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朱姓有多少年的歷史

朱姓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10-09 09:13:39

『壹』 朱姓起源於什麼時間根在哪裡

「朱」,其原始意義是指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材木,「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識之。」清朝的學者段玉裁認為,朱姓的形成與遠古洪荒時代一個崇拜赤心木的氏族和另一個崇拜蜘蛛圖騰的氏族有關。朱姓的來源至少有五:一為舜的兒子丹朱之後以朱為氏;一是舜臣朱虎(或作朱彪)的後裔;一為宋微子啟之後改宋為朱氏;一為邾子國之後去邑為朱;一是南北朝胡人渴濁渾氏改為漢姓朱。但在五個來源的朱氏中,又以邾子國之後曹姓朱氏生命力為最強。

見於典籍記載的第一個朱姓,當推上古傳說中伏曦神農之間的古天子朱襄氏,王�《黃帝本行記》說:「朱氏,黃帝之後。」宋真德秀撰《紫陽朱氏建安譜·得姓本源》亦雲:「朱氏始於軒轅。」可見,朱姓的血緣初祖應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黃帝。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朱,顓頊之後。」(《元和姓纂》)故曰朱姓源出顓頊高陽氏。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名安,被大禹賜姓曹。西周武王時封安的後裔曹俠於邾國(今山東費、鄒、滕縣等地),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陬村),他的遺族以國名為姓,朱邾氏。戰國時,邾國為楚國所滅,邾國貴族四處逃散,就去耳旁,改姓朱。朱俠(曹俠)為今日朱姓的太始祖。

源出朱襄氏

朱襄氏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個部落的酋長,率本部族加入了以伏羲為首的中原部落聯盟,並繼伏羲之後統領中原諸部落。今河南淮陽一帶是遠古時期伏羲活動的中心區域,朱襄氏部族也在此居住。朱襄氏的後裔有一部分以朱為姓,形成朱姓中最古老的一支。

出自帝堯之子丹朱之後

丹朱本姓祁,名朱,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堯的長子,因封於丹水(今河南淅川一帶),故號丹朱。丹朱死後,其族人衍生出許多支脈和不同的姓氏,如丹氏、房氏、傅氏、狸氏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以祖名為姓,形成朱姓。

出自舜臣朱虎之後

朱虎,又名伯虎,是帝嚳高辛氏的大臣。相傳帝嚳有八大才子(實際上是8個部族的首領)輔助他,史稱「八元」。帝嚳死後,堯繼帝位,八元退隱。舜接替堯為帝時,重新起用大批元老舊臣,朱虎部族的首領才又復出為大臣。朱虎一族從此再度發達,他的後代以朱為姓,成為今日朱姓大家族的重要來源。

出自宋國微子啟之後的子姓朱氏

微子啟是殷(商)紂王的庶兄。周武王滅商後,實行「興滅國,繼絕世」的政策,把微子啟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帶建立宋國,以繼承商湯的香火。微子啟有個兒子叫公子朱(姓子名朱),公子朱的後代以祖名為氏,形成子姓朱氏。關於子姓朱氏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戰國時宋國滅亡後,宋國王族逃到碭山(今屬江蘇),改姓朱。

出自邾國曹挾之後

西周初年,實行分封制,周武王大封同姓宗族為諸侯於各地,同時也分封了一些異姓諸侯。他先將自己的弟弟姬叔振封到古曹國舊地(今山東定陶)一帶,又尋得古曹國苗裔曹挾,將他改封到邾地(今山東鄒城)建邾國。曹姓國邾國自西周初年建國,到戰國末期滅亡。其族人為紀念亡國,紛紛以邾為姓,後改為朱姓。

出自少數民族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率鮮卑族部眾百萬餘人入居中原,遷都洛陽。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漢族人的統治,實行漢化改革,詔令所有隨同入洛的代北各族人改用漢姓,共改了140多姓,其中渴濁渾氏和可朱渾氏改姓朱。隋唐時期,朱氏望族之一的河南郡(即今洛陽)即是鮮卑族改姓形成。

此外,一些少數民族有的受漢文化影響而改用漢姓,或由本族原有的姓氏轉音、取義演變成朱姓;有些是接受帝王賜姓,還有因避禍或其他原因改姓為朱的等等。如今,蒙古、滿、回、朝鮮等族中均有朱姓。

