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章回小說是什麼意思
章回小說是長篇小說的一種,中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
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㈡ 中國第一部回章體歷史演義小說
我國的第一部長篇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譯為: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為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國小說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以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即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羅貫中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畫的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義胸懷,具有濟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真實的曹操是有不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實歷史上的劉備和演義中的差別很多。但是歷史上的劉備確實也是仁德為懷,感人至深的。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給讀者們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
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法。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㈢ 我國第一部長篇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什麼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體裁。它的特點是分回標目、分章敘事、首尾完整、故事連接、段落整齊。章回小說是在宋元長篇講史平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與講史有直接的關系:章回小說作為相對獨立的單元的「回」來自於講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說的回目來自於講史開宗明義的題旨;章回小說由「話說」、「看官」等構成的虛擬的說書場景來自於講史的敘述方式。我國章回小說的內容十分豐富,至少包括五種類型:講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俠型等。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 《三國演義》的成書、作者與版本 「歷史演義」,是用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上興廢爭戰、朝代更替等為基乾的歷史題材,組織、敷衍成完整的故事,並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三國演義》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簡稱,描寫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興起與滅亡的歷史過程。《三國演義》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個漫長的成書過程。三國結束後不久,就有了陳壽的《三國志》,劉宋裴松之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晉人的著作達二百一十餘種,資料詳實,極大地充實了《三國志》的內容。與此同時,關於三國的各種傳說、故事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到元代時,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國志平話》,這是迄今所能見到的關於三國故事的第一部小說定本。羅貫中正是綜合《三國志》、民間傳說和《全相三國志平話》等最終寫成了《三國演義》。可見《三國演義》是在長期的、眾多的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謂「世代累積型」小說。關於《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生平資料,目前知之甚少。明代無名氏的《錄鬼簿續編》記載說:「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據此可見他籍貫太原,大約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間。相傳他頗有政治抱負,而且是施耐庵的「門人」。其材料如果可靠,他的這些經歷對他的創作是有一定影響的。他寫的作品很多,除《三國演義》外,今傳世的還有長篇小說《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一說《水滸傳》是他和施耐庵合寫而成。《三國演義》的版本較多,其中明代的嘉靖本,是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三國演義》版本。書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節。每節有七言回目一句。而《三國演義》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歷史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英雄傳奇,但它的思想內容十分復雜,融合了傳統、官方、民間與作者個人的各種思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幾種思想傾向:第一,極力突出擁劉反曹傾向。在《三國演義》中,以劉關張及諸葛亮為代表的蜀漢方面,是正義的代表。而曹魏集團則代表了邪惡。這種傾向並不是羅貫中首創,而是早已存在於民間,羅貫中只不過是繼承了民間的觀念。這樣的傾向對於吸引讀者的感情投入是必需的。這種傾向固然沿襲了傳統的道德標准,但另一方面,擁劉也表現了對仁政和明君的嚮往,反曹則是對暴君和暴政的痛恨。也就是說,作者是從儒家的政治道德觀念出發,糅合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來表現對昏君賊臣及黑暗統治的痛恨,對聖君賢相和清平社會的渴望。所以,生活於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奉蜀為正統,不僅因為對否定蒙元正統地位,在「人心思漢」的當時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道德理想。因此,不能簡單地視之為封建觀念而加以否定。第二,強調建立在「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基礎上的「義」。所謂「義」,本來是一個含混的概念,在《三國演義》中,簡單地說就是友誼。《三國演義》中「義」的觀念特別突出,「桃園三結義」、「義釋曹操」等成了「義」的經典表現。「義」,其實是一種民間觀念,作者是用民間的想像來描寫三國時期的某些人物,並將這種觀念作為一種道德品質集中地表現在劉備、關羽、張飛身上。「義」,使他們變君臣為兄弟,平等相待;「義」,令他們相互救困扶危、同心協力;「義」,讓他們捨己救人、知恩圖報。特別是關羽成了「義」的化身,雖然關羽身上的「義」被絕對化,而產生了重私情忘大義的弱點,但總的來說,並不損害他忠肝義膽、光明磊落的形象塑造。這在高層政治斗爭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它雖然未必符合事實,但切合民間心理。第三,十分崇尚智慧。就寫人而言,小說中,諸葛亮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傳奇人物,他懂政治、精軍事、通外交,是典型的智慧的象徵,另外,周瑜、司馬懿等人身上也突出地表現了這種觀念。作者突出這些智者,使小說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智力的競賽與角逐,因而具有廣泛而持久的吸引力。就敘事而言,《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為主,包容了這一歷史時期所有重大的戰役,被人們稱為全景性軍事文學。