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古代歷史人物的作文
1. 寫關於古代歷史人物的詩句
寫關於古代歷史人物的詩句 1.求描寫古代歷史人物的散文
將本色張揚(永遠的蘇軾)他將至情流動成筆下四溢的華彩,他將真我交織成理念奔騰的旋律,他將誠摯揮灑成行雲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繹著本色的張揚。
無需誇耀,不容粉飾,他的名字本身就閃著熠熠光彩:蘇軾,那個在沉醉了幾百年的中華大地上響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讓每一個沽名釣譽矯情偽飾的文人汗顏的性情。 不錯,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
最細膩的情感,最傷感的孤獨,最無羈的豪放……臨風長嘯,他心一顫,筆一揮,氣一吐,內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蘇軾是一杯水,溫柔多情,愛懸於胸。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不掩飾內心的思念,甚至有時還會有「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經歷。天人永隔的別離,肝腸寸斷的痛苦,刻骨銘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細細說講。
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勸諫,不理會「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名言,他將靈魂深處那淺淺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訴說著。不理會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張揚。
他的文字並非缺乏裝飾與文采,沒有清詞和麗句,只是他將內容看的高於修飾,就好像他把真我看的高於「蠅頭微利,蝸角虛名」一般。不掩飾內心那份「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他會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絕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哀怨。
他像是一杯茶,略帶清苦又暗香縈繞。寂寞被他用筆渲染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將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張揚。
他將瀟灑飄逸的語言服務於思想,他用最華麗的文字去書寫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蘇軾會用他的一句句詩詞、一篇篇歌賦來向你證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膽可以用沖天的豪氣去稀釋,苦難會在闊大的長江、闊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懷前黯然失色。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鋪灑,讓豁達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他把樂觀宣揚,將被貶謫的痛苦蒸發為理性的思索,不讓自己迷失在名利場中。
「浮游於天地中,放浪於形骸外」他將自己對於生命的卑微與崇高的思考在一點點訴說,他把自己大徹大悟後的思想向千年古風傳達。不用誇張,他把樂觀理性的本色在張揚。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般質朴,卻有一個人將華彩與本色融合得完美無缺。蘇軾,用他那清新而又厚重、悲壯、純正的嘯歌引領著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渾的樂章,在時空的流轉中永遠都是炫目奪彩、熠熠閃光! 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曾駐足朝廷為國家效力,他曾與佳妻一起共論「花中君子」,他還曾與朋友一起高談闊論,吟詩喝酒。
但他也曾經歷了烏台詩案,幾次入獄,險些丟了性命,也曾孤苦伶仃,隻身月下,無人陪伴.最幸福的他曾擁有過,最痛苦的他也經歷過,如今的他,站在千丈高的赤壁前,對著奔流不息的大江,又有何感慨呢? 性格的孤傲使他少朋寡友,心態的叛逆又使他幾遭被貶.他本應該墮落了,折服了,「背繩墨而追曲,竟周容以為度.」杜甫失意,仍舊刻意追求,忠君愛國,韓愈被貶,則悲愁痛苦,無以自持,而他仍處世豁達,毫無灰心喪氣之意.屈原是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是狂傲不羈:「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他則是曠達自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重重的政治壓力下,在飽受苦難折磨之後,他暢游赤壁,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的感慨,感慨英雄時代的英雄;他步入鄉間,沉浸在「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的陶醉中,陶醉這自然界中的自然;他回至家中,與愛妻無賞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品質,品質這佳人的「空谷佳人」。
痛苦可以暫時忘卻,但不可終生除去。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是虛設,美酒佳餚,清風明月是烏有.沒有知音,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時的他,父母已離去,妻子去世已十年,唯一弟弟也已七年未見,只有那一輪明月成了他傾訴的對象.此情此景,有誰不是潸然淚下,看著那圓圓的月亮,端著孤燈思悄然,不由自主問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此時的他,企圖擺脫虛名浮利,世俗偏見,求得心靈的徹底解放。
世事真如一場大夢,人生又有幾度新涼,雖遭被貶,雖家人分離,但他的真性情告訴我們「中秋孤光誰與共,把盞凄然北望。」但作者還是心念朝廷,雖處人生的低谷,他並沒有滿腔積怨,滿腔憤懣,而是始終充滿希望,凄涼的看一看月亮,看一看北方。
在他的身上,沒有了高官,沒有了親人,沒有了財富,但在他的筆下卻描繪出了大江南北,他是逆境中依然曠達與眾不同的人,他是佳境中個性叛逆鶴立雞群的人,他可以說是宇宙的夾縫間生長的人,他說一代文豪----蘇東坡. 蘇軾的1074年 吳曉蕾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 這一年,對於正當不惑之年的蘇軾來說,是個多事之秋。
他在任杭州通判三年之後,改知今日山東諸城的密州。盡管仕途多變,宦海沉浮,但畢竟差一點置蘇軾於死地的湖州「烏台詩案」還沒有發生。
總的說來。
2.中國古代歷史名人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louna_1122
