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朝大將郭子儀魯起的故事
郭子儀的故事
為詩仙李白所救
郭子儀原是隴西節度使哥舒翰麾下的一名偏將。有一次,在視察軍糧時,其部屬失火把糧米燒毀了。該罪依軍法規定:應罪及其主,並就地正法。
當時李白被唐玄宗賜為「閑散逍遙學士」,他所到之處文武官員不得怠慢,且酒錢等花費均由當地官吏支付。有一回,他在遊山玩水時,見一夥軍夫押著一輛囚車經過,李白見那囚車里的漢子儀容甚偉、相貎堂堂,心想:「這個人儀表堂堂,定是英雄豪傑。目前天下正值多事之秋,此人應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經攔下囚車和郭子儀交談後,知道確實是大將之材,於是飛書奏請皇上聖裁:「請聖上留有用之才,為國效力。」不久,聖旨下來,准學士李白所奏:「赦郭子儀之罪,許其日後將功贖罪,唯燒毀軍糧的部屬,應依法處斬。」郭子儀大難不死,留下有用之身,日後為唐朝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
臨危授命 力挽狂瀾
唐玄宗晚年,昏庸荒淫、吏治不修、奸佞當道、武備不整,以致內憂外患、人心浮動,最後引發了「安史之亂」。當時叛軍一路南侵,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唐軍一觸即潰。瞬間,河北、河南諸郡及東都洛陽都相繼淪陷,最後叛軍兵臨潼關,直逼長安而來。眼見唐朝江山岌岌可危,在無人可以御敵的情況下,郭子儀臨危受命,率軍迎敵。他驍勇善戰、用兵如神,於是情勢逆轉,叛軍節節敗退,唐軍一舉收復了雲中、馬邑等地。郭子儀出師後,一掃安史叛亂以來消沉的氣氛,使唐朝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後來他不計前謙,重用舊識李光弼,命他從另一路率軍迎敵,在郭、李兩股力量夾擊下,史思明不敵敗退,眼看安祿山也要被唐軍擊潰時,昏庸的唐玄宗在形勢好轉的刺激下,命令哥舒翰率領素無訓練的潼關守軍,出關殲滅敵人。哥舒翰知道此行必敗,臨陣大哭。結果哥舒翰的軍隊大敗,叛軍攻入潼關,並趁勢佔領了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戰局陡然惡化。
用兵如神 收復兩京
唐朝兩京被安史叛軍佔領不久,唐玄宗傳位給兒子肅宗。肅宗即位後,把全部希望寄託在郭子儀身上,命他領軍收復兩京,可是在具體戰略上,卻聽信宦官和佞臣之言,強加干涉。本來計劃李光弼、郭子儀兩軍分頭在范陽和長安兩地,來回疲擾叛軍,最後再會合於長安,一舉殲滅叛軍,但是肅宗卻命令郭子儀直接揮軍到長安滅敵。
在昏君的干預下,郭子儀仍勉為其難,揮軍長安城下與幾十萬叛軍決戰。郭子儀料敵如神,預知叛軍已設下伏兵,於是用計予以殲滅,接著派兵繞到叛軍陣營後面奇襲,叛軍首尾不能兼顧,不得已棄城而逃。長安終於宣告收復。
接著,郭子儀又揮軍連克潼關、華陽、弘農,並進逼洛陽。那時安祿山之子安慶緒依山列陣,居高臨下,地形對唐軍十分不利。郭子儀令四千回紇騎兵繞到山後,而唐軍則且戰且退,誘使敵軍離開有利地形,然後回紇兵再從後面殺上去佔領山頂,並居高臨下搖旗吶喊,這邊唐軍調頭回馬殺去,使叛軍進退兩難、自亂陣營,安慶緒大敗只好放棄洛陽,逃到相州去了。就這樣,東都洛陽也回到唐朝的手中了。
㈡ 歷史人物故事之郭子儀......
