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的圖表題怎麼做

歷史的圖表題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10-21 03:02:56

㈠ 求助高考歷史答題的方法

高考歷史解題方法與技巧指導
高考歷史學科試題中有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種題型,掌握兩種題型的解題方法與技巧,是歷史高考取勝的重要手段。
一、選擇題:審清兩個要素
無論何種形式的選擇題,都要審清2個要素,即:條件限制和題目的主題內容。
(一).審清條件限制:條件限制一般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時間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種情況,一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定,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無下限,如秦代以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三是有下限,無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國對外關系的突出特徵;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確,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辛亥革命時期等。解答時間限制的題目時首先必須根據歷史知識准確判斷時間的上下限制。近年文綜試卷中出現的專題式選擇題,除了總序中對時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題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這一類選擇題,既要把握總序中的時間限制,又要弄清楚每個小題的時間要求。
(二).審清答題主題。答題主題就是指思維對象,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內容。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
例:實業強國是近代國人的夢想和追求。下列體現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

A、創辦江南製造總局B、創辦輪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機器製造局D、設立農工商總局
在這個專題式選擇中,「近代」是時間限制,「實業強國」是主題;在小題中「洋務派」
是條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題限制。審清了這些限制和主題就不難做
答。
(三).識破「陷阱」巧解題
1.識破「條件陷阱」,提高審題能力
歷史選擇題不同於材料題和問答題,其特點之一是審題即是答題。因此,提高審題
能力顯得特別的重要。審題時,要對題干中明確規定的或隱含著的時間、空間、角
度、次數等等限制條件都要看懂、審清,避免落入命題者設置的「條件陷阱」,造
成失分。
【例1】在近代中國,將「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由器物層面擴展到制度層面的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張之洞 C、王韜 D、梁啟超
解析:歷史選擇題,有時由於題干中的限制條件較多,考生往往容易顧此失彼。本題題
干中的限定詞有「近代中國」、「制度層面」和「較早」三個。根據「內容由器物
層面擴展到制度層面」排除A、B,根據「較早」可排除D,早期維新派王韜、
鄭觀應等主張政治上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正確答案是C。
2.辯別「似是而非」,增強再現能力
歷史試題的命題者通常針對考生易錯、易混的知識及教材中的難點、重點命題,旨
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准確掌握。扎實的基礎是百般技能的本源,平時學習中
一定要重視基礎掌握;其次,注意保質保量的訓練,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後,
在解題時要對題乾和選項中的主幹成分進行慎重推敲,避免失分。
【例2】南京臨時政府規定:「獎勵和保護實業,鼓勵人民舉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設立實業部……」這些法令和措施在經濟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是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實業救國成為當時社會思潮
C、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D、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的發展
解析:本題D項是一個迷惑性較強的干擾項。它採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史實變成了「初步發展」的結論。解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歷史事件的階段特徵,避免出現類似的失誤。正確答案是B。
3.明察「以偏概全」,提高概括能力
選擇題的選項之間,有時是並列關系,有時是從屬關系。在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
殊等方面,命題者常使用「以偏概全」的伎倆。因此,在解答這類題目時,要運
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對各個選項進行全面分析,將觀點片面化的選項排除。
【例3】五四運動較辛亥革命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主要是因為
A、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 B、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C、先進分子的領導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本題比較容易錯選B項。審題時要注意題干中「廣泛」一詞,五四運動較辛亥革命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工人、學生、商人等廣泛參與。選項B和C只是中國人民的一個部分,要注意避免局部代替整體。正確答案是A。
4.謹訪「變換概念」,增強理解能力
歷史概念是根據歷史背景、存在的表現和產生的影響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於歷
史概念是史實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實,下聯規律,反映著錯綜復雜的歷史發展
過程,因此,它既能考查知識水平的高低,又能考查出考生學科能力的強弱,近幾
年來備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在歷史概念考查中,命題者常常採用移花接木的方式
製造分析、判斷、推理等障礙,審題中不得不防。
【例4】關於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表述不正確的是
A、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制度
B、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C、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
D、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
解析:命題者用「偷梁換柱法」,將「封建制度」偷換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來
增強試題的迷惑性和干擾性。「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僅是「封建制度」上層
建築中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但又是兩個不同的歷史概念。正確答
案是A。
5.撥開「因果混雜」,培養分析能力
在邏輯關系問題中,命題者常常設置因果關系倒置、時間先後順序倒置等等,其中
以因果關系倒置為多。因果關系的選擇題中,將原因和結果倒置,以混淆視線,主
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確和透徹理解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現象與本質之間固有的因果聯
系。解答這類試題,一是要注意是因果型試題,還是果因型試題;二是要注意題干
和題肢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三是確定答案後將選項代入題干看看是否成立,進
一步檢驗答案是否符合要求。
【例5】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以前,人民政協具有代行人大職權的功能。人民政協誕生
的背景是
A、反對內戰的輿論不斷高漲 B、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勝利
C、《共同綱領》被各民主黨派廣泛接受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背景發生在這一事件之前,人民政協誕生於1949年9月,D項1949年10月1日,首先排除D項,頸是人民政協的內容,而A項在內戰一開始就有所體現。正確答案是B。
6.善辯「真偽信息」,發展遷移能力
近幾年來歷史學科試題的一個特點是:設置新情景、新問題,以考查考生運用基礎
知識和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類題型解題的前提是讀懂材料,並將獲
取的有效信息與所學知識相結合(掛靠課本),然後進行分析判斷,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例6】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陝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躍進大別山 B、百萬雄師過長江 C、挺進大西南 D、發動三大戰役
