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山有多少年歷史

中山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2-12 16:38:26

① 歷史上有幾個「中山王」﹖

稱號 國君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中山文公 (前507年 - 前414年)
中山武公 9 (前414年-約前406年)
中山桓公 29 (約前406年)
(約前380年-約前350年)
中山成公 22 (約前349年-前328年)
中山王 18 (前327年-約前310年)
中山王 (妾子)𧊒 (妾子)𧊒 11 (約前309年-前299年)
中山王尚 尚 3 (前298年-前296年)
漢朝中山王

第一次冊封
中山靖王劉勝,前154年-前112年在位。
中山哀王劉昌,前112年-前110年在位。
中山康王劉昆侈,前110年-前89年在位。
中山頃王劉輔,前89年-前86年在位。
中山憲王劉福,前86年-前69年在位。
中山懷王劉修,前69年-前54年在位。
第二次冊封
中山哀王劉竟,前47年-前34年在位。
第三次冊封
中山孝王劉興,前37年-前7年在位。
中山王劉箕子,前7年-前1年在位。
中山王劉成都,在位期間不詳。
第四次冊封
中山簡王劉焉,54年-90年在位。
中山夷王劉憲,90年-112年在位。
中山教王劉弘,112年-140年在位。
中山穆王劉暢,140年-174年在位。
中山節王劉稚,174年即位。
北魏中山王

中山王(追贈)閭大肥。
中山王閭驎。
中山王閭鳳。
唐朝中山王

中山王李琚,蔣王李惲孫,父休道為惲三子。神龍初封嗣趙王,加銀青光祿大夫。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改封中山王,右領軍將軍。
明朝中山王

中山武寧王(追封)徐達,洪武三年(1370年),封魏國公。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謚武寧
中山國歷代中山王
中山王(察度) (46)庚寅1350
中山王(武寧) (10) 丙子 1396
尚思紹 (15) 乙酉 1406
尚巴志(18) 辛丑 1421
尚忠(5) 己未 1439
尚思達 (5) 甲子 1444
尚金福 (4) 己巳 1449
中山王(尚泰久) (7) 癸酉 1453
世高王(尚德) (9)庚辰1460
金丸王(尚圓) (7) 己丑 1469
尚宣威 (1) 丙申 1476
尚真(50) 丙申 1476
尚清(29) 丙戌 1526
尚元 (17) 乙卯 1555
尚永 (16) 壬申 1572
尚寧(32) 戊子 1588
尚豐(20) 庚申 1620
尚賢(7) 庚辰 1640
尚質 (21) 丁亥 1647
尚貞 (41) 戊申 1668
尚純 (1) 己丑 1709
尚益 (8) 己丑 1709
尚敬(34) 丁酉 1717
尚穆 (37) 辛未 1751
尚哲 (1) 甲寅 1794
尚溢 (8) 甲寅 1794
尚成 (2) 壬戌 1802
尚灝 (15) 癸亥 1803
尚育 (19) 戊子 1828
尚泰 (32) 丁未 1847

② 中山的歷史是什麼

中山,名詞,可用在多種地方。可用於人名簡稱,如指代孫中山先生;還可用作地名,如廣東省中山市、台北市中山區、基隆市中山區、大連市中山區;另外它還是地貌學上對山地的一種分類。
中山,孫中山的簡稱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很多地方都使用「中山」作為名稱。如中山公園、中山站、中山大學、中山路、中山大道、中國南極中山站等。
中山,是地貌學上對山地的一種分類。高度指標尚不統一。絕對高度有為500—1500米、600—1000米至2000—2500米、1000米至2500米、2000至3000米。中國中山定為1000米至3500米。其中,相對高度大於1000米為深切割中山,500米至1000米為中切割中山,200米至500米為淺切割中山。中山的下限定為1000米,是因為中國東部的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受流水侵蝕強烈,較破碎,化學風化較旺盛,風化殼較厚之故。
3、中山國
中國春秋戰國時國名。春秋時稱鮮虞 ,屬白狄 ,為子姓部族,但也有人以為是姬姓。在《左傳》中,關於晉伐鮮虞的記載頗多。中山之名始見於《左傳》定公四年。戰國時,中山在今滹沱河流域的靈壽、平山、晉縣一帶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都於顧(今河北晉州)。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魏伐中山,派公子擊駐守其地。《史記》說中山後來又復國。前人或認為復國後之中山君為魏人,但據銅器銘文所記,戰國晚期之中山君確為武公後裔。戰國時,中山和宋都是僅次於七雄的強國。《史記》說中山建造過長城,中山君曾受周王冊命為侯,公元前323 年,中山與韓、燕等國共稱王。因與趙相鄰,但結齊以為援,中山成為趙的心腹之患。公元前314年 ,齊宣王乘燕「子之之亂」攻燕 ,中山也出兵相隨 ,乘機攻佔大片土地 。從公元前307年起,趙武靈王連年向中山進攻,中山由此削弱。公元前 301年,中山君受趙威脅而奔齊。趙惠文王四年(前295) ,趙乘齊南攻楚之機,一舉滅掉中山。中山復國後,傳五世而亡。中山的史料流傳下來甚少,僅見於《戰國策》、《呂氏春秋》等書,清代王先謙已將這些史料編成《鮮虞中山國事表》。