公元771年,75歲的老將郭子儀平定了吐蕃,得勝而歸。皇帝對他承諾,不論他想要什麼都賞給他,於是他對皇帝說:「陛下,那就請賞賜臣6個美女吧!」皇帝瞬間無語了,但是君無戲言,第二天還是送了6個美女到他的府上。一時間,滿朝上下都在嘲笑他老不正經……
眾所周知,郭子儀非常喜歡美女,除了在外打仗以外,他身邊一直有十幾個侍女伺候他,可以說每天都是人生的巔峰。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個人出現在了他的門前。
下人慌慌張張的跑到郭子儀面前通報:「老爺,外面有一個奇醜無比的人前來拜見,讓不讓他進來?」郭子儀一聽下人這么說,趕忙趕走了身邊的幾個美女,然後整理衣冠服飾,出門迎接那個人。
送走了那人以後,郭子儀的兒子不解地問:「父親您是朝廷重臣,以前接待其他貴客的時候從來沒見你讓侍女退下過,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郭子儀聽完以後大笑著說:「他不是什麼神聖,他叫盧杞,只不過是個小官,但是他很有才幹,將來必成大事。可是這個人有才是有才,但是卻心胸狹隘,非常喜歡記仇,府上的侍女們從沒見過他這么丑的人,免不了要嘲笑他一番,這要是惹惱了盧杞,他將來肯定會把仇記在我身上。」
結果還真被郭子儀給說著了,盧杞後來做到了宰相以後,開始瘋狂報復嘲笑過他的人,就連大書法家顏真卿也慘死在他的手上。而他卻始終對郭子儀一家禮遇有加,和和氣氣,不得不說郭子儀的智慧真是讓人佩服。
郭子儀還有一個更加廣為流傳的故事,那就是「醉打金枝」的故事。
郭子儀有一個兒子叫郭曖,他的老婆是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有一次郭子儀大壽,郭曖本來要跟昇平公主一起去拜壽,郭曖把一切收拾妥當了以後,公主卻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不想去了。郭曖以為公主是端著皇族的架子,故意裝病不去,所以憋了一肚子火,晚上喝醉酒以後,他回到家就給了昇平公主一巴掌,然後說:「你以為你老爹是皇帝就很了不起嗎?我爹不是皇帝,那是因為他不想做皇帝!」
昇平公主堂堂的金枝玉葉,哪裡受過這種委屈,於是當晚跑回宮中向唐代宗打小報告,皇上聽了以後,也只是笑著安慰公主說:「郭曖說的沒錯,郭子儀要是想當皇帝,現在這天下就是他的了。」然後把昇平公主勸回去了。
郭子儀得知事情的經過以後,馬上把郭曖綁了起來,押到了代宗面前請罪。他對皇帝說:「陛下,老臣惶恐啊,都是這逆子胡說八道,臣絕沒有二心。」結果代宗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了一句:「不痴不聾,不做家翁。」
雖然皇上沒跟自己計較,但是自己還是要有所表示,於是回到家以後,郭子儀打了郭曖幾十大板。這樣不僅給公主出了氣,也打消了皇上的疑慮。
其實郭曖說的還真不假,郭子儀戎馬一生,戰功無數,一生歷經七朝,文韜武略,當了宰相20多年,對大唐有再造之功。到了最後郭子儀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可以說是功高震主,再進一步只能是當皇帝了。
我們縱觀各朝各代,凡是功高震主的權臣大多都是不得好死,但是郭子儀卻安然活到了85歲,最後壽終正寢,由此可見,郭子儀是多麼的有智慧。
㈢ 請教郭子儀一生幾個有意義的歷史故事。
郭子儀(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身長六尺有餘,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時期就通過武舉考試成為左衛長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親郭敬之歷任五個州的刺史),唐代崇尚軍功,重視武舉制度,郭子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太原王氏的親睞,15歲的王家小姐成為了郭子儀的妻子,雖然當時的郭子儀還只是一個潛力股,但是他擁有非常出眾的資質,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沒有放過這樣的好小夥子。「安史之亂」爆發了,帶給普通百姓的是無數的離亂和痛苦,帶給郭子儀的則是鵬程萬里、揚名青史的機遇。