解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材料
中「兩個拳頭(陝西和山東)這么一伸」指的是1947年國民黨發動的對陝北和山
東的重點進攻。為了減輕對陝北和山東的壓力,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像一把尖刀插入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區。正確答案是A。
二、非選擇題(材料解析題):做好非選擇題,要從以下二個方面著手
(一)審題必須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個前提」,即「讀懂讀透材料(尤其是圖表與數據)」,必須明確其中主
要概念,說明的主要問題,而後弄清楚圖標與數據是怎樣展示概念、說明問題的。
「二」是指「兩個原則」,即「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聯系課本」。首
先是「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與設問相關的內容,往往
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沒有被發現,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問題的要求而
影響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聯系課本」。材料所展示問題的角度不一定與課本完
全相同,比如某一個歷史事件,課本可能主要敘述其積極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
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聯系課本是必要的,應該把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課本所學的相
關知識掛上鉤,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論和解析。
「三」是指構思答題的「三個步驟」。即「一看」,看有幾個設問;「二找」,找出設問中
的求答主題(或項目)和限制條件;「三答」,根據設問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最
好採用「序號化」,如:①②。
(二)根據設問做答的「五字訣」──述、論、析、比、評
「述」,即敘述。答題時一般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表達,但要注意的是:(1)題
目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涉及,不必展開,更不可遺漏。(2)對於概括性較強、時間
跨度較大的,要先劃分歷史階段,再按階段回答問題。
「論」,即論證。論證首先應該判斷觀點和論題的正誤,標准有兩個:一是實踐的標准,
二是理論的標准。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實證明觀點和命題的正確
或錯誤,然後要做出相應的說明、結論或總結。答題強調列舉史實要充分和全面,說服
力強。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回答「為什麼」。要求考生用辯
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時間、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
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質,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作用、影響和歷史地
位,從而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比」,即比較。對於有比較項目的問題,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比較;對於沒有給出明確
比較項目的問題,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答題無從下手。掌握下列方法
和原則就可以比較完整的進行比較。
方法:以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為中心,列出相關的項目;然後與另一個對比。
原則:(1)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背景、歷史條件和目的。(2)比較歷史現象的內
容、特點、特徵、性質、實質。(3)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
驗和教訓等。
「評」,即評論、評價、評析等。要想評論正確,要做到以下幾點:(1)用辯證唯物主
義的方法看問題。(2)評論問題的觀點立場要正確。(3)評論要以事實做論據。
三、答題失誤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一)審題不嚴密,不能真正弄懂題乾的要求,導致選擇錯誤。
(1)對題目所給各個選項沒有仔細閱讀分析,只憑感覺選擇,出現選擇不準。因此在
答題時一定要仔細、全面的閱讀題乾和選項,弄清楚題干與選項以及選項之間的
關系,千萬不要輕率放棄。
(2)初步選擇後,要用排除法和題干還原法做檢驗,做最後准確的判定。
(3)憑直覺選擇後,要用在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正確的觀點和對歷史事物發展規律的認
識進行檢驗和判定,以保證選擇的准確。
(二)閱讀材料不夠冷靜、細心,慌亂中沒有發現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別是圖表題,經
常出現這樣的錯誤,丟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閱讀中把材料徹底讀通讀懂讀明白,
正確完整地回答問題才會有保證。
(三)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課本學習相結合,只用課本知識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題,
不能兩者互補,致使思維不夠辯證,答題內容不全。
(四)答非所問或者遺漏知識點。答題中要注意問題的設問,有幾個設問就回答幾個
問題,一問一答,要層次清楚。不要把幾個設問混起來回答,要知道,判卷給分
是各個設問分別給分的。
(五)觀點的錯誤,立場的錯誤,使答題出現較大的偏差。常出現的錯誤是:不實事求
是,按現在的社會情況和意識去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觀地按歷史發展規
律評價事物,而是憑個人的感情和主觀臆斷評價。
(六)答題針對性差,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因此,在答題中要仔細審讀題目要求,問
什麼就答什麼,緊扣題目,逐層作答。
(七)空發議論,缺少史實論據,或者只列舉史實而沒有評論。切忌答題只擺史實不講
道理,更忌空講理論而沒有史實做依據。
(八)論述雜亂無章,前後無序。克服的辦法是要按順序答題。在回答每一設問的過程
中,或按時間順序,或按事物的因果關系順序,或按邏輯關系順序答題,要做到
邏輯嚴謹,層次清楚,條例清楚,語句通暢連貫。
(九)文字書寫潦草,使閱卷人無法辨認。因此在答題中一定要書寫工整。
四、高考歷史規范性答題指導
答題重在答案的知識正確性,但每次考試後總有考生埋怨閱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
確卻得不到滿分。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觀」,缺
乏親和力和嚴謹性,征服不了閱卷的「判官」。考試「四到位」能有效地解決非智
力因素造成的考試失分。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
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
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
圓珠筆也少用;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
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
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
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
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
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
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
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
「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
每個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
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
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
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
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
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
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
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
念、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
簡潔,語言要精練。

