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首陽山的歷史
首陽山之所以名聞遐邇,當與伯夷、叔齊有關。
伯夷、叔齊乃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其父死,遺命叔齊繼位,而叔齊認為伯夷是長子遂讓位於他,伯夷卻認為父命不可違,便逃跑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而逃。
武王伐紂,車載著文王的牌位行軍。伯夷、叔齊叩馬進諫:「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衛士欲殺之,姜太公曰:「此義士也。」衛士就把他們趕走了。武王大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河後陳兵於牧野,殷紂王發兵70萬拒之,奴隸陣前倒戈叛紂,紂王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了。
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便隱居於首陽山,採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歷代對伯夷、叔齊推崇備至,稱其二人為「二賢人」、「二君子」。
大意是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國君死後,二人互相謙讓,不肯受位。後來到了岐山的周國,周武王思賢若渴,想用高官厚祿留住伯夷、叔齊,但是伯夷、叔齊堅決不受。他們攔住武王伐紂的軍隊,諫阻戰爭。但是沒被採納。後來一起來到孤竹國的首陽山,就是今天的嵐山,義不食周粟,採薇而食,不久餓死在首陽山。
(1)徑陽的歷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首陽山位於渭源縣東南34公里的蓮峰鎮張家灘村和古跡坪村交匯處,海拔在2186-2509米之間,因其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奇秀著稱,是古絲綢南路上的一顆瑰麗明珠。又因商末周初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長眠於此地而聞名全國。
首陽山位於蓮峰山北部和蓮峰山遙相呼應,西北側有石門,因兩座石岩東西對峙,間開一線,形似石門而得名。"石門夜月"為當地一景。
兩崖之間有一水庫,容量500多萬立方米,是一處理想的水上樂園。水庫後面為長十五里的天井峽谷,這里座府陡峭的山崖相地挺立,四山合圍,藍天變成一條細線,人如處在井底,其地勢恰似一大鋸解開的板縫,故此當地俗稱解板溝。天井峽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處景點。
沿十五里開井畫廊,到處充滿著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之情趣。如從縣城向南行起碼抵天井峽,約有20多公里路程。
❷ 出師表的有關歷史內容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卻說章武二年夏六月,東吳陸遜大破蜀兵於*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趙雲引兵
據守。忽馬良至,見大軍已敗,懊悔不及,將孔明之言,奏知先主。先主嘆曰:「朕早聽丞
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今有何面目復回成都見群臣乎!」遂傳旨就白帝城住紮,將館驛改
為永安宮。人報馮習、張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歿於王事,先主傷感不已。又近臣奏
稱:「黃權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先主曰:「黃權被吳兵
隔斷在江北岸,欲歸無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負權,非權負朕也,何必罪其家屬?」仍給
祿米以養之。卻說黃權降魏,諸將引見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於陳、韓耶?」權
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諸軍於江北,被陸遜絕斷。臣歸蜀無路,降
吳不可,故來投陛下。敗軍之將,免死為幸,安敢追慕於古人耶!」丕大喜,遂拜黃權為鎮
南將軍。權堅辭不受。忽近臣奏曰:「有細作人自蜀中來,說蜀主將黃權家屬盡皆誅戮。」
權曰:「臣與蜀主,推誠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丕然之。後人有詩責黃
權曰:「降吳不可卻降曹,忠義安能事兩朝?堪嘆黃權惜一死,紫陽書法不輕饒。」
曹丕問賈詡曰:「朕欲一統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吳乎?」詡曰:「劉備雄才,更兼諸
葛亮善能治國;東吳孫權,能識虛實,陸遜現屯兵於險要,隔江泛湖,皆難卒謀。以臣觀
之,諸將之中,皆無孫權、劉備敵手。雖以陛下天威臨之,亦未見萬全之勢也。只可持守,
以待二國之變。」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吳,安有不勝之理?」尚書劉曄曰:「近東吳
陸遜,新破蜀兵七十萬,上下齊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陸遜多謀,必有準備。」丕
曰:「卿前勸朕伐吳,今又諫阻,何也?」曄曰:「時有不同也。昔東吳累敗於蜀,其勢頓
挫,故可擊耳;今既獲全勝,銳氣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決,卿勿復言。」遂
引御林軍親往接應三路兵馬。早有哨馬報說東吳已有準備:令呂范引兵拒住曹休,諸葛瑾引
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當住濡須以拒曹仁。劉曄曰:「既有準備,去恐無益。」丕不
從,引兵而去。
卻說吳將朱桓,年方二十七歲,極有膽略,孫權甚愛之;時督軍於濡須,聞曹仁引大軍
去取羨溪,桓遂盡撥軍守把羨溪去了,止留五千騎守城。忽報曹仁令大將常雕同諸葛虔、王
雙、引五萬精兵飛奔濡須城來。眾軍皆有懼色。桓按劍而言曰:「勝負在將,不在兵之多
寡。兵法雲: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勝於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馬疲睏。吾與汝
等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險,以逸待勞,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雖曹丕自
來,尚不足憂,況仁等耶!」於是傳令,教眾軍偃旗息鼓,只作無人守把之狀。