歷史名人簡介1、千古帝謎——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吞並六國,秦王嬴政(前259—前210)成為一統天下至高君王。兩千年來,關於秦始皇的功過,也無定論。他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廢分封,軒郡縣,統一度量衡和錢幣,使書同文,車同軌,立法創制,功莫大焉,因此,有人奉他為千古一帝。他築長城,修阿房,造陵墓,焚書坑儒,酷罰苛政,奴役臣民,因此,又有人稱他為天下第一暴君。秦始皇,說他生性殘忍,心狠手辣,草菅人命,不為過。可他又納諫如流,大肚能容。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2、無賴帝王——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前202年)正式稱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他出身低賤,起於微末,投機造反,青雲直上。在強手如林的亂世洪流中,連年征戰,為王關中,楚漢相爭,中原逐鹿,壓倒群雄,登極稱帝,漢承秦制,統一國,軟硬兼施,鞏固皇權,維持了漢家四百年江山。3、雄才大略——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五個皇帝,在位54年(前140—前87年),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樹的封建帝王。他繼承「文景之治」形成的富強國勢和安定局面,一改舊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改革鼎新,勵精圖治,對內加強皇權,鞏固統一,對外開疆拓土,宣揚國威,把西漢王朝推陳出推向極盛時期,開創了歷史上一個輝煌時代。4、中興漢室——光武帝劉秀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32年,28歲起兵加入綠林起義軍三十歲稱皇帝。他在兄長被害君主猜疑的緊急關頭,忍辱負重,徐圖大業,化險為夷
3.描寫英雄的古詩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注釋]
1.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4.中國古代歷史名人的事跡 結合處境引用他們的名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元軍入侵,文天祥組織人民堅決抵抗元軍的進犯,被俘後,元將張弘范逼他寫信向張世傑招降。他嚴詞拒絕,在紙上寫下了自己所作的《過零丁洋》詩。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用詩句來表示自己不屈的意志。最後以死報國,正氣浩然。長期以來,他的崇高的民族氣節,一直受到人們的贊揚和敬仰。
譚嗣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運動)失敗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大肆迫害維新派人士。譚嗣同不願出逃避難,毅然決定以自己的熱血喚醒民眾。在獄中他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絕筆詩。
5.歷史名人簡短小故事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大嫂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後來有一個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3、漢文帝親嘗湯葯
有一次漢文帝母親生病一直沒有好轉,漢文帝不分曰夜盡心照顧母親,把侍奉母親當成一件大事來做,怕宮女不夠細心,漢文帝服侍母親的病,總是很殷勤,看護得精心周到。
夜間睡的時候,眼睛沒有閉好過,衣帶沒有解開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對於母親的湯葯,必定親自嘗嘗,看看會不會太燙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給母親服用。漢文帝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親的身體才好轉過來。
4、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把持朝政,不但獨攬大權,更想進一步登上帝位。他為了試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從他,便想出一條計策來當眾檢驗。
他叫人牽了一頭鹿來獻給秦二世,並在群臣面前指著鹿說:「這是我獻給您的馬。」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開玩笑吧?明明是一頭鹿,怎麼說成是一匹馬呢?」
趙高於是問左右的大臣:「這究竟是鹿還是馬?」大臣們大都害怕趙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就說獻上的是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趙高暗中記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後來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5、蘇軾之房梁掛錢
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6、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就酷愛讀書。由於家境清貧,上不起學,10歲時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發憤苦讀,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結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切幾根鹹菜,就著吃下去。這就是後世傳為佳話的「斷齏劃粥」的故事。
6.古代名人的仿句
陳姓得姓始祖——陳胡公】
陳姓來源於媯姓,陳姓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並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於是舜的後代便稱為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以後,他找到當時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大女兒嫁給他,封他在陳,建立了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媯滿死後,謚號為胡公,故又稱陳胡公、胡公滿。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陳姓其他古代歷史名人】
陳 勝:陽城(今河南省登封東南)人,秦末農民起義將領,建立張楚政權,第一個翻開了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歷史篇章。
陳 平:陽武(今河南省原陽)人,漢初名相,曾六齣奇計,佐劉邦定天下,後與太尉周勃合力而誅諸呂,迎立文帝。