㈡ 歷史做題方法和技巧

選擇題做題技巧
1、文字材料型選擇題
文字材料型選擇題是新情境試題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要求學生進行判斷,論證或者評價,解答此類試題一般的人要求是:
(1) 讀懂材料的核心思想。這是解答此類試題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中國古代史的選擇題一般採取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很多學生不解其意,而造成錯答。
(2)對號入座。任何試題都是對所學知識的考查,這就要求將試題中的材料與所學的知識「掛鉤」在此基礎上進行解答。
(3)對照設問。它的意思也就是明確試題的問題,根據問題尋找材料中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判斷。
例題:《春秋左傳》中有一段關於宗法制的記載:「王後無適,則擇立長。年均以德,德均以卜」這段記載說明了什麼(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齡大小來確定繼承人 B春秋時期只能靠占卜來解決繼承問題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實施辦法 D賢德是宗法制確立繼承人的首要依據
2、圖片材料型選擇題
該類試題主要以李世圖片、照片或繪畫等為載體,考查學生解讀歷史圖片、分析李世問題的能力
(1)審圖:必須弄清楚審圖的三要素:人物、器物和文字
(2)審註:「注」對圖起到補充性和解釋性的作用,很多是試題設計者為降低試題的難度或者保證答案的唯一性而加註的,對於解答試題起到關鍵作用
(3)審設問:設問是圖片題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不同的設問決定了不同的答題方向
(4)在認真審圖的基礎上,建立與教材知識的鏈接,左後確定答案。
3、概念性選擇題
概念性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麗水概念來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再認識和理解闡釋能力。此類題題干中經常出現的詞語有「內容是」「標志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選擇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背景法。歷史概念有其客觀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據歷史時間和歷史空間,聯系所學知識,直接選取合適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麼」凡是與題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質不同的選項就要被淘汰。比如,題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選項的闡釋卻是經濟方面的內容,明顯排除
(3)定量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麼時間空間內存在,在什麼范圍內適用」
(4)理論法。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等辯證關系原理,階級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例題:《春秋繁露》記載「古之造文者,三畫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人而連其中,通其道也,謂之王」材料體現()
A天人感應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陰陽五行學說 D封建等級思想
4、評價性選擇題
此類題側重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 堅持正確的立場。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同一事件的評價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要堅持正確的立場,如國際主義的立場、愛國主義立場、民族團結的立場、社會進步的立場、改革探索、勇於創新的立場。
(2)堅持正確的標准。要堅持生產力標准和時間標准,即一切歷史活動凡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
(3)堅持「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的進步,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改善。
例題:歐洲中世紀穀物的收成通常是播種量的三四倍,最好的收成也不過六倍。從「雲夢竹簡」的材料來看,早在秦漢時期中國穀物的收獲量就至少為播種量的十倍或十幾倍。古代中國片農業相對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B基於小農經濟的精耕細作
C鐵制農具的使用和推廣 D黃河長江流域適宜農業發展
5、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因果關系型選擇題就是考察歷史事件或歷史顯現的原因和結果的選擇題,在高考選擇題中最為常見。解答因果關系型選擇題的基本法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根據時間順序判斷:時間在前才有可能是「因」時間在後才有可能是「果」
(20運用基本原理判斷: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時因,社會意識是果)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
(3)限定詞法。即要正確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能夠正確區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國內影響和世界影響、政治影響和經濟文化影響。
例題:《資治通鑒》記載了唐代宰相劉禕(yi)之的名言「不經鳳閣(中書省)鸞台(門下省)何名為敕」這體現了()
A唐代政治民主的進步性 B決策中樞的分權制衡性
C統治之道貴在外儒內法 D君主專制政令不夠通達
6、組合型選擇題
組合型選擇題是近年高考歷史選擇題中常見的題型。這類題型四個備選題枝是由多個小選項排列組合而成,這類題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強等特點,每年的高考選擇題中,該類試題是選擇題中得分率較低的一種。
排除法是准確判斷組合型歷史選擇題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有戲、以下幾種方法:
(1)排「錯」法:就是從題目提供的選肢中直接排除錯誤選肢,只要能夠確定組合肢中的一個錯誤選項就可以把凡是有該組合肢的備選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得出正確答案。
(2)排「正」法:即在眾多的選肢中,確認一個或幾個正確選肢,從而在四個備選組合肢中排除不含有正確備選項的組合肢。
(3)排「異」法。即排除本身正確但與題干無緣的選肢
(4)存同辨異法:在經過上述三種排除法之後扔不能得到正確答案的情況下,可以將剩下的備選題肢中相同的小選項保留下來,不同的選項再進行辨析。
(5)自相矛盾排除法:備選的選肢存在表述相互矛盾的,排除組合肢中同時含有相互矛盾的選肢,最後判斷兩個矛盾選肢進行作答。
7、表格材料型選擇題
表格材料型選擇題是運用計量史學研究成果的產物,也是學生從定量分析道定性分析的過程,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1)解答這類選擇題,對圖片表格要「三看」:一看錶格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錶格反映的問題所在,確定答題方向。三看錶格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外延。
(2)選項要「二思」:一思每一個備選項是不是符合歷史事實,排除不符合圖片所反映的史實。二思是不是符合題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總之,要將材料圖表選項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例題:《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對中國古代城市化率的變化情況有如下統計:
朝代
戰國
西漢

