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都有哪些年份發生洪澇災害
歷史上洪澇災害發生過很多次,重大的有:
1、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
2、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
3、1933年黃河決口62處。
4、1938年,蔣介石在河南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5、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和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
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6、1954年特大水災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7、1998年,一場世紀末的大洪災幾乎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洶涌,水位陡漲。
800萬軍民與洪水進行著殊死搏鬥,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據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
(1)1117在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洪澇災害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災害。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頁就是勞動人民和洪水斗爭的光輝畫卷--大禹大禹治水。
迄今為止,洪澇依然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災害。中國長江連年洪災給中下游地區帶來極大的損失,嚴重損害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據《明史》和《清史稿》資料統計,明清兩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圍涉及數州縣到30州縣的水災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發生3次,其中范圍超過30州縣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洪澇災害年年都有發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別是50年代,10年中就發生大洪水11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洪澇災害
㈡ 歷史上完顏阿骨打滅遼朝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滅遼,斷斷續續打了十年,大體經過起兵反遼——金遼和議——興師滅遼三個階段。
遼天祚帝中期,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間。天慶四年(1114年)秋,繼任女真族大首領剛剛大半年的完顏阿骨打,探知到遼帝“驕肆廢弛之狀”,國勢走衰,遂“始謀伐之”。
大金取得主動態勢,迫使原宗主國遼向金國提出議和,自此,遼、金進入為期二年多的和議階段。兩年間,雙方使臣相互往來,金遣使赴遼請求冊封,遼遣使至金大談議和。1119年三月,遼冊封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金帝因其未用大金國號而拒不接受。雙方使者往來,討價還價,互不讓步,最終談崩,金太祖開始訴諸武力了。
1120年四月,金太祖親率大軍征遼,殺向遼本土。五月,金軍攻陷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為遼太祖開基創業之地),金太祖勝利班師,同時分兵南攻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白塔子)。
㈢ 歷史上慶陽地震過嗎
從中國主要地震帶及歷史震中分布圖來看,我們慶陽並不在地震帶上,但周邊卻有多個地震帶。
據記載,我們慶陽也是發生過地震的:
商;武乙年間,隴東地震。
戰國;秦王政十七年(公園前230年),隴東地震。
漢;成帝綏和二年(公園前7年)九月丙辰地震,毀壞城郭,壓傷甚重。
後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乙亥地震。
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地震。
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地震。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十九日靈、夏、環慶等州地震,城郭廬舍多毀。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地震。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九月地震。
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十二月,地震旬日不止,懷城壁廬舍,壓死者甚眾。
宋;徽宗整和七年(公元1117年)六月,環慶地震經旬,城寨、關堡、官私廬舍塌毀,覆壓、死傷居民甚眾。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地震。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二月十二日夜,陝西諸郡地大震,山移地裂。震中陝西華縣,震級8級,震中裂度11度。慶陽地震有聲,自西北向東南搖動,若沉浮狀,城牆盡傾,壓死人、畜無數。
清;聖祖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已時(公元1709年10月14日)地震,震中在寧夏中衛南,震級7.5級,波及慶陽,城垣多倒。
