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景泰帝朱祁鈺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除了謀殺自己的弟弟,足可以說明朱祁鎮不是一位好皇帝以外,其它許多方面都能證明朱祁鎮不是一個皇帝。明朝的宦官專權開始於明英宗時代,衛所制度的崩潰開始於明英宗時代,蒙古成為邊患也始於明英宗時代,皇莊的普遍推行(兼並農民的土地)也開始於明英宗時代。因此歷代史學家都認為,大明王朝中衰於明英宗。
2. 朱祁鈺是怎麼死的
死因:
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期間,英宗不準太醫幫他看病,令其病情日益嚴重,最後駕崩。至於他的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因重病而死,有的說是英宗命太監用白綾將其勒死,總之眾說紛紜。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代宗死後,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不準將其葬入十三陵,更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稱為景泰陵。
人物簡介: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1428年—1457年),漢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鈺生於宣德三年,長兄朱祁鎮即位後封其為郕王。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於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後,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稱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軟禁於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英宗謚曰戾。他是明代遷於北京之後,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之一(其餘兩位分別是朱元璋及其孫朱允炆),而是葬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景泰陵。
3. 明代宗朱祁鈺是怎麼死的他死後被葬在哪裡了
明代宗朱祁鈺最後是離奇去世的,去世之後被葬入位於北京西郊的景泰陵。朱祁鈺與明英宗朱祁鎮是一對兄弟,他本是郕王,後因「土木堡之變」的發生而臨時被推舉為帝。在「土木堡之變」中御駕親征的明英宗遭遇俘虜,朝中經過商議之後因瓦剌不肯應約將英宗放歸,故而秉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想法將朱祁鈺擁立為了新帝。
之所以說朱祁鈺是離世去世是因為史籍之中對於其死因的記載並不詳盡。其中《英宗實錄》、《復辟錄》等史籍只用了「薨」這一字來描述朱祁鈺的死因,而《病逸漫記》與《罪惟錄》則說朱祁鈺是被帛勒死的。話說朱祁鈺去世之後,因為當政者朱祁鎮記恨軟禁之仇,所以並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為此,朱祁鎮下令拆毀朱祁鈺生前所建帝陵,改而將他葬於景泰陵。
4. 朱祁鈺到底是怎麼死的
朱祁鈺是被囚禁在西內永安宮,幾天後死的。
明英宗復辟當日即逮捕了兵部尚書於謙、大學士王文,並將一批大臣、太監下獄。隨即廢朱祁鈺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朱祁鎮復辟後兩三天,在朝堂之上對大臣們說,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眾臣皆默然不語。
一個月後,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鈺死去,死因不明,一說為被人殺害。正月二十一,明英宗改景泰八年(1457年)為天順元年。不久之後於謙等當初擁立朱祁鈺的大臣,紛紛被明英宗以謀逆之名,處死。景泰朝結束。
(4)歷史上朱祁鈺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土木堡的狼煙改變了朱祁鈺母子的生活,先是郕王奉命在御駕親征期間擔任監國,後來由於英宗被俘。太子朱見浚(即後來的朱見深)才兩歲,國無長君,郕王朱祁鈺就被推上了前台,在孫太後的受意下郕王繼承了皇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年號景泰,朱祁鈺即位後,用於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剌對北京(順天)的進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祁鈺害怕英宗復辟,故將其軟禁於宮中,以錦衣衛嚴密控管,宮門不但上鎖,並且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
景泰三年,代宗廢去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朱見濟在次年去世。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代宗病危,十六日曹吉祥、石亨、徐有貞等人謀復立英宗,十七日清晨,發動奪門之變,率領武士攻入紫禁城奉天殿,英宗復辟。
代宗被降為郕王,軟禁在西苑,一個多月後去世,享年28歲,景帝死因不明,一說景帝是被謀殺的。景帝死後,葬於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以其妃嬪殉葬之。
