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泛娛樂化現象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泛娛樂將會是必然的結果。生產力發展之後,社會關系一定是要與其相適應的,所以過於恐懼或者說排斥「泛娛樂」化,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從結果上也改變不了什麼。例如:以前認為的玩游戲不好,看動畫片不好等等,現在已經變成巨大的產業,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飯。
一個事物的產生,總是有它的歷史意義,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壞的。
因此,對於「泛娛樂」的變化,我們應該嘗試著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後適應它。
在泛娛樂化的社會來看① 從生產端,未來大部分面向大眾用戶的產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熱鬧的,娛樂的
② 從消費端,用更喜歡的是簡單,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從學習端,請記住,娛樂並不是適合用來學習以及認識事物。
面對「泛娛樂」的社會,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點,從你當下出發,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即可。
B. 如何看待當代的娛樂化
當代的娛樂化有利有弊。
對於泛娛樂化的大眾傳媒,尤其是對於受眾面最廣、泛娛樂化程度較高的電視等媒體而言,其降低的,不僅僅是受眾的文化品位,連受眾的基本判斷能力都將受到了損害。受眾不斷地受到泛娛樂化傳媒產品潛移默化的影響。
久而久之,在濃厚的娛樂氛圍下受眾對善惡美醜的概念都會變得模糊不清,怎麼區分高雅與低俗的能力都將喪失。而大眾傳媒將會用更低俗的產品佔領市場,取悅受眾。這將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惡性循環。
泛娛樂化影響:
首先,市場化競爭帶來的壓力迫使新聞媒體千方百計迎合受眾的各種需求,甚至是格調不高的需求。
多年來全國各地的電視台掀起了「選秀造星」的熱潮,這些「選秀」節目的成功至少從兩個方面對公眾進行了消極引導:一是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肯定、刺激與鼓勵;二是對「追星族」狂熱的追捧行為予以積極的評價和贊賞。
第二,媒體對收視率、發行量的過分追求使得新聞策劃逐漸走入了「誤區」。高收視率、高發行量意味著豐厚的廣告回報,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利益的驅使下,「新聞策劃」這個被廣大媒體所運用藉以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避免新聞活動盲目性的合法行為,成為個別媒體進行商業行為的擋箭牌。從對新聞事件的導演、參與到對娛樂節目的低俗炒作,無所不用其極。
第三,在新的形勢下,原有的傳媒管理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工作要求,在媒體節目泛娛樂化、泛低俗化的風潮中愈來愈顯示出它的蒼白與乏力。我們需要一個能保證中國新聞媒體健康發展、引領群眾積極向上、和諧共處的制度體系。
通過制度體系建設、完善國家法律法規,通過他律與自律全面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自身修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需要新聞傳媒發揮其作為輿論引導的作用,承擔起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責任。
C. 怎樣看待現在娛樂至死的現象
都說如今是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明星的代表作從作品變成了緋聞。提到王寶強,現在很少人想到的是《天下無賊》的傻根,都想到的是被馬蓉戴綠帽的丈夫。新年伊始,怪像仍在,李小璐夜宿友人家,被全民熱議,明星為了擋槍,不惜花上幾千萬的公關費,心裡沒鬼用得著公關?自己沒鬼,用得著解釋?
明星賺錢太容易,花錢也如流水。以前的戲子是最下層的職業,現如今卻都身處上流社會,一副尊貴模樣。很多企業不是用優秀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而是花大把的錢請各路明星代言,我只想稱之為腦殘粉經濟。如此惡性循環,國家發展速度只會衰退,民眾不思進取。
越來越多的人想去做明星,直播平台便成了風口。這些人擠破了腦袋往裡進,大部分卻因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具備拿得出手的才藝。只會理由一些秀下限的節目吸引眼球,欺騙的也是一些沒有文化的人送禮物,甚至欺騙一些年齡尚小的孩子。
明星帶給了社會什麼,影視行業一年要拍上千萬部作品,卻都只是快消圈錢的工具,真正佳作猶如鳳毛麟角。甚有太多粗製濫造的網劇流入市面,沒有劇本,就把優秀的影視劇一再翻拍,把各流網路小說改編。莫言多少年磨一劍為中國拿到了諾貝爾獎,唐家三少卻連登作家富豪榜。
從不見科學家,社會精英上熱搜,鹿晗談個戀愛卻引得微博伺服器癱瘓。運動健兒為國家奪金無人討論,李小璐屁大點事就幾億閱讀量。我真不敢想像以後的社會會是怎樣?以後問起2018年歷史上都有什麼大事,課堂上難道回答:李小璐出軌?