1主要: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十五萬叛軍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佔了東都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驚恐之中。郭子儀臨危受命,成為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與訓練有素的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較量,陸續收復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復常山郡的九個縣城,嚴重威脅了安史叛軍的歸路,因為河北各郡是洛陽和安祿山老巢范陽的必經之地,安祿山不敢怠慢,讓史思明帶上幾萬人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郭子儀、李光弼的部隊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隊如影隨行,郭子儀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騎兵,引得敵軍追了三天三夜,正當敵軍精疲力竭之際,唐軍趁勢進攻,史思明大敗,趕緊向安祿山乞求援軍,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萬人。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共有十萬人,但郭子儀並不急於交戰,「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郭子儀眼看時機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萬對五萬,斬首四萬級,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頭散發、光著腳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個郡紛紛殺死叛軍守將,迎接王師,叛軍退路已被截斷,人心浮動,唐將哥舒翰又堅守潼關天險,閉門不出,叛軍進退維谷,形勢對朝廷非常有利。在這個關鍵時刻,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一意孤行,走出了一個遺恨千古的昏招。本來郭子儀主張堅守潼關,避敵鋒芒,然後北圖范陽,唐玄宗卻嚴辭逼迫哥舒翰出潼關迎敵,潼關守軍一戰全軍覆沒,叛軍直指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安、洛陽都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大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郭子儀率領五萬朔方軍為其保駕護航,「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聽安慶緒的調遣,安史集團分裂了。朝廷決定展開反擊,皇子李保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安史叛軍中的騎兵原是唐軍部隊中的精銳,一向勇不可擋,清渠之戰中叛軍9000騎兵列成長蛇之陣,兩翼包抄,唐軍潰敗,只得退守武功(今陝西武功縣)。郭子儀看到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紇借兵,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4000回紇騎兵趕至鳳翔助戰,唐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由郭子儀全權指揮,郭子儀向唐肅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獲勝,臣將以死謝罪」。
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大戰開始了,唐軍初戰不利,抵擋不出叛軍的攻勢,前軍統帥李嗣業眼見情勢危急,脫掉盔甲,袒露上身,揮刀斫殺,他大聲呼喊,「今天不拚命死殺敵,我們就要全軍覆沒」,前軍士兵手執大刀,所向披靡,唐軍逐漸占據了格鬥的上風。叛軍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埋伏於陣東的叛軍騎兵乘機殺出,偷襲唐軍後方,唐軍大將仆固懷恩率領4000回紇騎兵迎頭痛擊,叛軍騎兵傷亡殆盡,李嗣業與回紇騎兵沖鋒在前,又迂迴敵後,中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奮勇殺敵,雙方從中午一直戰到晚上,唐軍斬首六萬餘人,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歸仁放棄長安,向東撤離。安慶緒再度集結叛軍15萬人,在新店(今河南陝縣西)與唐軍鏖戰。
2趣事:活了84歲,最NB得是單槍匹馬嚇跑吐蕃,那時候回紇和吐蕃叛亂,郭子儀一個人跑到回紇陣營,吐蕃知道後,連夜跑了。
