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代皇帝與皇後列表.
中國歷代皇後列表
西漢
呂皇後 呂雉[1] 高祖呂皇後 呂雉 高祖薄皇後 薄姬 孝惠張皇後 張嫣 孝文竇皇後 竇漪房 孝景薄皇後 孝景王皇後 王娡 孝武陳皇後 陳阿嬌 孝武衛皇後 衛子夫 孝武李皇後 李妍 趙太後 鉤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後 孝宣許皇後 許平君 孝宣霍皇後 霍成君 孝宣王皇後 邛成太後 孝元王皇後 王政君 長定許皇後 許娥 孝成趙皇後 趙飛燕 孝哀傅皇後 孝平王皇後 光武郭皇後 郭聖通 光烈陰皇後 陰麗華 明德馬皇後 章德竇皇後 和帝陰皇後 和熹鄧皇後 鄧綏 安思閻皇後 閻姬 順烈梁皇後 梁妠 孝崇郾皇後 郾明 桓帝梁皇後 梁女瑩 桓帝鄧皇後 鄧猛女 桓思竇皇後 竇妙 孝仁董皇後 靈帝宋皇後 靈思何皇後 何蓮 靈懷王皇後 王榮 獻帝伏皇後 伏壽 獻穆曹皇後 曹節
新
王皇後 史皇後
魏
武宣卞皇後 文昭甄皇後 甄洛 文德郭皇後 郭女王 明悼毛皇後 明元郭皇後 齊王王皇後 齊王張皇後 齊王甄皇後 高貴鄉公卞皇後 元帝卞皇後
漢
先主昭烈甘皇後 甘梅(一說名倩) 先主穆皇後吳氏 吳莧 後主敬哀皇後張氏 大張後 後主皇後張氏 小張後
吳
孫權大懿皇後王氏 孫權敬懷皇後王氏 孫權潘皇後 孫權步皇後 步練師 孫亮全皇後 全惠解 孫休朱皇後 孫皓滕皇後 滕芳蘭
晉
宣穆張皇後 張春華 景懷夏侯皇後 夏侯徽 景獻羊皇後 羊徽瑜 文明王皇後 王元姬 武元楊皇後 楊艷 武悼楊皇後 楊芷 武帝王皇後 王媛姬 惠帝賈皇後 賈南風 惠帝羊皇後 羊獻容 懷帝梁皇後 梁蘭璧 元敬虞皇後 虞孟母 元帝簡文太後 鄭阿春 明穆庾皇後 庾文君 成恭杜皇後 杜陵陽 康獻褚皇後 褚蒜子 穆章何皇後 何法倪 哀靖王皇後 王穆之 廢帝孝庾皇後 庾道憐 簡文順王皇後 王簡姬 孝武文李太後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後 王法慧 孝武德陳太後 陳歸女 安僖王皇後 王神愛 恭思褚皇後 褚靈媛
五胡十六國
劉漢國 漢光文帝劉淵呼延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單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光獻張皇後 漢昭武帝武元皇後呼延氏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張徽光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漢昭武帝武宣皇後劉氏 劉娥 漢昭武帝廢皇後靳氏 靳月光 漢昭武帝皇後靳氏 靳月華 漢昭武帝弘道樊皇後 漢昭武帝弘孝王皇後 漢昭武帝弘德宣皇後 漢昭武帝武德皇後劉氏 劉英 漢昭武帝左皇後劉氏 漢昭武帝弘德皇後武氏 漢隱帝劉粲靳皇後 前趙國 末帝劉曜獻文皇後羊氏 羊獻容 末帝劉曜劉皇後 末帝劉曜劉皇後 劉芳 末帝劉曜元悼皇後卜氏 成漢國 成景帝羅皇後 成武帝任皇後 成幽公閻皇後 漢昭帝閻皇後 歸義侯李皇後 後趙國 明帝石勒劉皇後 明帝石勒程皇後 武帝石虎鄭皇後 鄭櫻桃 武帝石虎杜皇後 杜珠 武帝石虎劉皇後 彭城王石遵張皇後 代國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竇皇後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後 代桓帝拓跋猗盧祁皇後 代平文帝拓跋鬱律王皇後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後 冉魏國 平帝冉閔董皇後 前燕國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後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後蘭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渾皇後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後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渾皇後 前秦國 明帝苻健強皇後 厲王符生梁皇後 文桓帝苻雄苟皇後 宣昭帝苻堅苟皇後 哀平帝苻丕楊皇後 高帝苻登毛皇後 高帝苻登李皇後 後秦國 武昭帝姚萇蛇皇後 武昭帝姚萇皇後孫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張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齊氏 後燕國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後段氏 先段後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後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惠德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獻幽皇後丁氏 廢帝蘭汗乙皇後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後 苻訓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後 苻娀娥 北燕國 惠懿帝慕容雲李皇後 文成帝馮跋孫皇後 文成帝馮跋宋皇後 昭成帝馮弘慕容皇後 南燕國 獻武帝慕容德段皇後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後 西秦國 武元王乞伏乾歸符皇後 東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熾磐禿發皇後 後涼國 懿武帝呂光石皇後 隱王呂紹張皇後 靈帝呂纂楊皇後 文帝呂寶衛太後 末主呂隆楊皇後 北涼國 武宣王沮渠蒙遜孟皇後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後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後 武威公主 南涼國 景王禿發傉檀折掘皇後 西涼國 武昭王李暠尹皇後 大夏國 武烈帝赫連勃勃梁皇後 南朝 劉宋王朝 孝穆趙皇後 趙安宗 孝懿蕭皇後 蕭文壽 武敬臧皇後 臧愛親 武帝張皇後 張闕 武帝胡皇後 胡道女 少帝司馬皇後 司馬茂英 文帝袁皇後 袁齊媯 文帝宣皇後沈氏 沈容姬 劉劭殷皇後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後 王憲嫄 前廢帝何皇後 何令婉 明帝王皇後 王貞風 後廢帝江皇後 江簡珪 順帝謝皇後 謝梵境 南齊王朝 宣孝陳皇後 陳道止 高昭劉皇後 劉智容 武穆裴皇後 裴惠昭 文安王皇後 王寶明 鬱林王何皇後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後 王韶明 明敬劉皇後 劉惠瑞 東昏褚皇後 褚令璩 和帝王皇後 王蕣華 末帝元皇後 南陽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張皇後 張尚柔 高祖郗皇後 郗徽 高祖穆皇太後 丁令光 文宣皇太後 阮令嬴 文帝簡皇後 王靈賓 豫章王蕭棟張皇後 高宗蔡皇後 元帝夏太後 敬帝王皇後 陳王朝 高祖章皇後 章要兒 世祖沈皇後 沈妙容 廢帝王皇後 高宗柳皇後 柳敬言 後主沈皇後 沈婺華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後竇氏 文帝皇後封氏 桓帝皇後祁氏 平文皇後王氏 獻明皇後賀氏 道武皇後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後杜氏 太武帝竇太後 太武皇後赫連氏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 景穆恭皇後郁久閭氏 高宗皇後常氏 文成文明皇後馮氏 馮有 文成元皇後李氏 獻文思皇後李氏 孝文貞皇後林氏 孝文廢皇後馮氏 馮清 孝文幽皇後馮氏 馮潤 孝文昭皇後高氏 高照容 宣武順皇後於氏 宣武皇後高氏 高英 宣武靈皇後胡氏 胡充華 孝明皇後胡氏 孝庄帝爾朱皇後 爾朱英娥 長廣王爾朱皇後 節閔帝爾朱皇後 孝武帝皇後高氏 東魏王朝 孝靜帝高皇後 太原長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後乙弗氏 文帝悼皇後郁久閭氏 廢帝宇文皇後 宇文雲英 恭帝若干皇後 北齊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後婁氏 婁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後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後元氏 元仲華 廢帝皇後李氏 李難勝 孝昭帝順成皇後元氏 武成帝皇後胡氏 後主廢後斛律氏 後主左皇後胡氏 後主右皇後穆氏 穆黃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後元氏 文帝文宣皇後叱奴氏 孝閔帝元皇後 元胡摩 明帝獨孤皇後 武帝武皇後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後 李娥姿 宣帝楊皇後 楊麗華 宣帝朱皇後 朱滿月 宣帝陳皇後 陳月儀 宣帝元皇後 元樂尚 宣帝尉遲皇後 尉遲熾繁 靜帝司馬皇後 司馬令姬
