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歷史題的答案
祖國境內的三種遠古居民: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在雲南省元謀市。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懂得用天然火 ,還會保存火種。
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除了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的是山頂洞人。
最早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遠古人類是山頂洞人。
原始農耕生活中的兩個主要遺址半坡和河姆渡。處於長江流域的是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並且在低窪的地方開挖水井,他們住的房屋是桿欄式房屋;處於黃河流域的是半坡,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栗的地方,居民們會製作彩陶,他們住的是半地穴式。
「人文初祖」是指黃帝。
堯舜禹時期,部落聯盟民主推舉首領的方法,叫做禪讓制。
三過家門而不入,治理洪水有功的部落聯盟首領是禹。
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在時期禹,隨後建立的第一個王朝是夏。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夏、商、西周的開國君主分別是禹、湯、周文王。
夏、商的亡國暴君分別是桀和紂。
西周的眾多諸侯,是通過分封制產生的。
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商朝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五穀」包括稻、栗、麥、豆、黍。
東周包括春秋和戰國,在春秋時期,第一位稱霸的是齊桓公;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爭是城濮之戰。在戰國初期,晉分為韓、趙、魏。戰國七雄分別是齊 、楚 、燕、韓、趙、魏、秦國。
趙軍大敗之戰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使用范圍擴大。春秋末年開始使用牛耕,戰國時進一步推廣。
使得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飢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的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
使得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並發展成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的改革是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封建地主統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鐵氏三兄弟分別是生鐵、熟鐵、鋼。
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甲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銘文。後來被整理後,字體被稱為大篆。戰國時期,用毛筆蘸墨在竹簡或絲帛上書寫的字體,叫做秦隸。
天文成就方面,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和月食的記載。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為了安排農業生產,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
名醫扁鵲的「四診法」包括望、聞、問、切。
屈原是楚國人,其著作是《離騷》。
「鍾鼓之樂」中的鍾是指青銅編鍾。
儒家創始人是孔子,政治的核心學說是仁禮學說,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和溫故而知新。其言論收在《論語 》。
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他的學說收在《道德經 》。
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主張_兼愛、非攻。
法家的創始人是韓非,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
兵家的鼻祖是孫武,著作是《孫子兵法 》。
孟子主張對待自然要用可持續發展觀。
❷ 七年級歷史上第五課課後題甲骨文答案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到了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西周青銅器種類更加豐富。
2.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3.青銅面具
大型青銅立人像
青銅神樹
4.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分布地區廣泛。大量用於祭祀
5.陶瓷業
玉器製造業
二、甲骨文
1、甲骨文是刻在龜甲或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記載詳細的內容,如祭祀、戰爭等內容,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3、河南安陽
商朝
4、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5(1)猴、雞、馬、龍、牛、羊、鼠、蛇。
(2)我國在商朝時候就有了養蠶織絲,絲早已成為當時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鞏固練習】
1.
A
2.
B
3.
D
4.
B
5.
A
6.
D
7.
B
8.A
9.A
❸ 七年級下冊歷史課後題答案(動腦筋)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年號開皇。
2、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隋朝時,惠州地區成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統治的措施:
隋文帝採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4、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的。
5、隋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⑴、掌握隋大運河的一個中心,兩端,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
一個中心:洛陽 兩端:北抵涿郡,南至餘杭
由北向南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治。
⑶、隋開鑿大運河的歷史作用是:促進南北的經濟交流。
⑷、隋大運河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6、大運河對生態環境方面會有哪些影響?
隋開鑿大運河時,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運河通航後,兩岸大規模植樹造林,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繼位,年號「貞觀」。
3、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一面鏡子是:魏徵。
4、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
5、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
⑴、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松馳。
⑵、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7、《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8、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
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國號為「周」。
3、武則天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4、史稱武則天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是武則天。
5、唐玄宗統治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6、唐朝時期,在農業生產方面,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筒車是一種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時,疆域東至安東,西迄安西,北達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黃、綠、藍等為基本顏色的彩陶製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1、 隋唐時期創立並逐步完善了科舉制度。
2、 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撥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3、 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飲茶風俗風靡全國是在唐代。(我國是茶的故鄉)
6、 唐代,騎馬出行變得普遍而富於情趣。
7、 盛唐時期,科舉選官等一系列制度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
8、 盛唐從習俗風尚到思想文化都體現出胡漢交融和中西貫通特點,展示了博大開放、匯納百川與充滿創新活力的時代精神。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 隋唐之際北方少數民族中,漠南地區的東突劂勢力最為強大。唐朝太軍掃平東突劂後,在當地設立都督府。
2、 在唐朝開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贊干布統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5、 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玄宗時,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稱與唐朝「和同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與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課 開放與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與大詩人李白、王維是親密朋友的日本留學生是阿倍仲麻呂。
3、唐玄宗時,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僧人是鑒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內還安放著他的坐像。
4、玄奘,又稱三藏法師。貞觀(唐太宗統治時期)初年,他從長安出發,途經我國新疆及中亞諸國,到天竺取經。後編成《大唐西域記》
5、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的人。
6、唐朝都城長安不僅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東市與西市是長安城的兩大商業區。
第7課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
1、 唐朝初年,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成都、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業中心。
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