郭子儀晚年,他的兒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兒子說,要沒我父親,早就沒了你們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裡告狀,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卻說:「的確,沒有郭家,就沒有我大唐」
郭子儀可以說是功高震主的元帥、將軍裡面僅有的幾個善始善終,富貴子孫的大將軍
㈣ 郭子儀與哪個歷史歷史故事有關
郭子儀和唐玄宗時間的安史之亂有很大的關系,這是歷史。
㈤ 郭子儀跟什麼歷史事件
與郭子儀有關的歷史事件很多,下邊就簡單介紹一下:
郭子儀,唐朝中期大將、軍事家。因戰功被封為汾陽王。
郭子儀最為重要的戰功就是平定「安史之亂」(755~763)。當時郭子儀與李光弼是平叛的主要將領。事後,郭子儀低調做人、做官,雖然功高位顯,但是並沒有引起上下的非議,這也是歷史上一個低調做人的典型。
㈥ 唐朝郭子儀的事跡
子儀---唐朝傑出將領
郭子儀(697~781) 唐朝傑出將領。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初以武舉補左衛長史,唐天寶八載(749),任橫塞軍使,後以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十四載,在唐平安史之亂中,任朔方節度使,由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東征,出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攻取靜邊軍(今山西右玉),進圍雲中(今大同),攻克馬邑(今朔州),開東陘關(今代縣東北)。
十五載,率兵應援河東節度副使、知節度事李光弼,由井陘(今屬河北)進入河北,至常山(今正定)與光弼合兵十餘萬,連敗安祿山同黨史思明於九門(今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經新樂、行唐附近河段)等地。進至恆陽(今曲陽),採取深溝高壘,敵來則守、敵去則追,晝揚兵、夜襲營的戰法,使史軍疲憊後出戰恆陽東嘉山,大敗史思明及其援軍,俘斬4 萬餘人,收復河北十餘郡,切斷安軍後方交通,牽制其西進,使河北戰局出現轉機。擬將進兵范陽,獲悉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失守,唐玄宗西逃,遂與李光弼引兵入井陘。旋奉命率兵5萬至靈武,護衛新即位的太子李亨(是為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八月,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朔方節度使。
十一月,討平進逼靈武的叛將阿史那從禮和河曲九姓府、六胡州諸部落數萬眾,解除了朔方後顧之憂。
二載二月,郭子儀率兵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馮翊(今陝西大荔),一度攻破潼關,大敗安將崔乾佑。
四月,授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奉詔引兵赴鳳翔(今屬陝西),於途中在白渠留運橋(今三原東南)設伏擊敗安將李歸仁鐵騎 5000。
五月,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清渠(今西安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
九月,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兵15萬,再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大敗之,斬其6萬人,收復京都長安(今西安)。
十月,隨李俶乘勝東進,在回紇軍配合下,大敗安將嚴庄、張通儒等15萬兵於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迫安慶緒棄洛陽退守鄴城(今安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受命經營河北。
乾元元年 (758),進位中書令,奉命與李光弼等九節度使各率所部共數十萬大軍聯合討安慶緒。
十月,領兵渡黃河,至獲嘉(今屬河南)大破安將安太清,進圍衛州(今衛輝)。時魯炅等四節度使亦會於衛州,安慶緒傾鄴城兵7萬來援。子儀選3000弓弩手設伏於營壘,先戰後退誘安軍至壘下,伏兵萬箭齊發,安軍敗走。子儀引兵追擊,俘安慶緒之弟安慶和,拔衛州。再戰愁思岡(今安陽西南),前後斬殺3萬人,遂與諸軍連營,進圍鄴城。
