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隋文帝的主要歷史功績
隋文帝對平民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楊堅在政權基本穩定之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系等方面。隋文帝結束了中國上百年來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
確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秘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台,負責監察和水利。記這樣不僅加犟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置過灠,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台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犟貴族兼並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設置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置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並在黃河沿岸設置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里,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義倉又稱社倉,設置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飢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里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飢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飢民。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准:「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斗,下戶不過四斗。」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B. 隋文帝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麼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第一件:創立科舉制。在魏晉時期,朝廷選官用人採用的都是九品中正制。因為這一制度的實施,導致上層官員全被世家大族把持,下層士族無出頭之日。所以社會上真正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隋文帝建立隋朝後,門閥衰落,九品中正制已經不再適用,所以便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煬帝繼位後,設立了進士科,通過科舉取士來選拔人才。而也正是這一制度的設立,才讓真正的飽學之士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第二件:開通京杭大運河。很多人都說,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是為了自己在江南遊玩方便。如果僅僅是那樣的話,那你們就太小看隋煬帝的智商了。他開通大運河固然有貪圖享樂的思想,但更多是為了溝通南北水道,滿足社會的航運發展的需求。而事實也正如他所料,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對南北地區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件:三征高句麗。在漢朝時,陳湯斬首匈奴王後說了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然過了近2000年,但現在聽到這話,仍叫人熱血沸騰。
當時高句麗搶佔了中國在東北的地盤,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他發兵攻打高句麗何錯之有?唯一的失誤就是,他在與高句麗作戰的過程中沒有結合國內的綜合情況,將大量的徭役攤派在百姓身上。最後官逼民反,國家也開始動盪不安。所以楊廣在歷史上也曾作出過貢獻,並不能對他全盤否定。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是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又名英,小字阿摐隋恭帝楊侑謚楊廣為煬帝;夏王竇建德謚楊廣為閔帝;皇泰主楊侗謚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煬帝十三歲被封為晉王,兼任並州主管。
隋煬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間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但他好大喜功及經常南征北伐,據研究僅從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間就動用了近540萬民力修建大運河(開鑿通濟渠、永濟渠),長城和洛陽城。
又西巡張掖、親征吐谷渾、以厚利誘使西域商賈至洛陽,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引發民眾乃至貴族大規模的起義——隋末民變。
更於大業八年(612年)徵集三十萬軍隊攻打高句麗(不包括後勤100多萬民力),幾乎動用了舉國之力,618年楊廣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C. 隋文帝的主要歷史功績
確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秘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台,負責監察和水利。記這樣不僅加犟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置過灠,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台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犟貴族兼並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設置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置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並在黃河沿岸設置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里,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義倉又稱社倉,設置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飢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里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飢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飢民。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准:「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斗,下戶不過四斗。」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D. 隋文帝楊堅是怎樣的人他有哪些歷史功績
