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沿革表是什麼樣的

歷史沿革表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2-10-15 03:10:24

❶ 巴中的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屬禹貢梁州之域。
秦和西漢時期為巴郡地。
東漢時期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年至105年)始置漢昌縣。東漢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屬巴西郡,後繼屬宕梁郡,又先後置歸化郡、大谷郡。
南北朝時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1993年7月5日設立巴中地區。巴中地區轄原達川地區的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中地區行政公署駐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2)巴中市設立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巴州鎮。(3)巴中市轄原巴中地區的南江縣、平昌縣、通江縣和新設立的巴州區。
2013年元月18日,設立恩陽區,這也是2013年中國唯一獲批的成建制縣級區,至此,巴中行政區劃變更為三縣兩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州區、恩陽區)。 巴中建制沿革表年 代建 制夏、商、周(公元前770年)梁州 雍州 巴子國春秋、戰國雍州秦、西漢益州 巴郡東漢(公元91-220年)益州 巴西郡三國(公元220-265年)益州 宕渠郡 巴西郡兩晉(公元266-419年)梁州 巴(西)郡南北朝(公元420-581年)梁州 益州 巴西郡隋(公元581-618年)益州唐、宋、元、明、清(公元618-1911年)益州 川南西(北)道 利州(廣元)路 保寧府中華民國(公元1914-1932年)嘉陵道 保寧府公元1932年川陝省公元1933年8月-1935年3月川陝省公元1935年-1949年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公元1949年12月達縣地區公元1993年7月5日巴中地區公元2000年12月28日巴中市