民國;九年十一月七日(公元1920年12月10日)十九時二十七分發生8.5級地震,震中在寧夏海原、固原,初震近10分鍾,有居窯洞的農戶全家覆沒。原慶陽縣共死2400人,牲畜2.6萬頭。
……
如此看來,慶陽曾經的地震也造成很大的損失。
㈣ 政和七年(1117)年延津縣是南宋時期嗎了
不是,是北宋時期。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共九位皇帝,享國167年。北宋政和七年以黃河渡口改稱延津縣。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北宋徽宗趙佶的年號。這個年號共使用8年。
㈤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南方是我國水災的多方地帶,幾乎每年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水災發生,主要集中地是黃河,長江一帶:
黃河在2000年內決口成災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災波及范圍達25萬平方公里:
�6�1 1117年黃河決口淹死百餘萬人。
�6�1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6�1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長江在1300多年間水災200多次:
�6�1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漢市受淹百日,淹沒農田333.3萬公頃,受災人口2850萬人,死亡14.5萬人。
�6�1 1932年漢江大水受災面積150.9萬公頃,1003萬人受災,死14.2萬人。
�6�1 1954年長江大水,漢口最高水位達29.73m,超出1931折決堤水位2.8m,經全力搶護,保住重點堤防和武漢市的安全,但受災農田仍達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00萬,死亡3.3萬人。
�6�1 1981年長江大水53個縣以上城市、580個城鎮、2600多座工廠企業、83.3萬公頃耕地受淹,倒房160萬間。
㈥ 我國都有哪些年份發生洪澇災害
歷史上洪澇災害發生過很多次,重大的有:
1、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
2、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
3、1933年黃河決口62處。
4、1938年,蔣介石在河南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5、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和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
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6、1954年特大水災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7、1998年,一場世紀末的大洪災幾乎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洶涌,水位陡漲。
800萬軍民與洪水進行著殊死搏鬥,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據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
(6)1117在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洪澇災害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災害。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頁就是勞動人民和洪水斗爭的光輝畫卷--大禹大禹治水。
迄今為止,洪澇依然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災害。中國長江連年洪災給中下游地區帶來極大的損失,嚴重損害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據《明史》和《清史稿》資料統計,明清兩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圍涉及數州縣到30州縣的水災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發生3次,其中范圍超過30州縣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洪澇災害年年都有發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別是50年代,10年中就發生大洪水11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洪澇災害
㈦ 歷史中有多少次大的洪水災害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1932年漢江大水受災面積150.9萬公頃,1003萬人受災,死14.2萬人。
1954年長江大水,漢口最高水位達29.73m,超出1931折決堤水位2.8m,經全力搶護,保住重點堤防和武漢市的安全,但受災農田仍達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00萬,死亡3.3萬人。
1981年長江大水53個縣以上城市、580個城鎮、2600多座工廠企業、83.3萬公頃耕地受淹,倒房160萬間 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513.3公頃,死7.5萬人。
(7)1117在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洪水一詞,在中國出自先秦《尚書·堯典》。從那時起,四千多年中有過很多次水災記載,歐洲最早的洪水記載也遠在公元前1450年。在西亞的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羅河關於洪水的記載,則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紀。
