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玉林歷史人物
綠珠(?~ 300)今廣西博白縣雙鳳鎮綠羅村人,生雙角山下,西晉石崇寵妾。綠珠是中國古代著名美女,在石崇的悲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石崇(249~300年),西晉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字季倫。初為修武令,累遷至侍中。永熙元年(290年),出為荊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至巨富,與貴戚王愷等爭為奢靡。曾與王愷鬥富,以蠟代薪,作錦步障五十里,愷雖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敵。八王之亂時,與齊王結黨,為趙王倫所殺。
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絕艷的姿容世所罕見。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作珠兒。綠珠的名字由此而來。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綠珠。
綠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漢元帝時的王昭君。石崇讓綠珠吹奏此曲,她又自製新歌:「我本良家女,將適單於庭。辭別未及終,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猿馬悲且鳴。哀郁傷五內,涕位沾珠纓。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願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塵。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屏。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詞意凄涼婉轉,其才情亦可見一斑。綠珠嫵媚動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歡,因而石崇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別有寵愛。
石崇,字季倫,生於青州,小名齊奴。小時候很機敏,勇敢且有謀略。他的父親石苞臨終前分財物給諸子,惟獨不給石崇。石崇的母親提醒他給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說:「此兒雖幼小,以後卻能自立。」
石崇二十餘歲做了修武令,為人做事都很乾練。後來因伐吳有功,封為安陽縣侯,不久又遷為侍中,出為南中郎將,荊州刺史。石崇穎悟而有才氣,率意而為,但對自己的行為不加檢點。在荊州任上時,私自與手下人劫掠遠來的商客,以至於積累了如山似海的財富。石崇在南方曾得到鴆鳥的幼雛,將鴆鳥送與後軍將軍王愷制鴆毒。當時有規定,鴆鳥不得過長江以北。此事被司隸校尉傅祗彈劾。
石崇有別館在河南金谷澗,凡遠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為「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園內築百丈高的崇綺樓,可「極目南天」,以慰綠珠的思鄉之愁,裡面裝飾以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謂窮奢極麗。石崇和當時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結成詩社,號稱「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侑酒,見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於天下。
據《世說新語》等書載,石崇的廁修建得華美絕倫,准備了各種的香水、香膏給客人洗手、抹臉。經常得有十多個女僕恭立侍候,一律穿著錦綉,打扮得艷麗奪目,列隊侍候客人上廁所。客人上過了廁所,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來穿的衣服脫下,侍候他們換上了新衣才讓他們出去。凡上過廁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廁。官員劉寮年輕時很貧窮,無論是騎馬還是徒步外出,每到一處歇息,從不勞累主人,砍柴挑水都親自動手。後來官當大了,仍是保持勤儉樸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訪,上廁所時,見廁所里有絳色蚊帳、墊子、褥子等極講究的陳設,還有婢女捧著香袋侍候,忙退出來,笑對石崇說:「我錯進了你的內室。」石崇說:「那是廁所!」劉寮說:「我享受不了這個。」遂改進了別處的廁所。
