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八下歷史第二課重點內容是什麼意思

八下歷史第二課重點內容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0-22 21:40:29

『壹』 歷史知識目錄清單 八年級下 第一學習主題 一二課重點

第一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略)
2、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1)成立標志——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周恩來——政務院總理(注意,不是國務院);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2)關於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A、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人民的歷史(結束「兩半」社會),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B、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3、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
(1)談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
(2)協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3)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為西藏的民主改革創造了條件,給西藏的發展帶來了光明前途。
第二課 新中國政權的鞏固
鞏固新中國政權的措施(或三大運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
1、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2)開始:1950年10月,司令員:彭德懷。
(3)結束:1953、7,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4)意義:A、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B、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
(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跡:邱少雲——嚴守紀律;黃繼光——用胸口堵機槍
(6)抗美援朝精神: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
(7)抗美援朝勝利的原因:①戰爭的正義性;②中朝軍隊聯合作戰;③志願軍戰士的英勇奮戰。
2、土地改革運動(1950年6月到1952年冬)
(1)目的:為了滿足廣大農民對土地的要求;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內容:廢除了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義: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使新解放區的三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從而調動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鎮壓反革命運動(1950.10——1952底)(略)

『貳』 歷史八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第二課是什麼,要名字和小標題。

歷社第二單元測試

一. 選擇題(每題3分,共20題)
1.史前時代是指( )
A.從猿到人轉變的歷史 B.語言產生以前的歷史
C.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 D. 紀年出現以前的歷史
2.在古代中國史上,劃"九州",鑄造"九鼎"作為權力象徵的人是( )
A.禹 B.啟 C.秦始皇 D.周武王
3.戰車最早出現在( )朝。
A.商 B.夏 C.漢 D.東晉
4.以下關於古代社會的奴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大多數來源於戰俘和觸犯刑法的罪犯 B.他們毫無人身自由,經常被用於賞賜和買賣
C.有時被殺死,作為貢品或殉葬 D.平時從事集體農耕,展示出征
5.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產生於大河流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大河流域水源豐富,"水是生命之源" B.大河流域土地肥沃,便於農種
C.大河流域氣候溫暖,森林茂密 D.大河流域地勢平坦,交通方便
6.文明古國作為權力象徵的有( )
①金字塔 ②文字 ③木乃伊 ④司母戊鼎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列關於商朝敘述錯誤的是( )
A.商朝的活動地域和影響遠遠超過夏代 B.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時從商朝開始
C.商朝社會的主體是平民 D.商潮的軍隊數量不多,軍制不完備
8.古代埃及國家從開始初步統一到滅亡,前後經歷了大約多少年( )
A.3500年 B.3000年 C.2500年 D.2000年
9.已知文字記載中,中國第一位女將領是( )
A.花木蘭 B.穆桂英 C.婦好 D.武則天
10.懂得血液循環與心臟跳動的關系,並開始分科治病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巴比倫人
11.下列哪項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
A.國家的出現 B.階級的形成 C.貧富分化 D.書籍的出現
1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 )
A.商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3.在古代印度有一戶家庭,有著自己的住房,在城市裡開著一家棉布店,同時銷售自己製作的衣服,你認為這戶人家屬於( )等級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14.古代埃及最高傳統者稱為( )
A.四方之王 B.法老 C.太陽神之子 D.神

二.看圖回答(15分)
1.右圖中的人物是誰?他有何功績?(至少3條)7分

2.他們是誰?在做什麼?反映了什麼?(8分)

材料分析題(15分)
材料一: 據《墨子》記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據河南二里頭遺址中出土的三十多具夏代殉葬者的骨架看,有的雙手呈捆綁狀,有的身首異處。殷墟有一座,商王大墓,殉葬奴隸達四百多人。據甲骨文記載,商朝後期殺人祭祀的總人數在一萬四千人以上。
(1).奴隸的主要來源是什麼?(2分)

(2).請描述一下夏商時期奴隸的生活狀況。(3分)

材料二:據《通鑒外傳》記載:黃帝命倉頡為左史,制字,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
有關漢字的起源,自古以來就縱說紛紜,最為流行的傳說是黃帝命手下的倉頡造字。相傳,倉頡智慧超群,長著四隻眼睛,兩只用來仰視天上群星運行之勢,兩只用來俯察地上的龜文鳥跡之象。他從自然造化中受到啟示,創造了文字。
(1).傳說中的黃帝生活在我國的什麼時期?(1分)

(2).你認為"倉頡造字"一說可信嗎?為什麼?(5分)

(3).我國已知最早的文字是什麼?出現於什麼時期?其歷史地位如何?(4分)

四.你知道哪種宗教對我國影響最大?請舉例加以證明。你的親屬中有信仰宗教的嗎?你持什麼態度?(10分)
是這個么?????????????????????????????????????????