和有關歷史資料對比,洪水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與人口增長趨勢相當一致。不得不承認,迅猛的人口增長,擴大耕地,圍湖造田,亂砍濫伐等人為破壞不斷地改變著地表狀態,改變了匯流條件,加劇了洪災程度。
㈧ 中國歷史上最大一次水災是哪次
綜述:1998年中國遭受了歷史上最大的洪災。當年中國政府不得不分洪到長江流域和中部地區,以保護城市和長江沿岸的工業重鎮。位於湖北省東部的省會城市武漢情況尤其危急,武漢市被長江一分為二,很容易就受到洪水的沖擊。
洪水是暴雨、急劇融冰化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漲的一種自然現象,是自然災害。從客觀上說,洪水頻發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說是「天命」難違。
洪水級別:
一般洪水:重現期小於10年。
較大洪水:重現期10~20年。
大洪水: 重現期20~50年。
特大洪水:重現期超過50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洪水
㈨ 了解「遼」歷史的進來看下!
契丹貴族的腐敗與遼朝滅亡
契丹貴族曾以鐵騎征室韋,滅渤海,長驅中原,降服漠北諸部,開疆「幅員萬里」;後又臣西夏、高麗,迫使北宋為兄弟國。可是在200年後的1114年,當屬部生女真阿骨打以2500兵起事,卻連敗其數十萬大軍,並於1125年將契丹國滅亡了。其原因,主要不在女真族的崛興,而是以契丹朝廷為代表的貴族集團的腐敗。
遼聖宗以後的興宗、道宗、天祚三朝,契丹貴族的腐敗一朝甚於一朝。腐敗最集中表現在,崇佛耽樂,不惜國力民貲,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恤社稷安危,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造成統治集團猜忌傾軋,分崩離析。
契丹國中葉以後的君主,不以勤政取信於民,卻把有限的貨財肆意揮霍,境內遍造寺觀,企圖通過崇佛迷信活動來麻痹人民,維持其統治。興宗初即位。由母肖太後執政。她「淫威肆行,刑政弛紊」。興宗親政後,先「召僧論佛法」,繼以鑄銀佛像於開泰寺,又以城邑與其弟重元賭博連輸幾座。道宗當政,不僅出現一日祝發為僧尼者3000餘人、「飯僧尼三十六萬」,而且授園釋、法鈞二僧皆守司空,並請僧「設壇於內殿」。1059年(遼清寧五年),又令修大吳天寺,費18萬貫,後重修造塔又費10餘萬貫,總計在33萬貫上下。1067年,朝廷下旨征戶部欠款,全國才44萬,可見耗費之巨。。道宗晚年昏愚至極,用人不能自擇,竟令各擲骰子,「以采勝者官之」。降至天祚,其昏庸更超過祖輩。初登位,即「放戒於內庭」,寄佛保佑。在位期間,嬖倖用事,委任非人,而自己又不省政事,好畋獵,沈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當阿骨打進攻寧江州,仍在慶州射鹿,聞之竟「不介意」。至1121年(保大元年)女真兵攻克上京,年年丟城失地,而他仍狩獵如常。特別在出現貴族耶律章奴之變、金兵已取遼東京地、境內人民紛紛起義的1117年(遼天慶七年),竟七月獵秋山,八月獵狘斯那裡山,9月獵輞子山,不恤國政達於極點。
契丹貴族的愚庸腐朽,給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就在國力還較殷富的興宗時,已出現「比年以來,群黎凋弊」。道宗時,在上京、南京地區「許良人自鬻」求活路。到了天祚時,遼河以西的乾、顯、宜、錦、興中等州路,竟出現「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各族人民,當阿骨打未起兵前,已有「李弘以左道聚眾為亂」;阿骨打起兵後,紛紛揭竿而起:東有前述的渤海高永昌自立稱帝,和先後繼踵的「東路諸州盜賊蜂起」,鐵驪、兀惹等叛入女真;內地的春州2000餘渤海戶繼古欲後而反,安生兒和張高兒等擁眾20餘萬攻城略地,張撒八誘中京射糧軍「潛號」;南有董龐兒聚眾萬余樹起義旗;北和西邊的烏古、敵烈、阻卜等,或叛歸女真,或執契丹地方官以叛。
另一方面,契丹貴族集團,自興宗朝開始,以皇族與後族為中心的派系爭權奪利,互相殘殺愈演愈烈,以致到國家危亡之機,自樹旗號,各奔東西,從而加速了遼朝的滅亡。前面談及,興宗初即位是母後肖氏聽政,她逼殺齊天皇後後,更專橫跋扈,濫殺無辜,不僅「諸舅滿朝,權勢的奕」,連「後家奴隸咸無勞績,皆授防、團、節度使,至於出入宮掖,詆幔朝臣,賣官鬻爵,殘毒番漢」。她又秘密籌劃廢興宗,「立少子重元」。興宗「懼內難」,將她幽而廢之,旋捕獲諸舅,或殺或徙,並誅其黨羽。為後族推崇的重元,因告密得興宗器重,「許以千秋萬歲後傳位」,由是「驕縱不法」。興宗死,位傳於子(道宗),盡管道宗尊重元為皇太叔,拜天下兵馬大元帥,但重元權欲熏心,在於涅魯古及一些後族和部落首領的鼓動下,結黨400餘人,於1063年(遼清寧九年)「誘脅弩手軍犯行宮」。失敗後,重元自殺,逆黨多被捕。耶律乙辛因平亂有功,擢為南(一作北)院樞密使,威權傾動一時。據《焚椒錄》,「惟後家不肯相下,乙辛每為怏怏」。為了排除異己,乙辛設計製造了誣陷宣懿皇後案。宣懿死,皇太子順宗發誓不殺乙辛,「不為人子」,於是乙辛又製造陷害太子案。兩案受牽連者或被誅殺,或被黜陟,後族勢力受到嚴重打擊。然而利令智昏的乙辛輩,又想通過立和魯斡之子耶律淳為皇儲,完全握控朝廷大權,於是在道宗出獵時,「奏留皇孫」,企圖達到廢嫡立庶的目的。在肖兀納進諫後,道宗始疑乙辛有奸;繼又發覺狩獵中扈從官屬多隨乙辛,遂「惡之」。乙辛後謀「奔宋」被殺。道宗死,孫天祚即位。天祚為宣懿孫、順宗子,過去黨護宣懿後和順宗的人物又逐漸被起用,大權落到後族一派手裡。女真兵起,遼軍接連敗潰,先後又出現古欲反叛和鐵驪、兀惹叛歸女真,皇族勢力視奪權時機已到,故又有耶律章奴謀立耶律淳之變。失敗後被擒殺的貴族達200餘人。後族肖奉先恐妹元妃所生子秦王不得繼立,又製造誣陷大將耶律余靚(一作睹)等謀立晉王案,使文妃、晉王等或被殺,或被「賜死」,余靚率部叛投女真。到了天祚西逃夾山,皇族勢力的奚王回離保與耶律大石等再度在南京立耶律淳,稱夭錫皇帝,並降天祚帝為湘陰王。不久淳死,妻德妃稱制。當金兵南進居庸關,回離保居箭可山自立,不久為耶律阿古只等所殺;而德妃和大石等奔投天祚,天祚怒斬德妃,責大石。大石見不被容,遂殺肖乙薛等,自立為王,率軍北行,後西遷。與此同時,又有耶律敵烈等劫天祚次子雅里北走,立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