石崇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讓侍衛把美人殺掉。一次丞相王導與大將軍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導向來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殺人,當美女行酒時只好勉強飲下。王敦卻不買賬,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卻硬拗著偏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責備王敦,王敦說:「他自己殺他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系!」
石崇的財產山海之大不可比擬,宏麗室宇彼此相連,後房的幾百個姬妾,都穿著刺綉精美無雙的錦緞,身上裝飾著璀璨奪目的珍珠美玉寶石。凡天下美妙的絲竹音樂都進了他的耳朵,凡水陸上的珍禽異獸都進了他的廚房。據《耕桑偶記》載,外國進貢火浣布,晉武帝製成衣衫,穿著去了石崇那裡。石崇故意穿著平常的衣服,卻讓從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石崇的姬妾美艷者千餘人,他選擇數十人,妝飾打扮完全一樣,乍然一看,甚至分辨不出來。石崇刻玉龍佩,又製作金鳳凰釵,晝夜聲色相接,稱為「恆舞」。每次欲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聽佩聲看釵色。佩聲輕的居前,釵色艷的在後,次第而進。侍女各含異香,笑語則口氣從風而颺。石崇又灑沉香屑於象牙床,讓所寵愛的姬妾踏在上面,沒有留下腳印的賜真珠一百粒;若留下了腳印,就讓她們節制飲食,以使體質輕弱。因此閨中相戲說:「你不是細骨輕軀,哪裡能得到百粒珍珠呢?」
石崇曾與貴戚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塗牆壁,石崇便用花椒。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愷用這株珊瑚樹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揮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打得粉碎,王愷心疼不已,以為石崇嫉妒自己的寶物,石崇一笑置之:「別心疼了,我還給你。」說著便命左右取來六七株珊瑚樹,這些珊瑚樹高度皆有三四尺,條干絕俗,光耀如日,比王愷那株強多了,王愷撫然自失。豆粥是較難煮熟的,可石崇想讓客人喝豆粥時,只要吩咐一聲,須臾間就熱騰騰地端來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卻還能吃到綠瑩瑩的韭菜碎末兒,這在沒有暖房生產的當時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從形體、力氣上看,似乎不如王愷家的,可說來也怪,石崇與王愷一塊出遊,搶著進洛陽城,石崇的牛總是疾行若飛,超過王愷的牛車。這三件事,讓王愷恨恨不已,於是他以金錢賄賂石崇的下人,問其所以。下人回答說:「豆是非常難煮的,先預備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將豆末投放進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將韭菜根搗碎後摻在麥苗里。牛車總是跑得快,是因為駕牛者的技術好,對牛不加控制,讓它撒開歡兒跑。」於是,王愷仿效著做,遂與石崇勢均力敵。石崇後來知道了這件事,便殺了告密者。
劉輿兄弟年少時與王愷有隔閡,王愷假意讓他們在王家留宿,實際打算把他們活埋了。石崇一向與劉輿交情非淺,聽說了王愷的陰謀,便星夜騎馬馳入王愷家裡,問二劉的所在。王愷在石崇的迫問下啞口無言,石崇直接到後齋將劉輿兄弟救出,一同坐車回去。在車上石崇對劉輿說:「年輕人,怎麼就輕易在別人家裡留宿?」劉輿對此十分感激。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賈謐,他為逢迎賈謐無所不用其極,甚至賈謐出門,他站在路邊,望車塵而拜,深為時人不齒。待後來賈謐被誅,石崇因為與賈謐同黨被免官。當時趙王司馬倫專權,石崇的外甥歐陽建與司馬倫有仇。