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徽州是哪裡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源於東、西兩座山,西邊黟山即黃山,東邊---白際山脈即歙縣的發祥地,主峰擱船尖。黑白兩山,龍飛鳳舞,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又名新安,由黃山市的歙縣(含現徽州區及黃山區湯口鎮)、黟縣、休寧(含現屯溪區)、祁門及婺源(現屬江西上饒)、績溪(現屬安徽宣城)六個縣組成。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新安亦指徽州與嚴州之新安江(錢塘江北源)及分治前之新安郡,嚴州現已並入杭州。太平天國時期江南飽受兵蠡之禍,徽州曾短暫歸屬浙江代管。
徽州地處黃山與天目山脈間,東臨吳越故都杭州,與浙西的金、衢、嚴三州唇齒相依,風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牆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築與之相得益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所在為歙縣(徽城鎮為府縣同城),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六縣商人)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⑵ 中國四大古城的徽州古城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徽州古城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內有許國石坊、許國相府、南譙樓、陽和門、徽州府衙、徽園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還有江南都江堰漁梁古壩,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街等,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漢族文化特色。歙(Shè)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歙縣位於黃山市東部,在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為浙江省最早雛形唐末兩浙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後安徽之「徽」的命名來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今黃山市下屬的徽州區長期來一直為歙縣地治,於1988年1月劃歙縣7個鄉鎮成立。
⑶ 歙縣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素有東南鄒魯之稱。其中鄒魯代指什麼
鄒,即鄒國,後為鄒城,孟子故鄉;
魯,即魯國,後為曲阜,孔子故鄉。
鄒魯本指孔孟,或孔孟之鄉。後延伸義為文化昌盛之地,禮儀之邦。
歙縣的東南鄒魯之城,意為徽州之東南,文化昌盛地。
⑷ 全國四大古城
全國四大古城是指安徽黃山的徽州古城、四川閬中的閬中古城、山西平遙的平遙古城和雲南麗江的麗江古城。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內有許國石坊、許國相府、南譙樓、陽和門、徽州府衙、徽園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還有江南都江堰漁梁古壩,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街等,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漢族文化特色。歙(Shè)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歙縣位於黃山市東部,在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6年國務院公布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縣建市,是四川省直轄市;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市,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6年閬中市被聯合國地名研究機構正式命名為「世界千年古縣」。在「2009全球旅遊度假論壇」上閬中被聯合國摯友理事會和國際旅遊營銷協會授予「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榮譽稱號。2010年閬中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麗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另一座為山西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平遙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⑸ 徽州指的是現在哪個城市/
徽州指的是現在的安徽省黃山市。
黃山市,安徽省省轄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 ,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1987年撤銷徽州地區,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黃山市。
1986年6月,黃山市(縣級)改由徽州地區代管,徽州地區轄屯溪、黃山(縣級)2市和歙、休寧、黟、祁門、石台、績溪、旌德7縣。1987年11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安徽省調整徽州地區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徽州地區、屯溪市和縣級黃山市,設立地級黃山市。原屬徽州地區的石台縣劃屬池州地區,績溪、旌德2縣劃屬宣城地區。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
拓展資料: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全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
⑹ 歙縣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徽州古城是一座獨特「城套城」風格的古城,是我國四大古城之一 。古城裡的許國石坊,是古城最精華的部分。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瓮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徽州古城是中國 歷史 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景區,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徽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當地的 旅遊 資源也很豐富和保護得很好。所以很值得一去。
歙縣古城又是當年的徽州府衙,只有來過這里你才會對徽州以及徽式建築和風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從歙縣古城門進去,穿過縣衙和陽和門就能看到許國石坊了,太精美了,全國唯一的一個民間八角牌坊。
