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四大名橋
中國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1、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中國四大古名橋之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2、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建於隋朝年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它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3、洛陽橋,位於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4、盧溝橋,在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早在700年前,由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於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里進入北京的。
(1)北京的歷史名橋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風雨橋
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這座橋建於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鋪墊,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鋪放數層並排巨杉圓木,再鋪木板作橋面,橋面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橋身為四柱抬樓式建築,橋頂建造數個高出橋身的瓦頂數層飛檐翅起角樓亭、美麗、壯觀。
五個石墩上各築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檐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獸類色澤鮮艷,栩栩如生,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程陽風雨橋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羅馬的鋼梁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這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一個奇跡。
2. 中國的五座名橋分別是什麼
1、趙州橋
又稱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由隋朝匠師李春建造 [1] ,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
2、盧溝橋
亦稱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盧溝橋始建;1961年,盧溝橋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盧溝橋正式退役;1991年,盧溝橋實現封閉管理。
3、十字橋
十字橋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主體建築聖母殿前,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魚沼飛梁,漢白玉欄桿,方磚鋪面,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遊人都可以通過。
因這橋構造奇巧,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橋梁多年經風雨,材質堅固。
4、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
5、五音橋
五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此橋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橋全長110.60米、寬9.10米,橋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塊。
兩邊安設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每塊欄板的形狀和大小相同,如果順著敲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是一座能發出音響的建築物,包羅中國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稱此為「五音橋」。
3. 北京五坐著名橋的名稱
銀錠橋
銀錠橋位於西城區什剎海的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是什剎海的風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
過去站在銀錠橋上可遙望西山,景名為「銀錠觀山」。
1984年,原橋拆除重建,仍以銀錠為名。
後門橋
後門橋位於地安門外大街。橋跨什剎海入玉河處。
始建於元代。初名萬寧橋,木結構,後改為石築,俗稱海子橋。又因在地安門之北,地安門亦稱後門,故稱後門橋。
為單孔石拱橋。橋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北部,為元大都城內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運的標志。現橋面已鋪瀝青路,僅存兩側欄板,河道已填平建房。
高梁橋
高梁橋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歷史上一座名橋。
為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和義門(今西直門)外所建石橋。明清之時,這里古剎林立,水清見底。
當時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兩岸綠蔭下,橋頭酒肆、茶館,遊客盈門,為京師郊外一勝景。
榆河橋
榆河橋在海淀區永豐鄉西玉河村北約500米處的榆河河道上。又名水福橋。
早在元代即已建有橋梁,原橋為木製。清康熙年間,因大學士明珠葬於附近,其家人遂重修此橋,易木為石,名永福橋。橋呈東西走向,為五孔花崗岩石板橋。橋長22米,寬5.75米,橋面高出今河床約2.5米。
橋墩南面皆有迎水角,橋面中段略高於兩端,微成拱形,兩側有0.45米高的素麵石護欄,今石欄多已佚失。兩岩橋頭處砌有石駁岸。橋東有西玉河漢墓群。
七孔橋
七孔橋位於昌(平)赤(城)路昌平胡庄東,為明代石拱橋,1953年被毀,改建為過水路面,1958年在原橋址按原樣重建。1958年建成。
跨十三陵水庫上游,橋長112.72米,高11米,共7孔每孔凈跨10米。上部結構為石拱,下部結構為石墩台,橋面兩側有漢白玉石雕琢的雲頭和龍的望柱及欄板。荷載為汽—13級,拖—60。
4. 北京著名的橋
在北京頤和園內著名的橋有:十七孔橋、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取自杜甫的「柳橋晴有絮」的詩句而得名的。
資料拓展: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頤和園在歷史上幾度遭到破壞。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5. 中國十大名橋分別是哪些橋
中國十大名橋: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十字橋。
比較靠前的三座橋:
1、盧溝橋。
十字橋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主體建築聖母殿前,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魚沼飛梁,漢白玉欄桿,方磚鋪面,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遊人都可以通過。因這橋構造奇巧,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橋梁多年經風雨,材質堅固,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
