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人是怎樣給學生上歷史課的
日本不是統一的教科書 而是可以自己編寫的教科書 具體可以看這個 現在的教科書審定製度是根據 1947 年頒布的學校教育法制定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日本的教科書一般都是由政府編寫的。)這一制度規定,民間出版社進行教科書的編寫並提交官方審定和批准。教科書的編寫必須遵循日本學校的教育基準,即學習指導要領。此外,出版社可以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看法等內容寫進教科書。 教科書的編寫和審定要經過幾個步驟。首先,出版社要召集學者和教師組成一個小組。由這個小組對教科書的內容和編寫方針等進行討論並負責編寫。 教科書的編寫完成後,出版社把教科書樣本提交文部科學省。在文部科學省,由教科書圖書審定調查審議會進行對教科書內容的審查,審查要遵守教學用書審定標准。根據審議會的意見反饋,文部科學省會通知出版社對不合適的措辭進行再次討論。然後,出版社對教科書進行修改,如果審議會認為不恰當的地方都已經修改完畢,就可以向文部科學省提出報告,並由文部科學省來決定審定是否通過。(然而,這一過程在 1989 年被大大簡化,出版社對出版物的表現餘地擴大了。即使審議會要求出版社進行修改,但大多數情況下教科書都能通過審定。) 由文部科學省批準的教科書會被發送到城鄉各地,普通群眾也可以閱覽。關於最終使用哪本教科書,公立學校是由當地的教育委員會決定;私立學校由各個學校決定。一旦學校決定了使用哪本教科書,就會向出版社訂購。出版社就開始印刷和發送的工作。 教科書的編審的全部過程需要很長時間。大多數教科書的製作工作從編寫小組成立後到教科書實際投入使用至少要用整三年的時間。 日本教科書審定製度(日本駐中國大使館)
『貳』 日本人學不學中國歷史
日本人學的世界史中包含中國歷史的,就像我們歷史課學的世界史中也有日本歷史一樣,不過據我所知日本政府是有篡改教科書的行為的,比如刪掉南京大屠殺......
『叄』 可以介紹一下日本的古代史嗎
日本古代史
日本人是個復雜的人種,一方面有其獨特性,另一方面又和中國、東南亞相似,和朝鮮也有共同性,而且在其狹小的島國內還有明顯的地域性。不過現在日本學者一致認為日本人素來是同一人種,各個時代的形質的小變異是由生活上的諸條件產生的,現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繩紋時代人。假如繩紋時代人是繼承化石人以來血緣的話,那末日本人的發源地就在中國。
(木通)口清之說:「日本人是在日本產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華南的洪積期化石人有關系的日本化石人為核心,漸次加入南方的馬來和印尼,北方的通古斯和阿伊努人,最後產生出尚未完全統一的現代日本人。」(注20)在此問題沒定論的當前,這似乎不失為值得參考的見解。
三、舊石器文化
日本學者把舊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繩紋文化」或「無土器文化」。日本舊石器文化分為前期和後期,大約3萬年以前的為前期,佔多數;3萬年至1萬年前的為後期,數較少。
前期舊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為代表。後期舊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為主,其變遷次序為刀形器在前,尖狀器在後。此外還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
日本的遠古人類,會打擊製造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狩獵和採集。
當時人們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時代後期,住在豎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們利用。在靜岡縣休場遺址和上野遺址中,發現了列石成圓形的遺址。有人推定為爐址。(注21)
遠古人類為同大自然斗爭,組成了原始群。集體狩獵和採集,共同分享勞動果實。婚姻關系是不分長幼的亂婚。後來,這種亂婚逐步過渡到同輩間發生夫妻關系的血緣群婚。舊石器時代後期,出現不同群的同輩男女之間群婚的族外婚制。於是從這時起,日本也同世界各地一樣,進入母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社會里,氏族成員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在舊石器時代後期,有舌尖狀器的出現,為後來弓箭的發明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就說明,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已走到新石器時代的門檻了。
日本國家的歷史
1)日本國的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了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切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2)古 代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10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採集為生,構成了沒有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傳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墳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收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 大化改新 」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老的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本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3) 中世紀(12-16世紀)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政權。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肆』 日本的古代史是怎樣的
