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胸片有多少年歷史了

胸片有多少年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2-10-09 10:06:45

㈠ 我拍了大概18次胸片,請問我是不是被X光輻射傷害身體了

3年前發現結核性胸膜炎,曾口服半年抗結核葯,現復查胸片仍有少量胸水,考慮治療未徹底所致。如果你當時不找什麼土醫生,而是規規矩矩吃葯,可能現在已經痊癒。
建議繼續口服抗結核葯半年以上,至少三聯,隨時復查。
沒錯抗結核葯副作用較大,但如果結核不治療問題更嚴重,就將可治性疾病弄成絕症了。
拍片有一定輻射,但相對起結核,顯得不重要,該拍還是要拍。

㈡ 我以前做CT,無論是胸片還是頭部都顯示冠狀動脈鈣化的已經10來年了,今天做了頭部CT沒有顯示鈣化

這個問題有點問題的胸片和屍這個問題有點問題的,胸片和CT都可以診斷都可以診斷,頭顱ct只能是看頭部的不可能看冠狀動脈的。

㈢ 三幾年的時候中國有X光機嗎,拍胸片的

中國最早使用醫用X線機是在18世紀末。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7/208470.html?id=208470

㈣ 我前幾年在上海拍了胸片現在能在電腦里找到底單嗎

這就很難說了,關鍵是看你當時拍片時是用的膠片還是電子片。如果是膠片的那麼一定沒有電子檔保存的,若當時拍的是電子檔的那麼可能還可以查到。

㈤ 胸透和胸片誰的輻射大

DR是屬於比以前的老X線(現在一般稱呼普通X線片)拍片要先進得多的技術了,輻射量進一步降低。我們醫院的DR機器每次曝光只相當於以前老式X光機約1/3的劑量,不同的機器會有不同,但至少也少了1/2。
而透視就比老的胸片還要多出很多倍。這樣說吧,相同時間透視和普通胸片的劑量是差不了多少的,但是時間呢,照片只是不到1秒,透視是不看完就一直在照著,那短也要10多秒,長了要多少就少不清了。所以要根據具體看了多久來算劑量。
至於一次DR的劑量不能說絕對不會有影響,但是有影響的幾率很低。這個放射損傷也就我們搞影像的才了解的多一點(2年一次放射崗位培訓,每次都要講放射損傷),臨床醫生大都不是特別清楚。
歷史上,曾經用那種老式的X線機器給孕婦做孕檢的,後來過了大概20~30年吧,才得出X線致畸的結論。所以才不再用X線給孕婦做檢查。當然,生活在天朝的各種化學物品包圍的環境,可能抵禦X線傷害的能力會比幾十年前的人差點,但也不至於就變的碰不得吧。
當然,你擔心的話可以問問產科醫生,有些檢查能夠查出一些畸形的。但因為有些檢查好像要7~8個月才能查,你去問問吧。

㈥ x射線對人的影響

英國研究人員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稱,醫院常用來診斷疾病的X射線掃描、CT檢查可能是導致一部分人罹患癌症的原因。在X光、CT檢查比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這兩種檢查造成的(相關報道見都市快報2月1日第1版)。
事實上,X光、CT檢查中的輻射線對人體有害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更關心的問題是,做這樣的醫學檢查對人體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都市快報 傅苓 ■調查:九成杭州人不介意做檢查

昨天,記者在省人民醫院隨機采訪了20名市民,其中年齡最小的34歲,最大的72歲。他們或者在就醫時曾做過X光或CT檢查,或者在體檢時做過胸透,也就是說所有被調查者都無一例外地因醫學檢查接受過X線輻射。記者設計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你是否知道X射線可能致癌;二是你是否會因為X射線對人體的傷害,而對檢查有疑慮。

調查發現:除一位57歲的大媽從未聽說過「X射線可能致癌」外,其他19名市民都表示有所耳聞。68歲的曲大伯非常肯定地說:「輻射嘛,就跟日本那辰光原子彈爆炸一樣的,要生白血病的。」但對X射線傷害的認知,並沒有妨礙大多數市民接受醫學檢查。有18名市民相信醫院的檢查設備都經過嚴格檢查,醫生也心中有數,不會亂來,所以很放心;但還兩人表示,做檢查時心裡會有點不舒服。尤其是如果第一次檢查結果不理想,還需要再次檢查時,他們會覺得是醫生沒有盡到責任。

