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葯的歷史及現代貢獻
中醫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研究
--------------------------------------------------------------------------------
[錄入時間 2004/07/12 14:46 ]
[瀏覽次數 390]
黃明達
一、中醫葯文化的先進性
中醫葯作為中國傳統醫葯學的統稱,距今已有3500年以上的發展歷史,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國漢族及藏族、蒙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鮮族等各少數民族傳統醫葯學理論及對疾病防治經驗系統總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東方醫葯學體系,也是迄今為止世界傳統醫學理論最系統、內涵最豐富、應用最廣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經過幾千年的醫學實踐證明,中醫葯學不僅在歷史上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在現代醫學和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從陰陽互動的平衡觀、臟腑經絡的整體觀、天人合一的生態觀、以人為本的生命觀、三因治宜的辯證觀對疾病的預防控制上,還是在人類生育、健康、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現象全過程的科學認識方面,尤其是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延長人類生存壽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對目前現代醫學病因不清、療效不佳的各種疑難雜症及高死亡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腎病綜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傳染病,如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甚至對21世紀有黑死病之稱的高致命性傳染病如艾滋病等,都顯示出了中醫葯獨特療效和顯著優勢。對於患有現代社會文明病及佔世界城市人口70%-80%的亞健康人群,傳統醫葯學及中醫養生學在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在對於13億中國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及獨特優勢。
20世紀9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東方醫學最具代表性的中醫葯產生了濃厚而廣泛的興趣,並加大了經費及人員投入,希望能從古老的傳統中醫葯學中領悟其現代生命科學的真諦,尋求解決數量在不斷增加的人類疾病的最終方案。與現代西方醫學生命科學物質還原論研究相反的方向上,傳統中醫葯學對疾病辨證、動態的宏觀認識和對生命現象整體把握,在疾病防治尤其是適應WHO提出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適應能力的社會醫學模式方面更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從疾病生物醫學到生命醫學,從生命醫學到生態健康醫學,中醫葯最具有實踐應用價值和科學發展價值,是人類醫學生命科學價值體系的完整體現和先進文化的突出代表。在未來後現代醫葯學發展時代,中醫葯不但不會消亡,將繼續為13億中國人民及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而且中外醫學界有識之士尤其是從事邊緣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已基本達成共識,中醫葯所代表的先進的生命觀和科學的醫學方法論將引領世界未來醫學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並將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二、全面繼承和弘揚中醫葯優秀文化
中醫和中葯是傳統醫葯優秀文化不可分割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要繼承和弘揚中醫葯就必須首先對中醫葯有一個正確、客觀、全面、系統的理解與認識。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自上而下過度強調了現代中葯研究、中葯現代化和中葯科技產業化的發展問題,而嚴重忽略了對現代中醫研究,中醫對中葯研究的主體指導地位以及中醫產業化開發的問題,出現了「鬍子眉毛一把抓」和「一手硬、一手軟」的政策導向問題。沒有在中醫與中葯的研究及發展方面實現平行互動。由於中葯西制、中葯西用、廢醫存葯傾向,並以中西結合為名而實行以西代中為實的策略,導致了如馬兜鈴酸事件、龍膽泄肝丸事件、小柴胡湯事件等所謂「問題中葯」的社會爭議,接連不斷地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中葯信譽危機,這不僅對中葯產業經濟發展是一個信譽重創,而且在中國加入WTO後將為國外西葯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掃平了道路。因此,在弘揚中醫葯的口號下必須重新審視我們過去的政策導向及具體策略,必須以最大程度地滿足13億中國人民衛生保健的實際需求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必須站在為人類醫學生命科學做出更大貢獻的歷史高度。在促進中葯現代化研究與產業化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同時加強傳統中醫葯研究開發並推動中醫產業發展。