陳 琳:字孔璋,漢末著名文學家,江蘇省揚州人,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一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 群:三國魏時尚書,河南許昌人。曾建議選任官吏,實行九品中正制。這一制度,後來演變成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陳 壽:西晉著名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省南充)人。著有《三國志》65卷。書以三國並列,亦屬首創。
陳 禕:法號玄奘,河南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縣)人,生於官吏家庭。曾歷險去天竺(今印度)取經,他是佛教經典名著的翻譯家,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始人。
陳 摶:宋初著名道士,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縣)人。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著有《無極圖》、《指玄篇》、《正易心法注》等。對理學和道教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陳霸先:字興國,南朝梁名將,陳開國皇帝。吳興長城(今浙江省長興)人,出身寒門,好讀兵書,精於武藝,明達果斷。公元557年代梁自立,是南朝陳的建立者。
陳子昂:字伯玉,唐代著名詩人,梓州射洪(今屬四川省)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是詩歌革新的先驅,其文學理論對當世影響很大。
陳友諒:元末沔陽(今湖省仙桃)人,農民起義領袖。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隸倪文俊為簿書掾,漸升至元帥。曾建國大漢,曇花一現,在位僅三年。
陳洪綬: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等。浙江省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畫家,曾師蘭瑛,長於花鳥、山水、尤精人物。清入關後,不作貳臣,出家為僧。
陳天華:字星台,號思黃,湖北省新化人。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驅者,1903年留學日本,與黃興等人從事反清革命活動。他的著作《警世鍾》、《猛回頭》,宣傳革命思想,影響甚大。
陳玉成:原名丕成,廣西省藤縣人,貧苦農民出身,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撫養長大。十四歲參加金田起義,為太平天國青年名將,授英王,末能挽狂瀾於既倒,含憾而死。
陳寅恪: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江西省修水人,當代著名史學家、國學大師,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通曉多國文字及蒙、藏、波斯、西夏等文字。其中《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是巨著。
7.好聽的古代歷史人名
荊軻,聶政,毛遂,蚩尤,張天師,趙雲,關羽,魯班,盤古,炎帝,黃帝,專諸,蘇洵,蘇軾,蘇轍,衛青,楊業,蒙毅,李斯,要離,曹操,華佗,李時珍,葉天士,嫦娥,甘羅,蘇秦,墨翟,孔子,鬼穀子,孫武,孫臏,司馬遷,司馬光,姜子牙,張仲景,莊子,孟子,老子,媽祖,玄壯,鑒真,龐涓,楚莊王,趙飛燕,趙合德,白起,呂不韋,張居正,干將,莫邪,西施,竇建德,李廣,韓世忠,花蕊夫人,太平公主,衛子夫,龐統,狄仁傑,張柬之,長孫無忌,上官婉兒,馮太後,陸羽,蕭太後,吳起,孫權,李靖,班超,馬超,典韋,李牧,杜牧,李白,楊廣,楊素,陰麗華,大周後,小周後,陸游,包拯,於謙,袁崇煥。
8.有沒有一些古代名人資料
班超(32-102),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具有文名。
班超小時家裡較窮,他的哥哥班固被召為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一起隨哥哥來到洛陽,班超為官府抄書以養家。日久勞苦,曾投筆漢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應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遂投筆從戎。
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竇固北伐匈奴,部將班超與匈奴戰於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被授命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各國,逐一招撫鄯善(本名樓蘭,在今新疆若羌附近)、於闐(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國。至和帝永遠三年(91年),西域五十餘國均服漢朝,西域遂定。
班超因功被任為西域都護,駐龜茲(今新疆庫車)。永元七年(95年)被封為定遠侯。
永元十四年(102年)因老病請歸,始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是年病卒。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為維護中國邊防,保證各族人民的安全,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淳子棼:是成語南柯一夢中的主人公,具體情況不詳,或者為杜撰。
嵇紹晉代人。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
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
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
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准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
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於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
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
後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行很突出。共叔段共叔段是鄭武公次子,其母武姜厭惡長子寤生,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武公未同意。
鄭武公死後,寤生即位為鄭武公(前744)。前722年武姜請求把京(今河南滎陽東南)封給共叔段,得到允許後,共叔段得以居住在京,肆意擴展私家勢力。
不久,共叔段命鄭國西部和北部邊境地區同時聽自己指揮。鄭大夫公子呂向鄭庄公表示,一國之臣,不能兩面聽命,若庄公打算讓位於共叔段,那麼就去侍奉他;反之就應該除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其他想法。
