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負荊請罪的人物有哪些
負荊請罪的人物有廉頗和藺相如。
故事如下: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
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幹,就封他為「上卿」。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建功立業,功勞和資歷難道還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怎麼地位倒比我還高!廉頗越想越不服氣,就對別人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顏色看看,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而且藺相如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的車駕從前面來了,他就叫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裡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
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而我和廉頗兩人就好比是趙國的兩只老虎,我們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向藺相如道歉,請藺相如鞭打自己。
藺相如上前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還給廉頗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他對廉頗說:「我從來沒有怪罪過將軍,心裡知道將軍是忠心為趙國的武將,我們文武一心,才能讓趙國更加強大。」廉頗見識到了藺相如的氣度,心裡十分的佩服。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更不敢欺侮趙國了。
成語寓意:
廉頗由於藺相如位居其上,心懷不滿。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苦心後,身背荊條上門請罪,兩人結成了生死之交。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領導人應該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知恥近乎勇。恥之於人大也,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亦是國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機。」常人犯錯在所難免,犯了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錯、認錯、改錯的勇氣和決心。
❷ 負荊請罪歷史人物是誰
是廉頗。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
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2)負荊請罪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擴展閱讀:
廉頗介紹: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國苦陘(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頗,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奔魏時居於大梁,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
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負荊請罪
❸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哪位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拼音是fùjīngqǐngzuì,意思是是背著劑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出自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一中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用法: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面縛輿櫬、引咎自責、肉袒面縛。
反義詞:興師問罪。
負荊請罪造句:
1、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2、當他意識到自己錯怪好人的作為後,下定決心,登門造訪,負荊請罪。
❹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的是廉頗,請罪的對象是藺相如
將相和的故事就是從這里來的
廉頗
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因為有功被趙王封為上卿,官職比老將廉頗還要大。廉頗很不服氣,就想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卻盡量避開廉頗,別人都以為他怕廉頗,可是藺相如卻說他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將軍!不過是因為他和廉頗都是趙國的棟梁。如果他們成了仇人的話,趙國就危險了。這話傳到廉頗耳里,非常慚愧,他便袒露上身,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認錯,兩人於是成為生死之交。
❺ 負荊請罪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的旅遊街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
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❻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現代的邯鄲市串城街有一處巷子叫回車巷,是當時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人們在回車巷的巷口立了一塊石碑,上面記述著負荊請罪的故事。廉頗,字洪野,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廉頗率兵討伐齊國,攻取陽晉,威震諸侯。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壘堅守的方式,讓秦軍三年無計可施。公元前251年燕軍入侵,他在鄗城大敗燕軍,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假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宋代宣和五年,被追封為七十二名將之一。
❼ 與負荊請罪的相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與負荊請罪的相關的歷史人物是:廉頗、藺相如。(廉頗、藺相如都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
❽ 負荊請罪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廉頗、藺相如
【成語】:負荊請罪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釋】: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
【近義詞】:引咎自責
【反義詞】:興師問罪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❾ 負荊請罪出自於哪個歷史人物。
負荊的是廉頗,請罪的對象是藺相如 將相和的故事就是從這里來的 廉頗 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因為有功被趙王封為上卿,官職比老將廉頗還要大。廉頗很不服氣,就想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卻盡量避開廉頗,別人都以為他怕廉頗,可是藺相如卻說他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將軍!不過是因為他和廉頗都是趙國的棟梁。如果他們成了仇人的話,趙國就危險了。這話傳到廉頗耳里,非常慚愧,他便袒露上身,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認錯,兩人於是成為生死之交。負荊請罪,成語,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代趙國廉頗、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稱將相和。 原文如下: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希望對你有幫助,請採納。
❿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
廉頗負荊請罪大家都耳熟能詳。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勛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
後續
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後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
在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庭懷古》里曾經寫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趙王想起廉頗,派人去魏國打聽廉頗的飯量還好嗎?言下之意就是打聽廉頗還能不能用,這說明廉頗當時人在魏國,而且趙王對廉頗根本不了解。廉頗為了表示自己的身體好就吃了很多,還換上自己的盔甲,騎上戰馬,還耍了兩套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