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各存在了多少年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拓展資料: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中國朝代國號及其由來: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2、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9、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
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㈡ 中國歷代各朝有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2)歷史上的朝代都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朝代-網路
㈢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1、夏朝:共計:471年。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開國者大禹
2、商朝:共計:438年。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開國者湯
3、周朝:共計:867年。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開國者姬發
4、秦朝:共計:16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開國者嬴政
5、西楚:共計:5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開國者項羽
6、西漢:共計: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開國者劉邦
7、新朝:共計:16年。公元8年12月-公元23年10月6日。開國者王莽
8、玄漢:共計:3年。公元23-25年。開國者更始帝劉玄
9、東漢:共計:196年。公元25-220年。開國者劉秀
10、三國:共計:61年。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
11、晉朝:共計:156年。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開國者司馬炎
12、南北朝:共計:170年。公元420-589年。
13、隋朝:共計:38年。公元581-公元618年。開國皇帝楊堅
14、唐朝:共計:290年。公元618-907年。開國皇帝李淵
15、五代:共計:54年。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16、十國:共計:89年。公元891-979年。
17、宋朝:共計:320年。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開國皇帝趙匡胤
18、元朝:共計:98年。公元1271年-1368年。開國皇帝忽必烈
19、明朝:共計:277年。公元1368-1644年。開國皇帝朱元璋
20、清朝:共計:268年。公元1644-1912年。開國皇帝皇太極
㈣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㈤ 中國歷史共經歷24個朝代的更替,各都存在了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大約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100年前後到公元前1760年前後,一共存在約400多年。
商朝大約年代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前後,一共存在約600多年。
周朝分為好幾個階段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前後起,到公元前771年止,存在約350年。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起,到公元前249年止,連頭帶尾共存在522年。春秋時代,長360多年。戰國時代,長180多年。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共15年。
漢朝。西漢,從公元前206年起到公元8年止,共214年。公元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公元23年「新」滅亡。淮陽王劉玄在位三年。東漢,從公元25年起,到220年止,共196年。
三國時代。三國時代自曹丕稱帝起,到280年東吳滅亡止,共計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起,到316年止,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長104年。
隋朝從589年統一中國起,到618年止,長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五代十國時期。從907年唐滅亡算起到979年宋統一中國止,五代十國時期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南宋,從1127年到1229年,共153年。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全長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全長277年。
清朝從1644年滿軍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268年。
㈥ 中國朝代多少年
中國共有24個朝代,分為:夏、商、周、秦、漢、三國時期(魏、蜀漢、吳)、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歷史朝代,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6年「洪憲皇帝」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
共經歷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時期的皇帝有206名。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㈦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各存在了多少年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拓展資料: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中國朝代國號及其由來: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2、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9、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
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㈧ 中國各朝代時間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
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主要時間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國(魏、蜀、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8)歷史上的朝代都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㈨ 中國各個朝代存在時間各是多少年
中國各個朝代存在時間: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享國15年。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享國4年。
3、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享國465年。
4、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5、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享國45年。
6、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享國42年。
7、孫吳:222年-280年建業(今江蘇南京),享國58年。
8、晉朝:265年-420年,享國116年。
9、南北朝:386年-589年。
10、南朝:420年-589年。
11、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59年。
12、南齊: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23年。
13、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55年。
14、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32年。
15、北朝:386年-589年。
16、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享國137年。
17、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享國16年。
18、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享國24年。
19、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享國27年。
20、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 ,享國24年。
21、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享國37年。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享國274年。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享國15年。
24、五代:907年-960年
25、——後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16年。
26、——後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享國13年。
27、——後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11年。
28、——後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3年。
29、——後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9年。
30、十國:907年-979年。
31、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享國209年。
32、宋朝:960年-1279年,享國319年。
33、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享國189年。
3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享國119年。
35、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享國97年。
36、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享國276年。
37、後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享國20年。
38、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享國1年。
39、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享國276年。
40、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享國1年。
41、偽滿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長春),享國13年。
(9)歷史上的朝代都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國號指的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字,是代表一個國家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在現代,《國號》與該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通常稱謂或名字是不同的概念。中國古代的國號就是朝代名稱。歷朝建國者第一要事即確立國號。
國號很早就有,《史記·五帝本紀》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當然這里記載的國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朝代,僅僅是傳說時代的部落或部落聯盟,是司馬遷錯誤追認的結果。實際上,中國的第一個國號是「夏」,由夏啟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