南宋
清(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請指出南宋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1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2市坊界限被打破3政府不再限制商業發展4商業發展的推動
A12 B24 C 14 D 23
8、否定性選擇題
否定性選擇題即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為逆向選擇題。唱出現的人標志性詞語有「不是」「不正確」「不包括」「無」「沒有」「錯誤的」「無關的」「不屬於」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此類題的主要解法有:
(1)排除法,通過排除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2)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後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
(3)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史實的認識和見解,直接確定不符合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
例:北宋著名學者李覯曾經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墜於地。凡所以修身正心,養生送死,舉無其柄。。。。當是時也,釋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雲雲」對此段材料里歐接錯誤的是()
A材料揭示了儒學復興的某種背景 B材料將儒佛對比,對佛學甚是推崇
C該材料反對儒學的倫理說教,陳義甚高D材料顯示學者思考探索,試圖改造儒學
9、最佳選擇題
此類題型在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題干與備選項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聯系,其他選項因不夠全面或不完全切題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在題干中往往用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形容詞作為限定條件,如「根本」「最突出的」「主要」「直接」等。
(1)排除法:排除表述存在錯誤的選項、表述不夠嚴密的選項和與題干沒有必然聯系的選項
(2)比較分析法:即分析比較選項與題乾的關系,選取對於題干來說更直接更具體更全面更具有根本性的選項。注意不能入選的選項常有以下幾種毛病:以偏概全,范圍過大,過於間接。等
(3)基本理論分析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i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如主觀與客觀、量變與質變、主次矛盾、共性與個性,發展觀等進行比較分析,確定答案
(4)聯系歷史背景分析法: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選項。錯誤選項常范圍過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10、排序式選擇題
排序式選擇題的特點是要求學生將一些歷史事件、現象或按時間或按空間方位,或按因果關系等加以排列選出正確答案,解題方法主要有()
(1)首位判斷法:即找出發生最早的意見史實,然後找出選項中以這一史實的序號為首的選項,即可用直選法選出正確答案
(2)尾端判斷法:原理與上面相似
(3)兩者比較法:在眾多史實中能夠判斷兩個或者三個事件先後順序,可以根據他們先後順序排除選項,以減少判斷難度。
11、比較性選擇題
比較性選擇題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等進行比較分析的選擇題。比較性選擇題在題干中一般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之處」「相似之處」「最大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區別」等詞語出現。解答此類選擇題主要分四個步驟:
(1)審,仔細審題,明確題干要求,注意題干考查角度,看題干考查的是二者間的聯系還是區別。
(2)聯,聯系材料中的相關知識,抽取、儲備與題意相關知識,並進行對比。
(3)比,把備選項和題干進行聯系比較,先看備選項的表述是否錯誤,再看備選項的觀點是否符合題干考查角度。
(4)查,審查備選項,只是本身是正確的且符合題干要求的備選項才能最後入選。
例題:1859年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國修建鐵路的建議:「為全國 之脈絡,通則無病焉」1874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鐵路的建議:「有內地火車鐵路,屯兵於旁,聞警馳援,可一日數百里,則統帥當不至於誤事」二者的直接影響()
A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B推動了中國交通的近代化
C有利於中國近代海軍的建立 D方便了中國百姓日常出行

㈢ 如何做好圖表分析題

1、要認真審題。閱讀完整個資料之後,在掌握資料所提供信息的總體特徵或突出特徵的基礎上,根據每一試題提出的具體問題,與圖、表、文字資料中的具體數值相對照,通過分析、計算,得出正確答案。尤其是統計圖,要看懂圖,看清圖外的標識代表什麼。做題時,有時甚至要用到資料上沒有直接給出的相關背景知識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但需要提醒應試者注意的是,答題的直接依據是試題提供的資料,切記不要脫離資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憑自己個人的經驗或非試題提供的同類信息做出判斷,否則會嚴重影響考試成績。此外,還要明確的是,資料分析試題是以圖、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為依據,應當把對圖表與文字內容的閱讀和理解作為正確答題的首要條件。審題時要仔細,以便達到快速、准確答題的目的。
2、盡量採用簡便方法,以提高做題速度。如利用排除法,先將不可能的選項排除;有時四個選項的第一或第二個就肯定是正確答案。如果下面也沒有諸如「以上都對」或「以上都錯」的選項時,那就可以不管第二、三、四或第三、四個選項了,這樣直接將其排除,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在計算大數時,有時可以略去後幾位,直接計算出大概的正確答案。
3、注意題中計算單位的一致性,勿掉入「陷阱」。如出現公里與里、公尺與尺混用的情況時,先按題目要統一起來再選擇正確答案,不然易錯選,或中了出題人設計的「圈套」。
4、注意「未給出」選項的作用。該選它時一定要選它為正確答案,不該選它時它只起干擾作用。

「綜合速演算法」包含了我們資料分析試題當中眾多體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計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數速算:
牢記常用平方數,特別是11~30以內數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計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尾數法速算:
因為資料分析試題當中牽涉到的數據幾乎都是通過近似後得到的結果,所以一般我們計算的時候多強調首位估算,而尾數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資料分析當中的尾數法只適用於未經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計算之中。歷史數據證明,國考試題資料分析基本上不能用到尾數法,但在地方考題的資料分析當中,尾數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簡化計算。
錯位相加/減:
A×9型速算技巧:A×9=A×10-A;如:743×9=7430-743=6687
A×9.9型速算技巧:A×9.9=A×10+A÷10;如:743×9.9=7430-74.3=7355.7
A×11型速算技巧:A×11=A×10+A;如:743×11=7430+743=8173
A×101型速算技巧:A×101=A×100+A; 如:743×101=74300+743=75043