3、 唐初,人們在煉丹時發明了火葯。唐初著名的孫思邈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葯的配方記錄下來。唐末,火葯開始應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廣泛應用於軍事上。最初用火葯製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橋,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趙州橋的設計開創了世界平拱橋的先河。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
1、 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2、 白居易稱頌李白、杜甫「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3、 唐太宗創作的《秦王破陣樂》和唐玄宗創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塑像與壁畫)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寶。
5、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圖案,被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徵。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第10課 遼、西夏與北宋並立
1、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稱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領阿保機(遼太祖)建立契丹政權(後改國號為遼),定都上京。
3、1005年,遼宋之間訂立和議: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4、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國,定都興定,史稱西夏。
5、1044年,宋夏訂立和約:夏對宋稱臣,北宋送給西夏「歲幣」。
6、北宋時,惠州名稱正式出現。
第11課 宋金南北對峙
1、1115年,完顏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權,後定都會寧。
2、1127年,金軍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3、1127年,趙構(宋高宗)在南京稱帝,後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飛帶領「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南宋送給金「歲幣」。
第12課 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
1、 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兩宋時期,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2、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3、 宋代人從越南引進優良水稻品種—占城稻。
4、 宋代,煤(當時稱石炭),開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鐵產量大致相當於18世紀歐洲各國產量的總和。
6、 宋代陶瓷製造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中國因此被譽為「瓷之國」。
7、 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通行「會子」「關子」等紙幣。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並設有「蕃市」「蕃學」。
9、 宋朝時,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機構。
10、南宋時,福建泉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
第13課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1、 規定商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於士農工之後。
2、 宋代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間最重視的三大節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娛樂場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臨安等大都市人口超過百萬。
❹ 跪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課後題答案(動腦筋)急!
七年級下冊 一定要給好評哦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動腦筋 1。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裡,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2.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你能說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再想一想,水運糧食在中國古代為什麼重要?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大運河。
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練一練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
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活動與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區別?
思路:①今天的運河不經過洛陽;②今天運河北段已不通航,現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與判斷: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誰說的對?你怎麼看?
①總的來說是好事,但只用一個「好」字或一個「壞」字來評論大運河的作用太簡單化了。②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夠全面。不過,說是「好事」的,還是看到了問題的主要方面。③大運河開通後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於國家統一。但當時為開鑿大運河,的確是過度役使了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
第2課 「貞觀之治」
動腦筋
想想上學期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一下唐太宗和漢文帝有什麼共同之處?
唐太宗和漢文帝的共同之處:注意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
練一練B
活動與探究
製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減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 吸取隋亡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軍事 派兵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思想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民族關系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第3課 「開元盛世」
動腦筋
1.想一想:這個時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幾點相同的地方?
他們都善於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都注意「戒奢從簡」,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唐太宗統治時期都出現了中國封建時代著名的「治世」──「開元之治」和「貞觀之治」。
2.有位阿拉伯商人來到廣州,拜見一位唐朝官員。他透過絲綢衣服看到官員胸口上有粒黑痣,驚奇地問:「您胸前的痣,怎麼能透過兩層衣服還看得見?」官員哈哈大笑,請客人再靠近觀察,原來他身上穿了五件絲綢衣服。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唐朝絲織技術高超,絲綢質地很薄。
練一練D
活動與探究
1.讀史分析:後人評論唐玄宗說:「玄宗少歷民間,身經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認為他後來堅持這樣做了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於政事。
他後來沒有堅持這樣做。(參閱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動腦筋
1.明經考試有一種叫做「帖經」的試題類型:考官任意選取《五經》中的某一段,用紙條遮蓋其中的幾個字或幾句話,要求考生將其默寫出來。你怎樣看待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現在的考試中有相似的題型嗎?
明經考試中的「帖經」,是封建統治者用儒家學說統治、禁錮人們思想的表現。這種試題題型,有利於強化記憶,但不利於讀書人發揮自己的見解。它類似於今天的填空題。
2.你認為唐朝的進士科重視詩賦考試好不好,為什麼?
唐朝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對於唐朝文學繁榮和發展、詩歌藝術的普及與提高是有利的。對於確立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練一練D
活動與探究1.閱讀與分析:唐朝中後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認為:朝廷中的大官,都應該由公卿子弟擔任,因為他們熟悉朝廷的事務和禮儀。出身貧寒的人,即使有出眾的才能,當官以後,因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稱職。李德裕對於科舉制是贊成還是反對?你認為他的話是否有道理?
李德裕反對科舉制度。他的話是不妥的,因為熟悉朝廷事物、禮儀只是有利於當官以後從形式上辦好朝廷的事情,但這不是當官的必要條件。
2.閱讀分析:看了下面這些說法,你有什麼感想?可以結合現在的考試制度,談談你的看法。
孫中山和英國大網路全書這兩段話,表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明確指出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與英國科舉考試制度及現代各國考試制度之間的淵源關系。這說明,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動腦筋
1.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他的話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樣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話意思是: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各民族一視同仁。這種一視同仁的政策,體現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2.回顧小學社會課學過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想想與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藏族與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種植青稞和小麥等作物;飼養氂牛、馬等牲畜;冶鑄業和紡織業水平高;能歌善舞。
3.如果你跟隨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幫文成公主做些什麼有益於吐蕃的事?