鄭庄公依然不加干涉,共叔段更加肆無忌憚,收取兩屬之地作為自己封邑,所控制的地域擴大到廩延。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五月,共叔段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充實步兵戰車,准備襲擊鄭國都城,又聯絡都城中的武姜為內應,讓其屆時打開城門。
鄭庄公聞知共叔段起兵日期,便命令鄭大夫公子呂率領200輛戰車攻打京邑城。共叔段兵敗,逃奔到鄢(今河南鄢陵縣北),鄭庄公又率兵追擊,大勝。
此後,共叔段逃奔於共(今河南輝縣)邑居住。景皓沒有看到此人的資料。
專家提供: 回答者: 賀顯華 - 高考歷史 7-9 23:11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
我寧願死而保持氣節,不願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並將他處死。
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並且升了官。但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
三個月後,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肯定更加堅定一個信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這只是莽夫之見,如果你有玉碎的勇氣,為什麼沒有東山再起的果敢呢,屋檐下的低頭真的有損你的英雄氣節?就由來而言景皓為了姓氏去死,不可否認姓氏是我們的歷史也血脈,但那隻是一個代號,你是誰,誰是你,你來自何處,欲去何方,你可以叫景皓別人也可以,只要你心中有信仰,叫什麼有關系嗎,別人稱呼你只是在名字表皮下的你的人,反映的也是你平時的作為德行,你叫景皓是好人,他也叫景皓是壞人,別人叫他禽獸,你答應嗎,你知道那叫的不是你。
所以就為姓氏而死是愚蠢的,沒有作為的,沒做到能屈能伸,不知道何為厚積薄發,重整河山,所以這個人不會成大器,只配空留一句話供人討論。所以就由來而言,這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已經站不住腳了。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37年在位。他當政期間,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長達50年的盛世景象。
王國問題的解決 漢初,劉邦分封一些同姓的子弟到全國各地做王,想藉此確保劉家的天下。受封的諸侯王的權力很大,他們可以在轄區內擁有軍隊,徵收租稅,鑄造錢幣,任免官吏。
後來諸侯王的勢力過大,嚴重影響中央的統治。漢武帝當政後,准許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子弟,建立侯國,這就是「推恩令」,一個王國分出許多小侯國,直屬的。
② 寫歷史人物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寫歷史人物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一瓣搖曳在動盪的北宋,一瓣在南宋的哀怨中飄零。
歷史註定她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否則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柔情勁經南北宋朝,又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才情遮掩文壇墨客。
一介草民,惟求安。
風雨過後,不變是動盪。歷盡了顛沛流離,何嘗不願安寧?卻是世事難料,卻是兵敗馬亂,即便如此,安逸的生活可以不要了罷,珍世的古董可以舍棄了罷,可家呢?不論家,國已逝,家何存!留下的,唯有一剗的哀怨與心酸,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名青衿,惟求清。
清淡的生活是多少遷客騷人的追求啊,卻終於被現實大海重重拍下。面對殘陽秋水,晚秋落葉,詩人的苦悶,身處異鄉的孤寂,也散落在水面,暈開思念的漣漪。女人花映在水中,水滋潤了花,水卻因她的思緒而惆悵,為她的柔情而嫵媚。
一縷輕衫,惟求靜。
才情綴滿了一縷輕衫,但她終究還是一名女子,有血有肉,柔情似水。她與趙明誠明明相愛,卻是天人相隔,是源於當時無情的亂世啊,才會讓他們的愛情這般悲涼!這又是一個何等堅韌的女子,悲愴使她柔腸萬斷,她卻化作細語追憶自己的愛情,然而,這柔絲般的細語又怎能載起她千鈞的傷痛?
面對殘香斷酒,面對物是人非,面對綠肥紅瘦,柔弱的女子要如何抵撐?只能以淚篩愁,那愁情深深深幾許?恐怕連蚱蜢舟也載不下罷,既然載不下,那就忖度著舊夢,讓淚滴下,滴在對國仇家恨的悲憤中,滴在對趙明誠的思念中。
女人花飄落了,鑲在水面上,流水洗去了歲月的光華和鉛華,變的是岸上風雨,垂柳芭蕉,不變的仍是東流水。
春花秋月,年年月月依舊,還有惆悵也依舊。縱使沒有了風橫雨狂,不再亂紅紛飛,然惟有一叢芳草,蜂蝶紛舞里,年年月月愛與恨俱長。
梅落花香,花逝人嘆,千古的情愫,留於後人咀嚼。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么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③ 描寫歷史人物的優秀作文
歷史人物是一定歷史事件的 主要倡導者,組織領導者或思想理論,科學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以下是我給大家提供的關於歷史人物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
莽莽烏江印著如血的殘陽,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錚錚鐵水,那立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地之間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聽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從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為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為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你錯了,錯得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為一個為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傲視天下了。
你不會知道卧薪嘗膽後的甜美,結局使你註定成為一個為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從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經成為了過去。
你的愛與恨都隨著江水奔騰遠去了,如果你的靈魂真得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騎乘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
哎,可歷史誰又能更改……
悲——哉——,項羽!項羽,悲——哉——!
