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蒙城有多少年的歷史

蒙城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10-04 04:39:21

A. 安徽是全國的文化大省,其遺存哪些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安慶、鳳陽、桐城、黟縣。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蒙城、渦陽、潛山、和縣、貴池、宣州、績溪。(注安慶、績溪已被國務院於2005年、2007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為9座)
和縣;
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向為江淮水陸之要沖。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和縣古老而又神奇。三四十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一具完整頭蓋骨化石的發掘,刷新了長江文明的歷史,「和縣猿人」的命名,將和縣推向了世界。和縣山川毓秀、名勝棋布,西楚霸王項羽拔劍自刎的烏江、李白駐足吟唱的天門山、劉禹錫貶謫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療疾的香泉、明太祖登臨點兵的鎮淮樓等自然和人文景觀達20餘處。和縣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唐朝著名詩人張籍、宋朝歌豪杜默、愛國詞人張孝祥、清朝文學家陳廷桂、當代草聖林散之、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獲得者許海峰、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侯學煜等均是和縣之驕傲。
桐城市;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桐城的歷史悠久,夏、商、西周屬揚州。春秋為桐國,先屬楚,後屬越。天寶元年(742年),復改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縣名此始。1996年8月,桐城撤縣設市(縣級),歸安慶市管轄,2006年10月改為省轄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代有英才。明清時代,桐城考中舉人的有640人,進士240人,以此步入仕途的就有786人之多。「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父子雙宰相」等說法就是此處人文盛況的寫照。明末以來,桐城文化異峰突起,有被譽為「網路全書式大學者」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開一代文風,一時間令桐城名聲大噪,有「人不必桐城,文不可外乎桐城」的盛譽!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計算機之父慈雲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因此而享有「文都」盛譽。
渦陽縣;
渦陽是老子故里地處淮北平原,位於亳州市中心地帶。渦陽故地,古名下城文聚。北魏孝文帝在南譙郡置渦州,後又置渦陽郡和渦陽縣,後廢。清咸豐二年(1852年),捻軍首領張樂行起事於蒙、亳之間,後被鎮壓;同治三年(1864年)新設縣,清政府為防止該地再次爆發農民起義,而重沿用北魏渦陽古縣名,治雉河集(今縣城)。渦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渦陽賢哲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誕生在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古代英才豪傑莊子、嵇康、張良、
范蠡、陳摶、張樂行,當代風雲人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都在這里留下珍貴的史跡。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人文景觀眾多老子廟遺址、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張樂行故居、北平城遺址、東岳廟、捻軍會盟舊址等先後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子傳說、棒鼓舞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老子故里太清宮、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等景點。渦陽已成為東方道家文化旅遊聖地及紅色之旅目的地。
鳳陽縣;
鳳陽縣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境古為淮夷之地,春秋時為鍾離子國,後有鍾離、蠶富、燕、中立等縣名。洪武三年因縣城北臨淮河,將中立縣改為臨淮縣,這是臨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臨濠府改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鳳陽府,鳳陽在歷史上,古有「帝王之鄉」之名,今有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之譽,古今故事眾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目前遺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樓、龍興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具有「東方芭蕾」稱譽的「鳳陽花鼓」,「鳳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蒙城縣;
蒙城,地處安徽北部,位於淮南、淮北之間,蒙城縣夏屬豫州,商屬北蒙。春秋戰國時期屬宋國漆園,楚考烈王兼並後,改稱北地。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蒙城縣,屬亳州,縣名一直沿用至今。蒙城縣尉遲寺新石器時期原始村落遺址,被列為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著燦爛的人文景觀,這里既是一代聖哲莊子的故里,又是宋代巾幗英雄劉金定的家鄉,宋朝王安石、蘇舜欽等著名詩人都曾到此留詩作賦,「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已成為蒙城的真實寫照。目前,縣內尚有漆園八景、萬佛塔、嵇康亭、聖人殿、劉海廟、高瓊墓、陳仙橋等名勝古跡,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貴池區
貴池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池城瀕江,是今池州市府所在地。春秋時期屬吳。戰國時期,越滅吳,楚滅越,屬楚之江東郡。五代十國楊吳順義六年(926年)易秋浦縣名為貴池。1965年7月,屬安徽省池州專區。1980年元月再次屬安慶地區。1988年復置池州地區,同時改貴池市,屬池州地區,其轄境不變。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區改為池州市,同時改貴池市為貴池區,屬池州市。 古城貴池,自唐永泰元年(765年)並州一地,已逾1200餘年。城內縱橫交錯有牌坊、孝肅、舜井、樓山、九華、狀元等街巷數十條。由於近代戰火和「文革」的洗劫,城牆已毀,殘垣依存,城內仍保存有孝肅、牌坊等傳統街道的格局。貴池名士輩出,科第不絕,宋朝開寶六年(973年)已設府儒學,後有縣儒學,八桂、齊山、綉春、翠微、昭明、儲才、秀山等書院。明至清朝舉人有1170餘人,進士100餘名,狀元4人之多。其中明朝的黃觀,時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美譽,還有三科武舉、賜進士第一的方儀鳳。官至宰相、尚書者有之,如南唐的同章平事(宰相)殷崇義,明朝的禮部尚書汪珊,清朝的兵部尚書曹大鎬,此外還有明末文學家吳應箕,清朝受林則徐器重的福建按察史桂超萬,出駐英、俄、法、意、比五國公使的劉瑞芬,兒科專家夏禹鑄等。池州物華天寶,風景秀麗,曾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留連吟誦。東晉的陶淵明、唐朝的李白、杜牧、白居易,宋時的王安石、岳飛、朱熹、楊萬里,明朝的王陽明、董其昌,清代的姚鼐等,都以其如椽巨筆為貴池的山川風物寫下了不朽詩篇。
貴池還是中國古儺戲的發源地之一。儺戲以其豐富的內涵、古樸的表演,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被譽為「戲劇活化石」。
潛山縣
