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門歷史城區主要建築有哪些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等等。
②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資料
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位於澳門,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大家平時會關注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資料嗎?關於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資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澳門歷史城區符合了世界遺產評定準則的登錄標准,主要登錄標准如下:
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
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澳門歷史城區
早在澳葡政府時期,將澳門歷史城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但自從澳門回歸中國,申報便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2001年年初,中國國家文物局派出三名專家到澳門協助文化局制訂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請書的初步文本,並就相關申請程序和配套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澳門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於同年7月23日,主持了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啟動儀式,宣布中國將於2003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其中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為“澳門歷史建築”。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報名單中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澳門紀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匯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歷史教科書、一部形象生動的中西藝術史。”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多元交融
16 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間,在這塊城區內,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帶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職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台以至闢建墳場,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類文化活動。在這種機遇下,澳門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系。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其後,澳門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遺產推廣計劃》、《澳門文物建築展》、澳門文物大使、文物小記者和文物旅遊路線設計比賽等連串活動,提高市民對文物認識、保護意識和歸屬感。除此之外,各地的專家都曾到澳門訪問,當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單霽翔等。到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行會議時,“澳門歷史建築群”已被確定為“2005年中國惟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並將會在第29屆世界遺產會議上被審議。
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2005年7月15日的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一致的決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學忠隨即跑到新聞中心,興奮通知在場的中國記者:“這是最快的一次表決過程,澳門審議前後只用了10分鍾,不僅在本次會議,在以前的會議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③ 澳門古城區導游詞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麼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澳門古城區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澳門歷史城區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的魅力。
澳門歷史城區在20xx年正式給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是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地點有:大三巴牌坊、媽閣廟、大炮台、玫瑰聖母教堂等等,它們是澳門歷史城區中內現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大、保存最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
大三巴牌坊本是聖保祿教堂,但因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燒了兩個多小時,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才成為今日的大三牌坊。
玫瑰聖母教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像一個黃白色的奶油蛋糕。它的表面有黃色、白色和深綠色,它的門、窗是深綠色的,其它地方是黃色和白色的。教堂頂上有一個小十字架。教堂裡面很寬敞,裝修得很像皇宮。
媽閣廟是中葡文化融合起點,也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者。進入媽閣廟有一小段階梯要走,兩邊欄桿上都有一隻大獅子守著。
大炮台建於公元1616年明宗年間,是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本屬教會所有,用於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範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在1622年抵禦荷蘭人入侵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大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已建成花園,綠草如茵,古木參天,古炮雄距於旁,從這里可以看見澳門全景,還可以看見大三巴牌坊。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
大三巴牌坊位於大三巴斜港,是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三巴」是「聖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志,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初來澳門的遊客絕不會錯過來此參觀、留景的機會。大三巴牌坊視為一座不朽的祭台。遊人在感受其雄偉壯觀外,更要留意欣賞牌坊上精緻的浮雕及其含義。牌坊分為上下四層,頂部為三角楣。就整體而言,牌坊表達著兩組意義:一組由下兩層的方形構成,主要反映耶穌會宗徒及傳教士的工作,屬於周遊地球傳教的現世教會一派;另一組是由上層的三角形構成,主要表現至聖聖三與在天主面前為人類代褥的童貞瑪利亞。
從下往上看,在底層大門上方刻有耶穌會祭記和學院名稱,第二層立有四位耶穌會聖人全身塑像,第三層正中為無原罪瑪利亞升天,兩邊由身著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圍繞,極富東方特色。第四層正中為天父之子耶穌雕像,兩旁誇救贖苦難的象徵。牌坊頂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徵著天父的召喚,正中有一幅鴿子形狀的銅像,傳說代表聖神,四周環繞的太陽月亮星辰象徵聖母童貞懷孕時的剎那時光。