隋
文帝文獻皇後 獨孤伽羅 煬帝蕭皇後 蕭氏
唐
高祖太穆皇後竇氏 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 高宗廢後王氏 高宗則天皇後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後趙氏 中宗韋皇後 睿宗肅明皇後劉氏 睿宗昭成皇後竇氏 竇德妃 玄宗廢後王氏 玄宗貞順皇後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獻皇後楊氏 肅宗皇後張氏 張良娣 肅宗章敬皇後吳氏 代宗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 代宗貞懿皇後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後王氏 順宗庄憲皇後王氏 憲宗懿安皇後郭氏 憲宗孝明皇後鄭氏 穆宗恭僖皇後王氏 穆宗貞獻皇後蕭氏 穆宗宣懿皇後韋氏 宣宗元昭皇後晁氏 懿宗惠安皇後王氏 懿宗恭憲皇後王氏 昭宗積善皇後何氏
五代
後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後王氏 太祖元貞皇後張氏 張惠 承帝皇後張氏 張貞娘 後唐王朝 太祖貞簡皇後曹氏 庄宗神閔敬皇後劉氏 劉玉娘 明宗和武憲皇後曹氏 明宗昭懿皇後夏氏 明宗宣憲皇後魏氏 閔帝哀皇後孔氏 末帝皇後劉氏 後晉王朝 高祖皇後李氏 永寧公主 出帝皇後馮氏 後漢王朝 高祖昭聖皇後李氏 李三娘 後周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柴氏 世宗貞惠皇後劉氏 世宗宣懿符皇後
十國
南唐國 烈祖元敬皇後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鍾皇後 後主昭惠皇後 大周後 周憲(周娥皇) 後主皇後 小周後 周嘉敏(周女英) 閩國 惠宗陳皇後 陳金鳳 康宗李皇後 李春燕
宋
昭憲杜太後 太祖孝惠賀皇後 太祖孝明王皇後 太祖孝章宋皇後 太宗淑德尹皇後 太宗懿德符皇後 太宗明德李皇後 太宗元德李皇後 真宗章懷潘皇後 真宗章穆郭皇後 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後 劉娥 真宗章懿李皇後 李宸妃 真宗章惠楊皇後 仁宗郭皇後 仁宗慈聖光獻曹皇後 仁宗溫成張皇後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後 高滔滔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後 神宗欽成朱皇後 神宗欽慈陳皇後 哲宗昭慈孟皇後 孟嬋 哲宗昭懷劉皇後 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後 徽宗顯肅鄭皇後 徽宗明節劉皇後 徽宗明達劉皇後 欽宗仁懷朱皇後 朱璉 高宗憲節邢皇後 邢秉懿 憲聖慈烈吳皇後 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後 孝宗成恭夏皇後 孝宗成肅謝皇後 光宗慈懿李皇後 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後 恭聖仁烈楊皇後 楊桂枝 理宗謝皇後 謝道清 度宗全皇後 全玖
遼(契丹)
肅祖昭烈皇後蕭氏 蕭卓真 懿祖莊敬皇後蕭氏 蕭牙里辛 玄祖簡獻皇後蕭氏 蕭月里朵 德祖宣簡皇後蕭氏 蕭岩母斤 太祖淳欽皇後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後蕭氏 蕭溫 世宗皇後甄氏 甄定徽 世宗懷節皇後蕭氏 蕭撒葛只 穆宗皇後蕭氏 景宗睿智皇後蕭氏 蕭燕燕 聖宗仁德皇後蕭氏 蕭菩薩哥 聖宗欽哀皇後蕭氏 蕭耨斤 興宗仁懿皇後蕭氏 蕭撻里 道宗宣懿皇後蕭氏 蕭觀音 道宗皇後蕭氏 蕭坦思 天祚帝皇後蕭氏 蕭奪里懶 宣宗皇後蕭氏 蕭普賢女 德宗感天皇後蕭氏 蕭塔不煙 承天皇後(西遼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
太祖聖穆皇後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後裴滿氏 太祖欽憲皇後紇石烈氏 太祖宣獻皇後仆散氏 太宗欽仁皇後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後裴滿氏 德宗哀皇後徒單氏 海陵王皇後徒單氏 睿宗欽慈皇後蒲察氏 睿宗貞懿皇後李氏 李洪願 世宗昭德皇後烏林答氏 顯宗孝懿皇後徒單氏 顯宗昭聖皇後劉氏 章宗欽懷皇後蒲察氏 衛紹王皇後徒單氏 宣宗仁聖皇後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後王氏 王雲 哀宗徒單皇後
夏
太宗惠慈敦愛皇後衛慕氏 景宗憲成皇後野利氏 景宗皇後沒藏氏 毅宗皇後沒藏氏 惠宗皇後梁氏 崇宗皇後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後任氏 仁宗章獻欽慈皇後羅氏 羅皇後
元
太祖光獻翼聖皇後弘吉剌氏 孛兒帖 太宗昭慈皇後乃馬真氏 脫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後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顯懿庄聖皇後怯烈氏 唆魯和帖尼 憲宗貞節皇後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後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聖皇後弘吉剌氏 伯藍也怯赤 成宗貞慈靜懿皇後弘吉剌氏 失憐答里 成宗卜魯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魯罕 順宗照獻元聖皇後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聖皇後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獻章聖皇後亦乞烈氏 武宗文獻昭聖皇後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聖皇後弘吉剌氏 阿納失失里 英宗庄靜懿聖皇後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顯宗宣懿淑聖皇後弘吉剌氏 普顏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後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後乃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寧宗皇後弘吉剌氏 答納也忒迷失 順帝皇後欽察氏 答納失里 順帝皇後弘吉剌氏 伯顏忽都 順帝皇後奇氏 奇皇後(完者忽都)
明
太祖 孝慈高皇後 馬秀英 惠帝 馬皇後 成祖 仁孝徐皇後 徐儀華 仁宗 誠孝張皇後 宣宗 恭讓胡皇後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孫皇後 英宗 孝庄錢皇後 錢錦鸞 英宗 孝肅周太後 景帝 汪皇後 景帝 肅孝杭皇後 憲宗 吳皇後 憲宗 孝貞王皇後 王鍾英 憲宗 孝穆紀太後 紀淑妃 憲宗 孝惠邵太後 孝宗 孝康張皇後 武宗 孝靜夏皇後 世宗 孝潔陳皇後 陳蓮 世宗 張皇後 世宗 孝烈方皇後 世宗 孝恪杜太後 穆宗 孝懿李皇後 穆宗 孝安陳皇後 穆宗 孝定李太後 神宗 孝端王皇後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後 光宗 孝元郭皇後 光宗 孝和王太後 光宗 孝純劉太後 熹宗 懿安張皇後 張嫣(張寶珠) 思宗 愍周皇後
清
