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郭沫若歷史劇的創作特點是什麼

郭沫若歷史劇的創作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3 13:05:38

『壹』 郭沫若歷史劇的民族特色是什麼啊,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啊

一,抗戰時期郭沫若的六大歷史劇(《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取材的社會歷史上自戰國時期,下至明末清初,描寫的社會生活上自宮庭相府,下至民間酒肆,涉及的社會區域自中原腹地至西南邊陲,可謂絢麗多姿。而貫穿其中的,是善惡、忠奸、美醜的斗爭和較量。

二,郭沫若歷史劇的浪漫主義特色。大膽提出「失事求似」的歷史劇創作原則,對史實進行「再處理",使劇作具有主情和偏重寫意的特點;噴發式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大開大闔的戲劇沖突的結合,使全劇充滿激越的詩情,別具悲壯恢宏之美。

三,郭沫若歷史劇的基本思想。宣揚「捨身報國」的愛國精神,表現崇高的民族氣節;宣揚「把人當成人」的民權思想,寄託作者的社會理想;宣揚「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借古事喻現世,洋溢著時代的思想和人民的願望。

『貳』 郭沫若寫作特點

郭沫若的散文創作雖然在取材和寫法上各有具體不同的特色,但其總的風格依然是作者那種一以貫之的浪漫主義詩人豪邁奔放的情懷,與其新詩創作相通,無拘無束、自由活潑同樣是他散文創作的根本特點。

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於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

(2)郭沫若歷史劇的創作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運動以後,像郭沫若這樣在許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這個詞來形容。郭沫若在學術的若干領域,特別是在中國詩歌史上,在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輝煌的、巨大的。

這些年,特別是近幾年來對郭沫若的批評,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是歪曲事實的。出現批評和新的看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從總體上說,它會推動學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一個正常的學術環境應當是有批評有反批評的,但是,在對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學者採取了輕薄的態度,這是不正確的,應該注意以科學的態度來對他進行研究。

『叄』 簡述郭沫若歷史劇的主要特點

大多是反對強權彰顯當時時代的反抗精神的吧..從他的文章都可以讀出一個字:怒..

『肆』 郭沫若歷史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郭沫若是創造社最傑出的詩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卓著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具有很鮮明,很個性的藝術特點。
他強調自然流露,主張形式絕對自由,重視靈感,還歸納了一個公式:「詩=(直覺+情調+想像)+(適當的文字)使得他的詩,讀來流暢自由,韻律和諧。
首先,詩歌的語言不拘於時,明快自由,並運用大量比喻、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如《鳳凰涅盤》中的一段:
你膿血污穢著的屠場呀!
你悲哀充塞著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號著的墳墓呀!
你群魔跳梁著的地獄呀!
你到底為什麼存在?
前四句排比,於是越墊越厚,使末尾的詛咒顯得特別有力。又如《天狗》以排比、遞進的語言和一氣之下的節奏表現奔放的激情。比喻運用特別出色!《爐中煤》大膽奇特的把祖國看作是自己心愛的女郎,表現出詩人特有的熱情與浪漫情懷。同時又將自己比作煤,兩重比喻貫穿始終,使得此事寫得絲絲入扣,感情真實流露,毫無做作之痕!誇張同時也是詩歌一個重要的手法。《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無限的太平洋捏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天狗》中「我把全宇宙來吞了」等多處把誇張程度寫到極致,卻絲毫沒有浮誇之意。
其次,詩歌的感情激烈充沛,如《天狗》中直抒胸臆的聲勢浩大,不可阻擋的感情;和《匪徒頌》中的郁怒的感情;再到《爐中煤》中隱蔽卻深刻的情感,不論是纏綿而強烈的感情,還是隱蔽,不易察覺的深情,帶給讀者的沖擊力都是熱烈而感人至深的,使人深受感染備受鼓舞的!
再次,詩歌的思想深刻,如《爐中煤》用新穎的比喻,托物言志,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又如《鳳凰涅盤》中運用象徵手法用鳳凰象徵永生的中華民族,先抑後揚,詩情熾烈地體現「五四」革故鼎新的精神。再如,《天狗》《梅花樹下醉歌》用直抒胸臆,激越的詞語表達出強烈的表現出個性自我表現精神等等。
雖然,郭沫若的詩歌在用詞上過於重復,顯得冗長煩多,卻不能遮蓋其光芒。總體來說,是個有點遠遠大於缺點,同時,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發揮的特定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總的來說,宏偉的構思,豐富的想像,激越的情調,急驟的旋律,是郭沫若詩歌的主要特色!是人們精神振奮,情感激烈澎湃!不失為好詩!

