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改革開放有什麼歷史事件

中國改革開放有什麼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2-10-04 07:36:42

1. 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201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40年前,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這篇被從哲學專刊撤下,復又經過其作者與中央黨校職員多重切磋打磨,且經過精心編輯、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在頭版的文章,已經不是一篇學術性的討論哲學的文章。而這篇文章發表後產生的石破天驚般的效應,也說明了其所具有的巨大沖擊力遠不限於學術界乃至思想界,而是波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所有方面。以這篇文章破冰開道,中國的思想解放拉開了序幕。思想解放,是去除精神桎梏的利器,是實事求是的鋪路機。正是40年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其後幾個月召開的、標志著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精神上和社會心理上的准備,並為其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40年前開始的、在當時風騷獨具、引領了世界潮流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將中國帶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其定數正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做出了「把全黨工作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中明確肯定和支持了正在進行著的農村生產制度變革,並以此為標志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國策。其後40年,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淵源於這個轉折了中國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2. 改革開放以來十件大事

改革開放以來十件大事有:

1、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決定》指出,現代科學技術是新的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和決定性的因素,全黨必須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

2、1993年進行財稅體制改革:

1993年12月15日,國務院作出關於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

3、1994年外貿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1994年1月11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統一政策、開放經營、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運行機制。

4、1995年提出兩個根本性轉變目標:

1995年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5、1996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1996年12月1日,中國開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款,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

6、1999年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7年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7、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1999年3月22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十條意見。

8、2002年十六大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六大立足於中國已經解決溫飽、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構想。

即在21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9、2003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

2003年9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提出了振興東北的指導思想、原則、任務和政策措施。

10、2004年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國九條頒布: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中國實現21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3. 改革開放事例有哪些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件大事

1、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
2、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8月13日,國務院頒發《關於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若干問題的規定》,主要內容是擴大地方和企業的外貿許可權,鼓勵增加出口,辦好出口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正式將「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
3、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指出目前農村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包干到戶、到組,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1983年中央下發文件,指出聯產承包制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4、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
198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基本任務是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 中國改革開放後,都有哪些重要的事情發生

1979年,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很多,這里列舉5件:

1、中美建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報》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外交關系的正常化,為東西方全面交流奠定了基礎,國際大企業們蜂擁而至,爭搶著來開拓中國這塊龐大的市場,而中國也在這場世界經濟浪潮中日趨成熟。

參考資料

中美建交_網路

對越自衛反擊戰_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_網路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_網路

鄧小平訪美_網路

5. 改革開放分為哪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改革開放的三個階段及重大歷史事件:

第一階段,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的時期。

這一時期找准了改革的兩個突破口,即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農村改革和興辦經濟特區,從而使改革開放迅猛發展。

建立沿海開放城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第二階段,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並形成輪廓的時期。

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概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三階段,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理論體系的時期。

十四大報告指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鄧小平思想被寫入黨章,承認私有經濟的地位,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

(5)中國改革開放有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的改革開放對世界的影響:

一、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者、貢獻者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被世界公認為「發展奇跡」。1978-2017年,中國年均保持9.5%的經濟增長速度,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的商品、貿易、投資、市場以及工業化和市場化進程源源不斷地為世界經濟增長輸送著強勁的動力。

從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外溢效應。

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引領者

中國是最早提出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自1992年聯合國在里約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會議開始,中國政府就開始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加以貫徹實施。

近十多年來,中國全力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消除貧困與飢餓、普及初等教育、促進性別平等、保障婦幼健康、疾病防控、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三、人類發展權的堅定倡導者、捍衛者

中國通過捍衛發展權利,參與發展議程,改善發展環境,提升發展能力,深化發展合作,加大發展援助,為人類發展權的實現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成為全球實現發展權的表率。40年來,中國解決了13億多人民的溫飽問題,減少了7.4億貧困人口,被世界銀行行長金鏞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

過去5年,中國創造了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的記錄,平均每天3.7萬人脫貧。由於中國的貢獻,全球提前3年完成了千年發展目標確定的「極貧人口減半」的目標。

四、新型發展道路的奮力開拓者、先行者

長期以來,西方壟斷著現代化的話語權,西方模式被包裝成唯一成功和正確的發展模式。很多發展中國家在西方的軟硬兼施下走上「西化」道路,但經過實踐卻嘗盡了苦果。在這股「西化」浪潮中,中國沒有迷失方向。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這一根本原則,拒絕照搬照抄別國發展模式,同時積極向其他國家學習先進經驗,從本國的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勇於實踐,不斷創新,探索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6. 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一些什麼大事情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轉型。其間,兩件大事具有決定性意義。