孝慈高皇後太祖 孝慈高皇後 葉赫那拉·孟古姐姐 太祖 孝烈武皇後 烏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順治廢皇後(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後 佟佳氏 世祖 孝獻皇後(董鄂妃) 董鄂氏 聖祖 孝誠仁皇後 赫舍里氏 聖祖 孝昭仁皇後 鈕祜祿 聖祖 孝懿仁皇後 佟佳氏 聖祖 孝恭仁皇後 烏雅氏 世宗 孝敬憲皇後 烏拉那拉氏 世宗 孝聖憲皇後 鈕祜祿氏 高宗 孝賢純皇後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繼皇後 烏拉納拉氏(喪葬規格等同於皇貴妃) 高宗 孝儀純皇後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後 喜塔臘氏 仁宗 孝和睿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穆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全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慎成皇後 佟佳氏 宣宗 孝靜成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文宗 孝德顯皇後 薩克達氏 文宗 孝貞顯皇後 鈕祜祿氏 慈安太後 文宗 孝欽顯皇後 葉赫那拉·杏貞 慈禧太後 穆宗 孝哲毅皇後 阿魯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後 葉赫那拉氏 隆裕太後 遜帝 溥儀皇後 郭布羅·婉容(有爭議)
大明皇帝皇後謚號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馬氏
大明興宗孝康皇帝 朱標(追封) 孝康皇後常氏 皇太後呂氏
大明惠宗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朱允炆 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後馬氏
大明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徐氏
大明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後張氏
大明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後胡氏 孝恭懿憲慈仁庄烈齊天配聖章皇後孫氏 孝翼溫惠淑慎慈仁匡錫天聖皇太後吳氏
大明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孝庄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後錢氏 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後周氏
大明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鈺 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聖景皇後汪氏
大明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皇後吳氏 孝貞庄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後王氏 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聖純皇後紀氏 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佑聖皇後邵氏
大明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 孝成靖肅庄慈哲懿扶天贊聖敬皇後張氏
大明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孝靜庄惠安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後夏氏
大明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檢敬文獻皇帝 朱佑杬(追封) 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後蔣氏
大明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孝潔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聖肅皇後陳氏 皇後張氏 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後方氏 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後杜氏
大明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朱載垕 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庄皇後李氏 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陳氏 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後李氏
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孝端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王氏 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後王氏 孝寧溫穆庄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後鄭氏 孝敬恭順榮庄瑞靖敬天光聖太皇太後李氏
大明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聖貞皇後郭氏 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王氏 孝純恭懿淑穆庄靜毘天毓聖皇太後劉氏
大明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聖悊皇後張氏
大明毅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檢 孝節貞肅淵恭庄毅奉天靖聖烈皇後周氏
大明恭宗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 朱常洵(追封) 孝誠端惠慈順貞穆輔天昌聖皇太後姚氏 皇太後鄒氏
大明安宗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朱由崧 孝哲懿庄溫正仁靖儀天昭聖皇後黃氏 孝義端仁肅明貞潔熙天詒聖皇後李氏
大明紹宗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朱聿鍵 孝毅貞烈慈肅賢明承天昌聖襄皇後曾氏
大明禮宗體天昌道庄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 朱常瀛(追封) 孝欽靜淑慈敬天昭豫保康聖端皇後呂氏 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聖皇太後王氏 皇太後馬氏 大明昭宗應天推道敏毅恭檢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孝剛敏肅哲慎正和應天順聖匡皇後王氏
清
太祖—— 孝慈高皇後,納喇氏,葉赫部長楊吉砮女。 謚號:孝叢謊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太宗—— 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 謚號: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後侄也。 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世祖—— 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 謚號: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 謚號: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後。 孝獻章皇後,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 謚號: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聖祖——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謚號: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一等公遏必隆女。 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一等公佟國維女,孝康章皇後侄女也。 