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否應該給小孩子講述自己的家族的歷史
我也覺得這個應該給孩子適當的講一些,讀史可以明鑒。自己家族的歷史,自己當然要明白一些,傳承是不能斷的。前幾天光譜幼兒園在搞親子活動,有問小朋友們,你們的爸爸叫什麼名字?你們的媽媽叫什麼?這是在讓孩子對自己的身份進行再認識。家族的歷史傳承我們的祖輩是誰?這是我們身份的確認。每個人都有身份,那麼孩子也需要認同自己的身份。也適當的對孩子講一些自己家族的歷史是很有必要的。
㈡ 想讓孩子了解更多的歷史,那要從多大開始給孩子講
想讓孩子了解更多的歷史,那要從多大開始給孩子講?我想說一說,我媽媽當時是怎麼讓我對作文產生興趣的,小學二年級,我和媽媽出去逛街,路過一個小書攤,我:「媽媽,我想買書。」我媽:「好。」我把一本漫畫書遞給我媽媽:「我要買這本。」我媽媽:「媽媽已經答應你讓你買一本書了,那你答應媽媽買什麼書讓媽媽選可以嗎?」我想了想感覺這樣似乎很公平,我點頭。我媽媽就給我選了一本作文書,綠色的,破破爛爛的,名字好像是《小學生作文》還是《小學生1.2年級作文》我不記得了。然後,買回家一看,驚為天人,從此愛上作文,不可自拔。
我認為從成語典故開始教起是很值得去做的事情,小孩子會因為是在聽故事並不會感到枯燥,也可以豐富他的知識量,開闊孩子的視野,同時增加了親子關系,一舉三得。可以參加一些博物館活動,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歷文物帶來的歷史價值
㈢ 為什麼說不是富豪更要有家族眼光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族也是社會的細胞。家族眼光,我想應該是思考家族利益、謀求家族團結、弘揚家族規矩、推動家族振興的眼光。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一衣帶水、唇齒相連,基於此,家族中有責任心、有榮辱感的人都應該有家族眼光。只有眼界開闊、重德重行的人才能走的更遠;只有懂得厚德載物的人,才能承接更大的輝煌。所以,不管是不是富豪都需要放遠家族眼界,不是富豪更要有!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興旺發達。
㈣ 怎樣正確和孩子講述歷史
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㈤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㈥ 想要給5-10歲的孩子講歷史,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看的歷史讀物,一定要語言非常流利,故事非常生動,同時在史詩中論斷。都體現出了這一特徵。 當然,向青少年講述歷史必須注意區分年齡和文化程度。小學生講點,作為故事點的中學生要通過講線,把這幾點聯系起來,搞清楚來龍去脈,讓大學生看到事物的聯系、事物的比較、事物的真正本質在陳衛平看來,要給孩子寫歷史,必須先找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所以選擇目標讀者年齡段可以接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為了引起足夠的興趣,需要採用編劇的手法。 由此可見,以同齡孩子的視角進入歷史現場,回到歷史現場。
小時候看到歷史風雲,是為了振奮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當然,從小就看了很多歷史書,聽了很多歷史故事,但對於如何將這些養分轉化為面向少年兒童的普及讀物,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他怎麼知道劉邦偷偷對張良說了什麼? 如果沒有以前的歷史記錄,就完全不知道。 他是合理推斷的敘。 給孩子寫歷史,做一個合適的編劇,可以很快把孩子吸引到歷史現場。
㈦ 家族歷史怎麼寫啊 有沒有範文
家族歷史主要介紹個人,和家族裡面的人物。
正文
我叫奚銳,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聽說過吧,就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外公是一個老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離開家鄉,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艱難困苦歲月里,我外公信念堅定,堅決抗戰到底不動搖。
他堅決貫徹游擊戰思想,同時又在敵占區展開地雷戰、地道戰等多樣化的戰爭模式,消滅了多股游盪在各個村莊的鬼子兵。老爺子的游擊隊戰績顯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軍的連長,老爺子打仗那個叫猛啊,沖鋒號剛響,就如猛虎下山沖了出去,那股氣勢令敵人膽寒。
建國後,老爺子根據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從副縣長、縣長再到市糧食局長,最後從監獄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老爺子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生了2個兒子,3個女兒,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勤奮工作著。
當然啦,我爺爺也不甘落後,怎麼說也是一知識分子來著。他出生於上海浦東的一個貧苦人家,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援內地建設,來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個師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爺爺這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但是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真可謂桃李滿天下,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2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總算也是美滿幸福。
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爺爺與外公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