依附於趙王倫的孫秀暗慕綠珠,過去因石崇有權有勢,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現在石崇一被免職,他明目張膽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綠珠。那時石崇正在金谷園登涼台、臨清水,與群妾飲宴,吹彈歌舞,極盡人間之樂,忽見孫秀差人來要索取美人,石崇將其婢妾數十人叫出讓使者挑選,這些婢妾都散發著蘭麝的香氣,穿著絢麗的錦綉,石崇說:「隨便選。」使者說:「這些婢妾個個都艷絕無雙,但小人受命索取綠珠,不知道哪一個是?」石崇勃然大怒:「綠珠是我所愛,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說:「君侯博古通今,還請三思。」其實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應審時度勢。石崇堅持不給。使者回報後孫秀大怒,勸趙王倫誅石崇。
趙王倫於是派兵殺石崇。石崇對綠珠嘆息說:「我現在因為你而獲罪。」綠珠流淚說:「願效死於君前。」綠珠突然墜樓而死,石崇想拉卻來不及拉住。石崇被亂兵殺於東市。臨死前他說:「這些人,還不是為了貪我的錢財!」押他的人說:「你既知道人為財死,為什麼不早些把家財散了,做點好事?」
奢華一時的金谷園就漸漸荒廢了,至唐朝,已成了「凄涼遺跡」。當時人稱綠珠所墜之樓為「綠珠樓」。現在白州有一條河,自雙角山流出匯於容州江,稱為「綠珠江」。還有「綠珠井」,在雙角山下。民間相傳:「喝綠珠井的水,生下的女孩必定美麗。後來有人以為美色無益於時,用巨石把井口鎮住。此後雖有產女端妍美麗的,但七竅四肢都有缺陷。」石崇死後十日,趙王倫在政變中被殺。左衛將軍趙泉斬孫秀,軍士趙駿剖取孫秀的心吃了。
石崇被殺,雖緣自綠珠始,但其實由來已久了。當年石崇為荊州使沉殺客商;宴集間無故斬行酒美人。古語說得好:「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石崇動輒殺人,怎麼會有善終?不過若不是綠珠石崇不會死得那麼快而已。野史中有談及石氏的命理,據言,命中早有註定。他祖上得佳城佳穴,使之得成巨富,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然而最後還是引致悲慘下場。
綠珠之事後代還有人效仿的,唐代喬知的寵婢窈娘有姿色,且善詩文歌舞。喬知深為愛幸。當時武承嗣驕貴,強迫喬知以金玉賭窈娘。喬知輸了後,武承嗣便派人去喬知家搶走了窈娘。喬知怨悔,做《綠珠篇》以敘其怨:「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無得比,此時可愛得人情。君家閨閣未曾難,嘗持歌舞使人看。富貴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面傷紅粉。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喬知私下讓武承嗣家的閹奴傳詩於窈娘。窈娘得詩悲泣,投井而死。武承嗣從井裡撈上窈娘的屍體,從衣中得到此詩,便鞭殺閹奴,羅織罪名殺了喬知。
牛僧孺《周秦行紀》雲:「夜宿薄太後廟,見戚夫人、王嬙、太真妃、潘淑妃,各賦詩言志。別有善笛女子,短鬟衫具帶,貌甚美,與潘氏偕來。太後以接坐居之,令吹笛,往往亦及酒。太後顧而謂曰:『識此否?石家綠珠也。潘妃養作妹。』太後曰:『綠珠豈能無詩乎?』綠珠相謝,做曰:『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紅殘鈿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太後曰:『牛秀才遠來,今日誰人與伴?』綠珠曰:『石衛尉性嚴忌。今有死,不可及亂。』」《周秦行紀》是唐傳奇的一種,記事太過詭怪,不過也可見後人對綠珠事跡的嚮往!綠珠 - 後人評價 後人憑吊綠珠的詩篇多不勝數;白居易的〈洛中春感〉說:「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杜牧的詠〈金谷園〉詩,更增添後人的無限喟嘆:「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落花猶似墜樓人!人們以桂花的散落譬喻綠珠一躍而下的凄美留芳,並尊她為八月桂花花神。
Ⅱ 請問廣西玉林容縣在古代出過哪些名人
容縣歷史悠久,自晉置縣以來,已經1700多年。歷史上,容縣曾置管、路、縣、郡、州。容城為管治、州治、郡治所在地,是嶺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朝著名詩人元結到此做過容管經略使,宋朝名將李綱,一代文豪蘇東坡,都曾在此停留並題詩銘志;明朝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更是慕名專程來此考察風景名勝地——中國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嶠山,並撰文贊賞不已。