朱姓發源地有兩個,即今河南、安徽地及江蘇省境,其中江蘇省境的這一支朱姓,後來成了我國南方朱氏,安族的主要來源,故朱姓以吳郡為最望。朱姓歷史上實際一直是我國南方大姓之一,故朱氏家族歷代名人也多出於此地區。

朱氏家族繁衍遷徒有兩個重要時期,即魏晉南北朝及光明。魏晉以前,來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此後因「永嘉之亂」,中原土族大舉南遷,朱姓也不例外。北方朱姓的南遷使得南方的朱姓更加龐大。人數也急劇增加,以致到南北朝時,朱與張、顧、陸成為我國江南四大姓氏。至南宋朱熹,他原籍為安徽婺源人,後遷居福建,其族號稱「紫陽本派」,散居閩、粵等地。自朱元璋創建明朝,朱氏貴為國姓,族大勢盛,於是改濠州為鳳陽(朱元璋出生地),其後族人立「鳳陽」為堂號。

歷史上朱姓的分布和遷移

秦漢時,朱姓已普遍分布於中原和華東地區,尤其在江蘇南部興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時由中原向西北的陝西挺進,至東漢末,朱姓的足跡已西達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時朱姓已出現在廣東。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時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賜國姓朱,這樣朱姓迅速地向全國發展,特別是明初向雲南的進軍和屯墾,使西南地區的朱姓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末朱姓進入了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約有1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5.8,占江西省總人口的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南(14.3)、江蘇(10.4)、浙江(10.2),這四省朱姓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四川(9.3)、安徽(7.6)、湖北(7.4),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全國形成了贛蘇浙皖豫、川鄂兩大朱姓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總增加率為69,凈增加了76萬。明朝時期,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9.4,占省總人口的2.4。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18.3)、江西(13.7)三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於甘肅(9.5)、山東(6)、福建(6),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餘年,朱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動。東南地區的朱姓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朱姓的人口已達1 512萬,為全國第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2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萬增到1 512萬,增長了大約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可能與在明朝滅亡之後,皇族朱姓因遭追殺避國難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紛紛改回原來姓的緣故有關。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14.8)、廣東(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東(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江蘇為朱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3。全國形成了蘇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區。在近600年期間,朱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南方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當代朱姓的分布頻率

朱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達到6.4人以上,有的地區最高達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2.1,朱姓人口大約161萬;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7.4,朱姓人口大約283萬;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5.1,朱姓人口大約767萬;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55.4,朱姓人口大約301萬。

朱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朱姓在華東地區的長江三角洲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江蘇南部、浙江、安徽東南。廣東珠江三角洲、雲南昆明地區,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區高達3,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5;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廣東大部、雲南大部、黑龍江東部和西北,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2;在青海湖以東的其他地區、新疆西北,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52.8;其他地區,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5。

血型分布特徵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497萬,佔32.9;A型437萬,佔28.9;B型440萬,佔29.1;AB型138萬,佔9.1。朱姓總人口1 512萬。

江蘇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區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3.3,朱姓220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14.6。其中O型76萬,A型66萬,B型59萬,AB型19萬。

蘇浙皖其他地區、冀魯豫、川鄂湘贛、閩粵、滇中北、黔北、甘南、青東南、寧夏、陝南、遼吉黑、內蒙古東部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41.3,朱姓991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萬,A型287萬,B型289萬,AB型90萬。

其他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31.1,朱姓301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19.9。其中O型96萬,A型84萬,B型92萬,AB型29萬。

『貳』 朱氏家族的歷史

我是廣東湛江雷州市南興鎮扶康村人,我村開村始祖是朝字派糸,目前還不清楚從那裡遷移來,現已發展到十三世,有300多年了,聽村裡老人說,開村始祖(朱朝輝公)是(母親胡氏)帶來南興鎮扶康村定居,且是第二子

『叄』 關於朱姓的歷史和來源

朱姓始成於西周,以國名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挾,該支系也被認為是源出於曹姓)。傳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建都於邾。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戰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在中國歷史上,朱姓曾經建立過兩個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則是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建立的後梁。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17位;至2021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國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區,約佔了全國人口的1.2%,總人口約有1500餘萬。

『肆』 朱姓的歷史

1、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古帝顓 朱姓
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安的後裔曹挾在邾(今天山東省鄒城市一帶),建立邾國,附庸於魯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有今山東費縣、鄒城、滕州、濟寧金鄉等縣地市,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到了戰國中葉為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為氏,就是邾氏,後邾國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為朱姓。
網路 朱氏網路

