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產生過多面軍旗。
1927年9月初,為籌備秋收起義,剛成立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奉黨中央之命研製起義旗幟作為中國工農革命軍軍旗。
192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中國工農革命軍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在原中國工農革命軍軍旗的基礎上規定了新的軍旗。
1931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命令,更改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式樣。
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事委員會頒布命令,更改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式樣。
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但沒有單獨的軍旗,統一使用國民革命軍旗幟。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統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亦未設置統一的軍旗。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樣式,即「八一軍旗」。1992年9月5日,中央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使用的各軍種旗幟,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 1927年9月初,為籌備秋收起義,剛成立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奉命研製了起義的旗幟樣式。旗幅為紅色,象徵革命;中央為白色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星內嵌交叉的鐮刀斧頭,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靠旗桿一側旗幅的白布條上豎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1927年9月11日,該師指戰員高舉鮮紅庄嚴的軍旗,舉行了著名的秋收起義。此後,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的軍旗樣式曾作過多次修改,但組成軍旗的基礎圖案(五角星、鐮刀、斧頭或錘子)和鮮紅的旗色沒有變。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第51號通告:「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自此之後,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當時的軍旗是紅旗中間有黃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心設置有錘頭和鐮刀的標志。但當時各蘇區被敵人分割,中央紅軍和各蘇區紅軍的軍旗樣式並不完全統一。
193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了《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令》,對全國紅軍的軍旗第一次作出了統一規定。紅軍軍旗基本上延用了工農革命軍軍旗的樣式,規定旗幅上方增加橫寫的「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字樣,旗邊加飾旗須,明確規定了旗幟的尺寸、顏色、斧頭的樣式和刀鋒在圖案上的方向,增加了旗須與文字的橫標。即鐮刀、斧頭皆柄向下,二者鋒刃相對,刀右斧左,鐮刀斧頭用黑色,五星為白色;旗上方一律橫書「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這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使用最廣的一種旗式。
1931年起,大批在蘇聯進修過的共產黨員受共產國際派遣回國後,他們認為,錘子才是現代產業工人的象徵,同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了《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紅軍軍旗樣式有較大變化,鐮刀斧頭改為金黃色鐮刀鐵錘,五角星由白色改為金黃色,單獨置於旗幅內上角,以旗須顏色(紅、黃、黑、白、藍、綠)區分部隊屬性(步、騎、炮、工、輜、醫)。還規定了授旗范圍和紅軍各級旗幟規格:中央軍委為5.6×4市尺,集團軍為5×3.6市尺,軍為4.4×3.2市尺,師、團為3.8×2.8市尺,營、連為3.2×2.4市尺。
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事委員會頒布命令,更改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式樣。軍旗右上方為一顆五星,旗中間為交叉的鐮刀錘子,旗的三面有旗須,旗桿處留有2寸3分白布書寫部隊番號。五星和鐮錘用金黃色布做成。由於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各根據地之間聯系不便,除中央紅軍外,其他蘇區均沒有及時採用這種軍旗。 1948年冬,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時,中共中央軍委和解放軍總部領導人在河北西柏坡討論軍隊正規化問題時,同時提出了統一軍旗、軍徽的問題,確定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軍旗、軍徽工作,並由時任總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黃鎮牽頭組成設計組。軍旗、軍徽樣式的匯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由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與作戰部一局作戰室副主任張清化等人商議後,決定由作戰室二科科長江右書具體承辦。
