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然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俗字作「燃」。2、明白。3、耀;照耀。4、以為…對;同意。5、形成。6、宜;合適……
1、是:~否。不~的話。
2、以為對,答應,信守:不以為~。~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
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
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6、古同「燃」。
7、然而。
8、主宰:~物。
1、俗字作「燃」。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管子·弟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西晉·陳壽《三國志·劉馥傳》
2、明白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3、耀;照耀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4、以為…對;同意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鑒·唐紀》
5、形成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6、宜;合適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B. 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燃」的古字。燃燒。《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2、喻花果等的顏色鮮艷耀眼。宋·蘇軾《惠州風物之美》詩:江雲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3、正確;認為正確。《史記·高祖本紀》:沛公然其計,從之。
4、猶宜、合適。《淮南子·原道訓》: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5、猶乃、竟然,表轉折。《莊子·天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
6、用於句末,猶焉、也。表肯定。《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7、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狀態。《詩·邶風·終風》:惠然肯來。
8、如此;這樣。《孟子·梁惠王上》:河東凶亦然。
C. 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同本義。「然」是「燃」的本字 。2、俗字作「燃」。3、明白。4、耀;照耀。5、以為…對;同意……
1.對;不錯:不以為~。
2.指示代詞。如此;這樣;那樣:不盡~。知其~,不知其所以~。
3.然而:此事雖小,~亦不可忽視。
4.副詞或形容詞後綴:忽~。突~。顯~。欣~。飄飄~。
5.又同「燃」。
1、同本義。「然」是「燃」的本字
然,燒也.——《說文》
2、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管子·弟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西晉·陳壽《三國志·劉馥傳》
3、明白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4、耀;照耀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5、以為…對;同意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鑒·唐紀》
6、形成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7、宜;合適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8、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9、於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 靈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記》
D. 然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如下:
⑴用在詞後,作詞尾表示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樣子」。例: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②康肅忿然曰。③雜然相許,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嘆曰。⑤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職分難明。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⑥然是說也,余尤疑之。⑦然睹促織,隱中胸懷。⑧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然(拼音:rán),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最早見於金文。本義是燃燒,後因借用作代詞、嘆詞、副詞、連詞、助詞等,本義反被掩蓋了,為便於區別,「燃」用於指燃燒,而「然」用於各種假借義。
「然」字本義是燃燒。《說文》:「然,燒也。」徐鉉註:「然,今俗別作燃。」 《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仁、義、禮、智四種開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然」字因借用作代詞、嘆詞、副詞、連詞、助詞等,本義反被掩蓋了,為便於區別,人們又在「然」下增加形符「火」,造了個從火、從然、然亦聲的會意兼形聲字「燃」。從此,「燃」專職指燃燒,「然」則用於各種假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