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江南有什麼歷史事件

江南有什麼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2-10-08 11:38:33

㈠ 江蘇歷史上發生過哪些事情,竟留下「一堆」名勝古跡

江蘇歷史上發生的事兒太多,這名勝古跡也是數不勝數。我們就先拿南京為代表來說。南京歷史上曾作為六朝古都,且在近現代歷史上也是頗為重要,發生了許多歷史事件,也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其中代表性的有武侯駐馬點江山的清涼山,勝棋樓的莫愁湖公園,有記無樓的閱江樓,十三疑棺同出城的明孝陵,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靜海寺等等。

清涼山,東漢年間,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江東,連孫抗曹。諸葛亮就曾在南京清涼山上駐足考察南京地形,並感嘆「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清涼山駐馬坡以此得名。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太祖同其皇後合葬之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傳言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時,准備了十三口棺材,從南京城十三個城門同時出城。這樣故布疑陣的做法,就是為了防止當時的盜墓賊盜墓。坊間傳言明孝陵只是疑冢,真正的帝陵仍未可知。

靜海寺,明成祖朱棣褒獎鄭和而下令建造的皇家寺廟,但是更令其聞名的是因為英軍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於靜海寺內同英政府,簽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靜海寺被看作是中國近代史起點的象徵。

㈡ 江南地區有什麼歷史典故或者傳說嗎

【答案】C【答案解析】周文賓,傳說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查遍史書未曾有關於周文賓的記載。影視劇中講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四位蘇州文人的故事,事實證明歷史上沒有周文賓其人。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歷史上確有其人,而周文賓是文人後來虛構的。歷史上的「吳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禎卿,徐是明代文學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與李夢陽等人並列「前七子」,其詩風格清朗,但不通書畫,性格也與另外三位不同。大概這個緣故,又或許是徐禎卿英年早逝,後來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賓來湊數。

㈢ 江南的歷史

「江南」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常是一個與「中原」「邊疆」等區域概念相並立的詞,且含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和人文區域。在先秦時期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據《吳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之時,越兵橫行於江淮之上,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可知史書中出現的江南一詞,在東周春秋時期,最早指的便是現今浙江省和江蘇省一帶,也就是東周時的吳國越國等諸侯國區域 。在後來秦統一天下時期的《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此書中出現的江南,指的是現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區。王莽時曾改夷道縣為江南縣,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區。《後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庄、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一直到隋朝,那個時期的江南有時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帶。
到了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西、湖南、湖北長江以南部分。宋改道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與皖南部分地區,分江南東路與西路,其中江南東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饒州(鄱陽)、信州(上饒)、撫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贛州)。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於行政區劃,清代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蘇和安徽的統稱,兩江總督指的便是江南省與江西省,但文化意義上的「小江南」越來越明確地轉指傳統的江東、吳或三吳地區。參考書籍《中國國家地理—江南特輯》、《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等。
明代袁可立在蘇州為推官,史官在評價他的政績時稱呼道,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神君訖威訖富之譽,(袁可立)為江南冠矣!」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不等同於清朝所設之「江南省」,江南省更非所謂「狹義江南」。江南省80%地域在長江以北,屬於江淮地區和淮海中原地區,和江南毫無關系。而不屬於江南省的浙江北部則是傳統江南核心地區,卻被排除在所謂江南省外。可見這是個極易導致謬誤的概念。
根據歷史傳統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區是蘇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大致等同於吳語+徽語區,等同於吳越民系的分布范圍。
江南核心區是所謂「水鄉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個生態型,因其位於平原澤國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濱海江南相區別,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認為是狹義江南。其范圍大致等同於吳語太湖片(北吳)分布區,歷史上被分為會稽,吳興,吳郡,被統稱為三吳。
三次中原漢族南遷
永嘉之亂後,今中原流民相繼渡淮河、長江南遷。安史之亂後,東路自華北平原進人淮南、江南。靖康之亂以後北方人民南遷以本階段人數最多,短短十餘年,「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紹興十一年,宋金和約達成,和約規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遷的浪潮始告消退 。

