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人用那些方法記錄信息
1、奇普
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2、干支紀日法
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
3、古代計時法
西周開始,中國的歷法逐漸穩定了一歲十二個月的概念。以日比作歲,也採用十二時辰劃分一日、並將日期切分點(換日點)固定在夜半。
十二時辰的十二個時間節點(起點),為十二時。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漸詞不達意,遂改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晚上十一點為子時、凌晨一點丑時、凌晨三點寅時、早晨五點卯時、上午七點辰時、上午九點巳時、中午十一點午時、下午一點未時、下午三點申時、傍晚五點酉時、晚上七點戌時、晚上九點亥時。
(1)古代如何記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古代起源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
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
② 古代沒有攝像頭記錄人的一言一行,史官是通過什麼方式記錄歷史的
每個朝代都設有起居注官,他們的職責就是記錄當朝皇帝每天所做的事情,這樣一朝一代的事就會被記載的很清楚。
③ 歷史上的秘密事件和談話是如何被記入史冊的
在《左傳》中記載有這么一個故事,說齊庄公喜歡美人棠姜,想她想得也不能寐,終於和她暗通款曲,可是這事被她的老公崔杼察覺了,於是崔杼就趁他們幽會時安排武士將齊庄公給殺了。
崔杼是齊國重臣,他讓前來記載的史官寫齊庄公得瘧疾死了,史官不聽,在竹簡上寫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生氣地將他殺了,史官死了,按照慣例就應該讓他的弟弟來寫,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庄公得瘧疾死了。”新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又拔劍殺了新史官。然後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後是小的弟弟。崔杼直視著他,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憤怒地把竹簡扔到地上,過了很久,嘆了口氣,放掉了。
而且當事人難免不會說,就算當時不說,老了以後,還不是會和子孫後代吹噓當年你們的什麼爺爺奶奶有多麼厲害,跟誰誰商量了什麼事。就像現在的革命老英雄一樣,會告訴後人當年革命的故事。
史書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或許有些會有人為的想像,甚至人為的篡改,但是,人為更改的歷史一定沒有辦法做到完全顛倒黑白,就像現在某些戰爭歷史不被部分人承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歷史真相,或者說對它持懷疑態度。
④ 歷史事件怎麼記錄那麼詳細的呢那麼多細節怎麼知道的
古代的時候 有史官專門負責記錄這些事情 。大人物的 比如皇帝和朝中大臣做了什麼 說了什麼 ,他們可能就在現場 他們會把這些都記下來 ,並寫成書 。
你看過任賢和大S拍的那個電影《龍鳳店》么 ,正德皇帝出門的時候就帶著待衛和一個史官。
當然 ,這些紀錄不可能都很客觀 ,有時史官會屈服於統治者的強權 編出一些事情 來,比如哪個皇帝出生的時候 天降各種祥瑞之兆 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美化統治者 。
⑤ 古代的史官是怎麼搜集資料記錄歷史的
根據記錄和從其他地方收集回來的資料
顧名思義一種是緊跟著皇帝或者是其他人身邊一直追隨的記錄,另一種就是通過收集各種資料來進行記錄。在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獨特的史官體系,如果有一些歷史涉及到了秘密的事情。就會有一個「保密期」,這個保密期可能會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秘密就會被公布出來,當然有一些秘密可能永遠都不會說出來。那些時光,每經歷過一段,時間都會把記錄的事情編輯成冊,保存下來。
有一些比較種植中性的時光,即使遇到皇帝做的不對的事情,也會嚴格的進行記載。只不過那些史書資料,一般情況下都會經過皇帝過目之後才會被同意製成史書,所以即使那些政治的史官將真實的事情記錄下來之後,也不能保證可以被世人所看到。
所以如今很多研究歷史的人,不單單會從一些正規的史書上去研究當時所具有的事實。也會從一些其他方面進行研究。
⑥ 史官是怎麼記錄歷史的
古代史官是如何記錄歷史秘聞的?
老K談歷史
06-24
我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喜歡看那些歷史秘聞。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既然是密聞,那麼在當時都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一些事情,那麼史官是如何知道並且記錄下來的呢?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史官是指那些專門負責記錄和撰寫歷史的官員,雖然每個朝代對史官的稱呼和分類不怎麼相同,但他們大體上都將史觀分為記錄型和撰寫型兩種類型,在很長的時間里,人們不怎麼區分這兩種類型。後來又細化出了專門記錄皇帝言語行為,與政治主張的起居注史官和專門撰寫前代王朝歷史的史官。那麼古代的史官是怎麼知道別人密謀的聊天詳情的呢?
