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商業保險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商業保險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20 06:13:43

Ⅰ 中國保險行業發展歷史

新中國保險行業發展史
詳見這個鏈接

http://hi..com/iamxyld/blog/item/bdec1c112b7892c0c2fd78f7.html

Ⅱ 中國商業保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①最早在中國出現的保險機構,是英國商人於1805年在廣州開設的廣州保險公司。

②最早的中國民族資本的保險公司是1885年由招商局設立的仁和、濟和兩家保險公司。

③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是曾經當過大總統的黎洪元開辦的華安合群保壽有限公司。
④新中國成立以後,最早成立的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於1949年10月。

Ⅲ 中國商業保險的發展

30年的中國保險業
28年前從零開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保險業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在補償災害損失、維護社會安定、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整個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其表現主要有三:一是保險機構增長迅速。1980年,中國只有1家保險公司,1998年為28家;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保險機構110家,是十年前的4倍。此外,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從2000年的幾家,到2007年底的2331家,幾年間增長近500倍。二是保費收入增長迅速。1980年全國保費收入為4.6億元,2007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為7035.8億元,28年間,年均增長達31.2%。三是保險資產增長迅速。從1980年恢復國內業務到2007年,保險業積累第一個1萬億資產用了24年,積累第二個1萬億資產用了3年,第三個1萬億僅有1年時間。截至2007年,中國的保險業資產總額達到2.9萬億元,是五年前的5倍。1978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8%,同一時期保險機構總資產卻增長了7000多倍,年均增長37.5%,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保險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令全球業界震驚。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中國商業保險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中國商業保險從1949年開始有的。

Ⅳ 中國保險發展歷程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作為《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企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核心成員,公司以悠久的歷史、雄厚的實力、專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贏得了社會最廣泛客戶的信賴,始終占據國內保險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被譽為中國保險業的「中流砥柱」。

歷史悠久的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是國內最早經營保險業務的企業之一,肩負中國壽險業探索者和開拓者的重任,走過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深諳國內壽險市場經營之道。在長期為國內市場和客戶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發展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大型保險企業。

·2007年1月9日,公司回歸國內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為國內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險企業。

·2003年12月17和18日,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並創造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加快了改革發展的步伐,組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並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996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中國人壽開始邁入專業化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時代。

·1949年10月,中央政府批准組建了國內唯一的保險公司,由此開啟了中國人壽的發展元年。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77億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太保,股票代碼為601601。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以「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觀,積極推動可持續價值增長,不斷為客戶、股東、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擁有太平洋壽險、太平洋產險和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子公司,擁有雄厚的實力,保持持續領先的市場地位。截至2008年末,總資產為3193.9億元,凈資產487.4億元。2008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4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就市場份額而言,太平洋產險為中國第二大產險公司,太平洋壽險為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和多元化服務平台,目前擁有5400餘個分支機構,6.4萬余名員工與22多萬名營銷員,為全國超過3600萬名個人客戶和220萬機構客戶提供包括人身險和財產險在內的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

中國太平洋保險在積極追求可持續價值發展的同時,致力於各類公益活動,履行企業公民的職責。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關愛孤殘、捐資助學、扶貧賑災等公益活動:已建立60餘所希望小學,總投資超過了3000萬元;在特大洪澇災害、非典、南方雪災、5.12抗震救災期間踴躍捐款捐物,總額超過8000萬元。

面向未來,中國太平洋保險確立了「以保險業為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的戰略目標,努力建設成為信譽卓著、品牌傑出、財務穩健、效益優良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 .

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歷史上的太平人壽,憑借強大的民族資本實力,眾口皆碑的企業聲譽和穩健專業的經營風格,發願「惟有人壽保險可以解決人生問題」,在中國近現代保險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成為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業代表,書寫了中國保險業的輝煌歷史篇章。1956年後,根據國家政策調整,太平人壽移師香港專營海外業務近半個世紀。

2001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太平人壽全面恢復經營國內人身保險業務,成為第六家全國性壽險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金23.3億元人民幣。復業七年多來,太平人壽已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設34家分公司和500餘家三、四級機構,全國性機構和服務網路布局基本完成。

復業後的太平人壽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富通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股東,擁有國際化、專業化的股東背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為我國第一家跨國、多元化經營的金融保險控股集團,是我國四大國有保險控股(集團)公司之一;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旗艦公司,在亞洲再保險市場具有優勢地位;富通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歐洲富通集團旗下的全資專業公司,富通集團是位列歐洲前15位的金融服務集團,在金融保險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三大股東為太平人壽復業後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上的強大支持,確保了公司管理和業務穩健發展,快速建立起公司核心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