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型速算技巧:A×5=10A÷2;A÷5型速算技巧:A÷5=0.1A×2
例8739.45×5=87394.5÷2=43697.25
36.843÷5=3.6843×2=7.3686

A× 25型速算技巧:A×25=100A÷4;A÷ 25型速算技巧:A÷25=0.01A×4
例7234×25=723400÷4=180850
3714÷25=37.14×4=148.56

A×125型速算技巧:A×125=1000A÷8;A÷125型速算技巧:A÷125=0.001A×8
例8736×125=8736000÷8=1092000
4115÷125=4.115×8=32.92

減半相加:
A×1.5型速算技巧:A×1.5=A+A÷2;
例3406×1.5=3406+3406÷2=3406+1703=5109

「首數相同尾數互補」型兩數乘積速算技巧:
積的頭=頭×(頭+1);積的尾=尾×尾
例:「23×27」,首數均為「2」,尾數「3」與「7」的和是「10」,互補
所以乘積的首數為2×(2+1)=6,尾數為3×7=21,即23×27=621

㈣ 歷史怎麼做

一、審題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題干要三看:一看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否定、肯定,確定答題方向;三看關鍵詞語,有沒有專有名詞、歷史概念。明確內涵外延。
2.被選項要三思:認真思考每一個被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時代特徵;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 二、解題方法
1.篩選法:根據審題,搞清題目的基本要求,根據基本要求,把四個選項一一過濾,直到找到正確選項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確定正確選項或對考察的知識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確的,縮小選擇范圍,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3.簡化法:將復雜的題目簡化,可以像做語文一樣,劃出題目的主、謂、賓,依據這些關鍵詞來分析被選項。
4.替換法:有的題干中的詞是我們平時沒有考慮過的,一時不好想,可以找一個接近的詞替換一下,便於思考,如「功績」可換成「積極作用」,「重大舉措」可換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聯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憶課本有關內容,尤其是通過聯想分辨時空方面或邏輯方面最直接的內容。
6.作記號法:題目常出現的詞有「最┄、特點是、含義是、原因是、變化有、影響有、」等等。做題時要將這些詞作一個記號,提醒思考時注意審題的方向。
7、題干還原法。題干內容和答案之間必有嚴密的邏輯聯系。解題時首先把題意明顯不符的項目剔除,然後把其他各項納入題干之中,進行還原思考。
8.猜測法:如果對各選項認識不清,無法確定正確選項的情況下,可用猜測法。猜測時有以下規律:①一般情況下,選項如超出課本知識范圍或超出大綱范圍,則為錯誤;②選項不屬於歷史知識則不選;③選項內容是課本上的細枝末節,正確的可能性小;④選擇句子最長的選項;⑤在所有選擇題基本答完的情況下,如有個別題無法確定答案,則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題目中ABCD的出現概率,將出現概率較小的字母選中。
▲珍惜第一印象: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選擇題越改越錯,所以,沒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選擇。
三、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1、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形式: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
審題方法:
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
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
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歷史事件
之間的內在聯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
三是在做題時要准確把握題干
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
①採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麼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是果。
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同學們利用這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質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階級本質、客觀規律或是事物的內因等。
▲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而在人為和自然因素、內因和外因中,人為因素和內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與根本原因並列於題中。另,命題中「最主要的原因」實踐中等同於「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近期表面現象,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一般是分析出時間關系或邏輯關繫上最為接近的因素。
▲主觀原因:是指在歷史事物的諸原因中,與事件中我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是指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主要目的」「根本目的」:「主要目的」是指當事者想要達到的各種境地和希望實現的各種結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當事者從其階級本性(立場)、階層(集團)利益、民族利益或所處的歷史環境等方面出發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解答這類選擇題的關鍵之一就在於正確理解它們各自的含義。
2、組合型選擇題
(1)特點:①是多項選擇題的變形,考查角度有兩種,一是將同一歷史時期或同一歷史事件影響下的知識進行歸類組合;二是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同類知識進行歸類。②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表述關系的題干;根據題干要求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事件或現象,並以數字序號列出;根據這些數字組合成的備選項。③有些組合型選擇題還要求將有關事件或現象按照一定的關系(時間、區位、邏輯關系等)進行排序。
(2)解法:①篩選法:篩選法又分為肯定篩選法和否定篩選法,肯定篩選法是先根據試題要求分析各個選項,確定一個正確的選項,這樣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然後一一篩選,最後得出正確答案。否定篩選法又稱排除法,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合,得出正確答案。②「首位判斷法」,即找出發生最早的一件史實。③「尾端判斷法」,即找出發生最後的一件史實。④「首尾兩端結合判斷法」。⑤「先兩頭,後中間」的判斷法等。

3、否定型選擇題
(1)特點:否定型選擇題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逆向選擇題。
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不是」「不正確」「不包括」「錯誤的」「無關的」「不屬於」等。