英宗恨景帝薄待,謚為戾,稱郕戾王,明憲宗成化時期上謚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乙丑上廟號代宗,謚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清朝復稱其謚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明清史書多稱明代宗為景帝。
5. 歷史上朱祁鈺是怎麼死的
朱祁鈺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史書記載不一。
病死說
從《英宗實錄》看,朱祁鈺之疾,日漸沉重,終於不治身亡。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癸亥,朱祁鈺因疾不起,遂罷朝賀。石亨至病榻前探視時,見帝病沉重,即退出與太監曹吉祥謀變,以邀不世之功,從景泰七年十二月癸亥起至朱祁鈺去世,《英宗實錄》有近20 處記載朱祁鈺疾病狀況。對朱祁鈺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諱。李賢《天順日錄》、楊瑄《復辟錄》、尹守衡《明史竊》僅記代宗「薨」,而不言何以「薨」。參看《英宗實錄》,人們只能得出有疾而終的結論。
陳建《皇明從信錄》、《皇明資治通紀》及薛應旗《憲章錄》亦不記朱祁鈺死因,但記載了唐妃等殉葬事。朱祁鈺死後,追謚為「戾王」,其生前所營造之昌平壽宮,令拆毀,轉葬於金山(一說西山),與殀殤諸公主墳相屬。明英宗並賜紅帛若干,令朱祁鈺妃嬪唐氏等殉葬。諸妃中僅一汪妃因曾被代宗所廢而倖存。民國時期,孟森在北京大學講授明清史,說「郕王薨」並唐妃殉葬事,不述郕王死因。
被害說
從史書看,只有陸釴《病逸漫記》對朱祁鈺的死因作如是記:「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朱祁鈺即位後,廢明英宗原立之皇太子朱見深,而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立為皇太子,但朱見濟在景泰四年死去。朱祁鈺卧病之時,群臣請建太子,朱祁鈺不允,說:「偶有寒疾,十七日當早朝,」然十六日「南宮復辟」,十七日早朝的竟是明英宗!明英宗能有復辟之日、乃朱祁鈺貽患而成。明英宗以其自身的教訓,決定反其道而行之。二月十七日,朱祁鈺病已向愈,明英宗為防止再次發生「復辟」、「奪門」事件,命太監蔣安用帛將朱祁鈺活活勒死。為斬草除根,又賜紅帛令唐妃等殉葬。
乾隆十四年(1769 年),清高宗弘歷為景泰陵立碑題辭,題辭中說代宗「子亦隨死,終於殺,禮西山,實所自取耳。」認為朱祁鈺系遇害身亡。
人物簡介: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1428年—1457年),漢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鈺生於宣德三年,長兄朱祁鎮即位後封其為郕王。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於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後,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稱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軟禁於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英宗謚曰戾。他是明代遷於北京之後,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之一(其餘兩位分別是朱元璋及其孫朱允炆),而是葬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景泰陵。
6. 歷史上朱祁鈺是怎麼死的
《明史》中記載,朱祁鈺是因病而亡,後來朱祁鎮廢了朱祁鈺的皇位自己當皇帝,但讓人懷疑的是,朱祁鈺真的是病逝的嗎?也有人懷疑朱祁鈺是被暗殺,朱祁鈺的身邊的太監奉了朱祁鎮的命令,在朱祁鈺身體慢慢變好的情況下,用布條將他勒死,朝廷的史官肯定不會這么記載,但各種史書上都表面朱祁鈺就是被朱祁鎮派人暗殺。
朱祁鎮一上位殺害了好多官員,比如之前推舉朱祁鈺的於謙。隨後朱祁鈺死在了寢宮,人們對他的死產生了懷疑,究竟是人為還是因病去世,所以朱祁鈺的死就成了歷史謎題。關於朱祁鈺是被宦官蔣安勒死的說法也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的,朱祁鎮害怕朱祁鈺再奪皇權,所以就下令把他殺了,但歷史的真實性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7. 朱祁鈺是怎麼死的
即,朱祁鈺已經病癒。但太監蔣安奉旨用布條將他累死。此時朱祁鎮已經稱帝,朱祁鈺為郕王,毫無疑問,太監蔣安是奉了朱祁鎮的聖旨。所以說,朱祁鈺是被暗殺的,朱祁鈺也成了明朝唯一一位被暗殺而死的皇帝,而且是被親哥哥派人殺死的。而明英宗第二次登基後,一直說弟弟是病逝。在他的《明英宗睿皇帝實錄》中,肯定不會寫弟弟是被自己暗殺。所以當朝史家們也不敢記載。
8. 朱祁鈺怎麼死的(明代宗朱祁鈺之死成未解之謎)
明朝總共有十六個皇帝,洪武帝朱元璋駕崩後被安葬在南京,消失在大火中的建文帝則不知所蹤,明代宗朱祁鈺則被葬在景泰陵中。除了這三位之外,其餘,的十三位明朝皇帝均被葬在十三陵中,十三陵之名也正取自這十三個明朝皇帝。
朱元璋統治時期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所以,在其駕崩後理應被葬於南京;朱允炆則在靖難之戰中生死未卜,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自朱棣遷都燕京後,包括朱棣在內的十四個皇帝中有十三個都被葬在十三陵中,那麼,為什麼朱祁鈺卻被葬在別處呢?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朱祁鈺和他皇帝哥哥朱祁鎮之間的恩恩怨怨。
