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色故事是最生動的教材!該如何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的歷史
其實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通過教材去讓孩子了解歷史。
我相信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通過教材了,尤其是在歷史課上的時候,我覺得歷史的教材裡面必須要把這段歷史寫的非常詳細,這樣的話,孩子們或者學生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尤其是家長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挑選紅色故事,這樣的話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過去了解我們中國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不同的時間有哪一些名人名句。
2.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求適合多大的小朋友看
說給兒童的五千年中國歷史(第一季200集完結)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一套適合10歲以下孩子閱讀的歷史書,選出了自盤古開天闢地到清朝末年,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包括文學家、藝術家、冒險家、發明家、教育家……用說故事的方式講述這些歷史人物的精彩事跡,為孩子構建一個完整清晰的中國歷史輪廓。書中配套的有聲故事運用聲音的力量,在孩子熟悉文字元號之前,讓歷史提前走進他們的生活。
3. 你是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載體和環境,傳統文化離我們遠,主要因為古代建築和舊時東西越來越少,現代商業文化太過盛行,孩子們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和時間都不夠,造成了接觸少、認知少、理解少的現狀。讓孩子多接觸傳統文化,首先要從環境上改變,比如學校和家長多帶領孩子去博物館、古建築和聽國學講座。讓孩子對國學有個直觀的認識和印象。另外要有專業的學者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性發揚,形成文化學術氛圍,並且通過商業手段讓國學值錢,尊重國學人才。學校要形成國學熱的教學氛圍,多組織學術交流活動,培養孩子學國學的熱情和志向。
最後,學國學不能死學學死,要活學活用,要與時俱進,要去偽存真,這樣才能把國學學習好、發揚好。
4. 用兒童的語言給兒童講述中國歷史
文:書俠麥克元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也是世界歷史中獨特的唯一,因為她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國度。想想當年跟我們一起或者早一點的古國,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文化已經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國度。
我們國家擁有燦爛輝煌的歷史,也是史書記載豐富的唯一國度。古有《尚書》,中有《春秋》等,後有《二十四史》,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歷史記載,我們為之驕傲而又自豪。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歷史更好的傳播下去呢?那就讓孩子從小學習,可是如果乏味可陳的歷史故事或者課程,怎麼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呢?
讀史,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過去,了解我們燦爛的文化,也是對我們今天的一種鼓勵。那麼就需要有好的歷史故事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我在萬千書籍當中,發現一套《伍老師講歷史》。這是一本我在眾多歷史故事書中,發現的最具吸引力的歷史兒童故事書。
書分六冊,上自三皇,下至三國,涵蓋上古中古三千年大歷史。每冊介紹一段歷史行程,內附卡通漫畫,又有問答和講解。這點歷史書基本都有,不算什麼亮點,無非就是畫的質量高低而已。讀史,還是讀的故事,故事性不強在我看來也是不會購買的。但是這套書,最吸引我的恰恰就是故事性,是我為孩子選擇的一個主要原因。
兒童看書,不同於成人,因為其語言能力剛剛起步,思維又跟成人有別,若用成人語言和思維來教授孩子,則就有點不合道理了,也不太符合兒童學習的上台階式的學習軌道了。兒童的故事用兒童的語言。伍老師不愧是這方面的專家,書寫的內容,看似簡單,卻包含了重要的內容,簡單而不丟失重要信息,這是高手。我作為一個成年人,試著模仿書中的語言表演出來,覺得就跟睡前故事一樣,很是吸引人。
