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考9大科目該如何復習,
2018語文復習建議
1.認真研究新大綱、新題型
2017年的考試大綱修訂幅度較大,所以2018年的大綱基本保持穩定,變化不大。
對於新的考試大綱、新的題型,要認真研究,做好應對准備。實用類文本閱讀和古代詩歌閱讀的難度在增加,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2.寫出高分作文要掌握這些技巧
作文在語文學科中舉足輕重,今年Ⅲ卷的作文採用給副題擬一正題,並且是二選一的方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題,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從考生答題情況看,作文成績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狀態,特別優秀作文與特別低分作文所佔比例均較小。
綜合來看,考場優秀作文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真知——見解獨到,認識深刻。
(2)吐真言——真實、實在。
(3)抒真情——從關注別人到關注真我。
(4)有文采。
而「差評」作文則存在下面這些問題:
(1)審題不慎。以全國Ⅲ卷為例,首先沒有吃透「我」,「我看高考」不是我們看高考,也不是別人看高考,考生要基於個人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寫出自己對高考個性化理解。「我的高考」則要求考生寫個人與高考有關的經歷,個人自己的情感體驗。其次,沒有抓住或不理解「副標題」這個要求,相當一部分考生要麼沒有副標題,要麼直接把副標題當成了作文正題。
(2)「立德樹人」命題思想理解不透。今年高考作文突出引導考生關注國家發展中的重大事件,啟發考生在宏觀語境中聚焦個人經驗,表達對「高考」的獨特體會和理解,但不少考生沒能領會這一命題指導思想,作文格調不高。
(3)文體不清。今年作文試題特別要求「明確文體」,但有些考場作文很難分清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或者是散文,文體特點不突出。
(4)生搬硬套。有些作文套話連篇,東拼西湊,只注重外在形式,缺少思想內涵,還有一些套作作文。套作作文分數不能超過40分。
3.建議:加大閱讀積累的廣度和深度
2018年的考生要想在語文學科取得好成績,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1)充分認識修訂高考考試大綱的意義及內容,認真研讀新大綱,以便更好有針對性地復習。
(2)明確考核目標和考核內容。從2017年開始,高考考核目標更加明確,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
(3)考試大綱的修訂,一個重要任務是構建高考立場的評價體系,高考立場就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學生務必擯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做法,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
(4)加大閱讀積累的廣度和深度。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閱讀量有一定增加,由原來8000字左右增加至近萬字,這是根據大學的學習要求增加的,大學需要讀書多、讀書快、讀書深的學生。學生應把高中語文作為一個體系,多讀、多背、多寫、多悟、多行、誦讀經典。
(5)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2017年考試大綱修改在內容上有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
從試題設計上,從推敲字句到分析文章結構,再到評價不同的觀點,題目從不同深度和廣度,考查學生歸納演繹、推理論證的能力,可以預測2018年考綱也會保持這一特點。因此學生需要學一點邏輯知識,掌握一些理性思維的方法。
2018數學復習建議
1.數學試題越來越貼近生活
2017年高考數學難嗎?專家認為試卷結構保持穩定,難以適度,各種難度的比例適當。
今年是修訂高考考試大綱後的首份數學試卷,文理科數學試題都分為三部分: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試題在賦分上與去年保持一致,在題型、題量上有小調整,刪除了「選修4-1平面幾何選講」考試內容。
2017年的高考數學試題全面地考查了中學數學的主體內容,試題中融入了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綜合能力,側重考查考生的綜合應用創新意識。試題貼近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讓數學應用問題的難度更符合考生的水平,促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的意識。應用題情景豐富,貼近考生和生活,體現了數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總體來說,2017年高考理科數學試題全面地考查了數學基本知識,對於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佔了較大的比例,構成數學試卷的主體。試題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注重學科的內在聯系,體現了「以能力立意」,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
2.平面幾何知識仍然不能忽視
2017年新修訂的高考考試大綱中,數學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高考前各方對「數學文化」內容的備考尤其關注。不過,許多學校高三教師沒有對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對高考命題的影響沒有進行評估,因而考生表現出來的解題思想、解題思路、解題過程問題還是存在諸多問題。
此外,選考內容的3選1改成2選1。從今年的2選1試題來看,4-5的第一小問比較容易解答,相對更容易拿分,後面幾年的高考2選1的問題值得深入的關注和研討。