且說魏將先鋒常雕,領精兵來取濡須城,遙望城上並無軍馬。雕催軍急進,離城不遠,
一聲炮響,旌旗齊豎。朱桓橫刀飛馬而出,直取常雕。戰不三合,被桓一刀斬常雕於馬下。
吳兵乘勢沖殺一陣,魏兵大敗,死者無數。朱桓大勝,得了無數旌旗軍器戰馬。曹仁領兵隨
後到來,卻被吳兵從羨溪殺出。曹仁大敗而退,回見魏主,細奏大敗之事。丕大驚。正議之
間,忽探馬報:「曹真、夏侯尚圍了南郡,被陸遜伏兵於內,諸葛瑾伏兵於外,內外夾攻,
因此大敗。」言未畢,忽探馬又報:」曹休亦被呂范殺敗。」丕聽知三路兵敗,乃喟然嘆
曰:「朕不聽賈詡、劉曄之言,果有此敗!」時值夏天,大疫流行,馬步軍十死六七,遂引
軍回洛陽。吳、魏自此不和。
卻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
哭關、張二弟,其病癒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卧於龍榻之上。忽然
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
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
曰:「二弟原來尚在?」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
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
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不久於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
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孔明等與先主次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帝,留
太子劉禪守成都。且說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
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
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
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下天之望!」先主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先
主令且退。謖退出,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
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畢,傳
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嘆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雲:鳥之
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
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
「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
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
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
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
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
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
也!」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
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
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先主又謂眾官曰:「卿等眾
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也。後杜工部有詩嘆曰:「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
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先主駕崩,文武官僚,無不哀痛。孔明率眾官奉梓宮還成都。太子劉禪出城迎接靈柩,
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開讀遺詔。詔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
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
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
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群臣讀詔已畢。孔
明曰:「國不可一日無君,請立嗣君,以承漢統。」乃立太子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加諸
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葬先主於惠陵,謚曰昭烈皇帝。尊皇後吳氏為皇太後;謚甘夫人
為昭烈皇後,糜夫人亦追謚為皇後。升賞群臣,大赦天下。早有魏軍探知此事,報入中原。
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劉備已亡,朕無憂矣。何不乘其國中無主,起兵伐之?」賈
詡諫曰:「劉備雖亡,必託孤於諸葛亮。亮感備知遇之恩,必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
可倉卒伐之。」正言間,忽一人從班部中奮然而出曰:「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眾視
之,乃司馬懿也。丕大喜,遂問計於懿。懿曰:「若只起中國之兵,急難取勝。須用五路大
兵,四面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救應,然後可圖。」丕問何五路,懿曰:「可修書一封,
差使往遼東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賂以金帛,令起遼西羌兵十萬,先從旱路取西平關:此
一路也。再修書遣使齎官誥賞賜,直入南蠻,見蠻王孟獲,令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