約公元2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部落(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關系)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范圍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經過一千多年,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比較統一的國家,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日本傳說《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聖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為起點再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歷一月一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歷為2月21日)。按照這種推演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紀2649年。結果把皇統向前多推算了大約一千年。在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為地安插了10位虛構的天皇。聖德太子按照這種邏輯編修了日本史。後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時代史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奈良時代
[1]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幕府時代
1192—1852年
在12世紀,日本形成了稱霸關西的平氏和稱霸關東的源氏兩大勢力集團。1167年,平氏集團首領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從此武士開始掌握實權。源氏和平氏兩大集團在1180年與1185年爆發兩次戰亂。此後,各武士集團之間爭斗不斷,先後出現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又稱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統治的時代。期間日本爆發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多次對外征戰,使得這一時期的日本政治混亂內憂外患頻發。
明治維新
1852—1912年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許多日本人在黑船叩關後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就是在日本19世紀進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大正、昭和時代
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
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日本的裕仁親王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2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平成時代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財政赤字龐大,加上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
『伍』 日本人是怎麼教二戰歷史的
日本是把二戰分成「大東亞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兩場戰爭來講的。這就暴露了日本歷史認知上一個根本性問題:日本根本就沒把美日開戰的起因和日本侵略亞洲這個根本原因聯系起來。
雖然大家常聽到關於教科書的爭論,不過日本教科書把「侵略」一詞去掉的說法並不屬實。實際上日本教師協會是相當左傾的,有個人還對試圖修改「侵略」二字的做法提出過控訴。但是我的一個日本朋友曾跟我說,她的學校教二戰歷史時,傾向於認為日本和日本對面的國家都有責任。人們一般認為戰爭是不好的,會讓所有人都遭受磨難,所以參與的各方都有錯。也就是說雖然日本承認它犯下過那些暴行,但日本也在和中國美國軍隊的斗爭中損失了許多平民和士兵呀。學生的確能學到「日本侵略過亞洲」「戰爭是個錯誤」這樣的東西,但他們似乎無法分辨出作為侵略者的死傷和保家衛國的犧牲有什麼區別。
至於太平洋戰爭,教學重點集中在決定戰爭的那兩顆原子彈上。日本如今的和平主義基本上是拜那兩顆原子彈所賜,和平主義者們希望的主要是不讓那樣的事情重演,但這並不是對日本發動戰爭這一罪行的反思。廣島有著名的和平公園,但日本國內卻沒有真正能體現日本給別的國家帶來多大傷害的場所(相反德國就有許多集中營遺址等等)。
總的來說,日本在二戰教育上既有「我們輸了」也有「歷史上一段黑暗的時光」,但與其說是講述他們對別的國家進行了怎樣的侵害,更多的還是強調他們自己所受到的負面影響。這種歷史教育的目的在於教育人民「戰爭是個不該再犯的錯誤」,但卻不能培養起人們對自己所作所為的強烈責任感。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總因為歷史認知問題與東亞各國沖突不斷,而德國卻得到了歐洲的認可
『陸』 日本人對中國的古代史很了解么
那是肯定的,甚至有些在中國都不為人知的他們都清楚,包括歷朝的情況,日本為了全面侵華戰爭准備了幾十年,中國的每一個地方,他們幾乎全都考察過,直到今年,日本依然有專門研究中國歷史的學校和研究院。
『柒』 特別好學的日本人,他們究竟從中國唐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的確是一個非常好學的民族,雖然從歷史維度來看,日本人與亞洲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關系是有變遷的,但是他們的好學關系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在明治維新以前,好學的日本人的確是從中國唐朝文化中學到不少,而到了明治維新以後,好學的日本人則開始資本主義化,向歐美國家全方面學習。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改變日本的確受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唐朝文化影響之大。這在他們的文化典籍與文化傳統之中還能體現出來。那麼,特別好學的日本人究竟從中國唐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呢?