㈣ 誰知道江南省的歷史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就被用於行政區劃的。「江南省」設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 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省」。江南省的范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省」,還是後來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當時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就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
江南分三省
由於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統一,東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鋸勢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內部自身矛盾尖銳,斗爭不斷。而作為清廷主要的財源和人材庫之一的江南省,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就至關的重要了,因此,順治皇帝決定將江南省分而治之,一來以便更強有力的管理,二來以防再有第三方勢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強而危及朝廷。
分江蘇、安徽二省:
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江蘇省,江(寧)蘇(州)而來,省會駐地蘇州,稱「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慶)徽(州)而來,省會駐地南京,稱「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蘇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遷,遷至南京,成為江蘇省省會。 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遷,遷至安慶,成為安徽省省會。
分江蘇省(江南)、江北(兩江總督直轄)二地區
清後期江蘇省實際管轄范圍絕大部分處於長江以南,故清江蘇省實際為二省,故也以江南省區別於江北地區;而江蘇省其它地區則由兩江總督直轄,南京也設有相應省級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議。
江南省分為安徽和江蘇兩省,但安徽和江蘇在清朝仍是全國富碩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安徽每年所上繳的賦稅一直可排在全國前五位。而作為安徽省會的安慶,在19世紀中期開始,就和武漢.南京並稱為「長江三巔城市」,而清咸豐十一年(1861),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慶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安慶軍械所,製造出了中國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輪船,它既標志著安慶,乃至於安徽是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開端,同時也體現出當時安徽省的重要性,以及安徽省會安慶在全國的影響力!後來,民國總統孫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國方略》和《建國綱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點建設兩個地方:一是安慶,二是蕪湖。要把安慶建設成為武漢和首都南京之間一座橫跨長江兩岸的特大型「雙聯市」,把蕪湖建設成為長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

㈤ 幫忙舉幾個發生在古代江南的故事

蘇小小和莫愁女的故事:
【莫愁女】生卒年待考。戰國末期楚國歌舞藝術家。鍾祥人。姓盧,名莫愁,生於公元前3世紀前後,貌美如仙,愛好歌舞。十六七歲時被楚頃襄王征進宮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間歌舞走進了楚王宮廷。在楚王宮,得以與屈原、宋玉、景差結識,受其指導,歌舞技藝日進。後將古傳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騷、賦和楚辭樂聲,完成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陽阿》、《薤露》、《採薇歌》、《麥秀歌》等楚辭和民間樂詩入歌傳唱。寡和高曲《陽春白雪》成為千古絕唱,對後世的樂賦入歌傳唱產生了深遠影響。

莫愁女是以歌謠、舞蹈著名而傳世的。《容齋隨筆》說:「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莫愁女見於正史,出自於古《樂府》和《石城樂》和《莫愁樂》。《唐書·樂志》載:「《石城》,宋臧質所作。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固作此曲。」

《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英鍾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悉』聲,故歌雲: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天監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將石城《莫愁女》,亦雲《蠻樂》,舊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許多傳說故事,也從西楚傳播到東吳。在鍾祥,則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勝古跡。宋人王之望《輿地紀勝》說:「莫愁村,在漢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鍾祥縣志.古跡》篇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這些名勝古跡,千百年來,俱為歷代文人墨客傾慕尋訪的佳妙去處。

莫愁女居住的村莊,原名不叫莫愁村,因為年年桃花盛開,紅如簇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它桃花村。與莫愁村毗連的莫愁湖,遠古史稱滄浪湖。桃花村與郢中石城西門渡口磯頭絕壁上的白雪樓和樓東的陽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滄浪三湖跨江與村毗連。莫愁女的父親盧公,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母親在村中植桑種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個風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頭江岸渡口的船艙中。她剛生下地時,不住地啼哭,盧公抱她哄著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聽到「莫愁」二字,她的哭聲竟一下停止了。盧公於是就把她取名為莫愁。「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明·張寧)莫愁女生在風波里,行走風浪中,喝著漢江河中水,吃著桃花村中糧,有時隨村中姐妹在那碧波盪漾的滄浪湖中采菱摘蓮,有時隨父母進城賣桃,有時在江中、湖裡搖艇打槳,有時在陽春台、白雪樓習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諸般曲,她一學就會。當她長到十五、六歲時,出脫的竟如滄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纖纖腰肢,亭亭玉立,靨靨酒窩,笑綴纓唇;容顏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紅;行動如風送彩雲,輕捷飄逸;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蓮荷包透佳氣,江濤涌玉音。