1990年至1995年,在原聖堂的地址進行了修茸並建成博物館。遊客可入內參觀。其中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內收集了澳門各教堂和修道院具有代表性的畫作、雕塑禮儀飾物。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並由此創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為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 ( A Abelha da China)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開辦的聖保祿學院(現已不存)及聖若瑟修院,為天主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培養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為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為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作為貢獻。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系。但是,由於社會和歷史環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眾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徵,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為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里,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
游覽指南
媽閣廟→港務局大樓(位於媽閣廟左側的媽閣斜巷)→(往前經媽閣街)鄭家大屋→亞婆井前地→(往前經高樓街至風順堂街)聖老楞佐教堂→(往後至三巴仔橫街)聖若瑟修院聖堂→(右折至崗頂前地)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和何東圖書館→(新馬路旁邊)民政總署大樓→(對面)議事亭前地→(左邊)三街會館(關帝廟)→(右邊)仁慈堂大樓→(轉左)澳門主教座堂(大堂)→(到大堂巷)盧家大屋→(板樟堂前地的左邊)玫瑰堂→(大三巴街的盡頭)大三巴牌坊→(右邊)大炮台→(旁邊)澳門博物館→(左邊)舊城牆遺址→哪吒廟→(往左拐出花王堂街)聖安多尼教堂→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會址→__墳場雙→東望洋炮台、燈塔→聖母雪地殿聖堂(澳門半島的最高峰東望洋山的山巔上)。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澳門歷史城區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的魅力。
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中包括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20處景物,它們都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在我們要去大三巴牌坊,大家先從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出發,沿著波浪形碎石路往北走。啊!這里不算寬闊的街道兩旁,具有藝術感的建築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們目不暇接。好!差不多來到山坡最高點的時候,遊客們,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眼前。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大三巴牌坊,它早已成了見證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標志。告訴大家,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聖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與教堂為鄰的聖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此保存至今。
請大家細細游賞大三巴牌坊,同時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大三巴牌坊。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
歷史價值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多元交融
16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間,在這塊城區內,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帶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職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台以至闢建墳場,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類文化活動。在這種機遇下,澳門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系。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大三巴牌坊位於大三巴斜港,是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三巴」是「聖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志,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初來澳門的遊客絕不會錯過來此參觀、留景的機會。大三巴牌坊視為一座不朽的祭台。遊人在感受其雄偉壯觀外,更要留意欣賞牌坊(前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含義。牌坊分為上下四層,頂部為三角楣。就整體而言,牌坊表達著兩組意義:一組由下兩層的方形構成,主要反映耶穌會宗徒及傳教士的工作,屬於周遊地球傳教的現世教會一派;另一組是由上層的三角形構成,主要表現至聖聖三(聖父、耶穌基督、聖神)與在天主面前為人類代褥的童貞瑪利亞。
從下往上看,在底層大門上方刻有耶穌會(IHS)祭記和學院名稱(天主聖母),第二層立有四位耶穌會聖人全身塑像,第三層正中為無原罪瑪利亞升天,兩邊由身著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圍繞,極富東方特色。第四層正中為天父之子耶穌雕像,兩旁刻著其救贖苦難的象徵。牌坊頂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徵著天父的召喚,正中有一幅鴿子形狀的銅像,傳說代表聖神,四周環繞的太陽月亮星辰象徵聖母童貞懷孕時的剎那時光。·南灣公園的旅遊景點介紹·玫瑰聖母堂的旅遊景點介紹·澳門特別行政區旅遊景點介紹11990年至1995年,在原聖堂的地址進行了修茸並建成博物館。遊客可入內參觀。其中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內收集了澳門各教堂和修道院具有代表性的畫作、雕塑禮儀飾物。
④ 澳門澳門歷史城區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20多處歷史建築。因中西文化共融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2005年被評為世界遺產。漫步澳門歷史城區游覽這片歷史城區從媽閣廟開始比較好,先看看這座澳門最古老的廟宇,買兩道平安符,保佑家人吉祥如意。在媽閣廟左側的媽閣斜巷裡還有一處港務局大樓,可以觀看一下這種異國風情的建築風格。往前走經過媽閣街就會與鄭家大屋不期而遇,好好的欣賞下極具中國嶺南特色的院落結構和西式雕窗設計,以及亞婆井前地,不少的影視作品便是在這里取景。往前經過高樓街到風順堂街就會看見聖老楞佐堂,這座教堂重門了濃厚的異域風情,尖狀屋頂用琉璃瓦鋪就,門樓中為十字架,兩旁建有鍾樓,也可以進去瞧瞧。往後退走到三巴仔橫街即可到達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堂的右邊高塔上有大小不一的銅鍾,而且最好去附近的福隆新街一帶閑逛。這里又稱為「紅窗門」,以整條街道的兩層高建築物紅色門窗為標記,極具特色。右轉到崗頂前地,即可到達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以及聖奧斯定教堂,這幾處地方相距較近,而且都充滿著濃郁的歐陸情調,所以很適合在這里拍照留戀。在新馬路的旁邊就能看到民政總署大樓,如果是夏天來到這里就能看到陽光從廣場四周的牆上反射出的那種特殊的粉色尤其好看,可以坐在這里歇歇腳。民政總署大樓對面就是議事亭前地,可以在到裡面散步以及購選一些手信帶回去。在議事廳前地的左側就是三街會館,也就是關帝廟,裡面供奉著武聖關羽,可以進去拜拜。在關帝廟的右邊便是仁慈堂大樓,可以到2樓的博物館里參觀澳門天主教第一任主教)的全身畫像、頭顱遺骨和陪葬品十字架。以及晚上的時候在仁慈堂右巷這里,在巷子盡頭的牆上所掛的燈飾光亮一片的時候拍照留戀,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體驗。從仁慈堂到左邊走即可到達聖老楞佐堂,裡面有不少的宗教壁畫可以觀賞。從這里可以直接走到大堂巷,就能到達盧家大屋,這座中西結合的風格建築業很值得駐足。在盧家大屋的板樟堂前地的左邊便是玫瑰聖母堂,門口處還有兩處對聯,頗有中國風的味道。然後順著玫瑰堂前敵的大三巴街一直走,走到街的盡頭,就能看見大三巴牌坊,這里也是澳門的標志性景點,可不要忘記在這里拍照。大三巴牌坊的右邊就是大炮台,可以停下來瞧瞧。大炮台旁邊是澳門博物館,博物館里共分三層,可以很具體的了解到澳門的文化與歷史。博物館左邊就是舊城牆遺址,就是一片充滿著滄桑感的城牆,走到盡頭便會看見一座比較小的哪吒廟。從哪吒廟望左拐走到花王堂街就可到達聖安多尼堂,前面便是東方基金會會址以及東望洋炮台及燈塔、聖母雪地教堂,這幾個景點聯成一片,可以一起參觀。值得一提的是,走到這里已經是在澳門半島的最高峰,在這里的登高望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1. 來遊玩澳門歷史城區通常需要1天的時間,而且路途當中很少會碰到有便利店,所以請攜帶好充足的水源。 2. 夏天請注意做好防曬保濕措施。 3. 在參觀古建築時請注意不要亂扔垃圾、不要大聲喧嘩、文明旅遊。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澳門歷史城區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⑤ 澳門歷史城區於何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