□舸、越□四郡,以擊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吳修好,許以割地,令孫權起兵十
萬,攻兩川峽口,徑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將孟達處,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
中:此四路也。然後命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提兵十萬,由京兆徑出陽平關取西川;此五路
也。共大兵五十萬,五路並進,諸葛亮便有呂望之才,安能當此乎?」丕大喜,隨即密遣能
言官四員為使前去;又命曹真為大都督,領兵十萬,徑取陽平關。此時張遼等一班舊將,皆
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處,據守關津隘口,故不復調用。卻說蜀漢後主劉禪,自
即位以來,舊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細說。凡一應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
裁處。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
為正宮皇後。」後主即納之。
建興元年秋八月,忽有邊報說:「魏調五路大兵,來取西川;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
起兵十萬,取陽平關;第二路,乃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犯漢中;第三路,乃東吳孫
權,起精兵十萬,取峽口入川;第四路,乃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
乃番王軻比能,起羌兵十萬,犯西平關。此五路軍馬,甚是利害。」已先報知丞相,丞相不
知為何,數日不出視事。後主聽罷大驚,即差近侍齎旨,宣召孔明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
報:「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後主轉慌;次日,又命黃門侍郎董允、諫議大夫杜
瓊,去丞相卧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瓊曰:「先帝託孤於
丞相,今主上初登寶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軍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門吏
傳丞相令,言:「病體稍可,明早出都堂議事。」董、杜二人嘆息而回。次日,多官又來丞
相府前伺候。從早至晚,又不見出。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瓊入奏後主曰:「請陛下聖
駕,親往丞相府問計。」後主即引多官入宮,啟奏皇太後。太後大驚,曰:「丞相何故如
此?有負先帝委託之意也!我當自往。」董允奏曰:「娘娘未可輕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
見。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請娘娘於太廟中,召丞相問之未遲。」太後依奏。
次日,後主車駕親至相府。門吏見駕到,慌忙拜伏於地而迎。後主問曰:「丞相在何
處?」門吏曰:「不知在何處。只有丞相鈞旨,教擋住百官,勿得輒入。」後主乃下車步
行,獨進第三重門,見孔明獨倚竹杖,在小池邊觀魚。後主在後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
相安樂否?」孔明回顧,見是後主,慌忙棄杖,拜伏於地曰:「臣該萬死!」後主扶起,問
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緣何不肯出府視事?」孔明大笑,扶後主入內室坐
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觀魚,有所思也。」後主曰:「如之奈何?」孔
明曰:「羌王軻比能,蠻王孟獲,反將孟達,魏將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
孫權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計,但須一能言之人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
憂乎?」
後主聽罷,又驚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測之機也!願聞退兵之策。」孔明曰:
「先帝以陛下付託與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眾官,皆不曉兵法之妙,貴在使人不測,豈
可泄漏於人?老臣先知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
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
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憂矣。又南蠻孟獲,兵犯四郡,臣亦飛檄遣魏延領一
軍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為疑兵之計: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此
一路又不足憂矣。又知孟達引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時,留李嚴守永
安宮;臣已作一書、只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慢軍心:此一路又
不足憂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陽平關;此地險峻,可以保守,臣已調趙雲引一軍守把關隘,並
不出戰;曹真若見我軍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憂。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調關
興、張苞二將,各引兵三萬,屯於緊要之處,為各路救應。此數處調遣之事,皆不曾經由成
都,故無人知覺。只有東吳這一路兵,未必便動:如見四路兵勝,川中危急,必來相攻;若
四路不濟,安肯動乎?臣料孫權想曹丕三路侵吳之怨,必不肯從其言。雖然如此,須用一舌
辯之士,徑往東吳,以利害說之,則先退東吳;其四路之兵,何足憂乎?但未得說吳之人,
臣故躊躇。何勞陛下聖駕來臨?」後主曰:「太後亦欲來見相父。今朕聞相父之言,如夢初
覺。復何憂哉!」
孔明與後主共飲數杯,送後主出府。眾官皆環立於門外,見後主面有喜色。後主別了孔