其實一件事,只要真的在歷史上發生過,那麼必定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史官們進行了仔細的訪談查詢之後總是能找到一些線索的,再結合只言片語的文字記載也就不難得知歷史事件的真相了。從商朝開始就會有專門的人記載統治者的言行或重大行動。這些人會隨侍左右,將帝王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甚至罵人的話也不放過,這就給後人修史提供了方便。歷朝歷代都有起居注,並設置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職被編寫皇帝的一言一行。有人評價說,中國古代史就是帝王將相史。在唐朝以後先皇駕崩之後,丞相都會組織官員編寫實錄,結合起居注等材料,成為「編年體史書」,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明神宗實錄」。當然寫史書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咨詢歷史人物的後人,比如太史令寫「鴻門宴」的時候自己不可能在現場,那麼他是怎麼記載的呢?他就咨詢了樊噲的後人,所以才將樊噲喝酒吃肉的場景描寫的維妙維肖。很多大人物都喜歡在後輩面前講述自己的光輝歷史,這些資料也都會被採集下來。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後人記錄,雖然當事者本身沒有意識留下著作,不過學生後代將他們的言行記錄了下來,「論語」就是這種情況。另外,岳飛的很多言行也是根據其子孫後代的作品,而是採集的。寫史書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需要作者自己來腦補了。比如戰爭前夕的戰前對話或者叫陣等等,不可能有史官在旁邊記錄,這個時候史官就會根據傳說、背景以及氛圍和主角的性格等等自己補充,主要還是突出人物形象為准,那麼這個就考驗書寫者的想像力了。
所以一個好的史官,同樣是一名好的小說家,有強大的故事構建能力。史官只在歷史上佔了一個小角色,但是我們從中窺到的,這是所有史官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的靈魂。雖然到了最後,封建王權常常壓制這些政治的史官,使歷史成為了王侯將相的家世,但是我們從不能否認這些勇敢無畏的史官,為我們的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
⑦ 古人怎麼記載歷史
古代皇帝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史官記錄。像假詔書一類比較特殊,一般外人很難知道。往往是事情敗露後人才知道的。像胡亥的事就比較特殊了,看一下《史記》就會發現,傳出來的可能性太大了。李斯與趙高本來就有矛盾。還有其他方面的可能,因為他們是外出的途中做的,保密工作就與在皇宮里不一樣了。
⑧ 古代的史官,是怎麼做到記錄皇帝的醜事還不被殺的
制度的獨立性保證。古代對於歷史記錄首先是在制度上保證史官工作的獨立性,不受包括皇帝在內的掌權人物的干涉。對於記錄的內容,史官有權不讓皇帝本人知道,這項權利也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也正是皇帝一般是不能知道史官記錄的內容,很多皇帝都因為害怕留下歷史惡名,而有所憚忌,不敢肆意妄為。
關於上述三個獨立性保證,四太史記錄崔杼弒齊庄公一事就是最著名故事之一。崔杼弒齊庄公本來是因為齊庄公咎由自取,責任在齊庄公自己。太史記錄「崔杼弒其君」這句話,就已經確定了崔杼弒齊庄公的問題責任在齊庄公,可是崔杼卻硬要太史記錄為齊庄公的死同其毫無關系,太史就不幹了。崔杼一怒之下殺了太史。太史在當時是家族世襲的職務,這位太史被殺後,他的弟弟接替了他的職務。記錄這件事時,還是那句話「崔杼弒其君」。因為他們的堅持,除了太史自己,又有兩個弟弟也被崔杼給殺了。但這位太史還有一個弟弟,他又頂上哥哥們接替了太史工作,記錄時依然是那句「崔杼弒其君」。崔杼這次沒脾氣了,乾脆就這么算了。這哥幾個的確是不怕死,可除了他們,居然還有人為這事兒找上門來送死的。史書記載南史氏聽說接連有太史為此事被殺後,把這件事寫好在簡上帶著跑來。知道了最後那位太史沒有被殺,記下了這件事,才放心回去。
⑨ 古代歷史怎麼記載的
歷史上的紀錄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官史(既史官所作的官方紀錄),私史(即民間有史學影響力的大家所著的私本,另部分可信度極高的散文詩歌也算),野史(三國演義之流的文學作品)另外勉強可以再加上一類:民間傳說。另外官史中又分為經(既官方現行的年表,大概歸各部或各地書吏管轄,另有歸於司天司查等官的,大概不作為史料所用,但是現在看來應該是最准確的史料了。)史(史官作品,大概都是後朝記前朝的,少有當朝紀錄的。)所以一般來說歷史學講究三證制度:物證史(這個簡單拉,有物證的最准確。),經證史(一般來說如果史書與經書對應,那麼可信程度當然也很高了),左(左傳:這里通指私史類著作。)證史。這個左證史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當官史和私史不同時,一般認為兩部無關(指作者無學術交叉)的私史等予一部官史。也就是說,當有兩部私史都有同一於官史不同時,則認定私史為正。當然這個限定並不科學也不是一定的,具體事例當然要具體分析了。最後野史也可為證,但比重最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