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歷史課
組織、參與聽課評課活動,目的在於考察課堂教學的信度和效度,研討課堂教學的經驗與教訓。怎樣去發掘、整理課堂教學價值呢?可以從以下方面去思考、入手:
(1)從課程目標和課程價值的角度,去評判一節課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方面有何獨特的價值;
(2)從橫向、縱向對比的角度,去分析評判一位教師在對教材知識內容的處理和知識之間內在邏輯關系的發掘上,有何獨特的價值;
(3)從課堂導入、教學過程、教學總結等幾個部分的各個教學環節上,,去分析評判這些環節的設計實施是否到位、是否簡潔有效、是否有機銜接、是否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4)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去分析評判是否關注到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否關注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是否關注到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針對了全班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
(5)從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次數、人數、態度,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在課堂上的生成性認識上,去分析評判課堂教學價值實現的深度與廣度。
在新課程中,「一堂好課」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三維目標清晰。
教師必須明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包括需要重點講解和解決的知識點,重點培養的能力,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更有針對性,使學生在每堂課上都能學有所獲。對教學難點,採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透徹講解。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准主要是看 「學生的表現,即學生能否在教師的組織下獲得有效的學習」,而衡量學生有效學習的標準是看三維目標的實現程度,即歷史知識目標是否完整、課題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教師基本功扎實, 駕馭課堂能力強。
一般強調的教師基本功是:對教材熟練,講課自然;語言准確精煉而有感染力、親和力,溝通協調能力突出;板書規范,字體端正;駕馭課堂和教學應變能力強。尤其是語言和教態是否有親和力。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所以音量、語速要合適,語言要生動、清楚,有鼓動性。而教態則是一種形體語言,有親和力的教態,能讓學生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
三、精心設計新課導入語,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定會目不離屏;一本好的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弦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堂好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攬引到我們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同在知識的海洋中走向40分鍾的高潮。
那麼怎樣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語呢?教師需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計新穎、有趣多彩多樣的導入語。但導入語要切合教材內容實際,要與課文內容或史實相聯系,不能牽強附會,還必須是學生易於接受或熟識的;要靈活多樣,切記千篇一律;時間不宜過長。總之,在這短短的兩三分鍾的導入語中,要讓課堂一下子「熱」起來,能使學生在瞬息間呈現出生命活力,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一道探究新知;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奧秘,領悟求知的真諦,激發學生學歷史的興趣;營造親切、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讓師生在合作中開啟智慧之門,得到共同發展,讓彼此在交流中開啟思維之門,使能力得到提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流暢,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優秀歷史課的教學思路應該清晰、目的性強,教學策略正確,教學內容充實,銜接自然。講解條理清晰,明白易懂。歷史教學一定要體現歷史學科特有的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體現「以史為鑒」的特點。能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獲得一種享受,獲得人生體驗。
五、構建和諧、民主、自由的生態課堂,注重教學情感交流。
好的課堂應當是能夠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以知識交流為目標,以情感交流為基礎,情感交流使知識交流能夠順利開展,同時又使知識交流得到升華。
講孔子,讓學生充分認識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為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精神財富的哲人;講司馬遷,讓學生感悟史學家的責任感和為事業忍辱負重的悲壯;講張騫,啟發學生思考什麼叫「開拓」精神。在一堂好的歷史課上,「教學變成了欣賞的過程,變成了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通過體驗情感來熏陶情感,通過理解觀點而形成新的見解,通過探究切磋而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反思而培育歷史智慧。好的歷史課,應該給學生精神享受和多種收獲,並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
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並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或採取啟發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或採取回顧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或採取討論式引導學生取長補短,或採取練習式引導學生規范和強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比如,在講授《改革開放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師可採用談話法、藉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合作學習法等方法,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空間。教師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的生活與改革開放有著密切的聯系,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向身邊熟悉的人(父母、鄰居、學校的老師等)調查,了解改革開放前後人們感受的到的變化,學生把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七、課堂教學有效、高效。