6. 四大名橋、名樓、名亭、名塔在古代到底指啥
在中華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涌現出很多頗負盛名的“四大”。例如四大發明、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四大美女等等。這些榮膺“四大”的人或物,既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是我國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
中國古代為什麼那麼多“四大”呢?這可能與中國古代大一統的方位說,有很大關系吧。因為有了東南西北四方,因而就顯得比較完滿。各種事物選擇一個“四大”,也因此顯得很完滿。
(嵩岳寺塔)
四、四大名塔。
四大名塔指的是嵩岳寺塔、飛虹塔、釋迦塔和千尋塔。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篙岳寺內,建於北魏年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整個塔高40多米,塔身呈十二邊形。該塔於2010年8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千尋塔是大理三塔之一,在雲南省大理洱海之濱,始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在飛虹塔頂望去,整個洱海風光盡收眼底。
釋迦塔在山西省應縣佛宮寺內,塔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因此而得名。釋迦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塔,在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虹塔在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內,始建於漢代,是一座磚砌樓閣式塔,也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身鑲黃、綠、藍三色琉璃燒制的各種圖案,顯得金碧輝煌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7. 北京的橋都有什麼典故呀
北京非水鄉,不像蘇州揚州有那麼多的橋,但北京的橋承載著極厚重的歷史的影子。譬如天安門城樓前的金水橋,世人皆知,堪稱是最有權力與威信的橋了。五座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橋橫跨金水河,中間稍寬的一座系為皇帝專設又稱御路橋,屬於天街御衢的一部分——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出入的必經之地,只允許萬人之上的龍靴遊走,像一隻尊貴的寵物橫卧在天子腳下。橋頭有兩對石獅及兩座華表,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圖騰,與藍天白雲相映襯,使並不高大的金水橋顯得皇氣逼人。每次看見金水橋我會聯想到李後主的詞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曾作為封建時代天下第一橋的金水橋,心情復雜地送走了最後一個皇帝——1924年,清廢帝溥儀被馮玉祥將軍驅逐出紫禁城,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容凡人踐踏一步的金水橋,終於對民眾開放了——迎來了新主人。不管哪一天,你到天安門前,總能觀察到數不清的外地遊客輪流站在金水橋頭攝影留念。而每天清晨和黃昏,國旗護衛隊的儀仗兵,會邁著正步浩浩盪盪地跨過金水橋。 金水橋雖華貴,畢竟給人以小家碧玉的印象。說起北京西南郊的盧溝橋,則有「鐵馬冰河入夢來」之勢。它是因「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而出名的,如今建成了抗日戰爭紀念館。其實盧溝橋本身,就是一座無字的紀念碑。 如果說金水橋曾是弱不禁風的宮娥(曾分別遭受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異族鐵蹄的蹂躪),盧溝橋則是揚眉劍出鞘的巾幗英雄了。我一直記著一幅老照片:一排肩胯大刀、手端步槍的中國士兵,倚靠盧溝橋的欄桿向外射擊——他們頂著沖天的炮火作殊死的抵抗……盧溝橋,一座戰神的橋,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血染的功勛。僅就建築本身而言,盧溝橋也是北京及華北地區古橋中規模最大的聯拱石橋。它橫跨在永定河的下游盧溝河上,因而得名——永定河的上游叫桑乾河,女作家丁玲寫過一部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橋頭東側有「盧溝曉月」的石碑,系風雅的乾隆皇帝題寫的,「盧溝曉月」乃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人喜歡站在盧溝橋上看月亮——此處的月亮是否顯得比別處圓一些?北京還有句歇後語:「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也數不清」。各個朝代記載的石獅數目都不統一,一方面因為雕有石獅的218根望柱時有損壞,暫未替換的就影響了總數;另一方面因為護欄上的石獅有不少是母獅抱負著子獅——《帝京景物略》載「石欄刻柱頭,獅母乳,顧抱負贅」,稍有疏忽便會數錯。 補充: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學家們不信這個邪,進行過一番盤點,查明共有大小石獅498隻(除瞭望柱上的,還加上華表與抱鼓的),終於大白於天下了。498隻啊,讓一個人用肉眼數一遍也夠累的。元朝時 不遠萬里 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在其游記里關注過盧溝橋的 石獅 (不知他是否也數錯了):「橋兩旁皆有大理石欄,又有柱,獅腰承之,柱頂別有一獅,此種石獅甚巨富,雕刻甚精,每次隔一步有一石欄,其狀皆同。」雕刻這么多獅子,需要多少位石匠啊——而這些石匠必須以綉花的心情,才能使大小獅子活靈活現,憨態 可掬 …… 和盧溝橋並稱為 拱衛 京師四大橋的,還有 馬駒橋 、朝宗橋、八里橋。其中八里橋即 通惠河 上的永通橋,距通州州署八里而得名。建 於明 代,當年經北運河 向京 城運輸糧草磚木的貨船駛過,甚至不必免帆。「長橋映月」,屬古代通州八景之一:「虹腰八里卧晴州, 畫舫 搖從月窟穿」。它也是關繫到京師安危的戰略要地: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 兵臨城下 ,經過八里橋時遭到當地軍民的浴血抵抗,據說橋身都被染紅了,橋下的通惠河水也為之赤…… 北京較知名的石橋還有 北海 橋(又叫金鰲玉蛛橋,很生猛的名字), 頤和園 的 玉帶橋 和 十七孔橋 , 中南海 蜈蚣橋……另有 御河橋 、江米橋、宣武橋、甘石橋、馬市橋等等,因城區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橋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雖夷為公路——兩側卻殘存著原有的 拱券 或石欄。至於繁華的天橋、虎坊橋,皆以橋名,卻找不見橋的蹤影,原因也在於此。查閱史料便會發現,以橋為地名之處,基本上確實有過橋的存在,只不過名存實亡罷了。 流行歌 手蔡國慶,唱紅過一首《 北京的橋 》——所謂現代派的橋,主要指交通要道上 立體交叉 橋了。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門樓,除前門與德勝門外,都拆毀了,如今改由立交橋取而代之: 西直門橋 、安定門橋、東直門橋、阜成門橋、復興門橋、朝陽門橋、建國門橋……立交橋成了北京的新城門。環城道路,已像 年輪 一樣擴充至三環、四環,沿途的立交橋,都有著響亮的名字(如燕莎橋、長虹橋),快讓人數不清了——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北京的橋啊,有著最古典的意境,也有著最現代的風景。立交橋是橋梁中的新生代,橋下行駛的不是舟楫——也沒有河水,而是車 水馬 龍。我用 卞之琳 的 名詩 作為結尾吧:「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洪燭) 追問: 北京 每個橋的背景,典故?