在公司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取得重大創新突破的同時,太平人壽還積極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綜合經營模式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2004年12月,由太平人壽作為主要發起人申請設立的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准開業,目前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國內企業年金市場確立了一定的領先優勢,成為國內數百家大型企業的專業企業年金供應商和合作夥伴。2006年9月,太平人壽控股設立的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作為國內保險行業九大專業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保險資金運營方面,取得了領先於同業的投資業績,為太平人壽客戶的資產增值保值提供了強力保證。具有悠久歷史的「太平人壽」品牌,在新的時期,被注入了全新的內涵,並將進一步確立其綜合競爭實力。

太平人壽已成為中國保險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和重要的中堅力量。復業七年來,太平人壽秉承「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經營理念,以「創造富裕的安寧生活」為公司使命,堅持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將創新經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司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太平人壽模式」,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憑借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具有競爭力的完善產品線及不斷優化的運營服務水平,太平人壽企業品牌形象和聲譽已經獲得客戶、員工和社會的高度認可。2003年至2007年,太平人壽連續五年被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授予BBB+評級, 惠譽認為公司信用質量良好,財務實力穩健,建立了良好的商業模式;2005年至2006年,公司運營服務體系先後獲得「新契約保單服務」、「理賠管理服務」、「保全服務」和「客戶服務體系」四項BSI(英國標准協會)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志著公司運營服務水平已經達到國際質量管理要求;2006年10月,太平人壽榮獲第14屆世界生產力大會創新發展論壇「十佳(中國)創新型傑出企業」稱號,是中國金融保險業中唯一一家獲得該獎項的企業;2007年8月,太平人壽榮獲「品牌中國金譜獎——中國(金融)行業年度10佳品牌稱號」;2007年和2008年,太平人壽連續兩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太平人壽未來的發展目標,是要成為中國壽險行業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標桿,使太平人壽進入國際A級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傑出品牌,並打造成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 www.tplife.com

Ⅵ 中國保險公司的發展史

新中國保險業演進史(1949~2007)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

1952年:外國保險公司完全退出中國保險市場。

1955年:完全廢除保險經紀人制度。

1958年:全面停辦國內保險業務。

1980年:回復財產保險業務,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復業。

1982年:回復人壽保險業務。

1984年:中國人民保險獲准成立投資公司,可用部分保險准備金投資。

1986年:交通銀行組建保險業務部(中國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國人保獨家壟斷經營的局面。

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1991年: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為交通銀行保險業務部。

1992年:首家外資壽險公司——美國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成立,引進壽險代理人制度。

1994年: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引進外資入股。

1995年: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出台。

1996年:開始分業經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業務分拆,組成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
首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宏保險在上海成立。

1998年:中國保險監督讀管理委員會成立。
太平洋安泰人壽,安聯大眾,金盛人壽等中外合資壽險公司成立。
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表》,規定自1999年7月1日起,所有新簽單業務條款中對殘疾程度的定義及保險金給付比例必須按照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表執行。

1999年:保險公司獲准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
大陸首次保險經紀人資格考試。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1949年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1996年分立的中保人壽保險公司)。
光大永明,信誠(廣州),等中外合資的壽險公司成立。
平安保險推出第一個投資連結型商品——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

2000年: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民生人壽,東方人壽,生命人壽,恆安人壽等中資壽險公司成立。
中保康聯人壽,恆康天安人壽等中外合資壽險公司成立。
中國太保推出第一張萬能壽險商品——太平盛世長發兩全。

2001年:大陸獲准加入WTO ,美國紐約人壽,美國大都會,日本生命人壽三家外資公司獲得業務執照。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成立。

2002年:保監會取消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資格,保險公司在境外運用資金等行政審批項目。
泰康人壽推出第一個「保底產品」——銀保「放心理財」投連險。

2003年:保監會允許外資壽險公司提供健康險、團體險、養老金/年金險業務,取消外資保險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地域限制。

2004年:第一家專業年金保險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准籌建。
平安保險在港交所上市。

2005年:保監會和證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獲準直接入市。
新生命表獲得保監會評審通過。
截至2005年底,全國壽險公司近100家,外資公司達40家,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192個辦事處。
平安銀行在附件開業,標志著平安名下的金融控股集團初見雛形。

200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5 號」,對外匯管理政策進行重要調整,保險公司被允許用人民幣自有資金購買外匯,進行境外投資。