因此,特別好學的日本人,從文學與文化,甚至語言文字方面,都從中國唐朝文化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這些東西經過日本本土的接受與轉化後,還在學術上形成了專門的漢學。
『捌』 日本人是怎樣學習歷史的
新聞網
日本史學曾長期受到中國史學傳統的影響,明治維新後它成為亞洲國家中最早建立起近代歷史學學術教育與研究體系的國家,並對中國二十世紀前半期的史學轉型發生了深刻影響。直到今天,日本的史學研究仍以其高超的水平得到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學界的高度評價。大樹發育自幼苗,偉大的學者從懵懂少年而來,史學界的輝煌成就建立在大學歷史系的本科教育基礎上,甚至還需要溯及中學歷史課這個一般不被歸入學術領域的基礎教育階段。
筆者擬以自己在日本留學的經歷見聞為為基礎,介紹在日本一個人如何從歷史系學生成長為學者,希望能對大家更好地理解日本史學提供一點幫助,也給我國的歷史學教育培養制度改革提供一點借鑒。
混搭的基礎教育:世界史必修,日本史選修,教材自選
日本中小學學制與我國一樣,也是小學(日語稱「小學校」)六年,初中(日語稱「中學校」)三年,高中(日語稱「高等學校」)三年。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日本實行政府頒布《學習指導要領》、出版社編輯出版教科書與政府進行教科書檢定相結合的制度。
歷史內容第一次比較集中的出現,是在小學六年級的社會科中,主要內容是日本史,圍繞人物活動和文化遺產展開敘述。到了初中,社會科細分為三個「分野」:地理的分野、歷史的分野、公民的分野。與我國初中歷史教材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其實僅限於外國史)兩部分不同的是,日本初中歷史教材是將本國史與外國史混合編排,而以日本史為主體架構。這是因為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世界歷史背景下理解日本的歷史脈絡及各個時代的特點,所以採取了與世界史關聯的形式進行日本史的教學。高中設有地理歷史這個科目,具體包括三項內容:地理、日本史、世界史。這三項中世界史是必修課,地理和日本史則學生可以二選一。這是因為初中的歷史課是以日本史為主體內容的,所以高中階段就將世界史定為必修。近年來日本教育界、政界陸續有人向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我國教育部、科技部的機構)提出高中日本史應該定為必修課,不過目前還在討論中。其中日本史、世界史又都分為A、B兩種,A與B的區別主要在於A的學分只有兩個,只學習近現代史(即明治以降的日本史和文藝復興以降的世界史);而B的學分則是四個。
『玖』 日本人的歷史
中國人遷徙日本的歷史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東北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1]、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融合衍變而來。 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人類學和醫學專家聯合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調查團多次證實了以上的結論。日本由古代信仰薩滿教的中國東北游牧民族遷徙而來,由於日本的獨特地形,使得遷入日本的游牧民族改變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漁獵為主的和族人,這些人建立了出雲國、邪馬台國等等國家,另外還有大量中原人遷往日本。自從戰國末年,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越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以後到清朝時當中國北方出現戰亂和災害時,陸續有大量中國人移民朝鮮半島,後來又從這里向東向南到了日本。還有一條移民路線是從中國東部直接跨海到日本。 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人古代使用和語,日語借用了大量漢語詞彙,日語中的漢語借詞超過30%。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 和服
日本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 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沖繩列島還有少量琉球人會琉球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首都東京(Tokyo)是一座有1290萬人的現代化大都市。日本的動漫產業極為發達,是世界第一動漫王國。
編輯本段國名由來
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陽之處」,即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
『拾』 日本人是怎樣教歷史的
日本是把二戰分成「大東亞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兩場戰爭來講的。這就暴露了日本歷史認知上一個根本性問題:日本根本就沒把美日開戰的起因和日本侵略亞洲這個根本原因聯系起來。
雖然大家常聽到關於教科書的爭論,不過日本教科書把「侵略」一詞去掉的說法並不屬實。實際上日本教師協會是相當左傾的,有個人還對試圖修改「侵略」二字的做法提出過控訴。
但是我的一個日本朋友曾跟我說,她的學校教二戰歷史時,傾向於認為日本和日本對面的國家都有責任。人們一般認為戰爭是不好的,會讓所有人都遭受磨難,所以參與的各方都有錯。也就是說雖然日本承認它犯下過那些暴行,但日本也在和中國美國軍隊的斗爭中損失了許多平民和士兵呀。學生的確能學到「日本侵略過亞洲」「戰爭是個錯誤」這樣的東西,但他們似乎無法分辨出作為侵略者的死傷和保家衛國的犧牲有什麼區別。 至於太平洋戰爭,教學重點集中在決定戰爭的那兩顆原子彈上。日本如今的和平主義基本上是拜那兩顆原子彈所賜,和平主義者們希望的主要是不讓那樣的事情重演,但這並不是對日本發動戰爭這一罪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