『叄』 八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此書名為「知識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揚知識無用論,而是希望藉此名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八下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下歷史知識點1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召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它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即人民民主主義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屬於人民,各政府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採用公元紀年。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二、開國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2、過程: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經過充分協商談判,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

3、意義: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第2課: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原因:1950年美國派兵侵略朝鮮,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概況: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同朝鮮軍民並肩作戰,連續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雲

1、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了前進道路,自己英勇犧牲。

2、邱少雲: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嚴守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

3、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4、戰爭結束: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5、歷史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第3課:土地改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1、原因:新中國成立後,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2、頒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具體內容: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義

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

2、經濟方面: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八下歷史知識點2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1、背景:由於我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門類不全。

2、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時間:從1953年至1957年。

4、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5、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製造廠等建成投產。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餘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時間: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2、文獻: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領導機構

4、意義: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第5課:三大改造

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1、農業合作化原因: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開始實行自願互利的原則。先後經歷了由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3、結果: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4、手工業合作化: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二、公私合營

1、工商業改造方式:從1954年開始,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於領導地位

2、結果: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3、贖買政策: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4、三大改造結果: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5、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6、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7、缺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後期,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八下歷史知識點3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從農村開始。

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方式: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4、發展:此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

5、影響: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依據: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

3、影響:通過改革,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影響: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於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第9課: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2、作用: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 經驗 ,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1、過程:1984年14個沿海城市→1985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1992年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

2、格局:中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知識點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對各項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國: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知識點3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概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台階。使中國在各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舉措: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八下歷史知識點4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12課民族大團結

知識點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治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實施: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

意義:(1)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2)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2共同繁榮發展

措施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國家採取許多優惠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國家重視少數民族 文化 的保護與發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表現: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知識點1「一國兩制」的構想

提出:為解決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

內涵: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知識點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知識點1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新中國成立後,明確提出要解放台灣;20世紀50年代,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灣的思想。

改革開放後,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不久,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1987年,台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990年,台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

1995年,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主張台海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下,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後,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歷史性進展。

八下歷史知識點5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5課鋼鐵長城

知識點1陸、海、空軍的建設

陸軍:新中國成立後,由單一兵種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武器裝備不斷更新。

海軍: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此後相繼建立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1971年,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接著,海軍又陸續裝備了我國自行製造的核潛艇。20世紀90年代以後,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部隊等多兵種組成。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空軍: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參加抗美援朝。飛機由從國外購買到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1956年,我國仿製成功殲?5型殲擊機。改革開放後,空軍成為保衛祖國領空的鋼鐵衛士。

知識點2導彈部隊的發展

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它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主要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目前裝備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2015年,該部隊更名為火箭軍。

知識點3新時代強軍之路

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五大戰區,即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軍隊改革取得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識點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背景:新中國建立以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年裡,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並對中國沿海實行封鎖和禁運。

內容: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現在表述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印度、緬甸兩國總理積極倡導。

意義: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知識點2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目的: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召開: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中國貢獻: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

知識點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背景: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後,聯合國將其排斥在外。

標志: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意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知識點2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此後,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知識點3全方位外交

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拓展多邊外交,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國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境、糧食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八下歷史知識點 總結 相關 文章 :

★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八年級下冊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優質總結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整理歸納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 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知識點最新整理

★ 2020八年級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 初二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肆』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書第二課課後習題 抗美援朝 的意義是什麼 趴求

1、在經濟上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2、在軍事上

部隊合同作戰能力大幅提高,戰略戰術更加豐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通過輪番作戰和輪換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後赴朝鮮參戰的部隊共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空軍12個師、野戰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3個團和50多個獨立營和擔負後方剿匪、警衛、押運、裝卸與防空任務的公安部隊。

3、在國際上

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4)八下歷史第二課重點內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戰爭開端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伍』 河北省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1�3

