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呢
說到中國古代經歷過的最混亂的時期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而在此之前的西周時期,周天子一直是享受著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權力並接受著四方朝拜覲見,但是在經歷了周平王東遷,東周始建後,周王室的地位已經在逐漸喪失,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內里卻已經成為了沒有實權的一個空架子。
隨著周王朝勢力的減弱,各諸侯國開始蠢蠢欲動,天下也逐漸形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面,本身實力不小的諸侯開始不斷的兼並和獨吞周圍的小國以求擴大自身勢力來加入爭奪霸權的行列。至此,東周開始迎來了一場極其劇烈的變革,社會逐漸陷入混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統稱。兩者之間以「三家分晉」為分界點。其中之一的春秋時期也被簡稱為「春秋」。
除了為百姓求得風調雨順,所以在春秋時節舉行祭祀活動外,我們還發現,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各路諸侯往往也被要求在春秋季節定時覲見天子。向天子敘述自己國家一年來經歷的大小事件和未能解決的難題來尋求周天子的意見和幫助,順便帶著各國的物資向西周進行朝貢。
無論是古人重視的祭祀還是被天子強制要求的覲見朝拜時間都定在一年的春秋兩季。足以看出春秋對於古人的特殊意義,或許人們用春秋來命名春秋時期也是出自於對這兩字的特別喜愛。
㈡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歷史上的東周前期,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什麼的?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今天我試著來回答一下。
第三,「春秋」一詞可以概括東周前期的時代特點。從東周開始,社會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諸侯們開始不聽周天子的話了,不遵守「周禮」了。同時,那些大諸侯們又依靠自己的強大,任意攻打並兼並其它弱小的諸侯,侵吞瓜分小諸侯們的土地,並且把小諸侯給滅了。
同時,那些大的諸侯國內部,也會產生分裂,比如韓趙魏三家分晉等等。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時代特點是:有的諸侯變大了,蓬勃發展起來了;而有的諸侯變小的,被別的諸侯給滅了。這種特點,和春天和秋天的萬物態勢,有著天然的相似性,因此,用「春秋」來作為中國歷史發展這個時期的命名,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參考資料:《春秋》《周禮》)
㈢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西周末年奴隸制逐漸瓦解,封建制興起的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事件,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共計242年間發生的大事。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了春秋和戰國的明確分解年:春秋為前770——前476,戰國為前475—前221年,並被普遍認同。
(3)歷史上為什麼叫春秋時期擴展閱讀: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尤其是春秋後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並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春秋時期,王室衰弱,社會處於動盪狀態。西周的各種制度在春秋時期逐漸遭到破壞,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計縣、郡,委派官員管理,這樣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時期開始後,周王室的統治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代。周王雖然在名義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以無力控制諸侯。
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在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
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他們相互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從此東周王朝開始走向滅亡。
㈣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春秋時期"是中國的歷史階段之一,指的是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公元前476年間的歷史。用"春秋"來命名這段歷史,源於孔子修訂的一本名為《春秋》的史書。
2. 史書為何以"春秋"為名?古代"春秋"二字素來有指代很長一段時間的傳統,莊子《逍遙游》中寫道:"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知,在那遙遠的年代,"春秋"本身表示著一種時間長度,這與記錄著過去某一個時期的興亡盛衰的歷史有著概念上的重合,那麼以"春秋"指代歷史,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外,春秋在古代代表著一年四季。有學者通過對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認為商、周一年只有春、秋兩季,故稱年為"春秋",史書亦由此得名。我們從一些帶有季節性字詞的成語中也可以參見其中的道理,在表示季節的四個字里春與秋在成語中通常並用,並且二者出現的頻次遠遠大於夏、冬,可以料想,在過去的某段時間內,確實以春、秋來平分一個年份。
與此同時,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中發生的大事,因此以"春秋"命名史書也不足為奇
3. "春秋時期"與《春秋》的關系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歷史加以整理修訂後的《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按照年代順序記事,時間跨度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歷史,以魯國國君年的在位為紀年,所記歷史以魯國為主,兼及其他國家。
《春秋》因孔子的修訂而名揚後世,由於《春秋》所錄歷史的時間跨度與歷史上"春秋時期"的時間跨度大致吻合,所以後人習慣引用書名《春秋》稱這段時期的歷史為"春秋時期"。
㈤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這個歷史年代歌大家都很熟悉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東周是分為兩個時期的。
這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時期,一個是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呢,簡稱為春秋,它是指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時間。但是還有一個說法,是指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這段時間。
這個時期是周王的勢力減弱,而諸侯群雄紛爭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他們史稱「春秋五霸」。
那諸位看官可能要問了,戰國好說,因為正是戰爭混亂的時候,所以起名戰國。那春秋之名又何來呢?
