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國名將蒙恬生平事跡簡介
蒙恬,姬姓,秦朝著名的將領,下面是我為你搜集秦國名將蒙恬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蒙恬生平簡介
蒙恬是秦始皇時期著名的將領,出身將門,祖父和父親都是的武將。相傳蒙恬祖上是齊國人,祖父蒙驁投靠了秦昭王,所以才成為了秦國的將領。公元221年的時候,蒙恬被封為將軍,因為攻破齊國有功,而官至內史,要知道內史是秦朝的最高行政長官了。當時蒙恬和蒙毅兩兄弟深受秦王的信任與恩寵,蒙恬在外為將,蒙毅在內為謀,當時二人號稱“忠信”。後來秦國統一 天下 之後,蒙恬被秦始皇派去出擊匈奴,蒙恬帶了三十萬的大軍北上攻打匈奴,收復了河南地,而且還渡過了黃河,占據了陰山。而且還修建了萬里長城,將燕國、趙國和秦國之前修建的長城都鏈接在了一起,有效的制止了匈奴的侵犯。蒙恬鎮守邊關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多年不敢來犯。因為秦氏黃非常信任蒙氏兄弟二人,加上他們又非常的忠勇,所以沒人人敢和他們爭寵。但是他們也因此成為了趙高的心腹大患。
秦始皇因為在政游的時患病,意外死在了沙丘。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的地位將會更穩固,於是和胡亥合謀篡位。還偽造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了扶蘇和蒙恬。扶蘇含恨自殺,但是蒙恬卻心存疑慮。胡亥原本在扶蘇死後就想放了蒙恬的,但是趙高擔心蒙恬得寵又威脅到自己,於是造謠蒙毅詆毀胡亥,於是胡亥就殺了蒙毅,又派人去殺蒙恬,於是蒙恬在悔恨和懊惱不解中,服下毒葯自盡了。
蒙恬有沒有後人
歷史 上有關蒙恬後人的筆墨很少,現在我們所了解到的關於蒙恬後代的信息是後人根據史書里記載的內容推斷出來的。有人認為蒙恬並沒有子嗣,但有的人認為根據史書推論出來的關於蒙恬後代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根據記載蒙恬很早之前就在一個叫“安定”的地方定居了,近代很多人一致認為中國的蒙氏就是從安定這個地方開始出現的,根據秦朝地圖中“安定”的位置大致在甘肅和陝西的交界處。現在蒙氏一族的分布范圍特別廣泛,主要原因就是蒙毅蒙恬被陷害以後,他的後人為了躲避敵人追殺四處流散。蒙氏族譜上有“居上林”這一說法,可是世上的上林實在太多了。據載蒙恬原配妻子胡氏帶著他的倆兒子和家人向西逃去,在現在的淳化縣有一個叫蒙家村的地方,蒙姓人口達到90%以上。此地夏天經常下大暴雨,暴雨過後就會從地里沖出秦朝時的古錢陶罐,使得這一觀點更具有可信性。根據歷史記載和分析,蒙家村在秦朝時就出現了,而且在這里住著的人大多數都是蒙姓先民。從蒙家村位置來看,它距離“上林”僅僅有大約 10公里左右。蒙恬去世以後,居住在“上林”蒙府的妻兒老小落腳在這。
在咸陽市裡,以“蒙家”為名的村子還有四個。據《咸陽市志》里的相關資料的記載,以及有關家譜的記錄,這些村子都可能是從淳化縣蒙家村移民過去的。
蒙恬的兒子是誰
因為蒙恬的電視劇和電影形象太過的深入人心,所以人們對於他的真實歷史上的私人生活也充滿好奇,想要知道他愛的什麼樣的女子,和後代是誰,尤其是,他的兒子是誰。
在歷史的記載裡面,是沒有寫蒙恬的後代的,但是有蒙恬的妻子。蒙恬在歷史記載裡面的妻子,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卜香蓮。她出生在一個平靜的鄉村,但是有一門獨家的手藝,就是製作毛筆。那個時候,做筆的工藝還不太夠,還有很多的人是在用竹簡刻字。“筆娘娘”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因為蒙恬的夫人有好心腸,不曾保留制筆的技藝,而是慷慨的教授給了當地的村民們,讓他們所有人都發家致富。至今在村子裡面,還有紀念他們的祠堂。
至於蒙恬的兒子問題,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如果蒙恬沒有兒子,要麼是他自己的問題,要麼是他妻子的問題。如果後一項成立的話,那麼還有一個蒙恬愛慘了自己妻子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可能性畢竟不大,古代人視作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史書上面一定會記錄下來的。所以猜測應該是蒙恬的兒子並不出彩,因此歷史上沒有太多的記載。
雖然沒有記載,可是蒙家的後人還是在的。即便不是蒙恬的後代,也是有血緣關系的。在安葬蒙恬的那個地方,有著姓蒙的人家,世代守靈,很有可能是蒙恬,或是蒙恬追隨者的後代。
猜你喜歡:
1. 秦朝的歷史名將蒙恬
2. 秦朝大蒙恬簡介
3. 漢朝名將排名有哪些人
4. 秦滅六國最難打的國家是哪一個
『貳』 蒙恬是什麼人物
蒙恬 (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 編輯 討論67 上傳視頻
蒙恬(約前259年~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琅琊蒙山(今山東省蒙陰縣)人 [1] 。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
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寵信。秦統一六國後,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譽為「中華第一勇士」。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監修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秦始皇去世後,中車令趙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導致蒙恬吞葯自殺。曾經改良毛筆,被譽為「筆祖」。
將門之後
蒙恬塑像
蒙恬塑像