2007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07 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針對重大疾病保險所涉及的病種做出了統一的規范。

Ⅶ 商業保險的發展歷史

01.萌芽階段(1994年以前)。1982年國內恢復保險業務後,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合作社職工醫療保險」於1983年1月起實施,這是我國國內恢復保險業務後第一筆健康保險業務。後續國內市場又出現了母嬰安康保險、人工流產安康保險、分娩節育保險、農民醫療保險、合資企業職工健康保險、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住院醫療保險等產品。

萌芽階段健康保險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從需求來看,這一時期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普遍缺乏保險意識,同時在城鎮地區,國家實行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基本上由國家、企業包攬職工醫療費用;在廣大農村地區,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依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農民的收入水平還比較低,農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能力有限。因此總體而言,社會大眾對商業健康保險的需求不大。
(2)從供給來看,這一時期的保險市場是以財產保險為主,產壽險混業經營,健康保險只是作為一種附屬品來經營。保險公司經營比較粗放,商業健康保險的有效供給能力非常有限。
(3)從產品來看,保險公司由於經驗數據匱乏、產品開發技術不成熟、風險控制經驗欠缺,提供的健康保險大多是費用型醫療保險產品,保險人根據被保險人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一定補償,責任比較簡單,保障水平有限,且只局限於在局部地區為團體提供醫療保障,業務量很小。

02、初步發展階段(1994~1998年)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國家開始逐步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入大幅度增加。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後,社會大眾開始追求生活質量,越來越關注身體的健康。
從社會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來看,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醫療費用持續大幅上漲,國家和企業已不堪重負。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減輕國家和企業的負擔,各地開始探索並逐步試行新的醫療保障制度。1994年,鎮江市和九江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試點城市,推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醫療保險模式,1996年,試點擴大到近40個城市。傳統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被打破,新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正在探索之中,這為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騰出較大的空間。

Ⅷ 中國保險有多少年歷史

「太平」品牌1929年創立於上海。作為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保險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80多年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中國保險業的興衰沉浮,承繼了中國保險業的豐厚積淀,是中國80年民族保險事業誕生、成長與發展的縮影。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時期,伴隨中國民族保險業的興起,太平保險、中國保險和民安保險等三大品牌先後創立,並取得了初步發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Ⅸ 中國保險公司發展歷史

