏好幾年,最後成為對手安插在自己身邊的間諜,項羽估計也是恨得臉都能白。但是韓信雖然是蕭何引薦的,最後韓信的死也是蕭何策劃的。
正所謂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㈢ 年不過25的韓信,如何從默默無聞的小兵,一舉成為統領大軍的將軍
要說歷史上成語典故特別多的人物,大家是不是瞬間就會想到用兵如有神助的“兵仙”韓信,譬如胯下之辱,背水一戰,推陳出新等等,甚至還有網友給他封了一個“成語專業戶”的稱號,確實和韓信有關的成語不僅多,而且大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不過韓信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是他出眾的軍事才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到統領數萬大軍的將軍,彼時的韓信年不過二十五,還真應了張愛玲的“成名要趁早”的說法。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韓信是如何成為一位威名遠播的大將軍?他的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功績還被冠之以“兵仙”的名號。
韓信出身貴族,說起來還是韓襄王庶出的孫子,但是生活卻窮困潦倒,早年的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貴族的影子。流浪街頭,落魄至極,甚至連販夫走卒都看不起他,所以才會受了胯下之辱。後來韓信一開始選擇了跟隨名聲在外的項羽,希望能夠一展才華建功立業,不過可惜的是項羽並沒有重用他,也不過是當了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
用兵靈巧,戰績輝煌
職場失意的韓信於是想要跳槽,重新選擇一位明主。他來到劉邦集團的時候,其實劉邦同樣也並不看好他,不過幸而蕭何識人的眼光獨到,替他在劉邦面前作保,還讓他做了大將軍。放眼看去,敢讓一個沒有任何帶兵經驗的年輕人坐上將軍之位,這在歷史中是非常少見的,而韓信居然沒有任何的膽怯,還做得游刃有餘,這不得不說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了將軍帶兵打仗的韓信如有神助,開啟了自己神話般的軍旅生涯。先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用兵巧妙,幫助劉邦還定三秦,再是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幾千漢兵發揮了超強的戰鬥力打敗了人數十倍以上的趙軍。最後垓下決戰,合圍項羽,逼得項羽自刎烏江邊,在古代冷兵器作戰情況之下,通訊設備落後,軍隊整體素質較差,韓信所取得的軍事功績可謂輝煌。
韓信 影視形象
再者韓信本身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每每經過一次實戰他都十分懂得學習作戰的方法,並善於總結經驗,取別人的長處,這樣一來,他就變得越來越強大。所以說後來的一次次勝仗也同樣在不斷地成就韓信本身。
慘淡結局,可悲可嘆
而韓信最後的結局卻也是令人嘆息,也許軍事天才的他,在政治方面只是菜鳥。不過小編以為韓信這般的軍事天才,即使再怎麼退讓,劉邦也是無法放心的。韓信功成名就的時候也就而立之年,即使劉邦有自信可以震懾住他,但也年事已高,而劉邦的兒孫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所以劉邦和呂後還是設計除掉了韓信,就這樣天賦異稟的“兵仙”就在35歲的年紀結束了輝煌燦爛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
㈣ 年僅21歲的韓信如何成為劉邦的得力大將軍呢
首先我得糾正題主一個錯誤,韓信21歲的時候並沒有加入劉邦的將領,屆時還依然在項羽的身邊這邊當著貼身侍衛,韓信是23歲的時候覺得在項王身邊難有出頭之日,遂投奔了劉邦。
既然題主問道為何21(23)歲的韓信為何會成為劉邦的大將軍,那麼我我們就從淮陰侯—韓信的小時候說起。