❷ 創建60年歷史沿革圖表

創建完,抄水表的就要上門了

❸ 麻城的歷史沿革

麻城境內出土的諸多文物證明,7000年前已有人群在舉水流域生活。夏商時期境內屬於夏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國「舉國」,公元前11世紀以後,成為黃國的屬地。
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地。秦統一全國,置36郡,以郢為南郡,麻城屬南郡轄地;後置衡山郡,郡治邾城(今黃岡禹王城),乃屬衡山郡。兩漢為「西陵轄地」,隸屬江夏郡。
三國時先屬魏弋陽郡,後屬吳蘄春郡。晉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6年),因恢復西陽王爵位,先後將弋陽郡的西陵、邾、蘄春等劃歸西陽國(都今光山縣)。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陽王因依附叛亂被殺,國除,於邾城附近僑置西陽郡、縣,遂屬西陽郡轄。後趙南侵,其部將麻秋在今縣城東北15里的古城畈築城以守。自此,始有麻城之名。
南北朝時期,劉宋初,分西陽置建寧左郡(今縣城西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又於境內置長風(西北)、赤亭(西部)、陽城、彭城等縣,隸屬豫州西陽郡。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西陽郡劃入、郢州。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建寧左郡降為左縣,合並赤亭、彭波、陽城三縣為陽城左縣,隸屬郢州西陽郡。
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置齊安郡,治齊安(今縣城西南)。又分西陽縣為建寧、陽城二縣,恢復建寧左郡,治建寧。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改建寧左郡為建寧郡,劃屬(西)豫州。南梁分西陽設置信安縣,又於白沙關(今縣城西北)置沙州,轄建寧、齊安郡;於蒙龍城(今縣城東北)置定州(轄郡今潢川),於鹿城關(今紅安地)置北江州,轄梁安、義陽(今紅安地)、齊昌等郡。又先後設置北西陽、岐亭、梁豐等縣,以及南郡、定城、陰平等郡。
北齊天保年間,於境內設置衡州。陳廢。北周恢復衡州,改定州為亭州,以建寧、陽武兩縣(今麻城)隸州之北建寧郡。又於縣城東80里設置東義州。隋初罷諸郡為州,信安縣屬黃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信安為麻城,仍屬黃州。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廢州設郡,屬永安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麻城置陽城縣,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轄麻城、陽城兩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亭州,並陽城,恢復麻城舊制,屬黃州都督府。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麻城並入黃岡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恢復。
五代時,建置如唐,先屬吳。後屬南唐。其時,南唐與後周劃江為界。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後周佔領南唐江淮之間的大片領土,麻城遂為後周轄縣。
宋屬淮南西路黃州。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避兵亂,縣城曾一度遷至什子山(今縣城東80里)。
元初屬湖廣行省黃州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隨路改屬淮西道。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又隨路改屬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間,縣治從什子山遷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銘等築城於今地,後為縣城。
明太祖甲辰年(公元1364年)屬湖廣行省黃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湖廣布政司,隨府劃屬河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還屬湖廣。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佔麻城,改麻城縣為長順州。七月,引兵入蜀,名復其舊。清代,麻城屬湖北布政司黃州府。
民國二年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後更名鄂東道,又改為江漢道。二十一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日機轟炸縣城;八月,縣政府遷往龜頭河。三十二年,又從龜頭河遷往閻家河山水垸暇形地。三十四年,遷回麻城。
1949年3月11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麻城全境。3月29日,麻城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鄂、豫行政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麻城縣一直隸屬黃岡地區。1986年8月,麻城撤縣設市,1996年黃岡撤地設市,目前麻城市暫屬黃岡市代管。 麻城建制沿革表兩漢 西陵縣 屬江夏郡。為衡山王吳芮封地,故城在今黃州府西北百二十里。 邾縣 秦屬南郡漢初省。 三國 西陽縣 魏置。屬弋陽郡,黃初中分汝南郡。 治弋陽後並入吳。 晉 西陽國 惠帝時分弋陽郡為西陽國,屬豫州。 南朝 西陽郡 宋孝建中屬郢州,太始中以屬豫州,後復還郢。 長風縣 元嘉中置,故城在縣西北。 赤亭縣 元嘉中置,故城在縣西。 建甯左郡 大明中置,故城在縣西南,尋改郡為縣 陽城縣 大明中並赤亭為陽城。 信安縣 梁置,屬永安郡。 北西陽縣 梁置,故城在縣西北,屬永安郡。又築竹敦、麻陽二城。 北江州 梁置,故城在縣西,魏因之,治鹿城關。 南定州 梁置,故城在縣東北,魏因之,治蒙龍,疑即今之鵝籠司。 岐亭縣 梁置,十八蠻縣之一。 南郢州 梁置。 梁豐縣 梁析建甯改置梁豐,屬齊安郡。 沙州 梁置,治白沙戍。 定州 陳廢北西陽,改南郢州曰定州。 定城郡 陳置。 陰平郡 陳置,復置建寧郡。 鹿城縣 陳置,屬永安郡,北江州治。 北朝 衡州 北齊僑置,尋廢。 亭州 北齊改定州曰亭州。 東義州 北周置設,刺史故城在縣東八十里。 隋 麻城縣 開皇十八年始改信安曰麻城。 唐 亭州 唐初復置亭州,領麻城、陽城二縣。 陽城 武德初新置。 仙居縣 縣屬光州。為今麻城西北界,地今猶存,仙居鄉仙居山之名。 麻城縣 武德八年廢亭州仍省陽城入麻城,元和中又省入黃岡。 建中初復置,屬淮南西道,五季屬吳,後入南唐,均為舊名。 宋 麻城 屬黃州郡。端平二年移縣治於什子山,在今縣東八十裏。 元 麻城 屬黃州路。 明 麻城 洪武初麻城屬黃州府,隸湖廣省。 清 麻城 屬湖廣布政使司,一仍明舊。