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立此坊,這個石坊精雕細作,雕刻的動物栩栩如生,是古徽州石牌坊中最傑出的一座。
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中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 社會 為旌表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 歷史 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
許國石坊簡介。
許國石坊是整個古城的精華,建於1584年,牌坊有八根柱子,上面的石雕非常精美,在中國這樣造型的古代牌坊只有這一個,可以想像到當時的主人的身份。
許國石坊,四面牌樓,國內少有,值得看看,罕見的大型石牌坊,全國現存的唯一 一 座八腳牌樓 。 牌坊四面八柱 ,宏偉壯觀,凸顯了徽派石雕的精湛 。
許國石坊雕刻之工藝,實在是巧奪天工。石坊絕大部分都施以枋木構建築彩畫的雕飾,藉助面的凹凸取得光影效果。
許國石坊雕刻彩畫主要集中在上、下額枋。構圖分枋心和藻頭兩部分,藻頭部分為適應梁長度的變化
整個古城的景點基本上都是沿著許國石坊延伸出去,周邊有仿古的徽州府衙和徽園。
而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位於古城東北方的斗山街。是欣賞當地人最好的地方,徽派民居,牌坊,古井,構成了一幅田園生活風景。
許國石坊是徽州古城的中心地帶,這里好多的商業店鋪,最關鍵是晚間的燈火闌珊處牌坊更加的迷人,這里周邊還有很多的 美食 ,是古城必須打卡的地方。
一個有 歷史 ,有故事的古鎮,很美,隨便走走都很舒服,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古建築的保護不錯,很多當地人仍生活在城裡,可以去生活區走走。
四大古城之一,保存的比較完整,古城很乾凈,步行街以商業店鋪為主,但管理有序不雜亂,當地居民算比較朴實。
挺不錯的地方古徽州城, 歷史 在這里保存,文化在這里延續。
這里有著白牆黛瓦的古民居。徽派建築的風格,如同水墨畫般的清雅,讓人如痴如醉。多少文人到這里感慨萬千。
歙縣徽州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歷史 比較悠久,這里的 歷史 文化比較濃厚,有十多個牌坊,也算是名人輩出的地方,古城裡面的建築比較有特色,很多景點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大學士牌樓上的石雕特別的精緻,古城是根據 歷史 遺跡翻修,並非人為重建,所以小巷比較多,而且錯綜復雜,這也是古城的一大特點。
⑺ 徽州一府六縣分別是什麼
徽州,簡稱「徽」,歷史地理名稱,古稱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現歙縣徽城
⑻ 徽州古城在那裡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黃山市,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瓮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城內景區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覆蓋了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區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其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號子、山歌、小調及佛教、道教歌曲等。
徽州民歌與徽州民謠有著相通之處,既被廣泛傳唱,又十分朗朗上口,有的比較原生態,保留了方言古漢語的文字及押韻特徵;
有的因為當地方言無法找到對應的漢語文字,故通過白話的方式進行表述,大多數民歌講述的都是當年留守在家的徽州女人日夜思念在外打拚的丈夫,在綉鞋、洗衣等相對輕松的活計中隨口哼唱,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⑼ 古徽州指什麼地方
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古稱歙州、新安。於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來下轄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治所在歙縣。
元升為「徽州路」,明清為「徽州府」。1987年徽州地區改名為地級黃山市,徽州行署同時改為黃山市政府,其中原來的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
現在「徽州」一詞除了指「徽州區」外,更多指的是具有共同歷史、文化和語言,歷史上長期由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所轄的歙縣、績溪、休甯、祁門、黟縣和婺源六縣區域。
(9)哪裡是歷史上徽州府所在地擴展閱讀:
徽州屬《禹貢》「揚州」之地。春秋時屬吳國,句踐滅吳後屬越國。戰國後期屬於楚國。秦漢時置歙縣、黝縣,屬會稽郡。南朝時設置新安郡,隋朝改歙州,治所在歙縣。
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臘之亂後,將歙州改名為「徽州」,屬於江南東路。元升為「徽州路」。
明清為「徽州府」,治所仍在歙縣,下轄歙縣、黟縣、休甯、祁門、績溪、婺源六縣。康熙六年(1667年)將江南省分為安徽省和江蘇省,徽州府屬安徽。
1912年,民國廢府,各縣由省直轄,「徽州」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1934年,婺源縣劃歸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仍劃歸江西。
1949年設徽州專區,專署駐屯溪,轄屯溪市及歙縣、旌德、績溪、休甯、祁門、黟縣6縣。其後轄境屢有變動。1970年改稱徽州地區。
1987年11月27日,撤銷徽州地區,設立地級黃山市,原縣級黃山市改為黃山區,並設立黃山市徽州區,以歙縣、休寧縣各一部分為其行政區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徽州
⑽ 江南徽州府是安徽嗎
徽州府即徽州,簡稱「徽」,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徽州府治歙縣,府城為今歙縣,轄境為今黃山市(除黃山區即原太平縣 )、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徽州府府治在今歙縣縣城徽城鎮。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原領六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8年5月13日在徽州府城歙縣設徽州專區,隨後遷往屯溪市(今黃山市屯溪區),1934年由於蔣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劃入江西,後因婺源民眾發起返徽運動及同鄉胡適等人奔走努力,迫於民意,1947年抗戰勝利後劃回徽州地區。但由於軍管問題,1949年婺源又被劃入江西省,延續至今。1987年為響應中央打好黃山牌以發展旅遊業,績溪縣被交換而劃入宣城。1987年,國務院批准徽州地區與縣級屯溪市成立地級黃山市。
徽州的歷史地理繼1912年廢府留縣、1934年婺源隸贛後再次被人為地割斷了,給徽州一府六縣百姓、給熱愛徽州文化的人們留下了難以平復的傷痛和遺憾,這是行政區劃史上的一大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