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豆腐的歷史有多久

豆腐的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20 05:38:39

① 豆腐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1. 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袁翰青以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

  2.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2]
    否起源漢代的爭論。

  3.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和煎豆腐。

  4.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 1665年多明我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紹豆腐製法。

  6.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不太熟悉豆腐,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物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在中國的超級市場,可以找到4至5種不同軟硬度的豆腐。

  7. 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干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機也被研發出來,可以在家裡輕松製作豆腐。

② 豆腐的來歷

豆腐別稱黎祁[1],相傳為是漢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由淮南王劉安所發明[2]。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鹵水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3][4]。袁翰青以為是五代才有豆腐[5]。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6],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7]目前關於豆腐發明人的記載,最早見於五代謝綽的《宋拾遺錄》「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其術於世。」宋代朱熹則作詩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帛布。」並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和麵筋[8];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腦和煎豆腐[9]。
目前關於豆腐的傳統製法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寇宗奭《本草衍義》:「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元代鄭允端「豆腐」詩中有「磨礱流玉乳」。
在由漢到明的過程中,豆腐製作方法的記錄,完全不予正式書面記載。《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和《天工開物》中都全無豆腐製作方法的記載。明李時珍首次比較完整記載傳統豆腐生產過程。《本草綱目》谷部卷25"豆腐」:「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磑碎。濾去渣,煎成。以鹵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其生產過程是:選豆一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這也就是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過程。生豆漿有毒,必須煮沸(「煎成」)使蛋白質變性才能消去其毒性而可食用。《本草綱目》中亦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劉安」。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10],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見解,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現在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11]。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發現花崗岩豆腐水磨。《漢書》記載劉勝死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比劉安晚10多年。
日本傳統的觀點,認為唐代鑒真和尚在公元757年東渡日本時把製作豆腐的技術傳入日本,日本人視鑒真為祖師,不過,學者們至今還沒有找到日本在唐代有豆腐的證據。1183年日本朝廷管員神主中臣佑重的日記中記載有「唐腐」,約半世紀後,有一封日本僧人日連上人的書信中出現「磨り豆腐」(すりどうふ,suridofu),可能是一種豆腐。到十四世紀,日本文獻中多次出現「唐腐」、「唐布」等詞,而「豆腐」一詞,遲至1489年才出現於日本[12]。天明二年(1782年),大阪曾谷學川出版了一部名為《豆腐百珍》的食譜,書中介紹了100多種豆腐的烹飪方法。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13]。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會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teu fu」還介紹豆腐製法,[14]。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品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

③ 臭豆腐的歷史有多少年

說法一
話說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過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進嘴裡,那種鮮美味道刻骨銘心。後來他當了軍事統帥,軍隊一路勝利地打到安徽,高興之餘,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終於廣為流傳。
說法二
而明代學者何日華在當時則已在著作中說,安徽黟縣人喜歡在夏秋之際用鹽使豆腐變色生毛,擦洗干凈投入沸油中煎炸,有海中鱷魚的味道。照這樣看,無論是製法或煮法,好像都和朱元璋的版本沒有什麼分別。
北京臭豆腐的由來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准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後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④ 毛豆腐的有多久的歷史

六百多年。毛豆腐是徽州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道特別的鮮。

毛豆腐的菜品歷史:公元1357年,元代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帶兵來到安徽的績溪。績溪百姓常以水豆腐搞勞將士,因為天熱,豆腐長出了絨毛,為防止浪費,朱元璋命廚子先油炸再用多種佐料燜燒,便產生了別具風味的毛豆腐。朱元璋登基後,毛豆腐的做法被傳回了徽州。後經歷代作坊多次改進製作工藝,形成現今的特色徽菜。

⑤ 豆腐最早什麼時候出現

豆腐最早是在漢朝出現,由淮南王劉安發明。

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封為淮南王,都邑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

劉安好道,一直琢磨怎麼就能長生不老,他不惜重金招納數千方術之士,在今天的八公山上談仙論道,著書煉丹,他們用山中的清泉水磨製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有煉成,倒是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鮮嫩綿滑的東東,而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