另外,刪除了「4-1平面幾何選講」,並不等於不考平面幾何知識,今年的文理科第19題,主要考查空間中的點、線、面的關系,考查考生解決立體幾何問題及邏輯推理的綜合能力。
2018英語復習建議
1.英語試題素材多源於外文網站
從2017年的高考全國卷英語試題看,一些特點值得關注。比如越來越注重語言基礎,突出英語能力。
試題的語言素材以語篇為基礎,體現了新課標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使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社會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
並且,今年的試題素材語言地道,原汁原味。非謂語句、定語從句等頻頻出現,語篇中的長難句,是熟詞生義,以及詞性活用等現象較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利用構詞法可以推測出詞義含義的詞彙,在高考中不作為生詞加以註解,對考生詞彙要求較高。
2.高考中這些錯誤要避免
縱觀近年高考,考生在英語卷答題中表現出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較強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聽力方面,聽前不會審題或審題不仔細,導致答非所問;聽的過程中不會做簡要記錄,以致漏掉關鍵信息;因詞彙積累不足而對語境、數字、地名、人名不夠敏感。
閱讀理解方面,整體把握文章主旨欠妥,聯繫上下文、邏輯思維能力欠佳,相關的文化知識欠缺,缺乏有效的解題方法,因解題信息定位不準或答題缺乏依據而憑感覺答題,因對所能捕捉到的信息缺乏充分的理解而導致答案斷章取義。
完形填空方面,應對考綱詞彙掌握不好、邏輯思維能力及解題技巧缺失、不理解文化內涵、中文思維嚴重等,導致解題時脫離文章主題,不能依據上下文解題,答案出現主觀臆斷或定勢思維現象。
語法填空方面,因語言知識不扎實或粗心大意,不能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有效提取並運用相關的語法及詞彙知識。
短文改錯方面,因不熟悉考點、查錯糾錯能力薄弱導致不能正確解錯。
書面表達方面,因審題不仔細導致遺漏要點或要點未充分展開,表述不切題,中式英語或語言錯誤多。
3.英語備考可以「三步走」
要打贏高考這場戰役,需要尋找並確定有效的「戰術」,即備考策略。高考評卷專家們,也給出了英語具體的備考策略。
第一階段完成高三學習內容,也可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確定完成的內容,以教材為藍本,重點復習和掌握詞彙的用法,訓練閱讀方法,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天,進行聽力、完形、閱讀、寫作的訓練,過好詞彙關,因為閱讀能力的高低與詞彙量的大小呈正相關。
詞彙過關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3500個考綱詞彙和360個常用短語的識記;第二步,架構重點詞彙或高頻詞彙的知識框架,如一詞多義,熟詞新義,一詞多性,詞性轉換,構詞法等;第三步,熟悉重點詞彙的考查重點,並在語境中運用和掌握。
第二階段也就是一輪復習,系統全面復習高中課本知識和語法知識。完成高一高二課本的復習,主要任務:選好教輔材料,進行重組和整合。以詞彙、句型,語篇,語法歸類復習為主,精講多練。每一單元以抓「雙基」為主,從詞彙的詞形轉換,重點短語,重點句型、句子翻譯,話題寫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訓練,把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進行比較、重組、總結,梳理知識結構,建立知識網路,掌握語言規則,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
第三階段完成六個題型的專題復習,查漏補缺,並強化高考題型訓練,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主線是突破考點,突出主幹知識的綜合能力訓練,理順高考所涉及的重點項目,逐步培養應試技巧。
2018物理復習建議
吃透高考真題,重視基礎題型,減少細節失誤
2017年物理考題的難題偏多,容易題沒有,整體情況偏難。試題在考查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更多的側重了推理能力,計算能力、探究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
此外,要研究物理真題,了解高考題型特點,命題意圖、測試能力要求等,以便確定復習的重難點。高考試題並不迴避近幾年的考點,相反有的考點年年考,形成所謂的高頻考點。例如摩擦力、勻變速直線運動、共點力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功能關系、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同時涉及動生與感生的電磁感應現象等等。還有3-3的計算題考玻意耳定律,3-4的計算題考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可以用高考真題或改編後的試題進行限時訓練,吃透必考點,找准大熱點。
一份高考試題是中檔題居多,在難題當中也有基礎的部分,平時的訓練題也是如此,要盡量減少這些基礎部分的失分。
例如今年的全國三卷第22題,考彈簧秤讀數和平行四邊形作圖,這是很基礎的知識,只要考生敢於操作、認真操作,是能夠拿到分的,但很多考生嫌做圖麻煩直接跳過,不少考生做了也是馬虎讀數、草草作圖,結果白白丟掉這樣的基礎分。在平時的復習中,一定要重視拿基礎分,不能以損失基礎分來換取難題分。
最後,必須盡量減少細節上的失誤。
例如今年三卷理綜的第24題,考查勻強磁場中的圓周運動,題目不難,但約25%的考生答題卻得0分,很多考生懂得洛倫茲力充當向心力,並列出式子,可惜不注意細節,不用題給的符號表示磁場和速度,把本應能得的分白白丟掉了。
2018化學復習建議
1.研究《考試大綱》,復習要有策略