❹ 從三國到南北朝的歷史沿革

三國時期樓上基本沒有錯,但南北朝時期有嚴重錯誤。
東漢建立後除了前幾任皇帝政從己出,後面的皇帝幾乎全是經歷了幼年靠宦官年長時借外戚除掉宦官勢力。直到後來十常侍與外戚何進的斗爭結束。
黃巾起義後,東漢名存實亡,各地諸侯開始了大混戰,為了爭奪經濟中心的華北中原,袁紹與曹操之間爆發了官渡之戰(200年),袁紹戰敗後基本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趨勢。
流離各方的劉備在曹操南征後與三代控制江南的孫權政權聯合,在赤壁擊敗了南下的曹操軍(208年)。三分天下由此役定下了基調。隨後劉備收復荊南不過卻因荊州歸屬問題使其與孫權的聯盟留下了陰影。
公元214年劉備入蜀控制了荊益二州。不久關羽北伐水淹於禁七軍,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稱帝,國號魏。東漢亡。
次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戰,劉備被陸遜所敗。
公元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獲。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
公元234年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馬懿殺曹爽。
公元263年鍾會、鄧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西晉,魏亡。
公元280年晉杜預、王浚等伐吳,吳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亂。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義。
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
公元316年匈奴劉曜攻佔長安,西晉亡。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位,東晉開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稱趙王。
公元354年桓溫北伐,到達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堅統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苻堅大舉進攻東晉失敗。
公元399年孫恩起義。
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宋朝(劉宋),東晉亡。南北朝開始。
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沖之創大明歷。
公元479年蕭道成稱帝,建立南齊,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公元502年蕭衍稱帝,建立梁朝,南齊亡。
公元523年六鎮起義。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西魏、東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亂。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齊,東魏亡。
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梁亡。字文覺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滅陳,統一中國。

❺ 什麼叫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從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詞彙釋義:
歷史: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
2、過去的事實。
3、過去事實的記載。
4、指歷史學科。
沿革:沿,就是延續。革,就是變遷。
歷史沿革:指某事物發展和變化的歷程。
包含內容:
1、社會風俗的歷史沿革。
2、歷史沿革地圖。
例句用法:
1、師傅介紹了北京烤鴨的歷史沿革和加工製作方法。
2、每一個學院都有它自己的的歷史沿革,所得,規章和組織形式。
3、論文首先介紹了社會保障立法的歷史沿革,然後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最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❻ 汕頭的歷史沿革

汕頭市區地處韓江、榕江、練江的出海口,汕頭灣把市區分成南北兩片。汕頭市區古為濱海沖積地。宋時砂尾(今金砂鄉)已形成村落,屬潮州揭陽縣。南片濠江古為潮陽縣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華埠一帶已有較大漁村,稱廈嶺。明初設蓬州守御千戶所,嘉靖年間潮州府置澄海縣時隨屬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設柵捕魚,稱沙汕。清康熙年間潮州府建沙汕頭炮台。雍正年間簡稱汕頭。汕頭素有「百載商埠」之稱,1858年(咸豐八年)4月,已經佔領廣州的英法聯軍進逼大沽口,美國駐華公使夥同英、法、俄三國公使聯袂到達大沽外,照會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國公使列衛廉與清政府直隸總督譚廷襄開始談判,討論了美國所提出的草約。5月19日,因英法聯軍即將於次日發動進攻,美國應英國的要求,不動聲色地中止了正在進行中的談判。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後,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等人與英、法談判。雖然清朝官員並不信任美使,但還是一再懇求美使與俄使居中調停。列衛廉以「調停人」的偽善面孔欺騙清政府。6月7日,美使列衛廉恢復了與清朝官員的會談,並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條約草案再度進行談判。6月18日,美國搶先英、法與清政府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 其中增開潮州(後改汕頭)、台南為通商口岸 。 1858年恩格斯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中指出,汕頭是「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38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汕頭(近代)歷史沿革簡表時間大事略1921年3月 設汕頭市政局 1921年7月 成立市政廳,與澄海分治。 1930年 准予設市,隸屬廣東省政府。 1950年3月15日 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 1956年 設置汕頭專區。汕頭專區轄今潮陽區、潮安區、澄海區、饒平、南澳、揭陽、普寧、惠來、豐順、梅縣區、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等區縣。 1965年7月19日 國務院第157次會議決定,由汕頭專區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成立揭西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鎮,屬汕頭專區管轄。 1981年10月16日 經國務院批准,在汕頭市郊龍湖劃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 汕頭地市合並,汕頭市為省直轄市,下轄今揭陽、饒平、澄海區、南澳、潮陽區、普寧、惠來、揭西、海豐、陸豐、潮州市等10縣1市及安平等5區。同年12月22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汕頭地區,原地區所屬海豐、陸豐拆出(註:兩縣並為地級市汕尾市),餘8縣1市並入汕頭市。 1984年11月 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 1991年4月 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同年11月,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揭西縣劃為揭陽市管轄。 2003年 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潮陽、澄海撤市建區,原市區5個區調整合並為3個區,其中河浦、達濠兩個區合並為濠江區;昇平、金園兩區合並為金平區;龍湖區保留,將原屬澄海市的外砂鎮、新溪鎮劃歸龍湖區;澄海市撤市設區;潮陽市撤市分設潮陽、潮南兩個區。調整後,市區面積從原來的310平方公里擴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原來的120萬增加到487.5萬。 2011年5月1日 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 本表依據:廣東省應急辦官網 、汕頭市政府官網 以及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潮汕地區歷史沿革