蒙恬祖籍山東省蒙陰縣,故里在蒙陰縣城西南7.5公里處的邊家城子村。 [1] 據考證,「蒙」以蒙山為氏。先世為齊國人,戰國時,祖父蒙驁於齊投靠秦昭王,領軍攻打韓、趙,累官至「上卿」。 [2] 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內史,與秦將王翦聯手滅掉楚國。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長於武將之家,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立志沖鋒陷陣,報效國家。他天資聰穎,熟讀兵書,逐漸培養了較高的軍事素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 [3]
抵禦匈奴
蒙恬雕像
蒙恬雕像
秦國兼並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 [4] (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5]
秦始皇非常尊寵蒙氏,信任、誇獎蒙恬的才幹,並且親近蒙恬的弟弟蒙毅,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則陪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因此,其他的諸將相,都不敢和他們爭寵。 [6]
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之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職,但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 [7]
慘遭冤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嬴政游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 [8] 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
『叄』 歷史上的蒙恬是個怎樣的人
蒙恬(?—前210年) 蒙恬的祖先是齊國人。他的祖父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驁作為秦國將領,伐韓,取成皋、滎陽,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陽)。二年,蒙驁又一氣攻取了37座城池。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蒙驁攻韓,奪取了13城。秦始皇五年,他又率軍攻打魏,取得了20城,建立東郡。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蒙驁去世。 蒙驁的兒子叫蒙武,他也就是蒙恬的父親。蒙恬曾學獄法為獄官,並負責掌管有關文件和獄訟檔案。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叫蒙毅,後來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成為了秦朝的重臣。兄弟二人一武一文,可謂好不了得。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秦王派將軍李信率兵20萬攻打楚國,以蒙武為副將。李信攻平輿(今河南平輿縣北),蒙武攻寢丘(今安徽臨泉縣),大敗楚軍。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縣)後,引兵向西與蒙武會師於城父邑(今河南寶豐縣東),被楚軍打敗。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蒙武以裨將隨王翦領兵攻楚國,大敗楚軍,追至蘄南(今湖北蘄春西北),殺楚將項燕,得勝而歸。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蒙武復出率兵攻打楚國,俘楚王負芻,平定楚地。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蒙武率兵南征百越(今浙、閩、粵一帶),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會稽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市)。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大業中,蒙恬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為秦國疆土的開拓,為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秦始皇對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著天險,設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戰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中車府令趙高這時得寵於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於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因早先趙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執法,引起趙高對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舍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嬰力諫,認為不可誅殺蒙氏兄弟。胡亥不聽,殺蒙毅。又振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負成王上朝,曾斷指起誓忠心為主,終於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長大,卻聽信謠言,周公旦被誣逃往楚國。