化學科相對以前的《考試大綱》,不僅考試內容發生了變化,刪除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模塊,而且在知識點的考查上有不同的要求,考查點有刪減,如必修教材,刪除4處,新增14處,替換15處,選修教材,刪除3處、新增10處、替換6處,這個變化是多年來從沒有過的,如果老師和同學們沒有把握好高考考綱這些變化,就不能掌握高考復習的方向,會走很多彎路。
高考試題是《高考大綱》的具體體現形式,大量高考試題的集合更是對《高考大綱》要求最直接和最完善的體現,只有認真研究高考真題,對比高考真題,歸納高考真題,才能把握高考到底考什麼,怎麼考,必考點是什麼?高頻考點是什麼?每年的主幹知識和主幹內容都有哪一些等等。
2.化學復習分為三輪:
一輪復習要對高考題進行分類,把相同考點編制在一起練習,對高考化學題型、賦分,考查內容有基本認識,熟悉高考題的重點、熱點,從研讀標准答案中感悟答題關鍵技巧。
一輪復習的重要性,是其他復習不可替代的,抓住了一輪復習,就抓住了高考化學復習成功的一大半。因此一輪復習一定要在內容上全面無漏,策略上藝術精細,避免粗獷。
二輪復習中對高考題重新分類,按選擇題、化學反應原理題、化學工藝流程與無機綜合題,實驗設計與實驗探究題進行強化限時訓練,培養快速答題的能力。最後還可對高考題進行變式演練,達到能舉一反三,知一題會一類的能力。
還應按高考題型板塊或高頻考點板塊設計專題復習,重在熟悉題型特徵,熟練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建立分析問題的系統思維,建立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三輪復習則重在「考、評、查、補」四字上下功夫。爭取及時糾錯,完善知識結構。
2018生物復習建議
1.三輪復習各有側重
生物的復習也是分三輪進行:
一輪復習時,爭取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力爭每個知識點的復習能有一定的深度,復習時間也可適當的拉長(六個月左右)。
二輪復習重在能力提升,在這一輪復習當中,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在知識理解,而應該構建知識結構,時間大約在一個月左右。
三輪復習重點在熟識高考題型、提升解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在這一輪復習當中,要將近三年的全國理綜1生物卷、理綜2生物卷、理綜3生物卷、海南卷、北京卷試題全部找齊,在恰當的時間里限時訓練,熟悉高考題型,提升解題技巧。
經過前三輪復習之後,進入5月上旬後,應注重查缺補漏和回歸教材,可以嘗試將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填空訓練。
2.要經常訓練邏輯表達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理綜生物試題,尤其是2017年理綜生物試題,著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學生常常在該類試題中得分較低,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學生分析問題過程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差,二是學生表達過程中的語言組織能力差,不能夠用准確的生物學術語、概念、原理、規律進行描述。
任何能力都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才能得到良好發展,因此學生必須進行經常性的,有計劃的訓練。
3.加強深度學習 做到規范答題
什麼是淺層學習?就是大家一直討論的知識記憶、理解、簡單應用,那麼什麼是深度學習?那應該是對知識進行分析創造展開思維,簡單的說,就是要進行問題探究和分析。
例如2017年全國三卷理綜生物第38題的第(1)小題,一個省只有五位考生得滿分,絕大部分考生是0分。為什麼?關於轉基因過程,教材中陳述得非常清楚,很多老師讓學生記住就行了。但是,如果僅僅是記住轉基因過程,而不去深究轉基因過程背後的「道理」,學生很難回答本題。
此外,從歷年的閱卷情況看,考生在答題環節不規范,不科學而導致的丟分比較嚴重,如審題錯誤(本要求選出正確的,卻看成選出錯誤的;題干閱讀粗心而導致理解錯誤等),錯別字、學術術語不準確、字跡潦草不清、表述不完整等。如果考生在答題時能夠避免這些方面,得分將會提高一截。
2018政治復習建議
研究考題考綱,理論聯系實際
2017年政治高考全國卷從選擇題的得分情況來看,考生總體上在經濟生活部分的選擇題正確率比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與哲學的要低。但考生在生活與哲學部分的選擇題做得較好,得分率較高。
政治在復習備考時,老師和學生應該主動作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研究考綱,把准命題思路。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對考綱中能力的要求有系統、全面和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在備考的過程中,往往老師對能力的要求很清楚,但學生對能力的要求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而造成學生總是被動地應考,而非針對考綱中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在平時的備考過程中結合能力要求訓練自己。
第二,研究考題,關注基礎性和綜合性,聚焦邏輯思維培養。老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對考題的研究,尤其是把握答案的組織和設計特點,這樣可以提升考生書寫答案的能力,同時這有助於考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提升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研究教材,遴選和突破核心知識。對教材的研究和把握程度,決定了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因此,必須要研究教材,遴選核心知識和構建核心知識框架,有重點的突破知識瓶頸。
最後,思想政治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同時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艱巨任務。因而,關注事態發展,關注社會發展的趨勢,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