經過3個多月的徵集,設計小組從徵集的數十種方案中,預選出30多幅製成「樣旗」,送交周恩來和中央領導審選。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領導同志看了「樣旗」後,都認可了軍旗用紅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徵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毛澤東還說:「軍旗上要有『八一』兩字,表示南昌起義是建軍的日子。」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遷到北平。毛澤東等5位中央書記處書記,住進香山。此時,江右書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組織工作人員擬出了軍旗的幾種方案,反復徵求了許多同志的意見。最後,經過再三斟酌,確定了3種送審圖案:
一、五角星右側加「八一」,置於靠旗桿一側的左上方。
二、五角星置於中央,「八一」二字豎排,置於五角星內。
三、五角星右側加「八一」,置於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幾條藍色波紋水線,象徵中華大地的山川陸水。
3種圖案中,毛主席和中央書記們的意見傾向第一種方案。周恩來在書記處會議後對張清化等同志做了進一步交代。指出制定軍旗是國家的一項大事,還應該再徵求一下在北平的中央委員們的意見,請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徵求參加新政協會議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的意見。經過徵求意見。看過樣旗的同志都認為第一種圖案最好。
在審定樣旗之後,周恩來指示李濤、張清化等同志要盡快做好三件事:一、起草一份軍委代電,附上軍旗、軍徽樣式,印700份,6月初發到部隊,請各部隊盡快按圖作制發,在6月15日啟用;二、起草一份《公布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稿,內容既要有圖樣,又要有準確的文字說明,要按總部、野戰軍及兵團、軍、師、團6個級別確定軍旗的尺寸;三、通知新華社寫一篇社論,主要是講明軍旗的含義和意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電》是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周恩來」的名義簽發的,其內容如下:「各野戰軍、各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並各級軍區首長:茲頒發軍委制定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及軍徽樣式七百份,請即點收,並請各野戰軍各軍區遵式制發各所屬部隊,並定於六月十五日全軍正式開始啟用……政治機關應按軍委命令在部隊中廣泛地進行教育,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軍徽含義,務使全體指戰員有深刻的了解,並自覺維護我人民解放軍光榮旗幟的嚴肅。」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開幕,就是在這次大會上,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名義,發布了《關於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軍旗為紅地、上鑲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經過長期奮斗,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著全國。」「旗桿套用白色」,「旗桿為紅黃相間之旋紋,上置黃色矛頭」。
新華社在公布這一命令的同時,發表了題為《把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插遍全中國》的社論。社論說:「人們看到人民解放軍的軍旗和軍徽,就會想到它所走過的曲折的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獲得最後勝利的真理。」「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成為一支完全正規化的軍隊;它的軍旗和軍徽的頒布,正是它的正規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根據規定,凡中國人民解放軍團級以上部隊、院校,均授軍旗一面。從1949年6月15日開始,各部隊均利用戰斗間隙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正式在全軍使用。
此後,1991年中央軍委常委會上,軍委領導同志提出要盡快研究、設計出人民解放軍陸海空的軍種軍旗,結束我軍沒有軍種軍旗的歷史,使我軍軍旗系列化。經過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論證,確定在原八一軍旗的基礎上,分別研製陸海空三軍軍種軍旗,經軍委和總部首長先後審查旗面設計樣品14次,其中軍委常委會審查三次之後,於1992年9月5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公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使用的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樣式。新式軍種軍旗10月1日起正式由儀仗隊啟用。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基本樣式,下半部(旗面的八分之三)區分軍種:陸軍為草綠色;海軍為藍白條相間;空軍為天藍色。
『貳』 歷史沿革怎麼寫
若寫地方誌或是一個縣的縣志,建議樓主找幾本現代的縣志看看,模仿寫一下,一般情況下歷史沿革就是指一個地方最早叫什麼,在歷史上設置過什麼縣、郡和隸屬於什麼等等,還包括出過什麼名人,出產一些什麼特產等等。
『叄』 如何寫檢察院院史
反過來回答你的問題,也許更能明白: 組織史,顧名思義,就是檢察院的組織機構的歷史沿革,需要寫明的是:檢察院建院情況(批文、批准時間、設立過程、歷屆領導班子成員、各科室的建置、人員配置等的歷年沿革。 院史:則比組織史內容要豐富得多,不僅包括組織史的內容(組織史應是院史的重要部分,而且要詳細、具體、生動),還包括檢察院歷年的大事記、重要工作記事、歷年取得的榮譽等。 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史志類,都要求資料詳實、准確、具體、全面,一般不要求用文學藝術手法上的比喻、誇張等,只需要如實記述。 它們的不同點是:組織史只寫組織沿革,院史要反映檢察院的全面情況。 (1)先想好院史的安排體例:是按年度、還是按事件、還是按其他體例安排。 (2)列好寫作提綱。 (3)搜集資料:可以查閱單位檔案室的檔案,復印或摘抄出有用的東西;如果是抄近路,可以先看看以前已經編寫過的本院的組織機構沿革、大事記(這兩項檔案室一般都編寫過,你只需把其中沒有涉及到的部分再補充查看一下,如果沒有,你所在的市志辦或是市委組織部也組織編寫過全市的《組織史》,其中應有檢察院的部分)、歷年工作總結等。 (4)資料搜索齊全後,可以按預先定好的方案來寫。 (1)模式沒有要求。 (2)要求應是:資料詳實、全面、具體,要如實記載、不能在模稜兩可的語言。
