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中國古代歷史更替王朝的歷史順序 ,包括多少年開始和多少年滅亡的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順序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代代往下傳
⑵ 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分別是多少年滅亡的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19位皇帝宋朝(960年 - 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後的朝代。分為北宋(960年—1127年,首都開封)與南宋(1127年—1279年,首都杭州),合稱兩宋。 北宋 五代後周顯德七年正月(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鑒於一些將領、節度使可能擁兵自重而影響皇權,宋太祖聽從趙普建議,杯酒釋兵權,使兵、將分離,保證了統治權的集中,但是同時削弱了軍隊戰鬥力。 976年10月,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在斧聲燭影中登上皇位,即宋太宗。到979年,消滅北漢,中國大部分被統一。 政治上分割宰相權力,重用文官。財政上由於向遼國每年輸送大批白銀,財政困難。宋神宗時,任用王安石變法(參見王安石變法),但是後來遭到保守派反對而廢棄。 1127年,金國軍隊攻入開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南宋 南宋(1127年--1279年),中國朝代名。都開封的宋為金朝所滅,皇族趙構逃往南方,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史稱南宋。與金朝沿淮水(今淮河)——大散關為界。 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從趙構開始,所有皇帝全無作為,奸臣當道,是最軟弱的王朝。 公元1127年,金國從開封撤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後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南宋也曾由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抗金北伐,於在黃河兩岸也曾經擊潰偽齊軍與金國的聯軍。 宋高宗趙構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倒行逆施,削去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蒙古族滅金,金滅亡後,南宋所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元。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宋滅亡。元朝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被壓迫更為嚴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以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明朝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滅亡 明朝滅亡 天啟六年,熹宗在西苑遊玩時不慎落水,一年後死去。接替熹宗的是信王朱由檢,是為思宗,年號崇禎。他即位後,銳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宮外。時機成熟後,思宗下令魏忠賢去鳳陽守陵。魏忠賢在前去過程中得知被思宗已派錦衣衛來逮捕他,便與黨羽李朝欽一起自縊。思宗將其首級懸於河間老家。同時將客氏押到浣衣局處死。閹黨其它分子也被貶黜或處死。閹黨專權雖然結束,但其後朝中又黨爭不斷,崇禎帝對朝政又開始失望。並加強集權,控制百官,信用宦官。 思宗在位期間,首先要面臨女真的外患。本來在袁崇煥的經略之下,遼東的形勢已經有所改觀。但是,後金在遼東戰場失利的情況下,改采越過長城,直接偷襲北京的方法攻明。幸在袁崇煥的保衛下北京得以平安。但是到崇禎三年,思宗誤中後金反間計,誅殺袁崇煥,自壞長城,從此在與後金的作戰中只能被動挨打。1640年清軍攻打錦州,思宗派洪承疇帶八路總兵率十三萬大軍出關援錦州,在松山大戰清軍,是為「松錦大戰」。結果明軍大敗,洪承疇投降。關外遼東地區至此基本全數淪陷。 另一方面,由於旱蝗連年加上官府剝削,大量川陝地區流民、飢民爆發民變。這些農民採取游擊及分頭進攻之戰術,嚴重拖累明朝兵力。1636年,原先的農民軍領袖高迎祥戰死,李自成便接替高迎祥成為新闖王。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農民軍也得到了大批糧餉。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關,十一月佔領西安。此外,另一支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主要在南方發展,先是控制了湖廣地區,之後又改進攻四川,是為大西政權。但是,兩支農民軍沒有合作,而是競爭的關系。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崇禎十七年三月,農民軍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十七日已兵臨北京城下。十八日,農民軍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禎帝在北京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李自成攻克北京後,沒有及時對在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採取招撫措施,結果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四月廿一日,李自成親率部隊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外的一片石大戰,但由於清軍參戰,李自成大敗。四月廿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皇帝位,深夜便焚燒宮殿與九門城樓,向西撤退。農民軍僅在北京駐扎四十一日。之後,農民軍接連內訌,戰鬥力大損,與清軍交戰時也連連失敗。五月初二,清攝政王多爾袞進京。為安撫漢人籠絡民心,多爾袞下令禮葬崇禎,臣民服喪三日。八日,順治進北京。北京開始成為清朝的都城。清朝從乾隆後期更加衰落的現象,腐敗日益嚴重。繼位君主已無前期銳意進取之心。進19世紀上半葉,英國開始大量向中國販售鴉片導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的爆發。鴉片戰爭失敗後,繼位的咸豐帝所面對的時局是西方列強開始入侵,迫使清政府與其締結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又簽定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根據這些條約,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時中國也自此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主權受到嚴重損害。由於人民的負擔逐年加重,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抗運動,大規模的太平天國運動,一度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挑戰。 