2018歷史復習建議
著力訓練5種能力,關注歷史熱點問題
2017年高考全國卷的歷史成績主要集中分布在30分到79分這個區間段,高分段的學生還不是很突出。
高三的歷史復習備考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一開始就要制定好計劃,從而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忙亂性。在高三復習備考時建議分三輪進行。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過好知識關,鞏固基礎知識,建構知識體系。在這個階段,要注意查漏補缺,弄清概念,弄清易錯易混點。
第二輪復習的目的是綜合復習,圍繞考點,突破難點,強化訓練,提升能力。突出重點和主幹,突出高頻考點,重點提升能力,尤其是解讀材料、提取信息、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輪復習的目的是緊扣熱點,強化應試,提升技巧,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提升能力。具體要求是注意回歸課本,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答綜合問題的能力。
根據高考歷史中學生失分的原因,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下面的訓練:
第一是加強對閱讀材料、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
第二是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
第三是加強答題方法,特別是材料解析題答題方法的訓練;
第四是注意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第五是落實好限時訓練,提高解題速度。
「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社會問題為素材」是高考歷史命題的核心思想。針對歷史命題這一特點,在平時的歷史復習中, 應該適度的關注熱點問題。就歷史學科而言,有兩個關系必須要處理好:
第一,歷史學科有自己的主幹知識,要把握好主幹知識與熱點問題之間的關系;
第二,歷史學科的對象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不可能直接地考現實問題,主要是通過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去折射現實問題。
歷史的熱點問題,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對現實與社會影響較大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思考。如關於全球化、區域化、一體化的思考,關於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
二是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用歷史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看待現實問題,明確自身的責任。如中美關系及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等。
三是政治、地理問題的歷史交融。三科知識的有機結合,如環境問題、人口問題、水利工程問題、與中國和世界的熱點地區有關的歷史問題等。這方面在高考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即以當前國內、國際重大時事為突破口,把熱點問題和歷史學科的主幹知識有機結合,考察相關的歷史主幹知識,折射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
2018地理復習建議
「必修選考、選修必考」,要擺脫答題模板
2017年地理全國卷平均分為51.08分,人數最多的是50~59分分數段,約占考生總數的26%,其他分數段的考生以此為中心向高分段和低分段遞減,90分以上為17人,最高分96分。
從考生做題的情況看,得分較高的題目往往是考查基礎性知識,或者對能力的要求不高,或者是設問角度常見、考生訓練嫻熟的題目。而考生失分主要集中在下列的考點與題型中:知識盲點、陌生題型、對知識儲備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高的題目。
2017年全國三套卷的地理試題增強了基礎性考查,尤其在Ⅰ卷選擇題部分表現明顯,但從考生得分情況來看,基礎性考查的題目得分率參差不齊。可見,基礎性題目提分的空間很大,夯實基礎將直接影響到當前考試的分數。
實際上,扎實的基礎也是解答高能力要求考題的基石。當前高考地理試題命題立意的主旨是強化學科思維能力考查,這類考題往往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知識儲備、信息提取和綜合思維等諸多方面的考查,如果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不扎實,考生在面對這類試題時也難以考出好成績。
此外,面對第Ⅱ卷中創新設問形式的題型考生審題能力弱,這已嚴重影響到了大多數考題的得分率。學生要找准中心關鍵詞,關注限定性條件或修飾詞去理解題意。只有通過多次反復訓練,才有可能突破審題能力弱的問題。
2017年的第Ⅱ卷考題中,很多都採用限制性條件下的創新設問形式,目的之一就是規避近年高考地理的模板式答題情況。而面對新的設問方式,許多考生答題要麼是按照一貫以來的答題模板作答,要麼是答題思維邏輯鏈不清晰,語言表述混亂等,很難拿到高分。
在復習起步初期,考生建立答題模板是必要的,但隨著復習的推進,培養在答題模板的基礎上,運用地理知識與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
縱觀今年全國卷試題,考題模式呈現「必修選考,選修必考」的特點。必修選考,指限於文綜卷地理考題的篇幅,考查的知識點是無法全面覆蓋所有核心主幹知識的;而選修模塊則不同,每個模塊內容肯定有10分的題量,謂之「選修必考」。從復習實效的性價比上看,在選修內容上適當著力是必須的!