『肆』 學校歷史沿革是什麼
如下:
學校歷史沿革
1959—1963天水師范專科學校
1959年4月28日,天水師范專科學校創建,校址在天水市玉泉觀內(天水專員公署〔59〕文衛字第102號)。9月1日,首批28名學生開學上課(校慶紀念日)。9月9日,天水師范專科學校印章啟用。
1963—1966天水教師進修學院
1963年9月,改建為天水教師進修學院,停止大專班招生,「負責輪訓、培養天水等專區的在職初中教師、小學校長、教導主任和專、縣(市)文教科(局)主管教育工作的行政幹部。」(教育廳〔63〕教辦劉字第023號)校址由玉泉觀遷至秦城區長開路45號。
1966—1969天水工讀師范專科學校
1966年6月,更名為天水工讀師范專科學校(〔66〕教計劉字第052號)。文革開始後停止招生。
1969—1971天水專區「五·七」紅專學校
1969年3月30日,撤消天水工讀師范專科學校、天水師范學校和天水地區衛生學校,三校合並改組,成立天水「五·七」紅專學校(天革〔69〕31號)。
1971—1979天水地區師范專科學校
1971年11月,撤銷天水專區「五·七」紅專學校,分別成立天水地區師范專科學校和天水地區衛生學校(天革〔1971〕173號)。1977年,恢復大專招生。1978年3月,高師班入學。
1979—1992天水師范專科學校
1979年1月14日,國務院電告甘肅省委,正式批准成立天水師范專科學校。1979年3月31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同意成立天水師范專科學校的通知》(教育部〔79〕教計字099號)。1982年2月,啟動新校區建設工作。1984年3月,確定在呂二公社蓮亭大隊區域新建校舍(今校址)。
1992—2000天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992年9月30日,校名調整為天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教委發〔1992〕107號)。1994年8月,完成校區搬遷工作。1995年5月,經省政府同意,天水市工業學校並入(甘政函〔1995〕13號)。
2000至今天水師范學院
2000年3月,經教育部同意,更名為天水師范學院(教發〔2000〕56號)。2011年10月,被教育部列為培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建設單位。2013年,開始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2015年,被甘肅省列為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8年5月,被國務院學位辦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以上內容參考:天水師范學院-學校歷史沿革
『伍』 沿革是什麼意思
企業沿革,也叫企業歷史沿革,通俗說,就是該企業從設立後至今,經過的各種改制、改組、改革、變更、更名等歷史情況。
企業: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歷史: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②過去的事實;③過去事實的記載;④指歷史學科。
沿革:沿,就是延續。革,就是變遷。
歷史沿革:指(某事物)發展和變化的歷程。
(5)干休所歷史沿革怎麼寫擴展閱讀:
企業歷史沿革著手寫:
1. 從企業最早成立的時。
2. 最初的情況寫起。
3. 然後寫類似於大事記一樣。( 把發生的重大事件,主要負責人更換,單位名稱的變化等,按年份羅列。)
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中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陸』 花園路街道的歷史沿革
1961年設立。1997年,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8.6萬,轄甲院、乙院 、丙院、丁院、戌院、辛院 、花園路、省投資銀行、黃河路東段、省電子所、肺科醫院、省工商行、經三北二、煙草局、測繪局、廣電廳、省郵電局、省銀行、省供銷社 、水利廳、水勘隊、緯四路、省糧食廳、省物資集團、省技術監督局、農業院、工業院、電影製片廠、省建材、衛生廳、人民醫院、經一路、國防工辦、中醫學院、腫瘤醫院、市場、東明路、干休所、經三北、政七街、政一街、省保險公司、省儲備局、省中行44個居(家)委會,轄區駐有省政府、省政協等機關單位。2003年,省電信社區更名為省通信社區。
『柒』 山丹軍馬場的歷史沿革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奉毛澤東主席令正式接管山丹軍馬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接收山丹軍牧場。
1950年1月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後勤軍牧部山丹軍牧場。1953年,山丹軍牧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司令部第一軍馬場。主要任務是為部隊生產輕型乘用騎兵馬。
1955年,第一軍馬場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山丹軍馬場,歸總後勤部管轄。
1957年3月,根據國務院指示,山丹軍馬場由解放軍總後勤部交由農墾部管理,更名為國營山丹牧場,屬國營農牧企業。
1961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總參、農墾部關於將下放給各省區的軍馬場重新收回,交由總後、農墾部共同經營管理的報告,國營山丹牧場收歸軍隊管理。8月,總後正式派工作組接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
1975年10月21日,總參、總後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軍馬總場,交蘭州軍區管理,具體管理工作由蘭州軍區後勤部負責。
1986年12月,按蘭州軍區後勤部(1986)後司字第149號命令,原蘭州軍區軍馬總場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後勤部馬場管理局。局機關編制。局設政治部、辦公室、農機處、畜牧處、工業處、教育科技處、財務處、勞資處、供銷處、土地處、武裝部、防疫站、勞動服務公司。