容縣「三名」旅遊景區由真武閣景區、貴妃園景區、都嶠山景區三部分組成。名樓,是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經略台真武閣景區;名人,是指反映「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一生傳奇的貴妃園景區;名山,是指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自治區級風景名勝都嶠山風景區。
Ⅲ 廣西玉林出過哪些名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當代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中國「兩彈一星」功臣、中國科學院院士黨鴻辛,中國工程院士李京文,乒乓球世界冠軍梁戈亮,亞洲田徑冠軍田玉梅等均系玉林人。
玉林(壯文:Yilinz),古稱鬱林州,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位於東經109°39′至110°18′,北緯22°19′至23°01′。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譽為「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嶺南都會」之美譽。
玉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中國大西南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
玉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城市」,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褲之都,南方葯材之都,中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中國最佳管理城市,國家級建材生產出口基地,中國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是全國著名僑鄉,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大的僑鄉,全市有華僑及港澳台同胞200多萬人。
玉林素有「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的美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天南傑構」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經略台真武閣、四大名關之一的鬼門關,全國四大名庄之一的謝魯山莊,還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都嶠山、雲天民俗文化城(雲天宮)、大容山森林公園等120多處景區。2010年2月1日,054型護衛艦569導彈護衛艦命名為「玉林號護衛艦」。
Ⅳ 玉林的著名人物
朱錫昂(1887-1929),廣西博白人,字識惺,清末秀才。廣西早期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1926年春建立了中共玉林支部,任支部書記。後任中共廣西特委書記、省臨委主要負責人等職。1929年6月在玉林犧牲。
李明瑞(1896~1931)廣西北流人,原桂系將領,中共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領導人,後任紅七軍軍長。
王力(1900—1986)廣西博白縣人,生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詩人,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同時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原名譽校長。
黨鴻辛(1929—2005),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人,中科院院士、材料機械摩擦磨損與潤滑專家、中國摩擦學學科的開拓者與學術帶頭人,「兩彈一星」功臣。