可以傳授內地的文化(歷法、繪畫等);可以傳播內地的先進生產技術、優良品種(如平整土地、種植蔬菜、養蠶繅絲、紡織刺綉、房屋建築等;茶葉、穀物和蔬菜種子);可以幫助松贊干布管理文書奏章,等等。
練一練B
活動與探究
2.看圖分析:書前彩頁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來求親的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你能從這幅圖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祿東贊嗎?然後,從他們的表情、神態,對他們的心情進行適當的分析。
在步輦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邊的第二人就是祿東贊。祿東贊的表情有些緊張,神態十分恭敬,說明祿東贊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極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態安詳,說明唐太宗對與吐蕃和親之事已經胸有成竹,准備答應吐蕃的求親。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動腦筋
1.上面兩幅圖中的日本錢幣和唐朝的錢幣,有什麼相同之處?你還能舉出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一些事例嗎?
首先看它的外形、圖案,日本的和同開,與唐朝的開元通寶,都是圓形方孔錢,大小相當,較寬的圓圈和中間方孔邊緣的形狀相似。錢幣上的文字都為漢字。然後比較兩者出現的年代,唐朝開元通寶比日本和同開早88年。總之,和同開是仿唐朝開元通寶製造的。這說明唐文化對日本的巨大影響。日本出土的「開元通寶」達幾萬枚,「和同開」在我國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這說明唐朝時中日貿易的頻繁。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為模式,進行改革。如,仿唐朝科舉制,採取通過考試的辦法選官。其次,日本人還受唐朝文化的影響很大。日本都城平城京,幾乎同唐長安的建築樣式相同。日本銅錢的樣式,也與唐朝銅錢相仿。日本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2.天竺戒日王對玄奘說:「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你知道「秦王」是誰嗎?
這里所說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繼位之前被唐高祖封為秦王。
練一練C
活動與探究
1.找一找,根據《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嗎?
有東亞的新羅、日本,中亞的波斯、大食,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的拂,印度半島的天竺以及東南亞各國等。
2.閱讀對比:如果有興趣,可閱讀《西遊記》的任何一回。想一想書中有關唐僧的描繪與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與不同?
玄奘西遊取經,經歷了艱難險阻,最後取得成功,從這點上看是相同的。至於小說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經歷的具體情節,則都是作者虛構的。
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動腦筋
1。女孩:「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驅。」男孩:「石頭書是雕版印刷的先驅。」他們誰說的對?為什麼?
他們說的都對。早在戰國時期,印章便開始使用了。漢朝時印章的使用已經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塗上印泥,可以無數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幾個字。石頭書的拓片是印刷術的另一個淵源。我國古代的人們,把浸濕的薄紙貼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輕輕拍打。然後上墨,把紙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時期,人們把印章和拓片技術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你能否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詩歌特色?
李白: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杜甫:氣魄雄渾,沉鬱悲愴。白居易:直白如話,通俗易懂。
練一練B
2.看圖分析與調查:這些是中國古代石拱橋的圖,看看這些橋與趙州橋相比,各有什麼特點?再調查一下,你的家鄉有些什麼樣式的橋?他們與趙州橋有什麼不同?
北京頤和園玉帶橋:造型優美,觀賞性強;橋洞高,底下過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費勁。
江蘇蘇州寶帶橋:多拱橋,跨度大;橋面平緩,利於車馬人行走;但橋孔小,橋下船隻通行不便。雲南麗江黑龍潭橋:多拱橋,坡度較小,橋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動腦筋
1.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嚴謹,法度精密。據說,宋朝人將他們二人的楷書用作印刷字體,稱之為「宋體字」。我們課本中,就有大量宋體字,請看它們與顏柳的書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都是方塊字,且結構嚴謹,平穩端莊,大小均衡等。
2.結合課外了解的知識,猜猜當時表演《霓裳羽衣舞》最好的是誰?楊貴妃。
練一練C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動腦筋
1.對澶淵之盟應當怎麼評價?他們誰說的對?你怎麼看?
他們都說的對,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的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左邊鐵鑄的跪像,在西湖邊岳飛墓前。你能猜出他是誰嗎?為什麼讓他跪在那裡?
是殺害岳飛的劊子手秦檜。反映了人民愛憎分明,用這種方式稱頌歷史上保護人民利益的功臣,強烈譴責殺害功臣的罪人。
練一練B
活動與探究
1.看圖分析:右邊是女真人的畫像,你能說出他的服裝有什麼特點嗎?從畫像中,你能看出他們的生活有什麼特點嗎?
女真人頭帶獸皮帽,身穿窄袖長袍,束腰帶,穿長靴,腰掛箭筒,肩掛長弓。從中可看出女真人生活在寒冷地區,勤勞勇敢、擅長騎射的生活特點。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動腦筋
1.仔細觀察右圖,看看圖中的農民都在從事哪些勞動?
這張圖反映了農業生產中從耕種至收獲的全過程,其主要勞動包括:牛耕、插秧、灌溉、收獲、揚場、入倉等勞動場面(可參看後面圖的說明)。
2.左圖是一艘出土於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個密封的船艙。想想看,這種船有什麼優點?
南宋海船的水密艙結構,具有較強的抗禦風浪的能力,適宜在較深的水域中航行。
3.隋唐科舉制明確規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宋朝的科舉放寬尺度,允許商人中有「奇才異行者」應舉,這說明什麼?