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 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世宗——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 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 謚號: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高宗——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 謚號: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 謚號: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仁宗—— 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女。 謚號: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 謚號: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宣宗—— 孝穆成皇後,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 謚號:孝穆溫厚庄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後。 孝慎成皇後,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 謚號: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 謚號: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後。
文宗—— 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 謚號:孝德溫惠誠順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 謚號: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 謚號: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德宗——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後侄女也。 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 宣統皇後,郭博勒氏,總管內務府大臣榮源女。
參考資料:網路
⑵ 中國歷代有多少皇帝,多少皇後
中國自秦以降,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三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十六國時的東晉、前趙、北涼、夏、後趙,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三個; 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陳,共五個; 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夏、遼、金、南宋,共四個。 由於口徑不一,難以有權威的統計。如: 一、秦二世三年(楚懷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嬰即位,僅稱王。 二、漢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劉盈卒,少帝劉恭即位。但高後呂雉稱制,史家以高後紀年。漢高後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劉恭被廢,少帝劉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後紀年。 三、漢元平元年(-74年),昭帝劉弗陵卒,昌邑王劉賀即位。旋被廢。宣帝劉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劉賀計入世系。 四、漢元始五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劉衎卒。漢居攝元年,孺子劉嬰被立為太子,王莽稱假皇帝。漢初始元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劉嬰被廢。史家仍以孺子劉嬰計入世系。 五、漢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陽王劉玄稱帝。漢建世元年(漢更始三年,漢建武元年,25年),劉盆子稱帝。史家不以淮陽王劉玄、劉盆子計入世系。 六、漢延光四年(高句麗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劉祜卒,北鄉侯劉懿即位。旋被廢。順帝劉保即位。史家不以北鄉侯劉懿計入世系。 七、漢中平六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一年,189年),靈帝劉宏卒,弘農王劉辯即位。旋被廢。獻帝劉協即位。史家不以弘農王劉辯計入世系。 八、晉建始元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受禪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馬衷復辟。史家不以趙王司馬倫計入世系。 九、晉建康元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年,晉太興二年,成玉衡九年,趙光初二年,趙明帝元年,319年),南陽元王司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陽元王司馬保計入世系。 …… 像上述案例,在歷史上有上百起。此外、歷代起事者,自稱皇帝的,不下數百起,並且難以作全面統計。即使在當代,這種案例還有出現。如:「中原皇清國元年」(1982年),張清安僭號於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華僭號於山東濰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無論是正統的王朝君主,還是其他政權的皇帝,都難以有權威的統計結果。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北宋版《百家姓》511個姓中,開頭「趙錢孫李」,乃因為宋朝皇帝姓趙,若明版就一定以朱開頭。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但據國防大學出版社《中國皇帝史》: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代宣統覆滅,我國封建社會共經歷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時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 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後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梁、西梁)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閩)10位; 石(後趙、後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 張(前涼)7位; 馬(五代楚)6位; 曹(三國魏)5位; 錢(吳越)5位; 孫(三國吳)4位; 馮(北燕)2位; 孟(後蜀)2位; 段(西燕、北涼)2位; 贏(秦)2位; 柴(後周)2位。 外族皇帝計有: 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後燕、西燕)16位; 耶律氏(遼)15位; 愛新覺羅氏(清)12位; 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 完顏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涼)4位; 禿發氏(南涼)3位; 赫連氏(大夏)3位; 姚(後秦)3位; 呂(後涼)3位等。 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
⑶ 清朝皇帝皇後列表 清朝歷代皇帝皇後有幾個
