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始皇有很多子女,為什麼只有兩個兒子名字被大家所知
在秦始皇的眾多子女里,只有長子扶蘇和幼子胡亥在歷史上被大家所知道。一般來說,大家熟知的都是對歷史進程有影響的人,其他無關緊要的皇室子女不被知道也很正常。只是可惜秦始皇的子女除了幼子胡亥最後全部慘死。
秦始皇死前,發布了最後一道詔書,命令長子扶蘇火速從塞外軍中趕到都城咸陽。他可能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希望能夠將直接傳位給扶蘇。可惜車隊行到沙丘的時候就已經病故。此時帝國最悲慘的一幕發生了,一個心懷叵測的宦官,一個充滿私慾的丞相,一個幼小的紈絝皇子,將帝國的大船駛向了萬丈深淵。
他們先是向北方發一個假的詔書,直接賜死長子扶蘇。然後快馬加鞭趕回咸陽登基,胡亥登基後無法無天,趙高則權勢熏天,先是處死了丞相李斯,後來陸陸續續將秦始皇的子女全部殺死。千古一帝秦始皇,恐怕也不會想到身後事竟然如此可悲、可嘆!
⑵ 乾隆皇帝一共生了幾個兒子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個兒子,乾隆的兒子分別有: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還有3個早逝,沒有名字。
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1750年),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東巡,孝賢純皇後駕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因不懂禮數,被乾隆責備,因而失寵。乾隆十五年三月去世,年僅23歲。死後被追封定親王,謚曰「安」。
皇次子,愛新覺羅·永璉(1730年-1738年),,生母是孝賢純皇後。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深得弘歷鍾愛。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被乾隆秘密立儲為皇位繼承人。1738年病死,年僅9歲。乾隆悲痛不已,追封他為皇太子,謚號端慧。
皇三子,愛新覺羅·永璋(1735年-1760年),生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僅26歲。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1739年-1777年),履端親王。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允祹後,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時去世,終年39歲,謚曰「端」。嘉慶四年三月追贈親王。
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1766年),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永琪少習騎射,嫻國語,深得乾隆喜愛。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僅26歲。謚曰純。
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1743年-1790年),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貝勒。乾隆三十七年,進封質郡王。乾隆五十四年,晉封質親王。善詩文、繪畫,兼通天算。乾隆五十五年去世,終年48歲,謚曰「庄」。
皇七子,愛新覺羅·永琮(1746年-1747年),生母為孝賢純皇後富察氏。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薨,年僅2歲。謚曰悼敏皇子。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1746年-1832年),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初封多羅儀郡王,後晉封和碩儀親王。道光十二年去世,享年87歲,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謚號曰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1823年),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幼工書,清朝著名書法家。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去世,享年72歲,謚哲。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1752年-1776年),繼後烏喇那拉氏之子。在生時沒得到爵位,死後也僅追封貝勒。乾隆五十一年去世,年24歲。嘉慶四年三月,追封貝勒。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幼殤,年僅3歲,未封。生母為繼皇後烏喇那拉氏。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永璐(1757年-1760年),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後改名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820年),即嘉慶皇帝,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生母為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嘉慶皇帝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年—1765年),幼殤,未封。生母為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1766年-1820年),母孝儀純皇後。和珅誅,沒其宅賜永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晉慶親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謚曰僖。
(2)歷史上哪個皇帝只有兩個兒子擴展閱讀: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的年號,前後一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乾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夢中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九歲。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壯麗宏大的圓明園,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廟號清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清裕陵。
網路-乾隆
⑶ 乾隆皇帝共有幾個兒子各叫什麼
乾隆皇帝共有17個兒子,具體介紹如下:
1、皇長子,永璜(1728-1750)。
2、皇次子,永璉(1730-1738)。
3、皇三子,永璋(1735-1760)。
4、皇四子,永珹(1739-1777)。
5、皇五子,永琪(1741-1766)。
6、皇六子,永瑢(1743-1790)。
7、皇七子,永琮(1746-1747)。
8、皇八子,永璇(1746-1832。
9、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
10、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
11、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
12、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
13、皇十三子,永璟。
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
15、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
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
17、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
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
據說康熙年間的一天,康熙帝在圓明園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歷。弘歷當時只有十二歲,一下子就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雍正元年,雍正手書立儲密旨,立弘歷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雍正十一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駕崩,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歷繼承皇位,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⑷ 光緒帝有幾個子女