❼ 什麼叫歷史沿革材料,包括內容

可以這么理解,歷史沿革材料就是關於特定領域或特定地方的歷史發展過程的材料,比如中國政治制度發展沿革,就可以從最早的宗法制一直講到人民代表大會,這方面的材料就可以稱之為「中國政治發展沿革材料」

❽ 安徽的歷史沿革

安徽建省始於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時期的安慶、徽州兩個府的首字合成。簡稱「皖」,以古皖國為名。 在原始社會末期,安徽境內的淮北、江淮地區為淮夷方國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國的領地,江南地區則為吳越文化地區。 春秋戰國時期,眾多的方國、封國為北方大國和南方的吳、越、楚等北上的大國所兼並。
秦推行郡縣制,安徽境內所設縣邑先後為九江、泗水、碭郡、陳郡、會稽(吳)郡等一級地方行政區劃所分領。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又增置鄣郡、衡山、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可考的縣在皖境內有25個縣。漢初,安徽境內仍為楚、淮南等異姓王封地,後為劉邦改封的同姓王淮南(後分為淮南、廬江、衡山國,後又從九江郡分設六安國)、荊(吳國,後又為江都等王國)、淮陽、梁國等分領。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設十三部州刺史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安徽地區分屬豫、徐、揚3個州。3個州分領省境內所置74個縣(國)。 東漢實行州、郡、縣三級管理體制,今省境內仍為揚、豫、徐3個州分領。
三國時期,安徽境內分別為魏、吳國所設揚州及魏國徐、豫4個州分領。吳國揚州涉及安徽境內新都、廬江、丹陽3個郡在江淮南部及江南地區所設19個縣。兩晉南北朝時期,仍實行東漢以來的州、郡、縣三級管理體制。 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先後為「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含冉魏)、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先後佔領,常守舊制,仍為徐、豫(含東豫)2個州分領。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為北齊、北周先後佔有。在南朝淪喪北方領土期間,安徽北境則先後為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據有。
隋前期廢郡,整飭各級區劃和管理體制,實行州、縣二級管理體制。今安徽境內設55個縣。大業初,改州為郡,實行郡、縣二級管理體制,並恢復漢州刺史分巡制度。今省境內設50個縣,涉及3個部州15個郡。唐前期,廢郡改州,實行州、縣二級管理體制。貞觀初,今安徽境內初設85個縣,涉及33個州。貞觀元年(627年),保留調整為44個縣,涉及15個州,涉及河南、淮南、江南3個道。中唐時期,道正式成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劃,實行道、州、縣三級管理體制。天寶年間,改州為郡,則實行道、郡、縣三級管理體制。不久,復郡為州。晚唐時期,今境內仍設55個縣,涉及15個州(不含朱溫所設輝州),為4個節鎮分領。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5個短命的小王朝分領,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為吳國和南唐國所據有。
北宋時期,實行路、府(州、軍、監)、縣(不帶縣的軍、監)三級管理體制。今安徽境內先後設64個三級行政區劃(62個縣2個監),先後涉及4個府13個州8個軍,計25個二級行政區劃,分屬5個路。宋、金對峙期間,南宋初領全省,後以淮河為限與金國對峙,江淮地區常為戰場,北方先後為金國(含偽楚、偽齊)、蒙古汗國和元朝所據。南宋先後在省境內設51個縣2個監,涉及3個府8個州7個軍,計18個二級行政區劃,為淮南東、淮南西、江南西3個路分領。