清朝冊封的皇後有: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史稱清朝;亦稱為大清國、清國。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州女真,後改為「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享國祚二百六十八年。
宣統三年,隆裕太後迫於辛亥革命的壓力頒布《清帝退位詔書》,宣布皇帝退位,清朝在全國范圍內的統治宣告終結。
⑷ 中國歷史有多少個皇帝和皇後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中國自秦以降,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三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十六國時的東晉、前趙、北涼、夏、後趙,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三個; 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陳,共五個; 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夏、遼、金、南宋,共四個。 由於口徑不一,難以有權威的統計。如: 一、秦二世三年(楚懷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嬰即位,僅稱王。 二、漢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劉盈卒,少帝劉恭即位。但高後呂雉稱制,史家以高後紀年。漢高後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劉恭被廢,少帝劉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後紀年。 三、漢元平元年(-74年),昭帝劉弗陵卒,昌邑王劉賀即位。旋被廢。宣帝劉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劉賀計入世系。 四、漢元始五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劉衎卒。漢居攝元年,孺子劉嬰被立為太子,王莽稱假皇帝。漢初始元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劉嬰被廢。史家仍以孺子劉嬰計入世系。 五、漢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陽王劉玄稱帝。漢建世元年(漢更始三年,漢建武元年,25年),劉盆子稱帝。史家不以淮陽王劉玄、劉盆子計入世系。 六、漢延光四年(高句麗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劉祜卒,北鄉侯劉懿即位。旋被廢。順帝劉保即位。史家不以北鄉侯劉懿計入世系。 七、漢中平六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一年,189年),靈帝劉宏卒,弘農王劉辯即位。旋被廢。獻帝劉協即位。史家不以弘農王劉辯計入世系。 八、晉建始元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受禪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馬衷復辟。史家不以趙王司馬倫計入世系。 九、晉建康元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年,晉太興二年,成玉衡九年,趙光初二年,趙明帝元年,319年),南陽元王司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陽元王司馬保計入世系。 …… 像上述案例,在歷史上有上百起。此外、歷代起事者,自稱皇帝的,不下數百起,並且難以作全面統計。即使在當代,這種案例還有出現。如:「中原皇清國元年」(1982年),張清安僭號於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華僭號於山東濰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無論是正統的王朝君主,還是其他政權的皇帝,都難以有權威的統計結果。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北宋版《百家姓》511個姓中,開頭「趙錢孫李」,乃因為宋朝皇帝姓趙,若明版就一定以朱開頭。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但據國防大學出版社《中國皇帝史》: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代宣統覆滅,我國封建社會共經歷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時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 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後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梁、西梁)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閩)10位; 石(後趙、後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 張(前涼)7位; 馬(五代楚)6位; 曹(三國魏)5位; 錢(吳越)5位; 孫(三國吳)4位; 馮(北燕)2位; 孟(後蜀)2位; 段(西燕、北涼)2位; 贏(秦)2位; 柴(後周)2位。 外族皇帝計有: 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後燕、西燕)16位; 耶律氏(遼)15位; 愛新覺羅氏(清)12位; 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 完顏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涼)4位; 禿發氏(南涼)3位; 赫連氏(大夏)3位; 姚(後秦)3位; 呂(後涼)3位等。 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
⑸ 古代一共有多少皇後啊列表有嗎
中國一共有589個皇帝,按照1個皇帝至少有1個皇後來計算至少有589個皇後。還有被罷黜的皇後126個,之後又新立了126個。二次罷黜的有47個,三次罷黜的有19個。暫時沒有聽說有四次罷黜的,這個就需要你自己去考證了。另外還有早死新立的73個。以上所有這些是按1個皇帝配一個皇後計算的,加起來就是589+126+47+19+73=854個,這都是男皇上的皇後,不包含女皇上的皇後。
但是有的皇上搞的是兩宮皇後,這個就沒有什麼數據可查了,不過根據男人的特性,都喜歡多吃多佔,何況是皇上呢?那麼至少有2/3以上的概率是兩宮皇後,那麼854的2/3就是569個了。
那麼至少有854+569=1423個皇後。
中國歷史上有近五百個皇帝,平均每個皇帝有兩個皇後
【中國歷代皇後列表】西漢王朝
高祖呂皇後 呂雉
孝惠張皇後 張嫣
孝文竇皇後 竇猗房
孝景薄皇後 薄阿渝
孝景王皇後 王娡
孝武陳皇後 陳阿嬌
孝武衛皇後 衛子夫
孝武李皇後 李妍
趙太後 鉤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後 上官小妹
孝宣許皇後 許平君
孝宣霍皇後 霍成君
孝宣王皇後 邛成太後
孝元王皇後 王政君
長定許皇後 許誇
孝成趙皇後 趙飛燕
孝哀傅皇後
孝平王皇後
新王朝
王皇後
史皇後
東漢王朝
光武郭皇後 郭聖通
光烈陰皇後 陰麗華
明德馬皇後
章德竇皇後
和帝陰皇後
和熹鄧皇後 鄧綏
安思閻皇後 閻姬
順烈梁皇後 梁妠
孝崇郾皇後 郾明
桓帝梁皇後 梁女瑩
桓帝鄧皇後 鄧猛女
桓思竇皇後 竇妙
孝仁董皇後
靈帝宋皇後
靈思何皇後 何蓮
靈懷王皇後 王榮
獻帝伏皇後 伏壽
獻穆曹皇後 曹節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後
文昭甄皇後 甄洛
文德郭皇後 郭女王
明悼毛皇後
明元郭皇後
齊王王皇後
齊王張皇後
齊王甄皇後
高貴鄉公卞皇後
元帝卞皇後
蜀漢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後 甘梅
先主穆皇後吳氏 吳莧
先主孫夫人 孫仁獻(孫尚香)
後主敬哀皇後張氏 大張後
後主皇後張氏 小張後
東吳王朝
孫權大懿皇後王氏
孫權敬懷皇後王氏
孫權潘皇後
孫權步皇後 步練師
孫亮全皇後 全惠解
孫休朱皇後
孫皓滕皇後 滕芳蘭
西晉王朝
宣穆張皇後 張春華
景懷夏侯皇後 夏侯徽
景獻羊皇後 羊徽瑜
文明王皇後 王元姬
武元楊皇後 楊艷
武悼楊皇後 楊芷
武帝王皇後 王媛姬