(2)解法:在做此類題時,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歷史概念,要注意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主要做題方法有:①排除法,通過排除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②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後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③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和理解,直接確定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
4、材料型選擇題(所選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確的反映材料原則。)
(1)特點:有兩種形式,一是在選擇題的題幹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據材料創設新情境,並根據材料設置備選項。二是題干中沒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要求同學們根據材料內容與題干要求對比進行選擇。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歷史文獻、考古報告、文學作品等;另一類是圖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種地圖、圖畫、照片、統計圖表等。
(2)解法:①認真閱讀材料是做好材料題的基礎,在閱讀時要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排除無效信息。②是聯系教材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同學們在讀懂材料後,要找准切入點,將材料反映的內容同相關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知識轉化要准確、到位、客觀。③是要對材料來源及作者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來源及作者分析其對材料反映的史實的態度,這樣才能准確地做出判斷。

(3)圖表型選擇題解法:解題時,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然後再回歸課本,尋求正確答案。該題型通常採用排除法。總之,要將教材、圖片、選項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5、概念闡述型
(1)特點:兩種形式,一在「題干」中提出歷史概念,在選項中表述對概念的闡釋;二是在「題干」中進行闡釋,在選項中列出相關概念。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實質、含義、目的、標志、特點、表現、反映、性質」等。
(2)解法:關鍵在於平時要正確把握和理解相關歷史概念的實質和內涵。
6、比較異同型

(1)特點: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相同」、「不同」、「新特點」、「新變化」、「繼承了┄」、「發展了┄」等。有些選擇題要求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所給選項是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有的題目沒有明確要求比較,但作出正確判斷需要以比較為基礎。
(2)解題方法:一、比較型選擇題涉及到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現象,所以在做題時要對各個事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二、同學們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確地掌握歷史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培養自己的分析比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題時要找准比較角度,結合史實分析其共同點和不同點。解答比較型選擇題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7、程度型選擇題
(1)特點:程度型選擇題中的四個備選項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題干要求的標准,但這些備選擇的內容與題干要求的標准之間,「不同於一般選擇題的正、誤關系」,而是一種「質、量關系,或者說是程度關系」。 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其他技巧:①根本原因經濟上找,最好能跟生產、生產力直接掛鉤。②不破不立,影響一定要找「立」,比如建立了,奠定了,走上了,開辟了……③不選明顯的錯誤④所選項不能被其他三項解釋⑤舉一反N
專題二 怎樣做歷史材料題?
一、基本結構:一般由材料和問題組成
1、材料:涉及歷史知識或熱點知識的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
2、問題:主要有五大類①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②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③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④對比兩則(或兩則以上)材料說明、指出異同點(或各自特點)…… ⑤簡述……的啟示 二、答案類型
1、據答案來源分:①來源於材料的答案:指從指定材料中概括、歸納或摘錄的答案;②來源於課本的答案:指出自課本的原話、某種觀點、認識或看法等;來源於自己組織的答案:多指根據相關歷史知識自己歸納答案。
2、按答案內容分:①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來源於課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和部分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②開放性答案:指來源於自己組織的答案。如:啟示題和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題。 三、解題步驟
第一步審題:時間、范圍、答題角度及方法 第二步閱讀材料信息,對應教材知識 第三步整合教材知識和材料信息
第四步依據題干設問要求作答,注意表達時使用關鍵詞、套話、歷史專有名詞等。 四、解題技巧
1、解題過程應把握好4個環節:讀(審題)、找(相關信息)、接(嫁接)、答(組織答案) (1)、讀(審題):審題分兩步:第一步是看材料設置的問題是什麼,審問題要注意3個方面:首先要審中心詞,即答什麼;其次要審限定詞,主要指時間和空間等限定詞;再次要審分值,正如量體裁衣,我們答題也要根據分值寫要點。第二步是仔細閱讀理解材料。要讀懂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並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事件發生的時間(世紀、年月、朝代等),發生的空間(某大洲、國家、地區、流域、城市等),事件所包含的層次、觀點,揭示的規律等,以及暗含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 (2)、找(相關信息):找相關信息是解題的關鍵。 如何解讀材料信息:
文字型材料: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處、人物、言論、所處時代等;材料分層、概括層意 地圖型材料:看圖例、地圖反映的時間、事件、體現的方面。根據地圖名稱,地圖圖示和地圖隱含信息判斷地圖是什麼時期或者朝代的、什麼國家或者地區,尋找地圖關鍵地點,分析地圖上地點的分布特點,聯系所學知識解答(分布特點及其原因)。 表格型材料:縱看、橫看,比較特殊點,找到發展趨勢。表格注意橫縱欄間的數據大小變化,餅狀圖注意各項數據的比例關系,柱狀圖注意相互間數據的高低變化,曲線圖注意與時間聯系反映的高低起伏。
歷史圖片類:人物圖、文物圖等等,關鍵圖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釋文字、判斷圖中涉及的朝代、時期特徵,聯系相關課本知識根據設問要求解答(狀況及其原因等)。 (3)、接(嫁接):嫁接是解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嫁接主要指根據問題把材料中涉及的歷史知識和課本的相關歷史知識有機聯系起來,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歷史知識還原或定位到課本中去。 (4)、答(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是解題的歸宿或落腳點。 2、組織答案的的基本要求