隋唐科舉制的規定表明官府對商人採取政治上歧視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對商業活動的壓制。宋朝放寬對商人參加科舉考試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政治上歧視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業活動的發展在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4.想一想,人們為什麼要發明紙幣?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哪些優點?今天的貨幣又有了什麼新發展?
隨著宋代商業活動發展,金屬貨幣因沉重不便攜帶,因此人們發明了便於攜帶的紙幣。紙幣比金屬貨幣攜帶方便,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使用,有利於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紙幣由國家統一發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區域更為廣泛,印刷更為精美,有防偽技術,不易仿造;同時紙幣的發行、管理也更加科學。(本題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答案可以是多樣的)
練一練B
活動與探究
思考與判斷
第一種觀點看到了南方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但忽視了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識到經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但否定了南方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
兩種觀點各有其合理之處,但都過於片面,沒有全面反映南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南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應該結合歷史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而辯證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觀而正確的結論。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動腦筋
1.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北宋東京城。想一想,你怎樣改變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適應當時人的生活。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探究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依據教材上提供的北宋衣食住行的情況,憑自己的喜好選擇組合。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了解當時更多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提出自己更有獨創性的方案。但是,要讓學生注意選擇的衣食住行方式必須是北宋時期中原地區出現過的。
2.想一想,現代的春節和宋代的元旦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這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全國各地過春節的風俗不盡相同,可以要求學生先列出本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再與教材上描述的宋朝的情況相對照,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來。
練一練B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動腦筋
1.下面是蒙古史書記載的12世紀的一些情況,結合課文想想,反映了那時的什麼局面?後來這種局面是怎樣改變的?
「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
這段記載形象地描述了當時蒙古諸部互相混戰,社會動盪不安的情景。這種戰爭給蒙古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他們渴望擺脫戰亂,結束分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鐵木真即後來的成吉思汗順應人民的願望和歷史發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堅強的性格,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多年的戰爭,實現了蒙古的統一。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誰的詩?你能解釋它的意思嗎?
這是文天祥的詩。意思是,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價值、有意義,名垂青史。
3.他們誰說的對?為什麼?(對於這兩種情況,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答案可不固定。)
練一練B
活動與探究
2.看圖分析:右面的圖畫,反映了蒙古官員的生活。仔細看看,他們同漢族官員生活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蒙古官員同漢族官員一樣,都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他們飲酒作樂時,都由許多僕人侍候,僕人為主人把盞敬酒,並擊鼓吹奏為之助興。
3.議一議:說說元朝運河與隋朝運河有什麼不同?你知道當今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這件事嗎?課後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調東線的走向。
隋朝運河通過都城洛陽,呈大彎曲狀。元朝都城在大都,運河不再通過洛陽而是截彎取直,抵達大都。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動腦筋
1.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說活字印刷「既經濟,又省時」?今天的印刷業又有了什麼新發展?
雕版印刷費工、費時,一次印刷後的雕版又無法再派上用場,很不經濟。活字印刷術突出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既經濟又省時。聯繫到今天,印刷業已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進入到「光與電」的時代。(舉例:激光照排、電腦排版、高速印刷機等)
2.導入框里的圖,是我國金元時期的火箭發射示意圖,想想看,它和今天的火箭發射原理是否相同?
兩個發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燒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推動火箭向前、升空。
練一練B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動腦筋1.你能從歷史上找到一兩件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事嗎?他們說的例子對嗎?你也找找看。
他們舉的例子很好。楚漢之爭中劉邦獲勝的經驗與項羽失敗的教訓中非常明顯的同類項就是:對人才的態度。當今的社會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發現人才並大膽使用人才是成功的關鍵;疾賢妒能最終失敗。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之治」,這是統治者認識到百姓的生活穩定與否,決定著民心所向,決定著統治能否長治久安,因此他們注重節儉,這對於我們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鑒性。
歷史上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事例數不勝數。學生可自由發揮。
2.想想看,在現代人的詩詞里,有蘇軾、辛棄疾這種豪放風格的嗎?你能不能舉例說明?
有。毛澤東的詩詞,風格豪放,氣魄宏偉。像他的《沁園春•雪》《清平樂•蔣桂戰爭》《水調歌頭•游泳》等,都是這種風格的作品。
練一練B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動腦筋1.在我國歷史上,像朱元璋這樣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還有誰?
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
2.女孩:「明朝的科舉考試標准化、規范化,是一種選拔人材的好辦法。」男孩:「不對。明朝的科舉制度束縛人們的思想,扼殺人們的聰明才智,危害極大。」想一想:哪一種說法對呢,為什麼?
雙方各有道理。如果僅從考試制度來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試的辦法,是考試規范化的結果,增大了考試標準的客觀性,對於以後的考試制度也有借鑒意義。這的確是文官考試制度的進步。但是由於各種規定過於僵硬死板,以文體束縛了內容的發揮,加之命題內容的狹窄,也確有束縛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們把考試做官作為自己學習的終極目的,只知道攻讀「四書五經」,鑽研八股,而不講求實際學問,更背離了考試的初衷,敗壞了學風。
練一練C
活動與探究
1.議一議:明朝前期從哪些方面加強了君主的權力?