「悲莫悲兮分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傳說莫愁女其實並沒有死,她被漢江漁夫救起,曾尋屈原的蹤跡,也找尋過王襄哥,泛艇江湖,足無定蹤,真正回到了民間。《莫愁樂》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後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台、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跡。如唐李商隱詩:「雪中花下與誰其,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愁。」唐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謝春悲涼。」宋王之望詩:「滄浪渡口莫愁鄉,萬傾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陽。」宋周密《杏花天.賦莫愁》詞:「瑞雲盤,翠侵芳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人去後,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暮石城風急。」明.王世貞詩:「倚鞭白鼻堝,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清劉澤宏詩:「石城西畔莫愁湖,誰道當年女性盧?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清李蘇《莫愁村看桃花》詩:「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差。」詩文共傳譽,人地兩留芳,正象陽春台、白雪樓、高雅名曲《陽春白雪》與宋玉一樣,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與莫愁女一起,千古馳譽,萬世名揚。
當年的漢江,緊貼郢中石城而流;當年的莫愁湖,碧波千畝。隨著時代的變遷,漢江西移離城五里之遙;莫愁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天下郡國利病疏》載:「漢水故道逼進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繞沿山灣東,去城彌遠。」《鍾祥縣志·方輿》載:「自有顯陵後,明世宗惑於風水之說,堵塞敖口,迫使漢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於漢江西岸的文集鎮,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

莫愁源的東北為中國明代十五陵——明顯陵,陵中有九曲河與湖相通。年年陽春三月,湖岸桃花開放更盛;夏秋兩季,姑娘們則成群結隊,於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蓮。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風光綺麗,暇日垂釣,其樂無窮。鍾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鎮建設規劃中,將開發莫愁湖公園列為重點項目。未來的莫愁湖,必將水更青、花更艷、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遊客、八方嘉賓!

附:莫愁女的家鄉在何處?
一、莫愁家鄉在何處?《舊唐書》里說她是「石城女子」,人們據此認為莫愁是南京。其實,這並不確切。

石城,並不是南京。它的故址,在現今的湖北省鍾祥市。西晉初年,這里是江防前線。晉國征南大將軍羊祜因山築城,名為「石城」。「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後,這名稱就確定和沿襲下來。鍾祥境內曾有石城中學、石城大道之名。《莫愁樂》里有一章寫道:「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這首摯情動人的送行曲,是莫愁生長在江漢之間有文字確證。

二、南京現有莫愁湖,人們多以為莫愁女的故鄉在南京。電影越劇片《莫愁女》的編劇張弦曾在1982年11月26日《南京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這一誤會乃宋代詩人周邦彥造成。周在《西河·金陵懷古》中寫道:「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詞寫得很美,但把地點弄錯了。南宋洪邁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周美成(邦彥)樂府《西河》一闕,專詠金陵,所雲『莫愁艇子曾系』之語,豈非誤指石頭城為石城乎?」(容齋隨筆)金陵古稱石頭城,偏巧城西有個湖,周邦彥把石頭城和石城之間劃了個等號。盡管不久就有人指出,但這個誤會卻隨著他的名篇流傳下來。