在發展中醫葯國際化之前首要目標應是中醫葯本土化發展的最大化。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本土是中醫葯文化的發源地,而且還因為中醫葯在中國最具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最具經濟可行性。中醫葯本土化發展應成為中醫葯國際戰略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是最大的經濟,也是最大的政治。
中醫葯現代化應在中醫葯研究與研究中醫葯兩個方面同時展開,相互促進,互為條件。中醫葯國際化不僅是技術標準的國際化更是民族文化的國際化。偏面追求唯技術論和唯成分論,只有加速中醫葯的消亡,我們這一代人將成為歷史的千古罪人。只有在傳統醫葯與現代醫葯之間實現東西方醫葯學雙向接軌,以文化輔軌,以理論接軌,以服務為基礎,以產品為載體,才能真正體現中醫葯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中醫葯國際合作與發展戰略。
中葯現代研究方面應在中醫葯理論的指導下,應以復方中葯制劑的方劑學研究與開發為重點,創立具有中醫葯學科特色的現代中葯復方制劑質量控制及臨床療效兩大標准體系。中醫現代研究方面應在充分保留傳統中醫基礎理論內涵的同時,以中醫現代醫學生命科學表述研究為重點,創立具有中醫葯學科特色的現代中醫生命科學理論及其標准語言體系,尤其在經絡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開發方面是中醫最具國際化發展機會的重大領域,應創立具有中國比較優勢的現代中醫經絡文化並以此為基礎大力開發具有巨大經濟與社會價值的全球經絡養生產業。
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葯方面,除以往重視國家各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技資源與技術力量之外,還應加強對民間中醫葯技術與人才資源的開發,尤其是對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民間驗方與治療技術及各醫院門診的內部制劑和協定處方的研究開發給予高度重視,在技術、資金以及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中醫葯的靈魂在其獨特的先進文化,而中醫葯的活力在於其豐富的臨床醫學實踐經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療效是硬道理,尤其是中醫葯人體臨床應用的醫學實踐研究更具有科研開發的可行性和應用推廣的實用性。過去以往比較重視對中葯新資源、新成分、新機理、新標準的葯學、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實驗動物葯理學研究,卻對在生命整體水平上的醫學實踐及臨床比較學研究重視不夠。而且目前所推崇的循證醫學研究又缺乏中醫葯學科特色及文化內涵,不能完整系統地體現中醫葯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的技術優勢,需要在未來進一步開展具有中醫葯特色並充分體現中醫葯比較優勢的循證醫學研究方法論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不宜將現代西方循證醫學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地用於中醫葯研究,否則將丟失對中醫葯循證醫學研究的科學價值和實際意義。盡管循證醫學的初衷有利於包括中醫葯在內的一切傳統醫學、自然醫學療法及成果在疾病臨床治療規范方案中的應用推廣,但不要因為所採用和實施的具體方案有誤而影響到我們最終目標實現。
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葯方面不僅要重視科技與產業化發展,而且更要努力並加快培養與未來中醫葯發展相適應的能夠真正領會中醫葯真諦,有堅實的中醫理論與實踐功底,又具有現代生命科學廣泛知識的新型人才。因此必須從加強中醫葯的傳統文化教育入手,不僅要繼續重視和加強中醫葯高等教育,而且還要努力發展傳統醫學文化的中等教育,甚至從小學開始就要將祖國醫學養生文化植入全民素質教育之中。因此,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不僅是中醫葯行業內的頭等大事,也是全民族發展的大事,應在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高度給予重新認識和政策定位。
② 中醫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志著中葯葯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鑒》。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