朱祁鈺並非太子,也不受先皇待見,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被送出皇宮生活。原本以為,自己一生無緣皇位的朱祁鈺,卻在陰差陽錯中得到了機會。1449年,瓦剌南侵,為了抵禦侵略者,宦官王振挾持英宗朱祁鎮,強迫其御駕親征,率五十萬明軍與瓦剌軍決戰。
雙方交戰後,朱祁鎮淪為瓦剌人的俘虜,瓦剌人以皇帝的性命威脅大明,希望朝臣妥協。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免受侵略者要挾,文武百官擁立朱祁鈺為新帝,並尊被俘的英宗為太上皇。朱祁鈺上位後,勵精圖治,任用包括於謙在內的一批能臣。
之後,他幾番粉碎瓦剌人的陰謀,保護京城周全,瓦剌人連番慘敗後將英宗放還。
朱祁鈺登基時,時局大亂,京城中流傳著各種謠言,甚至,有人打算舉家遷往南京避難。文武百官圍繞與瓦剌決戰還是遷都爭得不可開交。翰林院徐有貞上奏道,天象又變,應將首都遷往南京,避免與瓦剌發生沖突。
當時的主和派官員紛紛支持徐有貞,只有於謙等人持反對態度,於謙覺得,明朝宗廟、陵墓都在京城,不能輕易放棄。北宋便有南遷的先例,那便是亡國的先兆。在朱祁鈺的主張下,遷都的計劃被廢止。
朱祁鈺下令所有邊關將領不得聽信哇啦人妖言惑眾,若有瓦剌人以英宗作要挾,不可交出贖或開門投降。在代宗的主持下,邊防逐漸穩定,瓦剌人的陰謀失敗,氣急敗壞之下起兵進攻京城,朱祁鈺派遣大將於謙等人,嚴整軍容、安撫百姓、鞏固城防。
最終,他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趕走了瓦剌軍隊,守住了京城。
原本,朱祁鈺並沒有當皇帝的意思,但是,在坐上龍椅後逐漸嘗到了權力的滋味,不想將權力交還給歸來的兄長。為了防止英宗復辟,朱祁鈺將朱祁鎮軟禁在內宮中,隔絕了英宗與外界的聯系,兄弟二人就此結下樑子。
1457年初,朱祁鈺身患重疾,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百官上朝連續幾天看不到代宗的影子,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正當此時,英宗的心腹石亨等人抓住機會,發起政變,將被軟禁在內宮的英宗接回,重新登基復位,同時,廢掉了卧床的朱祁鈺。
那些在代宗掌權時上位的官員紛紛被撤職,曾效忠於英宗的大臣官復原職。重新上位的英宗時刻不忘軟禁之恥,朱祁鈺垮台後病情加重,朱祁鎮禁止御醫替其診治,眼睜睜的看著弟弟病入膏肓,最終,死在了病榻上。
史學界關於朱祁鈺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因為久病不愈病死的,還有人說是朱祁鎮命貼身太監用一卷白綾將其弔死的。史籍中並無詳細記載,所以,代宗之死成了未解之謎。從史料看,僅有兩處明確記載了朱祁鈺被害:
一為陸釴在《病逸漫記》中寫到:「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另一則為查繼佐在《罪惟錄》中記載:「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乾隆帝曾為景泰陵立碑題辭,題辭中說代宗「子亦隨死,終於殺... ...實所自取耳。」
史籍記載,雖然英宗並不醫治朱祁鈺,卻在朝堂上屢次提到朱祁鈺的病情。在英宗復位後的第三天,更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道:「弟弟的病情有所好轉,已經能吃些粥食了。」群臣聽後一語不發。因為有這些記載,所以有許多人都覺得英宗包藏禍心,代宗之死與其有直接聯系。
不久之後,於謙等當初擁立朱祁鈺的大臣,紛紛被明英宗以謀逆之名處死,景泰朝自此結束。
朱祁鈺在位時,曾在天壽山為自己修建了一處皇陵,朱祁鎮上位後,根本不承認弟弟的皇帝身份,不但,將朱祁鈺為自己准備的皇陵搗毀,甚至,還以藩王的身份把他斂葬在玉泉山上。所以,朱祁鈺也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英宗駕崩後,他的兒子朱見深登基,朱見深覺得叔叔當年接回父親功大於過,不應該被降低身份以王的規格安葬。他為了紀念代宗,恢復了代宗秉政時期的景泰年號,還翻修了玉泉山的景泰陵,讓朱祁鈺能夠以帝王的身份下葬。
嘉靖時期,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改建,還把綠瓦統一換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黃色琉璃瓦,但是,景泰帝的遺體始終沒有遷入十三陵原建的壽陵中。
正因如此,明代宗最終並未被安葬在十三陵中。
參考資料: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病逸漫記》、《罪惟錄》】
9. 明朝景泰帝朱祁鈺是怎麼死的
在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身份非常特殊的皇帝,他便是景泰帝朱祁鈺。為什麼說朱祁鈺身份特殊呢?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死後沒有廟號(代宗廟號是在南明弘光時期才加上的);二是他死後葬在北京西山,而其他死於北京的明朝皇帝均葬在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那麼問題來了,朱祁鈺為什麼就比其他明朝皇帝矮了一截呢?這還得從他登基即位開始說起。
第三,根據明朝官員楊瑄在《復辟錄》中的記載:「上(朱祁鎮)復寶位二三日間,諸文臣首功之人,列侍文華殿。上喜見眉宇,呼諸臣曰:弟弟好矣,吃粥矣」從這里可以看出,在朱祁鎮復辟後,朱祁鈺病情並沒有惡化,而是在逐漸好轉。考慮到當時朱祁鈺才29歲,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齡,如果沒有什麼特別變故,一般不至於突然病死。
另一位叫陸釴的明朝官員則在《病逸漫記》中直接指出:「景泰帝之崩,為宦者蔣安以帛勒死。」陸釴是明朝人,如果沒有確鑿證據,他有幾個腦袋敢去詆毀皇帝?所以他的記載可信度應該很高。綜上所述,朱祁鈺之死雖說是個謎,但其實答案卻已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