今日杭州,隋朝之前稱錢塘,乃因風景秀麗的錢塘湖而得名。錢塘湖是大禹治水時
開挖出來的人工湖,到唐代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後,在湖東築了一道「白堤」,這才把
錢塘湖稱為「西湖」。
江南自古多名妓,錢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經育出過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樓紅顏,南齊蘇
小小就是其中的一個。
是什麼契機造就了蘇小小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妓女呢?這還得從她的身世說起。蘇
小小出身於錢塘一戶殷實人家,她家先世曾在東晉朝廷為官,晉亡後舉家流落到錢塘。
蘇家利用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為本錢,在錢塘作買賣。到了蘇小小父母這一代,已成為
當地的富商。蘇小小是父母的獨生女兒,所以自小被視為掌上明珠,因長得玲瓏嬌小,
就取名小小。蘇家雖是商賈之家,但沿襲了祖上香書遺風,聰明靈慧的蘇小小深受薰染,
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
可惜好景不長,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就相繼謝世,蘇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
中舊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傷感的情緒,於是變賣了在城中的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
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
在那時,錢塘市由於交通便利,市區已相當繁榮,而城西錢塘湖一帶卻是一大片荒
涼的沼澤地,這里青山環繞,碧水盈盈,雖然未經開發,風景卻十分宜人。蘇小小與賈
姨在湖山深處的松柏林中築下一雅緻的小樓,過著遠離紅塵的閑居生活,生活的來源則
是父母所留下的頗為豐厚的財產。
春秋兩季,是錢塘湖邊風景最美的時侯,清風習習,楊柳映波,湖面清澄平靜,山
色青翠悅目。這種時候,性好山水的蘇小小常偕同賈姨,乘坐著一種特製的油壁游車,
環湖觀賞湖光山色。
這時的蘇小小已出落成一個紅杏初熟般的小女人,尤其是那一雙水靈嬌媚的大眼睛,
看上一眼都能讓人醉倒。一個美艷少女,無遮無攔地盪游在山湄水涯,自然引起一些風
流少年的追逐調笑,蘇小小的油壁車後常常跟著一串俊逸倜儻的公子哥兒。
蘇小小正值少女懷春的年齡,寂寞獨居,常感蕭索,便借詩詞遣懷,誰知詩詞中多
是男女幽情的內容,更引動了她的愁思,所以索性縱情於山水間。一天,她見油壁車後
緊隨著的是幾位風度翩翩的少年郎,頻頻把熱烈的目光投向蘇小小。蘇小小心中頗感得
意,一時興起,便在車中朗聲吟誦道:
燕引鶯招柳夾道,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冷妾姓蘇。
這首詩十分直爽地介紹了自己,並大膽地表露了她的心意,原本不是青樓人家,只
因過於寂寞,她希望有人扣門來訪。這在一般閨中女子來講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但蘇小
小從小很少受到父母的約束,性情開朗,吟出這樣的詩也不足為怪。
車後的少年清晰地聽到了春風傳來的佳音,個個大喜過望,當即就追隨著蘇小小的
車,到了她西冷橋畔的小樓。蘇小小見客人應聲而來,起初有些感到羞怯,不知如何是
好?後見來客個個彬彬有禮,談吐文雅,於是相邀入客堂落座。善解人意的賈姨奉上香
茗,主客一邊品茗,一邊談詩論詩,品說周圍風光,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的下午。
事情傳開後,錢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來西冷橋畔,造訪蘇小小。但這些
人均先被賈姨攔住,經過她的觀察挑撿,年少而有文採的才能入門見蘇小小,其他腦滿
腸肥、俗不可耐的人,即使擲以千金,也被婉言謝絕。如此一來,蘇小小的名氣就更大
了,許多人都以能與她對坐清談為榮幸。人們雖然也把她看成一個待客的青樓女,又有
人稱她為詩妓,但實際上她與那些賣身為生的女子絕不一樣,用現在的眼光看來,她更
象是一個文學沙龍的女主持。
又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春日午後,蘇小小收拾得漂漂亮亮,和賈姨乘上油壁車,沿湖
漫遊賞春。正巧,這天從建業來的名門公子阮郁,也正騎馬游觀錢塘勝景。阮郁信馬悠
悠,邊走邊看,正陶醉在碧波綠柳的春意中。忽見迎面駛來一輛裝飾艷麗的油壁車,他
不經意的望去,卻正好見到探著頭欣賞湖景的蘇小小,那小小女子竟是那般瓊姿玉貌、
嬌媚動人,就象飄臨人間的雲中仙子,不覺令他心醉神迷。於是,當蘇小小的車擦肩而
過後,阮郁勒轉馬頭,一路緊跟不舍。蘇小小在那一剎那也看清了對面而來的馬上公子,
見他眉目清朗,神情灑脫,也十分中意。這時見他隨車而來,心中暗喜,於是高聲吟道:
妾乘油壁車,朗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冷松柏下。
阮郁聽了心想:這分明是邀我的情詩嘛,豈可辜負佳人的盛情!他夜裡回到客棧,
趕忙向店家打聽,店家告訴他說:「西冷橋畔的妓家蘇小小,誰人不知!滿城貴公子人
人傾慕,無奈她自視甚高,性情執傲,好花雖妍,看雖可看,要攀摘卻是不易呀!」
即使不能攀折,坐對名花,心靈交融,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阮郁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午後,准備了精美的珠玉為見面禮,繞過西北湖濱,穿過松柏濃蔭,沿著林間小
徑,直達西冷橋畔。但見花遮柳護之下,靜立著瓦屋數間,周遭鳥雀啁啾,景色清幽,
真是一處人間天堂!
阮郁輕輕把馬系在柳樹下,上前輕輕叩門。門吱呀一聲打開半扇,賈姨出來十分客
氣地詢問來由,阮郁歷述昨日游湖幸遇佳人,蒙佳人垂青,贈詩指路的情形,並誠摯地