2005年7月15日 (農歷六月初十),「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的第31處世界遺產。該項遺產包括媽閣廟、大三巴牌坊等20餘處歷史建築及相關傳統街區,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傳統及其包容力,匯聚和保存了東西方文明交融的結晶。這是自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特區首次申報世界遺產並獲成功。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20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系。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為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為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作為貢獻。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系。但是,由於社會和歷史環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眾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徵,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為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里,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
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正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申請成功後發表的即時書面講話指出:澳門特區從此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名錄,意義重大深遠!
⑥ 澳門有哪些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22座建築及8個廣場前地。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澳門世界遺產:媽閣廟、港務局大樓、亞婆井前地、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前地、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大樓、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議事亭前地、三街會館 (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 (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
博物館及展覽廳:澳門博物館、澳門海事博物館、澳門葡萄酒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科學館、玫瑰堂生物寶庫、聖若瑟院珍藏館、天主教藝術博物館、澳門國父紀念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澳門消防博物館等。
教堂:大三巴牌坊、大堂(主教座堂)、聖母雪地殿聖堂、主教山小堂、路環聖方濟各聖堂、聖彌額爾小堂、嘉模聖母堂、花地瑪聖母堂、九澳七苦聖母小堂、馬禮遜教堂、聖安多尼教堂、聖奧斯定教堂、玫瑰堂、望廈聖方濟各小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老楞佐教堂、望德聖母堂。
廟宇:媽閣廟、觀音堂、蓮峯廟、蓮溪廟、菩提禪院、譚公廟、關帝廟 (三街會館)、哪吒廟 。
公園:白鴿巢公園 (賈梅士花園)、何賢公園(香山公園)、宋玉生公園、藝園、二龍喉公園、螺絲山公園、盧廉若公園、南灣花園 (加思欄花園)、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得勝花園、華士古達嘉馬公園、望廈山公園、氹仔市政公園 (嘉模公園)、花城公園、石排灣郊野公園、路環山頂公園和媽祖像、黑沙水庫郊野公園。
炮台:大炮台、望廈炮台、加思欄炮台、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聖堂及燈塔) 。
其他景點:澳門大熊貓館、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澳門漁人碼頭、媽祖文化村、關閘、金蓮花廣場、觀音蓮花苑、華士古達嘉瑪紀念像、冼星海紀念銅像、澳門檔案館、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 .
⑦ 誰有澳門歷史城的資料,,急用啊!!
澳門歷史城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大三巴牌坊
(英語名)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法語名) Le centre historique de Macao
登錄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准 文化遺產(ii) (iii) (iv) (vi)
登錄年份 2005年
拓展年份
備考
官方網頁 UNESCO(英語)
從舊城牆遺址下看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的一個舊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歷史價值概要】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 由此可見,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正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申請成功後發表的即時書面講話指出:「澳門特區從此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名錄,意義重大深遠。」
【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地點 】
建築物
●媽閣廟(「媽」閣廟發音應為「馬」閣廟)
●港務局大樓(舊稱「嚤啰兵營」,又俗稱「水師廠」)
●鄭家大屋(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
●聖老楞佐教堂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
●何東圖書館
●聖奧斯定教堂
●民政總署大樓(原澳門市政廳)
●三街會館(關帝廟)
●仁慈堂大樓
●大堂(主教座堂)
●盧家大屋(金玉堂)
●玫瑰堂(板樟堂)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有東方梵蒂岡之稱)
●哪吒廟(位於大三巴牌坊側)
●舊城牆遺址
●大炮台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東方基金會會址
●基督教墳場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議事亭前地
●前地
●媽閣廟前地(「媽」閣廟發音應為「馬」閣廟)
●阿婆井前地
●崗頂前地
●議事亭前地(澳門的商業中心區,俗稱「噴水池」)
●板樟堂前地
●大堂前地
●耶穌會紀念廣場
●白鴿巢前地(亦稱花王堂前地、賈梅士公園前地)
編輯本段【登錄過程】
2005年7月15日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登錄標准】
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准:
(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iv)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
(vi)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