一是,上世紀90年代朱鎔基總理的國企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有企業效率,降低了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並擁有了高增長的堅實基礎。

二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國內市場開放加快,內外市場融合產生的競爭、合作,推動國內企業競爭力增強,勞動生產率提高,帶動國民收入上升,居民可以在國內與海外兩個市場選擇商品,整體社會福利上升。

同期,中國商業也發生巨變,從計劃經濟時期的零私企,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改革初期的草根創業;到80年代下海潮;再到千禧年前後的互聯網時代;以及70後企業家和80後創業者。在此期間,商業友好型的制度環境也在發展、鞏固。

改革開放推動國家走向法治,財稅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逐漸釐清,進一步了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令人欣慰的是,技術創新與制度變革齊頭並進。移動智能終端、人工智慧、VR/AR等技術創新,改變傳統的線下商業模式,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的商業繁榮擁有了技術與制度的雙引擎。

然而,中國商業仍需居安思危。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陰晴不定,中美貿易戰陰雲密布,中國企業在創造巨大的輝煌之後,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迎接挑戰需要改革的智慧與魄力,轉變政府職能、打破行政壟斷壁壘、促進私營經濟成長、降低企業稅負、培育創新基礎,這些中國改革的長期主題,今天更到了積極應對、破題求變的時刻。

(6)中國改革開放有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四十年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深刻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1995年,我前往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那時候的北京馬路上都是自行車。如今北京馬路上雖然還有自行車,但已經從「鳳凰牌」變為了「共享牌」。那時,我買了一部手機帶到中國,周圍的人看到後都覺得非常新奇;如今中國人已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機解決生活中的一切所需。

改革開放給中國百姓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我有許多中國朋友。這幾十年裡,我看到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越來越好,許多人甚至自己當起了老闆。在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這些大城市,創業創新氛圍十分濃厚。

我曾訪問過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一些企業。那裡的年輕人充滿朝氣,那裡的工作環境比肩世界一流公司。中國企業讓我感受到一種蓬勃發展的力量。

7. 中國歷史中改革的事件有哪些

1、中國古代變法
(1)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實質上承認了什麼?
(2)戰國--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齊國鄒忌變法,秦國商鞅變法(內容、作用)。
商鞅變法中使社會性質發生變革的最根本的一項措施是?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內容、結果)。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會性質發生變革的最根本的一項措施是?
孝文帝改革帶來的最深遠的影響是?
(5)北周武帝改革
(6)後周--世宗改革(內容、作用)。
(7)北宋--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時間、背景、內容、作用、失敗原因)。
慶歷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變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政府財政收的措施是?對大地主觸動最大的一項是?最能體現地主階級屬性的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
(8)金世宗改革:
提倡開荒,利用黃河故道實行屯田,招募農民墾種,遇到荒歉年,減免租稅。改革使北方經濟得到發展。
(9)明朝--張居正改革(內容、作用)。
2、近代中國的變法和革新

(10)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統治階級為維護統治、為適應外國侵略者需要而進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強軍事、經濟力量;對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調整政策服務於政治目的、為了加強統治,但是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結果都失敗,因為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隨著在對外戰爭中的失敗而告終結,「新政」中加重剝削促使人民不斷反抗,不久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11)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而發起,維新思想宣傳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變法沼書的頒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但是由於缺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勇氣,希望寄託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脫離了人民群眾,在封建頑固勢力鎮壓下失敗。與日本明治維新相比,封建專制統治和自然經濟強大,維新派沒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專制而獲得政治統治權,變法詔書中沒有涉及議會憲法等維新派政治主張,外部列強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強大,相反在加緊侵略中國,都是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12)清政府「新政」

3、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
新中國建立後,受蘇聯高度集中政治經濟體制和「左」煩思潮的影響,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時,體制弊端顯現;1978年的真理標准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思想解放和確立工作重心轉移、改革開放決策,為中國當代的改革鋪平了道路;20多年來的改革,使中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發展,國際地位提高,祖國統一大業邁大步,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以上的改革都是從狹義上來講的;從廣義上講,凡是統治階級對政治、經濟、文化等政策的調整,都稱得上改革。

8. 改革開放的標志事件是什麼中國哪一年完成改革開放時間是多久

1、改革開放的標志事件: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

2、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

改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在黨領導下的改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每次重大改革的決策,都是中央通過決定做出的決策,說明黨是主動的推進改革。

第二,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一步到位的。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8)中國改革開放有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斗,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

11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中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改革開放有什麼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