至1880年代,清朝軍隊的裝備和洋務運動之前相比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的一系列戰役中,清軍和法軍互有勝負。戰後,清朝設立了海軍衙門,並建成了近代海軍艦隊--北洋水師。 洋務運動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於時人多數未明當時的國際形勢,少數人的急迫性並無法改變多數官僚的舊思維,清朝的維新運動最終未達日本明治維新般的成效,結果導致1894年甲午戰爭的失敗,並於1895年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隨後,由光緒帝與梁啟超和康有為領導發動的政治改革運動--戊戌變法,又因為慈禧太後和保守派的反對,而軟禁了光緒帝,變法因此失敗,因為只有103天,因此稱為「百日維新」。 19世紀末,在《馬關條約》的影響下,列強紛紛在中國強行取得「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如俄國的勢力范圍是長城以北和新疆,英國的是整個長江流域,法國的是雲南和兩廣,等等),大有一舉瓜分中華之勢。因此,中國國內的排外情緒高漲,引發義和團運動仇殺洋人,八國聯軍入侵。1901年因此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慈禧太後為了攏絡人心開始推行「新政」,進行了包括建立新軍、廢科舉在內等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國發生了立憲與革命的改革路線之爭,一開始立憲派占上風,清廷也答應實行君主立憲。不過,1911年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的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結果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隨後紛紛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開始走向瓦解。清政府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內閣並統領清軍。但他一方面以武力壓迫革命軍(陽夏戰爭),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清朝的統治開始瓦解。清帝於1912年退位,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的正式結束。到1916年,袁世凱恢復帝制,維持83天,1917年張勛又曾復辟清朝,但只持續了12天。
⑶ 各朝代的更替滅亡時間 按時間排序
1.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2.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3.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
4.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年 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5.有窮:約前1981年-約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6.寒朝:約前1973年-約前193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商) 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商王湯 商(殷)王盤庚
8.周朝:約前1046年-前256年
9.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10.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後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梁太祖朱溫
後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漢高祖劉知遠(暠)
後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周太祖郭威
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後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 後金(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闖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後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憲帝袁世凱
偽滿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長春)康德帝愛新覺羅·溥儀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2.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3.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
4.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
5.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
6.秦朝:統治殘暴,相權過大
從秦始皇打敗六國,實現一統之後,秦始王就成了至高無上的人物,他在統治方面是是相當殘暴的,再加上「商鞅變法」的原因,可以說秦朝的統治過程中都是離不開「嚴刑」兩個字。
哪個人稍為犯點錯誤,便使用酷刑,誅連九族,而且在修築長城,阿房宮等巨大過程時,那些被勞務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難免會出現反抗的現象。
最著名的就是陳勝、吳廣兩個人喊出的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百姓在秦始王的暴政下,無不想揭竿而起;還有個原因就是,丞相的權力太大,雖然說是三公九卿制,但權力仍然是丞相在握,世人都說秦國的滅亡是趙高造成的。
但是趙高如果沒有丞相李斯這個後台,是不會讓自己的計謀成功的,做了丞相後的他,握的權利更大,濫殺無辜的大臣,眾叛親離,最終使秦朝步入滅亡。
7.漢朝:郡國並行,重用外戚
漢朝在完成一統後,也曾模仿秦朝的郡縣制度,但後來為了彰顯威嚴,而改為郡國並行制,實際上漢朝的統治制度是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大量的對外封侯,重用外戚。
結果不但沒有得到效果,反而引發了」七國之亂「,之前對外封侯的各路人馬權力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到朝廷,後來朝廷出兵跟各諸侯連年征戰,把本來強盛的國力一步一步拖垮,最終漢王朝走向滅亡的深淵。
8.唐朝:藩鎮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那個時候,在世界范圍里,當稱得上是最強大的國家,相當於現在的美國,在科技、武器、農業等方面都遙遙領先,然而它滅亡因素就是在於藩鎮,唐朝實現統一後,在全國上下設藩,將大臣冊封為節度使,分派到各個地方。
後來也是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勢力變得越來越大,不聽朝廷使喚,從而引發了」安史之亂「,在此之後,唐朝在多次的動亂中,比如:黃巢起義、王仙芝起義等等,一次次的把國力消耗,最終崩潰。