對歷史人物的了如指掌才能寫出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佳作來,小作者平時對項羽資料的收集整理讓他在寫作時有了豐富的材料,全文以「悲」的基調來貫穿,悲哉,項羽躍然紙上!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准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其,清水芙蓉,多愁善感,一介女流;其,如詩永遠籠罩著一層淡雲哀愁,籠罩著美麗的輕輕面紗;其,秀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其,見客入來,珠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情風依依,在倦鳥投林,牧童歸家而你卻流離在外的時候,你是否會默悵著一首詩「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來,月滿西樓,花白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閑愁……」思風徐徐,在意外收到家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這首詩「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這情思飄逸的時刻你是否會像起她——一個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介女流,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對生活一直抱著積極的態度,具有強烈的進取心的女中豪傑——李清照。
李清照,是古代文學創作中的一道獨特的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整個太陽系間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987年,國際天文學命名了水星上15座環形山。用了15個世界名人命名,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個。
李清照的詞體現了她感悟力的纖敏豐富,而她的詩則表達了她對於政治、民族、國家的看法,和關心國事、不讓須眉的精神氣魄。可以說,她的詞之所以具有一般婉約詞所缺乏的骨力,並非偶然,而是她性格剛烈、大膽的體現,詩只是更明確地抒寫了詞人性情的這一面。較之一般的士大夫文人,李清照對朝廷政策、天下蒼生的關懷,對政局的預見,都有自·己的懷抱和主張。如《浯溪中興頌碑詩和張文潛韻二首》,借唐代的安史之亂,托古諷今,突破張文潛詩的思想,對北宋末期政治的`腐 敗、最高統治者的荒淫昏聵,作了深刻犀利的批判。「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極有力地抨擊了貪生怕死的南宋統治者在金兵追擊下的逃跑主義,偏安於江南、不顧民生願望的軟弱無能。她的詩直指社會現實,以傲昂正氣充盈其間,寫得激昂慷慨,帶有憤郁之氣。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李清照較為幸福的前半生,使她前期的詞大多以描寫少女情懷和婚後的生活情趣為主要內容。從而她的詩清新明朗,入口即化。在構思意境上,既有精工雕琢的蘊藉,又有適時的高放,詞風平易而不俚俗,雅正而不繁復,意境優美動人。南渡後,由於政局的影響,感世傷時、悼念亡夫、回憶故土歲月,奠定了這一時期詞作的情感基調。其思想內容更具深度,詞的風格也隨之轉為沉鬱。「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寫出了詞人在動盪的時勢下流離遷徙、歲月蹉跎的身世之痛,是時代悲劇之縮影。這一時期,李清照在慢詞上的成就突出,如《永遇樂》,盛衰今昔之感,通過圓熟的用筆,表現得動人心魄。《聲聲慢》開創了運用雙聲疊韻的創格,一直為後世所稱道。
朋友常誇我像李清照,多愁善感,總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愁。但我知道,我是遠不及她的。李清照除了是一個婉約的,「蹴里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和羞走」的美麗才女。她更有不同凡響的魅力。剛正不阿的性格與細膩敏銳的情感力相得益彰,使她的詩詞具有獨特的精神和風采。她的藝術成就令後世矚目,為中國的文學寶庫增加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古人不遠,風吹笠動,前空悠悠,藕燃深處,是否有她在撥舟吟詩。
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英魂,而《三國》中的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也是最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一個官吏之家,自小和兄諸葛瑾投奔叔父諸葛玄,後居隆中,人稱「卧龍先生」。他的一生,可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來概括。諸葛亮26歲那年,劉備「三顧茅廬」懇切拜請諸葛亮幫助他興復漢室,完成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每每看三國給我感觸尤深的就是:一位隱居山林的青年有著驚天動地之才,他滿腹經綸,能言善辯,自比管仲;不求文達諸侯;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他未出茅廬已三分天下,為求明主,設下「三顧茅廬」以試探劉備。說他淡泊名利,他可是比誰都想做官,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學富五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華能夠得到展示。也就是這位青年,他左右了天下,他造就了三國,他使那原不成氣候的劉皇叔坐鎮荊州,正因為有了他,天下格局隨之而變;正因為有了他,從而奠定了「三分天下」。
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生是瀟瀟灑灑,他把自己畢生所學發揮的是淋漓致盡,青史留名;他又善於計謀,把曹軍挫殺的是死傷無數,讓周公瑾口噴鮮血而亡。自從有了他,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從草船借箭到巧借東風,表現了他通曉天文,神機妙算;從隆中對到舌戰群儒,充分展現了他運籌帷幄,才華出眾;接著攻取益州到設八卦陣圍困陸遜;六齣祁山到揮淚斬馬謖;空城計到智斗司馬,最後病亡五丈原,葬於漢中。他的一生是如此輝煌,正真是「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啊!