潛山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郊,大別山東南麓,潛山在周朝時,為皖國所轄,皖國都城就在今潛山縣城,明洪武元年,置潛山縣迄今,首任潛山知縣張江,設縣治於潛山縣城。早在春秋時期,潛山就是古皖國封地,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潛山縣城曾於東漢至南宋為郡、州、府治所駐地長達800多年。文化底蘊豐厚。境內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進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三大名山之一,以其自然風光雄、奇、靈、秀著稱於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封之為「南嶽」。公元589年,隋文帝開拓南疆,改封衡山為南嶽,天柱山仍以古南嶽受仰慕。禪宗三祖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全縣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縣級16處。距今7000萬年的「潛山安徽龜」、「東方曉鼠」化石的相繼出土,潛山已被國際動物學家公認為「亞洲哺乳類的發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崗古文化遺址」,代表著新石器晚期一種新的原始文化類型。中國最早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潛山焦家畈,三國佳麗大喬、小喬梳洗的胭脂井和喬公故址,王安石臨湖夜讀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歷代名勝遍布四鄉。皖山皖水還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長庚、張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宣州區
宣州為皖東南門戶,位於長江以南,黃山之北,地處皖南山區余脈與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結合部。宣州春秋時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於斯。秦初正式置縣。西漢改稱宛陵,隋初廢郡,改南豫州為宣州,不久又改稱宣城郡。宣州先後為西漢丹陽郡,西晉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寧國路以及明清寧國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後,宣州在皖南的地位與皖北重鎮合肥並提,號稱「南宣北合」。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宣城地區和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宣城市設立宣州區,以原縣級宣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宣州區的行政區域, 宣州,是一片同中國文學史有許多關聯的文化土壤。一千多年以前,謝朓、李白、韓愈、白居易等著名文學家在這里或主政,或游歷,陶醉於名山勝水之間,寄情於宣紙宣筆之端,留下了許多華美的篇章。宣州是一幅自然與創造的風景園,也是人文薈萃的奇妙之地。外籍文人鍾情於斯,使之文氣大發,聲名遠播。另一方面,在宣州的本土上,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融,也培育了一代代舉世聞名的宣州籍人傑。南宋時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范曄,貶任宣州太守,在此期間撰成《後漢書》,宣州也隨《後漢書》名揚天下。謝朓在宣州任上時,並無多少顯赫的政績,倒是詩文奇峰突起,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甚至李白看了謝朓在宣州的詩作,也發出了「一生低首謝宣城」的慨嘆。北宋卓越的科學家沈括來到宣州任太守,他在自然科學和軍事、文學、音樂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在宣期間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學家、軍事家、傑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宣州太守時作《勸農歌》發展地方經濟。 真正使宣城名揚天下的人,首推李白。宣城在詩仙的經典之作中反復出現,後人也用大量的詩篇歌唱宣州和敬亭山。李白一生來宣州七次,共停留13年。杜甫、白居易、韓愈都在敬亭山留下詩文。李白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和「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已將宣城和敬亭山描繪得如詩如畫。宣州由於歷代文人的鍾愛而聲名大噪,另一方面使之名聞天下的,是宣州籍傑出人才。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對宋末詩風的現實主義風格的轉變貢獻很大。明代的梅鼎祚、梅膺祚,一個是戲劇家,一個是文字學家,其後梅文鼎被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之一」(另兩人是日本關孝和、英國牛頓),可見聲名赫赫。 敬亭山是宣州的旅遊景點和重心。歷代名人在此留下詩文650多篇,是名副其實的「詩山」。敬亭雙塔石刻是蘇東坡真跡,可稱瑰寶。宣州城內陵陽第二峰上梅文鼎紀念館是中國數學家的聖壇。
黟縣;
黟縣位於安徽省南端、黃山風景區西南麓,黟縣建制於秦朝(公元前221年),自宋隸屬古徽州,是全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縣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名人薈萃,汪勃、張小泉、俞正燮、賽金花、黃士陵、汪大燮、舒綉文等均出自於此。境內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眾多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榮獲國家4A級景區、「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等桂冠。西遞、宏村、南屏先後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屏山和賽金花故居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徽州楹聯匾額、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南屏、屏山等4個村列入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安慶,
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城市之一,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中國傳統戲劇黃梅戲之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以石油化工、輕紡食品、建築材料、機械電子為四大支柱工業。歷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為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慶已有794年歷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國初的二百多年裡,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的省會。
績溪縣
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區,西部為黃山支脈,東部為西天目山脈,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縣域為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素稱「宣徽之脊」。境內大鄣、大會、大獒三山鼎立,從東北向西南、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4米,是績溪的最高處;南端的江村環海拔125米,是績溪的低谷。徽嶺山脈綿亘中部,分縣境為嶺南、嶺北兩部分,兩地的語言和風俗習慣也有很大的差異。境內河流交錯,溝谷縱橫,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條,總長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長55千米,揚之河、大源河各長40千米,三河流域面積582.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52.6%。此外,戈溪、黃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長15千米。北流之水屬長江水系;南流、東流之水屬錢塘江水系。 績溪生物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多樣,氣候四季分明,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75.4%,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績溪建置於唐大歷二年(767年),隸屬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屬徽州。1987年12月,劃屬宣城地區。
http://cul.anhuinews.com/system/2008/07/16/002065340.shtml