兒童的故事,並不是因為它語言簡單而就忽略內容,內容才是一本書的魂。伍老師,梳理了中國歷史的大脈絡,從三皇寫到三國,算是以「三」始又以「三」終,後面估計伍老師還會寫吧。第一冊講的是上古歷史,也是我著重要說的內容。說心裡話,上古不好寫,多半都有點神話色彩。三皇就有不同的版本,「禪讓制」中的堯舜也有正反兩個版本,就看作者大大如何選擇了。
第一冊的故事,講述了華夏的由來、炎黃子孫的由來,有了從哪來,就定了我是誰,才能有後來的到哪裡去。了解了我們是誰,我們的文化起點便開啟了五千年的長河。學歷史不就是如此嗎?我們在給孩子讀這些故事時,也是在教育我們自己,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何嘗不是對中國歷史又一次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對中國文化的又一次了解。其他五冊隨著時間推移進行記述,大家可以買來好好看看。
說到故事性,我們不妨大聲的有感情的讀出來,是好是壞立馬出真知。之所以說伍老師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我讀的時候進入狀態了,好像真的成了一個孩童去了解什麼是華夏文明,什麼是中國歷史。自豪不是簡單一句話,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實。選取的故事都是很有名或者很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如:逐鹿之戰、大禹治水、周公輔政、墨翟救宋、蘇武牧羊等等太多的歷史故事,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也有一些悲情的故事。歷史有和平也有戰亂,讓孩子了解古代中國,也明白今天和平的不容易。
太多言語,就是一句:《伍老師講歷史》,一套好書,值得孩子讀,也值得家長讀。
5. 你是如何引導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
過傳統節日的時候我會讓孩子一起參與,春節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去商店挑對聯,端午節教孩子包粽子,孩子參與進來才會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6.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4佳句
這是一套台灣學者精心為中國孩子編寫的世界歷史,榮獲台灣金鼎獎。叢書具有以下特色:
☆ 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搭建孩子眼中的世界史觀。整套書分為16冊、111個小章節,每章約兩三千字,語言親切活潑,朴實清楚。8-9歲兒童即可自主閱讀。
☆ 將中國置於全球視野下,搭准中國與世界的共振脈搏。列出完備的歷史年表,在時間軸上將中國與西方做並列比較。
☆ 採用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精美歷史插圖。輔以珍貴的文物照片、原創插圖,強調寫實生動,符合歷史場景,讓孩子身歷其境,藉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
☆ 強調無偏見的看待歷史,採納各家之說,不做標准答案。引導孩子自發的思索、評價歷史,避免簡單的背書、記書。為此,書中設計了「親子共賞」欄目,鼓勵孩子與父母一起探討歷史問題,發現歷史趣味。
1."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擁著。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來哭。"
呼河蘭人這種思想,也很准確的概括了他們的一生。一種消極的,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態度,為了活著而活著,僅此而已。
2.假若有人問他們,人生是為了什麼?他們並不會茫然無所對答的,他們會直截了當地不假思索地說了出來:"人活著是為吃飯穿衣。"再問他,人死了呢?他們會說:"人死了就完了。"
人們以吃飯穿衣去作為人生的意義。因為貧窮,每個人連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無法滿足。當吃飽,穿暖都成為了一種奢望,又怎樣去追求一種進步?止步不前就意味著一種倒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3.夏夜若無風無雨就這樣地過去了,一夜又一夜。
呼河蘭是一個平靜的小鎮,偶有波瀾,又會歸附平靜。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人們也一天天的變老。一代人接替一代人生活下去,重復著相同的生活模式,就像是一場悲涼的輪回。
4.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用在人類自己身上未免太過殘忍。回歸了人類最原始的本色,但是就在這么惡劣的條件下,沒有人試圖改變什麼,只是一味的適應下去。苦難是沒有結果的。
5."這都是你的命(命運),你好好地耐著吧!"