其中不僅寫出了兩軍相鬥勇者勝,而且,還寫出了兩勇相鬥智者勝。突出智斗,是這一作品的特色。作品寫戰役,將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外交關系交織在一起,重點表現統帥人員的運籌帷幄、分析決策,給予讀者許多啟示。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三國演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這表現在許多方面。 首先,「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的史料處理原則,使小說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三國演義》大體按照歷史真實來寫,但又虛構了大量細節和一些情節,使小說虛實結合。實使讀者產生真實感,虛使小說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採用類型化的寫法,專門突出人物的某一個特點,並通過誇張、對比、烘托等手法,把這一特點發展到極端。比如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劉備的仁厚、關羽的忠義、張飛的勇猛等,性格鮮明,形象生動,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所以《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達400人,給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數十。毫無疑問,這是《三國演義》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敘事結構上,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矛盾斗爭為主線,精心結構無數的故事,雖事件復雜,卻不瑣碎支離,有曲折變化,然脈絡分明,構成了一個基本完美的藝術整體。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語言特色。《三國演義》的語言與《水滸傳》等小說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夾雜著白話;是白話,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謂雅而不澀,俗而不俚。這種別具一格的語言風格使它既能發揮白話之長,又能避免純粹的文言之短。 《三國演義》不僅對中國古代小說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亞洲的其他國家廣泛流傳。
㈣ 中國第一部長篇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
㈤ 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有什麼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體裁。它的特點是分回標目、分章敘事、首尾完整、故事連接、段落整齊。章回小說是在宋元長篇講史平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與講史有直接的關系:章回小說作為相對獨立的單元的「回」來自於講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說的回目來自於講史開宗明義的題旨;章回小說由「話說」、「看官」等構成的虛擬的說書場景來自於講史的敘述方式。我國章回小說的內容十分豐富,至少包括五種類型:講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俠型等。
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王朝興廢,朝代更替等為基乾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並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觀念和美學理想的小說。《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代,本身就是一個龍騰虎躍、風起雲涌的時代;是一個從統一走向分裂,又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時期。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產生了很多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人物和故事。
常見的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
楊將軍通俗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
等等
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計,金瓶梅等這幾本都是章回體小說,但他們不屬於歷史演義小說
㈥ 章回體小說的概念是什麼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
章回小說是長篇小說的一種,章回小說往往分成三大類,即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怪異。大多數的章回小說都是歷史演義,顧名思義,這類的章回小說都是以歷史為基礎而編寫出來的。
(6)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章回小說的每一回合的標題往往是一個對仗工整、整齊劃一的概括性詞句,比如《三國志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極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內容。這也符合了當時民間藝人為了吸引聽眾而使用這樣的標題來點明內容。標題一般也比較簡略,使人通俗易懂。
章回小說的開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引首類、楔子類、緣起類。
㈦ 歷史演義小說名詞解釋
歷史演義:小說體裁之一。由宋代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元末明初出現這個名稱。「講史」原是宋代說話四家之一,以說講歷史故事為其特點。其篇幅較長,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虛構,或取材野史傳說。故事內容側重於朝代興亡和政治軍事斗爭。宋代講史話本形式上雖分卷分目,但段落標題不甚分明。元代的講史話本分段及標題比較明確。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則已分回(則),並用七言單句標題,這是章回小說「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後的演義小說則都採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義小說繁榮大盛的時代,而《三國志通俗演義》正是這種繁榮的起點。講史小說發展到後代為何叫作「演義」,一般認為是由俗到雅的變化。「演義」一詞出於晉代潘岳《西征賦》,是援引古事,敷陳其義而加引伸的意思。明代演義小說題名上常標明「按鑒演義」或「演義按鑒」,以忠於歷史相號召。同時又在題名上常標明「通俗演義」,則說明敷演歷史故事。但萬曆年間出現的《徵播奏捷傳通俗演義》,卻是寫萬曆間事,這里「演義」概念已擴大,非專指敷演古事。
㈧ 什麼是回體小說
是章回體小說嗎?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就是說書的藝人們講述歷代的興亡和戰爭的故事。講史一般都很長,藝人在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章回體小說中的一回。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回目的起源。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等字樣,正可以明確看出它與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經過長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現了首批章回體小說,其中著名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過說話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明代中葉以後,章回體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西廂記》、《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這些章回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趨復雜,描寫也更為細膩,它們在內容上和講史已沒有多少聯系,只是在體裁上還保持著講史的痕跡。這就是清代寫作的《紅樓夢》還是有「看官」、「且說」等詞句的原因。