元朝實行行省、路(府、州)、散府(州、軍)、州(縣)四級管理體制。今安徽境內設60個縣,涉及11個路2個府10個州,分屬3個行省。 明朝實行三級管理體制。其中,南北兩直隸及十三布政使司為一級行政區劃,府、直隸州(廳)為二級行政區劃,散州和縣(廳)為三級行政區劃。今省境為南直隸西部地區,設49個縣7個散州,涉及鳳陽、廬州、安慶、太平、池州、寧國、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廣德4個直隸州,計11個二級行政區劃,其中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稱明中都。清初承明制,改直隸南京為江南省,今安徽境內屬江南省西部地區,仍設56個散州和縣(不含已劃出的盱眙、英山、婺源3個縣,但含蕭、碭山2個縣),涉及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7個府及徐州、廣德、和州、滁州4個直隸州,計11個二級地方行政區劃。 清代實行道、府(直隸州、廳)、縣(散州、廳)三級管理體制。省境內共設54個州縣(4個散州,50個縣)。太平天國在安徽境內佔領區建政是採取省、郡(州)、縣三級管理體制,改清代的府為郡。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今安徽境內碭山、蕭縣仍屬江蘇省,其餘60個縣仍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6月2日,全國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體制,碭山、蕭縣屬江蘇省徐海道;皖屬淮北地區及部分淮南地區屬淮泗道,江淮地區屬安慶道,江南地區屬蕪湖道。
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體制。民國21年(1932年)4月2日,實行首縣制;10月10日,實行行政專員督察區(專區)制。 抗日戰爭期間,除國統區外,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省境建政完善的根據地共有皖中(江)、淮北、淮南3塊,其邊區政府(又稱行政公署)相當於省級,其下為專區,再下為市、縣。此外,日偽、汪偽政權也在淪陷區建省,今省境分屬淮海、安徽2個省,下設專區,再下為市、縣。安徽境內在中華民國後期共設62個縣1個市,計63個二級地方行政區劃。
解放初期,皖北地區分屬皖西、江淮、豫皖蘇邊區3個行政公署,下設專區,再下為縣、市。1938年4月3日,華東局電請中央批准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經中央批准,15日,撤銷3個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頒發第一號通知,公布皖北行署統轄的專區、市、縣。5月13日發第一號通知,公布皖南行署統轄調整後的專區、市縣。皖南、皖北2個行署行使省的權力,但比省的規格要小。行署下轄直轄市、專區,再下為縣及專轄市。
1952年8月7日,撤銷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並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仍實行省、省轄市(專區,後稱行署)、縣(專轄市)又稱縣級市三級管理體制。 建制沿革一覽表時期 行政區名稱 管轄區域 西周 宋國、蔡國、徐國 吳國、六國、舒國 東周 宋國、楚國 越國、楚國、吳國、蕭國 秦 泗水郡、陳郡、碭郡 九江郡 西漢 沛郡、豫州、徐州 揚州 東漢 沛郡、豫州、徐州 揚州 三國 曹魏豫州、沛國、徐州、揚州 魏國揚州、吳國揚州 西晉 沛國、豫州、徐州 揚州 東晉、十六國 後趙、前秦 東晉 南北朝 北朝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南朝宋 南朝宋、齊、梁、北周 隋 汝陰郡、譙郡 鍾離郡、江都郡、歷陽郡、廬江郡、宣城郡,同安郡 唐 河南道 淮南道 五代十國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吳國、南唐國、後周 北宋 京西北路 淮南路(後分淮南西路、淮南東路) 金、南宋 金朝南京路 南宋淮南西路、淮南東路 元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 京師、南直隸) 京師、南直隸.宣城俯 清(太平天國)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中華民國 安徽省 安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皖北行署,皖南行署,安徽省 安徽