明,上御車回朝。眾皆疑惑不定。孔明見眾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亦有喜色。孔明視之,
乃義陽新野人,姓鄧,名芝,字伯苗,現為戶部尚書;漢司馬鄧禹之後。孔明暗令人留住鄧
芝。多官皆散,孔明請芝到書院中,問芝曰:「今蜀、魏、吳鼎分三國,欲討二國,一統中
興,當先伐何國?」芝曰:「以愚意論之:魏雖漢賊,其勢甚大,急難搖動,當徐徐緩圖;
今主上初登寶位,民心未安,當與東吳連合,結為唇齒,一洗先帝舊怨,此乃長久之計也。
未審丞相鈞意若何?」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芝曰:
「丞相欲其人何為?」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結東吳。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吳
之任,非公不可。」芝曰:「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孔明曰:「吾來日奏知天子,
便請伯苗一行,切勿推辭。」芝應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准後主,差鄧芝往說東吳。芝拜
辭,望東吳而來。正是:吳人方見干戈息,蜀使還將玉帛通。未知鄧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
分解。--
❸ 歷史沿革是什麼意思
歷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從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包含內容
1、社會風俗的歷史沿革。
2、歷史沿革地圖。
(3)徑陽的歷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個縣的歷史沿革舉例:
湖北省羅田縣歷史沿革
羅田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居住。夏、商、周,屬揚州地。西周,屬弦子國。春秋、戰國,時屬楚,曾置鳩茲國於縣境內九資河鎮。西漢,為松茲侯國。東漢,為蘄春侯國,屬江夏郡。三國時,先屬魏,隸於豫州之安豐郡;後屬吳,隸於揚州之蘄春郡。
西晉,先為高陵縣,屬武昌郡,後屬豫州之安豐郡。東晉為安豐縣,隸於豫州之弋陽郡。南北朝,劉宋初年隸豫州弋陽郡,後於境內分立東安、義安、直水等蠻縣,屬郢州西陽郡,後改為義安縣,隸於郢州齊安郡。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六月,始設羅田縣,附於義城郡,縣治於今石橋鋪附近的魁山。
據方誌學家王葆心考證,「羅田」之名因安置當時雄踞此地的巴水蠻巨族田氏於羅州(當時羅田屬羅州)而得。隋代,羅田改屬蘄春郡。唐代,羅田縣並入蘭溪縣,屬淮南蘄春郡。五代,時為蘄水縣地,初屬揚吳,繼屬南唐,再歸後周。
宋,屬蘄春郡,元祐八年(1093年)劃出蘄水縣之石橋鎮復立羅田縣,縣治仍於魁山,咸淳元年(1265年)劃出縣東的直河鄉成立英山縣,羅田縣仍屬淮南西路蘄春郡。元初,曾撤銷羅田縣,以英山縣領屬。至元十二年(1275年)恢復,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
元大德八年(1304年),知縣周廣將縣治由魁山遷至官渡河(即縣城鳳山鎮)。明朝,羅田初屬湖廣布政使司的蘄州府,後改屬黃州府。清初依明制,後改稱湖北省黃州府。民國時,先後屬湖北省的江漢道,第三行政督察區,第二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曾一度屬鄂東行署。
1949年3月27日,羅田縣全境解放,成立人民政府後即歸湖北省黃岡地(專)區管轄。1952年,湖北省政府劃出勝利鎮和其他13鄉與麻城劃出的部分鄉鎮成立勝利縣。1955年,勝利縣撤銷,原劃出的區域歸回羅田。1995年12月,撤銷黃岡地區行政公署,設立黃岡市,羅田隸屬黃岡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羅田縣在其中。
❹ 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原因
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歷史上,越南曾受中國的直接統治達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十世紀越南才脫離中國而獨立建國,而仍與中國維持一定的藩屬關系。
直到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才正式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歷史上,越南爆發了許多次反抗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起義和戰役。翻開越南的歷史教科書,相當多的篇幅是有關民族英雄抗擊「北方(即中國封建王朝)侵略」和「殘暴統治」的內容。
不少越南人、包括一些越南史學家,對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越南的這段歷史,一直都是耿耿於懷。他們往往從中越兩國現實仍存在的領土爭端的立場出發,認為不但不能忘記這段歷史,而且要「以古鑒今」,「時刻警惕越南周邊的安全環境、防範歷史重演」。
(4)徑陽的歷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經過:
明朝,朱棣派大軍掃平越南,這個時候,越南再次成為中央直屬領土。就連紫禁城的主要建築師都是一個越南人。但是朱棣死後,越南再度叛亂,宣宗皇帝不願花大力氣去管理越南的叛亂,所以越南獨立。
但是越南還是臣服於中國的,之後大清建立,越南繼續成為大清屬國。值得一說的是,乾隆爺也曾經對越南開戰,但是失敗了,當然贏得了面子上的,越南主動求和,畢竟長久打下去,越南拖不起。自此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中法戰爭時期,大清還曾經派兵援助,著名的非官方軍隊就是黑旗軍,正規軍還曾經在中越邊境打了一場勝仗,就是著名的鎮南關大捷。但是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結果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❺ 誰知道「陰在前,陽在後,徑小序大」是什麼意思
「陰在前,陽在後,徑小序大」這是比較微粒半徑大小和原子序數大小問題的一種方法,所謂「陰前陽後」指陰離子在與它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惰性氣體的前面,陽離子在與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惰性氣體原子的下一周期。「徑小序大」是指同一周期內半徑小的原子原子序數大,反之,原子序數大的原子半徑小。利用這個規律,使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和原子序數大小的比較問題簡單化。