最讓人感動的是蜀國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向全體將士公布檄文,公開表示希望大家今後能勤於指出諸葛亮的缺點,才算是忠於國家之人。他曾聽從謀士楊洪的建議,急速派兵支援在江中和曹操陷入苦戰的劉備,以穩定北方防務;他徵求過鄧芝的策略,遵從過馬謖」攻心為上」的策略,南征蠻夷。或或許這些也是他心中早作的決定,但他絕不居功,讓優秀的部署不要讓自己的光芒所掩蓋,使每個人都能樂於發揮自己的智慧,用心於公事。三國鼎立中,蜀漢的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才有力量,屢次向曹魏攻擊。這些優秀的人才,的確都是因諸葛亮「不居功」、「不恃才」、「虛心納諫」作風,才能獲得。
諸葛亮早期造就了三國,雖晚期一統中原未果,但諸葛孔明那身披八卦衣,手搖鵝毛扇,焚香撫琴的形象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里。
④ 描寫歷史人物的作文
歷史人物的生存和活動於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起歷史性作用的人物。以下是我給大家提供的關於歷史人物 作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歷史人物作文1
他是京劇舞台上奸詐的白臉反面角色;他在官渡之戰以十萬精兵大破袁紹八十萬大軍;他又在赤壁一戰中率領七十萬水陸聯軍敗給了孫劉五萬鐵甲;他與其子創立了流傳千年的建安文風。他,就是曹操,也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翻開各種文獻,對於曹操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三國演義》中將其塑造成了一個殘暴的亂臣賊子;《三國志》中對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還算客觀。但縱觀古今三國名著,對曹操的口誅筆伐總是大有人在。
而事實上,曹操本人真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學作品包括一些戲劇中有許多對曹操不客觀、不公正的評論。在我以為,這些評論大多都是一面之詞,有的甚至是斷章取義,對歷史不負責任。歷史是需要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上進行評價的,且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
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時光,回想起曹操傳奇的一生,我們不得不用“亂世梟雄”來形容這位傑出的人物。
曹操從漢末黃巾軍起義時初露鋒芒,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與天下諸侯討伐奸賊董卓,董卓死後,他獨立發展壯大,戎馬生涯,終於在多年征戰後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208年,曹操任朝廷丞相,從此開始了他操控漢室,掌控天下大權的政治生涯。之後,他經歷了官渡之戰的完勝和赤壁之戰敗走華容道的失利。可謂戎馬一生,起起伏伏。曹操本人也於220年殺死了唯一能救自己的華佗後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其實,曹操也是一個心胸開闊的詩人,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創立了建安文風,他的《觀滄海》《蒿里行》流傳千年。
我不知道如何去評論曹操,因為我不能只用幾個簡單而平凡的詞句來形容這位復雜而又非凡的人物。也許用悲壯一詞來形容曹操的一生是貼切的。歷史曾跟他開過一個殘忍的玩笑,220年曹操死後,曹丕稱帝,但是曹丕體弱多病,登基後沒有在位多久便病逝。他病逝後,其子曹睿即位,但他的命運幾乎與其父如出一轍。最具戲劇色彩的是曹睿之子曹芳,登基後被司馬家族控制,和當年曹操挾漢獻帝以令諸侯一樣,只不過人物換了!若曹操在天有靈,看到自己一手創建的曹魏被奸人當道,會作何感想?也許他會釋然,因為他當初也是從這一步才壯大自己的實力走向成功的。
評價曹操,我們不能忽略他為中國歷史進程所做的貢獻,當他兵敗赤壁後盤踞在北方,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力發展生產,勵精圖治,那一時期我國北方得到了發展。同時,他也為日後中國版圖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
我想說的是,在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時,不能僅僅用好與壞這兩個詞來分辨。我不否認曹操曾犯下的一些罪行,但我們要看到他的性格、思想。不論他出於什麼目的,他致力於實現的是統一天下,讓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結束東漢末年以來的亂世局面。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敬佩。
擱下筆,夕陽映襯下的窗外,一個蓄著長胡須,身著紫色長袍的老人,彷彿從天邊飄來,高聲吟誦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歷史人物作文2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後改為武曌。(“曌”(zhào)字為武則天特別欣賞,拿過來作為自己的名字專用,任何人不得使用這字。從字形上看,“曌”象徵著日月當空,象徵著女皇君臨天下的氣勢。“曌”字拆開來看,又成“明空”。或“空明”,頗含幾分佛理禪機,切合武則天向佛的心意)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慾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則天行事干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則天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著的行列,調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送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後,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斗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後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後王氏,立則天為皇後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說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
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後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後。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則天登上皇後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後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里,她設法清除政敵,貶尚書右僕射諸遂良,使其郁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
顯慶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後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朝廷實權。後來,高宗後悔,圖謀收回大權,並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後。豈知機事不密,“謀泄不果”,武後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後更為警覺。