B. 蒙城是什麼意思

是一座縣城
蒙城縣

蒙城縣位於安徽北部,行政區域介於北緯32°56′~33°29′與東經116°15′~116°49′之間。縣境略呈長方形,東西寬40公里,南北長60公里。位於淮南、淮北之間,東臨蚌埠,西接阜陽,隸屬亳州市,總面積2060平方千米(簡冊)/2091平方千米(當地政府網站)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52%。總人口122萬人(2004年)。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林業百佳縣。 蒙城縣是,安徽省文化歷史名城,安徽省首屆園林城市,安徽省首屆文明縣城,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楹聯之鄉等稱號。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東城路16號,郵編:233500。代碼:341622。區號:0558。拼音:Mengcheng Xian。蒙城縣轄13個鎮、2個鄉:城關鎮、雙澗鎮、小澗鎮、壇城鎮、許町鎮、板橋集鎮、馬集鎮、岳坊鎮、立倉鎮、楚村鎮、樂土鎮、三義鎮、籬笆鎮、王集鄉 小辛集鄉 莊周辦事處 漆園辦事處 范集工業園區 蒙城是一代先哲莊子的故里,道家文化聖地,黃牛養殖享譽全國,素有「黃牛之都」的美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牛群曾在此掛職擔任副縣長,蜚聲海內外。 蒙城殷稱北冢,周曰漆園,唐天寶元年更名為蒙城。是先哲莊子故里,是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是巾幗英雄劉金定的家鄉。境內有萬佛塔、文廟、莊子祠、劉海廟等名勝古跡。尤其是近年發掘的尉遲寺遺址,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以及萬佛塔均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蒙城,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全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小麥、水稻、玉米、山芋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黃豆、烤煙、薄荷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小麥商品糧、優質棉、低芥酸油菜生產基地縣。畜牧養殖業優勢明顯,是全國優質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特別是黃牛生產,年飼養量近百萬頭。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優質煤儲量4.6億噸, 經國家批准年產150萬噸的許疃煤礦已經建成並生產。正在建設的有年產300萬噸的趙集煤礦。蒙城產業支柱明顯,主導產品為煤炭,汽車生成,汽車改裝,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品牌產品有安馳汽車,五洲牛肉,東升肉食等. 水陸交通便捷。渦河長年通航,經淮河通江達海。「203」、「305」、「307」省道交匯於縣城, 已經建成的南京-洛陽高速公路貫穿全縣東西。通訊設備先進,行動電話、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國內外。全縣已開通廣播電視專用光纜。 全縣以糧食、油料、棉花、黃牛、瓜菜、煙草等為主的六大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糧棉總產量近年來分別保持在100萬噸和2萬噸左右。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6101.htm?fr=ala0_1_1