③ 中山的人文歷史

謝謝你的關注
中山概況 中山市古稱香山,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東望香港、深圳,南鄰珠海、澳門,北臨廣州,全市人口130多萬,為享譽中外的富庶僑鄉。
中山市素為「魚米之鄉」,自被列入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之後,經濟發展迅速,從一個農業縣變為工農商貿綜合發展的外向型中等城市,被譽為廣東「四小虎」之一。近年來中山市相繼獲得「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聯合國授予「人居獎」」、「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山市現有公路通車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國道和干線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9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5大機場;鐵路運輸經由廣州通達全國各地。中山已形成東有中山港、南有神灣港、北有小欖港的碼頭布局。
中山風俗節慶 中山民性愛國愛鄉,勤勞敦厚,富於進取,勇於創新,靈活求實,較少保守思想。中山民間藝術豐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龍獅鶴鳳、崖口飄色等。中山是民歌之鄉,民間流行的民歌有鹹水歌、高棠歌、大繒歌、客家山歌、鶴歌、姑妹歌、漁鼓、龍舟、小調兒歌等,其中以鹹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這兩種民歌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坦洲鎮等大沙田區
中山歷史名人 孫中山: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

④ 孫中山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孫中山,生於1866年。本名孫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廣東香山人,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1925年3月12日逝世,1929年6月1日,其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鍾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他是一位在國際上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中國共產黨尊稱為「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⑤ 中山國的中山國 - 歷史沿革

中山國都城遺--中山王墓
中山國的前身是狄族鮮虞部落,為姬姓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後來轉移到太行山區。
鮮虞之得名出自鮮虞水,鮮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於滹沱河的清水河,這一帶是鮮虞最早的發祥地。
春秋時的鮮虞部落聯盟,由鮮虞、肥、鼓、仇由幾個部落組成,逐漸開始擴張勢力。前652年春,鮮虞攻擊邢國,前651年,征伐衛國,邢君出逃,衛君被殺,齊桓公聯合宋、曹、邢、衛諸國挫敗了鮮虞。春秋中後期,晉國先後消滅了鼓、肥、仇由等鮮虞屬國。鮮虞也展開反擊,於前507年出兵晉國的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滅其屬國之仇。前506年,鮮虞人在中人(今河北唐縣西北粟山)建國。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初期的中山國,中山之名始見於史書。前505年、前504年,晉國兩次進攻鮮虞中山,報「獲觀虎」之仇。此後對鮮虞中山國,史書中兼稱「鮮虞」、「中山」。 前459年至前457年間,晉國開始進攻中山,取得窮魚之丘(今河北易縣)。前457年,晉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佔領左人、中人(今河北唐縣),「一日下兩城」,中山國受到了打擊。而晉後來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在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不恤國政,魏國則派遣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前407年消滅了中山,魏文侯派太子擊為中山君,三年後又改派少子摯,後來擊被立為魏國國君,即魏武侯。中山國的殘余退入太行山中。中山亡國後,桓公經過20餘年的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在前380年前後重新復國,並定都於靈壽。復興後的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成為了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前377年、前376年兩次進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後,中山國開始修築長城。桓公去世後,中山成公即位,繼承先祖遺風,繼續學習中原社會制度,發展國力,使國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山國都城遺址--隨葬器物
伐燕勝利後不久,中山王去世,內政外交均開始走了下坡路,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到了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親自掛帥,使用剛剛訓練好的騎兵部隊配合戰車部隊和步兵,分三路向中山國發動大規模攻擊。這次戰役,使中山國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土,丹丘、華陽、邸、鄗、石邑、封龍和東垣諸邑盡入趙軍手中。從公元前300年開始,趙國出動20萬大軍連續進行了五年的殘酷戰爭,至前296年,趙軍終於攻破靈壽,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山國就此滅亡。