第1課 俄國向何處去1、1917年11月,列寧在彼得格勒領導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這就是十月革命。它是世界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革命,它把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使俄國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的獨特之路,為世界上落後國家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在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壓力下,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蘇俄政府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1921年,蘇俄放棄原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國民經濟得到恢復。第2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1919年,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和約內容主要包括:1)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萊茵河東岸50千米以內不得設防;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2)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3)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4)德國應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2、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國簽署了《九國公約》。主要內容有: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國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公約打擊了日本獨佔中國的計劃,實際上是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了條件。3、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後世界新秩序。第4課 「大危機」與「新政」《全國工業復興法》是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新政」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第7課 瘋狂的戰車1、二戰進程:時間歷史事件影響1939.9德國閃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1941.6德國突襲蘇聯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1941.12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2、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簽定了《慕尼黑協定》,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況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領土割讓給德國,《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等國實行的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暴露其推行綏靖政策實質:以犧牲小國的利益為代價,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影響: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第8課 正義的勝利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意、日三國軸心及其附庸,決不單獨與敵人停戰或媾和。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陣線的最終形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二戰重要歷史事件:時間事件作用1942-1943斯大林格勒會戰蘇德戰場和二戰的重要轉折點,從此反法西斯國家開始轉入戰略反攻。1944.6.6美英聯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二戰進入最後決戰階段。1945年蘇軍攻克德國首都柏林德國戰敗投降。1945.8.15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3、為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解決戰後問題,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召開會議,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議,包括:1)分區佔領德國,徹底摧毀軍國主義和納粹制度;2)戰後成立聯合國;3)蘇聯在結束歐戰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雅爾塔會議對協調盟國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聯合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第10課 「冷戰」與「熱戰」1、二戰以後,雅爾塔體系取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杜魯門主義:1947年,美國政府出台的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標志著美蘇冷戰的正式開始,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轉折點,美國進入全球擴張階段。3、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矛盾日益尖銳,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1947年,美國出台「杜魯門主義」,標志著美蘇冷戰的正式開始,美國開始運用其強大的實力遏制蘇聯,向全球擴張稱霸,經濟上美國推行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針對性地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與之對抗。隨著美蘇為首的兩大對峙的軍事集團出現,世界兩極格局形成。第11課 夢幻超級大國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1)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外投資加大,跨國公司增多,資本輸出不斷擴大,經濟地位加強。2)經濟發展速度迅猛。3)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並成為美國支柱產業。第13課 挑戰「兩極」1、隨著經濟發展,西歐各國之間聯系日益密切,逐漸走向聯合,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歐洲正朝著經濟政治一體化目標邁進。2、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史實:戰後,日本得到美國的扶持。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資,刺激了日本經濟繁榮。日本政府加大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實行貿易立國和科技立國政策,使得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第14課 殖民廢墟上的重建經過長期的斗爭,1947年,原英國殖民地印度獨立。尼赫魯出任印度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印度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糧食基本上實現自給,建立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矚目。第16課 告別「雅爾塔」20世紀末,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美蘇兩極對峙為主要支撐的雅爾塔體系宣告結束,世界進入政治多極化時代。第17課 干戈不息1、中東戰爭:1948—1982年,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問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經進行了五次戰爭。原因:中東地區矛盾十分復雜,有宗教、民族、領土、列強插手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使這一地區一直動盪不安。2、北約轟炸的停止,顯示了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在阻止美國的霸權行為上的積極有效作用,意味著世界進入政治多極化時代。第18課 夢想成真的時代1、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革命以電子計算機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克隆技術)、航天航空技術(我國「神州五號」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等為代表。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1)科技發展、更新和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技滲透性加強。3)使用高科技的領域日益廣泛。4)新的科技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第19課 共建「地球村」1、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也是全球化的趨勢):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與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全球性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集團以及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2、為什麼經濟全球化會帶來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發展,有利於商品和資本的流動,有利於高科技的擴散和推廣,有利於世界各國發揮自身優勢,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許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所以必然給世界各國帶來機遇和挑戰。

『陸』 八年級上歷史第二課

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清朝政府腐敗無能,

『柒』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捌』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好象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 總結 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

第十九課 教育 事業的發展

義務教育的普及

1、義務教育實施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根據「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學校面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基礎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投入的逐漸增加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城鄉基礎教育更是蓬勃發展。

2、《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及實施:

1986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把基礎教育納入法制軌道,開始依法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3、義務教育的普及情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推動下,城鄉「以法治教」,普及小學和初級教育的工作進入新階段。到2001年底,佔全國人口85%的地區已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

4、普及義務教育的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不僅給中國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且也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等教育迅速發展

1、----以前:有效大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20世紀50年代初,經過院系調整,高等學校的數量、招生規模和 畢業 人數都有大幅度增加,布局也更趨合理。

2、----時期:嚴重破壞——----期間,高等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破壞。給中國經濟、 文化 造成了巨大損失。

3、新時期:優先發展

⑴恢復高考:

1977年秋,----中廢棄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復,中國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軌。

⑵教育優先發展: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99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⑶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

優化教育結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理順政府、社會和高校之間的關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