D. 探討:將歷史娛樂化,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按我所了解到的是歷史的泛娛樂化比較嚴重。真正能夠傳播正確的歷史事實的作品很少,反而是很多宮斗劇,古偶劇,仙俠劇等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還有一些小說以及游戲,這些都頂著歷史的頭銜,內容卻是與史實背道而馳的。歷史娛樂化不應是重娛樂而應是重歷史。但是也有符合歷史突出歷史的娛樂化作品,如綜藝《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國詩詞大會》,《典籍里的中國》等,就運用了人們所能接受的方式,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娛樂化的方式,將歷史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面前。因此,我認為將歷史娛樂化這種現象,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使人們對歷史的一種重視,不過這其中是有一個度的,要避免俗套,虛假歷史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造成不必要的對歷史的曲解傳播。這就需要很多專業的歷史學者以及熱愛珍視歷史的人作支撐,促進歷史娛樂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也需要人們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水平。
E. 如何看待大家越來越關注娛樂圈而不關注時政
為何要關注娛樂圈?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是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因為我們無法關心國家大事,因為這個事情我們無法參與,我們頂多就能在一些時候吹吹牛皮,顯示自己知道的多而已。關心國家大事,我們只能看到國家的偉光正的一面,每個人的話對於正能量都是嚮往的,但是正能量宣傳多了以後,這就跟毒雞湯一樣,吃的越多就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話就出現中毒的現象。所以很多人就不願意關注國家大事,然後比如說哪個英雄人物去世了,也沒有人知道他在歷史上的貢獻或者對國家貢獻是什麼,也沒人願了解,一個原因是對於這些偉大人物的理論,看不懂,聽不懂。一個是對他們做出的成就,也沒有像生活里那麼常見,所以也就慢慢不感興趣了。
F. 抗日奇俠廖天生和宋無嬌最後結局
宋無嬌原與天生有婚約,但後因被日本人強暴過,便打消了嫁給天生的念頭,發誓要殺死強暴她的人,來世要清清白白,乾乾凈凈的做天生的新娘子,天生卻不介意,依舊要娶無嬌,在以後,天生盡力對無嬌好,這讓無嬌更內疚。
最後,廖天生和宋無嬌都壯烈犧牲了。宋無嬌帶傷解決了土肥原,但由於鬼子的兵力源源不斷,宋無嬌被糾纏住,無法脫身,最終寡不敵眾,犧牲了。
四奇俠中的宋無嬌與廖天生原本是青梅竹馬的戀人,但宋無嬌被鬼子姦汙後,一直迴避著廖的愛戀,直到最後也沒有走到一起。
(6)如何看待當心娛樂埋葬了歷史擴展閱讀:
一、大結局劇情簡介:
路上伏擊鬼子增援隊伍的游擊隊員,看到杉木等人的隊伍,展開了一場惡戰。杉木馬上感覺到情況的意外,趕緊調集兵力回防油庫。王牧風等人則帶著土肥原趕往油庫,利用土肥原騙過哨兵迅速的進入油庫,土肥原看準機會,大叫八路,引起駐防鬼子的注意,一場惡戰就此開始了。
土肥原趁機躲到了暗處,指揮著戰斗,王牧風等人也迅速的投入了戰團,就在此時的杉木也趕了回來,而且天以放亮,遠處坦克的聲音已經清晰可見,童可心接好炸葯引線,卻由於戰斗,掉在地上,幸好宋無嬌及時趕到增援,才得全身而退。
而宋無嬌在戰斗中卻被土肥原偷偷一刀插入腹中,宋無嬌帶傷解決了土肥原,但由於鬼子的兵力源源不斷,宋無嬌被糾纏住,無法脫身,最終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混戰中,王牧風打死了杉木後,幾人迅速撤出了油庫。已經逃出包圍的王牧風等人,在鬼子的大部隊即將開進油庫的那一瞬間,按動了引爆器,小鬼子全軍覆沒。