李京文,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人,現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主席團成員、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國家社科基金應用經濟評審組及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經濟評審組召集人、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總體組顧問委員會委員,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
陳一峰,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人,現為廣東惠州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會員,廣州畫院特聘畫家。擅長中國畫,兼長油畫及連環畫,作品數十次入選國級、省級大型畫展,並多次獲獎,是中國當代極具寫意精神的大寫意人物畫家,是當代大寫意人物畫學術帶頭人之一。
Ⅳ 廣西玉林出過哪些名人
走在玉林的大街小巷,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這座美麗城市的時代氣息。然而,當你深入她的街巷,在秋日的黃昏穿行在面龐已千溝萬壑的老人中間,在夏日的夜晚穿行在那些古老植物斑駁的光影下面,這座城市的光輝歷史便隱隱綽綽起來。
說玉林美,你可以說是因為風景好。但是,老玉林人或者熱愛玉林的人,都會用毋庸置疑的語氣告訴你一個玄而又玄的原因——因為這里走出過楊玉環,這里至今還有貴妃井。
楊玉環是一朵含露盛開的牡丹,是一道媚魂,高貴瑰麗,儀態萬方。一代雄主唐玄宗為她痴迷、燃燒、顫栗,重歸青春,像個初戀少年。
小時候曾看過京劇《長生殿》,貴妃與唐皇在七月七這個中國的情人節上,面對牛郎織女星雙雙許下「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那委婉動聽的唱腔、纏綿深情的場景讓我至今難忘,而這出戲也成為了京劇里的經典曲目;其次則是楊貴妃好食荔枝,唐玄宗通過驛站換馬不換人的用快馬從嶺南轉運,以致差官常常於路途累死,而終能「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讓身在驪山的楊玉環吃上新鮮荔枝的事兒。
這個絕代佳人,從古至今被各地哄搶,以至於玉娘的出身地到現在為止都是嚴肅歷史上一樁柔媚的公案。據唐代許子真在《容州晉寧縣楊貴妃碑記》一文中記述,楊貴妃的出生和籍貫是今日容縣楊外村。楊貴妃故里楊外村隱藏在重重丘陵深處,一條小河自灣肚田蜿蜒南流,至十里圩匯入綉江。直到現在,楊外村裡還有楊貴妃廟遺址、貴妃井,縣城東還有楊貴妃梳妝台遺址。
從大唐帝國上溯,玉林的美還和另外一個美女相聯系,這個美女沒有玉環那麼富貴,她有個小家碧玉的名字,叫綠珠。
綠珠,今博白縣雙鳳鎮綠羅村人,為晉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麗端莊,能歌善舞,會詩,跳「昭君舞」最為出色。因為美貌聰慧,被石崇垂青,隨之赴京,為妾。石崇在皇都洛陽建造金谷園,內築「百丈高樓」,可「極目南天」,目的是方便綠珠思鄉時可以「望鄉」。趙王司馬倫專權,倫黨羽孫秀垂涎綠珠傾國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絕。後孫秀在趙王司馬倫面前加害石崇,並領兵圍金谷園,欲強奪綠珠,她遂墜樓自盡。唐代詩人杜牧詠《金谷園》詩雲:「繁華事散遂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故事傳出,時人扼腕,鄉人更是含淚建祠,以永久紀念從這里走出的奇女子。
在綠珠祠前,心情陰涼陰涼的,又覺得有一道明媚的光線始終存留。綠珠作為一個來自當時蠻夷之地的普通女子,才貌雙全,嫁入豪門,卻擁有了愛情。愛得不卑不亢,愛得有情有義。只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綠珠畢竟早逝,且死得有點凄慘。雖成就了杜牧的千秋佳句,也成就了自己的萬世情義,但畢竟,薄命。玉林人建祠,也許用意在此——一邊紀念,一邊嘆息。
林白,這個名字簡單,沖淡,卻透著雅緻,和「玉林」兩字似乎有異曲同工的妙處,即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一種無形但確實存在的美。她是一個作家,善編織風格奇麗、語言機巧、內容深刻的女性主義文學,是這個流派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關於林白的最早記憶,是她一篇小散文。三三兩兩的文字排列起來,像畫家三筆兩劃的線條,粗疏中含著精巧,簡淡中滿溢韻致。林白曾經接受過一個采訪,其中一句「不論走到哪裡,北流都是我的底色」讓人欽佩不已。她從「鬼門關」說起,無章勝有章地訴說著她最纖細也最柔韌的對於家鄉的感悟。她的文字中鬼氣森森,有非常獨特的風格,她說這和家鄉有關。「鬼門關」究竟緣何為「鬼門關」,再無人知曉,但是它卻造就了一個深得其精髓的優秀女作家。讀她的《1937年的愛情》、《一個人的戰爭》,能夠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森森然,一種透心涼的深刻。這種涼,有點類似月光如水銀瀉地的秋日裡涼月當階的感覺,森森然和涼意都來得非常雅,這就是運筆之功了。