- 6 - ①審准設問。在設問中,往往有限制性詞語對問題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據材料……」、「評價材料的觀點」、「比較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層次。解答的完整和層次性,直接影響得分。
③答題要簡明。答題時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條理清楚,問什麼答什麼,不可啰里啰唆,言之無物,塗塗改改,答非所問。語言要規范,准確使用「歷史語言」,不濫用文學語言。 ④注意分值。每個設問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詳盡回答;分值小,則要簡答。 另外,表述成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可把分值作為確定答案的參考。分多多寫,分少少寫。一般每點2-3分。 二、語言要精練准確,邏輯嚴密,高度概括,不必展開敘述。 三、運用辨證的觀點,保證答案全面具體,防止片面性。 【注】:啟示類題目
從相關歷史中得出經驗教訓、啟示、認識是重要的學科能力之一,也是非常常見的題型。「啟示」一般由「經驗教訓」而來。在答題時依據自己的理解將教材與材料中涉及這一歷史問題的相關因素,分為「好」「壞」兩個方面。「好」的即是經驗,「壞」就是教訓。

附:

歷史「公式」答題模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時間計算:
1、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是中考的常見題型,年代的換演算法也很簡便:公元紀年與民國紀年差值為1911年,公元紀年=民國紀年+1911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1911年。 2、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到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到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 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
3、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末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上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 4、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

㈤ EXCEL中,怎麼製作大事記圖表

在宣傳方面,經常會看到一些記錄歷史事件、成長歷程的圖,非常的直觀、好看。那麼是怎麼做到呢呢?這里我們介紹一下用EXCEL表格快速做出事件記錄圖的方法。

、但教程要圖文結合,所以給你一個參考地址:http://www.kafan.cn/e/86459062.html

㈥ 歷史列表怎麼做

介紹幾種常用的歷史列表方法�

中學歷史教材內容龐雜,同學們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列表可以使所學歷史知識通過歸類、概括,提煉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歸納重要知識點,使所學知識簡約化、條理化、系統化、完整化,幫助同學們從錯綜復雜的歷史事實中,認識歷史縱的發展規律和橫的普遍聯系,培養同學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歷史列表法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好的歷史簡表可以起「歷史教具」的直觀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一、歷史列表法的種類�

(一)大事年表:

課後大事年表中的歷史知識,是要求同學們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重點內容。但僅靠掌握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習需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對重要的歷史知識進行篩選、細化,重新排列組合新的大事年表,對課後大事年表中的歷史知識進行補充。

1、綜合大事年表:

以時間為序,將課本提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要歷史事件排列在一起,列成一表,即綜合大事年表。如中學歷史課本每冊課後的大事年表。

例1: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開始�

439年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北朝開始

485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例2:世界史部分大事�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2、中外綜合大事年表: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近年高考增加了大量中外歷史對比的內容,列中外綜合大事年表(在某個同一時期內的發生的中外歷史大事),可以起到中外歷史比較作用,從中探索中外某個歷史階段的規律性和特殊性。�

例:1920——1922年間中外歷史綜合大事年表�

時間
中國史大事
世界史大事

1920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爆發

1921
中國共產黨成立
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

全國代表大會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結束

華盛頓會議結束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二)專題歸納表:

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將散見於歷史教材中的同一類別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歷史事實,按照歷史的諸要素(時間、地點、內容、結果、性質、意義等)列專題簡表。它要求歷史事件的完整性,不一定按照時間順序列表。�

1、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列表。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按戰爭發展的進程分成三個階段以時間為序列表。第一階段(1939年大戰爆發——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意、日、法西斯暫時處於優勢階段;第二階段(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戰爭進一步擴大和德、意法西斯被迫轉入防禦階段;第三階段(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潰滅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勝利階段。如歸納李鴻章歷史活動的幾個方面,可從創辦洋務、賣國投降、鎮壓革命等方面歸納列表。(表略)�

2、將散見於教材中的同一類別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歷史事實列成表。如中國封建社會歷朝(代)農民戰爭;中國古代土地賦稅制度的變化;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文學藝術;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共產黨召開的重要會議;世界近現代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國際社運史中的三個國際等等。�

例1: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簡表�

名稱
頒布時間
主要內容
結果和意義

初稅畝
前6世紀初
按畝收稅。
促使耕地由國有轉向私有。

編戶制度
西漢時期
編戶齊民依據資產多少承擔賦稅、徭役、兵役,征稅項目有田租、人口稅和更賦。
加重了農民負擔,養肥了統治階級。

租庸調制
始於北魏,發展於隋,興盛於唐
每年交納一定穀物叫租;交納定量絹、布,叫調;不服徭役的可納絹、布代役叫庸(唐起)。
客觀上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國家強盛,但未觸及地主階級的利益。

兩稅法
唐朝�(780年)
每戶按資產交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一年分夏秋兩次收稅。
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是我國賦稅制度和一次重大改革和進步,使唐朝收入有所增加,農民負擔相對減輕。

方田均稅法
北宋

(1069年)
按照每戶佔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
增加國家田賦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一條鞭法
明朝�(1581年)
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合起來,折成銀兩,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多寡分擔。
是我國賦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農民負擔相對減輕,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攤丁入畝(地丁銀)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
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的辦法,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
廢除人頭稅,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鬆弛,隱蔽人口現象減少。對我國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表2:�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中的三個國際簡表

名稱
主要

領導人
成立時間
地點
意義

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
馬克思

恩格斯
1864年
倫敦
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階段。

第二國際
恩格斯

列寧
1889年7月
巴黎
推動歐美工人政黨的合法斗爭,促進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三國際

(共產國際)
列寧

斯大林
1919年3月
莫斯科
指導並推動了世界各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的發展。