惠帝賈皇後 賈南風
惠帝羊皇後 羊獻容
懷帝梁皇後 梁蘭璧
東晉王朝
元敬虞皇後 虞孟母
元帝簡文太後 鄭阿春
明穆庾皇後 庾文君
成恭杜皇後 杜陵陽
康獻褚皇後 褚蒜子
穆章何皇後 何法倪
哀靖王皇後 王穆之
廢帝孝庾皇後 庾道憐
簡文順王皇後 王簡姬
孝武文李太後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後 王法慧
孝武德陳太後 陳歸女
安僖王皇後 王神愛
恭思褚皇後 褚靈媛
五胡十六國
劉漢國
漢光文帝劉淵呼延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單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光獻張皇後
漢昭武帝武元皇後呼延氏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張徽光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漢昭武帝武宣皇後劉氏 劉娥
漢昭武帝廢皇後靳氏 靳月光
漢昭武帝皇後靳氏 靳月華
漢昭武帝弘道樊皇後
漢昭武帝弘孝王皇後
漢昭武帝弘德宣皇後
漢昭武帝武德皇後劉氏 劉英
漢昭武帝左皇後劉氏
漢昭武帝弘德皇後武氏
漢隱帝劉粲靳皇後
前趙國
末帝劉曜獻文皇後羊氏 羊獻容
末帝劉曜劉皇後
末帝劉曜劉皇後 劉芳
末帝劉曜元悼皇後卜氏
成漢國
成景帝羅皇後
成武帝任皇後
成幽公閻皇後
漢昭帝閻皇後
歸義侯李皇後
後趙國
明帝石勒劉皇後
明帝石勒程皇後
武帝石虎鄭皇後 鄭櫻桃
武帝石虎杜皇後 杜珠
武帝石虎劉皇後
彭城王石遵張皇後
代國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竇皇後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後
代桓帝拓跋猗盧祁皇後
代平文帝拓跋鬱律王皇後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後
冉魏國
平帝冉閔董皇後
前燕國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後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後蘭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渾皇後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後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渾皇後
前秦國
明帝苻健強皇後
厲王符生梁皇後
文桓帝苻雄苟皇後
宣昭帝苻堅苟皇後
哀平帝苻丕楊皇後
高帝苻登毛皇後
高帝苻登李皇後
後秦國
武昭帝姚萇蛇皇後
武昭帝姚萇皇後孫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張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齊氏
後燕國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後段氏 先段後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後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惠德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獻幽皇後丁氏
廢帝蘭汗乙皇後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後 苻訓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後 苻娀娥
北燕國
惠懿帝慕容雲李皇後
文成帝馮跋孫皇後
文成帝馮跋宋皇後
昭成帝馮弘慕容皇後
南燕國
獻武帝慕容德段皇後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後
西秦國
武元王乞伏乾歸符皇後 東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熾磐禿發皇後
後涼國
懿武帝呂光石皇後
隱王呂紹張皇後
靈帝呂纂楊皇後
文帝呂寶衛太後
末主呂隆楊皇後
北涼國
武宣王沮渠蒙遜孟皇後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後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後 武威公主
南涼國
景王禿發傉檀折掘皇後
西涼國
武昭王李暠尹皇後
大夏國
武烈帝赫連勃勃梁皇後
南朝
劉宋王朝
孝穆趙皇後 趙安宗
孝懿蕭皇後 蕭文壽
武敬臧皇後 臧愛親
武帝張皇後 張闕
武帝胡皇後 胡道女
少帝司馬皇後 司馬茂英
文帝袁皇後 袁齊媯
文帝宣皇後沈氏 沈容姬
劉劭殷皇後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後 王憲嫄
前廢帝何皇後 何令婉
明帝王皇後 王貞風
後廢帝江皇後 江簡珪
順帝謝皇後 謝梵境
南齊王朝
宣孝陳皇後 陳道止
高昭劉皇後 劉智容
武穆裴皇後 裴惠昭
文安王皇後 王寶明
鬱林王何皇後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後 王韶明
明敬劉皇後 劉惠瑞
東昏褚皇後 褚令璩
和帝王皇後 王蕣華
末帝元皇後 南陽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張皇後 張尚柔
高祖郗皇後 郗徽
高祖穆皇太後 丁令光
文宣皇太後 阮令嬴
文帝簡皇後 王靈賓
豫章王蕭棟張皇後
高宗蔡皇後
元帝夏太後
敬帝王皇後
陳王朝
高祖章皇後 章要兒
世祖沈皇後 沈妙容
廢帝王皇後
高宗柳皇後 柳敬言
後主沈皇後 沈婺華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後竇氏
文帝皇後封氏
桓帝皇後祁氏
平文皇後王氏
獻明皇後賀氏
道武皇後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後杜氏
太武帝竇太後
太武皇後赫連氏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
景穆恭皇後郁久閭氏
高宗皇後常氏
文成文明皇後馮氏 馮有
文成元皇後李氏
獻文思皇後李氏
孝文貞皇後林氏
孝文廢皇後馮氏 馮清
孝文幽皇後馮氏 馮潤
孝文昭皇後高氏 高照容
宣武順皇後於氏
宣武皇後高氏 高英
宣武靈皇後胡氏 胡充華
孝明皇後胡氏
孝庄帝爾朱皇後 爾朱英娥
長廣王爾朱皇後
節閔帝爾朱皇後
孝武帝皇後高氏
東魏王朝
孝靜帝高皇後 太原長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後乙弗氏
文帝悼皇後郁久閭氏
廢帝宇文皇後 宇文雲英
恭帝若干皇後
北齊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後婁氏 婁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後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後元氏 元仲華
廢帝皇後李氏 李難勝
孝昭帝順成皇後元氏
武成帝皇後胡氏
後主廢後斛律氏
後主左皇後胡氏
後主右皇後穆氏 穆黃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後元氏
文帝文宣皇後叱奴氏
孝閔帝元皇後 元胡摩
明帝獨孤皇後
武帝武皇後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後 李娥姿
宣帝楊皇後 楊麗華
宣帝朱皇後 朱滿月
宣帝陳皇後 陳月儀
宣帝元皇後 元樂尚
宣帝尉遲皇後 尉遲熾繁
靜帝司馬皇後 司馬令姬
隋王朝
文獻獨狐皇後 獨孤伽羅
煬帝蕭皇後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後竇氏
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
高宗廢後王氏
高宗則天皇後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後趙氏
中宗韋皇後 韋香兒
睿宗肅明皇後劉氏
睿宗昭成皇後竇氏 竇德妃
玄宗廢後王氏
玄宗貞順皇後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獻皇後楊氏
肅宗皇後張氏 張良娣
肅宗章敬皇後吳氏
代宗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
代宗貞懿皇後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後王氏