⑥ 中山市歷史沿革

中山古稱「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個島嶼,此時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漁獵、生活。近十幾年,在中山發現了多處新石器時代的古人生活遺址,包括有南朗鎮的龍穴彩陶遺址、石岐區的白水井遺址、大涌鎮的全祿遺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製石器、夾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鎮的龍穴遺址還是一個由新石器時代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沙丘遺址,在後期的遺存中還發現有青銅器和鑄銅石范等物。

先秦時期屬南越。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中山屬南海郡番禺縣轄地。

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中山屬南越國領地。

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中山重回漢朝中央管轄。

秦漢時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開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

三國時,中山屬於吳國領地。

西晉末年,晉朝皇族之間爆發了史稱「八王之亂」的宮廷權力爭斗,為躲避戰亂,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嶺南,其中一部分來到香山島上。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中山改為東官郡轄地。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永初元年(420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中山屬東莞郡轄地。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中山屬寶安縣(古東莞縣)轄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中山屬東莞縣轄地。因為中山盛產海鹽,官府開始在今珠海市山場村設立了名為香山鎮的軍事營鎮。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由於香山寨的發展,升級為香山縣,中山始有縣級行政區劃,此時的香山縣隸屬於廣州府。

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軍的追殺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滅亡後,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員的後裔流落定居於香山。

明朝,香山北部地區開始淤積成陸,此時才與大陸相連。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逐步修築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圍,香山縣圍墾的田地在不斷增加,農業產量也在提高。

在清朝嘉慶年間,由於農業的發展,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

近現代

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1925年(民國14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縣。

1949年後,先後屬珠江、粵中、佛山地區。

1953年3月12日內務部批准設立石岐市(省轄市),以中山縣石岐鎮的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

1959年3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岐市,將原石岐市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中山縣。

198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山縣撤縣改市(縣級),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為地級市。

1951年1月,中山縣設置1個區級鎮(石岐鎮)、11個區。

1953年3月改設17個區、3個區級鎮。同年6月,中山縣分出珠海縣後,全縣設15個區,3個區級鎮。

1955年8月,全縣各區均以區(鎮)所在地命名。

1957年2月,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縣34個公社合並為7個大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全縣共轄34個耕作區。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為石岐鎮;12月,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縣級鎮,仍稱中山縣石岐鎮,屬中山縣和佛山專區雙重管轄。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其中張家邊區轄欖邊、南蓢、翠亨等7個公社。

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

1976年12月,全縣設3個區級鎮、25個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公社,改稱區公所,下轄鄉(鄉級鎮)。

1984年2月,撤銷石岐鎮,設立中山市石岐中區、石岐煙墩區、石岐岐江區、石岐蓮峰區、石岐西區,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該5個區稱作城區。

1986年7月,從南蓢區劃出4村成立翠亨村鎮;12月,撤區改鎮建制,並擴大市區范圍,郊區和環城、張家邊劃入市區。

⑦ 中山的歷史文化

http://61.142.114.242/history/bzsls.htm
裡面是中山歷史網.