❻ 端午瑞陽什麼意思
都是端午節的意思,午也稱為「端陽」。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五」(午)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這一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古人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乾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
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乾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6)徑陽的歷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❼ 滍陽鎮的歷史文化
滍陽鎮原是寶豐縣的四大名鎮之一,歷史文化悠久,西周時期已是應國都城,有千餘年的文化歷史和美麗傳說,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的影響。鷹城亦是從滍陽鎮舊址古應國貴族墓地出土的象徵應國圖騰標志的「玉鷹」而得名。 寶豐名鎮,東南形勝,青山倒影漁舟。滍水煙霞,石獅守望,玉鷹譽滿神州。商賈競風流。義學奇鳥柏,菡萏含羞。二柏葛花,千年銀杏楚天秋。 三十六拱橋頭,七十二眼井,鍾鼓悠悠。銅器社舞,火神煙花,澇南旱洛獨收。 誠意伯巡遊,悔教封侯。縱是坡仙詞妙,來此亦堪猶!這首不知名的《望海潮·滍陽》,看起來也只不過是對滍陽街鳳毛麟角的一瞥。但她卻帶著一股特有的泥土的芳香,穿越時空的隧道,幫人們重新打開了那久遠的幾經淡忘的追憶。
滍陽街的由來,還得上溯到武王伐紂這段歷史,相傳武王統一天下後,為了進一步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採取了「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政策,大封諸侯。應叔便被分封於此------應國;《左傳》喜公三十三年,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而軍;《後漢書光武紀》光武擊王尋王邑,尋邑大敗與滍陽縣;後魏末置雉陽縣、隋時改湛水、又改曰犫城、唐改曰滍陽、後習稱滍陽街。
滍陽街,這座歷經滄桑巨變的老城,可以說是五千年歷史的驕子,是幾百代人遷徙繁衍的見證。然而,人類的各種災難卻在這塊兒富饒的土地上演繹的淋漓盡致,留下了永久難以磨滅的傷痛……。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老」,對滍陽街的祖輩來說,正是這些所謂的南蠻子,在偷財盜寶的時候,盜走了「上國圖騰」玉鷹和鎮街之寶----避水珠(祖輩傳說,上古大禹王為降服滍水,尋龍脈,定龍嘴,巧藏避水珠,故滍水不敢泛濫,九曲而奔東南。),毀了龍脈、破了風水,街上便開始不幹凈起來,要不街上的老說書匠,曾在馬街書會上榜列探花的劉歪嘴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表演的機會,每每在茶餘飯後便用比拌槽棍兒還難看的那雙筷子,用力地敲打著那個豁豁牙牙的大瓷斑碗,擠著那副公鴨腔似的嗓子,眯著小眼自我陶醉般地咧咧著:「旱三年,澇三年,螞蚱吃三年,水旱蝗湯又三年,瀝瀝拉拉十二年。針穿黑豆大街賣,河裡苲草上秤盤,大閨女能值錢二百,小媳婦還得倒找倆雞蛋」。
災難,打破了昔日的寧靜,渴望太平的人們在災難面前素手無策、一籌莫展,在怨天憂地一番後,索性把自己的一切交於神靈來主宰。因此,人們的生活更加依賴於因果報應、輪回轉世。迷信,無形中成了人們腦海中的「精神支柱」。加上祖輩們廣為流傳的活神仙劉伯溫滍陽街點風水的故事,使人們更加地把地仙、風水、陰宅、貧富、貴賤、顯宦聯繫到了一塊兒。也難怪,誰讓世間傳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呢?可見前賢的魅力對後人的影響有多麼的深遠!
相傳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初登大寶,深知連年戰爭讓人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天下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景象。良田荒蕪無人耕,炊煙裊裊無米炊。「該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了」,洪武皇帝暗自思忖著。終於在天交三更的時候,一個英明的構思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第二天早朝,洪武皇帝當即降詔:敕令劉伯溫代上巡視天下,體察民情。
話說劉基劉伯溫自從奉旨巡視天下以來,一路上穿省過縣,這天來到了寶豐縣東南的應山之巔,放眼遠望:群山疊翠,伏牛百里;滍水九曲,銀波漫步;龍嶺欲騰,白龜乍現;古城雄偉,五門霸氣;牌房四座,傲然森立;遍野沃土,人丁興旺。真是千古王侯將相之地,萬載名流雅士之邦!
劉伯溫一面贊賞,一面邁著塵履由西城古應門而入。但見這座九里十三步古城,街內商賈雲集,熱鬧非凡:擔挑兒的、賣菜的、軲轆鍋的、算命的;打鐵的、補鞋的、戧剪子的、掌蹄子的。沿街兩側,擺放著各種小吃糕點的攤位:劉氏酸辣湯、李氏包子、何氏桃花油饃、吳氏爐盤兒油饃、三卷子雜可湯、李氏醬面條、賈氏蒸饃;吆喝之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三十一丈的大街內好景歷歷在目:十八畝地一鳥柏,二柏架葛花,五柏架葡萄;廟前橋,廟後橋,廟上廟;三十六拱橋,七十二眼井;千金一條紅鯉魚,萬年夫妻白果樹;石獅東南門前守,鍾鼓樓音傳香山。
這些似乎並沒有引起活神仙劉伯溫的太大注意,唯一吸引他住足觀看的是寺廟前半里之地的幾通石碑。其中的一通石碑,碑高丈二,一隻巨型的青石贔屓伏於碑下,兩眼突凸,目光炯炯地凝視前方。碑帽之上,兩條蛟龍騰挪飛舞,互相盤旋,栩栩如生。龍嘴相對之處,刻有:「龍興寺」三個大字。光是這碑帽少說也有千斤之重,但更為難得的是龍興寺的碑文簡歷。由於筆法遒勁,文字特異,後人趨之若鶩,胡摹亂拓。加上自然和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今已是殘缺不全、面目皆非,難以辨析。只剩下「大唐貞觀十六年……敕......鄂公尉遲敬德掌修龍興寺……」尚可識別出來。
劉伯溫扶碑暗嘆:山隅偏城竟有驚世墨寶,幸哉!然損壞之嚴重者,惜哉!痛心疾首,痛心疾首者,悲哉兮!從他那嚴肅的神態里,可以看出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無奈和婉惜,此刻正從他的眼神里不經意間流露了出來。
但,使劉伯溫所料不及的是五百年後的又一場更大規模的更加讓人痛惜的十年文化浩劫正隨著歷史的腳步漫漫走向人們!