C. 古代的時候蒙城縣叫什麼

夏為禹貢豫州之域,商為湯都,稱北冡。西周稱漆邑。公元前595年歸楚,稱楚北地漆園。
秦屬碭郡。漢初,分西北境為梁國蒙縣,東南境為沛郡山桑縣。三國時,屬魏譙郡山桑縣。東晉僑置蒙縣,仍屬譙郡。
南北朝時,屬宋山桑縣。南齊仍為山桑縣。
北魏皇興元年(467),廢山桑縣建置渦州,為州治所。在漆園故城建置渦陽縣。
北魏太和年間(477—499)置南兗州於渦陽(今蒙城渦河北劉寨)。
梁大通二年(528),梁改置渦州為西徐州,後置北新安郡,均為州、郡治所。
東魏武定八年(550),置南譙州,仍以渦陽為治所,並山桑、蒙縣為蒙郡。北齊復稱蒙縣。
隋開皇十六年(595),稱淝水縣;大業七年(611),改淝水縣為山桑縣。
唐天寶元年(742),正式定名為蒙城縣。此後,雖歸屬屢有變更,但縣名至今一直沿用未變

D. 蒙城縣的歷史沿革

夏,蒙城縣境,泛稱九夷之域。
春秋時期,縣境西北焦國,西南胡國,東徐國,歸屬無法考據。
戰國,屬楚國,北與宋國接。
秦,分屬泗水郡之蘄縣、城父二縣。
西漢,在今壇城鎮始置山桑縣,屬沛郡。
東漢,山桑縣,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東漢初為山桑侯王常的封地)。
三國,山桑縣,屬魏國豫州譙郡。
西晉,山桑縣,屬譙國。
東晉,在今壇城鎮僑置蒙縣,後遷縣治於今縣城西北三里。
後趙至南朝宋,復稱山桑縣,屬譙郡。
北魏皇興元年(467年),置渦陽縣(南兗州馬頭郡治所)。
梁大通二年(528年),置南譙郡(西徐州治所)。
北齊,南譙郡(譙州治所)。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稱淝水縣(因淝河流經境內),屬譙郡。
隋大業七年(611年),改淝水縣為山桑縣,屬譙郡。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為山桑縣,屬河南道亳州。
唐天寶元年(742),正式定名為蒙城縣。此後,雖歸屬屢有變更,但縣名一直沿用未變。
五代時,為河南道亳州蒙城縣。
宋代,先後屬安豐軍、亳州、壽州。
元代,屬總管府安豐路。
明代,屬南直隸鳳陽府。
清代,先後屬亳州、潁州。
民國元年(1912),屬安徽省壽州。
民國3年6月,屬安徽省淮四道(道尹駐泗縣)。
民國17年3月,直屬安徽省。
民國21年10月,屬安徽省第六(泗縣)行政督察區。
民國27年6月,屬安徽省第三(阜陽)行政督察區。本月中國共產黨建立板橋區抗日民主政府。
民國33年12月,蒙城縣北境歸宿蒙縣,屬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國34年12月,宿蒙縣屬華中區第八行署。
民國36年6月,宿蒙縣屬豫皖蘇區第三行署。11月,縣南境歸蒙城縣,屬豫皖蘇區第六行署。
民國38年3月,裁撤宿蒙、宿懷、蒙城(渦河南)、渦陽4個邊區縣,設蒙城縣,原蒙城轄區恢復,屬豫皖蘇區第六行署。4月12日,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
1952年4月12日,屬安徽省阜陽專區。
1971年3月29日,屬安徽省阜陽地區。
1996年,阜陽地區改市,屬安徽省阜陽市。
2000年6月,地級亳州市建立,屬安徽省亳州市。