後來成王終於反悟,殺了進讒言的人,請回了周公旦。所以《周書》上說:『君王辦事要反復考慮,』我蒙氏一家對君王忠心無二而反遭斬殺,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謀亂,內部傾軋的緣故。周成王犯了錯誤而能改過自新,終於使周朝昌盛;夏桀誅殺關龍逢,商紂誅殺王子比干而不後悔,最終身死國亡。所以我認為犯了過錯可以改正,聽從勸諫可以覺醒。反復考慮是聖君治國的法則。我的這些話,並不是求得免罪,而是准備為忠諫而犧牲,希望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考慮遵從正確的治道。」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皇上。」蒙恬喟然長嘆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啦,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余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葯自殺。 司馬遷在《史記》中嘆道:「蒙氏秦將,內史忠賢。長城首築,萬里安邊。」「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蒙恬之於秦朝的赫赫戰功,之於長城的豐功偉績,讓人感嘆萬千。
『肆』 蒙恬是哪個朝代的
蒙恬是秦朝人,他是秦代名將,先世為齊國人。祖父蒙驁入秦事昭王、庄襄王時先後伐韓,攻趙,敗魏,屢立戰功。父蒙武與王翦共滅楚。蒙恬早年學法律,曾為獄官,典掌文學。秦王政二十六年因家世得為軍將,大破齊國,拜為內史。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戰國時經常騷擾燕趙秦三國的匈奴,仍是北方諸郡的嚴重威脅。
秦始皇命蒙恬將30萬眾,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因河為塞,臨河築44縣城遷謫戍居住。又監修長城、直道。這些措施對防止匈奴的侵擾發揮了重大作用。蒙恬駐兵上郡10餘年,威震匈奴。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常居宮中參與謀議,在將相大臣中,蒙氏兄弟與秦始皇關系最為親近。
始皇帝三十四年,始皇長子扶蘇因諫說坑儒一事,被貶至上郡,監蒙恬軍,三十七年巡遊會稽,北巡至沙丘病死。中車府令趙高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密謀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太子,遣使者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見詔自殺,蒙恬不肯就範,被囚於代。胡亥即位後,處死蒙毅,迫使蒙恬服毒自殺。
蒙恬之死的悲劇
蒙恬無辜而死,令人扼腕痛心。當胡亥要謀殺蒙恬兄弟時,叔父子嬰進諫道:「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為不可。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
子嬰認為蒙恬兄弟是國家的重臣、心腹謀士,誅殺他們會使天下人士寒心。「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一個「竟」字,道出了蒙恬無辜慘死的事實。一代名將,可以威震天下,但敵不過陰謀家的伎倆,最終只能以自殺結束自己輝煌的一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蒙恬是秦王朝的功臣、忠臣,他為人光明磊落、胸襟坦盪;他為秦朝建立的功業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罪不至死;他的死,是宮廷政治斗爭的結果。
『伍』 史記中的蒙恬是個什麼職位
蒙恬(約前259年~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琅琊蒙山(今山東省蒙陰縣)人 [1] 。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
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寵信。秦統一六國後,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譽為「中華第一勇士」。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監修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陸』 秦朝名將蒙恬的生平簡介
蒙恬是秦朝大將,他與項羽一樣都是出身貴族,從小就接受良好的 教育 ,見識和膽識都是當時一流的,因此很受秦始皇的器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秦朝名將蒙恬的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蒙恬生平簡介
提起蒙恬, 自然 而然就會想起毛筆和萬里長城。雖然蒙恬是是一介武夫,但是他的 文化 素養非常高。他在行軍打仗過程當中受到 動物 毛發的啟發,創造性的使用動物毛發代替竹簽當做寫作工具,是毛筆的發明者。
蒙恬眼光卓越,為抵禦外敵侵略,他將秦、齊、趙三個國家的長城連接起來,抵禦了匈奴了侵犯,維護了安定局面。蒙氏家族在早是齊國人,後來搬到秦國居住,先後三代都是秦國的愛將。
秦始皇非常賞識和重用蒙恬兄弟,因為他們的父輩就是秦國的重臣,可謂是世代忠良。蒙恬有勇有謀,英勇善戰,多次抵制匈奴入侵,可以說打的匈奴是聞風喪膽,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維護了安定的局面。他弟弟也是朝中重臣,把持一定朝權。兄弟二人在朝堂上一言九鼎,久而久之勢必引起別人的嫉妒,其中趙高就是他們的死對頭,趙高在生死線上轉了一圈回來之後,對蒙恬兄弟是恨之入骨,時刻想著除掉他們。