光緒帝沒有子女。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後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後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後崩逝後由慈禧太後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後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後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台,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
⑸ 咸豐皇帝有幾個兒子
咸豐皇帝有2個兒子。
長女榮安固倫公主,咸豐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僅22歲。(生母:庄靜皇貴妃他他拉氏)
長子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月病死。年僅19歲。(生母: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
次子憫郡王,生於咸豐八年(1858年)二月初五,出生當日就死了,未命名。同治帝即位後,追封其為郡王。(生母:玫貴妃徐佳氏)
⑹ 秦始皇的兩個兒子叫啥
秦始皇的兒子有:扶蘇,胡亥,子嬰,等等~~~~~~ 見於史書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子女只有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四人。 以下給你做下扶蘇和胡亥的簡介: 扶蘇 秦始皇長子(?—前210) 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指責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因其母鄭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始皇偏執的認為這是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弗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就在扶蘇熱切期待回到朝堂一展宏圖之時,始皇一旨詔書傳至上郡,竟是責備他辦事不利,賜其與將軍蒙恬自盡。扶蘇悲憤交加,便自刎。 秦始皇統—中國後,扶蘇曾多次議政,對於治國、安定天下頗有見地。秦始皇三十五年(的212),侯生、盧生等人議論皇帝,並雙雙逃走。秦始皇聽到消息後極為憤怒,下令御史進行追查,把460多名儒生全部「阮之之咸陽」。身為秦始皇長子的扶蘇不同意父親焚書坑懦的舉措,多次上書諫議,勸阻秦始皇。他認為「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希望皇帝明察秋毫,趕快中止錯誤的舉動。扶蘇的勸諫觸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派到北方,在上郡監蒙恬的大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不幸病逝。秦始皇臨終以前,曾為璽書召令扶蘇至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但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另一個兒子胡亥陰謀篡改始皇帝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即皇帝位。同時另書賜蒙恬和扶蘇死,並「數以罪」。胡亥的使者奉書到上郡,扶蘇打開詔書知必死無疑,遂准備自殺。大將蒙恬曾經起疑心,力勸扶蘇不要輕生,「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但扶蘇為人寬厚仁義,不願背禮,旋即自殺於上郡軍中。 蘇和胡亥秦二世胡亥 -------------------------------------------------------------------------------- 秦二世,姓贏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於沙丘,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帝,賜扶蘇死。 秦二世即位後,宦官趙高掌實權,實行慘無人道的統治,終於激起了前209年的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 二世胡亥於前207年被趙高殺死,時年24歲。 秦朝第二代皇帝。始皇少子。早年曾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始皇帝病死,胡亥在趙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為太子,並承襲帝位,稱二世皇帝。 有趙高才有帝位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趙高為了自己專權而一手策劃的,在秦始皇的眾公子中,胡亥論才幹絕對不夠即位的資格。他的長兄扶蘇是最優秀的,秦始皇也將他作為繼承人來培養,雖然秦始皇並不是很喜歡他。為了增長他的治國經驗,派他到北面的邊境上和蒙恬一塊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是出名的紈絝子弟,沒有什麼帝王兒子的風度。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也參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願和大臣們循規蹈矩地在父親面前喝酒,早早吃飽了便借故退席了。在殿門外整齊地排列著群臣的鞋子,因為按照當時秦的規定,大臣進入宮殿時必須將鞋子脫下放在殿門外。參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這卻成了胡亥胡鬧的道具。他借著酒勁,邊走邊隨意地將群臣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人的言行是一致的,後來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結果就像他原來踢鞋一樣把國家"踢"得亂七八糟,最後亂得連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 胡亥的公子哥的形象加上趙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漸漸地越走越遠。趙高本是宮中的一個太監,但他也有一些才幹,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氣大,字也寫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寵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車府令,負責皇帝的車馬儀仗。為了巴結胡亥,趙高經常教胡亥書法和如何斷案,加上趙高的三寸不爛之舌,將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聽他指揮,這是以後趙高鼓動胡亥篡位的基礎。 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時,胡亥也隨行,當時他二十來歲,仍是個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後,受到趙高的蠱惑,和趙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長子扶蘇繼承帝位的遺詔,自己登上了本不屬於他的帝位,結果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趙高的陰謀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視。趙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對他立胡亥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設法說服了李斯。 趙高對李斯說了他的打算,李斯卻一口回絕。 趙高不慌不忙地說:"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慮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勞能和蒙恬相比嗎?您的威望、您的計謀能和蒙恬相比嗎?況且,扶蘇對您的信任也沒有對蒙恬的深,假如扶蘇即位,那丞相的職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還會有您的地方。丟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異處也不是沒有可能。您還是好好想想吧,命運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裡。" 李斯權衡利弊,終於和趙高走上了同一條不歸之路。 