這是指腹為婚後母親對女兒的話。封建的習俗,阻礙了人性的發展,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悲劇,而承受者往往是最無辜的,老一輩將自己年輕時的苦難施加給年輕的一輩,讓他們重蹈覆轍。
6.人若老實了,不但異類要來欺侮,就是同類也不同情。
這句話指的是娘娘廟里的娘娘被人塑造得溫順,連來參拜的女子也不去尊重。體現了一種盲目的人性。
7.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冬天一片白雪,夏天則滿院蒿草。風來了,蒿草發著聲響,雨來了,蒿草梢上冒煙了。沒有風,沒有雨,則關著大門靜靜地過著日子。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我家是荒涼的。」雜草叢生的院子,安安靜靜的生活,在場人眼裡可能只是一種荒涼。可是作者的童年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度過的,濃墨重彩的渲染出孤獨的氛圍。
8.這時候,看熱鬧的人們,一聲狂喊,都以為小團圓媳婦是死了,大家都跑過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淚來。(小團圓媳婦還活著的時候,她像要逃命似的。前一刻她還求救於人的時候,並沒有一個人上前去幫忙她,把她從熱水裡解救出來。)(現在她是什麼也不知道了,什麼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去救她。)
人們在荒唐和迷信中還保存著善良的本性,本意都是好的,卻選用了一種不科學的辦法來處理,最後只能事與願違。迷信和良知沖撞在一起,表現了濃濃的諷刺之意。
這是一套台灣學者精心為中國孩子編寫的世界歷史,榮獲台灣金鼎獎。叢書具有以下特色:
☆ 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搭建孩子眼中的世界史觀。整套書分為16冊、111個小章節,每章約兩三千字,語言親切活潑,朴實清楚。8-9歲兒童即可自主閱讀。
☆ 將中國置於全球視野下,搭准中國與世界的共振脈搏。列出完備的歷史年表,在時間軸上將中國與西方做並列比較。
☆ 採用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精美歷史插圖。輔以珍貴的文物照片、原創插圖,強調寫實生動,符合歷史場景,讓孩子身歷其境,藉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
☆ 強調無偏見的看待歷史,採納各家之說,不做標准答案。引導孩子自發的思索、評價歷史,避免簡單的背書、記書。為此,書中設計了「親子共賞」欄目,鼓勵孩子與父母一起探討歷史問題,發現歷史趣味。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讀後感]讀了《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這本書,我的讀後感是:歷史是過去的事情,有文字的時代,可以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記錄的清清楚楚,《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讀後感。
沒有文字的時代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張開嘴巴把歷史講給後代聽。人們把這種傳遞方式叫做「口頭歷史」。
但是「口頭歷史」不能完全相信,講故事的人總是會添醬油,黑說成白,五根指頭說成六根指頭,信不信就由你啦!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開天闢地的盤古,據說,盤古的身體有九里長,盤古以自己的軀體改天換地,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巨人,讀後感《《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讀後感》。盤古天天死死地撐著天和地,不讓它們重新合攏,可以這么說,盤古為整個宇宙做得奉獻非常大。
大禹去世後,他的兒子夏啟登台,拉開了——「家天下」的揭幕式。 禹是一個轟轟烈烈的部落大首領,也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
平平常常的人,卻總是平平常常的死去。常言道,國一日不可無君。
大禹的兒子夏啟登上台後,就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撲朔迷離的王朝。
夏啟是一個殘暴的暴君,整天在宮中吃喝玩樂,大臣們勸告他也不聽,弄得很多大臣都憤憤不平。 我們不能像夏啟這么殘暴,要做一個謙虛的人。
最後,通過閱讀《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這本書的內容,深深感到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悠久和曲折的。做為中國人的我將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共14冊 第1冊《神話時代—夏》 第2冊 《夏—西周》 第3冊 《東周》 第4冊 《東周—秦》 第5冊 《西漢—新莽》 第6冊 《東漢—西晉》 第7冊 《西晉—唐》 第8冊 《唐—北宋》 第9冊 《北宋—南宋》 第10冊 《南宋—元》 第11冊 《元—明》 第12冊 《明—清》 第13冊《清》 第14冊 《清—現在》 附錄:中國歷代大事時間表