E. 安徽蒙城有什麼特產

蒙城縣地處安徽省北部。距省會合肥市166公里。面積2091平方公里,人口108萬(1995年)。民族漢、回。

蒙城歷史悠久,夏屬豫州,商屬北冢,自春秋戰國以後,迭經更屬,至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置蒙城縣,一直沿用至今,隸屬阜陽地區。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批准,劃歸地級亳州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轄3鎮49鄉。

蒙城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引進世界銀行資金治理區,是全國糧棉百強縣之一,是全國文化模範縣和社會綜合治理先進縣。

自然特徵

境內為淮北平原,地勢西北略高於東南,平均海拔25米。河流主要有北淝河、渦河、芡河及阜蒙新河、茨淮新河等人工河道,均為淮河水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年均降水量818.5毫米,年均溫14.8℃,一月均溫0.8℃,七月均溫26.2℃,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交通

以公路運輸為主。主要有蒙城到蚌埠、渦陽、鳳台、阜陽、宿縣等干線公路及蒙城到壇城、三義、立倉等支線公路。可通往各鄰縣及縣內大部分鄉鎮。渦河、茨淮新河常年可通航。

工業

有化肥、水泥、輕紡、印刷等工業企業。地下礦藏資源有煤,儲量較豐富。

農業

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紅芋、水稻及棉花、芝麻、花生、煙葉等。野生動物黃鼠狼的毛皮,為本縣主要出口產品。野生中草葯有蒙蟬蛻、半夏、枸杞等。蒙城是全國養牛第一大縣。

土特產

大白菜、青頭蘿卜、金梨、陶土花盆、陶壺、火腿腐乳。

蒙城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莊子誕生地,境內現有莊子祠、莊子釣魚台等著名文化歷史遺存,是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

道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家以「老莊學說」為中心,老子、莊子誕生地相距僅百里,故又稱他們的學術思想為「老莊渦河之學」。近年來,每年慕名前來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德國、古巴、澳大利亞,以及中國港台地區和內地參觀者有數萬人之多,且呈加速上升之勢。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實現省政府提出的發展皖北道家旅遊專線的構想,蒙城政府請國內著名大學依據原有景點莊子祠,並結合當地古老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及餐飲文化進行綜合營造與設計,規劃設計了莊子故里園。從歷史的高度,全面深入地詮釋莊子文化的內涵,建成皖北地區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打造皖北道家文化旅遊線,促進本區域旅遊業的發展。

市場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後,年接待中外遊客15萬~2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左右。本項目中有較多的文化產業和房地產內容,運作得當,項目完成後即可收回投資。