此時邦朝中無武將,只有些同鄉的小人物,但是突然把一個後勤總管提升至部隊最高統帥,這讓劉邦有些徹夜輾轉,韓信苦等無果,遂決定再次離開,將印信放置之後便離開了巴蜀,就在此夜發生了「蕭何夜下追韓信」這一事件,追回之後韓信,劉邦便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但只是做參謀、布局,後劉邦與韓信交談一天後,韓信向劉邦做了天下局勢的分析,以及對戰略部署的分析和對日後的方向做了一次詳細分析,此時劉邦才相信韓信的才能,任其統帥自己的兵馬,後來韓信也沒讓他失望,助他統一了天下,並建立了漢朝。
綜上所述,韓信之所以年紀輕輕成了劉邦的大將是因為自己本身的能力以及當時劉邦缺兵少將的機遇,才當上了大將軍。
㈤ 當初韓信是如何當上大將軍的呢
上回咱們說了蕭何推舉韓信當劉邦的手下,剛開始並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但是後來韓信逃跑,蕭何月下追韓信,病跟劉邦進言,然後就認命韓信為大將軍。畢竟事發突然,當時劉邦認命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其實並不是蕭何說動的,而是韓信的獨特見解深得劉邦心意,所以韓信才真正被重用。
劉邦請韓信回來,認命他為大將軍,但是劉邦心裡還是不太放心,於是就想看看這個韓信有什麼獨特之處讓蕭何這么推薦他。認命儀式結束後,劉邦請韓信入座並說道:「丞相對將軍一直贊不絕口,不知道將軍今日會教我什麼計策呢?」韓信客氣了幾句問道:「漢王想要爭奪天下,對手是否是西楚霸王項羽?」劉邦點頭說是,韓信又問道:「請漢王實事求是,論勇敢、彪悍、仁愛、強大等這幾方面,您覺得跟項羽比誰做的比較好呢?」劉邦沒有想到韓信會這么直接,沉默了很長時間才說道:「我比不上他。」
韓信鞠躬施禮,起來說道:「恭喜您,漢王您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雖然臣之前跟隨過項羽一段時間,對他的為人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他雖然在戰場上勇猛無敵,但是他卻不善於選才,也就是說他是屬於匹夫之勇。項羽平時待人還是挺好的,但是等到封賞功臣的時候卻不捨得。他稱霸天下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很多人對他很是不滿意。別看他平時那麼勇猛,但是所到之處少啥搶掠,百姓都四處逃竄,沒有人願意歸屬他,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民心。如果漢王您可以反其道行之,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打敗項羽也就不成問題了。」
劉邦聽了很是高興,覺得韓信這個人完全是可以勝任大將軍這個職位的,這樣一來便心服口服了。接下來,劉邦就派韓信等人佔領關中,發動了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
㈥ 韓信是如何當上大將軍的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號稱是秦漢時期最會打仗的軍神,那麼,他是如果逆襲成為一個大將軍的呢?
滌母之飯,胯下之辱
韓信姓韓,很有可能是韓國貴族的後代,秦滅六國,有一隻韓國宗室流落到淮陰地帶,其實有戶人家生下了韓信。韓信出身貧寒,也沒有什麼好品行,所以也沒有人推舉他去當官吏啥的,也不會做買賣,整天游說好閑的,天天到別人家蹭飯吃,久而久之,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嫌棄他。
劉邦答應了,眾將聽說漢王要拜大將軍了,很高興,都覺得自己要做大將軍了,沒想到,最後任命的是韓信,全軍都特別的驚訝。
㈦ 韓信用了四年從一介平民逆襲成為大將軍,韓信都經歷了什麼
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被公認為是古代戰爭謀戰派的頂峰角色。韓信在楚漢之初就被蕭何稱贊為「國士無雙」,漢初被劉邦評為「漢初三傑」,一人擔任王侯將相,在歷史上鳳毛麟角。後人也是尊譽為「兵仙」。功成名就、威名赫赫的韓信卻有著不堪的青年歲月,根據四年的拼搏才封為為齊王,成為左右天下局勢的英雄。下面我們簡單介紹。
轉眼間,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施政無術,關東青少年陸續舉兵反秦。韓信仗劍投靠可謂是最盛的項梁,項梁去世後韓信所屬劉邦,數次為劉邦獻計獻策,劉邦無需。韓信主動在劉邦處永不左右之日,因此逃跑,追隨劉邦入蜀。