Ⅵ 玉林地區的名人!
林白、劉永福、楊貴妃、王力、王建明、李明瑞、俞作柏、俞作豫、黃紹竑、朱錫昂、龐富英、鍾春、晏平
Ⅶ 玉林有哪些歷史名人
李紹昉
李紹昉,乾隆五十二年舊歷二月初二日亥時,李紹昉誕生於清灣鄉硃砂村樹樓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舊歷四月十六日丑卒於桂林,後移葬於清灣鄉鳳塘村陳埇深陂(土化)山。
李紹昉才華卓絕,在中舉之後,聲名遠震京師,為嘉慶皇帝殿試欽點的「復元」,並因此成為科場佳話。李紹昉秉性忠耿,持身廉潔,雖從政二十多年,落得兩袖清風,家境蕭條,此人所共知之事。
紹昉於道光五年(1825年)丁父艱回里,服滿生,籌建奎光塔於縣城東六巷大嶺頂,塔高九層,一百尺。紹昉寫《奎光塔上樑文》。塔於道光十年十月建成,咸豐七年(1857年)被匪焚毀。紹昉在建塔期間,應廣東高廉觀察使之聘,到高雷書院講學多次。
紹昉題黃鶴樓聯:「詩在上頭多,看江水依然,誰復唱銅琶別調;仙如招手至,問梅花落未,我欲聞玉笛遺音」。 玉林信息港曾肇圖 玉林林大泉塘村人(今茂林鄉),是從廣東省興寧州於清道光初遷來定居的。曾肇圖雖出生於書宦之家,但不曾讀過書,家貧如洗,初來時只得在茂林橋擺賣茶水謀生,因言語不通,常被土著視其為侮辱、剝削的對象。
大約在清道光初,曾肇圖由一個農村貧民,變為富翁。時人皆說其是「富甲玉林州」。
變富後,「有錢不識享福」是鄉人對他的評語。他仍保持著過去勞動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著草鞋勞動,在家是這樣,出圩入城也是一樣。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宮王彥和倡導的大修州城的募捐開始了。曾肇圖接邀請信後,派晚子曾韋滿代表參加。曾韋滿執筆書「曾肇圖認捐五千貫」(考清未出版《玉林州鄉土歷史教書》所載:則以曾重光名義認捐的。)還說:是五千貫,包足亦可。這次獻捐以曾肇圖獻捐最多,論功行賞,功績最大。
玉林州城建築完成了,其規模之大,建築之牢固,外觀之壯麗,除桂林皇城外,冠壓全省。「千州萬州不如玉林州」是百多年來兩粵人民對玉林城的贊歌。以後不少次戰亂,轉危為安,均賴此城垣,群稱「玉林城是福地」。
在贊揚玉林城的同時也贊揚曾肇圖慷慨捐獻大修玉林城的功績。有說「由南門至東門的一段城牆是曾肇圖捐修的」,「由南門經東門到八角樓這一段是曾肇圖捐修的」,「西湖池萬壽宮是曾肇圖包修的」,雖似屬誇張,實質上都是贊揚曾肇圖。可是後來《玉林州志》登載大修玉林城事跡時對於曾肇圖的功績卻一字不題。
曾肇圖軼事,是從清道光至今百多年來在玉林五屬各縣流傳很廣的故事。各地傳說在情節上是略有差別的,而內容卻基本相同。有不少人對曾肇圖慷慨捐修玉林城而予以贊揚;又有人以曾肇圖是布衣,雖然捐資修城有功,不應載入史冊;有人以其行動是故意造作出乎常理之外,而把他作為嘲笑的對象;也有人以此是心有痛苦,是咬牙,不是好笑,予以同情。玉林信息港俞作豫
字備予,參加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劉慈;因排行十三,人們親切地稱他「十三叔」。公元1901年4月10日(光緒27年農歷2月22日)出生於廣西北流縣平政石梯口村(今平政鄉嶺垌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俞作豫自小勤奮好學,天資聰穎,記性很強。七歲時開始在本村大路寨念私塾。十三歲(1914年)入北流縣立中學第一班就讀。在學校里,受到了民主革命新思想的熏染,積極參加討袁和反帝愛國示威遊行。1918年中學畢業後,為了「護法」報國,便入廣東西南護法軍二軍燕塘講武堂學習軍事。1920年以優異成績在講武堂結業後,任桂軍的排長、邊長、營長。1930年9月6日(農歷7月14日),年僅29歲的俞作豫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廣州紅花崗。就義前,他揮筆寫下了「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的豪邁詩句。臨刑時,神色自若,視死如歸,昂首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革命勝利成功萬歲!」
聶榮臻同志在回憶錄中對俞作豫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俞作豫同志1930年被捕犧牲,他對廣西工作的開展和左、右江起義是有重要工獻的。」玉林信息港楊 妃,