二、人物簡介:
1、廖天生 演員徐亮
武技高超、能文善舞的一代名伶,善用暗器綉化針,京劇和武束相結合。外號綉花針、奇俠之一。
2、宋無嬌 演員爾瑪依娜
冷艷而又非常憂郁孤獨、功夫高超的民間女俠擁有神奇武功「化骨綿掌」和「縮骨功」。人送外號女妖、奇俠之一。
G. 如何看待「我們處在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這一觀點
「一夜潮流」發生過很多次,超女,跑男,民謠,宋仲基,像煙火一樣,一個接一個爆發,光彩奪目,然後迅速灰飛煙滅,不留一絲波瀾。炸裂的後腦勺和浴缸里的嘔吐物,至少還是宿醉過後的紀念品,而這些比煙花消散的還快的娛樂節目,卻只為新浪微博貢獻了當天熱點。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美麗新世界》,在這個作者預測的未來世界裡,壓抑慾望是罪惡的,這個世界裡提倡「每個人都是屬於別人的」,所以人們沒有固定的伴侶,也無需壓抑自己的慾望,這里有感官電影,有無窮無盡的娛樂項目,每個人的職責一開始是被設定好的,只要完成了工作,剩下的就是娛樂,所以這里的人們看起來都很快樂,因為慾望都能得到滿足,也有各種最新的娛樂項目刺激著他們的神經,這樣的新世界,聽起來似乎是美麗的。
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
在我看來,無盡的消遣使人們無心去思考與自身相關的更復雜嚴肅的問題。在滿屏大長腿和小鮮肉的轟炸之下,人們興奮的閥值越來越高,這年頭,連完整的看完春晚都成了對毅力的考驗,像國際關系,醫療福利,文化審查之類的嚴肅話題已經觸動不了大眾的神經,盡管這些話題跟我們生活緊密相關。人們在日益發達的娛樂業中逐漸沉淪,進而喪失了思考與辨別的能力。我們不再對政治、社會報以關注與關心,對一切了無看法,只等他人灌輸。我們不再思考自己的結論,而是跟隨大眾輿論。
轉自知乎
H. 如何看待如今的泛娛樂化
一、什麼是「娛樂」與「泛娛樂」
首先,我想先明確兩個概念:
「娛樂」是指人民群眾閑暇時的一種打發時間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約上三五知己喝兩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戲,看看綜藝。
「泛娛樂」是指的將那些原本並不是以娛樂大眾為出發點的事物,改造成娛樂大眾。比如前面說的,新聞、文章、教育。新聞是給大家傳遞信息,而不是討好觀眾的;文章是表達觀點,而不是嘩眾取巧的;教育是傳遞知識,而不應該是吸引注意的。
二、為什麼從「娛樂」走向了「泛娛樂」
事實上,這是近代全世界的風潮,而引領這個風潮的正是很多國人都嚮往的先進國家——「美國」。
1966年,美國記者彼德·馬丁與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頭樂」(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讓人向嬰兒含著奶頭一樣「樂不思蜀」;
1995年,美國召開全世界500多名經濟政治界精英的會議,正式提出並開始進行了奶頭樂戰略,大致內容是「隨著生產力和人口的不斷提升,只需20%人生產物質,即可滿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將被邊緣化,他們不必也無法參與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因為這個原因,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沖突,精英們准備的方法是製造大量的「奶頭」— —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路、電視和游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進入21世紀之後,尤其是智能化製造的開啟(機械臂,工廠機器取代工人),全世界的娛樂化更加明顯,原本很多的非娛樂行業都開始娛樂化以「取悅」觀眾,有些詞很反應這種現象,如「吸睛」、「標題黨」等等。