8.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1、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2、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3、廣濟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也與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福建的洛陽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4、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2、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越王樓
越王樓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4、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1、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2、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是AAAA景區(點),北京市精品公園。全園佔地面積56.5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16.15公頃。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園是建國後,北京市政府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就坐落在這里。
3、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
愛晚亭與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動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岩,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4、湖心亭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
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
中國古代四大名塔:
1、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千尋塔
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塔的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
3、釋迦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國家AAAA級景區。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4、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
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檐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中國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
這四個古城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具有鮮明的特色。對研究漢族建築,歷史,人口,風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古城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古城。
中國四大名園:江蘇省蘇州市拙政園、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江蘇省蘇州市留園。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的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它們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園林建築。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我國有哪些歷史名橋
1.五亭橋: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內,橋基由12條大青石砌成,橋身為拱圈形。由3種不同的圈洞聯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橋上置有五亭,而且亭與亭之間又以廊相連。
2.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鐵鏈鋪以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鐵鏈粗如碗口,每根長150米左右,重約一噸。
3.玉帶橋:此橋位於北京頤和園內,全橋用漢白玉石建成,拱圈為蛋形,兩側雕刻精美的欄板和望柱,通體潔白、線條流暢。遠望猶如一條玉帶點綴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遊客贊為「海上仙島」。
4.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縣的程陽村邊的林溪河上,全橋為石墩木面瓦頂結合而成。橋上建有五座寶塔形狀的樓亭,可避風雨。整座橋無一鐵釘,全用桁槽銜接,它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十分精緻牢固。
5.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晉江縣的安海鎮,建於宋代,當地人俗稱「五里橋」。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五層六角磚砌成的寶塔一座,此橋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此長橋」的美稱。
6.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的趙縣城南洨河上,為一座空腹式的單孔圓弧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邊42塊的橋欄板上,都有精刻的龍獸浮雕。
7.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的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於一體的綜合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開關的活動式石橋,自古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稱。
8.盧溝橋:坐落在北京廣安門西南約10公里之處,該橋因跨越在盧溝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盧溝橋。全橋均用白石建成,兩邊石欄雕柱各140根,石柱頭上雕有蹲伏形態各異石獅子485隻。
9.十字橋(山西晉祠魚沼飛梁):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15公里的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建於魚沼之上,又名魚沼飛梁。全橋由立於沼中的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又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兩側有漢白玉石欄桿。
10.五音橋:位於河北省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此橋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時能發出叮叮咚咚的悅耳音樂,包括我國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稱此為「五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