表明:「今特備薄禮,企望一見芳容。」
賈姨一聽就明白了,她昨日陪蘇小小游湖回來後蘇小小茶飯不思,似乎心事重重,
她早已猜中了幾分。於是,賈姨請來客入屋落座,奉上香茗,進內屋稟報蘇小小去了。
阮郁閑坐著四周觀望,只見窗外院中繁花似錦,室內布置雅潔樸素,牆上掛著字跡絹秀
的屏軸,架上排著成堆的書卷,窗下矮幾上置一古箏,處處光潔,一塵不染,足以顯示
出主人的清雅風格。阮郁不由得對蘇小小又萌生了幾分敬意。
蘇小小由內室姍姍步出,她今日淡妝素抹,低眉含笑,與昨日的明艷判若兩人。賓
主見過禮,對面坐下,兩人談詩論文,十分投機。不知不覺中,窗外已是暮靄四合,兩
人話題不斷,都有些不忍道別的心緒。賈姨進來點上蠟燭。不一會兒,又擺上幾樣精緻
的酒菜,於是主客邊飲邊談,直到夜闌人靜。
由於回城的道路幽暗曲折,阮郁只好留宿在蘇小小客房。夜已深,阮郁在松軟的床
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披衣起身,踱到院中。剛一出門,他就發現院中已站著一個
人,仔細一看,原來是蘇小小,她洗盡了鉛華,披一身素衣,站在那裡仰頭望著天上皎
潔的滿月,兩顆晶瑩的淚珠掛在她長長的睫毛上。阮郁一見,心中痛愛至切,悄悄上前,
伸出兩臂,擁住了蘇小小小巧的身軀。蘇小小其實早已察覺到動靜,但她一動不動,只
是閉上眼睛,靜靜地偎在阮郁溫暖的胸前。
阮郁抱起蘇小小走入卧房,度過了溫馨纏綿的下半夜。阮郁驚異地發現,這個名滿
錢塘的詩妓,竟然還是一個噗玉未雕的處女呢!
從此,他倆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每天不是在畫舫中對飲傾談,瀏覽湖中綺麗的
風光;就是一個乘坐油壁車,一個騎著青驄馬,同去遠近山巒觀賞怡人勝景。儼然象是
一對恩愛的小夫妻,羨煞了無數擦身而過的遊人。
萍水姻緣畢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後,阮郁的父親在建康聽到兒子在錢塘與妓女混在
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嚴加看管在家中,不許他外出半步。
阮郁走後,蘇小小在家閉門不出,整日仰頭企盼,等待情郎的歸來。
一個月過去了,不見情郎的蹤影;一年過去了,連一點音信也沒有。蘇小小由渴望、
失望到絕望,終於病倒在床上。多虧知心的賈姨悉心調理,疾病漸漸問愈。為了使蘇小
小忘卻舊愁,賈姨又讓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慢慢地,西冷橋畔
又恢復了往日車馬盈門,絡繹不絕的勝況。
「曾經滄海難為水」,有了與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蘇小小再也無心傾情與誰了。她
與客人仍然僅限於品茗清談,偶爾置酒待客,或獻上一曲清歌,絕不留宿客人。好在能
在這里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並不會有過分的要求。
秋高氣爽,紅葉滿山,蘇小小有一天又乘油壁車出遊。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書生模樣
的人,眉清目秀,氣宇不凡,樣子酷似阮郁,但卻衣著寒酸,神情沮喪。蘇小小為之怦
然心動,於是停下車來詢問,對方見是一位美麗的姑娘相問,神態充滿著關切,就非常
拘謹的相告:「小生姓鮑名仁,家境貧寒,讀書荒山古寺之中,准備入京應試,無奈盤
纏短缺,無法成行。今考期臨近,我只能望湖興嘆!」
蘇小小年紀雖小,卻閱人已多,她覺得眼前這位書生必然大有前途,又貌似阮郎,
她下決心資助他。於是不避嫌疑地說:「妾見君豐儀,必非久居人下的人,願傾囊相助,
也能驗證一下妾的眼光。」
鮑仁自然是感動不已。蘇小小變賣了一些貴重首飾,給鮑仁打點了行裝,送他上路,
鮑仁頻頻叩謝,感激地說:「千秋高義,反在閨幃,芳卿之情,銘記在心!待我有成之
日,必來叩謝恩人。」
送走了鮑仁,蘇小小深深體會到一種幫助別人的快樂,她明白自己對鮑仁動的不是
男女之情,而更象一種母親式的付出,並不希冀什麼報答,真希望能早日得到他成功的
好消息。
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聽人說起蘇小小的艷名,自己礙於身份不便親
往西冷橋畔拜訪,就在湖濱酒樓備下酒席,差人前往蘇家請蘇小小來見。不料蘇小小來
了清傲的氣性,端起了架勢不肯應邀,一拖再拖。經過孟浪三番五次地派人催請,她才
心不甘、情不願地慢慢來到酒樓。
孟浪在酒樓已等得十分惱火,心想:我堂堂觀察使,竟遲遲請不動一個妓女,待她
來了,定要當席羞辱她一番,以瀉心頭之火。等到蘇小小姍姍而來,她那美艷的容貌,
嫻雅嫵媚的氣韻,立刻鎮懾了在場的人,孟浪也被她迷住了,怒氣也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他定定神,覺得還是必要難她一難,於是指著指著窗外怒放的梅花說道:「今日雅集賞
梅,就以此為題,敢請芳駕即席賦詩!」
蘇小小已料到了他的心思,她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
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
孟浪自然明白她的詩句中,既隱然有討饒的意味,又不卑不亢,恰如其份,不禁為
之贊佩不已,於是賓主開懷暢飲,如逢知己。直至夜半時分,才命人明燈執火,恭敬地
送蘇小小回家。
蘇小小就象一朵高潔溢香的梅花開在西冷橋畔,雖然賞花者甚多,然而讓她傾心的
卻寥寥無幾。
就在次年春上,蘇小小受了些風寒,因調治不及,加之心境憂郁,年僅二十四歲的
她竟就這樣香消玉殞,魂飄九霄了。
這時鮑仁已在京城金榜題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錢塘,專門趕到
西冷橋畔答謝蘇小小,誰料卻正趕上她的葬禮。鮑仁白衣白冠撫棺大哭,繼而遵照蘇小
小對賈姨的囑托,把她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墓前立碑,上刻「錢塘蘇小
小之墓。」
後來,諸多到錢塘的文人騷客都自願到蘇小小墓前憑吊,於是當地人在她的墓前修
建了一個「慕才亭」,為來弔唁的人遮蔽風雨,亭上題著一副楹聯:
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冷。