二年三月,諸軍與援救安慶緒的史思明5萬精兵於安陽河(今安陽北)北列陣接戰,殺傷相半;時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唐軍因無統一指揮,諸節度使各潰歸本鎮,子儀亦引軍退守河陽(今孟縣南),以保東都。旋任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權知東都留守。後為宦官魚朝恩讒毀,被解除兵權。
寶應元年(762),太原(今太原西南)、絳州(今山西新絳)兵相繼叛亂,朝廷恐其聯絡安軍,乃封子儀為汾陽王,任朔方、河中、北庭、澤潞行營節度,兼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出鎮絳州。子儀至絳州斬亂首及同謀者40人,太原亦效仿處置。從此河東諸鎮皆奉守法紀。不久,子儀又遭宦官程元振離間,再度被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吐蕃乘唐平安史之亂無暇西顧之機,攻佔河、隴廣大地區。程元振隱情不報,至是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京師震駭,代宗再以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咸陽(今咸陽東北)抵禦。未及集兵,吐蕃率吐谷渾、黨項、氐、羌等20萬眾已渡渭水逼近長安。代宗棄長安東奔陝州,京都失守。子儀至商州(今屬陝西),收集散卒及武關(今丹鳳東南)守兵合計4000人,以雪國恥激勵將士;又以晝擊鼓張旗、夜燃火等疑兵之計,嚇退吐蕃,收復長安。
二年,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仆固懷恩反唐。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使、朔方節度大使,出鎮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濟西南)。不久,懷恩反謀敗露,其部眾歸附子儀。懷恩奔靈武,又引回紇、吐蕃十萬眾攻關中,長安震駭。子儀奉詔出鎮奉天,旋充任北道邠寧、涇原、河西以東通和吐蕃使。當懷恩等部進逼奉天時,子儀布陣於乾陵(今陝西乾縣西北)之南。回紇、吐蕃知有備,不戰而退。
永泰元年(765),回紇、吐蕃大軍進圍涇陽(今屬陝西),聞仆固懷恩暴死,遂不睦而分營,子儀即利用其矛盾,領數騎赴回紇營地,說服其大帥葯葛羅,並與之結盟,大破吐蕃軍,穩住了關中局勢。
大歷元年 (766),屯軍河中,為解決軍糧,墾田自耕。是年河中野無曠土,軍糧充裕。
二年,奉命討伐叛唐的華州節度使周智光,智光部眾聞子儀發兵,遂斬智光以降。
八年,吐蕃10萬余眾攻涇、邠(今彬縣),子儀遣兵馬使渾瑊出戰宜祿(今長武)失利,遂召諸將議事,不究戰敗之過,只議再戰之謀,兵分三路,相互配合,於百城(今甘肅靈台西南)、潘原(平涼東) 等地連連取勝,殺獲甚眾,吐蕃敗逃。此後數年,多次遣兵擊退吐蕃的侵擾。子儀曾為削減冗官、選賢任能、輕徭薄賦、安民興國而上書。
九年,年事已高,又為邊陲不寧而入朝陳諫,提出:吐蕃、黨項、吐谷渾為主要威脅,應從內地各道調精兵屯朔方各重鎮,以作防守邊疆的長遠計劃。
十四年,唐德宗繼位,被尊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余官皆免。郭子儀精於謀略,用兵持重,治軍寬嚴得當,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許國,臨危不懼,身經百戰,功勛卓著。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勤於職守,一身系國家安危20餘年,對鞏固唐王朝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㈦ 郭子儀單騎退敵兵歷史典故
經歷安史之亂不久,大唐國力尚未恢復,卻又有人發動了叛亂。公元765年,河北副元帥仆固懷恩自以為功勞大,朝廷有負於他,竟唆使回紇、吐蕃舉兵叛唐。十月初,回紇和吐蕃的軍隊一直打到了京都長安北面的涇陽(今陝西涇陽),朝廷大為震動,宦官魚朝恩甚至勸代宗再次逃離長安。但因兩年前,吐蕃、黨項軍曾攻進長安,代宗出逃陝州(治所在今陝西陝縣),所以大臣們激烈反對代宗這次再出逃。朝廷這才考慮抵抗之事,但大家都認為,打擊叛軍只有依靠老將郭子儀了。
當時郭子儀已奉命駐守涇陽。他是大唐名將,關內副元帥,那時已年近古稀。由於涇陽兵少,他命令部下將領嚴加防守,不要出戰。這天傍晚時分,城外的回紇、吐蕃兵馬悄悄地退守在城北的原野上,第二天他們又回到了涇陽城下。原來仆固懷恩在進軍路上得暴病死了,回紇、吐蕃雙方離心離德,都為了搶著當頭頭爭吵不休。他們兩軍分營而住,回紇兵駐扎在城西。
郭子儀得到這一重要情報後,就悄悄派部將李光纘等人來到回紇軍營中,說服回紇與郭子儀聯合起來,共同討伐吐蕃。但是,仆固懷恩在哄騙回紇出兵時,曾造謠說代宗已死,郭子儀也被宦官害死了,所以回紇人不相信郭子儀在涇陽。他們說:郭令公怎麼會在涇陽?是你在騙我們吧?如果他老人家真的在涇陽,能讓我們見一見他么?