政治方面: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廷;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設立廠衛等特務機構,對臣民進行監視;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執行削藩政策。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2.思考與判斷
女孩:「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同東漢光武帝劉秀有些相似。你看他們都是皇族,本來又都輪不上做皇帝,後來都登上了帝位。」男孩:「不對。朱棣登上帝位,同劉秀不一樣。劉秀是在西漢滅亡後才稱帝,另建東漢王朝的。我看朱棣更像唐太宗李世民,他們都是皇子,又都是依靠武力奪取帝位的。」想一想,他們誰說的對?
女孩的看法似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表面現象。男孩的觀點抓住了本質問題,因而也更加深刻。
3.游覽明十三陵(可網上游覽),你會發現明十三陵沒有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長陵」。想一想,明十三陵為何沒有朱元璋的陵墓?為何朱棣的陵墓那麼宏偉?
明初都城在南京,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死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南京,稱為明孝陵。明成祖時遷都北京,他成為第一位埋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而那時的明朝經濟發展,國勢強盛,所以他的陵墓就建得非常宏偉,成為十三陵中最宏大的陵墓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動腦筋1.鄭和為什麼能成功地實現遠航?女生:「鄭和從小就能吃苦耐勞,培養了英勇無畏的氣概。」男生:「宋元以來,我國的造船業發達,能造出巨大的海船。」他們說得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他們講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講出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鄭和遠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觀條件,包括當時經濟發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歷史知識的積累,等等,這些都是鄭和遠航能夠實現的科學技術條件。再就是主觀因素,鄭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英勇無畏的氣概,同時,他還具有一定的政治經驗和組織才能;另外,鄭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蘭教與佛教教義,西洋各國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蘭教,這些也是遠航成功的重要條件。當然,船隊中其他成員也是功不可沒的,比如說,各船的船長、舵手及全體船員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然而,更重要的一點,你們二位並沒有說出來,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是這個航海壯舉得以實現的物質前提,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為鄭和的船隊要遠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資金和優質的遠洋船隻,如果沒有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的高度發展是辦不到的。
2.戚繼光繼承父職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聯系課文中他的詩句,你認為他有什麼高尚的品質值得人們學習?
「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表達了戚繼光決心將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業結合起來,使自己處在時代激流的中心,為民族、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決心。戚繼光能在國家危難之時立下遠大志向,挺身而出,時刻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另外,「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則更明確地表明戚繼光為驅逐倭患、保衛海防、拯救百姓於水火,而並非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品質。
練一練C
2.材料分析與比較:文獻材料:「(16世紀前期)番彝伊朗機假朝貢,占據屯門海澳,時肆剽掠,屠食嬰兒。」請將文獻材料記載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徑同鄭和下西洋活動進行比較,說明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兩者航海的背景、目的、採用的手段(方式)及結果都不同。鄭和航海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而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是通過航海進行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以牟取暴利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上,鄭和下西洋採取的是和平貿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因而深受各國人民歡迎就是一個明證。葡萄牙殖民者伴隨著航海活動而來的,是殘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動。如材料中所說,他們竊居屯門島,在那裡建築堡壘,大造火銃,殺人搶船,掠賣良民,甚至連嬰兒都不肯放過,犯下了野蠻殘暴的罪行。因此,他們所到之處,無不引起了當地人們的痛恨和反抗。這同鄭和下西洋,有著本質的區別。
❺ 2022七年級歷史暑假作業答案出爐
每當暑假作業做完後,我們都喜歡核對一下暑假作業答案。 七年級歷史 暑假作業答案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2022七年級歷史暑假作業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22七年級歷史暑假作業答案
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1.B2.B3.C4.D5.B6.C7.B8.C9.B10.C
二、1.應天,靖難之役2.行中書省,三司,削藩3.錦衣衛,東廠,廠衛4.北平,142l,南京
三、1.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2.在中央廢丞相,撤消中書省,權分六部分理朝政;
3.繼續實行削藩政策;
4.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
5.科舉考試實行「八股取士」。
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一.1.C2.B3.C4.C5.C6.A7.B8.D
二.1.1.405年,明成祖(朱棣)2.汶萊,印度洋3.
