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國有多少個民族
蒙古國從民族構成上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國家。蒙古民族主要由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喀爾喀人(佔78.8%),以及杜爾伯特(佔2.7%)、巴雅特(佔1.9%)、布里亞特(佔1.7%)、達里崗嘎(佔1.4%)、扎哈沁(佔1.1%)、烏梁海(佔1%,蒙古、突厥人中均有該 部落)、達爾哈特(佔0.7%)、土爾扈特(佔0.5%)、厄魯特(佔0.4%)、明阿特(佔0.2%)、巴爾虎(佔0.1% )等部族和少數內蒙古人(察哈爾、烏珠穆沁等)構成。蒙古國的少數 民族主要有突厥系的哈薩克人(佔5.9%)、霍屯人(佔0.2%)、查唐人、圖瓦人和少數俄羅 斯人、烏茲別克人和華人。
遵循歷史沿革,蒙古族可大體劃分為喀爾喀部、衛拉特部、布里亞特部、內蒙古各部。
喀爾喀是蒙古國部族中最大的一支,蒙古人民革命前歸屬喀爾喀四盟各旗領地,現在是蒙 古15個省的主要人口,主要居住於蒙古國的中部和南部地區。
蒙古國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分布在蒙古國北部和東北部,即東方、肯特、色楞格、庫蘇古爾等省的十幾個縣。由於歷史、地緣和人文環境的原因,蒙古國的布里亞特人受俄羅斯文化和語 言影響較多。
巴爾虎人在語言、歷史淵源、風俗習慣、分布地域上與布里亞特人較為接近。
達里崗嘎人主要分布在蒙古國南部蘇赫巴托省的6個縣。該部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與喀爾喀人區別不大。
蒙古國真正意義上的少數民族是哈薩克、霍屯、查唐、烏茲別克、圖瓦等突厥系民族。雖然 霍屯、烏梁海、查唐、圖瓦中也有屬於蒙古部族的人口,但大多屬於突厥民族,除哈薩克之外,其他各族人口均很少。
2. 蒙古有幾個民族
人口以喀爾喀蒙古族為主,約佔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族等。過去大約40%的人口居住在鄉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居民占總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烏蘭巴托的居民佔全國居民總數的1/4。農業人口主要由飼養牲畜的游牧民組成。
3. 蒙古族可以分為幾個部落
蒙古族可以分為幾3個部落.
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後來,按照所居地域逐漸形成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即科爾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即喀爾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即為厄魯特蒙古。
經過歷史的演變與發展,蒙古族人民擁有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擁有了獨特燦爛的民族文化,如今,中國境內共分布著五百多萬可愛的蒙古族人民,他們與各民族人民一起,為建設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中國做貢獻,並傳播著富有魅力的蒙古族文化。
(3)歷史蒙古有什麼族擴展閱讀:
蒙古族形成以前,地處北亞的蒙古高原、大漠南北地區先後出現過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室韋一韃靼等北方游牧民族。他們的活動對蒙古族的歷史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蒙古族的族源問題,是多年來學術界爭論、探討的重大題目,如今,還沒有取得一致意見。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歷史上的東胡-鮮卑-室韋一系。
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歷史上居住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西拉木倫河、大凌河、老哈河等諸河流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由於他們「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史記·匈奴列傳》),公元前209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敗,東胡各部受匈奴人統治達3個世紀之久。
4. 蒙古主要什麼民族
蒙古國人口為294萬人(2013年),喀爾喀蒙古族約佔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等少數民族。
喀爾喀蒙古族——
東接呼倫貝爾,西至阿爾泰山,南臨大漠,北與俄羅斯接壤。清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和清政府建立了聯系。1915年(民國四年)中俄蒙《恰克圖協約》規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國宗主權;中、俄承認外蒙古自治。
1946年1月,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為換取蘇聯出兵東北,被迫承認蒙古獨立。
5. 蒙古帝國有哪三個民族
蒙古帝國就是蒙古族啊,世界有三大游牧民族,它包括蒙古族(阿爾泰系),閃米特系, 雅利安人。
6. 蒙古人是什麼民族後裔有什麼樣的演化歷史。
蒙古人是東胡族系的後裔。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問題上,現代、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意思是在匈奴的東部,因此叫東胡。
公元前209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所破,東胡諸部在匈奴人統治下達三世紀之久,公元一世紀末至二世紀初,匈奴為漢朝所破,東胡人的一支鮮卑人自潢水流域轉徙其地,剩餘的匈奴人也都自稱為鮮卑,鮮卑自此強盛起來。
公元四世紀中葉,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帶的鮮卑人的一支,自稱為「契丹」;居住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的一支則稱為「室韋」。蒙古部就是室韋人的一支,在唐朝時已有記載,稱為「蒙兀室韋」。
據《史集》記載,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生息繁衍,大約經過了400多年的時間,部落逐漸興盛起來,並產生了許多分支。
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諸部,建立大蒙古帝國。用新的千戶制體系分封人口。戰敗的部落,被瓜分到各千戶。族屬不同、社會發展不平衡、方言各異的各部在統一的汗權統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經濟基礎、共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
(6)歷史蒙古有什麼族擴展閱讀:
據《蒙古秘史》得記載,成吉思汗的始祖是蒼狼先生和白鹿太太,他們渡過「騰汲思湖」,來到斡難河源的不兒罕山。蒼狼先生和白鹿太太在不兒罕山定居下來,生育子孫。傳了二十五代,便是成吉思可汗。
最初見於中國歷史官書的「蒙古人」,是在唐朝初年,公園七世紀,比成吉思可汗早五百到六百年。後來,成吉思可汗所在的部落,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蒙古各部族,甚至把其他的一些不屬於蒙古的部落也收服進來,其後他們便對外統稱為蒙古族,這就是現在蒙古族形成的過程。
在其後,蒙古族逐漸發展,通過武力征服,建立元朝和四大汗國,成為人類歷史上有名的征服民族。「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
7. 蒙古起源於什麼族
根據《史記》記載,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舊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後共同渡過騰汲思,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這里所說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勃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問題上,現代、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4世紀中葉,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北史》卷94《室韋傳》)。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