⑷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

通過改革,高等院校的辦學自主權進一步擴大,高校的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更趨合理,初步實現了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基礎。

⑸高等教育改革的結果:

經過20多年的不斷改革和調整,我國已形成多了辦學多樣、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體系。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2

第二十課 文化藝術和體育

文化藝術的繁榮

1、新中國文藝發展的歷程:

⑴「 ---- 」前:

「 ---- 」以前,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導下,文化藝術工作者排除「左」的思想干擾,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時代風貌、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其主要成就表現在: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②電影《青春之歌》

③崑曲《十五貫》的演出成功,被稱為「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④第一部彩色電影戲劇片《梁山伯與祝英台》也風靡大江南北。

⑵「 ---- 」期間:文化藝術備受摧殘

⑶改革開放後:

文化藝術迅速由復甦走向前所未有的繁榮。在藝術手法上,繼承傳統,借鑒國外 經驗 ,大膽創新,流派紛呈;在創作題材上,視野開闊,勇於拓展,出現了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新時期的文化藝術生機勃勃,以其活潑多變的風格呼應並推動著時代的進步。

①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廣泛吸收世界各國]

②文化部組織創辦了中國藝術節,每四年一次,在國內重要城市輪流舉行。

③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重視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體育事業的突飛猛進

1、體育事業的成就:

⑴1973年,中國恢復在亞運會聯合會的合法席位

⑵1979年中國重返奧委會。從此,中國全面登上國際體壇,加速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⑶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

⑷在第27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名列金牌榜第三位,實現歷史性突破,躋身世界競技體育強國之林。

⑸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2、個人成就:

⑴1953年8月9日,25歲的吳傳玉在第四屆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男子100米仰泳比賽中奪冠,獲得金質獎章,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⑵1956年6月7日,陳鏡開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中國人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⑶1957年11月17日,20歲的鄭風榮在北京的田徑場上成功地跳過1.77米的高度,打破了世界紀錄。

⑷1959年4月,容國團獲得第25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

⑸1959年舉辦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3、中國運動蓬勃發展走 出國 門舉世矚目

4、新中國體育事業的方針:發展 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

5、群眾體育運動廣泛開展:

群眾體育運動廣泛開展,體育從過去主要是少數富裕階層享用的「高雅娛樂」,迅速發展為全民健身活動,並日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99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通過,中國體育事業開始進入依法實行行政、依法治體的新階段。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3

第二十一課 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

勞動就業社會制度的變化

1、建國初期的勞動就業制度:統包統配

2、統包統配的含義:

工作崗位無須自己尋找,全由國家統一分配、安排

3、改革開放後的勞動就業制度:

「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成為新的勞動就業模式。

4、勞動就業制度的含義:完全由市場調節

5、勞動就業制度的法律文件:《勞動法》,從法律上保障了企業自主用工、個人自主擇業的權利

6、我國勞動就業制度取得巨大進步的表現:

⑴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⑵就業結構逐漸優化

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就業管理體制正在形成。

7、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勞動就業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後,國家對勞動就業制度實行了深刻的改革,從「統包統配」,通過各種形式的勞動就業和 勞動合同 制的逐步推行,最後過渡到完全由市場調節。「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成為新的勞動就業模式。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1、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

⑴改革的方向:建立統一的、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新體制

⑵改革的目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穩定

⑶改革的成果:建立起養老 保險 、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時實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相關人員的社會保障得到完全落實。

2、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

⑴職工養老保險制度

⑵職工養失業險制度

⑶職工養醫療險制度

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4

第二十二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從貧困走向小康

1、新中國初期:人民的生活相當艱苦,

2、改革開放前:雖然逐步有所改善,但由於計劃經濟和平均主義的束縛,進展比較緩慢。

3、改革開放以後: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向前跨躍了一大步,由脫離貧困、解決溫飽邁向小康,社會生活面貌發生了令世界矚目的變化。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1、改革開放後,我國城鄉人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

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發展,城鄉居民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2、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對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文化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在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大幅增長。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醫療、養生、保健受到重視。

3、我國人民的生活消費發生了哪些變化:

人們在生活消費上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和發展空間,不同的群體與個人表現出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上的差異,展現了生活的多樣性與個性化,提前消費、休閑生活等也正在成為新時尚。

4、我國人民的生活消費發生了變化的原因:物質產品的豐富與居民收入的增加

5、消費觀念呈現出新的特點:

展現了生活的多樣性與個性化,提前消費、休閑生活等也正在成為新時尚。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知識要點(含人教版)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筆記