有人大著膽子嘗了一些,美味可口,劉安聽說後,與方士們又進一步反復試驗,終於使豆乳凝固到一塊,他們給這種東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菽乳,後來改稱「豆腐」。從此,豆腐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劉安也就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了。

元代吳瑞在《日本用草》一書寫道:「豆腐之法,始於漢淮王劉安」,這個說法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另外,現代出土的漢墓遺址,墓中的畫像石上有生產豆腐的場面,證明了這個觀點也是站得住腳的。

(5)豆腐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豆腐流傳至其他國家:

天寶12年(公元754年),鑒真東渡日本,把製作豆腐的方法帶到那裡。據說,現在日本有的豆腐包裝袋上還有「唐傳豆腐乾黃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樣。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紹豆腐製法。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不太熟悉豆腐,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物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它就像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

⑥ 豆腐的歷史

西漢,人稱淮南王的劉安,母親喜好食用黃豆,一日母親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將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湯以便讓母親飲用,但又怕食之無味,因此加了點鹽來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而這也正是豆腐最初雛形的形成。由於劉安是位煉丹家,因此當豆腐雛形產生後,他便與方士們共同試驗,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終於發現石膏或鹽類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調十分可口,從此豆腐也就在民間開始流傳。南宋朱熹雲"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部·豆腐》時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葉子奇《草本子·雜制篇》說:"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明蘇雪溪平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個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於淮南王劉安方士之術也。
"清初高士奇在《天祿識餘》中也有"豆腐,淮南王劉安造,又名黎祁"的記載。

⑦ 豆腐乳幾年的歷史了

豆腐乳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民族民間美食,可分為青方、紅方、白方三大類。其中臭豆腐屬青方;「大塊、紅辣、玫瑰」等屬於紅方,「香辣、桂花、五香」等屬於白方,是一道經久不衰的美味佳餚。
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魏晉南北朝古籍中,就有腐乳生產工藝的記載,到了明代我國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長為具現代化工藝的發酵食品。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為我國特有的發酵製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紀,北魏時期的古書上就有「干豆腐加鹽成熟後為腐乳」之說。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過酒糟或醬制者,味咸甘心。」清代李化楠的《醒園錄》中已經詳細地記述了豆腐乳的製法。著名的紹興腐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就已經遠銷東南亞各國,聲譽僅次於紹興酒。1910年,獲「南洋勸業會」展覽金質獎章;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又獲得獎狀。我國腐乳已出口到東南亞、日本和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黃山區(太平)豆腐乳:
說到豆腐乳,大家都很熟悉「王致和」這個牌子,「王致和」與「同仁堂」同齡,始創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王致和(生卒年不詳),字遠侯,邑庠生。太平縣仙源(今黃山區仙源鎮)人。自幼家境貧寒,一家人依靠繼承祖業以做豆腐為生。
7歲時,父母省吃儉用,送他到仙源「天都書院」讀書。致和懂事聰穎,不僅勤奮好學,刻苦鑽研,還常常幫助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清康熙四年(1665年),致和鄉試中舉,靠族人資助,前往北京就試,以圖入仕。
結果殿試屢屢失意。清康熙八年(1669年)冬,他參加會試再次落第,受盤纏所困,滯留京城。
幼時曾在家做過豆腐的王致和為謀生計。在所住的北京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胡同「安徽會館」內,用手推的小磨,每日磨上幾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銷售。同時他刻苦攻讀,以備下科。
盛夏某日,他做出的豆腐沒賣完,恐日久腐壞,便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腌於一小缸中。從此,他歇伏停磨,一心攻讀,竟淡忘此事。
秋涼後,王致和重操舊業,猛然間想起那小缸豆腐,連忙打開,未曾想臭味撲鼻,定神一看,豆腐已變成青色。扔了實在可惜,於是他大著膽子嘗了一下,不料別具風味,遂送給鄰里品嘗,結果品者無不稱奇。王致和臭豆腐聲名鵲起。
王致和屢試不中,遂盡心經營起臭豆腐來。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便於延壽寺街西路建作坊立招牌:「王致和南醬園」,雇師招徒,以經營臭豆腐為主,兼營醬豆腐、豆腐乾及各種醬菜。
不久,臭豆腐的銷路擴大到東北、西北、華北各地。經多次改進,臭豆腐於清末傳入宮廷御膳房,成為慈禧太後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後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賜名「青方」腐乳,使王致和臭豆腐身價倍增。
「王致和」門前的三塊立匾加上彩繪龍頭,象徵「大內上用」之意;「王致和南醬園」的六個字刻為兩塊匾,分別由狀元孫家鼎、魯琪光題書。
孫家鼐寫了兩副藏頭對,一曰:「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另一副曰:「醬配龍蟠調芍葯,園開雞跖鍾芙蓉」,冠頂橫讀為「致和醬園」。