㈥ 江南的歷史

江南水鄉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傳承著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這里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民居聚落。從漢代起,這里開始居住官吏,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戰亂局面使大批人向南遷徙,這一趨勢使南方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經濟重心從此南移。

唐代,這里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官宅,在宋代繪畫《千里江山圖》、《平江圖》中,對江南民居的建築布局已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隨著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達官顯貴、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紛紛選擇此地建宅,山莊別墅,亭台樓閣,處處皆是,各具特色。

由於人口眾多,土地珍貴,江南的建築極節省空間,而在層高上下功夫,其建築藝術也因此顯得精巧有餘,氣派不足。但經過能工巧匠的雙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傾倒。
我國江南六個著名的古鎮有江蘇的周庄、同里、角直(音陸直),浙江的西塘、南潯和烏鎮,這六個古鎮也都是水鄉,都有非常深的文化底蘊,西塘位於嘉善縣,烏鎮位於桐鄉市,南潯位於湖州市(湖州也是湖筆的產地)。這六個古鎮都集中在太湖的東南方向,周庄和角直相距四十多公里,同里與周庄的水路也只有十多公里。

㈦ 初一上冊歷史《江南地區的開發》哪位大神有相關的歷史小故事(最好是課外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相當多,需要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開通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政治上看,隋政府為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也需要開通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隋煬帝個人,也抱有開運河乘龍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時候,隋朝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糧食、布帛和財富。這就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

㈧ 關於江南的傳說有哪些

1、《灌園叟晚逢仙女》講了一個江南一帶花神懲治惡霸、扶助花農的故事。故事裡,花仙是正義和力量的化身,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與正義力量相結合的心願。明代以後此類花神形象日漸豐富,且愈加栩栩如生。

2、《三生石》「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前生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故事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回」與「轉世」的觀念。