項目進展情況:蒙城政府已先期投入800萬元用於征地、修路。完成了一期工程。

F. 安徽蒙城的歷史來歷

五帝時期 距今約4500年至4000年,「尉遲寺人」,沿北淝河擇高地而居。從出土的農耕文物判斷,他們已與中原華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關系。 夏 《禹貢》:屬豫州之域。巴、過、戈氏族居於渦、淝間。 商 北冡山,乃《詩經·殷武》所記之景山;乃《竹書紀年》:盤庚自奄遷都的「北冡」;明嘉靖《壽州志》:「北冡」為商湯會盟之地; 《國語》記為「蕭蒙」之「蒙」;故蒙古稱景亳,湯的初都。今古城垣猶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時,蒙境有冡、嵇二方國。明萬曆《蒙城縣志》雲:「蒙為國,且數千年,舊故無志,於壽陽志中見之。」舊志又稱:商時為「北冡」。羅泌《路史》辯:「北冡,蒙字爾」。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為蒙國(見《阜陽地區志》)。 春秋 蒙國和蕭國(今蕭縣境)被宋國並吞,為宋「蕭蒙」之地(《國語·楚語下》雲:「宋有蕭蒙」)。宋昭公曾將「蕭蒙」封給其弟公子鮑,鮑即宋文公。宋楚反復爭奪「蕭蒙」,「蕭蒙」歸屬不定。 戰國 「蕭蒙」屬楚。莊子出生之「蒙」,即「蕭蒙」之蒙。 戰國末,楚於蒙故邑(今檀城)置蒙縣。 秦 蒙縣屬泗水郡(一說屬碭郡)。 西漢 置山桑縣,屬沛郡,治所仍為今檀城。 東漢 光武封橫野大將軍王常為山桑侯,建山桑侯國。王常子王廣時,國除,復置山桑縣,屬汝南郡。 三國 屬魏國豫州譙郡,後劃歸汝陰郡。 西晉 屬譙郡。 東晉 屬譙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後,廢山桑,於皇興年間(467年-470年),置渦陽縣,屬魏譙州南焦郡,治所遷至今蒙城渦河北岸漆園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譙州為渦州,渦陽為州治(見《水經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渦陽郡(渦陽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渦州,改置西徐州,渦陽仍為州治,治所遷至渦河南岸。梁同時置北新安郡(治今渦陽蒙關店)。 東魏 武定六年(548年),東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復置譙州、譙郡、渦陽縣,改北新安郡為蒙郡,轄蒙(蒙關店)、勇山(今渦 陽丹城集)二縣(見《輿地廣記》、《安徽建置沿革》)。 北齊 廢蒙郡,保留蒙縣。 北周 仍為譙州、譙郡、渦陽縣(治今蒙城縣)。蒙縣、勇山廢,並入渦陽縣。 隋 開皇初,廢郡,渦陽縣屬譙州。 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渦陽縣為淝水縣(治所今芮集),屬譙州。 大業七年(611年),復改淝水縣為山桑縣,屬譙州。 唐 貞觀十七年(643年),山桑縣屬河南道亳州。 天寶元年(742年 ),改山桑為蒙城縣(治所遷至今蒙城。縣名沿襲迄今,故以下只記隸屬變化),屬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屬亳州。 北宋 屬淮南東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屬安豐軍(治壽州)。 金 屬南京(開封)路壽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屬河南行省(治開封)安豐路(治壽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屬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豐路。 明 屬南京鳳陽府壽州。 清 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鳳陽府壽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屬安徽省鳳陽府壽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安徽省穎州府。 民國 元年(1912年),屬安徽省壽州。 三年,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泗縣)。 十七年,直屬安徽省。 二十一年,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治泗縣)。 二十七年(1938年),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治阜陽)。 二十七年六月,中國共產黨建立板橋區抗日民主政府。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縣,屬中共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縣屬華中區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縣屬豫皖蘇區第三行署。 十一月,縣南境中共建立蒙城縣,屬豫皖蘇區第六行署。 新中國時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懷、蒙城(渦河南)、雪渦四個邊區縣,建立蒙城縣,原蒙城轄區恢復。屬豫皖蘇區第六行署,4月,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 1952年4月,屬安徽省阜陽專區。 1971年3月,屬安徽省阜陽地區。 2000年6月,屬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現轄3街道辦事處,14鎮,3個鄉,1個林場。 *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 莊周街道辦事處 漆園街道辦事處 *鎮:壇城鎮、雙澗鎮、小澗鎮、三義鎮、樂土鎮、柳林鎮、許町鎮、大興鎮、岳坊鎮、楚村鎮、立倉鎮、范集鎮、馬集鎮、板橋集鎮。 *鄉:籬笆鄉、王集鄉、小辛集鄉。 *林場:白楊林場。 2000年,蒙城縣轄18個鎮、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關鎮 90815 雙澗鎮 56001 小澗鎮 56884 漆園鎮 55778 壇城鎮 36146 范集鎮 38050 許町鎮 43407 板橋集鎮 66153 馬集鎮 39789 田橋鎮 16413 岳坊鎮 50579 柳林鎮 34775 立倉鎮 46385 常興鎮 36358 楚村鎮 42833 樂土鎮 47165 三義鎮 60939 籬笆鎮 52779 王集鄉 40603 移村鄉 23990 小辛集鄉 41003 呂望鄉 26121 羅集鄉 40641 白楊未批鎮 17108 莊周虛擬鄉 46034 2004年底,蒙城縣轄18個鎮、5個鄉:城關鎮、雙澗鎮(副縣級)、小澗鎮(副縣級)、漆園鎮、壇城鎮、范集鎮、許町鎮、板橋集鎮、馬集鎮、田橋鎮、岳坊鎮、柳林鎮、立倉鎮、常興鎮、楚村鎮、樂土鎮、三義鎮、籬笆鎮、王集鄉、移村鄉、小辛集鄉、呂望鄉、羅集鄉;白楊林場。 2006年,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下發《關於同意蒙城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4月5日,蒙城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全面展開。全縣鄉鎮由原來的25個調整為15個,平均人口由原來的5萬人增至8萬人以上,鄉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84平方千米增至140平方千米。 蒙城縣轄13個鎮、2個鄉:城關鎮(漆園鎮並入)、雙澗鎮、小澗鎮、壇城鎮、許町鎮、板橋集鎮、馬集鎮、岳坊鎮、立倉鎮、楚村鎮、樂土鎮、三義鎮、籬笆鎮、王集鄉、小辛集鄉。