「王致和」的生意越做越興旺,眾人競相仿製。光緒年間,在宣武門外、延壽寺街等地相繼開設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園。
王致和沒有想到,由他奠基的王致和醬園歷經300多年不衰,且越做越紅火。建國以後,在王致和、致中和、王藝和、王政和4家私人作坊基礎上,發展建立了北京王致和腐乳廠。40多年來雖曾幾易廠名,但其產品特色風味未變、花色品類日多。
現如今,有青方、紅方、白方3大類20多個品種的王致和腐乳,其品牌不僅享譽國內市場,而且已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日本岡山先生曾贊美「腐乳是含有高植物蛋白的食品,王致和為上」;朝鮮的商務參贊還曾帶領數名食品專家專程到王致和腐乳廠學習「取經」。
王致和產品先後獲得「中華老字型大小」、「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2008年6月「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橫山豆腐乳:
桂林的豆腐乳以香辣、五香為主,是白腐乳的代表,歷史悠久,頗負盛名,遠在宋代就很出名,是傳統的「桂林三寶」之一。
橫山村是清代名臣陳宏謀的故里,大部分居住著陳氏後裔,據村裡的老人介紹,陳家是500多年前從湖南搬遷過來的,如此可見橫山的歷史至少在500年以上。在陳宏謀的自傳及相關史料的記載中,當年用橫山的豆腐乳進貢給乾隆皇帝,實屬無奈之舉,因為陳宏謀本身為官清廉,拿不出金銀珠寶,只能硬著頭皮把家中自製的橫山豆腐乳當成貢品送進皇宮。沒想到乾隆對豆腐乳的皮薄細膩香醇爽口的味道十分贊賞,而且用腐乳為佐料做出來的美食,也得到乾隆特別的喜愛。此後,橫山豆腐乳便成了每年的貢品,名氣傳遍大江南北。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一次吃到橫山的豆腐乳之後,曾在《隨園食單》中贊道:廣西以白腐乳為最佳。

⑧ 豆腐起源於哪個朝代

豆腐起源於中國西漢時候。

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的見解,偏向與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當前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

(8)豆腐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和煎豆腐。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紹豆腐製法。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不太熟悉豆腐,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物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

⑨ 豆腐的歷史和發展。

豆腐為中國飲食文化中極富代表性的副食品。考古學的研究表明,它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中國文化中許多諺語、民謠、歇後語都與豆腐有關。

豆腐在宋代就已在中國各地普及,至清,更成為上至皇家、貴族,下至窮苦百姓、販夫走卒的日常食品。

在清代的平民百姓中,豆腐也是極普遍的一種食物,表現出來的是民族和地域的差異性。北方地區以鹽鹵點制的豆腐為主,稱為老豆腐,南方則以石膏點制為主,稱為嫩豆腐。鄂西土家族中清代就有「吃不過的面飯懶豆腐,穿不過的草鞋家機布」的民諺。

清代豆腐生產發展迅速,豆腐製品各類繁多。以清人汪日楨《湖雅》卷8所載,就有干豆腐、水豆腐、盆豆腐、豆腐花(腦),千張(百葉)、白豆腐乾、五香豆腐乾、元寶豆腐乾、蒸干、臭豆腐乾、油豆腐、半燉油腐、熏豆腐、豆腐衣(腐皮、腐竹)、 豆腐皮、雪花菜、腐乳、醬腐乳、糟腐乳、白腐乳、臭腐乳等數十種之多。其製作與烹飪之法,又因地區與民族和貧富而千差萬別,表現出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彩與中華民族非凡的創造力。

閱讀全文

與豆腐的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