在地理復習整體布局上:兩個選修模塊都應對等重視,全面覆蓋,精選精講,訓練強化。學生在兩個選修模塊中,依據個人的興趣與專長去選擇主攻模塊,並原則上固定下來,臨考時切忌隨意變換選做題。
❷ 中考歷史有哪些重要考點應該如何備考歷史才是正確的
雖然比我高的人很多,但我是最近四個月才開始看初三歷史的。總復習腦子里得有一句台詞,但是記不太清很雜。當我看到題目中提到的一個事件時,我腦海中必須有一個大概的時間點和關於這個事件的關鍵詞。不要混淆事件的性質,比如革命和改革的地位、影響和重要性(都是一回事)。否則回答主觀題就會錯過評分點。
考試當天沒戴錶,就拚命快速寫那個題目,25分鍾就寫完了(要知道我一般40分鍾也寫不完一個),還是滿的。後果就是檢查的時候感覺寫的東西不是特別好糾正,要盡量把字縮小到不超過那個框!橫線用完了,當時真的很慘!中考歷史會發答題卡。我建議你可以為最後一個問題列出一點想法,然後寫出來。盡量把做題的時間控制在30分鍾,10分鍾檢查一遍(如果你老師給的題和中考卷子的題一樣),然後把字寫的小一點但是好一點(我不知道25分鍾寫的字是什麼,對自己很反感)
❸ 高三歷史學科最後階段如何復習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歷史不以基本史實、主幹知識為基礎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一輪復習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夯實基礎知識,建立起在教材框架下的知識結構體系;加深對歷史的理解,以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做到知能並重,滲透思想教育,做到全面提高。為更快地適應新的高考形勢,更好地明確一輪復習的思路,提高一輪復習的學習效果,進一步發揮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優勢,我們匯總了各校在一輪復習中的經驗和方法,形成綜合性的指導意見,供大家參考和交流。
一、一輪復習的指導思想:系統、全面、細致、高效。
一輪復習務求夯實基礎,穩扎穩打,不能貪圖求快,要進度服從任務。以新課標、新考情和全國卷的《考試說明》為主要依據,借鑒歷史學科歷年來一輪復習的有效做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復習時以知識落實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歷史素養為落腳點,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學、練、講、評的有機結合為主要方法,堅持循序漸進、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情感教育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證與提高一輪復習的整體效益。
二、高考考情分析
1.高考難度高。難度是衡量試題難易程度的統計指標,通常情況下,難度=平均分∕滿分值。
近年新高考歷史試題難度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難度
0.46
0.46
0.48
0.39
0.38
0.40
說明:該表主要是依據使用全國課標Ⅰ卷基礎教育較好的省區(2013年之前不分Ⅰ、Ⅱ卷),包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江西等。
以上數據表明,近幾年的全國課標卷I歷史高考試題,不僅未降,反而越來越高。
2.命題的專業化趨向方面。弱化了對教材的依託,大量學術前沿的素材成了高考命題素材,一些專業研究能力和要求滲透到了試題中。越來越多的專業化傾向,大大提高了試題難度。
3.試題設計方面。「刻意追求試題形式,一是認為新形式就是考查能力;二是想通過新形式使中學的教師和學生摸不清高考命題規律和特點,以達到控制試題難度的目的。」
4.圍繞著考能力,歷史試題中,大量引用文言文材料,「新材料、新情境」,這種雙重學科能力的考查,進一步加大了試題的難度。由於過分強調,試卷的文字閱讀量過大,試卷長度過長,試題偏離對教材的依託,考查了很多超范圍的內容,引用了很多脫離學生實際的內容,這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試題的難度。
三、學情分析
一輪復習與新授課相比有些明顯的特點,比如大容量,快節奏,難度大,范圍廣,方法多,重視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聯系。但學生學生在高一時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都不成熟,所學知識經過時間的沉澱幾乎是完全陌生的,對課本比較陌生,基礎知識薄弱,知識結構零散,不能正確提取知識,審題能力較差,解題不規范,缺少方法,不會聯系,缺乏題後反思總結。
所以教學的各個環節,要適應一輪復習的特點,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適時調整復習策略與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要扎實——記憶准確、理解正確、概念明確
(1)完成對課本基礎知識有效落實和查缺補漏。按照「全、細、實」的原則,扎實有效、積極穩妥的推進教學,確保學生一輪復習過後不留知識上的死角。
(2)抓基礎應在重新建構中深化知識理解,力求平中見奇。注重單元教學模式的探索,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推動學生構建知識樹。提認識不要空洞地牽強附會,而應在系統歸納中升華歷史理解。
2.復習過程要夯實——知識整合、角度靈活、訓練到位
(1)知識力求全面,注重打通模塊界限。注意以不同的史觀、不同的角度認識、理解同一問題,以求以不變應萬變。
(2)打造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課堂。「精講」的前提來自精心備課,精心批改,精心收集學生的問題;「精練」的前提來自教師課前親自做題,大量篩選試題。能力訓練上不可能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而應在深入理解中活化訓練方式,力求平實有效。
3.學科能力要落實——信息加工、史觀運用、學科表達
注重答題規律、方法技巧的總結,學會如何審題、如何應用歷史方法分析題、如何運用歷史知識學科語言解答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科方法、技巧,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創造性地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老師頭腦要充實——多學習、多鑽研、多交流
積極參加各類各級研討會、交流課,強化教師學習意識,關注最新史學研究成果,更新教學觀念;鑽研考試說明、高考真題,把握全國卷的命題特點,試著摸清全國卷的出題路子和答題的規律,從而有針對性的復習備考做到有的放矢。
❹ 歷史考研該怎樣復習
《歷史考研》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4ylWPSQM-tRqjLKKDeHRRQ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❺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麼」類型的問題
基本方法:回答說明了什麼,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是空想。
分析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歷史背景是影響、預示事物發展趨向的客觀條件,是對導致歷史事件發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概括總結,這些因素可能是顯現的,隱現的。
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歷史因素方面:是否是歷史發展的需要。現實因素:是否符合現實情況的需要。主觀因素方面:是否是當事人主觀願望能夠的需要。
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餓觀點。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基本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就是要評價其一生的功過是非。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其次,要按一定的標准和原則把這些活動分為積極(或進步、功績)和消極(或反動、過錯)兩方面,對於有些歷史人物,其活動呈現明顯階段性,所以還要分階段評價;第三,評價的標准和原則有:(1)生產力標准(2)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義原則,不要誇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階級的觀點(4)時代的觀點,即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代人的標准評價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7)注意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學會分析歷史事件***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呢?