9.宋朝:重文輕武,兵力不足
宋朝見證了唐朝的滅亡因素,為防止再次出現藩鎮割據的重現,以及大臣、外戚、女後、宗室、宦官的奪權,再有就是防禦遼、夏等外族的干擾,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以最大極限的統一集中到朝廷。
建立起一整套系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這其中就包括職官、軍事、科舉、法律等制度,同時實行三司制,使我國古代從宋朝中央集權完勝地方分權,地方分權。
這樣一來,各地方的官臣勢力大減,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中央集權相抵抗。宋朝帝王認為,若要加強統治,就得削弱武將的兵權,因為手握重兵的大將始終是把刀,因此朝廷開始收精兵,兵權由朝廷掌握,這樣一來,領兵打仗的將軍沒了兵權。
使得宋朝在與外族打仗中兵力弱小,士兵和將軍的配合能力差,在和夏、遼、金、蒙古等國的戰斗中,節節敗退,經過長時間這樣子耗損,最終亡國。
10.元朝:民族歧視,統治黑暗
元朝還沒建立之前,還是成吉思汗那個時期,成吉思汗便率領蒙古鐵騎征戰中原,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殺光漢族平民,在成吉思汗後,統治者對漢族人民就更加的仇視,處處施加壓力。
在他們看來,漢族的人連一頭牲畜都不如,把漢人當作勞動奴隸,這種情況一直到忽必烈時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革制度,要求各族平等,仇視漢人這種情況才得以緩解,但漢族人的地位始終處於最下場。
忽必烈死後,元朝的統治者更是回到成吉思汗那個時期,對漢人更加的黑暗,導致民不聊生,因而才爆發了人民起義,推翻了元朝黑暗的統治。
10.明:財政危機,用人不當
在之前宋朝解決中央與地方的層層矛盾後,不料還有個更明顯的矛盾也凸顯出來,是什麼呢?那就是皇權與相權。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後,因胡惟庸黨案而誅殺胡惟庸,更是廢掉了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丞相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明朝在各方面得到提升,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但是,在這繁榮的後面卻隱藏著種種危機,由於天下良田土地比較集中,一些有心人開始出現隱匿賦稅,明政府在財政收入這方面,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與倭寇之間征戰,軍餉開支加重。
在後來鄭和七下西洋,其強大的艦隊更是消耗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再步加深了國家財政危機,然而出現財政危機就要對百姓增加賦稅,這樣引來百姓的不滿,致使農民起義。
這是其一,再有就是明朝滅亡用人不當,首先是一個奸臣嚴嵩,後來又出現魏忠賢,他們兩人都在不同時期在朝政掌握大權,無惡不作,濫殺精忠大臣,使得明王朝的統治秩序顛倒,最終使得明朝走下坡路,一步一步亡朝。
11.清朝:閉關鎖國,統治腐朽
清朝在專制主義這一塊,也就是中央集權可以說用到了最高峰,為了增強效率,特設了軍機處。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權力最集中統治,都沒能擺脫滅亡的現象,最主要的滅亡原因就是閉關鎖國,坐井觀天,認為自己始終是霸主,時時刻刻沉醉在天朝的美夢中。
而此刻,西方發達國家的的實力不斷提升,科技不斷更新,西方國家經工業革命後,殖民侵略的心志不斷加大,最終在1840年把侵略的方向鎖定在中國。
在跟西方國家的文鬥武鬥中,清政府節節敗退,於是就出現了:簽訂條約,割地賠款等侮辱之事,常年打仗,使得國庫空虛,因此,清政府不得對大農民的納稅加重,導致民心不再,最終亡於辛亥革命。
從各朝代的滅亡原因不難看出,最終滅亡的原因無非就是得不到民心,導致農民起義,而百姓不擁戴的因素,無非就是統治者的政治方面,沒有完善,沒有考慮平民百姓的直覺感受。
從秦至清,歷朝歷代統治者無不是借前朝的興盛與衰敗來制定方針,然而中央集權又不斷的變本加厲,越來越束縛百姓的思想,封建制度一直沒有完全徹底的改掉,這就是從秦王朝至清朝不斷更替的原因。
朝代_網路
⑷ 每個朝代從開始到滅亡大約有多少年
本人並沒有細致地翻看書籍。
大約憑記憶。寫下。可能有失誤之處。但大體應該是准確的。
夏朝大約是公元前22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約600年
商朝大約是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約600元
周朝分西、東周約前11世紀到前771年西周,前771年至約前256年共約800餘年
秦,秦遷九鼎後起,中國歷史以秦為主。但從大一統的秦來看,前221年至前209年。僅十餘年。
漢,西漢:前206-23年。其中公元9年,王莽改新。21-23年為更始帝劉玄為皇帝。
東漢:公元25年一220年。
三國,220-265年。一般史家以約190年為三國之始,280年東吳亡國為三國之終。
晉。西東晉:265-420年,西晉僅幾十年,東晉一百餘年。
南北朝中南朝:420-589年。北朝不細數了。
隋:589-618年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96
元:1271-1368,史學也有以成吉思汗為元初。約1206算起
明:1368-1644
清:1644-1911,後金若計入清史,應從1616算起。
⑸ 五代十國的各經歷了多少年 最終都是怎麼滅亡的
1.五代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朝代 都城 統治年代 開國皇帝 滅亡
1 後梁 汴州(今河南開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 滅於後唐
2 後唐 洛陽(今河南洛陽)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滅於後晉
3 後晉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滅於契丹
4 後漢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劉知遠 滅於後周
5 後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滅於北宋
2.十國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朝代/政權 都城/首府 統治年代 開國君主 滅亡
1 吳國 廣陵(今江蘇揚州) 892年——937年 太祖楊行密 滅於南唐
2 南唐 金陵(今江蘇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滅於北宋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滅於後唐
4 後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滅於北宋
5 閩國 長樂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審知 滅於南唐
6 楚國(南楚) 長沙府(今湖南長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馬殷 滅於南唐
7 南漢 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905年——971年 高祖劉䶮 滅於北宋
8 南平(荊南) 江陵府(湖北荊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興 滅於北宋
9 吳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錢鏐 滅於北宋