㈨ 誰知道什麼是章回體,什麼是編年體等等
章回體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外在敘述體式。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或「節」。
編年體是指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
此外還有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
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
(9)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章回體特點
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或「節」。少則十幾回、幾十回,多則百餘回。每回前用單句或兩句對偶的文字作標題,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
每回開頭以「話說」「且說」等起敘,每回末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之類的收束語,一回敘述一個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對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
㈩ 章回體小說是什麼意思
章回體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就是說書的藝人們講述歷代的興亡和戰爭的故事。講史一般都很長,藝人在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章回體小說中的一回。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回目的起源。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等字樣,正可以明確看出它與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經過長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現了首批章回體小說,其中著名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過說話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明代中葉以後,章回體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西廂記》、《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這些章回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趨復雜,描寫也更為細膩,它們在內容上和講史已沒有多少聯系,只是在體裁上還保持著講史的痕跡。這就是清代寫作的《紅樓夢》還是有「看官」、「且說」等詞句的原因。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雲雲。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瞭然不惑……
這是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第一章。有的讀者會問,既然是小說,其中的「列位看官」、「待在下」等等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紅樓夢》是我國典型的「章回體」的小說,而「列位看官」、「話說」等則是章回體小說特有的形式。
·章回體小說
分章回敘事的長篇小說就是章回體小說。
章回體小說由宋元時期「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由於「講史」很難在一兩次「說話」中把一段歷史興亡爭戰故事講完,「說話人」就分次連續講述,每次「說話」前用題目向聽眾提示本次主要內容,這就成了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我們閱讀章回小說,經常可看到「話說」「且說」和「各位看官」字樣,這就是章回體小說與「話本」之間承繼關系的體現。經宋元兩代長期的積淀,元末明初出現了一批較為成熟的章回體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說更趨成熟,出現《西遊記》、《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說繼續發展,《紅樓夢》是其藝術高峰。由於章回體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強的中國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國讀者所喜愛的文學樣式。現在我們較為常見的明清及近代章回體小說,大致有文言體章回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方言體章回小說,如清代韓子雲的《海上花列傳》,全文多用吳方言;彈詞體章回小說,如陶貞懷的《天雨花》;排偶體章回小說,如清代陳球的《燕山外史》等。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就是說書的藝人們講述歷代的興亡和戰爭的故事。講史一般都很長,藝人在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章回體小說中的一回。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回目的起源。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等字樣,正可以明確看出它與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經過長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現了首批章回體小說,其中著名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過說話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明代中葉以後,章回體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西廂記》、《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這些章回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趨復雜,描寫也更為細膩,它們在內容上和講史已沒有多少聯系,只是在體裁上還保持著講史的痕跡。這就是清代寫作的《紅樓夢》還是有「看官」、「且說」等詞句的原因。
章回小說格式介紹
章回小說介紹
1.為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
2.源於宋代平話,確立於元末,以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為成熟標志。
3.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少則十幾回、幾十回,多則百餘回。每回前用兩句對偶的文字標目,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正文前標有「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本「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敘述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
5.這類小說段落整齊,敘事清楚,符合民眾的欣賞習慣,便於讀者間歇閱讀,故其形式為明、清兩代長篇小說所普遍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