『伍』 朱姓的歷史,越詳細越好

朱姓是當今中國的第14大姓,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1%以上。
朱姓來源
1、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安的後裔曹挾在邾(今天山東省鄒城市一帶),建立邾國,附庸於魯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有今山東費縣、鄒城、滕州、濟寧金鄉等縣地市,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到了戰國中葉為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為氏,就是邾氏,後邾國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為朱姓。
2、另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族竭燭渾氏 朱可渾氏,在孝文帝時住在洛陽,他們一起改為朱姓。
3、《元和姓纂》記錄說舜時有一個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後人以朱為姓。由此看來,帝舜時代就已經有了朱姓。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4、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安徽省碭山縣),改宋氏為朱氏。
中國姓氏的根源流布,與其博大的文化一樣,往往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源頭,而往往呈現出多個來源、匯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編輯本段]神秘的蜘蛛——「朱」 姓的前身
朱姓本姓邾。那麼朱姓的前身為什麼姓邾呢?"邾"字是什麼含義?邾姓又是怎麼來的,邾氏的根源又在哪裡?
答案可能會讓人們哧一大跳: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種大蜘蛛。
上面的文圖是邾國、邾姓的"邾"字,從實物圖像到甲骨文到小篆的演變過程圖。
從圖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變有三個階段,即從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階段,到金文的從黽、朱聲的形聲字"鼄",再發展至從邑、朱聲的形聲字"邾"。
可見,邾國,邾姓的"邾"字是漢字規范化、形聲化後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說文解字》雲:"鼄,鼅鼄也。從黽,朱聲。蛛,鼄或從蟲。"可見,"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義,就是代表一種蜘蛛。而從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脫脫就是一個張爪爬行的蜘蛛。
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來,早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為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聖的蜘蛛的後裔,並受其庇佑。於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城市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為邾,因而在今山東鄒城市一帶留下了邾城(今鄒城南二十六里)、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城南三十二里)等地名。總之,古人因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國之名,也才有後世的朱姓主體,而且曹封邾後,也承襲了古邾人的蜘蛛圖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傳人
遷徙分布
朱姓發源於今河南、安徽間地及江蘇省境。西漢朱質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東漢後期的黨錮之禍中被殺,子孫避難逃到丹陽(今屬安徽)。朱卓的後裔由於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陝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唐末有朱葆光遷居湖南。東晉時有朱瑋自河南南陽徙居南康(今屬江西),其後朱熹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朱熹之孫朱銓回遷廬陵(今江西吉安),朱銓的5世孫朱章甫於南宋末年避亂徙居吉安府安福縣(今屬江西),後又遷至廣東興寧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兒子朱泗於元代徙居羅浮(今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徐田,此後,子孫繁衍,分布於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朱姓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灣是個較有影響的姓氏。清康熙年間,台灣的農民起義首領朱一貴,是落籍台灣的朱氏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朱一貴,原福建省長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後,他遷居台灣台南縣羅漢門,夏率眾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各地農民紛起回應。他率領義軍,在諸羅的赤山取得大勝,人數發展到三十萬,進而佔領了全台灣。他被推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後在清政府渡海進攻下,作戰失利,他被俘就義。從此,朱一貴在台灣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後裔朱術桂隨鄭經來台開墾。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嶼、恆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墾的足跡。現今台灣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較多的縣。