中山民性愛國愛鄉,勤勞敦厚;富進取精神,為了謀生不惜背井離鄉、遠涉重洋艱苦創業;辦事靈活求實,頭腦敏銳,較少保守思想,力求創新;民風平和有禮,與人為善,團結互助,崇尚正義,惟富有者多豪奢、愛面子、講排場、慕虛榮。

根據中山人的民性民風,人民政府曾在80年代擬定「團結、愛國、求實、創新」為中山人精神。

鄉土舊習與陋習

中山部分地區長期以來因襲一些傳統的舊習甚至陋習。這些舊習俗自民國時期以來已逐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其中有的是陋習,與現行的法律和法規相違背,解放後已被人民政府明令禁止。

不落家

中山北半部接近順德的小欖、古鎮、東鳳、南頭等地,歷史上曾有過「不落家」的風俗。這種習俗是新娘出嫁後名義上是夫家的人,但從回門之日起仍在娘家居住,只有逢年過節或在丈夫、翁姑生日時才返夫家一日一夜或半日不宿,一直到懷孕後或結婚滿三年才正式到夫家長住,稱「落家」。

自梳女

解放前,小欖、古鎮、東鳳、南頭、黃圃等經濟作物地區受鄰縣順德的影響,部分鄉村婦女也有終身不嫁的習俗。由於這一地區的農業以桑蠶為主,婦女都是主要勞動力,收入並不少於男性,所以才有終身不嫁的習俗。當某姑娘立下決心不嫁時便擇定吉日,宴請親友,並拜神發誓,表態「梳起」。她們保留長辮,尊稱姑婆,俗稱自梳女。自梳女可選擇志趣相投的(亦是自梳女)結為「金蘭」,甚至另闢一居所聚居,生活上互相提攜,這種房子稱為「姑婆屋」。自梳女可收養嗣女,承繼產業,嗣女及長也要「梳起」,如此代代相傳,但長幼之間全無血緣關系。解放後,自梳女的習俗已逐漸絕跡。

娘子出家

解放前,小欖、古鎮等地曾盛行已婚婦人以「不落家」為名,逃避夫妻生活而外出當傭工,過獨身生活,但名義上仍保留原來的婚姻關系。這些婦人稍有積蓄時則出資為丈夫娶「平妻」(又稱二娘),以其為夫家生兒育女,並資助丈夫維持家計。到終老時,則在夫家殮葬,並得到平妻所生子女的供奉。民間稱此俗為「買門戶」。稱呼這類已婚女人,一般前冠其夫姓,後稱其本姓,即某某氏大媽。此俗解放後已廢。

公雞拜堂

民國以前,香山一些地區曾有這種陋習:當男女兩家議定婚盟後,新郎突然出走抗婚,或出洋做工求學,不能及時返家成親,而女家又不肯易期相就時,男家則由大妗姐抱一隻大公雞代替新郎與新娘拜堂。這公雞在拜堂後放進專設的雞籠飼養,永遠不殺,讓其自然死亡。這種陋習使一些女子與公雞拜堂成婚後,往往由於丈夫永遠不歸而寡居一生。

冥婚

解放前中山有冥婚的習俗。一般人家、特別是富有人家在未婚兒子死後為其物色對象(已死去的未婚女子),並擇吉日成婚,此謂冥婚。在迎娶之夜,男家的轎扛神位到女家迎娶,女家用紙制鬼衣及竹紙粘合製成的各類嫁妝,抬至男家供拜焚燒。男家則設這對鬼夫妻的靈位於神樓,並擇一侄輩為其嗣,常年供奉香燭。男女兩家永遠行姻親之禮。

秋社

小欖解放前有農民在秋收後(即立秋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祭祀酬謝土地元神的儀式,其後倡為「春祈秋報」。今此俗已廢。

行儺

行儺,又叫「打伙福」,是小欖地區的舊俗,意為祛除邪鬼遊魂作祟以保地方平安。每年冬至前十餘天起由各坊社(以明代衛所所轄范圍,每一衛所為一個坊)的主事人組織信眾,抬出主帥廟中的菩薩偶像安放在適合的祠宇內座鎮,等候善男信女膜拜。從翌日起,按照佔卜的順序,依次在每個坊社活動一天。當日,坊眾上香燭,奏鼓樂,抬著神像遊行於坊社內街巷。解放後已廢此陋俗。

另外,解放前的迷信陋習還有贊星、許願、契神、游神等,今均已廢棄。

⑧ 廣東省有多少年歷史

歷 史 沿 革
--------------------------------------------------------------------------------