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共產黨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國際上,針灸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後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極低,然而,對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頭痛,數據顯示出模稜兩可或者爭議性。WHO認為很多針灸和一些草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持,但是對於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等問題。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葯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餘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
上世紀90年代發起的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革命。中醫新哲學觀中醫三個哲學觀:整體觀、辯證觀,及新挖掘出的中醫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
1996年,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和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信息-能量-物質』的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還包括近代針灸經絡的發展史,近代中醫氣的進展簡史,中西醫結合史,中醫中葯史等。
③ 民國時期的中西醫之爭,中醫被怎樣打壓的
西醫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幾乎就是文明和進步的代名詞。
民國時期,進步人士們為了推廣西醫可謂不遺餘力。很多當時的新派人物公開抵制中醫。如梁啟超、魯迅、胡適、郭沫若、汪精衛、傅斯年等等。
最倒霉的梁啟超
梁啟超51歲。他莫名其妙地患了一種病,總是尿中帶血,而病因不明。開始,他去的是東交民巷的德國醫院。德國大夫在半個月時間里為他做了全面檢查,排除了結石和結核,但由於醫學檢測設備不足,最終無法判斷病原病因。
後來,康有為經過好友江逢治的引見,認識了一位德國醫生,然後做了睾丸移植手術,把年輕猴子的睾丸換在自己身上。之後一段時間,康有為都感覺神清氣爽,記憶力和性慾都大大增強。可是好景不長,由於時代限制,很多醫學理論都不成熟,後來猴子的睾丸在老康體內發生了嚴重的排異反應,康有為最終暴斃而死。
最初看到以為是一個鬧劇,但是後來發現可能是真的。
康有為確實是暴斃。據說是七竅流血而死。康家人說是食物中毒。
第一,移植猴子睾丸的事是真的。
20世紀初,奧地利生理學家斯泰納赫以及歐美多位醫生進行過睾丸移植手術。從此,其它一些國家的醫學者開始頻繁研究睾丸移植手術。
第二,報紙上說的「沃羅諾夫」醫生也確有其人。沃羅諾夫是法蘭西學院醫學教授,在20世紀20年代,他報告了人體接受羊、牛等睾丸移植的成功案例。
1927年,白俄報紙《俄國時代》刊登一則消息,說伊萬諾夫教授試圖在蘇聯蘇呼米猿猴繁殖基地進行人猿雜交實驗。這則新聞曾轟動一時。
「康聖人」有六位妻妾,需求迫切也是可以理解的。
④ 中醫真的沒有用了嗎歷史上的名醫告訴你,不
很多人生病了,會直接去看西醫,因為療效快。中醫越來越成為一種邊緣醫學,被人擱置在記憶里。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已經得知,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葯,全球各國試用的西葯是已有葯物。所有在試西葯的負責人和專家都持比較謹慎態度,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證明某一種西葯是否適合大部分病人。
中醫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繼「雙黃連風波」之後,全國各地推行中醫葯治療方案也引發熱議。中醫到底有沒有用?中醫中葯在中國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葯無論是在治病、防病,還是在 養生 上,都是有效的可行的。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葯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不容置疑的。
而且, 歷史 發展的長河裡,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名醫,他們利用「望、聞、問、切」,利用「針灸術」,利用各種草葯配製的葯方,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醫療案例。
郭玉:一根銀針動天下
《後漢書·方術》共收錄了六位名醫,他們是:郭玉、程高、華佗、徐登、趙炳、費長房。這幾位,除了華佗大家比較熟悉,其餘五位,似乎都不怎麼出名。其實,說到中醫學中很重要的「針灸術」,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郭玉。郭玉是東漢廣漢郡(今四川廣漢縣)人,漢和帝時(公元89~105年)最負盛名的醫學家。郭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診病「仁愛不矜,雖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但在為貴人治病時,往往療效不很滿意。有一次,皇帝很寵幸的一位貴人患了大病,皇帝聽說了郭玉這點奇怪的毛病,便讓手下人給貴人換上一套貧寒人的衣服,並變換居處,請郭玉診療。郭玉到後,不慌不忙,一針而愈。皇帝於是詔問郭玉,到底怎麼回事?