七,紅海,非洲4.戚家軍,台州。
5.1553年,澳門
三.1.戚繼光,明朝人;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中國奸商騷擾中國沿海地區,形成倭患。
3.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平息東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績永載史冊。
第17課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1.B2.A3.C4.B5.C6.C7.B8.D9.C10.D
二、1.東北,奴兒干
2.滿洲貴族,君主專制,軍機處
3.議政王大臣,軍機處
4.康熙,雍正,乾隆
三、1.雍正年間
2.皇帝的親臣、重臣,秉承皇帝旨意辦事。
3,略。
四、①清初,中央機構除沿用明朝內閣、六部外,還保留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實權掌握在滿洲貴族手裡。皇帝權利受到限制。
②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時設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並傳達到各部或地方官員執行,這樣從中央六部到地方的軍政首領,都直接聽從皇帝指揮。
③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撤消。
④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第18課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1.D2..B3.C4.B5.B6.C7.B8.C
三、1《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2.清廷在兩次雅克薩戰役勝利後,通過平等協商,達成協議。
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暑假計劃模板
一、計劃實施的目標:
1.提高自己在語文、數學等方面的學習能力。
2.加強運動,提高身體素質。
3.學會做簡單的家常菜。
二、具體 措施 :
1.針對自己的薄弱學科的 學習態度 、 學習 方法 、學習目標進行 反思 ,調整。
2.在家長的指導下,寫好自己切實可行的暑假生活、 學習計劃 。(安排好每天復習進度的`明細內容)
3.把練習卷上做正確的題目進行整理,確認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具備了哪些運用能力,樹立自己對本學科的信心。
4.把練習卷上做錯的題目進行整理、抄錄,打開教科書,逐題進行分析,找到錯誤的關鍵之處,進行認真的訂正後,再到教材上找到相關類型的題目,課件下載進行練習、強化。(盡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5.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按教科書的學習順序進行梳理羅列。了解自己學習問題的共性薄弱點,然後可以請老師一起幫助解決。
6.每周二次帶著學科的不懂之處和老師一起分析、解決問題。回家後運用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自我強化練習,填補自己的學習漏洞。(這一點必須按照教材由淺入深的學習順序,切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無序)
7.每次完成習題的訂正,將錯題訂正的全過程,牢牢地記在腦海里(背出),漸漸地形成解題方法的量的積累。
8.一星期打兩次球,游三次泳,增加運動,提高體能。(也可以聽音樂等,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9.一星期跟著父母學做兩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魚之類,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三、時間安排:
1.一星期學習五天,上午2.5小時,下午2.5小時。按一小時一節課安排好課表。
2.每天的3點以後是運動或做家務的時間。(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適的娛樂活動)
3.雙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覽會,或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家長督促:
1.設計好每天的生活、學習評價表,對自己每天的生活、學習作好評價。
2.家長一周三次檢查學生的暑期生活、學習計劃執行的情況和進度,及時幫助解決執行中的困難。
3.家長在幫助學生執行計劃時,也要尊重學生的要求,切不可急躁。要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調整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高效學習方法
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2022七年級歷史暑假作業答案出爐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歷史寒假作業答案大全2022
★ 七年級語文2022寒假作業答案出爐
★ 2022七年級英語寒假作業參考答案
★ 2022七年級語文寒假作業答案
★ 2022七年級數學寒假作業答案
★ 2022七年級英語寒假作業答案
★ 初一語文2022寒假作業答案出爐
★ 2022九年級生物寒假作業答案大全
★ 八年級地理寒假作業答案大全2022
❻ 七年級上冊歷史學導練答案 (發第11課-第16課的選擇題答案)
一、慧眼識珠(請把正確答案填在括弧內,單選題,每題1.5分,共45分)
1.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目前,在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 )
A.北京人 B.藍田人 C.元謀人 D.山頂洞人
2.最早種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 的部落聯盟首領 ( )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紀比公元前16世紀 (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遷到殷的是 ( )
A.文王 B.伊尹 C.盤庚 D.紂
6、 秦滅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書記載的「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現象發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戰國 D.夏朝
8.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燒炭火的青銅器 D.三星堆青銅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動,最有說服力的文字資料的 ( )
A.《史記》 B.《資治通鑒》 C.甲骨文 D.銘文
10.我國古代聞名於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處於戰國時期的 ( )
A.齊國 B.楚國 C.趙國 D.秦國
1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里指的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楚漢戰爭 C.長平之戰 D.秦完成統一
12.下列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A.張衡 B.蔡倫 C.張仲景 D.華佗
班級 姓名 分數
13.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於 ( )
A.戰國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國最早建立縣制是在 ( )
A.春秋 B.戰國 C.秦朝 D.漢朝
15.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莊子
16.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屬於西周分封制內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給親族、功臣
B.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C.諸侯要向周天子納貢
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國王納貢
18.世襲制代替禪讓制,使「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國王是 ( )
A.舜 B.堯 C.禹 D.啟
19.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 )
①使用骨針縫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種植水稻④製造色彩艷麗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的決定性戰役的 ( )
A. 牧野之戰 B.城濮之戰 C.長平之戰 D.馬陵之戰
2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
B. 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後世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C. 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佔郡縣,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統治
23.我國最早的全國規範文字是 ( )
A.隸書 B.楷書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於
A.西域 B.歐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25.《史記》記述了
A.從西周到春秋的歷史
B.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C.從戰國到西漢時期的歷史
D.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歷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是因為 ( )
A. 董仲舒對儒家學說作了發揮
B. 儒家思想適應了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勞動人民的利益
D. 漢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始於 ( )
A.張騫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護的設置 D.「絲綢之路」的開辟
28.某人想從東向西沿「絲綢之路」考古,他會先後經過 ( )
A.長安 → 河西走廊→西亞→歐洲 B.河西走廊→西亞→新疆→歐洲
C.長安 →西亞→河西走廊→歐洲 D.河西走廊→長安→西亞→歐洲
29、最能體現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繪畫和雕塑綜合特點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顧愷之的畫 C.石窟藝術 D.青銅器
30. 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認識,錯誤的是 ( )
A.加強了漢與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
A. 有利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一條通道
D.這條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二、列舉題(18分)
1、列舉古代史以少勝多的戰役(3分)
2.列舉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所採取的措施(6分)
3、舉出本冊書中著名的雕塑藝術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題(第一題12分第二題10分,共22分)
1.閱讀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麼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為習慣,可以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1)上文中「皇帝」指誰?他進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2分)
(2)除上文內容外,他還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請站在中華民族立場上對這位皇帝的改革進行評價。(6分)
2、閱讀下列材料:(10分)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請回答:
(1)這段材料反映了我國歷史上哪次著名的變法?(2分)
(2)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6分)
(3)它的歷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請在右圖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7分)
五、各抒己見(共14分)
1、《沁園春•雪》里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還看今朝。」
----毛澤東
(1)詞中提到的秦皇漢武分別指哪兩位著名帝王?(2分)
(2)這兩位帝王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方面分別採取了什麼措施?(4分)
(3)有人說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8分.注意評價人物要全面!)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1、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也可列其他) 2、(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削弱封國實力(頒布「推恩令」)(3)強化監察制度 (中央司隸校尉,地方設刺史)3、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秦陵兵馬俑
三、1、(1)北魏孝文帝。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2)遷都洛陽;穿漢服;改用漢姓;同漢族通婚。(3)促進了民族融合,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使鮮卑族最終匯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2、(1)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2)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工;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3)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齊、楚、秦、燕、趙、魏、韓
五、秦始皇、漢武帝.