■X光、CT檢查致癌幾率有多少可能遭遇輻射的情況

盡管X射線中含有有害輻射,但當患者的表面症狀不足以確診疾病,或者需要進一步確定疾病的程度時,就需要採用X光和CT檢查來幫助醫生明確診斷。

用X光檢查骨折是最常見的,此外它還能觀察到肺、肝、腎、脾等內臟異常情況;肋骨、鎖骨、胸椎等骨骼腫瘤;還能發現胃潰瘍以及腸胃炎引起的黏膜腫脹、腫瘤等。CT檢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X光片拍攝的是人體的平面圖像,因此體內器官會顯示前後重疊的狀態;而CT則採取斷層攝影的辦法,就像把麵包切成薄片一樣,從不同點位對身體被檢查部位拍攝不同的照片,從而解決了一部分重疊問題。一般來說,骨折等疾病用X光片就可看清楚,但涉及顱內腫瘤、肝臟腫瘤等結構較為復雜的病變時則需要CT出手。

X射線和CT如何致病

醫學X光和CT檢查是目前人們可能接觸到的最大的人造輻射源,這種輻射能夠穿透細胞、破壞DNA,甚至誘發某些癌細胞。國際知名的放射科專家約翰·高夫曼的研究發現,X光會破壞細胞內部結構,對遺傳分子產生難以修復的終身性破壞:美國每年經確診為乳腺癌的18萬例病人中,大約有2/3的患者病因與醫用X光有關。還有研究表明,X射線會破壞紅細胞,可能會誘發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英國牛津大學的伯林頓·德·岡薩雷斯教授說:「在男性身上,與X射線相關危險性最高的疾病是膀胱癌,部分原因是許多不同種類的X光都會照射到膀胱。而女性患肺癌和結腸癌的危險比較高。」

假設病例———一個肋骨骨折病人的致癌風險

一名骨折患者究竟需要做多少次X光檢查?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夏冰這樣推算:診斷時一次(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診則要加做一次CT,同樣要遭遇一次X射線輻射)、手術後檢查骨骼復位情況一次(關節復位病人需要在手術中加做一次)、手術後一個月復查一次、術後三個月復查一次。這是基本的檢查次數,多則6次,少則4次,以後則按照骨折患者康復情況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級醫院轉診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碼做到10次以上。

假設一個肋骨骨折病人,在就診過程中做了6次檢查,那麼他又將面臨多大的致癌風險?拍攝一張X光胸片,當射線在檢查區域曝光時其曝光率約為160毫西弗特/小時(毫西弗特為計量輻射度的單位),約為0.045毫西弗特/秒。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拍攝一張胸片大約需要0.5秒,這就意味著患者要承受約為0.023毫西弗特的輻射量。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准,輻射總危險度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說,身體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0.0165的致癌幾率。以此推算,一個肋骨骨折病人將增加約為3.8/千萬的危險。

而對其他醫學檢查來說,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檢查要接受的輻射量為0.01毫西弗特,腹部為0.54毫西弗特,骨盆為0.66毫西弗特,腰椎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為醫學檢查導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風險在千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之間。

可以肯定的是,能夠省略的輻射檢查應該省略。 ■自我防範寶典安全距離———兩米以外

人們不必因為輻射而拒絕必要的X光和CT檢查,但浙江放射學會主任委員、邵逸夫醫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章士正教授還是提醒患者家屬,沒有特別需要陪護的患者,家屬不必一起跟去做檢查,這樣受輻射完全不必要。

但是,也不必為此連醫院放射科的區域都不敢進。拍胸片時,X射線在檢查區域曝光率約為160毫西弗特/小時,距此兩米處則為80微西弗特/小時,約為中心點的1/2000,此時的致癌幾率約為百萬分之一;而在距離中心點6米外的輻射為1.5微西弗特/小時,約為中心點的五百萬分之一,致癌幾率更是微乎其微。

脆弱人群———孕婦、新生兒

盡管在孕期做X光、CT檢查並不會絕對導致胎兒畸形,但杭州市醫學會臨床放射和介入分會主任委員、杭州市一醫院放射科主任陳文輝還是建議孕婦應該盡量避免此類檢查,尤其是懷孕頭三個月的准媽媽。因為此時是胎兒重要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X光可能使這些尚未發育定型的細胞組織產生突變,胎兒先天畸形的發生率也會增高。