G. 蒙城是哪個省的

蒙城屬於阜陽,到宿州很近,都是中巴車,大概20塊錢。

H. 蒙城的文化

蒙城,古稱漆園,始建於殷商,聖賢莊子曾為漆園吏,唐天寶元年(742年)更名為蒙城縣,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境內有萬佛塔、文廟、莊子祠、九鼎靈山寺、尉遲寺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其中位於縣城東北的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遺存,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處黃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經有五千年文明的輝煌歷史,她每一處遺跡,無不烙上時代的足音,無不昭示著蒙城這塊熱土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

馬公府 馬公府位於蒙城縣馬集鎮境內,系清末抗日愛國將領馬玉昆府第,是目前皖北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存有大量磚雕、木雕,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09年,蒙城縣委縣政府對馬公府進行保護維修,維修主體工程於2010年初完工,文化內涵充實也已完成,2010年3月底對外開放,現已成為一處文化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莊子祠
莊子祠,宋元豐元年(1078年)蒙城縣令、秘書丞王競始建莊子祠,大文學家蘇軾著《莊子祠堂記》。原址在渦河北岸,後被洪水所沒。明萬曆八年(1580年),知縣吳一鸞重建莊子祠,規模宏大,蔚為壯觀。明崇禎五年(1632年),知縣李時芳重修莊子祠。今天,宋、明時期莊子祠均已不在。1995年6月,縣委、縣政府在宋代莊子祠堂舊址重建莊子祠,聘請中國科學院著名古建築專家張馭寰作總體設計。第一期工程已告竣,分漢圍牆、東西萬樹園圍牆、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二期建設項目為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台、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東西碑廊、道舍、客舍等,目前,已籌建完畢。

尉遲寺遺址
尉遲寺遺址位於蒙城許町鎮境內,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1998年至今先後進行了12次發掘,共出土各種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貴文物近萬件。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文化周報及北京、河北、山東、安徽等其他幾十家媒體都曾作過報道。2001年7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尉遲寺遺址的保護與展示規劃」已被國家文物局審核通過。

萬佛塔
萬佛塔位於蒙城縣城中心,因塔身內外嵌砌琉璃小佛近萬軀而得名。此塔為宋代建築風格,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42.2米,造型優美,現已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I. 蒙城莊子大橋有多少年的歷史

蒙城莊子大橋按建成時間1996年計算,到今年2017年為止,已經有21年的歷史了。

①蒙城莊子大橋的地理位置

(1)分流了交通車輛,減輕了渦河大閘的承載,有利於渦河樞紐工程的保護;

(2)該橋位於省道305、203兩線交匯處,保證了兩線的暢通;

(3)改變了縣城南、北交通不便狀況,加強了城關、漆園兩鎮工業區之間的聯系,促進了物資交流;

(4)帶動了渦河水運碼頭的興建,促進了渦河水運業的發展;

(5)溝通了渦河南北兩岸,帶動了北岸地帶的發展,為城區規模的擴大和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大橋與渦河大閘之間一段地帶,有水、有灘、有陸地,為修建河心公園創造了有利條件。

J. 蒙城的萬佛塔距現在有多少年

蒙城的萬佛塔距現在有900多年的歷史。蒙城萬佛塔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公元一一0二年)。

蒙城萬佛塔又名插花塔、興化寺塔、慈氏寺塔(因為此處宋代有興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稱「蒙城磚塔」。萬佛塔坐落在安徽蒙城城內東南隅。塔呈八角共十三層,高三十八點六米,底層周長二十四點三米,四周環水,基礎以八角形石牆圍護。挺拔的塔身和塔身上鑲嵌的彩色釉陶佛像倒映在水中,微風拂來,盎然成趣。有人形容這里是「一塘清水萬佛影,微波擊岸柳成蔭」。一九六一年,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將此塔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一年,此塔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2006年萬佛塔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蒙城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