一節好的歷史課,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不但有效,而且還要高效。通過一節課,要真正使學生能學到盡可能多的歷史知識,學會掌握歷史知識,怎樣學習歷史知識,對學生能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
八、潛心設計課堂小結,總結、升華教學內容。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基本環節之一。好的課堂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完整、緊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可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如果新課導入是為將學生更好地引到教學勝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話;那麼課堂小結,就是要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將最佳效果從課堂之點輻射到課後。 但在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課堂小結這一重要環節,這樣不但不能體現教學環節的完整性,而且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會大打折扣。總之,課堂小結只要教師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定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好課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舒展頭腦,煥發生命活力。真正讓人發自內心叫好的課,一定有其獨到的、體現教師個性魅力的東西:老師的個性品格、博學多識、老師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啟迪,還有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設問引導探究的技巧。不僅吸引學生喜歡這門課,而且也在影響和塑造著學生。好的歷史課,應該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好課與好教師分不開,只有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對待學生、對待事業的教師,才能教書育人。
當然, 「好課」也不會只是上述幾個特點,平時的課堂教學也不可能是每一特點都具備的精品課。但只要我們瞄準目標,不斷學習,經常反思,將教學的某一方面發揮到極致,使課堂教學具有自己的特色,又深受學生的歡迎,那這就是一節「好課」了。
Ⅱ 什麼是一節好的歷史課
一節好的歷史課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見到的評價標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從課前預習到課後檢測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目標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強調自主學習,或者強調研究學習,或者強調情境學習……。眾說紛紜,很難有統一的完美方案。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讓老師來回答,去問問學生,一個學校那麼多歷史老師,你喜歡哪個?為什麼?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們就能總結出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老師該如何去做。據調查,學生喜歡歷史課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師人很幽默,長得帥;能學會思考,增長認識;能解決學習的困難等等。這些話看起來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學生眼中一堂好課的標准:引起學生興趣;贏得學生喜歡;提高學生能力;教給學生方法。做到了這幾點,一節好的歷史課就不在話下了。
一、引起學生興趣
「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距離學生年代比較遠,按照課本講出來往往變得很枯燥。不能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引不起學生興趣是導致學生厭惡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因。歷史課堂教學如果能夠合理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和歷史場景的體驗,實現歷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達到落實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思維的培養目標。
我校宿春娣老師在《鴉片戰爭》一課就運用了情境創設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到《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英國貿易狀況》時,她是這樣說的:
英國欲將大機器生產出的商品打入中國市場,當面對著新奇的洋貨,一個中國家庭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兒子:爹爹,街上賣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親:好看管什麼用?結實才行。
兒子:那洋布又細又結實。
父親:光結實管什麼用,便宜才行。
兒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親:再便宜也要花錢,媽媽給你織,咱一文錢都不用花。
宿老師通過創設一個中國普通家庭關於英國輸入洋布的對話場景,生動再現了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的狀況。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了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生活體驗,彷彿就是他們自己家庭每天都會發生的關於社會問題討論的再現,一下就拉近了距離。通過這段簡短的對話,把「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受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英國處於入超地位,不得不通過罪惡的鴉片走私來扭轉貿易逆差」的歷史結論讓學生在興趣中輕松地接受了,避免了傳統教學糾纏於「自然經濟」、「出超」、「入超」、「貿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學。
我校欒艷老師在《太平天國》一課的講述時也運用了這樣的方法來突破難點。她是這么講的:
李富貴是個廣西桂平的農民,今年18歲。前幾年,他和同村的幾個夥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隨太平軍參加起義。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畝制度》頒布了,李富貴和夥伴們十分高興。
李富貴家裡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12歲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規定,他們家裡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獲的季節到了,不用交租給東家了,全家都很興奮,但又聽說除了留足吃的糧食,其餘的通通要交到天國的國庫去。娘發愁了,大姐年底該出嫁了,拿什麼去辦嫁妝呢?卒長說不用愁,這些費用都由國庫統一開支。
《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沒多久,大夥的高興勁兒過了,很多人開始懶散,你說這是怎麼了?
看完「研習材料」和「情景再現」後,想一想,怎麼理解李富貴一家「高興、興奮、發愁、高興勁兒過了」這些心情?