10 北漢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劉崇 滅於北宋
⑹ 唐宋元明清這五個朝代在歷史上分別存在了多少年
唐 289年
從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溫滅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
宋 319年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始於太祖趙匡胤,終於欽宗趙恆, 共168年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始於高宗趙構,終於衛王趙昺。共153年。
元 97年
元朝從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後共九十七年
明 276年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
明朝建立於公元1368年,到1644年被清朝所滅,前後共經歷十六個皇帝.
清 268年
清朝(1683~1840),是由「女真人",在遠東建立的半殖民,半奴隸制國家,它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古代國家,也是中國的亡國歷史之一.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結束。清朝共十帝,歷268年。
⑺ 各個朝代的建立及滅亡時間
朝代
起止時間
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東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周
戰國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漢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東漢
公元25年
三國(魏、蜀、吳)
公元220年—265年
西晉
公元265年—316年
東晉
公元317年—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年—589年
隋
公元581年—618年
唐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⑻ 從夏到清各朝代建國和滅亡的時間分別是多少
歷史老師告訴你
這是一個大工程
夏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商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東周 公元前771——公元前221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西漢 公元前207——公元9
「新」(王莽) 公元9——公元25
東漢 公元25——公元220
三國 公元220——公元266
西晉 公元266——公元316,狹義的北朝開始
東晉 公元317——公元420,狹義的南朝開始
隋朝建國於581年,北朝結束。589年隋滅南朝的陳,南北朝時期結束,實現統一。
隋朝 公元581——公元618
唐朝 公元618——公元907,五代十國時期開始
北宋建立於公元960年,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實現統一。
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
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6,元滅南宋,三年後南宋末代皇帝投海而死,元統一天下。
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1276年滅南宋,1279年元朝統一天下。公元1368年新生明王朝攻佔大都,元朝滅亡。
與宋元同時期,邊疆少數民族建立了遼,西夏,吐蕃,大理,蒙古等政權。有史家統稱這一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
明朝從公元1368年建立,同年滅元,一直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
清朝,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建立金(史稱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順治帝入關,確立對全國的統治;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末代皇帝溥儀(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滅亡。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至此結束。同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⑼ 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分別是多少年滅亡的
唐代:618-907 宋:960-1127-1279(1127年北宋滅亡)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2
⑽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的建立者 存亡時間 基本狀況
夏前2100年-前1600年啟 陽城
商前1600年-前1100年湯亳 殷
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 鎬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
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 洛邑
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 咸陽
西漢前202年-8年高祖(劉邦) 長安
新8年-23年王莽長安
東漢25年-220年光武帝(劉秀) 洛陽
三國(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陽
三國(蜀)221年-263年劉備成都
三國(吳)229年-280年孫權建業
西晉265年-316年武帝(司馬炎) 洛陽
東晉317年-420年元帝(司馬睿)建康
十六國304年-439年/ 洛邑
南朝宋420年-479年劉裕建康
齊479年-502年肖道成建康
梁502年-557年肖衍建康
陳557年-589年陳霸先建康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陽
東魏534年-550年元善見(高歡立) 鄴
西魏535年-557年元寶炬(宇文泰立) 長安
北齊550年-577年高洋鄴
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覺長安
隋581年-618年文帝(楊堅) 大興
唐618年-907年高祖(李淵) 長安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
北宋960年-1127年太祖(趙匡胤) 開封
南宋1127年-1279年高宗(趙構) 臨安
遼916年-1125年耶律阿寶機上京
西夏1038年-1227年李元昊興慶
金1115年-1234年完顏阿骨打中都
元1271年-1368 世祖(忽必烈) 大都
明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1644年-1840年世祖- 順治(福臨)①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