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歷史學
歷史學,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也叫史學。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歷史學與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並列,組成了中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大學本科歷史學專業畢業並滿足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後通常予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❷ 什麼是歷史學
我們常說、常寫、常想的「歷史」這個詞,實際上不止一種意思,但我們常常不大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隨手舉幾個詞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詞典》有九種解釋;中文的「歷史」,《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有四種解釋;《辭海》和台灣的《中文大詞典》、日本的《大漢和辭典》均有二種,我們不去一一列舉了。我們通常的用法中,「歷史」一詞大致有三種意思,第一種是指過去的事,第二種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第三種是人們意識中的過去。這里所說的歷史,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來的歷史」。說它叫「本來的歷史」,那就有「非本來的歷史」,下邊馬上就會講到。「非本來的歷史」與「本來的歷史」是相對而言,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還要注意,這個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東西,歷史的東西處在過去的時間段上,時間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轉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們無法使它再現。換句話說,對我們來說,那個客觀存在過的「本來的歷史」已經不再存在了。我們必需也只能依據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它的「載體」(不是它本身),或者說,經過一種中介來認識它。這就是有關歷史的記述及今天留下來的過去的遺存。這中間最重要的是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去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統稱為「寫的歷史」。這樣,我們就有了不是本來的客觀存在的歷史的「非本來的歷史」。
❸ 歷史研究的最終追求
孤豈致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略而
❹ 歷史是什麼、為什麼學l歷史
北大教授講解學習歷史的意義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歐幾里得講授幾何學,有學生問他這學問能帶來什麼好處?歐氏叫僕人給他一塊錢,還諷刺道:這位先生要從學問里找好處啊!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臨終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隨後告訴人們: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園》裡面提到,他的大學數學老師對他們說,我所教的數學你們也許一生都用不到,但我還是要教,因為這些知識是好的。王小波為此而深深感動了, 我也為此而感動。我也想說,歷史知識是好的。史學是許許多多學問中的一種,它也跟各種學問一樣,使我們聰明,給我們快樂。
靠歷史知識能不能掙來錢,或者能不能贏得什麼領導的惠顧垂青,都不是史學自身的價值所在。就算有人能用歷史弄到很多別的東西,依然如此。史學僅僅是一門學術。它既有科學的精深嚴謹,又像藝術一樣美妙動人。古希臘神話的九位繆斯(文藝女神,Muse)中,居首的是克萊奧(Clio),她是一位司歷史的女神。史學的藝 術魅力,在人類社會中確實是永恆的。這魅力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根本上說,了解歷史,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德國哲學家文德爾班說過,"人是有歷史的動物";英國史學家卡來爾也曾談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術上甚至數不到五,但是也有其歷史。"即使是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專門講述歷史的人,盡管講述的內容充滿了神話傳奇。史學的起源,幾乎和人類社會一樣古老。傳說中國在黃帝時就有了史官,包括發明文字的蒼頡。比較能確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背誦史實和系譜的瞽蒙,他們大概更古老一些;另一種是用文書記事的史官。
在古羅馬政治學家西塞羅看來:"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出生以前的歷史毫無所知的話,這個人就等於沒有長大。"動物就沒必要知道自己的歷史,這對它們的生活沒有什麼意義。但人類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認識的需要,而人性是由歷史和傳統所塑造的。人類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訴諸歷史。科林伍德有言:"嚴格說來,沒有人性這種東西,這一名詞所指稱的,確切地說,不是人類的本性而是人類的歷史。"雅斯貝斯的一段話也說得很好:"對於我們的自我認識來說,沒有任何現實比歷史更為重要了",它顯示了人類最廣闊的境界,提供著生活所依據的傳統,指點我們用什麼標准來衡量現世,解除"當代"所施加的無意識的束縛,"教導我們要從人的最崇高的潛力和不朽的創造力出發來看待人"。
割斷了數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當代"而無"歷史",我們的世界就只是個單薄貧乏的平面。但人類不是這樣的,人類的生活有一個千萬年的縱深。人們要了解古往今來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了解各時代、各民族對真善美、假惡丑的不同理解。人類一代一代地積累著這些知識和看法,正是它們的總和塑造了人的特質、人類的形象,使我們得以突破"當代的束縛",知道了我們正在做的是什麼,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
尤其是中國人,他們擁有強烈厚重的歷史感。歷史有如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溝通了過去和未來。個體生命匯入這條長河才能獲得永恆,"名垂青史"幾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賢人們寧肯捨生取義。人們習慣於在歷史中尋找自我:君主效法堯舜,大臣自比諸葛,武將則追蹤岳飛。浩如煙海的史籍之中,潛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氣質,凝聚著他們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史學就是這樣一門學術,人類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會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為事業,也會有人關注他們的思考和探索。從事學術不比其他行當更高貴,但也並不更低微;史學不比其它的學科更高明,但也並不更低微。當然,學歷史多少需要一點兒"傻氣",因為得付出"機會成本"、犧牲另一誘惑,所以優秀的歷史學者,較多出自淡泊執著的人。然而他們為什麼執著於此?追尋悠久漫長的文明歷程,洞察人群進化的內在奧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難和歡歌,審視千百年的坎坷和輝煌,以至從一片甲骨發現了一個古國的存在,由一塊碑文澄清了一場戰爭的過程......是這些吸引了他們,足以使他們執著於此嗎?