2001年9月10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軍隊保障性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下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公司、酒業公司、礦業公司、供銷公司、油脂公司、牧業公司等12個二級企業和農牧研究所、中學、醫院、蘭州干休所、張掖干休所、山丹干休所6個事業單位。
2006年3月30日,山丹馬場6所中小學和公安機構分別移交山丹縣人民政府和張掖市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底總場下轄4個農牧場、8個社區、4個事業單位、10個工商(礦)企業。
『捌』 中國殘聯歷史沿革
中國殘聯理事長 郭建模
(2003年2月24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十七次全國殘聯工作會議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在這里,我作一個總結性的發言,所講問題的大原則,和理事會的其他同志進行了溝通,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一些具體的提法、表述,不一定準確,請理事會其他同志糾正。�
我想講三個問題:�
一、會議的基本情況和收獲�
(一)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十六大之後,四代會之前,這樣一個時間段,決定了這次工作會議的主題:除按照年度會議的慣例——總結上一年工作,安排當年工作之外,重點是: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為召開四代會做准備。這里我沒有提是本屆理事會的最後一次全國工作會議,是因為9月份自強模範表彰大會和四代會套著開,程序復雜,頭緒繁多,需要上下溝通、協調的事情很多,很有可能再開一次全國工作會議,把兩大活動作一安排。�
(二)朴方同志作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講話。�
朴方同志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為題的講話,是一篇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十六大精神的報告,也是即將召開的中國殘聯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基調報告。報告勾畫了本世紀頭二十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藍圖,提出了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的奮斗目標,分析了實現這一目標面臨的困難和有利條件,號召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科學的態度,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奮斗。�
全篇講話,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四個要點:�
1.提出共同奔小康的奮斗目標,這個決心一定要下,困難再大也必須下。因為這是六千萬殘疾人這個群體的政治訴求。作為這一群體權益的代表組織,如果不能適時地提出這一奮斗目標,有負6000萬殘疾人的重託,也是歷史性的失誤。無論是於殘疾人這個群體,還是於國家發展的大局,我們都必須責無旁貸地肩負起這一歷史的責任。在這個時期必須提出這樣的奮斗目標,困難再大也必須下這個決心。�
2.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措施,是納入國家發展大局,捆綁式推進。納入,不會是自然而然、輕而易舉的,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向政府反映殘疾人的迫切願望,提供殘疾人的現實狀況,拿出扶持、輔助的具體措施,列入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還要為規劃的落實奔走呼號、八方協調、組織實施、狠抓落實。總之,我們不是另搞一套,而是隨著國家發展的大局,讓殘疾人和全國人民一起共同奔小康。我們奮斗目標的實現要依賴於大局,服從於大局,納入大局,同時也是對大局的一種促進,是為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我們的貢獻。�
3.要有科學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制定發展目標和規劃。東、中、西部情況不同,城市、農村存在差異,發展的目標、重點、措施也應有所不同。近年來,朴方同志在各地的講話中提出了三個「三」。
第一個「三」,就是殘聯的三種職能,代表、服務、管理。過去我們對這三種職能的認識並不很清楚,特別是在殘聯組建的初期,我們把重點放在管理上,那時如果不加大管理的力度,不可能把組織建設和各項業務迅速地推向前進。隨著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殘疾人素質的提高,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殘聯的三種職能中,最根本的是代表性,這是其他任何組織、機構無法取代的。說服務,政府可以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為殘疾人提供服務,而且這種力度會越來越大。說管理,職能根本在政府,政府委託我們行使管理的職能。那麼唯有代表6000萬殘疾人群體的根本利益,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這項職責是其他的組織、機構都無法取代的。因為政府要代表殘疾人的利益,但是政府不只是殘疾人權益的代表,而是社會全體公民權益的代表。婦聯代表婦女,老齡委代表老年人,共青團代表青年,工會代表職工,都代表一定的群體,才有存在的必要。我們存在的根本在於我們是6000萬殘疾人的代表組織。所以三種職能中,朴方近年來強調要加強代表性,要和殘疾人建立密切的血肉聯系,都是出於這樣一種考慮。如果我們把代表性喪失了,我們這個組織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二個「三」,就是朴方提出的「三個活躍」,已經講得比較多,我就不展開說了。�
第三個「三」,朴方到各地調研的時候提出了殘疾人事業在全國的發展必須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東、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不同,發展殘疾人事業的模式也應當有所區別。東部比較發達的省份要把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與國際接軌。過去的基本狀況是:我們能提供什麼服務,殘疾人就享受什麼服務;要逐步過渡到:殘疾人需要什麼服務,我們應努力提供什麼服務。打個比喻,也就是把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那麼中部地區怎麼辦?很顯然,中部地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朴方提出,中部地區要先把骨頭架子搭起來,然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能長多少肉就長多少肉。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哪一塊需要就先長哪一塊。關於西部地區,朴方明確地提出,還是以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狀況為重點,同時提出發展的戰略是,先把省會城市、大中城市搞起來,要有一個示範的點,由城市向周邊輻射,帶動全省,實施城市帶動農村的戰略。這樣東、中、西部就有了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我說的三個「三」,就是三種職能的定位,三個活躍,還有就是三種發展的格局。這些都體現了一種科學的態度,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制定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的規劃和指標體系的時候,我想也同樣應當堅持這樣一些原則,本著這樣一個態度,實事求是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本地情況的規劃和指標。�
4.為保障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強各級殘聯的自身建設,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其中包括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幹部隊伍的建設。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要有「兩個務必」的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保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只有加強自身建設,才能保證奮斗目標的實現。�
會後,要聯系本地實際,深入學習貫徹。�
(三)總結了2002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03年的任務。�
2002年的工作,新憲已經作了全面總結。總的看來,各項任務完成得不錯。特別是有以下4個特點:�
1.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得到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政府的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政府的分管領導和政府的各個部門把殘疾人工作納入到政府部門的職責中來體現的。2002年在這方面的體現比較充分。2月17日,召開了國務院殘工委十一次全體會議,會議的效果非常好,各個殘工委的成員單位都把對殘疾人工作的支持作為一種職責,作為一種榮譽。殘聯如何發揮亦官亦民的作用,不是我們去發號施令,而是要依靠殘工委,發揮得自然而然。這是2002年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各地的殘工委也都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作用,各省、區、市的殘工委領導也都與殘疾人事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工作上都鼎力支持。做好殘疾人工作,必須要爭取領導的支持,現在有一個新提法叫開發領導層,把領導層看成是一個很豐厚的資源,我們要下力氣去開發這個資源,這樣能使殘疾人事業得到更大的支持。�
下一步,如何加強各級政府殘工委的作用:第一、政府換屆後,要積極主動向新的殘工委領導匯報,幫助領導盡快地了解情況,進入角色,使他們能夠行使自己的職權,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第二、殘工委組成單位的分管領導也可能有變動,要盡快落實。要明確各殘工委成員單位的分工,把這些分工納入到政府各部門的職責中去,使他們意識到這是他們應做的事情。第三、今年要進行「十五」計劃綱要的中期檢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這次中期檢查,不是以殘聯的名義進行,而是以殘工委的名義進行的,要把幾個主要的政府部門分成三、四個組,分成幾路,下去檢查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這是一個讓政府的各個部門了解殘疾人的狀況,然後進一步採取措施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有34個成員單位,開會不可能太頻繁,但是有些事又需要及時研究,因此我們有一個設想,就是在殘工委下面設專業委員會或者小組,由相關部門組成,專業委員會可以及時召開會議,一項活動由殘聯和有關部委共同發起,共同檢查和落實,這樣能夠加大殘工委的工作力度。最後一個想法就是加強殘工委秘書處的工作。這次中國殘聯在機構改革中,特地要了5個國務院殘工委秘書處的編制,把秘書處的工作加強一些。我們准備讓秘書處出一份簡報,來溝通各個部委為殘疾人做工作的情況,使各部委之間互相了解,這既是一種溝通,也是一種促進,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總之,殘工委的工作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工作渠道,各地要在政府換屆以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2.各地工作有聲有色,創造了許多新鮮活潑的經驗,十分寶貴。這次會議印發的經驗交流材料不是評優,重在啟發。這些經驗是新鮮的,可資借鑒的,有推廣價值的,建議大家把這本材料認真讀一讀,裡面有些經驗非常寶貴,凝聚了大家的心血,體現了十六大創新的精神,有新的工作思路,有新的工作舉措,打開了新的工作局面。比如北京市殘聯的經驗是發揮社區殘協作用,努力實現三個活躍。社區普遍地建立殘疾人協會,而且協會的領導人由社區殘疾人直選產生,無記名投票,每個殘疾人都參加選舉,選出自己的領導人。這樣就擴大了民主,增強了殘疾人自身主人翁的感覺,真正讓殘疾人感到是自己的殘協,這是達到三個活躍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開始的時候也有擔心,選出的領導人如果和市殘聯不一條心怎麼辦?對著干怎麼辦?殘聯還能不能控製得住?但是實際上大家都非常維護市殘聯的威信和形象,只要市殘聯一聲令下,各個協會的頭頭們都積極行動起來,各項業務工作都納入到社區中,社區成了一個載體,真正地達到了三個活躍。