由於則天武後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群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後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後號天後,天下人謂之“二聖”。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後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後”之尊開始執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准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 措施 。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李弘。武後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後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天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後則以皇太後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後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於武後。
歷史人物作文3
唐宋文明為吾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之顛峰,期間才人輩出。詩詞藝術臻於極致,四座高峰為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當然還有諸如白居易、李商隱、杜牧、柳永之類的文人騷客不能盡述,以四子之比較一窺管豹對於吾等俗人已經足矣。我很驕傲的是作為李白和蘇軾的同鄉,至今仍然能一睹其歌詠過的景緻,玩味其意境。
我以為說中國的 傳統 文化 一半是儒家,一半是道家,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當然後來還要加入佛家(釋家),但是其要義和道家是接近的)。文人們夢想的是達濟天下和田園仙界的兼具。這一點其實李杜蘇辛四人都有。
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李白是奔放激情的歌者,他詮釋的是藝術的驚人的 想像力 和直覺。杜甫是沉鬱頓錯的思考者,他心懷家國天下,是個典型的傳統儒家信徒。蘇軾是儒道兩家都兼具的才子,是善於抒發自己不同理念的大家。辛棄疾是個歌吟的武將,其豪氣和才智都令人欽佩。
曾經年少時,最愛李白的詩歌,以為《行路難》的壯美,“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勇氣,散發弄扁舟的瀟灑,是我最喜歡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讀著、讀著,總覺得有一點點抵觸的情緒。我覺得李白是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中的,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對於社會而言,不僅有游戲規則,還有潛規則,李白可以說是連游戲規則也沒有弄清楚的。在思想上是可以說是個不明事理的大孩子,他的氣質是道家、釋家的一些。所以,他不為世俗社會接收,一生落魄。其實,中國歷史上,盛唐是很開明的,詩人(或者說才子)的地位是很高的,李白的落魄還是他的性格過於的自我造成的。
慢慢的,我很喜歡杜甫的詩歌。沉鬱中充滿了頓錯的美感。天下間,傷心人多,更尤在亂世。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杜甫是生在了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社會發展付出了巨大的血酬。他是典型的儒家信徒,飽含一腔熱血,夢想著救國就民。一個悲苦的詩人,“如果世界註定要下沉,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北島《回答》)是對杜甫的最好的註解。杜甫是知道游戲規則的人,但是他可以說是不明潛規則的,或者說是不屑吧。再加上生在亂世,所以他的一生也是潦倒的。
如果說對人的才華欣賞,我是在四個人中最欣賞蘇軾的。蘇軾先生的家離我的家鄉不過數十里之遙(曾經算一個市的)。蘇軾琴棋書畫、佛理禪機、時政甚至軍事無所不通,主政一地(杭州)也能治理的很好,走在今天的蘇堤上,除了感慨東坡才華外無他。(如果是李杜,我以為是很難做好一個地方行政主管官員的)。蘇軾的詩詞,有發人思索的禪理、有豪邁的大江東去、有婉約的十年生死,無不體現了他的全面。東坡肉也是一道不錯的佳餚。蘇軾的悲劇也在於他的才情。他過於的追求完美,追求各方的協調。
弄的在政治上,先後得罪了改革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各方迫害,而在海南終老。如果是在一個現代政治體系下,我相信蘇軾是會生活的很好,事業上也發揮的不錯的,可惜他是在潛規則,利益協調的中國社會里生活。
辛棄疾的詞說實話,我不是特別的喜歡,可能是由於很多詞里用的 典故 太多,我總覺得不夠自然。但嫁軒先生的武略驚人,文滔能如此,已然使人十分佩服。如果說,對於未來的是依靠信仰,我覺得嫁軒就是這種信仰很強烈的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能成大事者,性格是很頑強的。可惜,嫁軒連成為岳飛的機會也沒有。
按照黑格爾的理解,藝術、宗教、哲學三者共同構成了精神發展的最高階段。三者區別在於,精神達到自覺的途徑和方式不同。哲學是“純粹的思”,藝術是“直覺的思”,宗教是“超驗表象的思”。藝術總歸是一種以直覺來體驗生活的方式,因此還是和生活的方式分離的。純粹的思和超驗的思還是不同的路徑。在不同的路上,我還是比較贊同黑格爾的看法的,哲學作為“純粹的思”是高於其他兩者的。這也是我對東坡評價更高,很喜歡杜甫的緣故吧。
相關 文章 :
1. 描寫歷史人物的作文精選4篇
2. 描寫歷史人物作文
3. 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6篇
4. 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6篇(2)
5. 評價歷史人物的滿分評語
6. 著名歷史人物故事集
⑤ 求用 小標題 寫的 歷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項羽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
莽莽烏江印著如血的殘陽,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錚錚鐵水,那立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地之間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聽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從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為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為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你錯了,錯得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為一個為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傲視天下了。
你不會知道卧薪嘗膽後的甜美,結局使你註定成為一個為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從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經成為了過去。
你的愛與恨都隨著江水奔騰遠去了,如果你的靈魂真得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騎乘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
哎,可歷史誰又能更改……
悲——哉——,項羽!項羽,悲——哉——!