郭玉很認真地回答說:「臣以前在鄉下行醫,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些平頭百姓,整日里嘻嘻哈哈無拘無束,手術時心裡自然也就無波無瀾平平靜靜。但在京城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進了皇宮,面對的都是龍鳳之尊,地位的落差,讓臣在診療時,心裡常感惴惴,甚至產生恐懼,以致於縮手縮腳,不敢大膽治療,生怕一時失誤引來禍端。陛下您說,這樣的情境,於醫於患是不是都太過殘酷啦?」
這就是郭玉有名的「四難論」,反映了他在診治疾病時全神貫注,為病人負責的精神。同時也科學地揭示了醫生診治不同 社會 地位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礙。他是繼扁鵲之後又一個對醫療 社會 與心理有研究的醫家。
王叔和:切脈聖手在人間
王叔和(201-280年),晉朝山陽郡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在中醫學發展史上,王叔和做出了兩大重要貢獻,一是整理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一是著述《脈經》。
王叔和生於達官貴族家庭,宗族中數代權勢顯赫,但他並未成為游手好閑的紈絝子弟。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時期已博覽群書,通曉經史百家,精通中醫經典方書,而且於脈學頗有研究。唐朝《名醫傳》評價他說:王叔和是個安靜的美男子,喜歡把研究的東西寫下來,著書立說。尤其擅長診切,研究方脈,兼而搞點兒 養生 之道。宋人張耳也評價說:王叔和這個人特別喜歡經方,精通診處,把脈之際就能一語道出病因。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把脈聖手。
由於其醫術高明,曹操南下征戰劉表時,王叔和被推為曹操的隨軍醫生。32歲那年,被提為太醫令。魏國少府中藏有大量歷代著名醫典和醫書,王叔和利用當太醫令的有利條件,閱讀了大量著作。經過幾十年的精心研究,在吸收扁鵲、華佗、張仲景等古代著名醫學家的脈診理論學說的基礎上,結合自己長期的臨床實踐經驗,終於寫成了我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的脈學專著——《脈經》,計10萬多字,10卷,98篇。
我們都知道,古代看病不像現在,各種檢查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古代的醫生想要了解病情,把脈是一項重要的手段。但是脈象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不同的人,因為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的差異,脈象也會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因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脈象有強弱之分。同時,因為把脈是用手來感覺,每個人的感覺總會有誤差,而這個誤差可能就會釀成大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叔和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將脈的生理、病理變化細分為脈象24種。他首次系統描述了臨床常見的二十四種病脈的體象,根據不同的脈象判斷疾病的種類。並明確地在手腕橈側動脈(寸口脈)診候處規定了寸、關、尺的三部分法。後來清人感嘆說:要是沒有王叔和,我們能看到這么好的醫書嗎?
在研究脈學和整理《傷寒雜病論》之外,王叔和在 養生 方面也有一些精闢的論述。他主張從起居飲食方面進行調節,以求得長壽,卻病延年。他提出飲食不可過於雜亂,要適量,是我國早期對飲食制度 養生 的最早的論述。
錢乙:創制千古第一方
清代紀曉嵐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小兒經方,於古罕見,自乙始別為專門,而其書亦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這裡面提到的「乙」,就是錢乙。
錢乙是山東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北宋傑出的醫學家,從事兒科四十餘年,積有豐富的臨證經驗。著有《小兒葯證直訣》,對小兒生理、病理、辯證施治和制方用葯等頗有創建,比歐洲最早出版的兒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國現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來的兒科學專書。
說到錢乙,很多人對他並沒有什麼印象。但是說到一味中葯——六味地黃丸,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六味地黃丸被譽為「千年補養第一方」,其創制者就是錢乙。這個方子最早記載於錢乙所著的《小兒葯證直訣》,當時的方名是「地黃圓」。有一天,錢乙和弟子正在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個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他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張仲景醫書中所載的八味丸,有地黃、山葯、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你這方子好像少開了兩味葯,大概是遺忘了吧?」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益火的葯,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您以為如何?」這位大夫聽了,恍然大悟。後來,錢乙把這個方子編入《小兒葯證直訣》一書。就這樣,錢乙所創制的「地黃丸」流傳了下來。本方製成後,受到歷代醫家推崇。直到今天,仍廣泛運用於臨床,也是許多家庭必備的中成葯。