廣東歷史淵源久遠,距今13萬年前就有」曲江馬壩人」在此繁衍生息。相傳古為百越(粵)之地,故簡稱粵。秦始皇一統中國,於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廣州)。漢屬交州。三國屬孫吳。唐代在今廣東、廣西建置嶺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廣南道。元代設廣東道。明代設廣東道宣慰使司,後改為廣東布政使司。清代設廣東省,相沿至今。
廣東雖然開發較晚,但到了明代,其生產力水平已趕上長江和黃河流域,跨進全國經濟先進地區行列。近代商品性生產和對外貿易比較發達,是中國現代工業和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廣州籌辦槍炮廠,1873年開辦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南海繼昌隆繅絲廠。
廣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經風雲際會,英雄輩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戍維新、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在這里發生,涌現出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葉劍英等一批傑出的歷史人物,並留下許多珍貴的遺跡。
改革開放(1979年)以來,廣東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利用外資、出口總值、地方稅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指標,持續多年居全國各省、市(區)首位,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

--------------------------------------------------------------------------------
地 理 環 境
--------------------------------------------------------------------------------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最南部,南臨南海,海岸線總長3368公里,島嶼眾多。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交錯。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最長的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匯流而成,長2122公里,是中國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全省地處亞熱帶,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000-1200毫米,屬濕潤地區。年平均氣溫自粵北的19℃左右到南端雷州半島增至23℃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自北而南為1750小時至2200小時。全年草木蔥綠,生機盎然。

--------------------------------------------------------------------------------
人 口 華 僑
--------------------------------------------------------------------------------

廣東是中國三個人口大省之一。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2001年末廣東省總人口達7783.41萬人,居全國第三位。與上年相比,增加76.61萬人,增幅0.99%。全省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33人。
廣東是著名僑鄉。祖籍廣東的華僑、華人約為2200萬人,遍布世界各地。全省有歸僑、僑眷2000萬人左右。在海外影響較大的廣東華僑組織有」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國際潮團聯誼會」、」世界中山各中學同學懇親大會」等。廣東毗鄰港澳,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約600萬人。

--------------------------------------------------------------------------------
民 族 宗 教
--------------------------------------------------------------------------------

廣東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廣東就有53個,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省總人口的1.4%,以壯、瑤、畲、回、滿等為主。
全省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省性的宗教團體有廣東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廣東省佛教協會等7個,宗教信仰者約為80萬人。

--------------------------------------------------------------------------------
資 源 物 產
--------------------------------------------------------------------------------

廣東省土地面積1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2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025萬公頃,園地面積84萬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57%,活立木蓄積量3億立方米。廣東海域遼闊,河網縱橫,水庫眾多,魚塘遍布,水產資源豐富。海水養殖可養面積78萬公頃,淡水養殖可養面積44萬公頃。水力理論蘊藏量1073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容量666萬千瓦,已開發約60%。礦產資源豐富,已找到礦產116種、探明儲量89種,其中煤、鐵礦石、硫鐵礦保有儲量分別為5.28億、5.45億和4.44億噸。動、植物品種繁多,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 經濟作物以蔬菜、甘蔗、水果為主,」嶺南佳果」四季飄香。

⑨ 誰能告訴我中山的歷史

中山原名香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誕生地。為了紀念孫中山,民國14年4月15日,香山縣改名中山縣,經過幾翻變革,最後定為中山市。

說起中山的歷史,也應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個時代的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人在香山島上漁獵和居住。香山在漢代屬番禺縣地。晉以後為東官郡地 。唐代設置香山鎮,屬東莞縣。香山鎮的名稱,是由於境內諸山之首的五桂山上奇花異卉繁茂,四野飄香而得名。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 年)由於香山鎮的發展,上升為香山縣,隸屬於廣州府。宋、元、明代,根據香山縣的人口和賦稅狀況,香山縣列為下縣。在清嘉慶年間,由於生產大發展,遂與南海、番禺、順德、東莞等同列大縣。民國14年4月15日,香山縣改名中山縣。

1949年10月30日,中山縣解放。後來逐漸分出珠海縣、斗門縣(大部分)和劃出部分地方歸番禺縣、順德縣、新會縣。1983年12月22日,撤銷中山縣,設立中山市(縣級),以中山縣的行政區域為中山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為地級市,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轄。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山市已從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縣轉變為以工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三大產業齊發展,外向型經濟、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精神文明不斷進步,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市。

⑩ 中山的歷史 (拜託各位多一點)