殘害兄弟姐妹和忠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於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說,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蘇聽了詔書,流著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說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現在陝西子長北)的監獄里。 做皇帝後,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區)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現在陝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被定罪處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將閭三人相對而泣,最後引劍自刎。 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難逃厄運。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於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說願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對其他不聽話的文武大臣也不放過。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倆,開始胡亥想繼續用他們兄弟倆,但趙高害怕他們對自己構成威脅,就向胡亥造謠說,秦始皇原來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極力阻止,秦始皇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頭。胡亥卻信以為真,不但沒有釋放蒙恬,還將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現在河北省蔚縣東北)的監獄中。後來,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盡,然後又派人到陽周的監獄中逼蒙恬自殺,蒙恬開始不肯,聲辯說要見胡亥,請他收回詔命,使者不許,蒙恬見生還無望,只得服毒自盡。 對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趙高的唆使下,也大開殺戒。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在殺死大臣的同時,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安插進去,他的兄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陽的縣令,都是要職,其他朝中的要職也遍布趙高的黨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對趙高的這些陰謀動作毫無防備,最終死在了趙高之手。 殺了許多朝中的大臣,趙高還不滿足,又尋找機會唆使胡亥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也巡遊天下。南到會稽(現在的蘇州),北到碣石(現在河北昌黎北),最後從遼東(現在遼寧的遼陽)返回咸陽。在巡遊途中,趙高陰險地對胡亥說:"陛下這次巡遊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胡亥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趙高實際上把年輕無為的胡亥當成了擴張自己權勢的工具。 對於李斯這個原來的盟友,趙高也沒有放過,借胡亥之手除掉了這個對手。趙高設計使胡亥對李斯不滿,然後又找機會向胡亥誣陷了李斯三個罪名:一是李斯原來參與了擁立胡亥即位,但後來總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兒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陳勝作亂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卻不積極鎮壓,因為他和陳勝是鄰縣的同鄉。聽說李斯和陳勝他們也通過訊息。三是李斯作為丞相,權利過大,超過了皇帝,但還不滿足,似乎有異心。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想抓李斯,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就先派人監視李斯。李斯聽到消息,就上書揭發趙高的劣跡。胡亥卻不肯相信,反而將書信給趙高看。趙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就進一步地羅織罪名誣陷李斯。胡亥將李斯抓捕,交給趙高負責審理。趙高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李斯用盡了酷刑,逼李斯認罪。李斯無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趙高拿著李斯的供詞上報胡亥,最後,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黑京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後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後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醬),這在當時是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種刑罰處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時被殺。趙高後來也為自己的殘忍付出了代價:兩年後被秦王子嬰誅殺。 苛政超過其父 胡亥坐上帝王寶座之後,一心想享樂一生,有一次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像飛奔的馬過牆的縫隙一樣快,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自己更大膽地專權。 有了趙高的支持胡亥還不放心,又向李斯詢問如何才能長久地享樂下去。他對李斯說:"我聽韓非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禦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後客死異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麼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 李斯惟恐胡亥聽從趙高的話,自己失寵,於是寫了一篇文章《行督責之術》,向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即用督察與治罪的方式來鞏固中央集權,鎮壓百姓的反抗與違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觀念,後來秦朝的滅亡宣告這種法家思想的歷史性破產。 有了李斯的主意,胡亥便肆意放縱自己的慾望。他繼續大量征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有了第一個,其他起義相繼在各地爆發,被秦國滅掉的六國後裔們又重新打出六國的旗號反秦,各地稱王割據的不計其數,陳勝的屬將之一周文領兵十萬直奔函谷關而來,秦的末日終於到了。 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在一次討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當然也就沒什麼必要了。叔孫通了解胡亥,便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於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只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盡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聽了,滿心歡喜,直誇叔孫通說得好,然後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於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種罪名是一種典型的封建專制刑法,秦朝後來雖然滅亡了,但後來的很多朝代都繼續沿用了這種罪名來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指鹿為馬,趙高逼死胡亥 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說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說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面,以免在大臣們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果能居住深宮中聽取趙高他們的匯報,有他們這些"棟梁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胡亥一聽有道理,而且他也願意呆在後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此後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隻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胡亥聽了不禁笑出了聲:"丞相怎麼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只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仍然堅持說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很多人便隨聲附和著說是鹿。