分析歷史事件應掌握4要素: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演變過程。
例如「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一目「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煙運動」講的是鴉片戰爭的原因;第一節第三目「鴉片戰爭的經過」講的是鴉片戰爭的經過;第二節第一目「中英《南京條約》」和第二目「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講的是鴉片戰爭的結果;第二節第三目「鴉片戰爭的影響」和第七節第一目「新思想萌發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發」講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無原因。
1、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過程呢?
關於歷史事件過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種方法
1、以時間系事法,以時間為軸心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邏輯順序進行歸納。
如鴉片戰爭經過4點:1840年6月,英艦封鎖珠江口,戰爭爆發——接著,沿海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軍擴大戰爭,一年內佔香港和東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求和,戰爭結束。
2、以空間系事法,以地點為紐帶進行歸納。
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點:廊坊、楊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歷史人物的活動來歸納。
如太平天國的防禦戰,就可以按陳玉成、李秀成以及他們兩人共同的行動來掌握。
如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就可以按照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四個人的活動來歸納。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結果呢?
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不外乎四種:
①成功。如:新航路開辟成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等。
②失敗。鴉片戰爭中國失敗、洋務運動破產、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等。
④勝而不勝,不敗而敗。中法戰爭,中國是勝而不勝,不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敗而不敗。
關於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應該從3個方面考慮:一個「是什麼」、兩個「為什麼」,即結果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呢?
1、分項分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響。
如鴉片戰爭:經濟影響——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政治影響——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矛盾的變化、革命任務和性質的變化。
思想影響——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外交影響——由閉關鎖國到門戶洞開,獨立自主的中國開始淪落為一個主權殘缺的半殖民地國家,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之間的關系不復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系,而是侵略與被侵略、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
清政府站在中國人民頭上發號施令,外國資產階級卻站在它的頭上發號施令,這就是那許多條約特權的實質。」
2、全面分析:一分為二,既要看到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或局限性,還要分清主次。
如鴉片戰爭的積極影響: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對後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就有積極影響;思想上——新思想的萌發。
如甲午中日戰爭的積極影響:政治上——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以出現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經濟上——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思想上——出現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和農民階級樸素的反帝(「扶清滅洋」)思想。
3、國際化分析:中國對外國的影響,外國對中國的影響,中外結合思考。
如鴉片戰爭對英國和世界的影響:對英國,英國戰勝,憑借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從中國掠奪原料,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世界,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環。如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上,近代工業產生[或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企業,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思想上,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
4、轉化分析:就是要學會遷移和推廣,會轉化思維。有兩種情況:
一是特殊性影響轉化為普遍性影響,如由鴉片戰爭的影響思考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侵華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由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影響思考中國古代統一的影響。
二是普遍性影響轉化為特殊性影響,如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課本上講了對亞非拉的影響(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政治上——歐洲殖民者開始對亞非拉進行政治的控制和滲透;經濟上——經濟的剝削和掠奪;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從海路相繼來到中國邊疆進行侵略活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同時使明清統治者走向閉關鎖國。第二,明朝中後期,美洲高產農作物通過菲律賓傳入中國,為清朝人口快速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三,天主教從海路傳入中國,明清之際出現「西學東漸」局面。
5、學科交叉分析:學科之間的交叉影響,即歷史事件對政治的影響,對地理的影響。如中國古代的墾荒,政治上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穩定政局,地理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如英國工業革命,政治上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地理上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帶來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
❻ 歷史學考研怎樣准備
多做做真題集,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❼ 怎樣學習高三歷史
猿輔導 唐浩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2020暑假班(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iAG4KZDQ7fXiWYMUp3bRJ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❽ 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
高考臨近時,我們需要復習的科目有很多,通常留給歷史科目的復習時間是不多的,而最好的儲備知識的 方法 就是進行分類,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希望大家喜歡!