順宗庄憲皇後王氏 王琅琊
憲宗懿安皇後郭氏
憲宗孝明皇後鄭氏
穆宗恭僖皇後王氏
穆宗貞獻皇後蕭氏
穆宗宣懿皇後韋氏
宣宗元昭皇後晁氏
懿宗惠安皇後王氏
懿宗恭憲皇後王氏
昭宗積善皇後何氏
五代
後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後王氏
太祖元貞皇後張氏 張惠
承帝皇後張氏 張貞娘
後唐王朝
太祖貞簡皇後曹氏
庄宗神閔敬皇後劉氏 劉玉娘
明宗和武憲皇後曹氏
明宗昭懿皇後夏氏
明宗宣憲皇後魏氏
閔帝哀皇後孔氏
末帝皇後劉氏
後晉王朝
高祖皇後李氏 永寧公主
出帝皇後馮氏
後漢王朝
高祖昭聖皇後李氏 李三娘
後周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柴氏
世宗貞惠皇後劉氏
世宗宣懿符皇後
十國
南唐國
烈祖元敬皇後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鍾皇後
後主昭惠皇後 大周後 周憲(周娥皇)
後主皇後 小周後 周嘉敏(周女英)
閩國
惠宗陳皇後 陳金鳳
康宗李皇後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憲杜太後
太祖孝惠賀皇後
太祖孝明王皇後
太祖孝章宋皇後
太宗淑德尹皇後
太宗懿德符皇後
太宗明德李皇後
太宗元德李皇後
真宗章懷潘皇後
真宗章穆郭皇後
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後 劉娥
真宗章懿李皇後 李宸妃
真宗章惠楊皇後 楊淑妃
仁宗郭皇後
仁宗慈聖光獻曹皇後
仁宗溫成張皇後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後 高滔滔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後
神宗欽成朱皇後
神宗欽慈陳皇後
哲宗昭慈孟皇後 孟嬋
哲宗昭懷劉皇後 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後
徽宗顯肅鄭皇後
徽宗明節劉皇後
徽宗明達劉皇後
欽宗仁懷朱皇後 朱璉
南宋王朝
高宗憲節邢皇後 邢秉懿
憲聖慈烈吳皇後 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後
孝宗成恭夏皇後
孝宗成肅謝皇後
光宗慈懿李皇後 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後
恭聖仁烈楊皇後 楊桂枝
理宗謝皇後 謝道清
度宗全皇後 全玖
遼王朝(契丹國)
肅祖昭烈皇後蕭氏 蕭卓真
懿祖莊敬皇後蕭氏 蕭牙里辛
玄祖簡獻皇後蕭氏 蕭月里朵
德祖宣簡皇後蕭氏 蕭巖母斤
太祖淳欽皇後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後蕭氏 蕭溫
世宗皇後甄氏
世宗懷節皇後蕭氏 蕭撒葛只
穆宗皇後蕭氏
景宗睿智皇後蕭氏 蕭燕燕
聖宗仁德皇後蕭氏 蕭菩薩哥
聖宗欽哀皇後蕭氏 蕭耨斤
興宗仁懿皇後蕭氏 蕭撻里
道宗宣懿皇後蕭氏 蕭觀音
道宗皇後蕭氏 蕭坦思
天祚帝皇後蕭氏 蕭奪里懶
宣宗皇後蕭氏 蕭普賢女
德宗感天皇後蕭氏 蕭塔不煙
承天皇後(西遼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後裴滿氏
太祖欽憲皇後紇石烈氏
太祖宣獻皇後仆散氏
太宗欽仁皇後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後裴滿氏
德宗哀皇後徒單氏
海陵王皇後徒單氏
睿宗欽慈皇後蒲察氏
睿宗貞懿皇後李氏 李洪願
世宗昭德皇後烏林答氏
顯宗孝懿皇後徒單氏
顯宗昭聖皇後劉氏
章宗欽懷皇後蒲察氏
衛紹王皇後徒單氏
宣宗仁聖皇後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後王氏 王雲
哀宗徒單皇後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愛皇後衛慕氏
景宗憲成皇後野利氏
景宗皇後沒藏氏
毅宗皇後沒藏氏
惠宗皇後梁氏
崇宗皇後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後任氏
仁宗章獻欽慈皇後羅氏 羅皇後
元王朝
太祖光獻翼聖皇後弘吉剌氏 孛兒帖
太宗昭慈皇後乃馬真氏 脫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後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顯懿庄聖皇後怯烈氏 唆魯和帖尼
憲宗貞節皇後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後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聖皇後弘吉剌氏 伯藍也怯赤
成宗貞慈靜懿皇後弘吉剌氏 失憐答里
成宗卜魯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魯罕
順宗照獻元聖皇後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聖皇後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獻章聖皇後亦乞烈氏
武宗文獻昭聖皇後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聖皇後弘吉剌氏 阿納失失里
英宗庄靜懿聖皇後亦啟烈氏 速哥八剌
顯宗宣懿淑聖皇後弘吉剌氏 普顏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後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後乃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寧宗皇後弘吉剌氏 答納也忒迷失
順帝皇後欽察氏 答納失里
順帝皇後弘吉剌氏 伯顏忽都
順帝皇後奇氏 奇皇後(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後 馬秀英
惠帝 馬皇後
成祖 仁孝徐皇後 徐儀華
仁宗 誠孝張皇後
宣宗 恭讓胡皇後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孫皇後
英宗 孝庄錢皇後 錢錦鸞
英宗 孝肅周太後
景帝 汪皇後
景帝 肅孝杭皇後
憲宗 吳皇後
憲宗 孝貞王皇後
憲宗 孝穆紀太後 紀淑妃
憲宗 孝惠邵太後
孝宗 孝康張皇後
武宗 孝靜夏皇後
世宗 孝潔陳皇後 陳蓮
世宗 張皇後
世宗 孝烈方皇後
世宗 孝恪杜太後
穆宗 孝懿李皇後
穆宗 孝安陳皇後
穆宗 孝定李太後
神宗 孝端王皇後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後
光宗 孝元郭皇後
光宗 孝和王太後
光宗 孝純劉太後
熹宗 懿安張皇後 張嫣(張寶珠)
思宗 愍周皇後 周玉鳳
清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後 葉赫那拉·孟古姐姐
太祖 孝烈武皇後 烏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順治廢皇後(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後 佟佳氏
世祖 孝獻皇後 董鄂氏 董鄂妃
聖祖 孝誠仁皇後 赫舍里氏
聖祖 孝昭仁皇後 鈕祜祿·東珠
聖祖 孝懿仁皇後 佟佳氏
聖祖 孝恭仁皇後 烏雅氏
世宗 孝敬憲皇後 烏拉納拉氏
世宗 孝聖憲皇後 鈕祜祿氏
高宗 孝賢純皇後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繼皇後 烏拉納拉氏(喪葬規格等同於皇貴妃)
高宗 孝儀純皇後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後 喜塔臘氏
仁宗 孝和睿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穆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全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慎成皇後 佟佳氏
宣宗 孝靜成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文宗 孝德顯皇後 薩克達氏
文宗 孝貞顯皇後 鈕祜祿氏 慈安太後
文宗 孝欽顯皇後 葉赫那拉氏 慈禧太後
穆宗 孝哲毅皇後 阿魯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後 葉赫那拉氏 隆裕太後
遜帝 溥儀皇後 郭布羅·婉容(有爭議)
⑹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個女皇帝她們都是那個朝代的
共有三個,分別是北魏殤帝,文佳皇帝,聖神皇帝。