(1)秦始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2)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為:
1.他統一六國,結束戰亂。
2.他制定一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影響深遠。
3.他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統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長城;(修建靈渠,開發南疆)。
說他是個暴君,是因為:
1.他下令「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宮和長城等,給人民帶來繁重的勞役負擔;統治時期,賦稅沉重,刑罰嚴酷。(只要回答出其殘暴統治即可)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❼ 歷史基礎訓練七年級 第七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答案
我來說說個人的看法吧:
一匡天下
1、人才的重要性,要伯樂和千里馬互相遇見才能成功。
2、齊桓公的大度,沒有殺管仲,會使用人才。
3、鮑叔牙的識人之明。
九合諸侯主要是:
管仲的經濟政治政策得到實施,吞並了一些鄰近小國,幫助受欺負弱小國家,攻打那些不聽周、不朝貢周朝的國家和經常欺負鄰國的小國家,沒有與楚國直接交戰,而是在經濟上和軍事聯合上威懾它。齊國在齊桓公時成為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晉國和楚國的一場戰爭,重耳在楚國避難說的話,並且也是計謀,避其鋒芒。最終晉國從此戰成為五霸之一。
卧薪嘗膽:吳越之間的戰爭,勾踐先做了夫差的俘虜後來慢慢打敗吳國。成為五霸之一
❽ 部編人教版七上歷史課後練習參考答案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習題參考答案
第三課
P13材料研讀:華夏族由錯居雜處的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而成。P14問題思考: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醫的變化。有依據。
第四課
P18材料研讀: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相傳。
P21問題思考: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P22課後活動2:三朝的末代國君夏桀、商紂王是暴君,周幽王是昏君,由於他們這樣的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導致了三朝的滅亡。
第六課
P28材料研讀: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
P30課後活動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諸侯勢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瓦解,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禮樂制度的破壞。
第七課
P32問題思考:反對戰爭,希望結束戰爭;渴望國家的統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P33材料研讀:不畏強權,敢於同守舊勢力斗爭;公平無私,嚴格執法。
P35材料研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也保障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灌溉,為周邊農業豐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八課
P37材料研讀:「為政以德」即反對苛政,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同時以道德教化天下。這體現了民本思想,有利於減輕壓迫,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於社會風化,弘揚正氣。這些對於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P39材料研讀: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這是在強調做人不卑不亢,應具有堅定的立場,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饒的精神。P40課後活動1:孔子在學習上強調,要抱著誠實求學和虛心請教的態度,向能者學習,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要把經常復習舊知和探求新知相結合,要把學習和思考相結合。這對於我們今天的學習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在面對生死義利的時候,要學會取捨,善於抉擇。一定要權衡價值,守住道德底線。
第九課
P45材料研讀: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介紹的是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的措施。
文字的統一,便利國家政令的發布和民間文化的交流,並直接影響漢字的演進和發展,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貨幣的統一,解決了賦稅徵收和流通的困難,有利於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質的交流,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發展。度量衡的統一,解決了各地換算之間的困難。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築貫通全國的道路,有利於全國各地交通的順暢。秦始皇實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利於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其進步作用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第十課
P48材料研讀:秦代刑法非常殘酷。
P50材料研讀:劉邦重視人才,善於用人,得到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佐;項羽剛愎自用,不重視人才,不採納范增的意見。
P50課後活動2: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雖然起義失敗了,但他們的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第十一課
P52材料研讀:由於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戰亂,西漢剛建立時,人民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荒蕪。飢荒、戰亂導致人口銳減,社會動盪。
P53課後活動1:一方面,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為當時社會之根本,農業收入是國家主要財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蕪,人民處於飢荒,國庫虧空。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會安定,必須實行以農為本政策。
2:能與民休息,安居樂業,提高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起來,糧價大大降低,農民能夠穩定的提供賦稅徭役,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漢朝統治進一步鞏固起來。
第十二課
P55問題思考:漢武帝在思想文化、行政權力和經濟等方面採取多種有效措施,消除了諸侯國對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力國家的經濟命脈形成了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正統思想,鞏固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漢王朝影響力遠達邊地少數民族。
P56材料研讀
經歷了長期戰亂後的國家,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糧食生產。如果農民紛紛棄農經商,就會導致糧食缺乏,進而影響社會穩定。但是長期過度重農抑商,也會抑制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不良後果。
P57課後活動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漢初期分封制度下,諸侯王所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過了中央政府,威脅到西漢王朝。