一、歷史備考中學生的困境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大綱廣東(歷史)》可知,高考考查范圍主要涉及政治、經濟、 文化 三個必修模塊和改革、民主兩個選修模塊,共99個考點,涵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考試能力要求有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辨別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說明歷史觀點;描述和闡釋歷史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歷史觀點。可見,歷史高考內容上橫貫中外,歷經千年,人事繁雜,在能力要求上涉及閱讀材料與信息提取、文字表達提煉、分析與綜合等能力,雖然整體難度比X科有所降低,但要拿高分也不容易,很多學生在復習中有畏困情緒,主要表現有幾方面。
1.大量基礎知識記了又忘,怎麼也記不住。
2.非選擇題答題要求言簡意賅,層次分明,史論結合,得高分不容易。
3.教材以專題呈現,試題則為「通史」體例,政治、經濟、文化三本教材整合,學生常常張冠李戴,掉三漏四,知識十分混亂。面對高考的要求和學生的困惑,拼時間拼精力,一味死記硬背,題海強化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要尋找新的路徑和突破口和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運用認知心理學關於知識分類、學習策略等理論的指導教學,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復習實效。
二、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理論
「知識」是指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人對自身及自然的認識(學習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技能等,它是構成人類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現代心理學家們根據不同的原則把知識進行分類,不同知識(不同的學習結果)的學習過程和有效學習的條件是不同的,必須根據不同類型學習的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
1.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的分類根據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Anderson,1983)的看法,通過信息加工過程人們獲得兩類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是回答「是什麼」,它是信息輸入大腦後形成命題網路,並以命題、形象和線性序列形式來表徵。程序性知識則是回答「怎麼辦」,它是需要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美國著名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家R.M.加涅根據學習生成的不同結果把知識分為五種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其中,前四種屬於能力范疇。人的能力有天生成分和後天習得的成分。後天習得的能力是由習得的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和動作技能構成的。這四種成分中前三種屬於認知領域,第四種即動作技能,屬於心因動作領域。第五種即態度,屬於情感領域。無論哪種知識分類方法都讓我們清楚認識到,知識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要有不同的 學習方法 ,教師只有對不同知識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吃力不討好。本文對歷史知識的分類主要根據信息加工理論,歷史學科大量的知識屬於有組織的陳述性知識。
2.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認知心理學把知識獲得的過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心理學家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論來說明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陳述性知識的獲得,①由環境(包括教師和教材)向學生呈現新知。②學生把知覺到的信息符號轉換成命題的表徵。③新命題通過激活的擴散,使原有命題網路中與之相關的命題被激活。④新命題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同時處於工作記憶中,產生網路聯系,新的命題即被習得,或通過精加工過程而生成新命題。⑤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題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形成緊密聯系而被貯存於長時記憶中。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首先規則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編入學習者原有知識的命題網路,然後陳述性知識在一系列練習中,通過對其適用條件的概括和分化,規則轉化為產生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
3.認知心理學提出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促進學習的內部過程的外部事件,也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所採取的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手段、方法、媒體等。這些外部事件可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習素材。前者如教師提供的視頻音像,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後者如在教材中附加問題、引文,以便引導學生注意關鍵的信息。陳述性知識習得的方式通常是記憶,常用的有復述策略和組織策略等,而程序性知識實際上是陳述性知識習得後如何提取和應用的問題,變式訓練有效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三、運用現代認知心理學做好歷史備考策略的選擇
根據知識分類理論,歷史學科大量的知識屬於有組織的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的獲得一般方式是「記憶」,在這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即應用習得的概念「具體辦事」。歷史學科的高考備考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按教材體例進行,側重基礎知識的回顧與鞏固。第二階段按「通史」體例進行,強調系統地掌握和鞏固知識,而對題目的解答能力培養則貫穿其中,這一復習過程與廣義知識學習的習得、鞏固、應用和轉化的三個階段完全一致。備考過程中要根據知識分類特點指導學生採取適當的學習策略,對知識進行「精加工」。「精加工」是人們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記住相關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作出有意義的添加、構建或者生發。具體說,指能按問題條件,不斷改變對問題的看法,重新組織自己的知識、 經驗 ,從而能超越學習條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精加工」表現在具體學習方式上,歷史學科常用的有復述策略、組織策略、變式訓練。