1、北魏殤帝
北魏殤帝,史稱「元姑娘」,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充華潘外憐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
這個的「元姑娘」並沒有真正登基,甚至在歷史上連名字都未留下,因此稱元姑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是有待商議的。
2、文佳皇帝
陳碩真(?—653年):一作陳碩貞,唐高宗時睦州清溪縣(今浙江省淳安縣)農民起義領袖,本為女巫,自稱從上天回到人間,化身為男子,以妖言惑眾。
但也有部分學者承認這位中國史上女性自稱皇帝的第一個人的女皇帝身份,如現代史學家翦伯贊在其所編撰的《中國史綱要》中稱她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3、聖神皇帝
大周聖神皇帝武曌,又名武則天,武士彟次女,本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公元690年廢唐建周,稱「大周聖神皇帝」,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後。
武則天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並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
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一說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 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⑺ 中國有多少個皇帝多少個皇後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夏:(啟以後)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傳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縣)。 1、宗神夏禹 ??年 2、帝啟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發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東周,姬姓,建都:鎬京(西安)、洛陽。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歷十二帝。建都:鎬京。 l、武王發 7年 2、成王誦 37年 3、康王釗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滿 55年 6、共王緊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變 16年 l0、厲王胡 37年 -共和時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宮湼 ll年。 武王之前還有:古公亶父(太王)、季歷、文王,雖有強大的勢力,但在名義上 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候國。 東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歷二十六帝。建都:洛陽。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鉈 15年 4、厘王胡齊 5年 5、惠王閬 25年 6、襄王鄭 33年 7、頃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簡王夷 14年 11、靈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貴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驕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顯王扁 48年 24、慎靚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東周君傑 7年。 春秋戰國: 春秩,公元前77O--475,戰國,公元前475--22l年。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 處於四分五裂割據的狀態,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經過不斷兼並,到戰國初年, 也有十幾個國家,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國七雄」。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⑻ 清朝有多少位皇帝和皇後
從努爾哈赤開始算總的有12位皇帝,28位皇後
一、努爾哈赤
1.孝慈高皇後:葉赫那拉·孟古
2.孝烈武皇後:烏拉那拉·阿巴亥
二、皇太極
1.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哲哲,
2.孝庄文皇後(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大玉兒
三、順治
1.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榮惠
2.孝康章皇後:佟佳·念錦,
3.孝獻皇後:董鄂·烏雲珠,世稱董鄂妃
四、康熙
1.孝誠仁皇後:赫舍里·芳儀
2.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東珠
3.孝懿仁皇後:佟佳·仙蕊
4.孝恭仁皇後:烏雅·德宛
五、雍正
1.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舒蘭
2.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
六、乾隆
1.孝賢純皇後:富察·英琦
2.繼皇後:烏拉那拉·景嫻
3.孝儀純皇後:魏佳·小玉
七、嘉慶
1.孝淑睿皇後:喜塔臘·青瑜
2.孝和睿皇後:鈕祜祿·綺雪
八、道光
1.孝穆成皇後:鈕祜祿·玲兒
2.孝慎成皇後:佟佳·玉琦
3.孝全成皇後:鈕祜祿·綉心
4.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雨寧
九、咸豐
1.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
2.孝貞顯皇後:即慈安皇太後 鈕祜祿·瑞芬
3.孝欽顯皇後:即慈禧 葉赫那拉·杏貞
十、同治
孝哲毅皇後:阿魯特·寶音
十一、光緒
孝定景皇後:隆裕皇後 葉赫那拉·靜芬
十二、溥儀
孝恪愍皇後:郭布羅·婉容
⑼ 漢代皇帝皇後列表
西漢:
1、漢高祖劉邦,呂皇後呂雉
2、漢惠帝劉盈,張皇後-張嫣
3、漢後少帝劉弘,呂皇後
4、漢文帝劉恆,竇皇後竇漪房
5、漢景帝劉啟,薄皇後、王皇後
6、漢武帝劉徹,陳皇後[阿嬌]、衛皇後[衛子夫]
7、漢昭帝劉弗陵,上官皇後
8、漢宣帝劉詢,許皇後、霍皇後、王皇後
9、漢元帝劉奭,王皇後
10、漢成帝劉驁,許皇後、趙皇後[趙飛燕]
11、漢哀帝劉欣,傅皇後
37、漢平帝劉衎,王皇後
東漢:
1、漢光武帝劉秀,郭聖通皇後、陰麗華皇後
2、漢明帝劉庄,馬皇後
3、漢章帝劉炟,竇皇後
4、漢和帝劉肇,陰皇後、鄧皇後
5、漢安帝劉祜,閻皇後
6、漢順帝劉保,梁皇後
7、漢桓帝劉志,梁皇後
8、漢桓帝劉志,鄧皇後、竇皇後
9、漢靈帝劉宏,宋皇後、何皇後
10、東漢後少帝劉辯,唐姬
11、漢獻帝劉協,伏皇後伏壽、曹皇後曹節
(9)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和皇後擴展閱讀:
1、漢高祖 劉邦(前256--前195年)
前206年---前195年在位,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於前195年,時年62歲。
2、惠帝 劉盈(前211--前188)
前195---188年在位,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後(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後專權。在位8年,死於前188年,時年24歲。
3、呂後 呂雉(前241--前180)
前188---前180年在位,呂後,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後,惠帝立,呂後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