『伍』 郭沫若六大歷史劇表達了他什麼樣創作思想和風格

郭沫若抗戰時期歷史劇的創作風格為其創作理念所決定:以古喻今,借古鑒今,為抗戰現實服務的理念使其史劇創作"發展歷史精神","失事求似";悲劇可以激發人們"抗斗"的理念

『陸』 郭沫若歷史劇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濃郁的詩的意境和強烈的浪漫主義的氣息。

無論在見解上或創作上都獨樹一幟,具有作者的獨到的功夫。也可以這樣說,警辟、新穎的見解,突兀、奇特的構思,靈活自如的駕馭歷史素材。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縣銅河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

作者介紹:

作者是一個著名的抒情詩人,他對於詩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於在劇中醞釀和組織詩的場面,造成詩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劇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許多扣人心弦的章句,象明珠一樣,鑲嵌在劇情發展的重要關口,大大加強了全劇的詩的氣氛和藝術感染力。

特別是在詩章的伴唱運用上,作者不僅是把它作為深刻揭示劇中人物內心獨白的有力手段,使之成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把讀者和觀眾更進一步地引向了劇中的規定情境,縮短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

此外,第三幕中蔡文姬在長安郊外父親墓前的夢境,描寫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詩意,第五幕中反復吟哦和演唱的《重睹芳華》,都使劇本獲得了強烈的詩的意境,也增添了濃厚的浪漫主義的色彩。《武則天》雖然和《蔡文姬》不同,但它也沒有放棄使用詩的手段塑造形象。

『柒』 以郭沫若的歷史劇為例分析40年代歷史劇創作的特點

作者具有淵博的歷史知識和獨到的歷史眼光,善於在錯綜紛壇的歷史現象、甚至各種相互矛盾的史料和觀點中鑒別真假、明辨是非,提煉出卓越的、與眾不同的見解,作為他歷史劇創作的思想基礎,使他的劇本的主題思想,具有一種發人深省的力量。

郭沫若歷史劇的這一特色,在他解放前的一系列劇作中已經表現了出來。而在建國後,由於作者思想的更加成熟,也由於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的迫切需要,所以,作者創作上的這一特色是更加突出了,也更具有時代色彩了。

(7)郭沫若歷史劇的創作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蔡文姬》和《武則天》的創作,選擇了我國歷史上遭到很多非議的兩個傑出人物,賦予他們「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高尚品德和「人定勝天」的堅強信念,把對歷史人物的科學評價和表現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塑造了嶄新的歷史人物形象。

這里,表現了作者向在封建社會中佔有絕對優勢的正統思想大膽挑戰的精神,也表現了作者新穎而獨特的藝術構思。這樣,作者就把他的歷史家的眼光和劇作家的形象思維活動高度結合起來了。

『捌』 郭沫若提出了什麼的歷史劇創作原則

郭沫若提出了"先欲制今而後鑒於古" 的理論,歷史劇應該把握歷史的精神, 努力找到古相通的東西.,把握歷史的精神而不必為歷史的事實所束縛,

提出了"失事求似" 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創作原則 :歷史研 究是實事求是的,而歷史劇的創作則是失事求似。

只要真實地把握與表現了歷史的精神,是盡可以和史事盡可以有出入的。求似,則求一種神似,尋求歷史精神的相通。

『玖』 郭沫若的歷史劇有什麼特點

不僅是歷史劇作家,而且是史劇創作的理論家的郭沫若在戲劇創作上有許多精闢見解,如他主張「史學家是發掘歷史的精神,史劇家是發展歷史精神,歷史研究要「實事求是」,史劇創作則要「失事求似」。根據這一原則,他放棄了為屈原作傳的計劃,而用屈原的一天,概括了他的一生。《屈原》的成功,正是在「失事求似」這一原則下使創作獲得「自由」的結果和收獲。

郭沫若的歷史劇創作,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劇作者與被描寫對象的融合。從二十年代始,他的劇作都是他自己感情迸發的產物,都有他自己的聲音,《屈原》更是主客一體、高度融合的代表。他的劇作是作者作為政治家、史學家、詩人三位一體的產物,有他獨特的個性與特點,是自成一派的歷史劇作家。

閱讀全文

與郭沫若歷史劇的創作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20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