錢乙最初是以小兒科聞名。宋神宗元豐年間,長公主的女兒有病,召令錢乙來為她診治,很有療效。長公主上奏神宗,授予錢乙翰林醫學的官職,特例賜給他赤色絲帛的六品官服。
又一年,神宗皇帝第九子患手足痙攣之疾,請了不少名醫診治,毫無起色,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開始抽筋。皇帝見狀十分著急。長公主入朝見神宗時,推薦錢乙,說他雖然出身民間,卻有奇異的醫術。神宗立刻召錢乙入宮。錢乙來後,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要過紙筆,寫了一貼「黃土湯」的葯方。心存疑慮的宋神宗接過處方,見上面有一味葯竟是黃土,不禁勃然大怒道:「放肆!難道黃土也能入葯嗎?」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據我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腎屬北方之水,按中醫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當用黃土。」
宋神宗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這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後一旁催促道:「錢乙在京城裡頗有名氣,他的診斷很准確,皇上勿慮。」於是,皇帝命人從灶中取下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葯中一起煎制。太子服下一貼後,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兩劑,病竟痊癒如初。這時,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錢乙的醫術。
皇子痊癒後,錢乙平步青雲,授紫帶金,躋身於太醫之列,引得妒忌無數。要知道,想要當上太醫可是要有資歷的,而當時錢乙才剛剛四十歲。從此,皇親國戚、貴族之家以及下層官吏、百姓人家,誰有個頭疼發熱、拉肚泄瀉的,都願意請錢乙來治療疾病。錢乙的府上門庭若市,再沒有閑暇的日子。
錢乙在兒科學方面的成就為後人稱許,而且對中醫辨證學、方劑學均有較大影響。他奠定了中醫史上兒科的專業地位,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幼者無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闡釋了中醫醫道的博大與慈愛。
⑤ 中國的傳統中醫為什麼衰敗的那麼快
1.真正好的中醫是很吃功夫的,中醫的要求博大精深,和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對中醫一知半解的多,精通的少.說實話,中醫並不是每個人通過一定的學習就掌握的.
2.西醫呢,一般通過系統的學習就有章可循.有指標,有科室,有專攻,可量化,中醫講整體,不分科,不能量化,變化多端.一個病不同的中醫開出不同的方子.西醫不然,一個病的治療辦法趨同.一句話,中醫難掌握!
3.中醫和西醫對人體系統的描述有很大的差異,西醫將人體分為各個器官,並將一些相關的器官組成系統,例如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免疫系統等七大系統。在各個系統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各個臟器之間也沒有太多的連系,好像每個臟器或系統都是獨立的。
中醫就完全不同了,大分類只有五臟六腑,每一個臟腑都有一條相關的經絡。除了五臟六腑對應的十一條經絡之外,另外還有心包經、任脈和督脈三條經絡,一共是十四條主要的經絡。各個經絡還有分支,稱之為經別,幾乎遍及全身。每條經絡上有穴位,針灸治療時,主要是刺激經絡上的穴位。
除了個別臟腑和其相應經絡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之外,各個臟腑之間也存在著非常密切的相生相剋關系,中醫將之歸納出五行理論。五行理論不但說明了臟腑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將各個臟腑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解釋得非常透徹合理。比較中、西醫對人體系統的描述,可以看出,中醫是累積了數千年人類經驗所形成的智慧,有比較合理而且慎密的邏輯和結構,也因此能夠延用數千年。中醫的觀點中,人體是一體的,五臟六腑之間互相有非常緊密的關系,而且是平衡的。同時除了解剖學所提到的硬體之外,中醫更有許多概念性或功能性的系統,例如能量系統、資源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在過去科技能力不足,沒有儀器量測的年代,由於缺乏數字概念,醫書中只能用各種各樣的文字來描述這些系統。如能量系統就用陰、陽、虛、實、血氣和火來描述;資源管理系統則用相生相剋、平衡及其他的方式來描述。由於這些描述和現代科學精確的數據化用語有很大的差異,使得整個中醫看起來很像難以理解的玄學。
4.現代科學的進步,而現代中醫沒有吸納這些先進東西加以利用,還停留在老祖宗的那些水平.原因有精通中醫的少,而精通中醫有有現代醫學眼光的更少.