隋文帝楊堅,生於公元541年卒於公元604年。隋王朝的建立者。 生於北周一個貴族世家。承襲父親隋國公爵位。公元579年,年僅八歲的的周靜帝宇文闡繼位,楊堅以皇太後父親的身份輔佐周靜帝。因此,逐漸掌握了北周的軍政大權。次年代周而自立,建立隋王朝。後滅南陳,後梁,統一中國。
楊堅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君主。在取得政權後,進行了許多改革,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並且首開科舉制度,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年少時的楊堅,資質平凡,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他之所以能夠奪取帝位,與他的出身有極大的關系。依靠父親的功勛,十五歲就官至車騎大將軍、封大興郡公,以後更是步步高升。公元566年因娶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七女,地位愈發顯赫。其父楊忠公元586年亡,楊堅承襲其隋國公爵位。這些經歷,讓楊堅順利的進入了北周政權力中心,為他後來奪取帝位鋪平了道路。
在掌握北周大權之初,為了鞏固自已的地位權力,他扶植拉攏了一些頗具政治才能的人做為心服,拒絕幫他奪位的鄭譯,劉昉等人同掌政權的要求。自已擔任丞相,將這些人牢牢的控在自已麾下,這些人為他在日後代周建隋奠定了堅實基礎。
宗室貴族宇文氏在北周政權舉足輕重,楊堅依託自已強有力的統治核心,對宇文氏採取了恩威並舉的措失,凡危及自已權力的宇文氏,斷不手軟,宇文泰的五個有實力的兒子均被殺死,對那些沒有力量的宇文氏成員,用手段使之屈服。
周宣帝時,民賦較重,刑法嚴荷,而且朝庭大興土木修建洛陽宮。民怨沸騰,許多地方都起來反叛朝庭。針對這種情況,楊堅實行減徭賦,廢苛法的政策來收取民心,對反叛勢力實行剿撫結合的政策,經過幾個月時間,平息了國內動盪局勢。。
公元581年,周靜帝宇文闡被逼退位,楊堅登上了帝位,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生逢南北朝時期,對社會動盪的原因深有體會,深知治理天下,需要大批人才。所以他想盡辦拉攏人才,而且善於識人用人,許多人都竭盡效力。楊堅心胸豁達,無論文臣武將,用人不疑,捨得放權。
尚書左僕射高熲,跟隨楊堅多年,才能卓著,做事盡心盡責。楊堅對其很是倚重,幾近凡事依從。這引起了許多大臣的嫉妒,有人出頭誣陷高熲有謀逆之心。楊堅聽後,也不多言,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楊堅此舉,塞絕了構陷之路,也讓真正做事的人心生感激而效死命。
高穎也不負所望,竭力輔佐楊堅進行政治,經濟改革。
楊堅不但文治出眾,而且也擅於武功。對於武臣的選撥任用,極為重視。凡能征慣戰的軍事人才,都會得到提撥重用。在他當政的時期,出了許多名將,如韓擒虎,賀若弼,長孫晟等等『。有了這些名將,楊堅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平定天下,包據進行國家政治,經濟建設
都提供了一個有力安定的環境保障。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滅掉南陳,結來了兩晉以來,天下紛亂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王朝。
楊堅在歷史上的功績,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首先,他為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歸結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以前不合理的制度,進行廢除改革,,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為節約官僚機構開支和政令暢行,在地方實行州,縣兩級制。對有品級的官員,實行考核,優勝劣汰,由吏部任免。為了廣泛的選撥人才,首開科舉制,讓不同階層有能力的人出來做官,為國盡力。科舉制對於兩晉南北朝以來的門閥制度是一種絕妙的諷刺!對以後一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法制建沒,根據前朝∽弊端,制定了《開皇律》,使法律刑罰更加人性化了一些。
楊堅還十分重視農業,水利的建設。減輕農民賦稅徭役,實行均田制,有力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經過一系列的改革,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庫也日漸豐盈:。社會景象欣欣向榮。隋文帝楊堅因年號為開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開皇盛世」。而他所創立的隋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即使取代隋朝的唐朝在繁榮時期的總量,也是不能與之相此的!
E. 隋文帝的功績
隋文帝楊堅最大的功績是他滅了北周建立隋朝,然後他又發起對南陳的攻擊,消滅了南陳,統一了南北朝割據的局面使人民不在顛沛流離,國家的統一是隋文帝最大的功績。
F. 隋文帝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1、人物貢獻
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2、人物簡介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
G. 楊堅有什麼歷史功績
破舊立新,垂法後世
——公元588年楊堅創建隋制楊堅是隋朝的開國之君,又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顯著進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人民渴望統一的願望,結束了西晉以後連續300年分裂動亂的局面,重建並鞏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同時,他又繼承、綜合魏、晉以來的前代舊制,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了多種新制,從而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維護了當時社會的穩定,發展了社會生產。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曾經指出:「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通史》第三冊)
楊堅生於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其父楊忠先仕魏,為大將軍,後仕北周,官居柱國大將軍,封隋國公,食邑萬戶,隨後拜大司空、元帥、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楊堅承襲父爵為隋國公,娶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後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周宣帝為皇後。他憑著父親的政治影響和皇親國戚的條件,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闡年僅8歲,在一群關西人士和鮮卑貴族的合謀引薦下,他入朝輔政,以大丞相身份獨攬朝政。他上台後鎮壓了反叛者,誅殺了北周宗室諸王,於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稱帝,改國號為隋,建都長安。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以晉王楊廣為統帥,率兵51.8萬人大舉伐陳,於次年攻破金陵,俘獲荒淫腐化的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鎮壓了江南地方豪強勢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統一大業,這是楊堅的一大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