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維,母葉氏。維嘗謂先人雲:葬其祖去此十里許,逢一術士,忘其姓名,雲此墳若高數尺必出貴子,惜太低,生女亦貴。妃母懷孕十二月生。初誕時,滿室馨香,胎衣如蓮花,三日目不開。母夜夢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開,眸如點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絕倫。後軍都督楊康見之,以財帛啖其父,求為女。妃家素窶,不得已與之。康有子二讀書,妃三歲,日夜同坐聽其誦。漸長工,通語孟。康夫婦惜如珠玉。楊長史琰攝行帥事,聞之左右,令與母偕來,一見大奇,私謂厥妻曰:『此女資質異常,貌有貴相,吾二女遠未逮也。』遂給以金帛與康,求為女,康不從,乃脅取之。舉家號泣。送去無幾何,長史秩滿,攜歸長安,與二女同教,性妃性昭慧,諳音律,明經史,後進入壽宮。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太被寵遇。天寶間冊為貴妃雲。玉林信息港王 力
(1900~1986年)字了一,博白縣城廂鎮新仲村岐山坡人。他從小天資超人,四五歲的時候,秀才出身的父親就教他讀書識字,六七歲在村裡的私塾讀書時,對《三字經》、《神童詩》就能熟讀成誦。八歲跟隨父親到當時博白的最高學府環書院讀小學,每次考試都名列第一,14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高小畢業,但家中無法供他繼續升學。
王力小學畢業後,白天到父親在城裡開的「仁安」雜貨店幫工,晚上在家秉燭夜自學,憑著多年苦學的積累,他考上了國學研究的以工代殿堂清華園,其畢業論文《中國古文法》得到國學大師梁啟超「開拓千古,推倒一時」的高度評價。
王力一生既勤於教學又善於做學問。在語言學的各個領域,如語法學、語義學、音韻學、訓詁學、語言史、中國語言學史、漢語規范化、文字改革、語言教育,以及詩律學、修辭學、翻譯學、雜文學、教育學等,都有精深的研究,並寫下了一千多萬字的著作,出版了專著五十多種,論文二百多篇,譯作二十多部,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不少鴻篇巨著被譯成日、英、俄、法、捷等國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成為世上聞名的學者。
王力知識淵博,貢獻巨大,一生擔任過許多職務,還信得過任過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央推廣普通話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如今人等,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常委和全國政協常委。王力這個名字已成為成千上萬的工人、農民、學生、戰士、教師、幹部所熟悉。他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語言學家。玉林信息港陶 魯(1430~1490),字自強,陶成之子。因其父陶成有戰功,明景泰元年(1450年)蔭授新會縣丞。當時「土寇」屢犯,都被擊退。因此升陶魯為新會知縣。後因戰功,又晉升為廣州同知兼新會知縣。明成化二年(1466年)隨總督韓雍出征大藤峽有功,升為僉事,管理新會、陽江、陽春、瀧水、新興諸縣兵事。冬天,破「劇賊」廖婆保於欽州、化州。次年,連破「劇賊」王公漢等。陶魯任僉事期滿,經評比功績最大,晉升為廣東按察副使。九年任滿,考察評比,陶魯成績最好,升任湖廣按察使。明弘治四年(1491年)任湖廣右布政使。後改任湖廣布政使兼廣東按察副使,領嶺西道事,治兵湖廣,人稱「三廣公」。
十一年(1498年)陶魯病卒。封典為通奉大夫(二品宮),葬在廣東番禺縣,玉林市仁東鎮三山有其衣冠.黃紹竑 字季寬, 1895年12月1日生於廣西容縣一里(現黎村鎮)珊萃村。1908年考入桂林廣西陸軍小學學堂第三期,與白崇禧為同期同學。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黃紹竑報名參加「廣西學生軍伐敢死隊」,前往武昌作戰。上將軍銜,曾任軍長、戰區副司令長官,廣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國民黨政府內政部長、交通部長、監察部副院長、立法委員,是廣西大學創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家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黃紹竑一生經歷坎坷,從戎英勇善戰、謀略過人、不畏艱險,從政則注重文化科學及地方建設,目光遠大,成效卓著。他大半生致力於和平事業,調和蔣桂矛盾、國共矛盾,極具政治家的思維和目光,外交家的智謀和手腕。同時,他又是一個科學發明者、詞人,他在長期動亂的歷史環境中走完的復雜一生,很值得後人研究。玉林信息港何以尚 字仁甫,石南鎮附城東山村,是興業縣唯一載入《明史》的歷史人物。