中山市是廣東省地級市,下設24個鎮區[1],是全國四個不設縣的地級市之一。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連廣州,毗鄰澳門,全市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溫度20°C,戶籍人口141萬。中山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又是著名的僑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80多萬人。 中山市是我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近年來大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先後建成了全國包裝印刷基地、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民營科技園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園區,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以優質產品為拳頭的多元化產品結構,有樂百氏飲料、耶魯固力門鎖、凱達精細化工、華帝燃氣具、嘉華電子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工業品牌。小欖五金、古鎮燈飾、沙溪休閑服、大涌紅木傢具、南頭空調、黃圃食品等區域特色經濟蓬勃發展,產品在全國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全球500強在中山辦了20多家企業,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1.40億元,工業總產值1544.29億元。2008年中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999元,廣東省第4。2008中山GDP增10.5%全市生產總值達1408.52億元,廣東省第5。08年中山市工業總產值超過4000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超過1200億元。 中山景觀中山市的投資環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全市現有公路通車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國道和干線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9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5大機場;鐵路運輸經由廣州通達全國各地。目前,隨著神灣港的開通,中山已形成東有中山港、南有神灣港、北有小欖港的"品"字形碼頭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裝箱年吞吐量更是躋身全國十強、世界百強。從中山港往香港航程僅需75分鍾。中山供水供電充足,並初步建成以城區為樞紐,貫通各鎮區、大中型企業的寬頻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網路,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市,幅員面積:1800平方公里。人口:142.3萬長途電話區號:0760,汽車車牌:號碼前都加粵T,郵政編碼:528400,市人民政府駐:東區松苑路1號。行政區劃:石岐區、東區、西區、南區、五桂山等5個辦事處,小欖、古鎮、橫欄、東升、港口、沙溪、大涌、黃圃、南頭、東鳳、阜沙、三角、民眾、南朗、三鄉、坦洲、板芙、神灣等18個鎮以及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火炬開發區。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2.3萬。有祖籍本市的海外華僑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萬人。 中山古稱香山,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建制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稱中山縣。1983年撤縣設市,1988年升格為廣東省轄地級市。 近年來,中山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工業強市」、「依法治市」、「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建設取得新成就。2006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1036億元,戶籍人均生產總值73198元,國地兩稅收入157.4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6.45億元,總量居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2.77億元。 從香山縣建縣之初起至今已有840餘年歷史,經歷了從下等縣-大縣-模範縣-特等縣-城市幾個經濟文化的發展階段。香山在漢代屬番禺縣地,晉以後為東官郡地,唐代為東莞縣地。南宋紹興22年(1152年)設香山縣,隸屬廣州,由一群海島組成,並「割南海、番禺、新會三縣濱海地益之」,彼此沒有陸地相連,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為下等縣。 明《永樂大典》載:"香山為邑,海中一島耳,其地最狹,其民最貧。"清康熙23年(1684年)廣東宣布"遷界"令廢止,加上原來幾個分離的島嶼因沙田成陸連接而與順德、南海陸地相接,因而使農業、商業和交通等驟然發展起來。至清嘉慶、道光年間,「乃與南(海)、番(禺)、順(德)、東(莞)等同列大縣」,且「戶籍殷繁,駕出他邑而上」。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香山縣翠亨村誕生。民國後中山縣直屬廣東省。 民國18年(1929年)2月,國民政府第19次國務會議以「中山縣為總理(孫中山)故鄉」,「該縣為粵中最繁盛之區,歲入甚鉅,民智早開,人才輩出」等確定中山縣為全國模範縣。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縣易名中山縣,以紀念孫中山先生。1950年4月,中山縣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廣闊、財稅豐厚,被廣東省民政廳列為特等縣。1983年12月,中山撤縣設市,1988年1月1日升格為省轄地級市。中山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自80年代中期開始,因經濟社會發展迅猛,被譽為廣東"四小虎"之一而名聞於世。1997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人居獎」。2005年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我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2005年,中山市榮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為全國9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連廣州,毗鄰港澳,幅員1891.9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5.6平方公里。總人口243.5萬人,戶籍人口140.8萬人,年平均溫度22°C。中山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又是著名的僑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80多萬人。

閱讀全文

與中山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