❾ 皖東的歷史沿革

春秋
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年)
南方逐漸強大的吳國與中原諸侯在鍾離(今鳳陽縣臨淮關)舉行會議,這是中原諸侯第一次與吳國往來的聚會,此後吳國就有了向北發展的意圖。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
吳國邊邑(今天長市石樑鎮)與楚國邊邑鍾離兒童爭桑,致兩家相攻,卑梁人被殺。卑梁大夫怒攻鍾離,被楚王滅。吳王發兵攻楚,一舉滅其鍾離、居巢。史稱「卑梁之釁」。

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
七月,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勝、吳廣令部將葛嬰連克鍾離、東城(今定遠縣三官鎮),立襄疆為楚王。
西漢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十二月,項羽兵敗垓下,逃至陰陵(今定遠縣靠山鄉),迷途,又帶領僅剩的28騎逃至東城四聵山(今定遠縣二龍鄉境內)被灌嬰包圍。突圍後南逃至烏江亭(今和縣烏江鎮)自刎。
前元八年(公元前172年)
淮南厲王子劉良封為東城(今定遠縣東南三官集)侯。
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
夏及秋大水,淮南陰陵、東城、全椒等縣「雨壞鄉聚居舍,水流殺人」。
東漢
漢安三年(144年)
永江郡范容、周生率眾起義,攻取城邑。陰陵人馬勉、徐鳳起兵響應,築營於當塗山中(今定遠縣城西北45公里)。永嘉元年(145年)三月,九江郡都尉騰撫率官兵鎮壓,捕殺馬勉、范容、周生等1500餘人。徐鳳率余眾攻東城,殺東城和西曲陽(治今鳳陽縣龍頭壩)兩縣縣令,後遭官兵伏擊,徐鳳兵敗被殺。
建寧五年(172年)
魯肅出生於東城。建安二年(197年),魯肅率部屬百餘人離鄉隨周瑜到江南投奔孫吳。
東晉
大興元年(318年)
七月,淮南郡陰陵(今定遠縣靠山鄉)、西曲陽等縣發生蝗害,禾苗受損。次年五月,蝗害又再度發生。
咸安元年(371年)
桓伊破前秦王鑒、張蚝軍於全椒縣城內積玉橋。
太元四年(379年)
前秦遣軍大舉南侵,兗州刺史謝玄率軍三萬進駐白馬塘(今天長市東北),連克前秦軍。後謝玄以石樑為據點,步步進逼,使前秦軍節節潰敗,退屯淮陰,江北遂安。
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苻堅大舉犯晉,遣梁成為先鋒率精兵5萬屯洛澗(今定遠縣爐橋鎮西北)。十一月,晉先鋒都督謝玄派遣劉牢之率精兵5千抵洛澗,襲擊秦兵,大破,斬梁成。
南北朝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
置新昌郡,屬徐州,遷郡、縣(頓丘)治於塗中鎮(今滁州市區)。
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
十月,梁武帝派定遠將軍曹世宗攻魏收復淮南失地,將西曲陽、陰陵、東城三縣並為定遠縣,並置定遠郡,郡、縣治於東城(今定遠縣下馬鋪)。唐天寶四年(745年)遷縣治於今縣城。

開皇九年(589年)
廢新昌郡,並高塘、樂距二縣入頓丘縣,改縣名為新昌縣。改南譙州為滁州。開皇十八年,又改新昌縣為清流縣。
大業三年(607年)
廢滁州,清流縣改屬江都郡。