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二十五歲的何以尚鄉試中試,以舉人出身進入仕途,被委任江西建昌縣儒學教諭(官階為正八品),後入京為戶部司務(官階如前)。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年)十月,海瑞以卓著政績,得到吏部文選司郎陸光祖的提拔,由興國知縣調升入京為戶部雲南司主事(官階為從六品)。從此,何以尚有機會參預海瑞的兩次政治活動,其仁途生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明嘉靖帝深居西苑,祈求長生不老,以致朝政荒廢,奸臣開權。對進言者橫加迫害,大臣楊繼盛、楊最上諫均被處死。
海瑞此時也上諫嘉靖帝,嘉靖帝大為震怒,把海瑞逮捕入獄,送刑部論死。何以尚與海瑞來往密切,二人經常談論時政,針砭時弊,他上疏奏請釋放,結果也觸怒了嘉靖帝,被打一百杖,禁閉於監獄中。
兩個月後,嘉靖帝病卒,海瑞和何以尚都由遺詔獲釋。穆宗即位後,何以尚被起用為光祿寺丞。以尚更慷慨論列,為朝廷權奸劣跡,特別是對輔臣高拱的罪惡陰謀大膽揭露。高拱被劾,十分抱恨何以尚,撤銷他的職務。何以尚因病歸家休養。不久,高拱被罷掉宮職,何以尚任雷州司理,後歷任戶部主事、尚寶光祿少卿、南京大理寺丞、鴻臚寺卿等職。他雖升宮而屢辭乞休,臨退休之際朝廷晉升他為太僕寺卿以示嘉獎。
何以尚年老還鄉後,十分關心家鄉事業,倡建興業縣街上的登雲橋和通往?d林州道路的鳴水橋,鼓勵人民發展農業生產,並撰有一聯勉勵後人,聯曰:「植樹修河山水秀;精耕細作物阜豐。」著有《便蒙詩訓、《忠孝經》行世。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病逝於家。萬曆帝聞以尚病故,於次年派布政司林震來祭他。
Ⅷ 我國古代十大美女,廣西玉林佔了兩位
眾所周知我國的十大美女是:褒似、妲己、西施、王昭君、趙飛燕、班婕妤、貂蟬、綠珠、楊貴妃、陳圓圓。排名不分先後。
石崇且戰且退,這時正好退到樓下,想飛身去接住綠珠,奈何遲了一步。綠珠就這樣死了。香消玉損。
後人都稱「綠珠墜樓」是我國傳統烈女的體現。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等都曾經作詩歌頌過綠珠的美貌和貞烈。
我國十大美女,廣西玉林就佔了兩位。一位是廣西容縣唐朝時期楊玉環(楊貴妃),容縣真武閣旁邊就是貴妃園。另一位就是廣西博白西晉時期的大美人綠珠。至今博白仍有一個綠珠鎮,就是紀念我國十大美女綠珠的。
Ⅸ 廣西玉林最出名的人才是誰
何以尚 字仁甫,石南鎮附城東山村,是興業縣唯一載入《明史》的歷史人物。 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二十五歲的何以尚鄉試中試,以舉人出身進入仕途,被委任江西建昌縣儒學教諭(官階為正八品),後入京為戶部司務(官階如前)。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年)十月,海瑞以卓著政績,得到吏部文選司郎陸光祖的提拔,由興國知縣調升入京為戶部雲南司主事(官階為從六品)。從此,何以尚有機會參預海瑞的兩次政治活動,其仁途生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明嘉靖帝深居西苑,祈求長生不老,以致朝政荒廢,奸臣開權。對進言者橫加迫害,大臣楊繼盛、楊最上諫均被處死。 海瑞此時也上諫嘉靖帝,嘉靖帝大為震怒,把海瑞逮捕入獄,送刑部論死。何以尚與海瑞來往密切,二人經常談論時政,針砭時弊,他上疏奏請釋放,結果也觸怒了嘉靖帝,被打一百杖,禁閉於監獄中。 兩個月後,嘉靖帝病卒,海瑞和何以尚都由遺詔獲釋。穆宗即位後,何以尚被起用為光祿寺丞。以尚更慷慨論列,為朝廷權奸劣跡,特別是對輔臣高拱的罪惡陰謀大膽揭露。高拱被劾,十分抱恨何以尚,撤銷他的職務。何以尚因病歸家休養。不久,高拱被罷掉宮職,何以尚任雷州司理,後歷任戶部主事、尚寶光祿少卿、南京大理寺丞、鴻臚寺卿等職。他雖升宮而屢辭乞休,臨退休之際朝廷晉升他為太僕寺卿以示嘉獎。 何以尚年老還鄉後,十分關心家鄉事業,倡建興業縣街上的登雲橋和通往?d林州道路的鳴水橋,鼓勵人民發展農業生產,並撰有一聯勉勵後人,聯曰:「植樹修河山水秀;精耕細作物阜豐。」著有《便蒙詩訓、《忠孝經》行世。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病逝於家。萬曆帝聞以尚病故,於次年派布政司林震來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