3、國別史簡表:

為了弄清某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線索和規律,將世界各國的歷史按主要事件,以表格的形式歸納為簡要國別史。這種表格只需列出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主要內容及在本國歷史上發生的影響即可,要求簡單,一目瞭然。(表略)�

(三)比較對照表:

把性質相同或相反的歷史事實分成若干歷史要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即比較對照表。

1、橫向比較對照表:把同一時期發生的中外歷史事實或世界各國之間的史實進行比較,即橫向比較對照表。�

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特點簡表�

國別
帝國主義特點

美國
托拉斯帝國主義

英國
殖民帝國主義

法國
高利貸帝國主義

德國
軍閥的、容克的、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

俄國
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日本
帶有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2、縱向比較對照表:

把處於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的有密切聯系的歷史事實進行比較對照。如世界史上幾次大改革,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比較等等。�

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較對照表�

名稱
起止

時間
爆發形式
爆發根本

原因
作戰范圍
戰爭性質

一戰
1914—1918年
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
帝國主義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殖民地
主要在歐洲
帝國主義戰爭

二戰
1939—1945年
突然襲擊
與一戰基本相同
歐、亞、非洲同時進行
初期主要是帝國主義戰爭,但戰爭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性質,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使戰爭演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四)統計表:

生產經濟發展情況,物價變化,戰績等可用數字統計的方式列表,它使某個歷史問題具體化。如解釋戰爭時期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次戰消滅敵人的人數;國統區「法幣」貶值的情況、中國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等等。目前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類別的統計表成為高考的重點和熱點,應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表略)��

(五)圖示表解法:

以簡明扼要的圖示方法說明某一歷史問題,有時不必標明歷史年代。�

例: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構成:� / 御史大夫

皇帝 — 丞相 —— 郡縣(郡守縣令)�

\ 太尉

(六)比例年表:

將時間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表示的圖表。如中國歷史第一冊和第二冊課後附的《中國歷史紀年表》就是這種情況。(表略)��

二、列表的要求

1、列表要類目明確,系統聯貫,類目不清,分不出重點與非重點,也不能體現某一事件的完整性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的表格列得是不成功的。

2、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切忌符號繁雜,語句羅嗦,只有這樣表格才能起到它的「直觀教具」的作用。

總之,歷史列表法是一種具有很多優點的學習方法,它著重培養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創新能力及在高考中的應變能力,它能將散見於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更加系統化,易於掌握,不易混淆,有利於培養同學們形成清楚、完整的歷史概念,從而提高同學們的歷史素質和學習水平。

㈦ 初中歷史論述題怎麼結合實際

你是否,提起歷史這門科目就煩惱?你是否,看到歷史綜合題無從下手?你是否,渴望解決這一切問題?如果是,就跟老師一起來學習歷史考試綜合題的解題技巧吧!

綜合題是一種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題型。很多學生在此部分失分嚴重,大家一定要仔細學習以下的方法哦!

綜合題的類型

1.文字型綜合題

這是綜合題中的傳統題型。一般都是選擇書上的引文或學生比較熟悉的文章,這類題目一般是問得直接明了,考生較好回答。這種類型的綜合題旨在考查閱讀材料並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

2.圖表型綜合題

圖表型綜合題是以數字表格或圖像(線) 變化為信息載體,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反映事物的數量特徵、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

它不僅融閱讀、判斷、理解及闡釋本質和內在聯系為一體,而且因其材料精煉、內涵豐富、信息含量大而閱讀量小等特有優勢,成為考試中測試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單純表格型、單純圖片型和文、圖、表混合型綜合題等形式。變化性、對比性和直觀性是歷史圖表材料承載信息最顯著的特點。

因此,解決這類綜合題的關鍵是通過圖表材料所呈現出的數字或線段的變化,來確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讀設問部分,帶著問題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識地去觀察分析材料。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之間的聯系,再分析原因然後組織答案。

㈧ 以歷史事件為主線,做一個歷史圖表

參照中國歷史目錄

㈨ 高中歷史,這題圖表的求解,謝謝!

A項: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經濟地位一直是第一,並沒有衰落,而且歷史上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衰落。故A錯。
B項:蘇聯的確在1937年「二五」計劃完成後實現了工業化,但1929年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造成破壞,蘇聯此時正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而與外界隔絕,因此並沒有受到經濟危機波及。(事實上,計劃經濟是抵禦經濟危機的良方,羅斯福新政也吸取了蘇聯的「計劃」這一概念。)故B錯。
C項:擺脫經濟危機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是政府促進就業,利用國家強制力(例如制定法律法規)保障工人的基本權益,減少剝削,緩和社會矛盾,以消化剩餘商品。其二是對外發動侵略戰爭,轉移國內注意力,將本國經濟危機引向別國,同時通過戰爭需求降低國內失業率,緩解經濟危機。德國便屬於後者。
D項:由圖表可知,英國製造業所佔份額有小幅下降。現實中,經濟危機使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總量損失40%,英國雖然所佔份額下降微弱,但就整個國家經濟總量而言,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40%。故D錯。

㈩ 圖片中的歷史題怎麼做謝謝!

1、春秋時期鑄造的牛尊2、理由是:青銅牛尊的誕生,說明人們開始使用銅和鐵之類的工具,在生產工具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即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

閱讀全文

與歷史的圖表題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