一、春秋時期為什麼會叫「春秋」的來源
在這里,有書君告訴大家,春秋之名是因為一本書而得名的。這本書就是孔子修訂的《春秋》。
在這里一定要敲黑板注意一下,《春秋》這本書不是孔子寫的,而是是孔子修訂的。這本書是魯國的史官們記錄自己國家,也就是魯國的歷史的。
而有的國家呢,總是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總想騷擾或侵佔別的諸侯國。
這個時期由於可以保證糧食的供應,也就具備了發動戰爭的條件。
而農民在這個時候秋收完畢,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農活了,所以也具備了征調入伍的條件。
因而在這個時期發生戰爭的事件特別多,因為季節剛好,不冷不熱。糧食也備足,不擔心後方無糧草供給。那在這一時期記載的戰爭事件也會比較多。
所以《春秋》主要記載的都是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的事件。
一年中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個最重要的交替,也就把春秋也做為一年的代稱了。
因此《春秋》就取名為春秋了,從字面上來看也就是指代歷史,指代光陰。
一段時期,一部書,這也就是春秋名字的來由。
從《春秋》這部書中,我們窺視到了幾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們所經歷的事情。這是一個最壞的時期,但是在這樣的時期內,又誕生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㈥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有什麼說法
春秋戰國時期呢,簡稱為秋春,它是指從公元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時間。可是還有一個說法,是指從公元770年到公元前403年這段時間。這些階段是周王的勢利變弱,而諸侯國群英爭奪的階段。在這里一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陸續獨霸,她們世稱「春秋五霸」。這部《春秋》紀錄著從魯隱公到魯哀公,一共十二代君王242年歷史時間。它把這一段階段所發生的大事都記錄了出來,以便後大家參考,讓人們從歷史中參考及其汲取教訓。恰好是因為它所記述的這一段階段,與西周歷史的時長按段是十分類似的,所以我們才把這一段歷史時間以《春秋》取名,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
事不詳盡,可是卻把標志性事件寫了出來,某一年春,某一年夏,又或是某一年冬,魯國人這本書成後,得意忘形,總是要起個好名字吧,即然都以世間的四季來寫這兩百多年的小故事,那麼就以「秋春」之名吧。「東漢」一詞都是本地大家記述那一段歷史的通用性詞,《尉繚子》今東漢相攻;《左傳》以周敬王當政有四十四年,故第二年為周元王年間,為東漢之始;《秦記》、《史記》、《戰國策》均以「東漢」一詞替代,後人的史官懂事時,也將三家分晉到秦統一這一段時期稱之為「東漢」。
㈦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在歷史上有兩個比較出名的時期,分別是春秋和戰國。對於這段時間的歷史,了解更多的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實際上春秋之所以這么叫,完全是因為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孔子修訂過的《春秋》,這本書記載的是魯國的一些歷史,所以人們才把這個時期叫做“春秋”。
這也就是為什麼,史書名字叫做《春秋》的原因。很多歷史事件都是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春秋》里記載的大多數事都發生在春季和秋季,跟歷史也是相符的。
㈧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這原本是一個書名。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文化大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歷經過不少朝代。每朝每代都有著其特有的文化屬性,其中的種種故事歷來為人們所傳唱。了解這些朝代的起源也是不少人的興趣。而名稱的由來是研究的第一步。
以上就是關於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的詳細解釋了,感興趣的朋友們還可以自己去尋找相關資料,相信會得到更多的收獲。
㈨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為什麼叫“春秋”時期呢?我是中學歷史教師,藉此機會與熱愛歷史科學的朋友們交流,相信你能認為正確!
📰朋友,咱們必須先從東周說起。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鎬”(今西安西,又稱“鎬京”),搬遷到洛(今河南洛陽市)。洛陽在西安的大東邊,後來的歷史學家稱為“東周”。
📒叫什麼名稱好呢?這個時期有一部重要的史書——《春秋》(孔子據魯國史料編成的書),因此把這294年的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