李光瓚回城匯報,郭子儀說:目前,他們力量強,我們兵力小,不能以武力來獲勝。我朝與回紇本來關系很好,感情深厚,不如讓我去同他們談一談,也許能不戰而和。
將領們卻認為這樣做太危險,提出要精選五百名騎兵作衛隊,跟隨郭子儀一同前去。但是,郭子儀卻搖頭說:我去是以理服人,這樣做只能有害。
郭子儀的兒子郭旰抓著馬韁不放,對郭子儀說:他們是虎狼,父親你是大唐元帥,怎能將自己的血肉之軀送到虎狼的口中去呢!
郭子儀說:從今天的'形勢來看,若雙方打起來,則不但我們父子都要犧牲在涇陽,而且國家也岌岌可危了。如果我親自同他們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也許能得他們的同意而撤兵,甚至聯起手來趕走吐蕃,那就是國家的福分了。
說完,郭子儀用馬鞭打了一下郭旰的手,喊著:去吧!就同幾名騎兵開城而出了。
來到回紇營前,郭子儀命人向回紇軍中報信說:郭令公來了!回紇兵大驚。他們的大帥,名叫葯葛羅。他拿著弓,搭著箭,做出准備發射的樣子,立於陣前。
郭子儀解下頭盔,脫掉戰袍,丟掉手中的槍,一個人向回紇軍前走去。回紇的酋長們見了,互相招呼說:真是郭令公!於是紛紛跳下馬來,圍著郭子儀拜下去。郭子儀也跳下馬來,走向前去握住葯葛羅的手。
雙方寒暄後,郭子儀毫不客氣地批評他們說:你們回紇在幫助我大唐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了大功,我們大唐對你們回紇的報答也不薄。你們為什麼要違背盟約深入我國境內,侵擾我們的地方,拋棄以前的功業,結下新的冤讎呢?背棄恩德而幫助叛臣,為什麼如此愚笨呢?仆固懷恩背叛大唐君王,拋棄他自己的老母親,這種行為連你們回紇也是不能容忍的呀!今天我挺身而來,任憑你們把我抓起來殺掉,但是,我的部下是一定要同你們死戰到底的。
葯葛羅連忙回答說:仆固懷恩欺騙我們,胡說大唐皇帝已經死了,你郭公也已經不在世了,因此我們才敢和他同來。現在既然已經曉得大唐皇帝仍在長安,你郭公又帶領兵馬在此地,我們怎麼肯同郭公你刀兵相見呢!
郭子儀趁機向他們解說道:吐蕃不講道理,他們乘我大唐有困難,竟不顧兩國之間有甥舅之親,公然蠶食我們的邊境地區,燒城殺民。他們搶掠的財物多得無法運載,馬牛豬羊等牲畜長達數百里,漫山遍野。不過,這可是老天爺賞賜給你們的。如果大唐和回紇聯合起來擊敗吐蕃,那麼,他們所搶的東西就是你們的了。所以為你們著想,怎麼樣才更有利呢?機不可失呀!
葯葛羅說:我們被仆固懷恩騙了,有負郭令公。現在我們回紇要為你盡一份力,打敗吐蕃來感謝你,彌補我們的過失。但是,我們有一個要求,仆固懷恩的兒子是我回紇可汗的小舅子,希望赦免他,不要殺害。郭子儀同意了。
回紇將士一直分成兩翼在旁邊觀看,這時稍稍走向前來,郭子儀的部下見狀也同時向前移動。郭子儀揮手讓他們退後,便拿酒與葯葛羅他們共飲。葯葛羅讓郭子儀先執酒為誓,郭子儀以酒灑地,立誓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亦萬歲!誰負此約,陣前身亡,家族滅絕!
葯葛羅也以酒酹地說:我的誓言與郭令公完全一樣。
郭子儀終於同回紇訂定了和約。吐蕃聽到這一消息,當天夜裡就逃走了。
㈧ 郭子儀跟什麼歷史事件有關
郭子儀是唐朝名將,應該是跟唐朝安史之亂事件有關,安史之亂最後能夠被平定郭子儀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