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傳統講法就是引用《天朝田畝制度》的歷史資料,從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製度和產品分配製度來說明太平天國這個改造國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進而證明這個方案行不通。這種教法對於難點的突破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能力,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從而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欒老師發揮她文字能力強的特點,合理創設歷史情境,帶著學生像閱讀故事一樣分析一個普通太平軍戰士的心路歷程,這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李富貴「高興」是因為分到了土地,「興奮」是因為不用交租了,滿足了農民渴望得到土地,支配勞動果實的願望,證明了方案的革命性,可以調動農民參加革命;「發愁」是因為除了口糧外要統統上繳國庫,姐姐的嫁妝沒法置辦,這超出了農民的願望,證明了方案的局限性;「高興勁兒過了」是因為農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多少好處,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所以「很多人開始懶散」,證明了方案的空想性。
這種教學方法避免了生硬的說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太平軍戰士的心情變化,不斷解答各種心情變化帶來的疑問,進而形成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在合理的歷史再現中實現了對難點的突破。
創設合理的歷史情境,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引起學生興趣是一堂好的歷史課必備的條件。
二、贏得學生喜歡
通過創設情景的辦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如何使學生把對歷史課的注意力保持下去,直至愛上歷史課呢?那就需要真正贏得學生的喜歡。
老師靠個人魅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喜歡。比如擁有或瀟灑或優雅的教態,能夠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把枯燥的課本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能夠用多種手段和全面而扎實的專業知識去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等等。這些都是上好一節歷史課的重要前提。
「現實是凝固的歷史,歷史是流動的現實。」歷史課講的是過去的事,但如果能夠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水平,做到引起學生的時代共鳴,增強學生現實的直觀感受,發揮符合學生水平基礎上的參與,更能贏得學生的真正喜歡。比如立足於本區由「大拆遷、大改造」階段轉向「大建設,大發展」階段的熱門話題來講述改革開放的歷程,運用本區作為山區、老區、礦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來結合課堂知識學習,發掘這些時代和生活的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課程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等等,做到歷史與時代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歷史與研究相結合。
Ⅲ 初中歷史課如何評課
一、評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
(1)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依據《課標》中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全面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實,這「三維目標」也適用於教師的評課活動。
(2)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擔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評教材的處理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Ⅳ 歷史課對學生的評價語
好的課堂評價抄才有好的教學效果.好課堂評價會讓你的課堂更加的精彩.那麼如何在歷史課中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認識.一、評價語言要真誠、要智慧當我們的學生能很快的回答出問題,或者的學生能從多個角度來回答問題,或者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認識,這時教師都應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到學生值得肯定和贊揚的地方.並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
Ⅳ 歷史課程的評價方法
新課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已經發生變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結合教學實際,「一堂好課」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三維目標清晰。
教師必須明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包括需要重點講解和解決的知識點,重點培養的能力,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更有針對性,使學生在每堂課上都能學有所獲。對教學難點,採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透徹的講解。
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准主要是看 「學生的表現,即學生能否在教師的組織下獲得有效的學習」,而衡量學生有效學習的標準是看三維目標的實現程度,即歷史知識目標是否完整、課題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教學基本功扎實, 駕馭課堂能力強。
我們比較強調的教學基本功是:對教材熟練,脫稿講課;語言准確精煉而有感染力,溝通協調能力突出;板書規范,字體端正;駕馭課堂和教學應變能力強。
我們尤其關注語言和教態是否有親和力。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所以音量、語速要合適,語言要生動、清楚、有鼓動性。而教態則是一種形體語言,有親和力的教態,能讓學生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
三、教學過程流暢,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優秀歷史課的教學思路應該清晰、目的性強,教學策略正確,教學內容充實,銜接自然。講解條理清晰,明白易懂。我們歷史教學一定要體現歷史學科特有的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體現「以史為鑒」的特點。能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獲得一種享受,獲得人生體驗。
四、構建和諧、民主、自由的生態課堂,注重教學情感交流。
好的課堂應當是,能夠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以知識交流為目標,以情感交流為基礎,情感交流使知識交流能夠順利開展,同時又使知識交流得到升華。
