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解釋是什麼
歷史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在學習歷史、認識歷史、解釋歷史、評判歷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明辨是非,揚善去惡。
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特點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等。
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以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徵、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形式呈現。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以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的形式進行呈現。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以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溯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形式進行考查,培養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認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包含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聯系現實等。
②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歷史素養的基本要素包括歷史知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意識和價值觀。
1、歷史思維能力是用以再認識和再現歷史事實,解釋和理解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發展進程,分析和評價歷史客體的一種素養。
2、歷史意識和價值觀是人們在歷史認知基礎上凝聚、升華而成的經驗性心理、思維、觀念和精神狀態。
3、歷史知識是發現問題、思考社會和人生的基礎。
(2)歷史核心素養為什麼把歷史理解擴展閱讀:
歷史素養的好處:
1、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歷史教育把育人、立人作為基本目標。
2、有利於激發青少年對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歷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和精神家園。歷史素養體現著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
3、有利於形成開放意識和世界意識。歷史縱貫古今,橫聯中外,中囊網路,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文明成果。歷史素養的養成,能夠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追尋歷史演進的規律,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
③ 初中歷史的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的核心素養主要是通過我們對歷史的一種教育來培養學生的。這個。愛國主義。精神。來。從古代的一些歷史當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
④ 如何理解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教學意義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
由於它的范疇超越了行為主義層面的能力,涵蓋態度、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因此體現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國傳統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學」的特色育人觀,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的教育質量根本標准一致,有利於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務。
2.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每個人在終生發展中都需要許多素養,以應對各種生活的需要,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其他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且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就稱之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代表了個體普遍應達到的共同必要素養,代表應該達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個個體都必須學會獲得的不可或缺的素養。正因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都十分強調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把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未來課程作為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通過核心素養的建構來優化教育改革的質量。
3.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加寬廣。「知識」與「技能」主要涉及具體學科領域的知識,或者具有「聽」「說」「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而素養指向的則並不是某一學科知識,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核心素養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其所涉及的內涵並非單一維度,而是多元維度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這一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內涵,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統地反映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素養」一詞的功能超出了「職業」和「學校」的范疇,核心素養的獲得可以使學生升學或更好地進行未來的工作,但是素養的功能不僅僅包括升學和就業,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為終生學習、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能夠達到促進社會良好運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素養。
5.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後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的,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等把教育過程中的素養界定為通過學習而來,即使某些素養存在先天潛能的發展,這些素養也必須是可教、可學的,需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過程進行培養,經過學生的學習積累獲得。因此,核心素養主要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可以通過各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加以培養。培養的過程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個體認知與元認知建構的過程,是在外界引導下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升華的過程。
6.在評估上,核心素養需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測評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核心素養具有可教、可學的外顯部分,同時也存在無聲、無形但可感、可知的內隱部分。前者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定量的測評;而後者則偏向於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滲透過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評估,強調對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高度關注,關注個體在此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悟。
7.在架構上,核心素養應兼顧個體與文化學習、社會參與和自我發展的關系
各國在核心素養選取時都涉及文化學習領域、個體自我發展領域和社會參與互動領域。這三大領域具有較大的普遍性與概括性,基本能夠涵蓋多個發達國家所提出的核心素養內容,反映了個體與自我、社會和文化的關系。
8.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
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9.在作用發揮上,核心素養的作用發揮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養的整體特性不僅決定了其學習獲得具有系統性,也決定了它們可以在實踐應用中相互交叉與整合,共同發揮價值。這對於教育教學的啟示是,核心素養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個核心素養都具有獨特的重要價值,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需要基於情境進行整合性的作用發揮,不能單獨地進行價值比較
⑤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有:
1、時空觀念
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和分析的觀念。
2、史料實證
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3、歷史理解
將對史事的敘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理性認識和情感取向。
4、歷史解釋
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與能力。
5、歷史價值觀
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對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的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⑥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哪幾個部分
1、時空觀念: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2、史料實證: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3、歷史理解和解釋:對史事的敘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理性認識和情感取向,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與能力。
4、歷史價值觀: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從對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的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歷史學是科學。它的科學性的一般根據有二:
一是它的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歷史學研究的對象——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歷史運動事實和過程,——作為歷史存在,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它不以歷史認識者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具有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
一是它所承擔的任務。歷史學的任務在於揭示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歷史研究是一種旨在探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特殊規律的認識活動。僅憑這兩條,歷史學就具有了一般科學所具有的科學性。
⑦ 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培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五個方面。
1、時空觀念。教師可以使用時間軸、年代尺以判斷重大歷史事件的時序問題。如梳理中國近代屈辱歷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新中國社會主義的探索與挫折等等,簡明扼要,直觀有效。
2、史料實證。引導學生自主搜集歷史材料,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歷史材料的不同類型,包括文獻、圖片、實物、遺址及歷史文學作品等。同時,引導學生掌握搜集歷史材料的主要途徑,如書籍、網路、博物館等。歷史教科書是學生學習歷史、教師教授歷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重要載體。歷史教科書在內容選擇和編排上都有明顯的針對性。它選入的許多有價值的一手和二手材料不僅提高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也可作為學生理解和解釋歷史的「證據」。
3、歷史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針對一些重點歷史事件,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事件產生的原因、背景以及最後的影響,然後讓小組派代表上台講一講他們對於歷史事件的看法以及評價,這樣對提高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4、歷史解釋。「歷史解釋」絕不是簡單的給學生講解幾個歷史概念和歷史事件。它指的是教師在授課時,通過一些「誘導」「 啟發」等教學方法,以史料和教材為依據,把整個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發展的前因後果,歷史事物的本質、歷史觀點的局限,對同類歷史事件的比較、概括與綜合,傳授給學生。
5、家國情懷。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也應該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歷史人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愛國人士,他們性格不同、生存的時代也不同,但是他們能夠青史留名主要就是因為那一身凜然正氣以及飽含的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教師應該重點讓學生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