採納主父偃「推恩」建議,還採取措施取消許多諸侯王封國和土地,剝奪他們的爵位。課後活動2:秦始皇:對敢於評議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殺,沒有達到統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漢武帝:把儒學立為正統,在京師設立太學培養儒學人才,讓他們能夠進入仕途成為王朝的維護者。「經」主要指儒學中忠君守禮思想,這在以後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的核心。
第十三課
P60材料研讀:童謠鮮明地勾勒出了跋扈將軍梁冀驕橫統治下的社會不平:剛正不阿者,冤死於道旁;心術不正者,反而陞官封侯,享盡榮華富貴。這是沉痛的呼聲,也是憤怒的呼聲。課後活動2:外戚和宦官爭權奪利,肆意搜刮,天災人禍不斷,人民北逼向死亡的邊緣。
第十四課
P63問題思考:學張騫不屈不撓,勇於探索和開拓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不畏艱難險阻,勇於開拓進取,報效祖國。
P64材料研讀:古代稱對未知領域的探險為「鑿空」,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所以稱為「鑿空」。
P66課後活動:1:一方面促進了漢與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來,密切了漢與西域的聯系,漢朝設立了西域都護,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另一方面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第十五課
P68材料研讀: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年號為元興的。這里的元興元年,指的是105年。
P70問題思考:面對艱難挫折,身心摧殘,毫不畏懼的精神,為了理想和正義,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
P70材料研讀:人總會死,有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死得其所,有價值,有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無足輕重,沒有意義。(泰山:山東的泰山,比喻偉大。鴻毛:鳥的羽毛,比喻渺小。)
P72課後活動2:a、促進了人類科技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b、有利於解決人類清潔衛生問題和文明習慣的養成。
3:「文其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記載事情都准確無誤;「不虛美」——不憑空加以贊美;「不隱惡」——不掩飾壞的事情;「故謂之實錄」因此稱它為符合實際記載。
第十六課
P76問題思考:《三國演義》是部歷史題材小說,作者為了增強小說趣味性,會適當進行文學創作。
P77課後活動:1:(1)描寫了東漢末年經濟凋敝,人口減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會現實。東漢末年州牧郡守擁兵割據,戰亂不斷。
(2)「壯心」指曹操想要統一全國的願望,最終並沒有實現這一願望。因為隨著劉備、孫權勢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失敗,最終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課後活動2:這兩個戰役的勝敗,主要原因在於交戰雙方的戰略戰術,指揮心態等方面。第十七課
P79材料研讀:說明在大地主、大貴族當權的背景下,社會上下道德淪喪,唯利是圖,享樂之風盛行。
P79問題思考:八王之亂的發生於西晉實行分封制是有關系的。原因略
P81課後活動:1:西周、東周、漢朝都曾經實行過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受封諸王獲得土地和人口,作為交換,他們也有保衛王畿,保護國君,交納貢賦等義務。但是,由於各諸侯王在封地內擁有絕對的統治權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在一定條件下,這些王國勢力逐步壯大,直接或間接威脅國君的安全,釀成諸王爭霸,征戰不斷。國君勢力衰微,甚至大權旁落,最終導致國家分裂,人民也陷於苦難之中,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分封制也是會威脅中央集權統治的。
2:為了證明統治地位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便於加強對中原地區進行有效的統治。
第十八課
P85材料研讀:(1)北人南遷帶去勞動力、先進工具和技術;(2)江南地區社會較安定,統治者也重視發展經濟;(3)江南自然條件優越。
P85課後活動:(1)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後,商業不發達;(2)開發後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
第十九課
P89問題思考:各民族錯居雜處,加強了互相交流,生產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學習;政治制度上少數民族學習漢朝君主專制;思想文化上少數民族學習漢族文化;社會習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鑒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閡與民族偏見逐漸減少。
課後活動1:豐富了漢族生活,改變了漢族席地而坐的生活習俗。
2:減少胡漢觀念,促進鮮卑人對漢族文化的認同,促進民族交融。
第二十課
P90材料研讀:賈思勰教導人民要根據天時和土壤的條件來進行農業生產。他很注意天時地利與農作物的關系;不失農時、因地制宜。任情(憑主觀)反道(違反客觀規律),勞而無獲。他認為只有根據天時和土壤條件來進行生產,才能獲得好收成。
課後活動:
1:西晉滅亡,北方陷入戰亂,317年,東晉建立後,偏安於江南,人們紛紛南遷,給落後的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經驗和技術,很多北方的農林品種就出現在了南方。這反映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時代特徵。
2:祖沖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學、機械製造方面均有重要貢獻。他學識淵博,主要著作是《綴術》,制定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圓周率精確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他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反復實踐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
❾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四)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五學習主題) 答案
簡答題:
主要科技成就:
漢武帝時,制定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
西漢有世界公認為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東漢科學家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的早一千七百多年。
東漢對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劉徽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祖沖之算出圓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外國早一千年,著書《綴術》。
賈思勰《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裴秀《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原則。
酈道元《水經注》全面系統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認識:
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提高了生產力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閱讀:
(1)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以故得名。
(2)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漢字的鼻祖。
(3)研究甲骨文是為了了解中國的文字起源,文化傳承,還有了解中國歷史。了解古代的歷史,從而去了解學習他們的優點。
接下來時選:
1 夏朝 2 商朝 3西周
B戰國時期
B小纂
C李世民
B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