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人物說怎麼寫

歷史人物說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0-10 16:21:31

⑴ 講歷史人物故事怎麼寫

具體如下: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⑵ 如何寫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四年級

歷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寫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幾千名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說:「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

都好像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話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歷史故事的範文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毛遂按劍上前說:「結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

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百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結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結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⑶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的簡介怎麼寫

【貴族】
朱棣

(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於1402年稱帝,改元永樂。他五次親征蒙古,鞏固了北部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曾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並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於1421年遷都北京,北京正式成為漢族王朝的首都。其在位期間經濟發展迅速,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是一位偉大的英雄人物。廟號成祖,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十三陵之長陵。

納蘭性德
(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上三旗,正黃旗子弟,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將軍】
岳飛
(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主要成就: 收復襄陽府等六郡之戰、洞庭湖之戰、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朱仙鎮大捷、連結河朔之謀、三援淮西、加兵宛葉、長驅伊洛、
代表作品: 《出師表》、《滿江紅》、《小重山》、《五嶽祠盟記》

⑷ 歷史人物簡介的作文咋寫

孔 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 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受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抑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孟子的生平

⑸ 歷史人物評價怎麼寫

評價歷史人物的模板:
總評+事跡+影響(積極+消極)
如: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個傑出的封建皇帝。
他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思想的正統;經濟上將地方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國家統一。
所以,在漢武帝時期,西漢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實現了大一統,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消極影響有就寫 沒有就不寫 評價的時候注意論從史出 史論結合 有理有據 而且要一分為二看問題 這樣評價才客觀 公正

⑹ 請問歷史人物評述怎麼寫

1,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即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 2,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3,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4,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防止以偏概全。 5,注意把握歷史人物的總體特徵。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6,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和點評歷史人物,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把歷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環境中去認識,採用中外對比的方法。 以上答復希望能夠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⑺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怎麼寫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根據這樣的觀察,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統治後期,秦國並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執政以後,盡管在如何統治中國的方法上與呂不韋有分歧,並從而引起一場屠殺,但在向東發展消滅各割據的諸侯國的基本方針上,他始終堅持秦的既定國策,沒有絲毫動搖、猶豫,他認清了有利形勢,當機立斷,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事業。只要看看秦始皇執政以後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國進軍的步伐幾乎是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軍不斷向韓、趙、魏進攻,為大舉消滅各諸侯國做准備。

從公元前二三○年開始,幾乎是一年一國地消火它們:

前二三○年滅韓

前二二九年攻趙

前二二八年滅趙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滅燕

前二二五年滅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滅楚

前二二二年滅代

前二二一年滅齊

從這樣進軍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統一的氣魄和膽識。所以賈誼說他「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這樣堅決果斷地推進統一戰爭,戰國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結束,恐怕還是一個問題。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麼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志》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么?」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歷史傳統有密切關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斗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為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它諸侯國是極為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於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為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⑻ 怎麼寫歷史人物

寫歷史人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寫:
首先,人物的生平經歷。
其次,人物的主要事跡。
最後,人物的古今評價。

⑼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故事怎麼寫

2. 誇父:最佳長跑運動員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長跑運動員,誇父勢必憑借其「輝煌」戰績而載入史冊。誇父從小便患有癲癇性腦膜炎,十分怕黑。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一個巨大的真理——原來太陽是圓的,而且是運動著的。為了躲避黑夜,他作出一個讓常人無法理解的決定——和太陽賽跑。從此,在古代世界,人們總能看見一個來自東方傳奇國度的小伙每天從他們家門口跑過。

2. 孟姜女:最佳女高音歌唱家。

作為秦漢時期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孟姜女歌聲一向以清脆甜美、婉轉纏綿著稱。千百年來,人們記住的不是她的歌聲,而是其駭人聽聞的「孟姜女哭長城」事件。

「孟姜女哭長城「事件簡介:

時間:公元前211年5月12日

地點:北京八達嶺長城

人物:孟姜女

事件起因:孟姜女丈夫在長城旅遊時,因意外掉落城牆,經搶救無效——於14:28分死亡

事件經過:孟姜女來到長城腳下,放聲痛哭。

結果:長城狂倒800餘里。

3. 嫦娥:首位登陸月球的華人女子

俗話說:花前月下,不如「花」錢「日」下;而花前日下,不如花「錢」月「駕」。

駕駛宇宙飛船登錄月球無疑是眾多少女的夢想。在「我想和月亮有個約會」的海選活動中,嫦娥憑借其美貌、智慧、膽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有幸成為了第一位登錄月球的中國籍女子。

4. 後羿:射程最遠的弓箭手

此人天生神力,箭法精準,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並且是射程最遠紀錄的保持者。射鳥時,由於用力過猛,常把小鳥直接送進了太空。而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沒事射太陽玩,曾成功射落九日。

5. 司馬遷:最受歡迎作家

此人因揭露社會的本質。從此,每日沉溺於網路,以「我還能」為網名開始了在網上發表長篇歷史小說——《史記》,《史記》以其精彩的故事情節、鮮活的人物刻畫、精煉的文字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歡。司馬遷被網友評為「中國古代最受歡迎小說家」,其開創了網上連載小說的先河。

6. 盤古:著名天文學家、地理學家

此人身高八丈、重達數噸,致力於「開天」(開發太空資源)「闢地」(煤、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事業,曾多次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勞動模範稱號。

7. 姜太公:釣魚能手

姜太公:姓姜,名尚,人們親切稱其「姜子牙」。沒事老愛釣魚,釣魚並不奇怪,可人家用得是直鉤,每天竟能釣到數百公斤,成為遠近聞名的垂釣高手,人們問其釣魚心得,他只說道九字: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據傳,其為無數中老年婦女的偶像。

8. 柳下惠:中國古代最正派男人代表

柳下惠,英雄。柳下惠不貪金錢,不近女色。其事件被曝光後,網友稱其為「中國古代最正派的男人」。

9. 周瑜:最受歡迎廣告形象代言人

周瑜同志有著俊美的面龐、美好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還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妻子。作為成功男人的傑出代表,他成為無數廣告商的新寵。並成為消費者心目中最值得信賴與最受歡迎廣告形象代言人。當記者問道代言這么多產品,最喜歡的是哪一款時,他直言不諱說道:是龍的電吹風。問他何故,他答道:作為一個水軍都督,每天奮戰在抗洪一線,風吹浪打,巨浪濤天,常會把我的頭發打濕、弄亂。自從有了龍的電吹風,它讓我始終保持乾爽柔順的秀發,讓我重拾做名人的自信。龍的電吹風,成功男士的選擇。

10. 鄭和:最牛航海家

鄭和自小愛好帆船運動,曾蟬聯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帆船比賽冠軍。大學畢業後從事養殖業。曾受國家主席(當時稱皇帝)的親切接見,被譽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全國學生的楷模」。後擔任外交部部長兼海軍總司令等職,曾代表國家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這比哥倫布到美洲早了87年,比達加馬繞過好望角早了92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了114年,可謂是相當牛B .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說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20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