沉重的腳步取決於沉重的心情。劉伯溫的心情此時可謂矛盾重重,別有一番滋味,但這滋味連他自己也難以言表。他想早點離開讓他徒增煩惱的這個文明之地,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邁步進入了龍興寺的大門。
龍興寺佔地十餘畝,大雄寶殿三間,三層樓閣式的建造布局,五脊六獸、斗拱飛檐、雕梁畫棟。主佛供奉的是毗盧佛,在主佛的西邊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東邊供奉的是盧舍那佛,東西兩側分別供有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弟子。彩塑逼真,姿態端莊,雖眉目清秀而威嚴溢於顏外。瀟灑的衣紋透漏著酣暢淋漓的線條,不愧為大唐盛世之佳作。
在大雄寶殿的東西配殿,分別是以兩層樓的格式建造的文昌閣和魁星樓。東配殿為文昌閣,供奉的是文昌帝君,諸子百家陳於幾案之上。他奮發苦讀的精神,一代代的傳承著,勉勵著無數後人不斷地刻苦攻讀,拼搏進取。西配殿為魁星樓,供奉的是魁星帝君,他左腿獨立,右腿後翹;身體前傾之時,雙臂自然打開,成左手持斗、右手拿筆之勢。莊重威嚴之中透出一團正氣,讓人肅然起敬。也難怪那些寒門學子無不頂禮膜拜,祈求自己成為下一個被點中之人,從此踏上仕途,宦海一生。誠意伯贊賞之餘,不由的拂塵整衣、焚香膜拜。也難怪,因為在科舉考試的時代,他畢竟是文運高兆的一代神君。
龍興寺前不遠處,依然立著兩通石碑,劉伯溫邁步前來,仔細辨認其中一通碑文,上寫著「微臣屬……希夷不測然則……言……書……」;另一通碑文則記載著滍陽街紳士們捐款捐地修建義學的經過,整個義學佔地一百二十餘畝,剩餘的一百餘畝地供先生們自行支配,但所有收入必須用於教育之上,凡來求學者,除購買必備書籍外,將不在另行出資,且吃住全在學校。這可能就是後來所謂的義務教育的雛形。若按碑文記載的時間即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算來,比世界上記載的實施義務教育最早的德國(公元1619年)還早上977年。滍陽街,就憑這一點,足可以讓國人驕傲,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驚嘆。全世界實施義務教育最早的國家是中國!是中國的河南!是河南的滍陽街!
劉伯溫順道石而來,過了青石雕鑿、石石相卯、結構嚴密、搭建精確的牌坊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道兩旁的蒼松古柏,枝丫茂盛,遮陽閉日。順路道而行,不遠處便是學堂,堂屋內正中敬的是聖人孔子畫像,兩邊分別是他的七十二弟子,也就是後人所謂的七十二賢圖。畫像逼真,栩栩如生,整個院落呈現出一片:香煙裊裊方顯寧靜致遠,書聲朗朗始得澹泊明志的景象。
不知不覺已是金烏西墜,一天的行程使劉伯溫不堪飢餓疲乏。為了進一步驗證這里的民風是否淳樸,他邁步來到了一方宅院前住腳觀望,但見這座宅院佔地三畝有餘,乘坐北向南之勢,門樓高聳,斗拱飛檐,青磚灰瓦,磚雕石雕嵌於牆壁之中,隨處可視。青石台階分七層,朱漆大門,上鑲嵌著八排七十二個銅釘和獅面門環,青石雕刻的「太傅第」三個虯勁的大字門匾高懸與門楣之上,主人大概是取「燕翼貽護」之意吧。
石階兩側按雄左雌右分別擺放著兩只石獅,古人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取其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不易之意。加之古人常把麒麟、狻猊、貔貅、獅子等動物尊為靈獸,能鎮宅辟邪。此宅這對石獅太有講究了,雄獅口含石球,爪踩綉球,象徵口納乾坤和權利無上;雌獅踩著幼獅,象徵子孫綿延昌盛。石獅所蹲的石基上則分別刻有鳳凰和牡丹,取獸中之王、禽中之王、花中之王,寓意「三王之師」。
石獅的頭上刻有十三個疙瘩,稱之「十三太保」,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只有一品大員才享有此等殊榮。官低一品,獅字頭上邊少一疙瘩,七品以下門前若擺放石獅便是犯了忤逆之罪,劉伯溫為這頗具匠心的設計暗自點頭稱贊。
劉伯溫來到門前扣射門環,不一會,從裡面走出一個管家模樣打扮的傭人來。
劉伯溫上前施禮道:「討擾了,我乃游學之士,身無分文,前來貴府求宿一宿,順便還請舍點殘羹冷炙以是充飢。」
管家模樣打扮的傭人用眼角瞟了一眼劉伯溫道:「窮酸樣兒,也不翻開你的狗眼看一看這是啥地方,快滾,不然我要嗖狗咬你了。」說完便咣當一聲關上了大門。
劉伯溫暗道:「好一個不懂禮數、仗勢欺人的狗奴才,看來這家主人也不怎麼樣。」
劉伯溫繼續前行,眼前不遠處有家飯館,一拉溜兒三間茅草房,雖是草房,倒也挺干凈的,門前樹上掛著一個迎風吹的牌子,上寫「李氏面館」四個行草字。劉伯溫剛到門前,掌櫃的便出來打招呼,並把劉伯溫讓進屋內。