而我們該由怎樣的態度,開始學歷史呢?我建議,別把歷史學習看成就業求職的培訓,在北大歷史系學習不該如此。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去培養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也是我們的校園為什麼會成為"精神家園"的東西
❺ 歷史是什麼歷史學是什麼歷史與歷史學有什麼區別
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 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❻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一位北大教授的回答(轉)
第一: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第三: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❼ 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學
三個專業實施的最具爆炸性的考研政策 - 歷史考試
教育部考試中心於2006年9月宣布,「200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試大綱要求的一門學科,教育,心理學和歷史三個專業2007年1月的課程考試,將參加全國統考,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標志,這個政策是一個有兩位候選人,學校或考研輔導機構調整的步伐,以適應新規則的游戲「。
「游戲規則已經改變了,」玩家「各增長了近
新的改革,總是擔心和希望並存,最頭痛的是一個考研的軍隊 - 一個新的審查政策,他們中許多人不得不從頭再來。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新方式,新知識,新題型,新計劃的審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考試參考書籍,一次候選人茫然無措。
政策,分為相反的派別的評論。檢查「成本」,「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從事一個特殊的研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應聘者的盤問政策出台突出了考試的公平性。」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陳教授認為,「第一測試更注重對考生是否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否可靠的專業精神。學院需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考試無疑打破了校園內的人際交往障礙的考生,更清晰,堅實的專業知識學習硬道理專業課程考試向前前進的標准化程度。 「
另一種觀點認為考試是應試教育的延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校教學自主和學術自由,削弱了大學的自主權和創新。」山東師范大學畢竟,張先生認為學科分支,不同的是過大,沒有足夠的整合點的國家考試,考試的人才問題,確定了一套,它可能是難以入學的學生,以保證質量。的專業是非常重要的。檢查可能會打亂一些大二,大三的學習計劃,准備畢業的學生,??他們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打擊。「
招生不容樂觀的改革很長的路要走
考試改革,只今年開始,其影響已經很明顯的,在大學的招生上顯示,這是自然的,有些人是歡喜有人愁。歷史較強的專業歷史,例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有一個嚴重不足的學生,學生的質量也良莠不齊。與此同時,許多地方高校,這是一個候選人的人數過多。內蒙古大學考生小孟測試去年,380多分擔心第一年的考試將是「意外」,遼寧大學,北京大學得分只有315分,這讓小孟嗟嘆不已。
「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地理解坐的差距,為考生不適應新的考試模式。在這有可能是政策上的失誤。」中國人民大學,劉老師說。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王教授還認為,「嚴格審查研究生水平的,以保證研究生質量的措施應加強,但期望通過考試政策,從入口,以確保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它是明確的聯合入口,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他認為,目前的學科分支也大不一樣,考試不僅是一系列問題。如北京大學心理學最初都招人工智慧,也招考生醫學院,現在聯考,是能夠運行所有的邏輯打破。我們都期待的改革,但改革應該是科學的方法,不能摸著石頭過河。 「
❽ 什麼是歷史學
歷史學指的是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人類史、鳥類歷史等等。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於歷史題材創作,而且也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學不能「虛無」歷史。
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樂,所以說,所看到的歷史文字,是夾雜著人的情感的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❾ 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歷史
歷史,簡稱歷史,一般指人類社會的歷史。它是一門記錄和解釋人類活動過程中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學科。學歷史的原因如下:
1、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中國歷史是國人、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4、對歷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歷史,保護好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也無法改變。如何對待歷史,是一個關乎民族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嚴肅問題。
5、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6、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
7、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從苦難、抗爭走向勝利的歷史。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入了解中國所經歷的苦難,深刻汲取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
8、學習世界歷史知識,加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同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更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世界歷史知識,用寬闊的歷史眼光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從不同文明中積極吸納有益成分,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❿ 簡述什麼是歷史學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
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
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