㈧ 家族史怎麼寫模板內容是什麼
家族史模板內容寫法:家族歷史主要介紹個人,和家族裡面的人物。注意家族史上的名人,如果有歷史名人更好,如果沒有,只要在當地較有名望的人就行,甚至本族涌現出的好人好事都可以寫,當然,也可以介紹自己。
例文:
我叫xxx,新世紀初出生在美麗的「海上花園」廈門的同安區,聽說過吧。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我的家族不大,但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從福建的北端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南端,還有在北京、廣東的。
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爺爺的爸爸、爺爺的爺爺據說都是非常勤勞、朴實、熱心的農民,到我爺那代,爺爺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洗生,爺爺生了3個男的,一個女的,由於家裡孩子多、家庭貧窮、生產隊幹活勞動力少。
爺爺不得不放棄教書這一職業,回到農村老家參加了生產隊的生產,以供養家糊口,後來爺爺又在農村老家開了一個小賣鋪,才能慢慢供起幾個小孩上學。老大即大伯,聽說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我爸爸是家裡老二,據小叔說我爸爸非常的聰明,從小到大都是"孩子王」。
而且學習成績非常好,讀到初二時突然有一天同爺爺說他不想上學了,爺爺當然不會同意堅持要他去,後來學校的老師還到家裡來,說我爸爸的學習成績不錯,輟學就可惜了,可是再怎麼說他也不想上學了,於是爸爸初中沒畢業就走上社會了。
其實後來他還是很後悔的,有時常說當年書讀少了,如果多學些也許現在發展得會更好的。聽我爸爸說輟學後不久,1991年當時口袋只有四十多塊錢,就隻身一人來廈門奮斗,那時從老家到廈門交通非常不方便,兩天才有一趟車,而且要開二三十個小時才能到廈門。
到廈門後人生地不熟,從最初的打工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艱辛,也許正是因為養成了父輩的勤勞、朴實、愛動腦筋的習慣,爸爸面對困難時從來不會低頭,相反的他會迎難而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堅持吃苦耐勞敢於拼搏,勤於動腦,他總能在別人解決問題前把事情處理好。
他尊敬長輩,孝順父母,關心兄弟;爸爸對待年長的人都是非常講禮貌的,比如在飯桌上會給長輩夾菜,走路時扶著老人等等,對待父母更是沒得說,還有他的聰明才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斗,1997年有了我的媽媽,媽媽是一名漂亮、勤勞、待人誠懇、為人善良的好母親。
1999年爸爸在同安擁有了自己的房子,1999年有了我,2004年又增加了我的可愛妹妹,我們一家四口非常的幸福,相信以後會越來越美好的。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爸爸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
㈨ 馬上要去支教,給小學3—6年級的孩子講歷史,不知道講什麼內容合適求思路
你可以參考一下
1.介紹歷史的基本常識。如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歷史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可以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或者中國古代大概的朝代 更替等,可以參考一下三字經中的歷史部分比如「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堯舜興,禪尊位 ,好唐虞,為二帝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3.適當介紹介小學歷史課程的地位、要求和紀律等
㈩ 研究家族史的意義
春節長假,父母和孩子會長時間待在一起。大家在聊些什麼?會不會簡單寒暄後就找不到深談的話題。大多數幸福的家庭都能夠有效地交流。但談話並不意味著簡單的「聊天」,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在家庭團聚的節日里跟孩子講講家史將有多重要。
幾年以前,為人之父的我已近崩潰。八月是家族每年聚會的日子。但是在那個星期里,我們卻都在跟各種各樣的危機做斗爭。父母正在邁入高齡,我和妻子不堪承受孩子們的吵鬧,而我的姐姐則嚴陣以待,要幫助她還不到十歲的孩子們准備應對欺侮、性和網路騷擾方面的問題。
果然,有天晚上,所有矛盾爆發出來。在吃晚飯的時候,我注意到侄子在餐桌下面發簡訊。我知道不該多嘴,但還是忍不住要他停下來。
砰!姐姐沒好氣地沖我說,別對她的孩子指手畫腳。我爸爸指出,我自己的女兒在鼻子上玩勺子。我媽媽抱怨,孫子們都沒有教養。沒過幾分鍾,大家都各自躲起來了。
後來,我爸爸把我叫到床邊。他話里的絲絲寒意,我從不記得以前聽到過。
「我們這個家正在四分五裂。」他說。
「不,不是這樣,」我本能地說,「它比以前更堅固了。」
但是後來躺在床上,我開始沉思:他說的對不對?家庭和睦有什麼秘方?有些家庭事事順利、千柔百韌、幸福如意,可有什麼成分起作用?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令人吃驚的主題浮現出來。你可以為家庭做一件簡單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這可能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挖掘一個強壯的家族故事。
我最早是從埃默里大學的心理學家馬紹爾·杜克那裡聽到這個主意。在20世紀90年代,杜克博士致力於美國家庭研究。
在那個時候,杜克博士的太太薩拉也是一位心理學家,在幫助那些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們,她注意到學生中的一個現象。
「當面對困難的時候,那些熟知家族故事的孩子會表現得更好。」她說道。
她的丈夫杜克博士感到很有趣,就跟同事羅賓·菲伍什一起,去核實這個假設。他們研發出一個測試系統,稱之為「你知道嗎」測試表,這個測試表要求孩子們回答20個問題。
例如,這些問題包括:你知道(外)祖父母在哪裡長大嗎?你知道父母在哪裡讀高中嗎?你知道父母在哪裡相遇嗎?你知道家裡發生過某種可怕的疾病或者事情嗎?你知道你出生的故事嗎?