講孔子,讓學生充分認識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為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精神財富的哲人;講司馬遷,讓學生感悟史學家的責任感和為事業忍辱負重的悲壯;講張騫,啟發學生思考什麼叫「開拓」精神。在一堂好的歷史課上,「教學變成了欣賞的過程,變成了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通過讓體驗情感來熏陶情感,通過理解觀點而形成新的見解,通過探究切磋而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反思而培育歷史智慧,好的歷史課,應該給學生精神享受和多種收獲,並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並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或採取啟發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或採取回顧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或採取討論式引導學生取長補短,或採取練習式引導學生規范和強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我們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要有「教學親和力和感染力」「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課內知識和課外拓展」。好課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舒展頭腦,煥發生命活力。真正讓人發自內心叫好的課,一定有其獨到的、體現教師個性魅力的東西:老師的個性品格、博學多識、老師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啟迪,還有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設問引導探究的技巧。不僅吸引學生喜歡這門課,而且也在影響和塑造著學生。好的歷史課,應該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好課與好教師分不開,只有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對待學生、對待事業的教師,才能教書育人
Ⅵ 歷史課程的評課從哪些角度評最合理
節課的評價標准
一、教學目的(體現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
2、重點和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了關鍵,能以簡駕繁,所教知識准確
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二、教學程序(體現主體意識)
1、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
2、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傳授知識的量和訓練能力的度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4、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5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三、教學方法(體現訓練意識)
1、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符合教材,學生和教師實際
3、教學信息多項交流,反饋及時,矯正奏效
4從實際出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四、情感教育(體現情感意識)
1、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課堂氣氛融洽和諧,培養創造新能
力
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養
五、教學基本功(體現技能意識)
1、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范簡潔,生動形象
2、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大方
3、板書工整、美觀、言簡意賅,層次清楚
4、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5、變和調控課堂能力強
六、教學效果(體現效率意識)
1、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2、學生會學,學習生動,課堂氣氛活躍
3、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七、教學特色(體現特色意識)
1、教學有個性特點
2、教師形成教學風格
Ⅶ 怎樣的一堂歷史課才算是好課
呢?經過本次研修學習,本人收獲很大,下面結合本人工作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課堂結構嚴謹的歷史課 教的能力不僅指的是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且指的是讓學生如何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嚴謹的課堂結構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所在。要做到這一點,使學生學活歷史,我認為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1、課堂氣氛「嚴」與「活」的關系。師要有親切的面容 ,和藹的態度;穿插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史料、歷史小故事,講述要耐人尋味;更重要的是對歷史史實的敘述要有層次感,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既有驚濤駭浪的敘述,更有涓涓細流的描繪。 2、培養能力與思想教育、傳授知識的關系。3、教學過程中「疑」與「釋」的關系。「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過程中,教師正確處理「疑」與「釋」的關系,這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 二、學有所得的歷史課。 學有所得,就是有所收獲,即具有意義的歷史課。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三、師生互動的歷史課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以靈活的形式,圍繞共同學習的內容和材料,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的交流與合作。合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有其確定性,相對獨立、皆為主體而又緊密聯系。其中,師生之間合作是基礎、互動是條件、自主是關鍵,思維能力是核心。實踐中在落實上述原則和策略的典型形式是分組討論、自由組合辯論、對抗爭論。在歷史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活躍,創設一種意猶未盡、欲罷還休的境界,那麼教學就在這種生成與互動中如行雲流水般高效、自然、流暢。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從容不迫地去接納和擁抱教學中的生成資源,胸有成竹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精彩。 四、留有空間的歷史課。 好課應是給學生留足「空間」的課。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少上課是要教師放棄話語霸權,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即少說話,多引導;多讀書是要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探究,盡可能地拓展學習空間。留下空間,有時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韻,留下創造! 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Ⅷ 如何評歷史課