本書以近百篇精彩故事、上千幅插畫貫串上古至現代的中國歷史,為兒童描繪一個完整具體的輪廓,以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歷史因果相結合,敘史故事化、新鮮的文字妙喻再加上寫實精美的插畫,足以喚起兒童對歷史的興趣;精彩有趣的故事不僅帶給孩子想像與創造的空間,真實的歷史更給孩子思考與判斷的智慧,是一部讓孩子認識自己、喜歡歷史、見賢思齊的經典巨作。
☆ 鮮活。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藉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
☆ 生動。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中國歷史上影響後代最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 完整。以99個單元、上千幅插畫串連上古至現代的中國歷史,為兒童描繪一個完整具體的輪廓,將中國歷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統性的呈現。
☆ 啟發。通過多元化觀點的敘述,啟發孩子以多元角度看歷史,並學會思考歷史,得到有益於己的智慧。
☆ 精緻。設計「說來聽聽」鼓勵讀者發想、發表的專欄,拓展兒童的思考深度與廣度,有系統地統整歷史與生活,達成有效率的學習與思考。針對歷史人物、專有名詞、文物、事件、成語等,特設更深入詳細的介紹與注釋小專欄,增進孩子的歷史深度與知識。並於第14冊書後附中國歷代大事年表,展開整個中國歷史線索即在目前。
7.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內容簡介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內容》簡介
劉興詩/著
在世界東方的一片遼闊的土地上,屹立著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她是誰?她就是我們親愛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本書對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系統介紹。同時,該書還精選了許多副精美圖片。可謂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立體再現一幅多姿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歷史是一面鏡子,它鮮活、真切、有血有肉,讓它成為親切的叮嚀,讓孩子們重溫先人的世界。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先秦1
原始時代
這兒講的什麼故事?
盤古和女媧的神話
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
中國的「亞當」和「夏娃」
汾河邊的小哥倆
愛美的山頂洞姑娘
一萬年前的弓箭手
媽媽當家的黃金時代
爸爸當了一把手
四千年的三次「世界大戰」
神秘的顓頊
帝堯禪讓的傳說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夏商
這兒講的什麼故事?
「家天下」的揭幕式
撲塑迷離的第一五朝
漂漂亮亮的壞國王
仁慈的「大巫師」商場
甲骨文記錄的歷史篇章
暴君商紂王的下場
謎樣的三星堆
文明歷史幾多長
西周、春秋和戰國
……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2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宋元明清3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近現代4
8. 孩子的歷史啟蒙閱讀,應該從讀什麼書開始,能不能推薦一份適合孩子的書單
1、喜歡漫畫、圖畫類的書籍
2、不喜歡長篇大論,喜歡相對簡短、閱讀輕松 的書籍
3、理解不了過於深刻的內容,內心相對單純 。
4、不喜歡講道理、分析文、議論文,更喜歡讀故事 。
鑒於以上4點,我推薦給您以下幾套歷史啟蒙書籍 ,這些書籍也是我家大寶做歷史啟蒙時喜歡閱讀的 。
1、《賽雷三分鍾漫畫中國史》-漫畫類
這套書閱讀很輕松,比較幽默。
2、《如果歷史是一群喵》-漫畫類
這一套書特別推薦,我家大寶愛不釋手,開始只是入了2本,後面湊齊了一整套。
3、《小學生也能輕松讀史記》-故事 人物傳記
這套書屬於故事類,插圖也很精美,涵蓋了400多位歷史人物。
4、《給孩子的歷史人物故事》-故事 人物傳記
這本書比較薄,精選了10位人物的故事,插圖不多,但是非常精美,古風系。
5、《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 &《地圖上的全景中國史》- 圖片+大網路
這套書特別推薦,大量精美的圖片,有震撼的感受。而且把世界史與中國史關聯對比學習。
6、《大中華尋寶系列》-漫畫類 大網路 歷史
這套書融合了地理和歷史,還有文化美食風俗,適合作為通識類書籍。
7、《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圖片+網路
這一套相對比較平淡,但也可以作為一個系列讀讀。
最後,我還是一個建議:孩子愛讀愛看歷史是重中之重,其它的標准可以往後放。
9. 怎樣正確和孩子講述歷史
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