⑥ 歷史的作文題目可寫什麼
話題作文「歷史」導寫 [話題] 歷史是人寫的,對歷史的反思,也許有助於對現實更深層次的認識.很多人說,反思歷史就是展望未來.在我們的書本中,在我們的周圍,總有這樣那樣的「歷史」. 請以「歷史」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簡析] 在本題中,命題者已提示我們可以從「書本中」和「我們的周圍」尋找切入點.這里再提供幾種具體的寫作思路:1、從辯證地看待歷史的角度,聯系史書寫一篇議論文,闡明不能「盡信書」的道理.2、將歷史擬人化,通過歷史的自述表現對當前社會上某些不良現象的憂思.3、通過山裡人吃水的歷史,表現社會的發展變化. 參考擬題:1、歷史的驛站2、中國的歷史是水3、遠音4、博物館斷想. [佳作示例一] 在長城上打撈歷史 邁著沉重的步子,我又一次登上了歷史的台階. 已不止一次,這樣地駐足這樣地回頭.顯然,復甦了的歷史,從抬腳的地方就欲生出一片輝煌,可我,怎麼打不起精神? 是嬴政的皮鞭撫摩秦人肌膚之聲?是胡騎嘶鳴之聲撩人心魄? 我且循階,叩石而問. 異樣的,我聽見啾啾之聲若鳥鳴.同行有老人,用一種老道的姿勢笑著說,這是擊石燕鳴.老人講述著偉大的燕子撞城而亡的壯烈;講述著叩石問福的渺小與秦燕撞城的偉大;我想起了不僅孟姜女嫉恨長城,連秦燕亦如斯. 當然,我不恨長城.因為我不是秦燕也不是孟姜女,不想撞城流芳,不能也不會用淚水沖垮古人的輝煌.長城有長城的為難,誰叫歷史無奈,僅僅胡騎嘶鳴就讓秦人作難;誰叫歷史多情,先民愈是悲壯,歷史愈是輝煌. 我悲悲切切地跨進歷史之門,用一張碩大的網,在長城上打撈歷史: ——撈出歷史的無奈,胡人的剽悍只有望城興嘆; ——撈出嬴政的為難,在外患和內難之間作艱難的決斷; ——撈出秦燕這故事,撈出孟姜女這題材,把文明和野蠻這兩個簡單的真理,活生生地串上愛情之線,築起長城如珠,折射出秦皇偉大,折射出長城傳奇. 於是長城如鏡,有了歷史的價值; 於是遊人如梭,找到了歷史的借鑒. [評析] 作者登臨長城,如同跨進了歷史的大門;「秦燕撞城而亡」的傳說,引發了作者深沉的感慨,於是「在長城上打撈歷史」,撈出了「歷史的無奈」與秦皇之「偉大」.文章言簡意豐,耐人尋味.
⑦ 寫偉人的作文題目怎麼取
《壯烈紅星》、《站起的雄獅》、《今日的紅旗》、《閃耀的五星》。
作文標題可以圍繞「四個中心」來展開,即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中心地點、中心論點。
偉人事跡: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d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⑧ 描寫歷史人物的作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無論是在小說里,還是在戲台上扮演,都有過他的出現,他就是人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么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更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其它,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劉備,三國演義中的蜀漢皇帝,素來以「仁德」著稱,但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仁德」的`形象有些誇大,就好像把讀者的理解往這條路上引一樣。但要是仔細品味一下,你就會發現,劉備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雄」,而且比之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備在每次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要聲明自己是漢室宗親,這一招使得張飛和關羽對劉備服服帖帖,在劉備成為漢中王和蜀漢皇帝起了重大的作用。因為當時有實力的人都割地自封為王,所以漢室宗親在當時很受人愛戴的。劉備這招自我包裝使得真是妙極。
還有就是曹操在擒住呂布時,因愛才之心不想殺呂布,劉備卻出面要曹操殺呂布,也為劉備在三國爭霸時除掉了一個大禍害,這也體現了劉備是個野心很大也很奸詐的人。
在長坂坡一戰中,趙雲拚死找到了少主和少夫人,並拚命將少主護送到劉備的身邊。這時候就顯出「奸雄」劉備了,劉備為了趙雲將阿斗摔在了地上收買人心,趙雲看在心中,自然也就賣命的效忠於劉備了。
劉備在臨死前還忘保住基業,故意說讓諸葛亮上位,這么一說諸葛亮就不敢篡位了,只能盡心盡力的輔佐那個弱阿斗直到病逝還要安排死了之後的事情。
從以上三件事足以反映出劉備的奸詐,所以我認為劉備才是三國演義中真正的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