如何評價歷史課
歷史課是生動而有趣的,
許多時候,
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不在於書本知識的
講授,而是老師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但是,一堂課的評價,並不僅僅是看老
師講了多少,
學生課堂氛圍如何,
更有其他各個方面。
那麼如何評價一堂歷
史課呢?筆者以為,主要應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目的
歷史課堂教學必須思路清晰,
目的明確,
一是看知識教育,
二是看思想教育,
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同時.還要注意能力的培養。例如,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本為「通過掌握張騫、
班超出使
西域、
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及絲綢之路,
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我國
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
歷史過程奠定基礎」。
但有的教師僅僅簡單的定義為:
「使學生了解『張騫
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的形成』」,
這樣一來,
教學的目的就僅是使學生了解
到「過程」、「結果」,而忽視了鍛煉學生透過歷史現象發現事件的本質,
推導其歷史影響的能力。
從而把教學目的簡單的變成了教學內容索引,
從而
丟棄了思想教育目的,
也沒考慮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一堂課的教學目的要
能體現教材的中心思想,對學生來說又要深淺適度。
二、教學內容
首先,
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要講求科學性,
這就要要求教師所講的史實必須
真實可靠,
遣詞用字必須准確無誤。
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歷史事實作出
科學的分析,
得出科學的結論。
歷史教學內容的思想性要求在傳授科學知識
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
觀。
教師在教學中易出現的錯誤有,
在評述歷史人物方面不承認矛盾,
也不
承認發展變化,好便絕對的好,壞便絕對的壞。例如.講三國鼎立,對曹操
的歷史地位一刀切,
或者象三國演義中成為絕對的反面人物,
或者象現在某
些流行的翻案文一樣,
被塑造成一位行為楷模。
這就違背了歷史,
違反了教
學內容的科學性。同理,在評議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方面,還需注意
概念正確把握,
否則往往一字之差,
也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
比如講「華夏
之祖」炎黃二帝,
如果說成是「中華之祖」,
那就是混淆了華夏族與漢族及
中華民族的歷史承繼關系。
其次,
歷史學科是以一門以具體史實為基礎的學科。
對史實的具體化是歷史
教學的特點,
所以在教學中應以此為出發點。
但由於教科書囿於篇幅,
所以
課文中的史實往往是經過極度提煉的,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濃
縮的教材展開,
使之具體化,
才能在學生的思維中形成生動的歷史表象,
為
進一步形成歷史概念打下基礎。
而這一過程則處處體現著教師處理教材的藝
術,
也是評價一堂課好壞的重要指標。
例如,
「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的教學
重點之一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教科書對簽約過程講述簡單。教師可對此
進行特別加工,
補充當時條約簽訂時的一些相關史實,
如李鴻章在日本被極
右勢力刺殺後的丑態,
慈禧知道條約簽定後馬上忙於准備自己生日的無恥表
現等等,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同時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及對賣國賊、
侵略者的仇恨,實現思想教育目標。
第三,
還要主要看教師講課過程中對教材之間的縱橫聯系的把握。
教學大綱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
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和教科書的系統性只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基礎,
學生是否真正能夠學到系
統的知識,
還取決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具體幫助學生實現書本知識向學
生頭腦中的知識的轉化。
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注意一節課在整個歷史知識體
系中的地位,
並且在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
要在學生頭腦中不斷形成歷史知
識的框架結構,
使學生學會把孤立的知識聯系起來,
從而深化教學,
使學生
真正掌握知識。
例如,
講法國大革命時,
可先引導學生回憶英國資產階級革
命和美國獨立戰爭,比較其形式和意義,從而形成系統知識。
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方面。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
但是具體操作
時,
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評價。
首先是看這種教學方法是否是最適合本課教學
內容需求,
其次是看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能力的鍛煉情況。
合適的教學方
法,能調動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
析問題,積極思考,做出結論。從而由被動的學習接受者變成學習的主人。
當然,
最後還有一點,
就是教學效果也是檢驗教學方法運用情況的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以上三點,就是筆者對如何評價一堂歷史課的個人見解
相關參考:http://wenku..com/view/e96253c68bd63186bcebbcae.html
Ⅸ 一堂優質歷史課的基本標准有哪些
你好
在新課程中,一堂優秀歷史課的標准究竟是什麼?真是見仁見智,眾說紛紜。課堂教學評價既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實現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新課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已經發生變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我認為,評價標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六條:其一,首先要看是否符合《歷史課程標准》的要求。《歷史課程標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令性文件,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重視對《歷史課程標准》的學習,掌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要求「歷史課程應突出體現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