武德三年(620年)
復置滁州,治清流(今滁州市)。
景龍三年(709年)
析清流縣東部置永陽縣。
天寶元年(742年)
十一月,淮西節度副使劉展反唐,攻佔滁州。
是年,析江都、六合、高郵三縣地置千秋縣,屬淮南道揚州。縣名因開元十七年(729年)所定唐玄宗誕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而來。天寶七年改「千秋節」為「天長地久節」,千秋縣亦更名為天長縣。
大歷六年(771年)
滁州刺史李幼卿與法琛禪師在州城西南琅琊山中興建佛寺一座,代宗李豫賜名「寶應寺」。大歷年間(766-799年)還在全椒縣草庵鄉境內建成神山寺,該寺現存大殿一座,前進樓房一幢。
建中二年(781年)
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他在滁州任職期間寫下《滁州西澗》、《游琅琊山寺》等詩文。
大和二年(828年)
李紳出任滁州刺史。其時滁地多虎,百姓因害怕設機阱濫捕。李紳到任後,令停止捕虎。
開成元年(836年)
滁州刺史李德裕拆破敗祀宇240餘所,建軍營4座,並在州署建東齋水閣,命名為「懷嵩樓」。
乾符三年(876年)
十二月,王仙芝、黃巢兩支農民起義軍在槎枒山(今定遠縣西北)會師。廣明元年(880年),起義軍攻克滁州。
五代十國
南唐升元二年(938年)
改永陽縣為來安縣,縣治在今於北雙塘鄉瓦崗村。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遷縣治於今縣城。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
二月,殿前都虞侯趙匡胤襲滁州清流關,敗南唐兵馬15萬人,攻佔滁州城。
是年,趙匡胤部在滁抓捕「盜賊」百餘人,按律當斬。州判趙普請趙匡胤先審訊後裁決,經審,「盜賊」中十之七八為誤捕,遂釋。
北宋
天聖七年(1029年)
合肥縣人包拯由代理廬州知府劉筠舉薦出任定遠縣知縣。
景佑四年至寶元二年(1037-1039年)
包拯出任天長縣令,有智破牛舌案聞世。
慶歷五年(1045年)
十月,文學家、龍圖閣直學士歐陽修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轉任滁州知州。
慶歷六年(1046年)
琅琊山開化禪寺住持僧智仙為歐陽修建成醉翁亭,歐陽修作《醉翁亭記》一文傳世。同年,歐陽修在滁州城西豐山之麓築豐樂亭,並作《豐樂亭記》一文。
皇祐五年(1053年)
仁宗趙禎下詔,遣史奉安太祖御容於滁州。為安放太祖趙匡胤圖像及其御書,在琅琊山開化禪寺內修建御書閣。
紹聖二年(1095年)
州人在醉翁亭北側建二賢堂,祭祀對滁州建設有功的兩位知州——王禹偁和歐陽修。
南宋
建炎三年(1129年)
知州向子伋在琅琊山建成山城一座,周十餘里,聚軍民於城中抵禦金兵。
是年,金將粘沒喝兵焚全椒縣城。
紹興十年(1140年)
三月,金兵攻陷濠州(今鳳陽縣臨淮關)。南宋將領楊沂中、王德領兵救濠州,遇伏兵敗退;岳飛部進駐定遠後,金兵始退回淮河以北。
乾道八年(1172年)
辛棄疾出任滁州知州。其時,滁州因數次被金兵攻陷,百姓外逃,城垣殘破,田園荒蕪。辛棄疾到任後簡賦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發展生產,使滁州面貌煥然一新。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升滁州為滁州路,置滁州路總管府。至元十五年,降路為州,屬揚州路。
天歷元年(1328年)
朱元璋出生於濠州鍾離縣(今明光市洪廟鄉躍龍崗)。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起兵反元。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加入農民起義軍。初為親兵,後因軍功屢有升遷。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在滁州建立太陽翊元帥府。至正十六年率部攻佔集慶(今南京)。至正二十一年,小明王韓林兒封其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自稱吳王。至正二十八年稱帝,國號明。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68-1398年)在位,死後謚號太祖。