3、《白蛇傳》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在秀麗的三戶山下,默河河畔有一座春秋吳越風格的商聖苑。商聖苑中的蠡施閣內供奉著范蠡和西施的坐像。說起這對有情人,還有一段曲折美妙動人的傳說呢。
相傳春秋末期的一天,越國大夫范蠡縱馬來到薴蘿山下的溪水邊,馬蹄濺起的水花,灑落在溪中浣紗的一個妙齡女子身上,那女子一驚,抬頭一看,見英俊瀟灑的范蠡似乎被她那美麗絕佳的容顏所吸引,正痴痴地望著她。四目相對,一見鍾情。此後這位叫西施的民間佳麗便與范蠡成就好事,互托終身。
誰知好景不長,吳國滅了越國,范蠡離別西施隨越王勾踐到吳國為吳王夫差養馬、守墓,受盡屈辱。
三年之後,吳王夫差才放他們君臣重返越土。為雪國恥,范蠡整日思謀著助越王重整山河之計。這天,西施見范蠡眉頭緊鎖,在庭院中獨自徘徊,長吁短嘆,便上前寬慰丈夫說:「夫君千萬別愁壞了身體,小女子舞上一曲,也許可為您分分憂、解解愁吧。」說著便舞動起來。范蠡看著這位善解人意、千嬌百媚的妻子,一個驚世駭俗、違背常理的計謀湧上心頭。
范蠡了解到吳王夫差極好美色,若用美人計使吳王沉迷於酒色、亂其朝綱,要不了幾年,定會達到滅吳興越、重振國威之目的。而這種絕密之計,只有讓自己最親信的人去實施才能放心。當他忍痛向西施講了心事之後,不由抱著西施潸然淚下。西施雖然極不情願,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和分擔夫君憂國憂民之心,終於忍悲含痛答應下來。
果然,自西施去吳之後,吳國漸弱,越國漸強,時機一到,越國終於滅了吳國。但在越王勾踐舉辦的一次慶功宴上,再也看不到大功臣范蠡的影子。
原來,范蠡深知越王勾踐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的品性,不由想起「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訓言,便在一天深夜攜帶西施悄然離去。為了不使越王找到他們,他和西施隱姓埋名,浪跡江湖,輾轉回到故鄉三戶山下的三戶村

㈨ 中國古代史在南京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有什麼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元順帝統治時期,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他南征北戰。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京師(順天府即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台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德國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代表在靜海寺議和,在下關江面的英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稱天京。
1864年,清軍攻入天京,太平天國滅亡。
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孫中山退職。
1913年,黃興在南京響應孫中山先生討伐袁世凱,即二次革命。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開始其對中國長達22年的獨裁統治。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屠殺30萬南京平民。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由陪都重慶遷回南京。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蔣家王朝覆滅,「十朝都會」南京由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為秣陵。
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纏為秣陵侯。
【六朝古都】 南京的天際線
211年,孫權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
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宋立國,都建康。
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齊立國,都建康。
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梁立國,都建康。
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懷】 公元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以石頭城為蔣州,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 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占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1329年,改建康為集慶。
【開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故定國號為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留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國風雲】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在今總統府一帶修太平天國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越過玄武湖眺望南京城[局部]
【博愛之都】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南京為中國首都。 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血腥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里,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以上的婦女,史稱「南京大屠殺」。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㈩ 江南的古今名人故事

魯迅(1881——1936),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詩人。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文學家。祖籍浙江嘉興。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哲學家,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壽,後改名槐樹,字啟明,起孟,號知堂。浙江紹興人。錢君陶(1907—1998)祖籍浙江海寧,生於浙江桐鄉屠甸鎮。名玉堂、錦堂,字君陶,號豫堂、禹堂、午齋,室名無倦苦齋、新羅山館、抱華精舍。著名藝術家、音樂出版家。 魯迅之二弟。現代散文家、詩人。
艾青(1910-1996),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
梁實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
郁達夫(1895~1945)現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劇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國電影事業拓荒者。
章太炎(1869-1936年),學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更名絳,號太炎,後又改名炳麟,浙江餘杭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祖籍浙江紹興陶堰。
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浙江嵊縣人早年留學美國,獲得經濟博士著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浙江嵊縣浦口鎮人。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熊,字兆賢,別號孟鄰,浙江省餘姚縣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鶴卿,別號孑民,中國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字中季,號疑古、逸谷、德潛,浙江吳興人。語言文字學家,早年留學日本,師事章炳麟
範文瀾(1893—1969)字雲台、芸台、仲紜、仲沄,筆名武波。浙江紹興人。中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是現代中國詩壇上負有盛名的「雨巷詩人」。

閱讀全文

與江南有什麼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