按語言學家從語系方面的推論,活動在蒙古地區的諸部分為蒙古語系和突厥語系兩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稱室韋為「達怛」(韃靼)。公元732年在斡爾渾河右岸建立的《闕特勒碑》文中,記有三十姓達怛。三十姓達怛可能是緊鄰突厥的一個強大的室韋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名稱,突厥人用這一名字稱呼所有的室韋部落。
後來,達怛又成為蒙古諸部的總稱。因為「他們在遠古的大部分時間內,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區的征服者和統治者,偉大、強盛和充分受尊敬」「由於(他們)極其偉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盡管種類和名稱各不相同,也逐漸以他們的名字著稱,全都被稱為韃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冊)。由於蒙古部的強大,「達怛」一名逐漸又被「蒙古」所代替,成為室韋諸部的總稱。文字記載蒙古之稱謂,始見於《舊唐書》,稱作「蒙兀室韋」,是大室韋的一個成員,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以南地區。
12世紀時,這部分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布於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當時與他們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貝加爾湖周圍的塔塔兒部,住在貝加爾湖東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活動在貝加爾湖西區和葉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這3部都使用蒙古語族語言。另外,還有三個信奉景教的突厥貴族統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據回鶻汗庭故地周圍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蠻部,和靠近陰山地區的汪古部。
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發展水平,大致分為「草原游牧民」與「森林狩獵民」兩類。第一類包括久住原地過游牧生活的突厥諸部,和後來遷入接受突厥影響,完成向游牧生活過渡的蒙古諸部;第二類是留居森林地帶,主要從事狩獵的諸部。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台(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汗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這個國家統轄的漠南、漠北地區,概稱為蒙古地區,此地區各個部落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治的民族成為統治民族。
在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台、察合台、欽察、伊兒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東北至今黑龍江下游、跨外興安嶺、烏蘇里江以東,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雲南、今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泰國北部、寮國、越南西北部,都納入元朝國家的行省建置。元朝對確立現代規模的中國版圖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眾被征調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國。元至正二十八年,元朝滅亡,殘餘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為東西兩部:東部蒙古游牧於漠北和漠南,其首領為元室後裔,被視為蒙古的正統;游牧於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稱為西蒙古,與東蒙古有姻親關系。
15世紀,蒙古南北被達延汗重新統一,分東部蒙古為喀爾喀、兀良哈、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喀剌沁(永謝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處於分裂割據狀態,以大漠為界,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與明朝修好,發展貿易關系。俺達汗駐地庫庫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
8. 蒙古草原上曾經有幾個的民族都是什麼
先秦:綿諸、畎戎、狄獠、義渠、大荔、烏氏、朐衍、林胡、樓煩、無終、徒何、東胡、山戎、北狄諸部
匈奴 鮮卑、柔然、蒙古 女真 契丹 滿族
9. 蒙古族分為幾個部落
境內蒙古族有20個部落:
巴爾虎 、 布里亞特 、察哈爾 、 扎魯特 、 巴林 、杜爾伯特 、科爾沁 、 喀喇沁 、克什克騰 、蘇尼特 、烏拉特 、烏珠穆沁 、鄂爾多斯 、弘吉拉 、和碩特 、土爾扈特 、 圖瓦 、厄魯特 、土默特、圖蘭。
蒙古族主要分布於現今中國境內,有約5,981,840人(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中國蒙古族聚居區主要分布於華北和中國東北地區,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為蒙古族集中地,蒙古族在中國其他省份均有分布,其人口在少數民族中佔有較大比重。
鄂溫克族(2萬7千人)和土族(24萬人)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人的分支。
(9)歷史蒙古有什麼族擴展閱讀:
蒙古人是由古代眾多的游牧民族組成的,主體是講蒙古語的部落,其遠祖可追溯到匈奴和東胡,東胡被匈奴單於冒頓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
烏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後衰落,鮮卑一族崛起,在西晉晉武帝時代,鮮卑主要分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禿發部、宇文部鮮卑部和拓跋部的別支柔然等。
其中柔然與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戰。柔然被突厥系民族擊敗後,分為南北兩支。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小部分契丹人的宗源。
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蒙兀室韋的祖先之一。《舊唐書》有「蒙兀室韋」,「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
10. 蒙古人總共有多少個部落分別是什麼
漠南蒙古的部落很雜,如土默特,察哈爾,喀啦沁,兀良哈,蒙古貞,巴爾虎等(絕對不全).
漠北蒙古較為單一,即喀而喀部,也就是外蒙古或蒙古國.
漠西蒙古有四大部:准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和土爾扈特(土爾扈特西遷後,原附屬於杜爾伯特部的"輝特"部加入四部行列,又組成新的衛拉特四部)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後來 ,按照所居地域逐漸形成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 ,亦即科爾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亦即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