其他人有的說是鹿,有的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殺死,說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這件事過去後,趙高沒事了,胡亥卻有事了:他以為自己得了迷惑病。於是叫來太卜掐算,太卜卻瞎說是因為他祭祀時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裡重新齋戒,開始還能堅持,後來又享樂開了。後來,胡亥將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趙高知道後又借題發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說,不知誰殺了人,將屍首扔到了苑中。然後趙高又裝模做樣地對胡亥說,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帝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時並不了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陳勝的軍隊逼近了都城咸陽,他這才著了急,聽從了章邯的建議,讓他率領釋放的驪山刑徒出戰迎敵。這些刑徒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強壯,剛剛被釋放,士氣很高,在勇將章邯的率領下,初期打了很多勝仗,戰勝了陳勝和項梁的部隊,但後來,項羽破釜沉舟與章邯決戰,使章邯作戰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趙高猜疑拒絕發兵。走投無路的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章邯一走,秦的軍隊便不堪一擊,秦朝江山危在旦夕。 到這時,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說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現在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談之中對趙高很是不滿。原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乾脆先動手了。 趙高的女婿閻樂領著上千人,假稱抓捕盜賊,直闖胡亥的行宮,最後胡亥抽劍自刎,死在最寵信的奸臣趙高之手。 胡亥死時只有二十四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後來以黔首(即百姓,因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禮節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現在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秦始皇嬴政一樣沒有後來皇帝的謚號和廟號,這是因為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到了漢朝,隨著治國思想由法家變成儒家,謚號和廟號也就出現了。
滿意請採納
⑺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幾個兒子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京師(南京)兵馬副指揮、河南永城人張麒的女兒被選為燕世子朱高熾的世子妃,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燕世子妃張氏生燕王長孫、燕世子長子朱瞻基。四年後,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奪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登基稱帝,即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宗(成祖)。
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皇帝冊立世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因此世子妃張氏順理成章地晉升為太子妃。而太子妃的父親張麒因女而貴,晉封為京衛指揮使。但他沒福氣承受這份富貴,不久後就去世了,成祖追封親家為彭城伯。
⑻ 兩個兒子都當過皇帝的皇帝
明宣宗。一個兒子英宗因為土木堡之變被俘。、第二個兒子景泰帝繼位。宋徽宗。大兒子欽宗和他以前被金兵俘虜。第九子康王被立為皇帝並建立南宋。五代十國。兄弟相殘很多。所以皇帝就輪流做。幾個兒子都做過皇帝的也不少。武則天。老公和自己。兩個兒子都是皇帝。還有歷史上兄終弟及的很多皇帝。徽宗也是在哥哥死了以後繼承皇位的。他的爸爸也是兩個兒子都是皇帝。明朝的崇禎皇帝。也是。
⑼ 明朝皇帝有哪幾個兒子
一、朱棣(4個):
1、仁宗朱高熾,母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徐氏
2、漢王朱高煦,母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徐氏
3、趙簡王朱高燧(仁宗、漢王、趙簡王母俱為仁孝文皇後徐氏)
4、朱高爔,母不詳。幼殤,未封爵位。
二、朱高熾(10個):
1、朱瞻基,長子,明宣宗,母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後張氏
2、朱瞻埈,次子,鄭靖王,母賢妃李氏
3、朱瞻墉,三子,越靖王,母誠孝昭皇後張氏
4、朱瞻垠,四子,蘄獻王,母賢妃李氏
5、朱瞻墡,五子,襄憲王,母誠孝昭皇後張氏
6、朱瞻堈,六子,荊憲王,母順妃張氏
7、朱瞻墺,七子,淮靖王,母賢妃李氏
8、朱瞻塏,八子,滕懷王,母貴妃郭氏
9、朱瞻垍,九子,梁庄王,母貴妃郭氏
10、朱瞻埏,十子,衛恭王,母貴妃郭氏
三、朱瞻基(2個):
1、長子 明英宗朱祁鎮,孫皇後《明史》記載為宮人子。
2、次子 明代宗朱祁鈺,吳賢妃所生
四、朱祁鎮(9個):
1、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見濬,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1487在位)。母孝肅皇後周氏。
2、德庄王朱見潾(1448年5月7日—1517年9月7日),初名朱見清,明英宗朱祁鎮第二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明朝第一代德王。
3、皇子朱見湜,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生於正統十四年七月十四日(1449年8月2日),死於景泰二年八月初五(1451年8月30日)。早卒,復辟後,不復追贈。
4、許悼王朱見淳,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端靖安和惠妃王氏,明朝第一代亦為唯一一代許王。
5、秀懷王朱見澍(1452年3月12日-1472年10月13日),明英宗朱祁鎮第五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庄靜安榮淑妃高氏。
6、崇簡王朱見澤,母孝肅皇後周氏;景泰六年(1455年)四月十六日生於南宮。
7、吉簡王朱見浚,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景泰七年六月初九日生。
8、忻穆王朱見治(1458年3月18日―1472年4月2日),明英宗朱祁鎮第八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
9、徽庄王朱見沛(1460年-1506年)。明英宗朱祁鎮第九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恭端莊惠德妃魏氏/恭庄端惠德妃魏氏。
五、朱祁鈺(1個):
懷獻太子朱見濟(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朱祁鈺長子,母為杭皇後。朱見濟在正統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1453年12月18日)夭折 ,謚號懷獻太子。
天順元年(1457年)追廢為郕王世子。直至南明滅亡,朱見濟也沒再被承認為太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高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瞻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祁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祁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