『陸』 朱氏的歷史有多長

朱姓的來源和演變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為圖騰,亦有認為是以赤心木(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樹)為圖騰,活動於河南淮陽一帶的部落,其後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歷史。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為朱襄氏的後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後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 第二支出自曹姓。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之後,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棗為圖騰,始居於陝西周至,後東遷河南靈寶東的曹陽,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於曹陽。商朝初再東遷河南滑縣東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東遷於山東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陽之西南的朱陽,朱人隨曹人而遷移,商朝時遷移到河南淮陽原朱襄氏居住過的地方,春秋時為陳國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媯滿於陳,奪株邑並入陳國,並封曹姓朱人的後裔曹挾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建立邾國,為魯國附庸。公元前614年遷到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一部分邾人南遷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戰國中葉,楚宜王滅邾國,並遷邾人於楚的邾地,今湖北黃岡西北。邾人遂以邾為氏,繼而去邑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時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動於豫魯蘇鄂地區,曹姓朱氏的歷史也有2 400年。漢朝時沛國(今江蘇徐州)成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發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帝堯之子丹朱之後,以名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區,古號丹朱。舜封丹朱為房邑侯,故稱房侯,別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敗後,族人四散居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為氏。隋唐時期,其後代在沛國相縣發展為望族。狸姓朱氏的歷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於宋,以奉商祀。戰國後期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居於江蘇碭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後代以先祖名為姓。秦漢之際徙於河南南陽,東漢時已發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時期,南陽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歷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從三國以來,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賜國姓朱,其人數之多、數目之大,是歷史上罕見的。魏晉隋唐時,北方戰亂和民眾大遷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西漢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時鮮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渾氏族,宋朝金國的女真人兀顏氏族,清朝滿洲八旗的烏蘇氏、朱佳氏、珠錫哩氏等氏族的集體改姓朱。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最終同化為漢族。
朱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區中極有影響。朱姓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1.3,即每1 000個中國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個,總人口大約在1 500餘萬。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朱姓歷代名人653名,占名人總數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9,排在第十二位。 我國朱姓產生過許多世家大族,出現過無數名人。先秦以來,朱姓稱帝者25人,先後建立了高句麗、後梁、明等政權。傑出的人物有:西漢大臣朱買臣、高句麗國君朱蒙,東漢大將朱儁,三國時魏國名僧朱士行,東晉名將朱序,南朝梁國大將朱異,唐朝宰相朱敬則、名將朱環、割地稱秦的朱沘、割地稱冀王的朱滔,五代後梁太祖朱溫,宋朝醫學家朱肱、詞人朱敦儒、詩人朱弁,南宋理學家兼教育家朱熹、學者朱震,元朝醫學家朱丹溪、數學家朱世傑、地理學家朱思本、畫家朱德潤、戲曲作家朱凱,元明之際學士朱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劇作家朱權、朱有燉、歷史學家朱載堉,明清之際學者朱之瑜,清朝書畫家朱耷、文學家朱彝尊、文字訓詁學家朱駿聲,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地質學家兼古生物學家朱森,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朱德、物理學家朱經武、美學家朱光潛、語言學家朱德熙、民族樂器演奏家朱英、化學下程學家朱亞傑、電子學家朱物華、生理學家朱壬葆、實驗生物學家朱洗、魚類學家朱元鼎、病毒學家朱既明、理論物理學家朱洪元、土壤化學家朱祖祥。 歷史上朱姓的分布和遷移 秦漢時,朱姓已普遍分布於中原和華東地區,尤其在江蘇南部興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時由中原向西北的陝西挺進,至東漢末,朱姓的足跡已西達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時朱姓已出現在廣東。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時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賜國姓朱,這樣朱姓迅速地向全國發展,特別是明初向雲南的進軍和屯墾,使西南地區的朱姓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末朱姓進入了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約有1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5.8,占江西省總人口的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南(14.3)、江蘇(10.4)、浙江(10.2),這四省朱姓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四川(9.3)、安徽(7.6)、湖北(7.4),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全國形成了贛蘇浙皖豫、川鄂兩大朱姓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總增加率為69,凈增加了76萬。明朝時期,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9.4,占省總人口的2.4。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18.3)、江西(13.7)三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於甘肅(9.5)、山東(6)、福建(6),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餘年,朱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動。東南地區的朱姓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朱姓的人口已達1 512萬,為全國第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2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萬增到1 512萬,增長了大約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可能與在明朝滅亡之後,皇族朱姓因遭追殺避國難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紛紛改回原來姓的緣故有關。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14.8)、廣東(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東(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江蘇為朱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3。全國形成了蘇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區。在近600年期間,朱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南方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柒』 關於朱姓的歷史和來源

朱姓始成於西周,以國名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挾,該支系也被認為是源出於曹姓)。傳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建都於邾。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戰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在中國歷史上,朱姓曾經建立過兩個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則是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建立的後梁。

朱姓始成於西周,以國名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挾,該支系也被認為是源出於曹姓)。傳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建都於邾。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戰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在中國歷史上,朱姓曾經建立過兩個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則是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建立的後梁。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17位;至2021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國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區,約佔了全國人口的1.2%,總人口約有1500餘萬。

『捌』 朱姓從古至今已經幾年了

相傳朱姓最早發源於西周,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建都於邾(今山東鄒城)。他的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
戰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楚滅邾具體年份不詳,按照戰國計算,離現在約2400年。朱姓的出現不會比這個時間更古老了。

閱讀全文

與朱姓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