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封已故郭子興為滁陽王,詔有司在城中建滁陽王廟以祭祀。
洪武六年(1373年)
兵部在滁州設立統一管理放牧繁殖軍馬的機構——太僕寺,令滁州軍民養殖馬、牛。永樂初年(1403年)另設北京太僕寺後,滁州太僕寺改稱南太僕寺,負責管理周邊六州二府的馬政。
洪武七年(1374年)
朱元璋罷建中都城,改設中立府。不久又將府治遷往新城,改稱鳳陽府。同年置鳳陽縣,府縣同治。
天順四年(1460年)
秋七月,「淮水決,敗鳳陽縣城」。
嘉靖十五年(1536年)
吏部尚書胡松撰修四卷本《滁州志》。已佚。
萬曆十六年(1588年)
天長縣大疫,死者枕籍。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六月十六日滁州大雨,「連晝夜,洪水暴漲,溺死男婦近千」。 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2011年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2012年9月5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歷史沿革簡表: 朝代 建置名稱 建置時間 治所 西周 無 無 無 東周 無 無 無 秦朝 九江郡丹陽縣 前221年 丹陽鎮 西漢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前202年 丹陽鎮 東漢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25年 丹陽鎮 吳國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222年 丹陽鎮 西晉 丹陽縣 280年 丹陽鎮 東晉 南豫州 345年 牛渚鎮 南朝 南豫州南丹陽郡 502年 採石鎮 隋朝 宣州當塗縣 589年 姑孰鎮 唐朝 江南道宣州當塗縣 618年 姑孰鎮 楊吳 宣州當塗縣 902年 姑孰鎮 南唐 宣州當塗縣 937年 姑孰鎮 北宋 江南東路太平州 977年 當塗縣 南宋 江南東路太平州 1127年 當塗縣 元朝 江浙行省太平路 1206年 當塗縣 明朝 南直隸太平府 1355年 當塗縣 南明 南直隸太平府 1645年 當塗縣 清朝 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 1646年 當塗縣 太平天國 安徽省太平郡 1853年 當塗縣 中華民國 安徽省當塗縣 1912年 姑孰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皖南行署當塗縣馬鞍山鎮
安徽省馬鞍山礦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 金家莊區 備註:
(1)公元329年(成帝咸和四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2)公元977年至公元1911年設置的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均治當塗縣姑孰鎮,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3)2011年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
(4)2012年9月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❿ 歷史沿革是什麼意思

歷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從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包含內容

1、社會風俗的歷史沿革。

2、歷史沿革地圖。

(10)歷史沿革表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一個縣的歷史沿革舉例:

湖北省羅田縣歷史沿革

羅田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居住。夏、商、周,屬揚州地。西周,屬弦子國。春秋、戰國,時屬楚,曾置鳩茲國於縣境內九資河鎮。西漢,為松茲侯國。東漢,為蘄春侯國,屬江夏郡。三國時,先屬魏,隸於豫州之安豐郡;後屬吳,隸於揚州之蘄春郡。

西晉,先為高陵縣,屬武昌郡,後屬豫州之安豐郡。東晉為安豐縣,隸於豫州之弋陽郡。南北朝,劉宋初年隸豫州弋陽郡,後於境內分立東安、義安、直水等蠻縣,屬郢州西陽郡,後改為義安縣,隸於郢州齊安郡。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六月,始設羅田縣,附於義城郡,縣治於今石橋鋪附近的魁山。

據方誌學家王葆心考證,「羅田」之名因安置當時雄踞此地的巴水蠻巨族田氏於羅州(當時羅田屬羅州)而得。隋代,羅田改屬蘄春郡。唐代,羅田縣並入蘭溪縣,屬淮南蘄春郡。五代,時為蘄水縣地,初屬揚吳,繼屬南唐,再歸後周。

宋,屬蘄春郡,元祐八年(1093年)劃出蘄水縣之石橋鎮復立羅田縣,縣治仍於魁山,咸淳元年(1265年)劃出縣東的直河鄉成立英山縣,羅田縣仍屬淮南西路蘄春郡。元初,曾撤銷羅田縣,以英山縣領屬。至元十二年(1275年)恢復,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

元大德八年(1304年),知縣周廣將縣治由魁山遷至官渡河(即縣城鳳山鎮)。明朝,羅田初屬湖廣布政使司的蘄州府,後改屬黃州府。清初依明制,後改稱湖北省黃州府。民國時,先後屬湖北省的江漢道,第三行政督察區,第二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曾一度屬鄂東行署。

1949年3月27日,羅田縣全境解放,成立人民政府後即歸湖北省黃岡地(專)區管轄。1952年,湖北省政府劃出勝利鎮和其他13鄉與麻城劃出的部分鄉鎮成立勝利縣。1955年,勝利縣撤銷,原劃出的區域歸回羅田。1995年12月,撤銷黃岡地區行政公署,設立黃岡市,羅田隸屬黃岡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羅田縣在其中。

閱讀全文

與歷史沿革表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