劉伯溫把前面的一番話又從頭說了一遍,掌櫃的聽完後倒笑了,說道:「出門在外的,誰沒有個坑坑坎坎的。何況這是咱自己家的生意,又沒啥好東西,隨便吃,三兩個月都沒啥。如果沒地方住的話,離我這兒不遠有家劉家老店,也是熱心腸,喝罷湯兒後我帶你去他那兒住。」
劉伯溫再三道謝。就這樣白天在滍陽街四處查看了解民情,到了吃飯和休息時就回來,李掌櫃和劉掌櫃一如既往地熱情。轉眼三個月過去了,這天一大早起床,劉伯溫對劉掌櫃說:「甚為感謝兩位掌櫃對我這些天的照顧,歸鄉心切,這兩天我打算就此辭別兩位,但又對兩位無以回報,深感慚愧。小可對易理和數術略知一二,街外有幾處得水藏風之地,乃陰宅絕佳之福地,若兩位有意我則可告知詳情。」
劉掌櫃驚喜道:「我家世代耕種,早有想法,奈何無力求得地仙指點,今蒙先生不棄指點靈穴,自當深謝!」
劉伯溫道:「你去請李掌櫃過來,咱們一起前往定穴。」
三人離開劉家老店,出南門望楚,徑直五里外一空曠之地住腳。劉伯溫道:「此處雖為平川,但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明堂分明,右水倒左,案山自然。子孫旺盛,登科有望,金龜常佩,並有著書立說之才出於後世。但須取子午之向,丑時破土,午時行葬,切記。」然後畫出具體位置,與中線處栽上大石以作記號。
這時,劉掌櫃慌忙搶先上前笑道:「登啥科,當啥官。人家常說伴君如伴虎,不能不信呀!我家不求當官,只求財旺人旺即可,李掌櫃有意就留下吧!我想……我想再請先生費心,幫我家再尋得一處,不知可否?」
劉伯溫笑了笑道:「這有何難,只是此處已無佳地,你倆隨我來吧。」
三人離開此地,入南門望楚出北門通寶,來到一丘嶺之處。劉伯溫對兩人道:「就此處吧!坐巽巳向乾亥,右水倒左出辛方,子孫富貴多財祿。卯時破土,未時行葬,切記!」然後與此處做好標志三人離去。
歸途中劉伯溫向兩位打聽有關「太傅第」住宅及主人的情況。李掌櫃滿臉羨慕之色笑道:「這是前朝太子恩師的宅院,現如今其後人在貢院呢!許家墳的石牌坊就是給他先祖建造的。」
劉伯溫暗想:「原來如此。有這樣的奴才,主人能好到哪裡呢?此墳冢今後若與天時,地利,人和則主人必成大器,到時恐惡霸此地,傷及一方,不如趁早除之,以絕後患。」
劉伯溫想到這里便順口說道:「此家如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豈有來日這一劫呀!」
李掌櫃驚疑道:「啥,騸身,奸天下,還劫那啥……?先生是讀書人,不知道騸了就斷子絕孫了,就成太監了,奸……」
劉伯溫不等李掌櫃說完,就擺了擺手笑道:「我指的是這許家祖墳的風水被擋了。許家牌坊我已去看過,乃為本地少有的陰宅。然實不相瞞兩位,許家族墳的那通碑在朝陽東升之際,被龍興寺主房的獸頭遮住了陽光,陰影正照其上,如不打掉獸頭,常此下去,陰氣內侵而陽氣遠遁,有梟首之災。這家主人只顧享受,禍已不遠尚且不知,悲莫過於此哉!」
李掌櫃和劉掌櫃連忙答道:「劉先生既知此種玄機,何不告訴這家主人,幫助破了這一災難,功德無量呀!」
劉伯溫道:「今天與兩家點穴定位已有違天理,不敢再生透漏天機之心!再說,無官府批文,擅改寺廟,談何容易!如有勢力,不妨打掉寺院主房上面獸頭,此災即消。」
說話間,三人已來到李家面館,三人落座,飯前劉伯溫又聽兩位談論一些這幾年做生意的艱辛和經驗,飯後劉伯溫起身向兩位告辭。兩位掌櫃再三挽留,無奈劉伯溫去意已久,兩位掌櫃只好把劉伯溫送出滍陽街,這才相互拱手告別。
就在劉伯溫走後,街里先後發生了幾件事:明洪武三年(1370年),街上趕上了明朝的第一次大遷民,山西洪洞縣的一部分老百姓就遷到街里安了家。至今街里的老年人在忙完秋麥兩季兒農活後,或兩三人一塊兒,或三五人成群兒,坐在一起總是絮叨著:「問咱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掰開指甲看一看,雙腳共有十二片。」這最後一句話可以作為是對是否是滍陽街人,是否是大槐樹的後人的最有效的證明。
再說許家主人聽人說祖墳有問題,就千里迢迢從京城回來,通過官面上的關系,寫了份修寺契約後就派人把寺院主房的獸頭給拆了,這下兒就再也沒有東西擋其祖墳的風水了。
許家主人本想今後發跡了再從修寺院,誰知寺院主房的獸頭拆了尚不到一年,許家家道敗落。街上老年人傳言,說是活神仙劉伯溫恐其今後對大明江山構成威脅,因此才故意使的詐兒。
李家呢?李家終於與清乾隆年間出了個李綠園,謝官之後,歸隱家中,授書著說,現有《歧路燈》和大量詩文流傳至今。
劉家也自明以來,成為街上的首富。但據說劉家至今還世代相傳著當年劉伯溫曾引用過的那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話。劉家人真正做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滍陽街的東南門,分別坐落著兩座廟院,火神廟和關帝廟。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來此燒香祈禱者樂意不絕,直至中午。