★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一至十課

★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與復習策略和考試技巧

★ 八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一、二課預習提綱 簡略的

一、戰爭: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39年3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6月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一)鴉片戰爭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鴉片的危害:
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 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 甲午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 黃海海戰: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壯烈犧牲
戰爭 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三) 1900年6月俄美英日德法意奧八國進攻大沽口
侵華 領軍人:西摩爾
戰爭 1900年8月攻入北京。

二、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簽訂時間:1842年8月
條約內容:(1)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2)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南京條約》 (3)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4)英國商人進出品貨物繳納的稅款須同英國商定。
條約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
(二)中俄兩國的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
簽訂時間:1895年4月
雙方代表:李鴻章(中國) 伊藤博文(日本)
(三) 條約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馬關條約》 (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條約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簽訂時間:1901年9月
中方代表:李鴻章
條約內容:(1)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四) (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辛丑條約》 (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鎖。通過《辛丑條約》,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拾』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來鞏固。雖然辛苦,但也伴隨著快樂!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級 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知識點 總結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

⑴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⑵經過:①爆發: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主力是北京大學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來支援北京學生的斗爭。工人階段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⑶ 口號 :「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等。

⑷結果:取得三大初步勝利a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b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c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⑸五四愛國運動意義: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⑹「五四」精神內容: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的精神。

⑺五四運動與中共成立的關系: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②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③五四運動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為中共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①時間:1921年7月。

②地點:上海(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

③代表:共產國際代表。

④內容:A、通過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的實現共產主義。

B、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C、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⑤中共一大召開的歷史意義:標志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⑵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①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段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②是中國歷開天闢地的大事。

③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在一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略的命運?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北洋政府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帝國主義在中國仍然享有許多特權。中國仍沒有擺脫貧窮和落後,中國的綜合國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戰勝國,中國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略的命運。

3、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歸納

第一課:第一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2、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1839.6.3;道光帝、林則徐—義律;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向中國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牟取暴利。

4、鴉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②嚴重摧損了吸食者的體質,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商品所繳納的稅款,需從英國商定)。

6、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7、太平天國起義:

原因:第一次鴉片戰爭加重農民負擔,人民奮起反抗。過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②1853年,佔領南京,改天京,建都,後開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強組建洋槍隊,美國人華爾統領;

④1862年9月,在清溪擊斃華爾。

第二課:第二次鴉片戰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修約失敗。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1856.10-1860.10,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為幫凶,1860年,先後佔領天津、北京,咸豐帝逃到承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初二歷史簡單卻也需要 學習 方法

一、要學會使用好課本

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於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課本有些內容是用小字印刷的,這部分內容不是課本的主要內容,編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一定要記的,但是同學們可以閱讀,結合課本的大字不分來看。

二、要學會「閱讀」

要學好歷史,就要學會 快速閱讀 教材,才能取得課堂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同學們就能學得輕松自如,並逐漸掌握閱讀技巧。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老師已經有層次性、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發我們大家什麼內容須詳讀精思,什麼內容要略看了解,什麼問題要邊讀邊想,什麼問題要讀後再想。因此同學們要跟著老師給你啟示,尋找知識的縱橫聯系、前因後果等,同時大家也要養成圈點批註,做簡要 讀書筆記 等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課文中絕大部分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資料補充,部分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要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件的起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資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知識,就要求大家詳細閱讀、認真思考。

三、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到「善思」和「樂思」

《論語》里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做到學思結合。愛思考、會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同學們要在課堂上利用老師給的思考的機會,培養多種思維能力。

層次一。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入,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找事情的前因後果,以此訓練嚴密的 邏輯思維 能力。如:在學「美國的冷戰決策」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如下幾個問題:什麼是美國的「冷戰」政策?(2)美國為什麼要(1)實行「冷戰」政策?為什麼能夠實行「冷戰」政策?(3)「冷戰」政策的實質是什麼?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通過環環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徹悟,更是思維的啟迪。長期如此的訓練,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層次二。要鼓勵自己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訓練我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靈魂,外國的 教育 家曾提出:「只要學生能提問題,就有利於形成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因為發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體現。老師在教學中會鼓勵大家質疑,要求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評價、定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學生從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比如在討論美國南北戰爭時有同學就提出「如果當時有其他的辦法能緩解當時美國的狀況,林肯會怎麼做?那麼美國的今天又會是什麼樣子?」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最新八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整理歸納

★ 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整理

★ 初二歷史下冊重點知識點歸納

★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筆記

★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全套

★ 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 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

★ 八年級歷史下冊主要知識點總結

閱讀全文

與八下歷史第二課重點內容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8