5.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政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原因使得中醫沒有被發揚光大,越來越多的因為經濟原因改投別派.
6.人們醫療觀念的誤區.現在的醫院,特別是西醫院其實根本不能真正治病,有良知的西醫有一句話,」很多病現代其實沒辦法治,只是控制,減輕症狀而已」而正是西醫的控制症狀使得現代人覺得這是捷徑,殊不知是飲鴆止渴.
7.西醫講究果,中醫追求因.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8.在西醫越來越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中醫越來越會顯現出它的整體優勢,辨證優勢,中調養優勢.雖然現在中醫還沒有光大,但它一定會有其光大的時候.
更多的大家可以探討啊.
⑥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中醫有問題
首先是中醫學本身的問題,中醫的基礎是陰陽五行,是屬於哲學的范疇,他不像現在西醫好理解,比如現在西醫看病都是問病情拍片子開葯方,經過儀器檢查後,他可以肯定的跟你說你某個部位什麼樣的問題,甚至很多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做醫生了。
而中醫不一樣,中醫經過望聞問切四診後,會告訴五臟六腑哪裡虛,陽虛或者陰虛;或者告訴你你那個經絡不暢,陽明太陽少陽還是太陰少陰厥陰;又或者告訴你體內五行不和,克我反而我克,出現相乘相侮的情況,這些東西不想西醫那樣明了,反而像是江湖騙子,危言聳聽,這樣是為什麼中醫葯不容易走進西方國家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葯品問題,國家明文規定一些有毒葯材的使用范圍後,有些可能加量能治病的葯材就不能用了,而我國進入工業化以來,葯品也盡可能的檢測某些葯材的有效成分,有目的的提取,並實行產業化,這樣做就導致了有些葯材的炮製不如古方炮製的葯效好,這樣可能不一定會出現人命,但是會造成葯材用量加大和療程加長。
⑦ 中醫為何當下備受質疑,是因為什麼問題
中醫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一直陪伴著中國人走過了漫長的幾千年。一直到近代以來,隨著西醫的引入,中醫在中國獨霸天下的態勢,才有所改變。同時,不少人,包括很多有識之士,都對中醫治病的作用產生了質疑。比如魯迅先生,就曾因為中醫在治療其父親病症時候的一些荒唐做法,對中醫產生了巨大的質疑,也促成了魯迅留學日本,學習西醫的舉動。
(影視中的老中醫)
三是不同的機體身體機能不一樣,沒有統一可操作的辦法。
人體其實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東西,別的不說,就比如面孔,整個世界上,都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樣子。再比如指紋,世界上的人那麼多,指紋排列組合方式也簡單,但是竟然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
同樣的,人體雖然都是一樣的結構,但是其身體機能,卻幾乎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就算是生活在同一個房中,吃同樣的食物,經歷同樣的氣候,兩個人的機能都不可能一樣,何況是面對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
因此,雖然我們說,中醫是通過激發人體正能來治病的,但是人體機能不一樣,激發的方式顯然不同。為什麼中葯在開處方的時候,劑量都會有區別,就是中醫認為,應該針對不同的機體,做出不同的選擇。
但是,當醫生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幾乎只能靠經驗。而他經驗的得來,又是根據他曾經在不同人體身上的不同試驗。而人體機能又是不一樣的,在一個病體身上有效的,在別的病體身上不一定有效。因此,這就造成了中醫在治病的時候,極其復雜,極其不好操作。
雖然中醫有很多局限性,但事實上,只能說我們對人體的研究還有限。當我們對人體及人體機能有了更深入研究的時候,中醫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病方法。所以,中醫未來的前景,還是很寬廣的。
⑧ 中華文化五千年愽大精深,中醫對人們有什麼影響
中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老祖宗長期與疾病斗爭不斷實踐的智慧結晶,它包括了哲學、心理學、植物學、生態學、環境學、化學、物理學等豐富的科學內涵,其脈沖、針灸、推拿、接骨等療法至今仍在群眾生活中廣泛使用,操作簡便,確實有效。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