政治 斗爭的殘酷的,也是無情的,縱觀 歷史 ,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了派系斗爭的犧牲品。秦始皇在位時,蒙恬兄弟是出盡風頭,鋒芒畢露,可是秦始皇死後,他們立刻就遭到了趙高等人的殘酷打壓,趙高、李斯通過篡改遺昭,廢掉太子,逼迫蒙恬和弟弟蒙毅自殺,這大概也符合物極必反這一自然規律吧。
蒙恬發明了什麼
古代許多 軍事 家往往容易發明出新的作戰策略或者行軍工具等,這和古代行兵打戰各種條件匱乏有關。秦始皇時代,行軍作戰講究的效率和速度和現代相比都是非常落後的,兩國對戰,除了有彼此的細作,古代的烽火狼煙等外就沒有更便捷的工具了。
相傳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毛筆寫字,而是刻板的刀刻字。由於戰國時期戰爭頻繁,需要傳遞的軍情增多,書信往來很多,用刀刻字太過於緩慢,容易延誤軍情。善於觀察事物的蒙恬將軍,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一天他突然從隨從身邊的槍花上扯下了一縷毛穗,把它系在桿子上,沾著墨汁在白色的布帛上寫下文字,他一看,毛穗寫的這個文字不但快還能容易辨認,不禁喜出望外。他於是開始 命令 士兵們學用此法,以後傳遞文書軍情就摒棄了刀刻的方法,而是用這種寫法寫在了布匹上。之後蒙恬又用類似的材質嘗試了不同的效果,發覺狼,羊身上的毛硬而有韌度,寫出的效果最好,用起來也方便,此時蒙恬已經把又粗又笨的杠子削成了小細桿。
後代造筆行業就以蒙恬為祖師爺來供奉朝拜了。可是根據出土的文物來看,似乎也有毛筆寫字的痕跡,遠古時代的彩陶圖案,甲骨文的字形似乎都能證明毛筆在早於蒙恬之前就存在了。近代出土的一座戰國時期的陵墓里完整的出現陪葬品毛筆,更是直接推翻了蒙恬發明毛筆的說法。但是這個 傳說 又是為什麼存在呢?或許是由於區域和年代的間隔,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傳播不發達,也許之前發明的毛筆在戰亂中遺失了。
無論蒙恬是不是真正的毛筆發明者,蒙恬作為作戰 經驗 豐富,屢戰屢勝的名將,他對待軍事行動以及完成軍事戰役的各種細節條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蒙恬也許算不上最早創造毛筆的發明家,但是他一定對傳送文書的毛筆用法作了改良和改進。
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嗎
看完《神話》,或許很多人都會問:“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嗎?”電視劇里的大將軍在歷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現過,然後留下一些痕跡?他們是否有像劇里那麼絢麗斑斕的人生,敢愛敢恨,飲酒對歌,馳騁沙場。
據史料記載,蒙恬是秦時的將軍,山東省蒙陰縣人,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的名將,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實實真實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時效力於秦始皇,蒙恬擔任外事,在邊疆之外帶兵打仗,抵禦外侵;蒙毅常為內謀,在朝廷之上為秦始皇出謀劃策,進諫忠言。他們被合稱為“忠信”,皇寵國恩,榮耀一時。
司馬遷有雲:“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說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萬蒙家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一帶後,修築萬里長城,西起隴西東至遼東,把原來燕、趙、秦的長城連在了一起,抵禦外敵的同時還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萬里長城。現在萬里長城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是我國的標志。再踏上長城的驛道,撫摸每一塊古磚,似乎都能聽得到,它們講述蒙恬當年風光無限的歲月往事。
真正光芒閃耀過的人,是不會被歷史長河沖刷走的,也不會被時間歲月蒙塵。他們留下的每一處痕跡都在用自己的語言訴說著,他們曾經來過。
猜你喜歡:
1. 秦朝歷史文化簡介
2. 秦朝歷代皇帝列表簡介
3. 秦國將領內史騰生平簡介
4. 秦朝歷史簡介
5. 蒙毅的歷史簡介
『柒』 蒙恬簡介是什麼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葯自殺。
『捌』 蒙恬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
蒙恬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答案:秦朝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葯自殺。
蒙恬的祖父蒙驁原居齊國,在秦昭襄王在位時來到秦國,在秦莊襄王時出現在史書中,不斷地為秦國征戰,後來成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為了秦國最重要的將領之一。蒙恬的父親蒙武作為王翦(正是後來蒙恬的裨將王離的祖父)的裨將軍參加了秦滅楚之戰。到蒙恬時,蒙恬已經可以率領當時秦軍主力北征匈奴,連秦始皇的長子也被派到蒙恬軍中作監軍。蒙毅也同時官至上卿,並曾帶兵,家族的地位更甚於蒙驁在世時期。但也造成了與胡亥、李斯和趙高等的矛盾和利益沖突,最終導致了蒙氏家族的滅亡。
蒙恬在後世有各種評價,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蒙恬在當時位高權重,而秦朝剛剛建立,人民剛剛脫離戰亂,需要休養生息,不去勸阻秦始皇濫用民力,反而積極的修築長城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