在2001年夏天,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向48個家庭提出這些問題,並且對一些家庭在餐桌上的談話做了錄音。然後,他們將孩子們的測試結果,跟孩子們接受的一系列心理測試,進行了比較。最後,他們得出一個壓倒性的結論。孩子們對於家族歷史知道得越多,他們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識,自尊心就越強,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做得更成功。「你知道嗎」測試表從而成為兒童情緒健康與幸福的唯一最佳預測系統。
接下來,發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兩個月以後,就是9-11。作為普通公民,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像其他人一樣感到害怕。但是作為心理學家,他們知道這給了他們難得的機遇:雖然他們研究的家庭沒有受到該事件直接的影響,但是孩子們同時都經歷了相同的國家創傷。這兩位研究人員就回去對孩子們再次進行了評估。
「我們再一次證明,」杜克博士說,「那些對於家庭知道的比較多的孩子,他們的適應能力也更強,這意味著他們能夠減緩壓力。」
為什麼知道祖母去哪裡上學,有助於孩子克服諸如小到膝蓋擦破大到恐怖襲擊的困難呢?
「答案在於孩子的家族歸屬感。」杜克博士說。
故事將我們連為一家人
心理學家發現每個家族都有統一的敘事,他解釋道,而這些敘事有三種模式。
首先,是上升的家族敘事:「兒子,當我們剛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我們一無所有。咱們家很能幹。我們開了家店鋪。你爺爺念了高中。你爸爸上了大學。現在你呢……」
第二種是下降的家族敘事:「甜心,我們過去啥都有。然後,我們失去了一切。」
「最健康的敘事模式,」杜克博士說,「是第三種。它被稱為擺動式家族敘事:『親愛的,讓我來告訴你,咱們家有起有落。我們成立了家族企業。你外公是社區的中堅分子。你媽媽是醫院董事會的。但我們也遭到過挫折。你有個叔叔有次被逮捕了。我們有座房子被燒掉了。你爸爸還丟掉過工作。但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常常像一家人一樣團結。」
杜克博士稱,最為自信的孩子具備他和菲伍什博士所說的「代際自我」。他們知道自己屬於比自我更大的事物。
家族樹
杜克博士建議,父母們要跟他們的孩子進行類似的活動。很多場合都有利於傳遞這種歷史感:節日、假日、大型家族聚會,甚至乘車購物。家族傳統活動計劃越周詳,就越可能流傳下來。他提到感恩節在灌木叢里藏凍火雞和罐裝南瓜的家族傳統,所以孫輩們也要不得不「為晚餐去打獵」,這就像朝聖一樣。
「這些傳統就變成你家史的組成部分,」杜克博士說。
數十年的研究已經表明,大多數幸福的家庭都能夠有效地交流。但是談話並不意味著簡單的「聊天」。同樣重要的是,談話也意味著講述一個關於你們自己的正能量故事。當面臨挑戰的時候,幸福的家庭,就像幸福的人一樣,只是在他們的人生故事裡添加新的篇章,來顯示他們克服困難。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技能非常重要,因為他們趨於在青少年時期就形成自己的個性。
底線是:如果你想要家庭更加幸福,那麼就創造、提煉和重述家族正能量時刻的故事,以及你們能夠絕地重生的故事。僅僅這個行為,就可能會為你的家族未來幾代繁榮昌盛增添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