可以說,由於21世紀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導致社會環境又發生了變化:社會並不需要那麼多人從事直接物質生產,更多的人只能轉而從事娛樂生產(門檻相對較低),產出增多的同時,也必然需要引導大家需求增多,於是便「泛娛樂」了。
三、如何正確看待「泛娛樂」?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泛娛樂將會是必然的結果。生產力發展之後,社會關系一定是要與其相適應的,所以過於恐懼或者說排斥「泛娛樂」化,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從結果上也改變不了什麼。例如:以前認為的玩游戲不好,看動畫片不好等等,現在已經變成巨大的產業,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飯。
一個事物的產生,總是有它的歷史意義,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壞的。
因此,對於「泛娛樂」的變化,我們應該嘗試著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後適應它。
我覺得大致有以下3點:
① 從生產端,未來大部分面向大眾用戶的產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熱鬧的,娛樂的
② 從消費端,用更喜歡的是簡單,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從學習端,請記住,娛樂並不是適合用來學習以及認識事物。
面對「泛娛樂」的社會,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點,從你當下出發,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即可。
最後,我想提起一部電影,《黑客帝國》。
事實上,電影裡面的世界有點像「泛娛樂」,人類並不需進行物質生產,生產是由母體進行的,人類沉浸在一個巨大的虛幻游戲中(娛樂),以此來供養母體。
I. 如何看待低級娛樂方式可能正在拖垮我們
低級快樂讓現在的年輕人靜不下心來去鑽研、去學習,成天沉迷於低級快樂沒有時間去思考.在一整天的高強度工作之後,請問上班族真正屬於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有多少?何況現代人被網路即時通信工具深度綁定,無處可逃,就連那點可憐的休息時間都要受到上司、同事、甲方的無盡騷擾,就連早睡早起都做不到,你所謂的「低級快樂」放鬆一下神經,讓大腦休息休息,這並不為過。看電視作為主流娛樂方式的那些年,也有人杞人憂天,認為電視遺患無窮,毒害心靈,然而那個年代的教育頻道一直廣受歡迎。
J. 如何看待當下的「娛樂至死」現象
個人看法:
進入互聯網時代,尼爾·波茲曼的理論依舊具有現實意義,我們仍需對新媒體的「娛樂至死」保持警惕,更為重要的是,肯定正當娛樂的價值,警惕過度娛樂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抗娛樂至死,需要藝術創作者保持對藝術的真誠,同時藝術欣賞者更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審美判斷。
泛娛樂化的隱憂
網路時代的新媒體,以更為自由、更為開放的態度表達新的內容,影響新一代的觀眾,而觀看這一新媒介的觀眾也在重新塑造著新媒介的走向。
從網路綜藝來看,由於網路節目創作與電視節目相比更為自由,也就更偏重娛樂精神的釋放,容易滑向媚俗的邊緣。《吐槽大會》第一季第一期就因言語露骨、尺度過大而被下架,《奇葩說》也因話題過分敏感而遭到刪減。窺私、獵奇、博眼球一度成為網路綜藝出奇制勝的「法寶」。
歸根結底這也只不過是對娛樂精神的片面理解。「重口味」熱辣話題的確符合注意力經濟的規律,能以最低的成本吸引用戶,成功觸及年輕人的「癢點」和「痛點」,成為網路劇最佳的上位方式。
然而只注重對娛樂精神的發掘,為了眼球經濟而不惜犧牲意義,放棄了對藝術的品味和對社會的責任,最終只能陷入娛樂至死的境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