1.復述策略復述策略是學習過程中一種主要記憶手段,為保持對知識的記憶,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過程和學習材料,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之上的學習策略,它分為識記過程的復述策略和保持過程中的復述策略。復述策略有效地促進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而歷史學科以事實性知識和陳述性整體知識為主,如人名、地名、事件等,只有經過多次復述,才能在短時間內記住並長期保持。因此,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養成復述的習慣,掌握復述的方法,以鞏固對知識的記憶。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增強記憶並嘗試背誦,主要使用意義復述、筆記「留白」、「過電影」的方法。意義復述,要求每個學生對教材的目錄進行復核,目的是要把學習內容按一定的規則進行記憶。有三種層次的要求,第一層次是能用自己的語言把目錄說出來;第二層次是能說出每課書與所在單元的標題之間的關系;第三層次是對每一課中的一級標題能說出來並能說出它與課文標題之間的關系。對於學優生還要求就一個主題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三本教材的相關內容能進行復述,如「民主制度」,學生能連接雅典民主、西方代議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中華民國的嘗試、新中國的民主建設與發展單元的相關內容。筆記「留白」,學生都有做筆記的習慣,研究表明,筆記有助於指引個人的注意,有助於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助於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但很多學生只會把老師的話全部記下來,不經篩選,課上記不下來,課後找同學筆記抄一下,往往費時失事,效果不佳。如何做筆記才更有效,筆記「留白」是筆者從復述原理中得到啟發而創造出來的,復述策略中有一種方法是「嘗試回憶」,借用一定的線索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提取,做筆記時我們有選擇地記,刻意不記全,留下空白,課上就不用擔心記不完或忙記筆記而聽不到老師講什麼了。課後根據筆記中的線索,嘗試回憶,把「留白」的地方進行完善,知識通過復述方式進入記憶的通道獲得重新提取和鞏固。過「電影」,課堂是師生共同演繹的時光,是知識火炬傳遞的橋梁,課堂上有聲音、動作、視頻等,它會通過學生的眼睛和耳朵傳入大腦並形成「圖像」。復述策略中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及時復習和試圖回憶,過「電影」實際就是應用了相關原理。學生在每天睡覺前放鬆身體,回憶課堂上老師所說的話,所做的動作,所講的問題,對相關知識進行及時的「復述」和必要的記憶。
2.組織策略組織策略是指將分散、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並表示出它們之間關系的方法。歷史學科以歷史人和歷史事組成,是有組織的陳述性知識。但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是以專題史形式出現,對影響人和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分別在不同課本中陳述,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更需要運用組織策略的原理對知識進行「精加工」處理,特別是在高三復習中更要注意組織策略的運用,把「離散」的知識集中起來,尋找其中的聯系。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把「 思維導圖 」的原理和方法介紹給學生,用點線把知識進行整理歸類,組成網路系統,即用思維導圖來陳述一個事件,從而形成整體知識網路,強化對知識內在聯系的把握與知識的記憶,就好像計算機中根目錄下有子目錄、子子目錄,以延長學生記憶的質量與時效。通過自主構建的知識體系和自主生成知識圖式,能比較有效地實現對該知識的鞏固和保持。
3.變式訓練知識是否真正掌握要看學生能否正確地把知識應用到題目解答,以復述策略和組織策略對大量事實性知識進行記憶和掌握的基礎上學生要通過練習把習得的知識進行提取、遷移和應用,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對題目的閱讀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是師生共同努力的內容,通過必要的高考試題的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達到復習的效果。歷史學科的學習首先是把大量的陳述性事實知識進行記憶,以此為基礎轉變為程序性知識,即智慧技能,具體在高考中就是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辨別事實的能力、描述和闡釋歷史事物能力、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與觀點能力。可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手段,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則是目的,而從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即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技能,練習是一條必經途徑。當前只是對知識的記憶,不足以應對高考的能力需要,只有學生能把握一定的方法和原理,把知識應用到不同的情景中,才真正說得上掌握知識,在歷史教學上要注意選取適當的練習進行訓練,實現知識的遷移與轉化。認清知識的分類,把握不同類型知識學習的基本方法,改變過去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按科學規律辦事,提升自我專業素質,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走「優質輕負」的教改之路,引領學生自主建構,從自主中成長,從自主中獲益。
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大全
★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歸納
★ 高考歷史必備的知識歸納
★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重點必備知識點
★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歸納
★ 高考歷史學習技巧及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要點整理
★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大全
★ 高考歷史復習要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