保險歷史的發展過程
保險的古老起源
人類社會從開始就面臨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擾.在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古代人們就萌生了對付災害事故的保險思想和原始形態的保險方法。
我國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積谷備荒。春秋時期孔子「耕三餘一」的思想就是頗有代表性的見解。孔子認為,每年如能將收獲糧食的三分之一積儲起來,這樣連續積儲3年,便可存足1年的糧食,即「餘一」。如果不斷地積儲糧食,經過27年可積存9年的糧食,就可達到太平盛世。
在國外,保險思想和原始的保險雛形在古代也已經產生。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00年,在西亞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占巴比倫王國,國王曾下令僧侶、法官及村長等對他們所轄境內的居民收取賦金,用以救濟遭受火災及其他天災的人們。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種互助基金組織,向每一成員收取會費以支付個別成員死亡後的喪葬費。古羅馬軍隊中的士兵組織,也以收取會費作為士兵陣亡後對其遺屬的撫恤費用。
近現代保險的形成與發展
(一)海上保險
海上保險在各類保險中起源最早。正是海上保險的發展,帶動了整個保險業的繁榮與發展。人類歷史的發展,一直與海洋密不可分。海上貿易的獲利與風險是共存的,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由多數人分攤海上不測事故所致損失的方式——共同海損分攤。在公元前916年羅地安海立法中規定:「為了全體利益,減輕船隻載重而拋棄船上貨物,其損失由全體受益方來分攤。」在羅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損必須在船舶獲救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損失分攤。
現代海上保險是由古代巴比倫和腓尼基的船貨抵押借款思想逐漸演化而來的。14世紀以後,現代海上保險的做法已在義大利的商人中間開始流行。1384年,在佛羅倫薩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單。這張保單承保一批貨物從法國南部阿爾茲安全運抵義大利的比薩。在這張保單中有明確的保險標的,明確的保險責任,如「海難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損、擱淺、火災或沉沒造成的損失或傷害事故」。在其它責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盜、拋棄、捕捉、報復、突襲」等所帶來的船舶及貨物的損失。15世紀以後,新航線的開辟使大部分西歐商品不再經過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16世紀時,英國商人從外國商人手裡奪回了海外貿易權,積極發展貿易及保險業務。到16世紀下半葉,經英國女王特許。在倫敦皇家交易所內建立了保險商會,專門辦理保險單的登記事宜。1720年經女王批准,英國的「皇家交易」和「倫敦」兩家保險公司正式成為經營海上保險的專業公司。
1688年,勞埃德先生在倫敦塔街附近開設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館;為在競爭中取勝,勞埃德慧眼獨具,發現可以利用國外歸來的船員經常在咖啡館歇腳的機會,打聽最新的海外新聞,進而將咖啡館辦成一個發布航訊消息的中心。由於這裏海事消息靈通,每天富商滿座,保險經紀人利用這一時機,將承保便條遞給每個飲咖啡的保險商,由他們在便條末尾按順序簽署自己的姓名及承保金額,直到承保額總數與便條所填保險金額相符為止。隨海上保險不斷發展,勞埃德承保人的隊伍日益狀大,影響不斷擴大。1871年英國議會正式通過一項法案,使它成為一個社團組織—勞合社。到目前為止,勞合社的承保人隊伍達到14000人。現今其承保范圍已不僅是單純的海上保險。
(二)火災保險
火災保險起源於1118年冰島設立的Hrepps社,該社對火災及家畜死亡損失負賠償責任。
17世紀初德國盛行互助性質的火災救災協會制度,1676年,第一家公營保險公司——漢堡火災保險局由幾個協會合並宣告成立。但真正意義上的火災保險是在倫敦大火之後發展起來的。1666年9月2日,倫敦城被大火整整燒了五天,市內448畝的地域中373畝成為瓦礫,占倫敦面積的83.26%,13200戶住宅被毀,財產損失1200多萬英鎊,20多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災後的倖存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種可靠的保障,來對火災所造成的損失提供補償,因此火災保險對人們來說已顯得十分重要。在這種狀況下,聰明的牙醫巴蓬1667年獨資設立營業處,辦理住宅火險,1680年他同另外三人集資4萬英鎊;成立火災保險營業所,1705年更名為菲尼克斯即鳳凰火災保險公司。在巴蓬的主顧中,相當部分是倫敦大火後重建家園的人們。巴蓬的火災保險公司根據房屋租金計算保險費,並且規定木結構的房屋比磚瓦結構房屋保費增加一倍。這種依房屋危險情況分類保險的方法是現代火險差別費率的起源,火災保險成為現代保險,在時間上與海上保險差不多。1710年,波凡創立了倫敦保險人公司,後改稱太陽保險公司,接受不動產以外的動產保險,營業范圍遍及全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英、法、德等國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機器生產代替了原來的手工操作,物質財富大量集中,使人們對火災保險的需求也更為迫切。這一時期火災保險發展異常迅速,火災保險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為主。進入19世紀,在歐洲和美洲,火災保險公司大量出現,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1871年芝加哥一場大火造成1.5億美元的損失,其中保險公司賠付1億美元,可見當時火災保險的承保面之廣。隨著人們的需要,火災保險所承保的風險也日益擴展,承保責任由單一的火災擴展到地震、洪水、風暴等非火災危險,保險標的也從房屋擴大到各種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19世紀後期,隨著帝國主義的對外擴張,火災保險傳到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三)人壽保險
在海上保險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險。15世紀後期,歐洲的奴隸販子把運往美洲的非洲奴隸當作貨物進行投保,後來船上的船員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傷害,由保險人給予經濟補償,這些應該是人身保險的早期形式。
17世紀中葉,義大利銀行家倫佐.佟蒂提出了一項聯合養老辦法,這個辦法後來被稱為「佟蒂法」,並於1689年正式實行。佟蒂法規定每人交納法郎,籌集起總額140萬法郎的資金,保險期滿後,規定每年支付10%,並按年齡把認購人分成若干群體,對年齡高些的,分息就多些。「佟蒂法」的特點就是把利息付給該群體的生存者,如該群體成員全部死亡,則停止給付。
著名的天文學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亞的勃來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統計為基礎,編制了第一張生命表,精確表示了每個年齡的死亡率,提供了壽險計算的依據。18世紀40—50年代,辛普森根據哈雷的生命表,作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遞增的費率表。之後,陶德森依照年齡差等計算保費,並提出了「均衡保險費」的理論,從而促進了人身保險的發展。1762年成立的倫敦公平保險社才是真正根據保險技術基礎而設立的人身保險組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Ⅹ 中國保險已有多少年歷史

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的第一次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同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國統一的國家保險機構的誕生,中國保險史從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閱讀全文

與中國商業保險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