孔家老宅緊鄰兩座廟院,孔叔房少年時便入私塾苦讀。熱鬧的廟院並沒有絲毫吸引他的童趣,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因為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古人唯一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就是通過讀書來考取功名,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故而古人的衣飾上常常佩戴飾物,如玉蟬,寓意將來自己一鳴驚人:佩戴魚符、虎符、玉龜,寓意將來自己成為三軍統帥或五品及五品以上大員:佩戴麒麟、貔貅、龍則寓意驅災辟邪,年年平安之意……。
孔叔房自是其中之一。他十年苦讀,三次春闈,三次孫山。不知悟到了啥,竟放棄了自己的鴻鵠之志,毀掉了自己親手書寫的宋真宗趙恆的《勸學》詩,索性開起了茶館。時日不多,這孔家茶館在獅子街一片兒來講,已算得上是個熱鬧地兒了。
按孔家掌櫃的話講:「若早跟先生學醫道,這三十多年來也早有名堂了,誰不知『秀才學郎中,只須一夜功』。還是人家楊炯講的好呀,『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對於我而言,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我這人呀,咳!生就與魁星爺無緣,看來也只有開茶館的緣了!真傻,看來那王侯將相興許真是有種兒!」
倒也難怪,孔家掌櫃原先在沒開茶館時,其實在街里已是小有名氣的讀書人,字兒寫的是潤妍燥險生妙韻,濃淡干濕走驚鴻。詩文也都能拿的出手,街里廣為流傳的就有:
《詠懷》:久有沖天志,不飛亦何然?一日振翮起,乾坤換新顏。
《搗練子》:三尺劍,六鈞弓。塵土十年未曾封。一朝馳騁疆場上,馘下名王平狼烽,
《踏莎行》:紅葉飄零,霜菊乍艷,小樓凝望歸來雁。月圓偏逢中秋節,關情誰言相思斷。
斗轉星移,人生苦短,鬢白方識金樽淺。悲歡輾轉猶夢里,深恐金風妒彩箋。
《鷓鴣天》:十年寒床意未然,草廬茅舍著丹鉛。吟詩作賦空自好,不勝一箭定天山。
逝者矣,子曰川。黃雞三唱兩鬢斑。何時大柄能在手,從教春風度玉關。
……
❽ 鑲侯擅權於諸侯,徑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什麼意思
穰候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的翻譯
❾ 首陽是什麼意思
首陽是指首陽鎮。
首陽鎮位於甘肅省隴西縣西部,現轄16個行政村9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9773戶,總人口45695人。轄區面積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736畝。
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7.7℃,年降雨量450毫米,無霜期160天。316國道穿境而過,全鎮道路暢通,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是中葯材、蔬菜等高效農作物的適生地。
(9)徑陽的歷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首陽,古代屬「雍州」地,為西戎部族所居,漢高祖二年,隴西郡領縣十一,首陽為十一縣之一。唐高宗上元二年又置首陽縣。宋神宗元年修築熟羊寨,俗稱熟羊城。
民國二十四年始稱首陽鎮。1936年8月,中國式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路經隴西,將蘇維埃縣政府設在首陽鎮菜子坪村。
新中國成立後,改設為首陽鄉。為了適應經濟的不斷發展,1995年經省民政廳批准,首陽撤鄉建鎮。境內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古建築、古石多處,上面刻記著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的燦爛文明。
❿ 楚國國都在矩陽時的歷史,主要是國君有哪些,分別叫什麼名字,有哪些重大事件,收復了哪些小國等。
楚考烈王在位期間,前後兩次遷都,考烈王10年(公元前253年),遷都矩陽
考烈王22年(前241年),遷都壽春,為今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壽春鎮
此後直到楚國滅亡,壽春一直是楚國國都
就呆了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