韓信在關中默默地不知名,因夥伴違法然,韓信連坐當斬,韓信悲痛高喊:「主上不是要爭奪天下嗎,為何要擊殺將士」,這一生叫喊,影響了韓信運勢。韓信遭受夏侯嬰器重,被推薦給劉邦。然後韓信結識了蕭何,被蕭何稱贊為「國士無雙」,推薦給劉邦,被拜為大將。
漢軍入蜀四個月後,趁劉邦伐齊,回定三秦,逐漸爭奪天下。劉邦在平陵慘敗以後,採取多段持續發展的發展戰略,韓信逐漸獨當一面。韓信征討魏王豹,逐漸單獨發展趨勢,安邑對決,平定縣三國魏國,初試鋒芒;井陘之戰,一日破趙,開辟了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揚名四海;濰水之戰,水浸劉邦第一猛將龍且,完全扭曲楚漢攻防局勢,劉邦驚懼的勸韓信獨立,而劉邦也封韓信為齊王;垓下之圍,消滅劉邦,天下平定縣。
韓信四戰而平天下,成為楚漢第一名將,被劉邦稱贊「戰必勝,攻必取,吾比不上韓信」。劉邦由於懼怕韓信水平,把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文王,達到自已的巔峰之戰。韓信富貴還鄉,因此尋找當時幫助和欺壓自身的人,一一回報。對漂母,賜千金;對南昌亭長,賜百錢,說:「你做好事不能始終。」;對屠夫,也是豁達大度,封了個中尉的小軍官。對於韓信的一生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㈧ 年僅21歲的韓信如何成為劉邦的得力大將軍
事實上,正史並沒有記載韓信的出生年月,所以所謂韓信21歲成為大將軍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韓信出身卑微,窮困,老母親去世了都沒有地方安葬,後來甚至到了沒有飯吃的地步,但是饒是如此,韓信卻還頑固的以「士」自居,而不是一般的平民,他窮困潦倒之下,還是腰裡佩戴著一把寶劍招搖過市,沒飯吃到天天到自己朋友家——當地的一個派出所所長(亭長)家裡混吃混喝,乃至後來人家所長媳婦把飯做好後,一家人在被窩里就把飯吃完了,等韓信取得時候,啥也沒給剩下,
而劉邦經過與韓信的奏對之後,也對於韓信提出的戰略給予充分肯定,於是劉邦封壇拜將,將韓信封為大將軍。而後來事實也證明這絕對是劉邦最為正確的一步棋,韓信是劉邦軍中唯一一個能夠與項羽匹敵的可以連軍百萬,戰無不勝的將軍型人才。
在韓信的統帥之下,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殺入關中,奪取了席捲天下的最好基地,而後韓信攻滅魏國、代國、趙國、齊國、降服燕國,將黃河以北全部納入劉邦的地盤,而後韓信牢記劉邦對他的「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知遇之恩,拒絕了項羽提出的三分天下的建議,而是在垓下統帥所有漢軍對項羽做出致命一擊,最終擊敗項羽。
不過西漢建立不久,已經被徙為楚王的韓信遭到劉邦猜忌,被活捉會長安,隨後降為淮陰侯,不久之後,被呂後和蕭何處死在長安未央宮。
㈨ 韓信的彪悍人生,如何從落魄青年到叱吒風雲的大將軍
韓信是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他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他也是許多歷史愛好者心中非常喜歡的人物,那麼韓信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兵卒做到名震天下的封侯稱王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韓信的一生,韓信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這就意味著他接受的文化程度低同時也沒有做官的機會。後來他遇到了蕭何,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伯樂,從這一刻開始,韓信開始走向他人生的巔峰,韓信通過蕭何的多次舉薦終於當上了大將,這彷彿是命運的安排一樣,韓信終於有了發揮的空間,為劉邦打了無數勝仗,最終將項羽打敗,統一了全國,但他因為功績身高,又不懂得變通,最後功高震主,被呂後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