還有研究表明,新生兒如果因頭部受損傷做CT檢查,對以後的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有一定影響,而對空間識別能力則沒什麼影響。 敏感部位———性腺

人體各部位細胞對X射線的反應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為敏感。章士正教授說,國外醫院這點做得比較好,在為病人的下腹部做X光或CT檢查時,都會用鉛套或其他防護將性腺遮蓋,以提高保險系數。但國內的大多數醫院還沒有這種保護措施。

責任崗位———醫生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20年中,被調查的日本等15個國家X射線檢查都呈上升趨勢,而至少有30%是不必要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鄭鈞正教授也指出,醫務人員不能因為患者和受檢者僅僅是來醫院檢查一次而忽略對他們的防護;受檢者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拒絕不合理的醫療照射。

■多吃海帶 說到飲食保健,已經入行20年的陳輝主任搖著頭,連說了兩遍「沒有」,然後又有些遲疑地補充道:「多吃點海帶等含碘的東西可能有用,它可以吸收一部分射線。」

■最新螺旋CT在邵逸夫醫院啟用

下周,全亞洲最新型號的16層螺旋CT將在邵逸夫醫院正式啟用。這台耗資90萬美元的新型CT在全球醫院只安裝了8台,它能在0.37秒內完成對需要檢查部位整整一圈的掃描,並獲得16張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圖像。這兩天,章士正教授正和同事們一起研究如何發揮新CT的最大威力。入行近40年,他已算不清這已經是第幾次接受新的技術革新了。

1975年,CT檢查正式運用於臨床。此後不久,作為中國第一代CT人,章士正教授赴德國半年,學習這種新儀器的使用方法。當時,已經有近80年歷史的X光檢查,已經不再是當初拍一張片子就要半小時的原始儀器;而在此後的不到30年時間里,CT技術也在突飛猛進。第一代CT機完成一次掃描需用4-5分鍾;而用兩個X射線管組成的第二代CT機產品,每次掃描僅需用30—120秒;第三代CT機產品用多個X射線管組成,用2.5秒就完成一次掃描;到了第四代CT機,掃描時間減少到只需1秒鍾。而此後誕生的各種新型CT機則都將時間控制在1秒鍾之內。同樣地,X光檢查的速度也在迅速提高,如今一張普通胸透成像只要0.1秒,其他部位一般為0.5秒。

X光和CT檢查成像,從最初的膠片投影、後來的計算機成像,已經走向最為時尚的數字時代。現代的X光、CT檢查機崇尚靈敏的數字化接受器。章教授很有信心地說:「敏感的接受器和飛速提高的成像速度,對患者來說就意味著更少的輻射、更安全的檢查。」

㈦ 4年前得過肺結核住院治好了,剛去體檢中心做個檢查拍了個胸片看看什麼意思

因為你是體檢,影像科醫生可能並不知道你有肺結核病史,但是影像學上表現比較像陳舊性肺結核,(因為報告顯示有鈣化,肺門處,也就說明肺結核已治癒,形成了鈣化灶,也可以理解為疤痕) 診斷的大致意思就是建議結合臨床及病史,建議隨訪;沒有什麼問題,定期復查或不適復查即可!

㈧ 請問結婚可以嗎。胸片。右隔面消失。右側心膈角區胸膜明顯增厚、密度增高。入職體檢

可以。
你說的應該是間質性肺炎,又叫間質性肺疾病、彌漫性肺疾病等,作為病名,只有十多年的歷史,顧名思義它是肺間質的病變。間質性肺炎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約有百餘種,已知一小部分病因已明,如塵肺、葯物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等;但有相當一部分病因不明,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結節病等。間質性肺炎雖然稱為「肺炎」,但主要不是由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而成。
表現為:時有呼吸困難,乾咳。此後常因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和加重,且呈進行性加重。逐漸出現呼吸增快但無喘鳴,刺激性咳嗽或有咳痰,少數有發燒、咯血或胸痛。嚴重後出現動則氣喘,心慌出虛汗,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唇甲紫紺及杵狀指(趾)。作體檢時在下肺野可聽到濕羅音。在並發肺原性心臟病時有肺動脈第二音亢進,頸靜脈努張,肝腫大和下肢浮腫。

㈨ 2019年九月份拍的胸片,距離現在已經8個月了,還有參考價值嗎是不是可以扔了限醫務人員回答,謝謝!

檢驗結果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在下一次復查的時候可以做對比。

閱讀全文

與胸片有多少年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