社區的殘疾人協會建立起來以後,開展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殘疾人自身素質的教育。如何教育殘疾人,最好的方式是讓殘疾人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組織起社區的殘疾人協會之後,有了自己的領導人,自己開展活動,自己教育自己,所以在社區就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局面。河北的經驗是在農村的稅費改革中,制訂和落實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他們抓了兩個試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甘肅的經驗是依靠政府,強化措施,把殘疾人扶貧納入到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去,不斷提高殘疾人扶貧工作的整體水平。省殘聯受省長的委託,代表省長與各地的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而且由省政府辦公廳的政法處來檢查落實的情況,年終還要進行考核,獎優罰劣,殘疾人的扶貧真正成為了政府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現在他們除了康復扶貧貸款之外,新爭取的財政扶貧資金一年達到250萬元,另外還有80萬元的工作經費。上海市殘聯的經驗是把就業和社會保障結合起來,有就業能力的盡量安排就業,沒有就業能力的加大保障力度,就業的還有個人保險的問題,把這幾項工作不是單打一地去做,而是各項工作的政策互相配套,覆蓋面一下就擴大了,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很多難題。西安市殘聯的工作經驗是完善政策法規,強化服務手段,推動按比例就業工作深入開展。他們依法開展按比例就業工作,作為政府的行為,由財政、地稅、工商來代征代收就業保障金,嚴格年審制度,把按比例就業和企業的納稅申報結合起來,同時加強對殘疾人就業的職業培訓,特別提倡個性化的職業指導,為殘疾人物色最適合的崗位。廣西殘聯的經驗是通力合作,做好適齡未入學殘疾兒童的調查。他們的調查做得非常好,把調查作為一個課題,交給省社科院去做,非常規范,做得很出色,充分體現了社會化的工作方式。遼寧省的經驗是,以白內障復明為突破口,讓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特別是他們提出了要建立無白內障省,就是要在遼寧全省消除白內障,當然白內障不可能消除,只能是發現一例就做一例,使其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大連的經驗是加大力度,把選拔殘疾人幹部的工作落到實處,打破傳統的觀念,打破條條框框,不論資排輩,不搞什麼行政級別,盡一切努力把殘疾人吸收到殘疾人的組織中來,提拔到一定的崗位上去。以上這些經驗都是大家在實踐中勇於探索、認真總結所創造出來的非常好的經驗,這也是我們2002年的工作能夠取得比較出色的成績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3.基層工作開始活躍,專門協會得到加強,殘聯逐步被殘疾人接受。這個成績不能估計過高,只是一個好的開端。但這個開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朴方同志這些年來所多次強調的。比如城市裡的社區、農村裡的殘疾人小組,在相當多的地方開始建立起來,並且開展活動,像說到的北京市社區的殘疾人協會,天津市還在社區里配備了殘疾人專員,每個社區都選一個,由政府發工資,協助政府做殘疾人的工作。他本身是殘疾人,和殘疾人聯系非常密切,同時他做的工作又減輕了政府的負擔,過去政府需要一個專職人員來做的事情,現在聘一個殘疾人來做了,同時創造了就業的崗位。像上海的殘疾人協會,大連的殘疾人幹部等,這些都說明基層的工作開始活躍起來了。關於專門協會的工作我就不具體講了,去年一年我們開了多次有關專門協會的會議,進行研討,一些成熟的做法和具體要求,已經用文件下發了。� 4.各項工作全面開展,齊頭並進。回想前些年的工作,我們更多地是集中力量打殲滅戰,一年集中力量干幾件事,確實是有聲有色,規模宏大,影響也很大。在2002年中,轟動效應不是很多,但是各項工作都在全面開展,齊頭並進,有條不紊。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工作要有節奏。�
2003年工作,已有《要點》,要認真看。我想說明一下,2003年工作要點寫得比較細,甚至有些瑣碎。我們發現這個問題了,但沒有糾正,主要是出於這樣一種考慮:新上來許多理事長,對於殘疾人工作的很多業務還不是很了解。通過這個工作要點,使大家對殘疾人工作有一個全面的概括的了解,不可能了解得很細,但大體上知道康復工作要做什麼,一句話就是一項任務,大概是十多項任務。教育工作從學前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哪一項工作都需要做。總之對於新進入到殘聯系統的理事長來說,這個要點是不是可以作為一個很粗淺的導讀,好好讀一讀,對殘疾人工作的業務范圍就可以有個大體的了解。�
2003年工作的特點是:大事多,任務重,影響深遠。�
作幾點說明:1.自強模範表彰是一項高規格的活動,是經國家人事部批準的,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的,要長一級工資的,和「五一」勞動獎章相當的一個榮譽稱號,每五年舉行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們都出席,總書記要接見和座談等。第一次自強模範表彰會的時候,我們推出來的是以吳運鐸、張海迪為首的一批自強模範,共一百多人。第二批推出的是農技鐵人姜德民、高科技工作者陳寧等具有時代精神的一批代表人物。第三批經過各地的認真評選,也都報上來了,我們正在審核,還要經過國務院殘工委審核才能表彰。第二屆自強模範表彰的時候,我們曾經把部分自強模範的事跡編輯起來,出了一本書,叫《自強之歌》,請江總書記寫了一篇很精彩的序言,這篇序言成為殘疾人事業的一個指導性的綱領文件。這個事情啟發我們能不能把自強之歌搞成系列。所以這次我們就翻回頭來補,把第一屆自強模範的先進事跡收集起來,又編了一本,當時表彰的時候有些人沒有能夠收進去,比如華羅庚、高士其,還有中國盲文的創始人黃乃,也把他們的事跡作為特例放在前面,其他人放在後面。第三屆我們也請一些報告文學作家和記者把事跡寫出來了,看過的同志說寫的不錯,質量還是挺高的,我們想再搞一篇序言,請中央領導寫篇序言。這樣我們三屆自強模範表彰大會,有三本自強之歌,以後能夠延續下去。為什麼下力量做這項工作,我想自強模範的表彰,工作重點在宣傳,一個是激勵殘疾人自身,自強不息,號召廣大殘疾人向自強模範學習,另一個是向社會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提高殘疾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使社會更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必須加大宣傳的力度,所以我們就搞自強之歌的系列叢書。�
2.四代會的重點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制訂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目標、規劃,即共同奔赴小康,再一個就是加強我們自身建設,通過換屆,使我們的組織架構能夠更適應事業的發展,使我們的各級領導班子能夠更適合任務的需要。四代會的重點我想就是這么兩個,制定規劃和加強自身建設。�
3.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能比賽:第一屆在武漢舉辦,隔了十多年一直沒有舉辦,這次職業技能大賽得到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將授予這次比賽的能手和獲獎者「技能能手」的稱號。上海、廣州、北京三個城市賽場分設,開幕在上海舉行,閉幕式放在北京,請中央領導同志出席方便一點。這個活動的重點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在殘疾人中形成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潮,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自身的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激烈的競爭。第二是要讓社會認識殘疾人的能力,通過職業技能比賽,讓社會看到殘疾人確實是有能力、有才華的,甚至能夠創造奇跡。這項工作很重要,希望大家給予高度重視。�
4.「十五」中期檢查。剛才已經說過了,不多說了。�
5.六運會,今年9月份將要在南京召開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各地都在緊張地准備,選拔運動員,組織參賽。這屆運動會將為明年雅典殘奧會選拔運動員,同時為2008年北京殘奧會做准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6.2008殘奧會中國代表團組團工作進展情況。去年一年主要是和方方面面磨合、協調,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職責。現在基本上劃定,2008年殘奧會的組織工作由北京市奧組委來完成。但是組委會只負責創造舉辦條件,包括場館建設、裁判員的培訓,交通和食宿等運動員的服務工作,中國代表團的組建組委會不管。組委會的領導同志說得非常明確,奧組委把台搭好了,哪個國家來參賽都歡迎,中國代表團組不成團,參加不了比賽,和奧組委無關。經過協調,國務院領導同志進一步明確,2008年殘奧會中國代表團的組團工作,由中國殘聯牽頭。這樣我們的壓力就非常大。地方的同志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雲南最早開始物色十幾歲的運動員,送到體校開始培訓;各地也都著手選拔運動員。我們這里為什麼遲遲沒有啟動?我們必須要條件。現在向國務院要了五個方面的條件,進展情況不錯,直到這次來開會之前,還在和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協調,朴方同志親自出面,現在已經基本同意以下這幾方面:第一、成立一個中國代表團的組團機構,叫做中國殘疾人體育指導中心,設在中國殘聯,這個中心需要有編制,有專職人員,最多的時候大概要達到二百多人。第二就是要編制,因為很多運動員,從現在就要開始脫離崗位進行訓練,如果沒有編制,生活來源等就沒有辦法解決。我們向中編辦要了八百多個名額,其中包括運動員、教練員和工作人員的編制,也包括殘疾人體育指導中心的編制,中編辦已經原則同意。第三是經費。現在已經落實幾個億。第四是保障的問題。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和教練員,2008年以後怎麼辦,原來的工作沒有了,或者比賽中受傷怎麼辦等,要保險,要將來的就業,需要各方面的政策,向教育部要運動員賽後上學的政策,向勞動保障部要保險,生活待遇要跟上,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不能光讓人家去為國爭光,拿金牌,而不管人家的後顧之憂,這個方面我們也要去做。第五就是在北京建一座國家殘疾人奧林匹克中心。現在國家計委正在立項,地點也基本上選定了,設計院也已搞出了第五稿的規劃設計。總之,這些工作都在一步一步進行。和大家講這些情況,是要各地也要開始著手為2008年殘奧會做准備。大量的工作在地方。�
(四)協商、部署了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
就基本的原則,取得了共識。總的說,要與時俱進,章程也好、組織架構也好,要變,不變不行;但要小變,不能大變,要積極、穩妥、漸進。成熟的就改,不成熟的暫不改,可改可不改的先不改。但是幾個帶原則性的關鍵環節,例如殘疾人要進領導層,中國殘聯五類,省級殘聯三類,要下大力氣,取得突破。這個問題不能讓步,我特別強調一下,因為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換屆是一個機遇,換屆之前中央組織部特地轉發了一個文件,這就是《關於選拔殘疾人幹部充實地方殘疾人聯合會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報告》,轉發給各地的黨委組織部。這個文件特別強調地方殘聯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要充實,要選拔殘疾人,明確要求「十五」期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副省級城市殘聯領導班子中必須配備一名殘疾人理事長或副理事長,理事會中要有聾人、盲人、肢體殘疾人理事。大家感到問題最大的可能是這個問題。中國殘聯要頂著困難上,五類殘疾人進理事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要有三類殘疾人進入理事會。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下大的決心,不下大力氣,一拖就又是五年。怎麼辦,有些問題可以採取變通的辦法,例如要求駐會的,可不可以「十五」末達到,給兩年的過渡期。另外現在章程里規定,理事也要由政府任命,大家提出來,如果選個殘疾人,資歷和級別都不夠,政府根本就不任命。章程修改中可不可以改成理事長、副理事長由政府任命或批准,理事由殘聯黨組任命。放一馬,這樣就解決了;再放一馬,理事的職級可以不對應,省里的理事定的是正處,選個基層的殘疾人來,如果是個工廠的工人,一下子給他定正處,做不到,那麼他原來是科員就是科員,小步快跑,逐步職級對應,暫時先不對應。再不行的可以先採取一些變通措施,先聘進來。中國殘聯要設智力殘疾人親友、精神殘疾人親友作為理事,在機關里找這樣的人有困難,就先從社會上聘。總之要下決心,哪怕允許有些變通措施,咱們得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不解決的話,殘疾人聯合會不是聯合會了,成了肢殘人協會。要看到這是由這個組織的性質決定的,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下決心,咬咬牙,想辦法把它解決了。�
這次會議大家還對組織架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昨天晚上我們聽了各組的匯報。對這些問題本次會議不作定論,我們需要回去研究。有些問題還需要到地方去和大家共同商量。四代會之前再提出比較穩妥的切實可行的方案。�
(五)會議期間,大家參加了殘疾人體育藝術基地的落成典禮,觀看了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出,參觀了上海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有的同志說,中國殘聯的體育藝術基地是國際水平的,非常高檔,那是一個展示的窗口,不可能每個省都建那樣的中心,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位。上海市殘聯的訓練中心更實用,也是我們能承擔得起的。這個中心落成的時候,我陪司馬義國務委員和馮國勤副市長去過,馮副市長題了四句話:「精神共勉、資源共享、生活互幫、學習互助」,這個中心是和體校聯在一起的。當時司馬義國務委員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會議期間,各省還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大家互相取長補短,交流經驗。我們也看到了上海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大家為之興奮。�
二、對幾個問題的解釋說明�
第一個問題,殘疾人奔小康的指標體系。大家在討論中提出非常好的建議,一定要制定殘疾人奔小康的指標體系。不然,帶領殘疾人奔小康就成為一個空洞的口號,不能夠落實。大家這種務實的態度、扎實的作風是非常可貴的。指標體系一定要制定,但是怎麼制定,不是一蹴而就拍腦袋想當然的,需要時間來研究。爭取四代會之前有個大的輪廓,在四代會的工作報告中有個原則性的表述。更具體的指標恐怕還得一段時間,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出來。我們的想法是,第一要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和當地政府制定的全面小康的指標體系;第二要了解殘疾人現實的狀況;第三把殘疾人的現實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對比,找出差距究竟有多大,衡量我們的能力到2020年的時候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最後提出切實可行的指標。昨天討論中有的同志發表了一種看法,我這里講一下,看能不能成為我們的共識。這種意見認為,關於殘疾人奔小康,指標體系不能另搞一套。因為殘疾人的小康水平和健全人的小康水平應該是一致的,不能說你達到3000美金的時候才叫小康,我殘疾人達到800美金的時候就叫小康,這不行。標准不能降,比例可以適當調低。因為殘疾人,說實話,總是滯後於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可能超越社會發展的水平。我們的努力就是使這個滯後不至於拉得太大,盡量縮小這個差距,這是比較實事求是的說法。更進一步的提法,就要達到同步,也許到了相當發展的程度能夠達到同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要有所滯後的。但滯後的差距不能太大。所以我認為,標准應該是一致的,比例可以適當調低,東、中、西部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東部是基本達到同步或者95%以上達到全面小康的水平;中部能不能是基本實現全面小康,80%到85%左右;西部可以提大多數或多數達到全面小康,大致在70%左右。我是舉例這么說,要通過調研之後再來確定。總之就是,標准應該是一致的,比例可以適當降低,比例也要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有所區別。我們需要特別制定的有兩個方面的指標:一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指標中沒有的,是殘疾人特殊需求的指標。比如說,我們提出了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也可以算一種比較概括的指標吧。用品用具的供應達到有需求殘疾人的多少,這個指標需不需要。還有什麼是殘疾人特殊需求的,不是所有社會成員需求的,需要我們來研究、來制定。再一方面就是喪失勞動能力的重殘人的救濟供養能夠達到什麼水平。據我們初步了解,城市中重殘的無勞
『玖』 干江鎮的歷史沿革
境內有一條自東向西的橫港,因年久淤塞,水流乾涸,故名乾港,後寫作干江,故而得名。解放前稱干江鄉;1949年解放後,干江鄉劃分為干江、鹽盤、棧台三鄉;1953年三鄉合並,仍稱干江鄉;1958年稱干江管理區,屬楚門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干江人民公社;1965年棧頭、炮台等地劃出另立棧台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干江改為干江鄉;1992年5月「撤、擴、並」 時,棧台鄉並入,置干江鎮。
『拾』 文藝路街道的歷史沿革
1949年為李家村鄉,1958年為雁塔區雁塔路街道,1961年改為公社,1965年劃給碑林區,1972年改為文藝路公社,1978年改街道。
1996年,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轄李家村新村、刁家村、東壕村第一、東壕村第二、瓦窯村、明勝路第一、明勝路第二、刁李村、李家村第一、李家村第二、刁明村、東壕村第二、永華里、文藝路南段、和平村、東何家村、團結村、冉家村、文藝路第一、文藝路第二、文藝路第三、文藝路第四22個居委會,冶金學院、鐵一局一、鐵一局二、一印廠、88號信箱、石油儀器一廠、一機部第七設計院、西北有色金屬勘探公司、省地質局、省石油化工廳、煤炭研究所、西安煤礦設計院、煤炭部遙感公司、市政一公局、省測繪局、市無線電一廠、西北電業職大、電力試驗所、省體委、第一保育院、市建四局一工區、市外貿局、省京劇團、總後干休所、省體校、省建材公司、省公安學校、市環保研究所、機械部西北地資處、石油西北供銷處、省電影發行公司、市水電局、市凡布廠、省煤炭工業局、省廣播電視廳、兵器工業局、市政二公司、省外貿廳、省物資局、省警校、另有部隊專設家委會等66個家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